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陈秋萍发表论文

陈秋萍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陈秋萍发表论文

据我所知,南宁刘声剑的老婆叫陈秀英,她是一位著名的歌手,曾经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好声音》等多部综艺节目。

1980·8-------1986·7 浙江省嵊州市第一中学1986·8-------1989·2舟山市少体校1989·3--------至今 浙江舟山中学任教

陈秋萍,女,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电大党政管理专业,1989年继续参加浙江水产学院养殖系进修,1993年浙江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评为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历任洞头县委政协委员、水产局副局长、县科协副主席、海洋与渔业局纪委书记、浙江省十次党代会代表、洞头县七次党代会代表、七届人大代表,2003年调任龙湾区海洋渔业管理科长,2004年完成浙江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业。

音乐界,“打开经典”“挖掘”女作曲家的潮流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20世纪后期各种政治运动的一个分支,是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女性争取性别平等权的组成部分。女性的“被发现”是20世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处于边缘状态的女性纳入历史框架,现已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得益于北美各高校女性学的创造性研究和教学,新一代的历史学家非常熟悉人文社科领域的性别理论,他(她)们不仅将女性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更是发展出了全新的研究模式。就音乐研究而言,性别研究最初关注的重点是对音乐史各个时期中女音乐家的研究,包括追寻音乐家的创作历程、收集作品、制作创作年表、探讨音乐风格等。虽然学者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很难达成统一,但其共同目标就是挑战男性垄断的传统经典,包容更多被忽略的女作曲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不仅要发现、编辑和出版女性的作品,还需要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估。一、“打开经典”经典(canon)原是宗教用语,指“经文之典”。在文学领域,经典指那些知名度高,被学者、教师和读者公认的重要作品,它经过漫长的积累达成共识,并通过学校教育得以普及和延续。经典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有些甚至成为国家或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女性主义看来,西方文学经典的标准大都建立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并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整体上体现了欧洲中上层阶级白人男性的价值观,女性与弱势族裔的作品无法被纳入经典行列。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下,美国学界围绕文学经典的选取和界定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对文学经典中的男权思维进行揭露,“打开经典”(open the canon)便是其中之一。文学界有关“打开经典”的讨论多半围绕权力、性别等因素展开,他(她)们对建立、选取和阐释经典过程中所渗透的权力压迫加以批判,希望建构一个更加平等的经典体系。20世纪70年代之后,许多高校或研究机构对现有的课程内容及研究领域进行拓展或修订,大批女性和少数族裔的作品得以被发现或重新评估。音乐经典体系的建立一样离不开社会的制约,在音乐领域,白人男性音乐家占据绝对优势,女性从事专业音乐学习的机会比男性少得多,能够从事作曲事业的更是只有很小一部分。在20世纪后半叶职业女作曲家出现之前,女性大多创作一些如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等满足女性自娱自乐的大众化体裁,很少问津歌剧、交响曲等需要更多教育和实践才能涉足的领域,其创作活动亦不被广泛认可。对女性主义研究者来说,音乐经典的评判不能由纯美学因素来决定,社会及文化因素亦应考虑进去。他(她)们利用史学、社会学、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积累的知识和方法,探讨生活在男性规范和禁忌中的女性音乐家,以往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女性音乐历史得到梳理和正名。二、女性音乐历史研究在女性主义影响音乐研究之前,西方音乐传统很少关注女性,1903年,亚瑟·艾尔森(Arthur Elson)的《女性音乐作品》①出版,成为当时极少数关注女性音乐家尤其是女性作曲家的著作,研究对象涉及欧美社会从古希腊至现代的众多女性音乐家。从现代学术眼光来看,这部著作尚有一些遗憾,如资料引用信息不甚明确,对女音乐家社会地位和生存方式的挖掘不够深入,一些观点也略显陈旧等。但是,在本书出版的20世纪初,刚成气候的西方女权运动的诸多理念并未得到普遍认可、女性在学术领域尚未获得话语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该书显得尤为珍贵。1948年索菲·德林克(Sophie Drinker,1888-1967)出版了《女性与音乐》②一书。索菲·德林克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有而体面的家庭,从小即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她在书中指出,女性不是不能创作伟大的音乐,而是我们的社会结构对女性的否定,让她们一直不能拥有和男人同样的地位。该书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知名度也不高。直至90年代,露丝·索莉(Ruth Solie)的《索菲·德林克的历史》③一文在回顾女性历史、质疑传统历史编撰的同时对其重新评价,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此书。索莉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涉及传统历史研究过于关注“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的问题,认为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音乐的新奇性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将它们纳入经典曲目的能力。这也就造成了历史研究对女性作品的忽视。而今,索菲·德林克本人被视为女性音乐学和性别研究的先驱,而《女性与音乐》也被视为早期女性音乐研究的重要作品。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大学设立了女性研究中心,表演机构、唱片公司等对女音乐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评论、专著层出不穷。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试图重写或改写音乐历史的过程中,有这么几类女性首先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职业女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赞助人以及与著名男性音乐家有关联的女性。1987年詹姆斯·布里斯科(James R. Briscoe)编辑的《女性音乐作品集》④以时间为序追溯了欧洲女性创作的渊源与嬗变,并配以谱例对欧洲女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介绍,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反映了女性创作的多样性。西尔维亚·格利克曼(Sylvia Glickman)和玛莎·施莱费尔(Martha Furman Schleifer)主编的《女性作曲家:跨越历史的音乐》⑤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在资料内容的选取上都丰富了许多。卡琳·彭德尔(Karin Pendle)编辑的《女性与音乐史》⑥对欧洲古希腊至今的女音乐家、女赞助人等的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几个章节探讨19、20世纪的美国女音乐家。作为一本适合本科生的教材,编者有意拓宽了研究范围,另辟章节专论美国流行音乐、艺术赞助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非欧洲国家的专业作曲家。音乐学家朱蒂斯·梯克(Judith Tick)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音乐,她自70年代便意识到,在学术和教学领域那么几个重要的(男)作曲家不能代表全部的美国音乐文化。梯克于1979年出版的、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的专著《1870年前的美国女作曲家》⑦奠定其在性别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在这本著作中,作者以女性主义角度从社会、文化方面对美国女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经历、主要作品等做了详细说明。和梯克相似,美国音乐学家简·鲍尔斯(Jane Bowers)的学术研究也是以女性音乐史研究为中心的,尤为关注女性音乐家如何在男性统治的领域进行音乐创作并获得成就。1987年,梯克与鲍尔斯合编的《女性创作音乐:西方艺术传统,1150—1950》⑧对12至20世纪欧美艺术音乐领域中的女音乐家做以专题性研究,所论内容包括中世纪的女音乐家、15世纪意大利女歌手和女性歌曲、16世纪的职业女音乐家、美国女子交响乐团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女作曲家。虽然该著采用了传统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将被忽略的女音乐家“添加”到音乐史中,但这部以“女性为中心”、关注女性独特经历的著作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越了以资料为主的“加料音乐史”,呈现出新的面貌。对女音乐家的个案研究是女性研究的重头戏。在20世纪以前的女性音乐家中,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这位在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钢琴家、作曲家,长期被人熟知的身份却是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妻子。克拉拉·舒曼是女性研究的热点人物,南茜·里奇(Nancy B. Reich)的传记《克拉拉·舒曼:艺术家与女人》⑨是众多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这部传记通过对其书信、日记、音乐会节目单、家事簿及乐谱手稿等大量原始资料的分析,将焦点放在克拉拉·舒曼生平中的关键议题:她与父亲的密切联系,同母亲的关系,其教育以及事业发展,她为兼顾家庭和事业被迫做出的选择,她如何担负母职以及面对丈夫生病、自杀未遂和住院治疗的态度。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年代学的顺序加以描述,但在第二部分,作者以克拉拉与朋友的关系、音乐创作、舞台表演及教学生涯为主线,提取克拉拉生平中的某些经历重点评述,探讨其辉煌而传奇的一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它在不打乱克拉拉生平轨迹的同时,充分论述了不常被传记作家重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克拉拉8个孩子的情况,她的同事和同时代的音乐家,其音乐创作、教学方法、出版历史、演出情况,当然还有她与丈夫及勃拉姆斯的关系。此外,作者从书信、日记中看出克拉拉对待自己父亲和母亲的矛盾态度,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完整的演出目录表明克拉拉平衡家庭与事业之间矛盾的努力,多侧面的深入描述使我们更加了解克拉拉性格的多面性,以及一个虽然矛盾但更加真实的克拉拉。从这方面看来,里奇的叙述很生动也很具有个人色彩。进入20世纪,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不断打破传统社会赋予的性别角色在公共领域施展才华,但即使很有才能的女性,在面对职业与家庭的两难时也往往选择舍弃自己的事业。