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sci二区论文,一个省级项目第二可以评副教授。大部分的sci第二作者在晋升副高级职称时都更认可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 如果你的第二作者也是通讯作者的话,可以在评副高级职称当中使用。 相反,其他能够使用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但是,sci第二作者能否在升副高级职称时使用,这主要还取决于你的单位评副高职称对评职论文所做的要求是怎样的才能确定。 因为,在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在评审副高级职称时对于评职论文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第二作者不能百分百说一定会有用,也不能确定它一定没有用处,看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要评比教授,考核条件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可以咨询单位科教处或者人事处,当然了,sci论文是必要条件,并且分值一般不能太低。优助协助医学实验定制,翻译润色。因此18分SCI不能成为被评为教授的唯一条件。
SCI论文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SCI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论文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而且论文级别一般是按照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的,影响因子越高,就说明SCI期刊论文的等级越高,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国际核心期刊分为SCI期刊、EI期刊,一般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都是教授或者是副教授的级别。但发表SCI论文最多是针对科研人员的,毕竟发表一篇SCI论文能让他们在学术界更有声望与说服力。不过,sci论文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审核所需时间未必会长,但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光需要足够的学术能力,还需要很好的写作能力。
顶尖级别sci论文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级别,sci文章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所以sci文章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很高。论文级别一般是按照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的,影响因子越高,就说明SCI期刊论文的等级越高,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SCI论文,是指被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期刊论文。SC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国际核心期刊分为SCI期刊、EI期刊,一般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员都是教授或者是副教授的级别。发表SCI论文最多是针对科研人员的,能发表一篇SCI论文作者在学术界是更有声望与说服力的,更何况国内很多科研人员想要被国际学术界认可就需要发表SCI论文,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SCI论文的发表。严格来说SCI论文的级别是国外核心论文,但实际情况是SCI论文的级别可以说是最高的了。核心期刊大方向的分为就是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分为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以及统计源期刊,国内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人员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能力与地位。
教授职称的评定条件是:副教授任职达5年以上;具有本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旧有的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
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您好!就目前情况而言:1、副教授任职达5年以上;2、该期间内,要有(1)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2-3篇以上,(2)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和成果,(3)主编或参编的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论著,(4)带硕士生一届以上,(5)外语考试合格,(6)专业的特殊要求。3、教学学时数仅供参考!
教授评定条件:评定标准:教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须对本学科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在本学科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或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或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具有领导本学科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能力,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和教材建设,指导和培养过硕士研究生,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一、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二、政治思想条件热爱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学风端正。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三、学历、资历条件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副教授资格5年以上。四、外语、计算机条件(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一)系统讲授二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二)为本科生系统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其中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教师还需担任过一届以上研究生的导师或系统讲授一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一年以上;(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取得多项成果或发表多篇(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艺术作品。六、 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注:省教育厅职改办对省属十所重点高校按下列条件之二掌握,人事处):(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或获省(部)级上述奖项、XXX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两学年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主讲教师;或获得省级以上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XX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人员(附相关证书及证明);(三)至少主持(排名第一)一项或主要参加(前三名)两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七、论文、著作条件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三大检索论文3篇(其中1篇为第一作者);(二)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三)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参编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本人撰写总计在15万字以上,同时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