美国早期先锋派作曲家露丝·克劳福德·西格(Ruth Crawford Seeger,1901—1953)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显示其卓越的创作天赋。克劳福德的作品不多,且均出自早年,20年代末跟随美国音乐学家、作曲家、批评家、指挥家查尔斯·西格(Charles Seeger)学习时与其相爱,并于1932年结婚。婚后,克劳福德全面投入家庭生活以及丈夫的音乐事业,尤其是其收集、编辑美国民间音乐的工作。克劳福德一共养育了4个孩子,在妻子、母亲及作曲家的两难中,她基本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直至因癌症去世前不久。克劳福德的经历曾让许多人为之叹息。1997年,朱蒂斯·梯克的传记《露丝·克劳福德·西格:一位作曲家对美国音乐的搜集》⑩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这位音乐家的生活及其在美国传统音乐搜集与研究方面的贡献。除女作曲家外,女演奏家、歌唱家、女赞助人等也在性别研究的范围内,如1980年由克里斯汀·阿默尔(Christine Ammer)主编的《未颂扬过的:美国女性音乐史》?辊?辑?讹从键盘乐器演奏家、弦乐演奏家、作曲家、女子交响乐团、歌剧作曲家、指挥家、现代音乐作曲家以及音乐教师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对17世纪以来美国艺术音乐领域中女音乐家的创作和表演做以介绍与评价,2001年再版时加入两章有关拉格泰姆和爵士乐的内容。1997年莫娜·门德尔(Mona Mender)所著的《支持音乐的卓越女性》?辊?輰?讹一书从“伟大沙龙中的女士”“旧世界优雅的女赞助人”“妻子与情人”“激发灵感的教师”“美国的女赞助人”“有创造性的管理者”“著名的母亲和姐妹”“舞蹈家和她们的贡献”等八个部分介绍对音乐、舞蹈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女性。2001年,贝丝·麦克劳德(Beth Abelson Macleod)的《女性表演音乐:美国古典器乐演奏家和女指挥家的出现》?辊?輱?讹介绍了美国古典音乐界的女演奏家和指挥家,这些女音乐家打破了19世纪美国社会中女性在公共领域表演的禁忌,成为音乐会演奏家、交响乐团乐手、指挥家等,扮演了更为重要的公共角色。随着现代社会愈加开放,女性参与音乐活动的现象更加普及,女演奏家、女教师、女作曲家等已成常态,女性在某些领域(如教师、演唱、演奏)的参与度及成就已超过了男性。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与女性相关的课题得到广泛的探讨,对女性音乐史、女作曲家、女演奏家、女赞助人等的研究非常普及,相关学位论文、专著、期刊论文不胜枚举。但是,对于不少学者来说,类似史类研究尚属于将女性纳入既定音乐史框架内的“查缺补漏”,尽管已产生了一些高质量的史学论著,但在男性主导的学术领域,张扬一部女性音乐史、寻找一些“不入流的”女作曲家,证明女性有历史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女性音乐家的认识,也并未改变音乐史的发展规律和既定的学科框架,在整个西方音乐史学领域,女性仍旧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这在各类教材、课程大纲中的情况大致相同)。三、对女性音乐的批评对女性音乐史的考察不仅拓展了音乐学的研究范围,也给学界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可问题在于,音乐经典的建构的确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对作品的价值判断还是要有一定的尺度,不论现有经典在形成过程中曾何种程度地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但它的确代表了西方文化艺术成就的精华。也因此,不少对女性研究价值持怀疑态度的学者认为,虽然女性的贡献在现代学术领域得到认可,一些女性作曲家的作品得以演出或出版,在各种学术会议、论文和著作中出现了不少与女性相关的议题,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仅仅因为性别原因而走到历史前列,其音乐作品或音乐活动的实际价值并不大。因此,在女性音乐作品得到比较充分的挖掘整理之后,对女性音乐作品的美学评价问题成为一个焦点。在女性主义看来,权力和性别气质相互依存,不同性别、阶级和种族的人被赋予了不同的性别气质。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性别思维模式认为男、女之间存在着诸多截然不同的对立,生理上是女人,必然拥有女性的性别特征,并与肉体的、情感的、温柔的、依赖的等负面价值联系在一起,而男性和那些勇猛的、理性的、独立的等正面价值相联系。为摆脱性别带来的麻烦,许多女作曲家坚持不让性别身份成为议题,努力创作与男性“相同”的音乐,以证明自己可以写音乐,而非“女人的音乐”。但是,在不让自己的创作、表演“听起来太过柔弱”的同时,一些女音乐家也会尽量避免太过“强悍”而失去了女人味。玛西亚·希特伦(Marcia J. Citron)在《社会性别与音乐经典》(1993)?辊?輲?讹一书中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作曲家,通过对传记、笔记、日记或通信记录的研读探讨其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方式和职业道路的相似性,提出西方艺术音乐的“经典”标准如何影响女性作曲家及其创作。为此,作者探讨表演机构、学术批评以及音乐出版业、录音工业等对音乐“经典”的要求,同样也评价了社会性别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但是,作者也认为,“女性作曲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作为独立的个人,既要考虑到权力和知识对女性整体建构问题,也不能忽视女作曲家独特的个人体验。不像调性音乐相对统一的音乐语言,后调性(Post-tonal)时期的音乐更具个性化色彩。或许像某些批评家所言,现代音乐太过“男性化”,女性主义对现代音乐的论述并不太多,艾利·黑萨玛(Ellie Hisama)在《性别化的音乐现代主义:露丝·克劳福德、马里恩·鲍尔、米利亚姆·吉德的音乐》?辊?辏?讹一书首次从女性主义视角提出音乐的现代主义问题。在该著第一章《文化分析与后调性音乐》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做以介绍,分析了美国现代派女作曲家露丝·克劳福德《弦乐四重奏》(1931)的第三、第四乐章,艺术歌曲《中国人、洗衣工》(Chinaman,Laundryman,1932)的旋律特征,其他四篇文章是探讨马里恩·鲍尔(Marion Bauer)、米利亚姆·吉德(Miriam Gideon)的4部作品。本书分析的7部作品中有5首都是纯器乐作品,在具体叙述中,黑萨玛均结合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和生活经历,用作曲家的公开记录和私人信件、日记以及在创作这一作品时朋友的回忆来证明性别方面细微的差别。黑萨玛围绕“女性主义-现代主义”对三位作曲家创作中共有的叙事主题加以分析,希望建立起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的桥梁,复杂但也很有趣。《女性主义音乐美学》?辊?輴?讹是集中探讨女性音乐作品美学问题的专著,作者莎莉·麦克阿瑟(Sally Macarthur)希望用“女性主义音乐美学”重塑女性音乐的评价标准。作为为数不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女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解读的专著,作者质疑以男性模式的“理想标准”评价女性音乐的做法,通过对比男女作曲家创作同一内容作品之间的差异,具体论证“女性主义美学”的内涵与合法性。例如,作者在第四章分析英国作曲家瑞贝卡·克拉克(Rebecca Clarke,1886—1970)与伊丽莎白·勒琴斯(Elisabeth Lutyens,1906—1983)的作品,分析了克拉克《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1921)的前两个乐章,认为克拉克尽管使用被视为男性风格的体裁,但却颠覆了奏鸣曲式的传统观念。除此之外,作者还分析了澳大利亚作曲家安妮·博伊德(Anne Boyd)的《爱的轮回》(“Cycle of Love”, 1981)中(女性)身体与音乐作品之间的符号意义;从后现代与女性主义的相似之处探讨艾琳娜·卡茨-切尔宁(Elena Kats-Chernin)被视为后现代的钢琴作品“Tast-en”;从莫亚·亨德森(Moya Henderson)两部差异较大的作品:学生时期的戏剧作品《发茬》(Stubble,1975)与为大管风琴与磁带而作的《神圣之地》(Sacred Site,1983),分析国家身份、环境因素、种族、宗教对作曲家的影响。结 语性别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差异,借助生理性别差异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是每个社会形态中最早出现也最普遍的分类标准,影响了家庭、社会、文化、宗教以及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音乐史一直关注那些著名的、有创造性的男性音乐天才人物,相比之下,不那么著名的音乐家则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女性音乐研究尤为关注“名不见经传”的女性音乐活动,并对她们的音乐作品进行挖掘、收集和分析。几十年来,受到符号学、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同性恋理论以及“酷儿”研究等的影响,性别研究不断地深化、拓展,研究重点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对女性音乐历史的研究。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环境、历史语境的变化,女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女性音乐家可以接受更完整的音乐训练,可以更自由的创作,那些最优秀的女作曲家成功地挑战了数个世纪的刻板印象,证明女性也可以创作出一流的音乐,即使和这个领域最伟大的男性竞争也毫不逊色。作为性别研究的起点,“女性研究”的价值依然存在,不少学者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作用和身份问题的兴趣远远大于纯粹的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理论。他(她)们利用新的性别理论研究新时期的女性音乐家,探讨在新的社会语境下不断适应的女性身份认同和独特个性,这也是女性研究中不会枯竭的话题。① [美]阿瑟·埃尔森《音乐世界中的女性》,许蕾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② Sophie Drinker. Music and Women: The Story of Women in Their Relation to Music. New York: Coward-McCann, 1948.③ Ruth Solie, “Sophie Drinkers History”. In Disciplining Music: Musicology and Its Canons, edited by Katherine Bergeron and Philip V. Bohlman.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pp23-43.④ James R. Briscoe ed. Historical Anthology of Music by Wome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7.⑤ Sylvia Glickman and Martha Furman Schleifer eds. Women Composers:Music Through the Ages. New York: G. K. Hall ﹠CO, 1996.⑥ Karin Pendle. Women and Music: A History. Bloomington: IndianaUniversity Press, 1991.⑦ Judith Tick. American Women Composers Before 1870. New York: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1979.⑧ Jane Bowers and Judith Tick eds. Women Making Music: The WesternArt Tradition, 1150-1950.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7.⑨ [美]南西·瑞区《克拉拉·舒曼: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钢琴家》(第2版),陈秋萍、游淑峰译,台北宜高文化2003年版。⑩ Judith Tick. Ruth Crawford Seeger: A Composers Search for American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张秋萍发表论文

简介如下:

高静,女,1975年9月18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现任清华大学射击队教练。

1999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在著名射击运动员张秋萍门下受训。2000年悉尼奥运会射击比赛,以497.2环的成绩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铜牌,为中国代表团打破僵局,夺得首枚奖牌。

运动员生涯:

高静从事射击运动已有10年时间,从1994年开始受训于赵俊民教练。由于长期进行超常强度的射击训练,高静的脊椎已有些变形。但正是这十载苦练,才成就了她过硬的本领,也铸就了她豁达、坚韧的性格。

在1999年举行的全国射击总决赛中,高静一举夺得3×20项目的冠军和气步枪40发比赛的亚军,为市争得第一张九运会入场券。1999年7月,她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在著名射击运动员张秋萍门下受训。国家队里训练更为严格,但高静一直保持着严谨、乐观的态度。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打破僵局,夺得首枚奖牌,是中国射击队的一名老将。

自治区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 自治区级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内蒙古市场与企业发展研究会、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 自治区“双基”合格实验室(4个):会计实验室、CAI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硬件实验室校级研究所(3个):内蒙古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院、内蒙古财经大学高教研究所、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与资源开发研究所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0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8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23项。公开出版专著与教材5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2010-2013年,在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评奖中,学校获奖数量名列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仅2009年,学校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社科规划项目10项、教育厅项目18项、内蒙古社科联项目2项、自治区发改委“十二五”项目7项、横向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21部、教材57部,发表论文891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291篇。内蒙古财经大学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人 项目来源及编号 时间 1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及环境保护 张亚民 国家社科96BJL034 1996年 2 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李瑞清 教育部 02JD710029 2003年 3 内蒙古人地系统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微观调控的可行性研究 刘冬梅 国家自然40461004 2004年 4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培育途径研究 李兴旺 国家社科04XJY004 2004年 5 党管人才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李春林 国家社科04BDJ021 2004年 6 市场观念,个人致富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专题研究 包国华 教育部S2004—2—15035 2004年 7 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包桂荣 国家社科05XMZ041 2005年 8 科学发展观与牧区发展研究 潘建伟 国家社科05XJL010 2005年 9 基于社区参与的草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吕 君 国家社科06CJY033 2006年 10 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稀土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 张 平 国家社科06XJY009 2006年 11 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类改革研究 孔春梅 国家社科06BZZ032 2006年 1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统计研究 杜金柱 国家社科06BTJ014 2006年 13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柴国君 国家社科06XJY010 2006年 14 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与乳品营销渠道系统研究 侯淑霞 国家社科06BJY063 2006年 15 内蒙古农村牧区生态恢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双 喜 教育部06JJD850006 2006年 16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研究 任 梅 国家社科07XZZ011 2007年 17 统一城乡税制问题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分析 朱润喜 国家社科07BJY152 2007年 18 第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尹正业 国家社科07XKS008 2007年 19 噪声和耦合时滞作用下神经元网络的时空动力学 王青云 国家自然10702023 2007年 2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技术预见研究 孙孝富 国家软科学2007GXQ4D148 2007年 21 清代以来土默川地区的社会变迁 乌仁其其格 国家社科08BZS029 2008年 22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发展观研究 娜 芹 国家社科08XKS002 2008年 23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刘丽梅 国家社科08XJY026 2008年 24 调节税收与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问题研究 郝春虹 国家社科08XJY030 2008年 2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侯淑霞 国家软科学2008GXQ6D151 2008年 26 支持西部特色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政策体系研究 李兴旺 国家社科基金09BJY052 2009年 27 诗词关系与词体演进 廖泓泉 国家社科基金09XZW008 2009年 28 西部地区民族财经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宝乐日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 2009年 29 中蒙合作关系综合研究 高本权 国家社科基金10BGJ006 2010年 30 国家教育财政投入对民族教育自治权的影响研究 包桂荣 国家社科基金10XMZ039 2010年 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证研究——以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政策研究 徐 博 国家社科基金10XJY038 2010年 32 新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韩 鹏 国家社科基金10XJL006 2010年 33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生计脆弱性研究——基于内蒙古蒙古族生态移民的调研 史俊宏 教育部10YJC850021 2010年 34 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刘文清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FFB108148 2010年 35 人类自然、道德和理性自由本性及其权利的现实性——黑格尔的政治哲学研究 罗朝慧 教育部项目11XJC810001 2011年 36 基于纵向组织关系的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渠道力研究 侯淑霞 国家自然基金71163024 2011年 37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 赵立娟 国家社科基金11CJY060 2011年 38 西部高等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 胡树红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EIA110374 2011年 39 网络经济时代劳资关系的边界扩展研究 赵秀丽 国家社科基金11XJL013 2011年 40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研究 刘亚萍 国家社科基金11XSH006 2011年 41 六朝咏物诗研究 赵红菊 国家社科基金11XZW040 2011年 42 非再生能源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华晓龙 国家社科基金11XJY017 2011年 43 西部贫困县基本公共服务与扶贫开发联动研究 李雪峰 国家社科基金11XZZ015 2011年 44 巴林史 乌仁其其格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BJXM2011-07 2011年 45 有无“之间”——庄子道论释读 高利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1FZX012 2011年 46 草原碳汇与农牧民生计策略问题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张文娟 教育部12XJC790002 2012年 47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与文化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柴国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Y046 2012年 48 边疆少数民族牧区生态移民生计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史俊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MZ027 2012年 4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李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KS043 2012年 5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标体系研究 包海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JY005 2012年 51 牧区可交易水权制度的政府规制研究 张建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JY013 2012年 52 牧区贫困状况与提升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哈斯其其格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MZ093 2012年 53 牧区合作组织金融支持模式研究 萨如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MZ089 2012年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为原《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创刊,2013年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财经理论研究》:为原《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80年11月创刊,季刊,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3年1月更名为《财经理论研究》。 图书馆截至2014年5月,图书馆面积为31700多平方米,其中东区图书馆为4700多平方米、西区图书馆为27000多平方米。图书220万册,电子图书70万册,引进了CNKI系列数据库、中经网、国研网、人大复印资料、INFOBANK高校财经、EBSCO、龙源电子期刊、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北大法意数据库,以及书生之家、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阿帕比中国报纸资源库、阿帕比中国数字剪报服务平台、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e线图情等20多个主要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数据库。全馆每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400余种,各类电子期刊2000余种。

截至2013年底,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个):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

二级级学科博士点(10个)

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级硕士点(8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山西省级重点学科(3个)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

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国际贸易学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4个)

财政学、社会保障、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企业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7个)

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截至2013年底,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8人,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

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

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 *** 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2014年3月,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瑜教授被聘请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6个。

省级教学团队(1个)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校级教学团队(16个)

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赵红梅)

商业银行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杨有振)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管理决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所地)

信息系统教学团队(带头人:贾伟)

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带头人:宋瑞卿)

基础会计教学团队(带头人:李端生)

专业财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郭泽光)

审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吴秋生)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申屠菁)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玉敏)

经济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薛建兰)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组教学团队(带头人:张雁玲 )

微积分立体化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振洁)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带头人:邵锡山)

社会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健康)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

省级精品课程4门。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

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山西省级特色专业(5个)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工程、经济学

校级特色专业(3个)

工程管理、财政学、贸易经济

省级精品课程(5个)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科学、基础会计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山西省示范实验室。

机 构 名 称 所长(主任) 副所长(副主任) 山西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晋商研究院 院长:崔满红

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毅 孙长青 张亚兰 旅游经济研究中心 所长:原梅生

学术委员会主任:樊而峻 张 遂 张慧霞 学校直属

研究机构 中国国际企业与金融研究中心 王 森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樊而峻 吴世斌 卫虎林 山西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宋瑞卿 石建社 区域经济研究所 张慧霞 山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焦斌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所 余春宏 郭 冰 姚晓民 信息资源研究所 武三林 依托院(系)设立的研究机构 经济研究所 靳共元 数量经济研究所 杭 斌 统计科学研究所 李宝瑜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吕春成 产业经济研究所 杨 洹 合作经济研究所 闫应福 赵阳林 金融研究所 杨有振 李锁云 财税研究所 崔满红 吕建锁 谭建立 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马跃进 王桂华 郭 潞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所 申屠菁 贾桂珍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马尚才 贾 伟 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 兰丕武 质量科学研究所 蔺 哲 现代会计学研究所 李端生 吴秋生 王春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赵俊康 刘春爱 梁君林 金融数学研究所 王拉娣 张玉珠 刘振洁 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李 贞 杜正清 生化技术研究所 刘玉清 吴克琴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李红岩 柴晓霞 健康科学研究所 张安民 现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李冠瑶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张所地 文化传播研究所 米万锁 刘兆锋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32个学术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96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98余篇,获得省部级奖972项,主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34次。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 名称 发表期刊 时间 孔祥毅 银行不是舶来品 中国金融 2009.17 期 孔祥毅 山西资本市场的春天 中国证券报 2009.17期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经营管理策略 金融博览 2009.1 孔祥毅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标志 金融博览 2009.2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博览 2009.3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博览 2009.4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博览 2009.5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企业治理创新 金融博览 2009.6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风险控制 金融博览 2009.7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介入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博览 2009.8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进入行会协调 金融博览 2009.9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与 *** 金融博览 2009.11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 金融博览 2009.12 孔祥毅 寿阳克钱与晋商拨兑 炎黄地理 2009.1 孔祥毅 太原商业的历史背景与晋商之都建设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孔祥毅 太原解放战役中的金融战线 龙城新纪元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寻找晋商家园序 寻找晋商家园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克钱:清代寿阳商人的财务创新 会计之友 2010.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抵店柜坊寄附铺 中国金融 2010.4.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典当 质店 押店 中国金融 2010.4.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 钱庄 银号 中国金融 2010.6.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印局与印子钱 中国金融 201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的秘诀与启示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货币竞争与“铜货币区”的形成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模式与启示 生产力研究 2008.11 张亚兰 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货币(公元8世纪以前) 晋商与中国商业文明(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外国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业的畸形发展 晋商与经济史研究 (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晋商教育使我们更愿意施信与么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张亚兰 诚实守信的乡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组贷款”的经济学意义及启示 科技日报 2009.3 张亚兰 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动特征——基于境外债权角度的考察 生产力研究 2009.4 张亚兰 欧洲“银荒”与中国的货币替代 中国金融 2009.5 张亚兰 白银“洼地”与分层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大萧条、白银风潮与法币改革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晋商诚信教育与信任倾向的实证考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9 张亚兰 宋陆军(学) 晋商如何编织信任大网 新晋商 2009.11 张亚兰 晋商立体信任网络及其支持要素 西口文化论衡 2010.8.15 张亚兰 金融先导——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与发酵剂 太原日报理论版 2010.9.30 张亚兰,张银龙(外) 晋商诚信教育对中国人信任倾向的影响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9.1 张亚兰 信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学习晋商构建信任网络 北大商业评论 2012.2.7 张亚兰 也谈“文化家园”构建设想 太原日报 2012.3.9 张亚兰 从近代金融史看金融发展 中国金融 2012.9.15 吴秋生 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3 吴秋生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 光明日报 2009.8 吴秋生 论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落实 会计之友 2009.9 吴秋生 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1 吴秋生 票号内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视 商业研究 2010.9 吴秋生 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10.4 吴秋生 会计准则性质的系统认识 经济管理 2010.10 吴秋生 票号式诚信及其在现代金融创新中的借鉴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2.21 吴秋生徐蕾(外) 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商业研究 2011.5.20 吴秋生,杨瑞平 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 会计研究 2011.9.15 吴秋生 晋商 关公 财神 会计之友 2012.1.15 吴秋生 论《审计学》的问题探究教学法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2.10 吴秋生 基于责任两面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研究 商业研究 2012.3 吴秋生 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经济 2012.10.20 吴秋生 李晓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凌驾问题研究 管理现代化 2012.4 杨瑞平 吴秋生 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09.3 杨瑞平 吴秋生 论资金控制的十大环节 会计之友 2009.4 郭泽光;吴秋生 明清晋商理财思想透视:基于财务活动组织和财务关系处理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第9期 郭泽光;吴秋生 论新晋商的价值理念 理论探索 2012 第5期 乔南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太原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乔南 清代山西的商业城镇——太谷 晋阳学刊 2010.3.25 乔南 提升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2.10 陶宏伟 商业与城市化——兼论现代商业、晋商文化与太原城市的发展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陶宏伟 明清平定商人的发展与转型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 2009.1 王永亮 浅析资源型经济转型对金融的需求 发展导报 2011.12.27 侯海燕 从贸易须知(炳记)看晋商的商业教育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薛秀艳 晋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渊源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从合盛元开拓海外市场失败谈现代意识的树立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日本第一家中资银行合盛元银行在日史实考 忻州师院学报 2009.2 米子川 风雨一炉 满地青砖 新晋商 2009.11 米子川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新晋商 2009.12 米子川 丹书铁券 规矩方圆 新晋商 2010.1.15 贾郭华 太原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晋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2 程琦 明清晋商空间活动范围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0年晋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0.6.8 毛成刚 晋中晋商文化旅游研究 《2012山西旅游业分析与预测(论文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2.12 王书华