八、破格条件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副教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正常晋升教授所要求的论文、论著条件的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二)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证书为准),或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二名,以证书为准);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二名,以证书为准);(三)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主持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并取得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并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大学里评选教师的条件:获得副教授职称六年以上,获得副高职称以来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第一作者),有一部以上学术专著(第一作者),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或某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可以申报教授。
1、具有本学科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
2、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动态
3、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
4、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具有提出本专业新的研究方向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业绩突出,教书育人
6、具有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资料拓展:
教育部等5部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同时还提出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高校,标志着彻底取消行政部门对高校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评审权的审批管理方式。
在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上,《意见》明确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高校,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可不再要求培养年限。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意见》指出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的专业,报教育部备案;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支持高校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经学科和产业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按照专业管理规定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
《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为改革现行编制管理方式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改革通道。《意见》明确,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纳入总量管理的人员享有相应待遇和保障。高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
此外,《意见》进一步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明确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高校,标志着彻底取消行政部门对高校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评审权的审批管理方式。同时,改进教师职称评审方法。高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按照不同学科领域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
资料来源:新华社:五部门发文明确高校教授职称评审权将回归学校
与教龄、发表论文的篇数以及其研究在同领域的权威报刊中的影响度有关。一般来说,能在越权威的期刊上发表,职称升迁更大。
评定标准:教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须对本学科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在本学科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或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或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具有领导本学科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能力,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和教材建设,指导和培养过硕士研究生,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本条件 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政治思想条件热爱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学风端正。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副教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统讲授二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二)为本科生系统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其中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教师还需担任过一届以上研究生的导师或系统讲授一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一年以上;(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取得多项成果或发表多篇(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艺术作品。六、 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注:省教育厅职改办对省属十所重点高校按下列条件之二掌握,人事处):(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或获省(部)级上述奖项、XXX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两学年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主讲教师;或获得省级以上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XX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人员(附相关证书及证明);(三)至少主持(排名第一)一项或主要参加(前三名)两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七、论文、著作条件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三大检索论文3篇(其中1篇为第一作者);(二)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三)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参编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本人撰写总计在15万字以上,同时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发表代表所从事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八、破格条件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副教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正常晋升教授所要求的论文、论著条件的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二)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证书为准),或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二名,以证书为准);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二名,以证书为准);(三)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主持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并取得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并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拓展资料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授