孔祥毅 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10.2.22 郭海霞 浅谈晋商边贸鼎盛时期 山西日报 2010.12.15 王森 晋商的衰亡与风险管理—基于比较历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4. 冀福俊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借鉴作用 沧桑 2010.12 冀福俊 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文化产业导刊 2012.9.10 张喜琴 张晓玲 浅析典商行会的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9.1 张喜琴 “西口”考辩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3 张喜琴 晋徽典组织管理之比较 晋阳学刊 2009.4 张喜琴 中国商业史教学中的若干思考 沧桑 2012.06.11 张喜琴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8、12 张晋光 明清商人与木材贩卖 林业经济 2011.6.1 宁淑惠 基于明清时期晋商的营销策略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09.8 陈啸 晋商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 山西经济日报

理论版 2010.05.23 陈啸 浅议我国企业情感管理的对策 生产力研究 2010.7.5 刘秀英 从台湾关公信仰,谈山西应大力发展宗教旅游 生产力研究 2009.7 刘惠君 浅谈晚清“官督商办” 黑龙江史志 2009.4 杨郁 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商业研究 2010.5.10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5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09.5 宋鹏飞 晋商文化旅游解析与深度开发探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11.17 李荔,刘秋月(外) 山西票号的会计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 会计之友 2010.1.13 孔佳 依托晋商精神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山西经济日报 2010.5.5 刘阳、席晓军(外) 清代山西铁业述略 《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5.4 牛建生 中国商人 山西晚报 2009.5 常宏 老字号的品牌战略研究 现代交际 2009.6 张宏彦 百年票号之殇 生活晨报 2010.7.20 张宏彦 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0.9.1 颉艳萍 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架构 图书馆界 2011.4.27 颉艳萍 从晋商图书透视晋商研究 晋图学刊 2011.9.15 傅光远 采访山西票号与晋商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晋图学刊 2010.1.23 苗苗敬毅,蔡呈伟 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科技信息 2012.5.20 张国栋 晋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掘与借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4 图书馆

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册,并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查询系统和科技文献资源等特色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图书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学术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还进入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山西省一级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调剂承诺书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调剂申请表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资格审查表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调剂申请表暨接收函链接: 提取码:mybd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陈秋苹发表论文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是薛晓阳教授。是一个学院,看此网址另附: 1952年5月 由私立通州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艺术专修科、苏北师资训练学校教育专修科合并建立苏北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4月 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扬州师范学院。 1992年5月 扬州师范学院与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党委书记: 陈章龙 副 书 记: 郭荣 刘延庆 芮鸿岩 纪委书记: 严华海 校长: 郭荣 副 校 长: 周新国 焦新安 范健 芮鸿岩 陈耀 胡效亚 叶柏森

射击教练张秋萍发表论文

杨倩是东京奥运会射击冠军,在比赛中她沉着冷静,展现了与年龄不符合的“大心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和担当,像杨倩这样优秀的女运动员才是真正值得追的偶像,因为她传递的全部都是正能量。作为一名具有奥运冠军与清华学子双重身份的杨倩,在返校后能够将奥运比赛服赠送给母校,可以说是难得的一份心意。本人作为一名旁观者,非常赞赏这种做法,理由如下:

很多人对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身着的参赛服知之不多。在某次采访中国跳水队队员中,一位曾多次代表中国队在奥运会上拿到奖牌的女运动员说,当他们身着国服站在领奖台上享受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内心无比的骄傲自豪。就杨倩而言,她赠送给清华大学的奥运参赛服有了冠军荣誉和为国争光的荣耀,已经超出了衣服本身的意义,而且对于杨倩本身而言,她能够将如此有纪念价值的服装捐赠清华大学,足见其用心之深。

作为新生代中国优秀射击运动员,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连拿两金,可以一战成名,尤其是她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更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东京获得的首枚金牌,实现了中国队金牌的破零。随着这些年来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表现越来越优秀,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一枚奥运金牌的分量有多么重大,以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为例,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印度选手只夺得了一枚金牌,仅此成绩已经引起其国内全民的欢呼。

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杨倩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了中国射击选手的世界一流水平和中国体育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和队友还联袂贡献了一枚10米气步枪团体混合赛金牌。杨倩作为90后杰出运动员的代表,她通过奥运比赛夺金所展示的技战术水平、抗压能力和团队拼搏意识,都值得当代青年人学习借鉴。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普遍感觉到压力很大,甚至一些人产生了佛系和躺平的心态,而在杨倩们这些世界冠军的眼眸里,我们丝毫看不到这些颓废的因素。

入则在校好好学习,出则为国争光。杨倩同学以个人的优异表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国家争取了荣誉,而其将奥运参赛服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举动,再次证明她是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清华学子。想必有一些人会眼红和非议杨倩的此番举动,认为她是有炫耀和自我表现的心思,而我们总不能够苛责杨倩将金牌送给清华大学吧?杨倩能够将比赛服和领奖时候的吉祥物赠送给母校已实属不易,通过报道,我们看到清华大学也欣然接受了杨倩同学的赠与。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乐意看到此种其乐融融的景象。

前段时间的奥运会,让我们大家都认识了杨倩这名运动员,她是为我国取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那么我们便来了解一下杨倩将奥运会领奖服赠予清华?射击的正确姿势? 杨倩将奥运会领奖服赠予清华 8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为杨倩、史梦瑶两位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举办东京奥运会凯旋欢迎会。杨倩在会上分享了备战参战东京奥运会的难忘经历,并将自己的东京奥运会领奖服与东京奥运会吉祥物赠予学校。清华大学副校长、射击队领队杨斌,校党委副书记过勇,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出席会议,国际射联副主席、射击队指导顾问王义夫线上参会,清华大学射击队总教练张秋萍参加会议。学生部部长、武装部部长、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白本锋主持会议。会后,杨倩将自己的东京奥运会领奖服与东京奥运会吉祥物赠予学校。在清华大学校园的日晷前,杨倩再度比心。射击的正确姿势 1、两脚站立位置:射手以右侧对向目标站立(右手持枪的射手),两脚开度约与肩同宽或略小于肩宽,两脚平行脚尖稍向外展,脚尖平齐或左脚稍突出。两腿自然伸直,小腿稍前倾拉伸跟腱,重心落于脚掌。微挺小腹,胯向前送出。身体稍向右侧转并塌腰,上体稍向左后方倾斜(不宜过大),总重心落点位于支撑面中心或稍靠左前方。 2、固定踝关节:踝关节是保持身体站立姿势稳定的重要环节,射击姿势的重心落点不正确会增加以踝关节为轴的身体晃动,因此,应从利于踝关节固定和用力均匀为出发点来选择站立姿势。 3、头部姿势:射手头向右侧转并保持正直,眼睛自然平视。 4、右臂:持枪的手臂向目标方向伸出,肩胛带稍向躯干方向内收并塌肩,以利于固定肩关节保持臂的稳定。塌肩和内收的姿势是使肩关节和肱骨头紧密结合,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可使枪、臂重心靠近躯干增加稳定。射击运动员选拔标准 原办法中第十条中“如女子项目资格赛发数变化,则选拔赛按照变化以后的规则进行。国内、国际比赛都将不设资格赛积分。”调整为:女子气手枪、气步枪、步枪三姿第一阶段选拔资格赛成绩积分改为按照资格赛名次获得积分。前8名可获得资格赛成绩积分。按照资格赛名次从高到低在该项目上依次给予8、7、6、5、4、3、2、1分名次积分。国际比赛、第二阶段选拔资格赛前8名可获得资格赛成绩积分,具体办法仍按原办法中的条款执行。射击运动员视力要求 人眼睛的最大特征是辨认细节的能力,常以视角分辨率来表示,并称为视力。射击运动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两只眼长期用力不一样,人为把眼轴拉长,造成近视眼或者散光眼;还有一种可能是视力产生重影。射击冠军近视是国际普遍正常现象。因此,不少射击运动员们,都普遍选择了戴眼镜来矫正视力,在反光和散光方面,做出很专业的调整。户外运动中,充足的户外运动和自然光对预防近视很重要,可以促进眼部营养的供应和吸收。在户外运动中,特别是爬山、骑行、健走等在山林中的运动,大面积的绿色环境,对舒缓视觉疲劳效果很好。此外,登高远望是对视力调节的最好方式。

近日,奥运冠军杨倩重返清华大学校园,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欢迎会,在欢迎会上杨倩把奥运会领奖服赠予清华,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那么杨倩这样做值得广大清华学子学习吗?非常值得。

第一: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要时刻铭记。作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8级本科生,杨倩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拿下奥运首金,这枚金牌意义非凡,不仅是东京奥运会首金,也是中国队第一枚金牌,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很好地激励了其他中国健儿,随后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队赛中,杨倩再次夺金,成为00后双金得主,可以说杨倩本届奥运会表现非常优秀,大放异彩,为国争光,是我们的骄傲,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而这样一位年轻奥运冠军非常懂得感恩,隔离期结束后,杨倩重返清华校园,把奥运会领奖服赠予清华,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培养之恩,由此可以看出杨倩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有责任感的人,值得广大清华学子学习。

第二、拼搏精神

杨倩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女孩子,大家要知道她是顶住压力,在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成功才夺得奥运首金,说明这枚奥运金牌来之不易,杨倩经受了很大的考验,如果不是杨倩心理素质过硬,不服输,奋勇拼搏,其结果很难想象的,所以杨倩的拼搏精神值得广大清华学子学习,无论是学习,搞科研,还是竞技赛场上上,我们都要有这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作为清华学子都要有这种精神,时刻铭记要为国争光,自强不息,奋勇拼搏。

总之,杨倩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清华学子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断拼搏,为国争光,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议论文素材大全:压力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思路苦难、不幸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有时会把人击垮 正确认识和对待压力 要积极舒缓压力 鼓足勇气面对压力 要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战胜压力,获得成功 保持适当的压力有益于学习和工作名言如果有人取笑我,或者怀疑我……那将成为我超水平发挥的动力。——迈克尔·乔丹 天才是一回事,应付压力又是另一回事。——马拉多纳 人无压力轻飘飘, 井无压力不出油。——王进喜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学校。——梁启超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人有没有信念并非取决于铁链或任何其他外在的压力。——托·卡莱尔 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常年突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拿破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 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因为方向已经明确,目标非常清楚了。——佚名 经典素材 王义夫雅典夺金 (战胜压力要付出超人的代价)当44岁的王义夫站在领奖台上时,当这位已是第六次参加奥运会的老将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泪如泉涌。最后一枪定乾坤的心灵震撼,使王义夫成就了霸业。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王义夫举起枪,干脆地射出最后一发子弹,以总成绩690环为中国军团夺取第二枚金牌。 从洛杉矶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王义夫再次登上世界之巅。而期间的酸甜苦辣,令王义夫刻骨铭心。44岁的老枪手王义夫是中国军团年龄的运动员,20年来连续参加奥运会,独一无二。 王义夫说:“我们老运动员所面临的压力,和年轻运动员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射击也受体力、精力的限制,当巅峰期过后,身体状况下降得很厉害,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走到雅典。” “ 年轻队员练一上午,我只能比他们多练一下午;他们打一枪我就得想办法打两枪,总得要比他们多积累一点。”王义夫如此说,“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同时从事射击工作的爱妻张秋萍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很大的精神动力。” “梦之队”的滑铁卢 (巨大的压力会导致失败)2004年,雅典运动会,中国的“梦之队”乒乓球队遭遇了滑铁卢样的打击。分量最重的奥运会男单金牌流落到韩国选手柳承敏的手中,而使中国乒乓球队未能包揽奥运会四金。 28岁的“三朝元老”孔令辉和24岁的男乒中坚马琳,都在双打和单打中“提前”出局了。压力确实太大了。从最早孔令辉和阎森的双打名额之争,到最后王皓和王励勤的决赛资格之争,从牛剑锋的长期蓄势待发,到马琳的悉尼遗憾雅典补,压力早已埋下伏笔,只等临战时刻一触即发。 当压力成为习惯,紧张、僵硬和畏首畏尾就成了条件反射。 当时,外国记者对中国选手问得最多的就是一句话:“没拿到金牌,你的压力有多大?”没拿到金牌的王皓承认:“不管进决赛的是我还是王励勤,谁赢了都想站到领奖台上,压力肯定大。”但拿到金牌的张怡宁说得好:“谁都会想赢怕输,但想得过多只会不敢打,不能积极主动,这对比赛肯定起不到好作用,既然这样还不如把这口气打出来。我们打比赛,打来打去还不是和自己在斗?” 南瓜的试验 (压力越大,张力越大)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进行过一个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 最初他们估计南瓜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 向你的敌人敬杯酒 (压力逼出来的功业)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对手总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炼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敌人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动物的生存竞争 (压力与活力)秘鲁的国家动物园里生活着一只美洲虎,为了使这里更像一个自然保护区,虎园里还放养了一批食草动物。令人称奇的是,这只美洲虎一直和食草动物和平共处,因为这只虎根本懒得理会它们,它整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不是睡,就是吃饲养员送来的按营养比例调配好的肉,吃饱喝足了仍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看到园里的虎如此懒散,人们很替它着急,于是就以人类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它,想来想去觉得它精神状态不佳是因为孤独。他们通过外交部与哥伦比亚和巴拉圭达成协议,定期从他们那里租借雌虎来给这只雄虎做伴。 然而,领地上来了一只异性,也没有引起它多大的兴趣。生活轨道一如既往。一位来自山野乡间的农人偶然到动物园参观,见到此情此景,不仅大发感慨,说这么大的地方让它独自为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它还能有什么活力可言。生活在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别说动物了,就是人也会变得死气沉沉的。 见他说得有道理,动物园的负责人就决定在这一片地区投放进三只豹子和两只狼。这真是一剂灵丹妙药,自从来了敌手,美洲虎也活了起来,再也不肯回虎房睡大觉了,连饲养员送来的肉块也不屑一顾了。更令人惊喜的是,不久它就让雌虎有了身孕,并产下了健康的虎崽。 虚假的安全 (压力能使人警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 更令人们不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战斗机完成任务,凯旋归来,即将着陆的几分钟里。 但是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拿破仑的成功 (压力造就英雄)拿破仑的父亲虽然穷困,但是他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非常高级的贵族学校,在这里与他往来的都是一些在他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穷苦的同学。 后来拿破仑实在受不住这些压力了,他写信给父亲请求退学。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须在那里读书。”这是他父亲的回答,因此使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笑,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 他用一切的时间,埋头读书,去努力和他们竞争。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读下去。终于,一次偶然的机遇,拿破仑的才华受到赞赏。他开始走上有权势的道路了。 这时,一切的情形都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涌到他面前来,想分享一点他得的奖励金;从前轻视他的,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揶揄他是一个矮小、无用、死用功的人,现在也都改为尊重他。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心拥戴者。 假使他那些同学没有嘲笑他的贫困,假使他的父亲允许他退出学校,他的感觉就不会那么难堪。他之所以成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完全是由他的一切不幸造成的。他学到了由克服自己的缺憾而得到胜利的秘诀。 压力与健康 (给压力一个出口)压力累积,没有出口会使某些人走上绝路。不予理会,压力不会消失,只会变形,不知不觉中,一点一滴地侵蚀健康。十大死因内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都和长期压力造成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关。 1950年代,美国的两位心脏科医师注意到他们候诊室的心脏病人,似乎比其他病人紧张,于是开始一连串研究,而后发现心理压力和心脏病的关联。他们曾经研究一群会计师,发现愈接近所得税申报截止日,他们血中胆固醇的浓度愈往上升,过了这段期间一两个月后,又恢复正常。 后来这两位心脏科专家追踪3500名男性八年半,发现有紧迫感、怀有敌意与高度竞争心的人,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几率是一般人的7倍,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两倍。 压力不仅和心脏病关系密切,许多研究指出压力更会减低免疫力及记忆力。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生活在慢性压力(例如和同事或家人的冲突)中的人,感冒的几率是常人的3到4倍。 狄更斯的顽强毅力 (顽强的毅力能打破巨大的压力)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自幼体弱多病,不能过于劳累,于是,他的童年不是在游戏中度过,而是在读书中度过。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因负债被关进监狱,为了维持破产的家庭,狄更斯不得不设法谋生,去当了一名学徒。但是他不仅要以惊人的意志承受一个幼弱身体所无法承受的劳累与折磨,还要以顽强毅力承受一颗稚嫩心灵难以忍受的冷酷与侮辱。 但是,即使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狄更斯也丝毫没有减退追求知识的渴望。一有空闲,他就拼命地阅读他所能找到的任何书籍。丰富的知识和亲身经历使狄更斯为将来的文学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少年的苦难也磨炼了他的毅力,正如他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没有被压力压倒,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于是,他带着特有的刚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并最终攀上高峰。 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 (压力下的奋斗)刘竹生是我国运载火箭捆绑分离技术的开拓者。 1990年的夏天,那时,中国航天刚刚迈向国际市场,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成功地将“澳星”发射升空,成为中国航天能否完全进入国家发射服务市场的一块问路石。要在没有成型产品、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下,18个月内拿出全新的“长二捆”。 那时,刘竹生是火箭总体设计部总体室结构组副组长,要完成的工作是怎么样把“长二捆”身上的4个助推器牢固捆绑,在发射过程中又能可靠地将助推器与火箭彻底分离。 18个月!时间犹如上紧了的发条,给设计工作带来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加之当时我国火工品研制水平尚不尽如人意,而火工品又是分离的主角:要在助推器与火箭分离时将两者的连接件炸开。此时的大刘,比谁都急,急得心里直冒火,饭吃不香,觉睡不着,牙床子上也急起了大包。为了这一“绑”一“松”,他曾在灵感突发后,半夜三更去擂响过同事的门,黑灯瞎火直奔办公室,在堆得像小山的办公桌上,连夜勾画蓝图。 就这样,在“长二捆”的研制中,刘竹生夜不能寐拿出的捆绑分离技术方案,成为他从事火箭工作的“代表作”,为“长二捆”火箭的研制如期完成,立了一大功。 意林故事 “护身符”一位游客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过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走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边有旅游公司的车子等着你。” 游客跟着少女穿越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的光柱,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他陶醉于这美妙的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前面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游客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游客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没有办法,他只好接过少女递过来的两根沉沉的木条,扛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鬼谷”路。 两根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剑客一名剑客去拜访一位武林泰斗,请教他是如何练就非凡武艺的。武林泰斗拿出一把只有一尺长的剑,说:“多亏了它,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剑客大为不解,问:“别人的剑都是三尺三寸长的,而你的剑为什么只有一尺长呢?兵器谱上说:剑短一分,险增三分。拿着这么短的剑无疑是处于一种劣势,你怎么还说这剑好呢?”武林泰斗说:“就因为在兵器上我处于劣势,所以我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果与别人对阵,我会是多么的危险,所以我只有勤练剑招,以剑招之长补兵器之短,这样一来,我的剑招不断进步,劣势就转化为优势了。” 的确,优势和劣势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把自己放在劣势,就是给自己压力,为自己注入进取的动力,敢于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人,最终就有可能把劣势转化成优势,从而取得胜利。 青鬃马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 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 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 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的努力了。 伯乐问,真的吗? 青鬃马说,真的,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新的一天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一声惊雷般的吼叫。青鬃马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旋风般向它扑来。 青鬃马大吃一惊,撒开四蹄,没命地狂奔起来。 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喂了狮子! 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 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望伯乐,伯乐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 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它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后来,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 神龟的秘密一个采药的民夫在深山古刹里的梁柱下发现了一只乌龟, 他惊讶得目瞪口呆,“你压在这梁柱下面至少有上百年了吧?” “是的,这古刹建成三百年,我就在这被压了整整三百年。” 乌龟瓮声瓮气地回答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 于是民夫就到处张扬开了,“古刹里的乌龟被压在梁柱下不吃不喝活了三百年,真是一只神龟。” 古刹里发现神龟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乎传遍了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一个寓言家得到了消息,前往探密。开始乌龟并不说话,寓言家只好藏在暗处悄悄地观察。十天以后,寓言家终于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在一个洒满银辉的夜晚,古刹外爬来一只乌龟给压在梁柱下的神龟送来了食物。寓言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神龟这时也笑了,“这下你总该明白了吧,谁都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天下根本就没有什么神龟。” 寓言家深沉地摇了摇头,“是的,你说得不错。可是即便是有吃有喝,谁又能在这种境况下活上三百年?” 神龟坦然的一笑,“其实倒也没什么秘密,谁都有现实和精神两个世界,我的身体虽然被压在这方寸之地,但我的心中却总有一片宽阔的大海。” 一碗油从前,在山中的一个铁矿里,有一个小矿工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矿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他:“你一定要小心,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矿工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矿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矿工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厨房门口时,踩到了一个坑。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矿工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来到厨房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矿工大骂。 另外一位老矿工听到了,对小矿工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给我做一个报告。” 在老矿工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矿工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在这样边走着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矿上了。当小矿工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应用与创新学会弯曲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柘、女贞等树,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景观许多人都不明所以,也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而揭开这个谜底的,是一对夫妇。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打算进行一次浪漫之旅,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当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时突然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满了厚厚一层雪。不过,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生气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的积,反复地落,雪松却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如那些柘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柘树、女贞之类。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学会弯曲,学会给自己减轻压力。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很多。有时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适当地“弯曲”与退避——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前进。解开我们的心结在充满竞争的都市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压力。可是,压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变为动力,就看自己如何去面对。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可以通过看看书、听听音乐,让心情慢慢放松下来,再重新去面对。 第一,减压先要解开心结。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身上的重物压死了。假如人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还会被生活压趴下吗? 第二,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面对压力,转移是一种的办法。压力太重背不动了,那就放下来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移到让你轻松快乐的事上来。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已经坚强起来的你,还会害怕你面前的压力吗?比如做一下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使你很好地发泄,运动完之后你会感到很轻松,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 第三,对压力心存感激。人生怎能没有压力?想想并不曲折的人生道路,升学、就业、跳槽,从偏远的乡村走向繁华的都市,我们的每一个足迹都是在压力下走过的。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当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时候,都应该对当初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一份感激。