评副高,文章当然是越多越好,起码一篇核心。普刊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单位竞争大,限定名额。评副高的话,一般都是发表两篇核心比较稳妥。当然,这要看你们单位的具体环境。要是竞争压力不大,那就发表一篇中文核心再加上三篇左右的普刊,就差不多。另外,现在核心刊物基本上都已经安排明年初了。您要是为明年准备的话,尽快下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年底出12年北大核心目录,要是时间不着急,那还是等年底新目录出了以后在安排。这样比较稳妥。
这个问题你可以上比较权威的论文发表网站咨询一下,中国鸣网是一家很权威很有信誉的网站,你在百度输入“中国鸣网”就可以了,网站上有在线咨询服务,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联系我吧。。。我表哥就是弄这个的
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副教授水平。
1.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教学业绩。
2.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中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CI收录2篇(限二区以上,其中一区1篇);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SCI、A&HCI收录或《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篇。
(3)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二等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限前5名、二等奖限前3名)、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第1名)的主要完成人;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以上奖励(特等奖限前3名、一等奖限前2名)的主要完成人。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发明人)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5)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项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项目已通过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验收。
获得中级职称六年以上,获得中级职称以来至少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不论发表刊物的等级)越多越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可以申报副教授。
获得副教授职称六年以上,获得副高职称以来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第一作者),有一部以上学术专著(第一作者),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或某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可以申报教授。
本名张宁,男,汉族,祖籍江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历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任客座研究员,2005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特聘教授。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现为北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读书》、《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World Literature Today(美国)、《当代》(中国台北)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大众媒介的文学副刊,发表文学评论和文化时评文章5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叙事的智慧》(1997,18万字)《诗比历史更永久》(2000,20万字)《飞翔的蝙蝠》(2002,18万字)《时尚鬣犬》(2003,19万字)《文化的病症》(2004,24万字)《没有乌托邦的言辞》(2005,21万字)《土地的黄昏》(2005,22万字,中国乡土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2008,34.5万字)《想象的衰变》(2008,35万字)《再造文学巴别塔》(2009,44万字,多卷本文学史丛书第一卷)《眼睛家族笔记》(2012,21万字,文化时评集)《白垩纪文学备忘录》(2012,32.6万字,外国文学评论集)《感伤时代的文学》(2013,30万字,20世纪中国文学论文集)《土地的黄昏》(修订版)(2013,33.8万字)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2、第3卷,共100万字)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编年资料总系》(第1——第3卷,共150万字)副主编:《新中国文学史》(前言、绪论执笔和部分章节统筹)。获省级学术奖3项,国家级学会奖2项,学术杂志奖2项。获北京市2012年度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作品入选《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中国年度文论选》等多种权威选本。主编《刀锋文丛》、《文化中国》、《媒介批评》等多种学术辑刊。参与编写本科生基础教材《新中国文学史》,硕士生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参与编撰多卷本大型学科基础史料《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资料总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中国乡土文化研究曾经担任的社会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媒体策划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编委,《中国新诗年鉴》编委,《媒介批评》、《文化中国》主编等。开设课程: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中国文学热点问题研究》、《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文学写作》、《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等课程。
左峰,1966年5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副馆长,曾任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 1988年7月,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内蒙古财经学院工作(期间,2001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8月至2013年1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经济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工作(期间,于2011年6月,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今,任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副馆长 。 山东大学(威海)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YBC创业导师;大学生科技作品优秀指导教师 左锋教授拥有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这三个中国经济学的最前沿阵地的求学经历,奠定了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左锋教授时常结合中国经济、政治走向发表时评署名文章。其中,《中国梦何以成真 》、《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真的可喜可贺吗? 》、《2009年的中国经济,严冬还是春天? 》、《中国何以崛起? 》、《央行官员口气强硬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 》等一系列文章在山东大学师生中引起广泛的讨论。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网黄海评论栏目发表了的一系列左锋教授的署名文章 。