陈丽萍发表的英语论文

【 #中考# 导语】每到中学报名季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在思考什么学校好,各个学校有什么特色,为此 无 特别整理了梧州高级中学的基本情况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选择中学提供一份参考。 学校简介 广西梧州高级中学是广西首批2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也是广西原16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创建于1905年,初名冰井学堂,历经省立四高中、广西大学附属高中、广西省立梧州高级中学,解放后正式定名为广西梧州高级中学。 学校位于鸳江之畔,蝶山之峰,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宜人,乔木葱茏,春有鸟语,夏有林阴,秋有红枫,冬有芬芳。校园绿化面积占80%以上,体育运动场占地8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科学馆、办公楼、教研楼、图书馆、体育馆和带人工草地足球场的全塑胶田径运动场等,图书馆面积2500多平方米,藏书30万多册,报刊年订数600多种。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532人,专任教师148人,其中有特级教师5人,骨干教师和自治区骨干教师8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各级骨干教师有38人,有12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还有35人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有相当一批教师在梧州市乃至自治区教育界享有较高声望。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05年,初名冰井学堂,校址在原冰井寺(今梧州二中校址),是梧州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1906年改为梧州初级师范讲习所,1908年改称四府师范学堂,1912年改称广西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改为广西省立第四高级中学,1934年改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学校迁往蝴蝶山顶西大预科校址,1937改称为广西省立梧州高级中学,李剑中为第一任校长。1949年11月梧州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梧州高中。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届高考中成绩突出,1959年6月,梧州高中被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十年浩劫结束后,1978年4月梧州高中重新被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学校各方面工作逐步恢复正常。2003年6月,梧州高中光荣地成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8年11月,梧州高中光荣地成为广西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2009年11月25日梧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梧州高中搬迁新建计划,新校址位于梧州城西红岭区,征地280亩,按照5000名学生、100个班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建设,梧州高中新校区于2012年8月底建成,2012年9月正式启用,这是梧州高中办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件大事,对加快学校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更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百多年来,梧州高中始终抱着“乐育英才”的宗旨,为民族解放、社会发展和新中国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共培养优秀学生3万多名,校友遍及海内外。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的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医学专家韦加宁医生,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医科大学莫宁教授、中国科学院郭金如研究员、水力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霍永基,北京电力电子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刘鹿生,中国西南核燃料元件理化检测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荣,被誉为“广东省气象南极科考第一人”的孙云智等,均是学生中的杰出代表。正可谓:蝶山桃李满天下,梧高英才遍寰宇。特别是自2003年光荣地成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以后,梧州高中发展进入了现代品牌学校建设的快车道,在建设优质高中教育方面显示出六大优势: 一是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梧州高中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办学模式和特点,更有凸显现代化的办学思路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让教育与社会联网”,“高质量办学,大课堂教育”,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梧州高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就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组成部分,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而我校一直坚持倡导的办学理念——“让教育与社会联网”就源于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我们的办学理念即从此衍生。我校的这一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和社会性。而我校“高质量办学,大课堂教育”的办学特色正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 办学条件 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勇于开拓。梧州高中的领导班子不待扬鞭自奋蹄,“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突破”,努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显示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本色,树立了梧州高中的品牌。师资力量雄厚。梧州高中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有特级教师5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各级骨干教师有38人,有相当一批教师在梧州市乃至自治区教育界享有声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黎钜锋:八桂,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许冰:语文特级教师,广西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惠贞:物理特级教师 张剑松:语文特级教师 欧贵文:政治特级教师 他们思想活跃、治学严谨,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形成了层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创新的教学风格。近几年来,一大批教学论文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100多人次获得全国和自治区级各种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一流。学校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演播室、语言实验室、电子教室及各学科实验室,2000年建成了具有自治区一流水平的中学计算机校园网,工作站点遍布每一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达到广西中学计算机校园网的先进水平。2001年成为广西第一所给全校每一个教室装备由数码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计算机组成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中学,2004年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和图书电子管理系统及校园IC卡系统,正式启动了校园一卡通学生智能管理系统,学生出勤、食堂用餐及校园消费一律使用校园一卡通学生智能管理系统。图书馆一律使用图书电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近三年,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教研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体育馆和学生饭堂。彻底改造了运动区,铺设了塑胶田径运动场、人工草皮足球场、6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及若干个羽毛球场。全面改造了校区道路,为每一位教师配置了带液晶显示器的个人办公电脑,把网管中心、信息节点增加到500多个,遍布每一个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为实施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大课堂的战略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在学校管理方面,教师业务档案、考试客观题阅卷、学生学籍及成绩档案均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实现数据共享;通知、计划网上发布,各部门通过网络上报材料,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2009年11月25日,梧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梧州高中搬迁新建计划。梧州高中新校址位于梧州城西红岭区的地段,占地280亩,拟投资2.5亿,按照5000名学生、100个班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建设,2010年9月8日实质性开工,预计将于2012年建成,将打造成八桂大地和粤西地区最富魅力的高中。 教学思想 百年的风雨,铸就了梧州高中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首批示范高中的荣光,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学校品牌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学校与时俱进的步伐,使百年梧高更成为莘莘学子求学所向往的圣地,成为梧州人民心中的至爱和骄傲!学校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面,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多渠道、多层次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为社会及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在全区乃至粤西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梧州高中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办学模式和特点,更有凸显现代化的办学思路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让教育与社会联网”,“高质量办学,大课堂教育”,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梧州高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登科学之堂奥,造道德之高峰”的校训,借成为首批示范高中的契机,全面实施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大课堂的战略,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面,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多渠道、多层次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走出了一条富有“梧高特色”的教改之路,展现了“理念兴校”、“质量强校”、“改革活校”的独特风景,在全区乃至粤西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通过开展活动,一大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均得到了令人欣喜的提高。其中,有在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中连夺周冠军和月冠军的广西第一人——潘乐同学,有在各级比赛中屡占鳌头的演讲高手,有笑傲山城的梧高辩论队,有誉满水都的梧高合唱团,有令人惊叹的“故事大王”和小“天才演员”。近年来,梧高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国家和省级奖达两千多人次,在全国数理化奥赛中成绩尤其突出。百年沧桑,百年征程,百年春秋,百年辉煌。当这所百年老校在这方鸟语花香的蝴蝶山上写下百年盛典的绚丽一页时,梧高——这所八桂正朝着“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的世纪目标,在素质教育的正确航道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去拥抱更加绚丽多彩的蝶山春色。 学校领导 黎钜锋校长 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八桂”,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梧州市优秀校长。 李其斌党委书记 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陶行知研究会先进个人。 林惠贞副校长 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致远工作坊主持人 玉宇副校长 语文高级教师,梧州市巾帼建功标兵,“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学员,梧州市学科骨干教师。 张剑松副校长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市政协委员。骨干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首期)A类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 欧贵文党委副书记 政治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德育工作标兵,梧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 钟伟强督导员 办学成绩 梧州高中在百年漫长的风风雨雨中,始终抱着“乐育英才”的宗旨,为社会及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立四高中参加广西毕业会考,成绩为全省第一名,学生李继邕为全省之冠。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1月,梧高参加广西省第二十届会考,再获全区第一名。1957年,梧高学生陈协中获全国青少年乒乓球单打冠军。1960年梧高高考成绩名列广西第二名,外语科成绩更为显著,列全区第一。外语组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教研组长梁肇光代表集体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近十年来,梧州高中参加统考、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3年广西首次毕业会考,梧高成为当年学生一次性100%通过会考的两所重点中学之一。自1996年广西高考实行标准分以来,梧高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区500多所中学的前列,共培养出了欧阳图、黄璀、李匆聪、黄治平四个标准分综合分状元,梁凌宇、梁遥海、吴瑶等十三个单科状元,演绎了一出出“状元传奇”。同时,学校也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赞誉,1991年获广西首批“文明学校”,1998年又被自治区教育厅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中学计算机校园网建设试验学校,2000年被教育部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新时代的梧州高中致力于广西示范学校的建设,显示出极强的优势。 “状元传奇”轰动八桂。自1996年广西高考实行标准分以来,我校的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区500多所中学的前列。学校计划生每年的高考本科上线率在95%左右。其中,在1996年高考中,梧高文理科综合分双双高居广西全区第2名。15年来,梧高共出了三个广西理科综合分900分状元和一个广西文科综合分900分状元以及十七个单科状元。十五年,二十一个状元,几乎是年年出状元,有些年份是两个三个状元,演绎了一出出令人瞩目的“梧高状元传奇”,誉满八桂,威震广西。其中,李匆聪同学在2001年高考中,理科原始分总成绩达701分,成为广西恢复高考20多年来,高考原始分突破700分大关的第一人。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高考中,梧州高中再创佳绩,勇夺三个广西状元,再次演绎了梧州高中的“状元传奇”。其中,考生徐凯舟同学以703分勇夺2011年高考广西理科总分第二名,还分别以149分和277分勇夺2011年高考广西理科数学单科状元和广西理科综合科第二名。考生宾栋同学以143分勇夺2011年高考广西文科数学单科状元,考生谢嘉皓同学以135分勇夺2011年高考广西语文单科状元。广西2011年高考总分及单科共8个状元,梧州高中独占其三,成为今年高考尖子最给力的学校之一。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有计划、有组织地建构第二课堂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学社的毛主席诗词朗诵比赛、笑星·故事大王大赛、演讲比赛、辩论会、联欢会、校园文学大奖赛、课本剧表演大赛,学生会的卡拉OK演唱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团委的劳动技能大赛、文艺汇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与行”电视大赛,英语角的英语演讲比赛、情景对白比赛,书法组的书法鉴赏沙龙以及各类球赛等,形式丰富多彩、开放灵动、趣味盎然,此外,还有数理化和电脑小组的竞赛培训等,所有这些都多角度、多层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学校 特级教师5人:黎钜锋、许冰、林惠贞、张剑松、欧贵文 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黎钜锋欧贵文 骨干教师和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骨干教师1人:张剑松 梧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陈丽萍刘敏红张剑松林惠贞 梧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许冰黎钜锋张剑松 梧州市优秀班主任4人:欧贵文林惠贞莫光耀杨富莲 梧州市骨干教师4人:玉宇陈军宁谭远森欧贵文 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骨干教师10人:黎钜锋、刘敏红、李锦钊、林惠贞、陈丽萍、洪永全、陈军宁、欧贵文、玉宇、彭湘玲 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C类骨干教师19人:黄革登、莫玉华、何毅华、谭远森、关宁、陈丽文、施艳荣、崔影杏、梁志强、姚进宏、彭励、王宁、庞海容、孔宇静、吴瑜、张燕霞、朱巧红、黄伟文、李国良 综合分“状元”班主任2人:林惠贞欧贵文 单科“状元”5人:林惠贞吕惠芬李锦钊陈军宁梁志强 杰出校友 一百多年来,梧州高中始终抱着“乐育英才”的宗旨,为民族解放、社会发展和新中国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共培养优秀学生3万多名,校友遍及海内外。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的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医学专家韦加宁医生,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医科大学莫宁教授、中国科学院郭金如研究员、水力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霍永基,北京电力电子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刘鹿生,中国西南核燃料元件理化检测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荣,被誉为“广东省气象南极科考第一人”的孙云智等,均是学生中的杰出代表。正可谓:蝶山桃李满天下,梧高英才遍寰宇。 学校历史 清朝初建 她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原冰井寺(今梧州二中校址)由当时梧州知府庄蕴宽主持,由清末贡生邓敬惺具体负责而设立的冰井学堂。冰井学堂是梧州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1906年,改为梧州初级师范讲习所,因学校由梧州、郁林、浔州、平乐四府出资合办,学生均由四府选送,故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称四府师范学堂。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四府师范学堂改省立,称广西第一师范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年)秋,并入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成为二中的高级部。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广西各中学高、初级分立,省立二中高级部独立为广西省立第四高级中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省立四中并入设在梧州蝴蝶山的广西大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为马君武博士),为其附属中学,学校迁往蝴蝶山顶西大预科校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广西大学迁往桂林,西大附中改为广西大学第二附属高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附中主任李剑中呈请广西政府批准独立,改称为广西省立梧州高级中学,李剑中为第一任校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梧州高中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和9月两次被日本飞机轰炸,办公厅、教室、宿舍悉被摧毁。为避战火,梧州高中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和民国三十三年(1943年),两度疏散到藤县太平镇,到民国35年(1946年),梧州高中全部迁回梧州,并以原广西大学旧址蝴蝶山的东南部为校址。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梧州高中被教育部明令嘉奖核定为广西省优良中学。 解放后 1949年11月梧州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梧州高中。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届高考中成绩突出,1959年6月,梧州高中被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1966年“文化*”开始,学校受到冲击,从此不能正常上课。十年浩劫结束后,1978年4月梧州高中重新被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学校各方面工作逐步恢复正常。2003年6月,梧州高中光荣地成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至今,学校共有36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专任教师130多人。 2009年11月25日梧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梧州高中搬迁新建计划,新校址位于梧州城西红岭区,征地280亩,按照5000名学生、100个班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建设,梧州高中新校区于2012年8月底建成,2012年9月正式启用,这是梧州高中办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件大事,对加快学校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更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建校一百多年来,梧州高中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积极的贡献。民国八年(1919年)5月,北京爆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消息一传到梧州,省立一师范的学生马上罢课积极响应,并与其他学校组成“梧州学生联合救国团”,在全省各地宣传反帝救国道理。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为配合北伐战争,省立一师开办广西宣传人员养成所,招收学员200人,为北伐战争培养人才。同期,中国共产党在省立一师中发展组织,一师学生宁昭、黄葵、甘智周、雷家驹等参加共青团组织。 抗战前夕,广西大学附中学生组织“梧州救国话剧社”、“读书会”、“文学研究会”等组织,研究、探讨抗日救亡的革命理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附中成立中共党支部,领导广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运动。抗战爆发后,梧高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大潮,当时全校学生共300多名,就有200多人报名参加“广西学生军”,组成广西学生军第二团第一大队,部分学生如宁培聪(刘毅生)、黄传霞等,则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梧州成立以梧高学生为重点的“地下学联”。在进步教师朱伯濂的帮助下,梧高学生何国元、蒙鉴波(一平)、黄汉云、严懿德等人先后加入,为梧州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之后几十年,梧州高中广大师生按照上级部署,相继参加各项政治运动,既得到锻炼,也经受磨难。改革开放后,梧州高中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做好上级布置的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近十年来,梧州高中以“创一流条件,上一流设备,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宗旨,从软、硬件入手,大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了一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骨干。2001年5月梧州高中成为广西第一所给全校每一个教室均装备由数码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计算机组成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中学,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校歌校训 校歌 作者:李剑中(1937-1948任校长) 巍巍哉,梧高中, 鸳江之西蝶山之峰, 乔木葱茏,浩气所钟。 敬业乐群,矢勤矢勇。 登科学之堂奥, 造道德之高峰。 愿同人,速努力, 锻炼体魄,振奋精神, 作国干城,为民前锋。 巍巍哉,梧高中, 猷日之光普及环宇咸景从。 校训 登科学之堂奥 造道德之高峰

足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足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袁静.论校园足球回归育人本原之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1):40-42+96.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A].体群字[2009]54号

[3]陈珂琦.对加强校园足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认识与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5(5):9

[4]颜中杰,何志林,玄刚.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科研,2011(1):65-68

[5]李纪霞,董众鸣,颜中杰.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89

[6]董众鸣,袭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82

[7]梁伟,刘新民.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4(3):151-153

[8]肖佳川.构建校园足球文化促进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兰州教育学院报,2015(6):165-166

[9]王涛,崔世君.新型足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传统足球教学比较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5):108-101

[10]陈枭.校园足球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J].当代体育科技,2016,(34):146-148

[11]张云波,王晓茜.校园足球推广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2):65-66

[12]王登峰.从"有"到"强":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18,38(4):3-7,21

[13]李卫东,何志林,董众鸣.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87-9

[14]陈书玲.利用校园足球健全学生人格[J].求知导刊,2015(22):18.

[15]孙晓娟,吴澳.校园足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62-63.

[16]侯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77-83.

[17]黄文洁.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18]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29-33.

[19]孙宇.新形势下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运思与发展[J].电大理工,2017,(01):81-82.

[20]姚杰.足球进课堂背景下中小学足球教学的阶段性地位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03):36-37.

[21]周东升.浅析校园足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作用[J].青少年体育,2017,(03):32-33.

[22]宋辉.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9):20-21.

[23]刘陵,张伟.青少年趣味足球的内涵解读及推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155-156+159.

[24]陈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目标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209-210.

[25]吴剑,桂蓉,曹电康.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7,(03):138-142+160.

[26]刘志敏.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足球运动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03):156-160.

[27]张应龙.文化认同视域下欧洲职业足球文化特征及其启示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17-120.

[28]程万军.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的'方法[J].民营科技,2017,(03):227.