徐景熙,男,1941年2月生,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人,南通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中共党员。 1946-1952(5-11岁) 奉城中心小学读书 1952-1956(11-15岁) 奉贤三官中学读初中,其间因目疾休学一年 1956-1959(15-18岁) 保送上海市松江二中读高中 1959-1964(18-23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五年制本科 1964-1972.3(23-31岁) 大学毕业由国家统配至湖北省高教局,分至当年新办的武汉外语专科学校任教;1965年12月2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批判姚文元的文章《怎样评价<海瑞罢官>——与姚文元同志商榷》,“文革”一开始,即受到迫害,失去自由3年,失去工作6年 1972.3-1978.10(31-37岁) 江苏生产建设兵团4师24团一中、二中任教,后调至教育辅导组 1978.10-2006.2(37-65岁) 南通师专中文系、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南通大学文学院任教;1979年湖北省高教厅派员到南通和上海奉城为其“文革”冤案彻底平反;1980年入党,先后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创办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任主编直至2001年满60周岁,从主编岗位退下,继续任教5年,65岁退休;在此期间还兼任校图书馆馆长数年 1.在全国报刊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发表时间:1961-2020年) 2.出版专著: 《文学审美与批评》(1992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化》(2000年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文苑漫步——徐景熙文学美学论集》上下卷、第三卷(2008年9月、2015年2月南通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统一列入《江海文库》) 3.合著 《青少年审美导引》(1994年6月科学普及出版社) 《视听放谈》(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社科知识百题》(200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美育与人格养成》(2006年3月新华出版社) 4.主编、参编高校文学理论和美学教材7部 其中任主编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统编教材《文学概论》(2000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重印至今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南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南通市美学学会会长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高教文科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江苏省作家协会职称评审委员 南通市新闻系列职称评审委员 南通市出版系列职称评审委员 南通市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南通市文联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1年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2年 南通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晋升一级工资 1994年 获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在第10个教师节作为6个省优秀教育世家代表出席省表彰大会 1995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1998年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优秀编辑 1999年 获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 历年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南通市文联工作奉献奖;市社科联学会先进工作者 2016年 在南通大学上千人离退休人员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增添正能量十佳人物”(“文苑不老松”) 2019年 在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中被授予“优秀创业者·坚持真理的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奉贤区电视台专程到南通拍摄人物专题片(上、下集) 2020年 南通市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市档案馆启动“口述历史·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大型全媒体采访,作为受采访的18人之一,报纸整版刊登《徐景熙:秉笔直书为时代发声》(2020年3月20日),并收入纪念党诞生100周年《百年激荡》一书 此外, 个人事迹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人物》、《中国美学名人录》、《全国编审名录》、《江苏省教育功勋录》;多种报刊发表长篇专访和作品评论担任主编的《文学概论》获学校科研一等奖 课程建设《文学概论》及配套选修教材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专著《文学审美与批评》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著先后4次获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徐景熙教授,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徐宗恺,自1919年踏上教坛,先后创办并担任多所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校长。母亲也是师范生,知书达理。父辈兄姐多人毕生任教,他本人教龄43年。 徐景熙前半生磨难重重大起大落,颇具传奇色彩;他在三尺讲台夙兴夜寐辛勤耕耘,是备受尊重的好老师;他在文学评论和美学领域旗帜鲜明德厚流光,是一位定位高、钻研深的学者型文艺理论家。 1946年起,徐景熙就读于奉城小学、三官塘中学,1956年被保送至江苏省松江中学(今松江二中)。1959年,他以高分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景熙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写文学评论。1961年1月29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他以母亲的姓和自己的名化名“朱熙”发表的《谈塑造英雄形象中的爱情描写》,引发了上海文艺界的一场争鸣,时年19岁。 1964年9月,徐景熙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当了一名高校教师,他全身心投入教学,课余写下的评论、杂文常在武汉、广州等地见报。 1971年,徐景熙因偶然的机缘来到江苏南通,当时的江苏生产建设兵团4师24团(今南通农场)接纳了他,农场中学意外地成了他的“避风港”。淳朴善良的农场人,看重他的文才,更敬重他的人品,他内心的创痛在真情、亲情和学生的欢声笑语中逐渐得以抚平,三尺讲台让他重新获得人格的尊严,也使他延续了与教师职业的不解情缘。他在那里一干就是7年,磨难这把犁刀,曾经割破过他的心灵,也开掘了他未来人生的新天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随着“三家村”冤案大白于天下,光明日报社、湖北省高教局正式发函、派员到南通和上海奉贤,为徐景熙彻底平反。 此时的徐景熙,犹如冬草被春风吹拂,焕发了生机。南通是他历尽悲苦之后温馨的第二故乡,事业重新起步的理想之地,南通父老乡亲们的“三春晖”,已深入他的骨髓和血液之中。他当即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去武汉,也不回上海,愿意留在南通终身从教,绝不改行,无怨无悔。 徐景熙视课堂为人生圣殿,把授课当作人生的大享乐。他被调入南通师专,后来的南通师院,直至在南通大学文学院退休,28年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便在他担任17年高校学报主编、并兼任3年图书馆馆长期间,仍坚持“双肩挑”,课时量超过一般教师。从教28年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停过一堂课,这是他退休时最感到自豪的事。 除了文学、美学主课外,徐景熙在中文系和全校范围开设了《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影视艺术》、《雅俗文艺比较研究》、《电视文化学》等选修课。他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坚实的理论功底,以流畅、幽默、深邃、民主的教风,把文学置于文化学、心理学、审美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广阔背景中。他信奉“做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为根本”。为此,他选择文艺美学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观念、创新思维、审美素质,受到历届学生好评和中青年教师的尊重。他开设的《美学入门》、《审美教育》等选修课,最多时有200多人参听,以致于不得不改在学校最大的阶梯教室上课。 徐景熙创办、主编《南通师院学报》的同时,又主编、参编高校文学理论和美学教材7部。其中担任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文学概论》(2000年7月首印,高校出版社),数次重印,该书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配套,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参编的《美学导论》,是全国师专最早公开出版和广泛使用的美学教本。 徐景熙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学术成果却格外丰富厚重。即便埋名于南通农场期间,徐景熙仍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并以“江建平”、“严思”(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廿四团谐音)的集体笔名撰文。1979年得到平反后,迎来了他从事文学研究、文艺批评的春天。《作家与批评家》、《文艺批评三题》、《真实·真理·社会效果》、《文学批评要体现改革精神》等系列论文相继面世。在这些文章和专著中,他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界的拨乱反正,以及随着时代进程而出现的新课题、新探索,做出了客观的记录和令人信服的评判。 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徐景熙的研究领域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从宏观层面回顾新时期文艺理论的总体面貌、发展历程,对文学艺术从稳态趋向动态,从垄断性转向互补性的总体格局进行梳理和反思,并对重大文学课题作专论。 二是对美学理论架构的研讨,并进行文艺与美学交叉研究,连续担任4届市美学学会会长,是南通高校第一位开设美学理论课的教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 三是随着审美文化转型,作雅俗文艺比较研究,重点切入电视文化、电视剧作赏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间断地为各类题材、多种风格样式、优秀或有争议、有理论探讨价值的作品发表评论,在报纸上开设电视剧评论专栏。在学校开设电视文化选修课,在校内外、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徐景熙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评论200多篇,出版专著《文学审美与批评》、《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艺》,另有合著4部。其论著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南通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次,学术、科研硕果累累,被评为南通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徐景熙在学术上奉行直道。他认为,为学为文都必须有独立的思考,精神独立的人才有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的《随想录》陆续出版后,徐景熙在国内刊物上较早发表了赤诚、犀利的《品格·激情·哲理——读巴金<随想录>》长篇评论。文中言:“做人就应该像巴老那样,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乐于以诚为本,勇于将心交给读者。”他信奉为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为学不作媚时语。他对文学的痴情、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不变,信奉“以气势胜不如以理胜、以真情胜、以人格胜”的学术理念。 2008年南通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文苑漫步——徐景熙文学美学论集》(上、下卷),2015年又出版《文苑漫步》(第三卷),这是徐景熙“厚积”50年文学功力的“薄发”,无论是对文学本体的阐述,还是对审美的探索,都坚持本真,不人云亦云,不道人所道。《文苑》系列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篇篇学术精品,更闪耀着一种文化精神。 在《文苑漫步》(第三卷)中,在距离被打入炼狱之后整整半个世纪,徐景熙首次以当事人和受害者的身份,大篇幅、全场景地回叙了“五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灾难的来龙去脉,写成5万言长文《五十年前》,引发强烈反响。在这篇心血之作中,他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以50年积淀的智慧和认知,以客观、忠实的历史文献和反复淘洗的史料,以夹叙夹议的行文风格,重新审视并定格那场新一代已越来越隔膜和疏离的大风暴、大劫难。并非出于一己之悲欢,而是出于一种担当与责任,为了让今人、后人不会淡忘历史,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希望我们的国家少些折腾,以更稳健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宏愿。 无论是身兼数职的学术领路人,还是老有所为的退休老教授,徐景熙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并一直以穿透和解剖历史的敏锐感和使命感,活跃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他的心中,装着家国、天下。 “逆境中要自信,再难也要相信自己,相信民族和国家;顺境中要自谦,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取得进步离不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徐景熙教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徐景熙教授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儒雅、平和、谦逊、宽厚,似乎难以将他与半个世纪前直接同“四人帮”刀刃相见的青年猛士联系在一起,但从他的文章中,人们能读到他思想的热烈敏锐和文笔的犀利泼辣,无论是在上海读书生活23年,武汉工作7年,还是落户南通半个世纪,徐景熙教授的率直、血性、担当和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来没有变过,他始终不渝地捍卫真理,守望真善美的精神家园,不仅备受挚友、同仁、学生的尊崇,也受到党政部门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2019年新中国70华诞之际,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创业者·坚持真理的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区电视台专门赴南通拍摄上下集人物专题片;2020年入选南通市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市档案馆“口述历史·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20位被采访者,《江海晚报》整版刊登专访《徐景熙:秉笔直书为时代发声》,发布于公众号的采访手记在互联网广泛传播,读者纷纷留言,或回忆,或感恩,或反思,或祝福,给予了徐景熙教授高度的赞誉。 “文艺理论家既要有学识,更要有胆识,还要有献身真理的战士品格。”数十年来,徐景熙教授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坚持人格操守,用他的激情、才情和真情,倾心育人,秉笔直书,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