[29]吴楠.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运动,2017,(06):18+5.

[30]郑志强,李向前.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理事会构建的反思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3):22-26+31.

[31]高治,郑原,王岗."足球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3):86-93.

[32]姜南,侯学华.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动力系统及优化路径分析--以协同学理论为视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43-147.

[33]艾强.足球产业经济贡献与影响足球发展的经济因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7,(08):36-37.

[34]孙莹莹.分析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管理及其执教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7,(08):67+69.

[35]沈雁平,牛曼兰,罗卫东.群众业余足球参与者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合肥市的业余足球参与者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7,(03):95-99.

[36]曹然.校园足球活动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科学应对[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05):71-74.

[37]郭风,谭继业.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07):81-82.

[38]余翔.成都市五人制足球俱乐部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7):145-146.

[39]杨培岭.团队文化视野下解读中国足球运动员技能危机[J].当代体育科技,2017,(07):190-191.

[40]贺涛.荆门市足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7,(05):44-45.

[41]王本鑫.浅析足球运动对现代人社会生活健康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215.

[42]顾海亚.小学足球教学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7,(03):48-49.

[43]王岚.足球运动员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2017,(01):73-75.

[44]陈爱国,陈丽萍,颜军.8周足球运动改善留守儿童执行功能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01):85-89.

[45]张文波.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6):162-163.

[46]吴军.浅析体育教育专科学生足球裁判能力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06):107-108.

[47]何杰.长沙市校园足球试点高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研究[D].延安大学,2016.

[48]李勇.葡萄牙足球历史演进及崛起因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13-117.

[49]杨世东.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培训市场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30-134.

[50]李水强.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瓶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54-156+200.

[51]陈浩.简论足球技术中场上意识的培养[J].运动,2017,(04):13-14.

[52]郝宗继.足球游戏在足球训练中的作用分析[J].运动,2017,(04):15-16.

[53]康喜来,李德武.新形势下校园足球的角色定位和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85-89.

[54]周丽芳,文佳黎.基于遗传算法的虚拟足球游戏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02):209-213.

[55]曾广平.论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206+243.

[56]宋娜梅,梁潇,林用彬,郑丽.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及认知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2):30-37.

[57]谢军,刘鸿优.比赛情境因素对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技战术表现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2):107-111+136.

[58]刘林星,田德宝.校园足球发展环境建设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7,(01):155-158.

[59]魏家鹏.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5):43+45.

[60]李忠.关于常见足球训练中的技术技巧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5):56-57.

[61]程公.关于我国高校校园足球竞赛联盟机制的研究[J].科技风,2017,(03):217.

[62]酒华炜."校园足球热"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02-106.

[63]赵丽敏,刘鹏.中国企业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动机与策略分析--基于中国大健康产业的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7,(02):77-80.

[64]郑波.比较视域下的高校足球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01):31-39.

[65]刘圣泽.阿勒泰地区中学生足球训练方法调查与分析[J].武术研究,2017,(01):145-147.

[66]郭振,乔凤杰,李声民.日本大学足球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7,(01):121-127.

[67]黄华.我国职业足球转会制度的法学透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5-19.

[68]徐金成,高璨,高颀,洪平,赵杰修.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01):84-90.

[69]李旭天.校园足球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J].青少年体育,2017,(01):109-111.

[70]周俊杰,应依岐.日本足球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青少年体育,2017,(01):42-43+46.

[71]徐龙兵,马加威.浅析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问题及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03):13+27.

[72]杨大轩,唐士智.广东省校园足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3):69-72.

[73]孙奇.身体功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74]梁冰.从足球热思考制约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50-153.

[75]付海涛.日本校园足球竞赛体制分析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71-174.

[76]龚波,陶然成,董众鸣.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01):61-67.

[77]房鹏飞,陈盼.广西中小学校园足球县域发展探讨--以灵山县校园足球开展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7,(01):80-84.

[78]朱广新,孟凯利,刘杰.核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身体平衡稳定性的研究[J].运动,2017,(02):15-16.

[79]王欣.简析高校足球训练中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运动,2017,(02):17-18.

[80]姜南.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17,(01):3-8+26.

[81]柳鸣毅,丁煌.基于路线图方法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1):33-38+46.

[82]王永强.情绪效价与执法经验对足球竞赛中犯规判罚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1):96-100.

[83]张志武,苏长来,刘占鲁.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目标人群定位及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1):49-52.

[84]赵成浩.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1):191-192.

[85]艾强.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若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02):169-170.

[86]李蕾,洪长清.篮球和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研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234-236.

[87]郑波,刘迅.基于校园足球文化构建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148-149.

[88]高林.高校足球中足球意识的培养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173-174.

[89]周俊,卢开智,普春旺.浅析现代职业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201-202.

[90]马骏.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官方微博营销现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50-51.

[91]王冰.浅论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1):133-134.

[92]王勤海,李帅.德国职业足球"50+1"政策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8-22.

[93]王泰峰.哈尔滨市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71+73.

[94]程杰.校园足球的安全措施及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16-17.

[95]付瑶.青少年足球团队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237+239.

[96]张建辉.足球运动中的物理原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244-245.

[97]颜京朋.结合儿童生理特点的足球技术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32+34.

[98]赖健.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训体系与管理体制探索[J].运动,2017,(01):23-24.

[99]傅鸿浩.我国校园足球内涵式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00]杨铄,冷唐蒀,郑芳.职业足球联赛外援配额制度研究[J].体育科学,2016,(12):18-29.

[101]甄茂洋.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足球联赛对校园足球文化影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102]郑秋晨.校园足球与体育产业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3]傅鸿浩,张廷安,水祎舟,郝霖霖.英文期刊中足球运动的研究领域及热点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119-127.

[104]张兵,仇军.管办分离后中国职业足球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机制依赖[J].体育科学,2016,(10):3-9.

[105]刘永宝.贵阳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106]殷海涛.足球进校园前提下的校园文化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07]张磊,张廷安,夏辉,任定猛.中国足球生态系统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8):117-124.

[108]张琪,龚正伟.我国足球改革的未来效应及其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04):65-72.

[109]刘飞,龚波.欧洲足球协会联盟财政公平法案对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6,(07):24-31.

[110]贺珷.校园足球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流程及组织结构优化和再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11]郭尼.男子足球运动员脚背内侧踢球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D].中北大学,2016.

[112]宁柠.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现状与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113]张玉婷.北京人大附小校园足球开展模式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114]阴鑫星.西安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115]陈陆隆.基于SWOT视角下的西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116]胡志浩.终身体育视角下淄博市初级中学校园足球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117]唐光耀.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6.

[118]彭家煜.长沙市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吉首大学,2016.

相关体育论文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2-33.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02(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02.(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3: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2001.21(7):29-32

小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1]张海娟. 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策略[J]. 学周刊,2016,05:52.

[2]李艳文.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 学周刊,2016,05:104.

[3]张盼静.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2016,05:185.

[4]张婷婷.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6,08:63.

[5]石丽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6,08:123.

[6]张琦.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途径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 学周刊,2016,08:178.

[7]骆北刚,陈伟娜. 性别差异对小学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45-46+135.

[8]陈欢.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30-131.

[9]刘顺利. 小学英语歌谣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英语广场,2016,04:153-154.

[10]马毅新. 让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英语和谐课堂的催化剂[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6:123-125.

[11]彭熹.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9:178-179.

[12]张婧. 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J]. 电子测试,2016,07:165-166.

[13]张桂莲.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6,20:38-39.

[14]张忠伟.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16,20:49-50.

[15]郝晨霞.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拼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2016,20:86-87.

[16]易凤.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 学周刊,2016,20:200-201.

[17]刘敬文.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171-172.

[18]炎萍. 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海外英语,2016,05:50-51+59.

[19]陈丽萍,汪玉冰.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J]. 海外英语,2016,06:7+9.

[20]江景干.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J]. 海外英语,2016,06:12-13.

[21]何小雪. 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应用[J]. 海外英语,2016,04:14-15.

[22]胡晨媛. 小学英语课堂中活动教学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16,S1:20.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拓展: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工作的成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已经成为共识。其中,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反映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满足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理工科类大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识专业英语在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修订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必须注重读、听、说、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学生不仅能顺利阅读各种英文专业文献,而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因此,专业英语的落脚点在于“应用”;,这与毕业论文的目标是非常吻合的。目前,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如人意,与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偏差有一定的关联。

专业英语教学对毕业论文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专业素养毕业论文要求具有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获取数据的能力,并在专业方面具有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专业英语的学习能有针对性地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及时获取和传递准确的专业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2、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的学识视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专业课程的.许多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水平的经典理论阶段。如果大学生的学识视野只停留在中文参考书,显然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通过专业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参考专业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法;另一方面,专业英语中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本专业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文章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3、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成功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毕业论文可以在大学阶段通过实践和训练充分地体现出来。掌握专业英语对于继承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取得或创新实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精通专业英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开放、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应用中提高。

二、着力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专业英语在工科院校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促使学生将基础英语用于专业工程技术学习中起很大作用,对培养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动态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贯彻外语教学“不断线”;的重要步骤。专业英语既涉及到基础英语,又涉及到专业内容。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一方面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另一方面应该更注重其应用性,强调围绕着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

1、着力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毕业论文的有机内在联系明确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减少教学目的的不确定和随意性。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直接联系反映在毕业论文的英语摘要和查阅英语资料中,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入。为了增强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内在有机联系,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宜安排在部分专业课之后毕业论文之前。时间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总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在了解毕业论文要求的基础上,增强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增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信心。

2、着力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众所周知,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目前各个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师情况均有所区别,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强调以教学效果为宗旨。其一,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应注重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开阔学生英语学习、专业学习的视野。其二,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要善于采用现代化和多功能的教学手段但又不迷信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重在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优化教学手段,重点在于“参与式”;和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最后,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应与各专业课程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紧扣专业内容,学以致用充分挖掘学习潜能。补充或采用部分全英文教材内容, 介绍一些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以促进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总之, 着力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为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 索引序列
  • 陈秋萍发表论文
  • 张秋萍发表论文
  • 陈秋苹发表论文
  • 射击教练张秋萍发表论文
  • 陈丽萍发表的英语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