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发表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发表

想知道经济学基础不足的地方建议去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通论》: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年-1946年);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首次出版:1936年,简称《通论》全书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誉为: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影响世界历史程序的书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他说,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年-1946年);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首次出版:1936年,简称《通论》全书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誉为: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影响世界历史程序的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他的天才渐渐显露,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他的这些思想为 *** 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巨集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取代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用产出和就业理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用非充分就业假设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设 用移动均衡或比较静态分析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 用货币的生产理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 用 *** 干预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一直唱到的自由放任论 凯恩斯的革命创立了巨集观经济学 抨击了“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 扩大了总需求 使 *** 干预经济 反对了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巨集观经济学的主要原理

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主要是指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如果 *** 增加货币供给,欲提高投资,然而,人们得到了钞票以后,却不是投资,而是利用利率的变化来买进或卖出大量的债券,也就是说人们的投机需求变得无比庞大, *** 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人们仍然不愿意投资,而是坐等债券短期套现. 这样,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就无疑是遇到了一种可怕的景象,这种景象像是个无底洞,其实这是一种困境:不增加货币供给,无法提供投资,而增加了,投资仍然不见增加.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数;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络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络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数联络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数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巨集观经济学的核心。

失业(unemploy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是指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但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从整个经济来看,通常把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口称作劳动年龄 人口,其中一部分处于工作状态的,称为就业者,一部分处于寻找工作而尚未找到的称为失业者。还有一部分不愿工作或不寻找工作的,称为不在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失业的种类: 1、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型别,可以分为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区域性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资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型别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第一是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第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行业缩小,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第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流动成本的存在制约著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行业,从而使得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著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西方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解雇造成的创伤不亚于亲友的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一个失业者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力,面临着被同事拒绝的可能性,并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失业者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资料,提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与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关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络。根据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例如,实际失业率为8%,高于6%的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就将比潜在GDP低4%左右。

凯恩斯消费函式对研究消费贡献很大:1.提出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2.提出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增加,但是消费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加幅度。 不足:消费并不是取决于当期收入,事实上消费即取决于过去的收入,也取决于当前和未来的收入;消费者总是根据一辈子的收入情况来平滑消费。 所以,后来者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

凯恩斯经济学是凯恩斯个人的一套经济思想体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整个学派在凯恩斯基础上发展了的和发展中的经济思想体系。

凯恩斯从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经济理论能为现实经济服务。凯恩斯之所以有如此创造性思维,是与他所处的背景及个性有关。凯恩斯的父亲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其母亲也是早期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接识一些有文学艺术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皇家学院任经济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以后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著,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1930年代,他已是国际知名人物,二战期间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战后又积极参与筹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的工作,后因操劳过度,于1946年60岁时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从凯恩斯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方面是才华横溢的思想家,思想敏锐且具辩才,精力充沛而绝对自信,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崇拜个人,更不崇拜传统教条;另一方面他又善于吸纳新知识,喜欢反省自己,一旦发现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能很快放弃旧观点而提出新观点,故有人说他是“多变的凯恩斯”。在《通论》发表以前,他的这种性格的最重要体现是1919年出版的《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使当年33岁的凯恩斯一跃成为知名人物。巴黎和会期间,很多人都想使战败的德国支付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以惩罚德国而治愈自己的战争创伤。凯恩斯从货币经济理论角度坚决反对迫使德国支付过多的赔款,认为赔款国大量支付赔款必然使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价值相对降低,从而有利于赔款国的出口,其结果反而使赔款国所支付的赔款从进出口贸易中得到补偿,最后不仅是那些获得赔款的国家实际上代替德国支付了赔款,而且还不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并有可能引发又一次战争。可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条件下是很难被人接受的。之后,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和论文,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部,即《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和《通论》,前两部名著可以看成是为《通论》作的铺垫。从所有这些学术成果中可以看出,凯恩斯从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经济理论能为现实经济服务。他的广泛阅历、反叛精神、正视现实的作风、不断反省自己的勇气都为他的巨著诞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论》出版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各大学的青年学者等不及当地书店的发行,就急于联名写信到英国函购。尽管《通论》的篇幅还不及《国富论》的一半,而且还存在着体系不够严密、理论概念前后不一致,是公认的历来经济学名著中条理最不清的著述之一,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力。它的问世,不仅使现代宏观经济学得以形成,更重要的是使西方经济学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追随者无数,并以标榜为凯恩斯主义者为荣。凯恩斯去世后,众多经济学家总结并发展了凯恩斯理论,形成了炫耀一时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20世纪50至6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高速增长期。政府对经济的介入及调控使经济保持了比较平衡的增长。这些实践都证明了凯恩斯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同时,经济学家们也开始围绕凯恩斯理论存在的缺陷,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修正与改进,形成了一大批对经济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学术成果。在众多经济学家的修正与补充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变得更为完善和成熟,并在60年代达到顶峰。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经济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

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扩展资料:

一、人物生平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

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

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13)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

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A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

二、主导理论

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这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著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公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塞恩斯发表论文

是的,赛恩斯的确是可以在SCI的医学论文杂志上面帮助您完成论文的发表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是的,因为赛恩斯已经帮助很多的论文作者们成功的在SCI上面成功的发表了很多的医学论文了。

对于医学类的职称论文,赛恩斯可以说是非常的擅长的,因为赛恩斯从开始承办以来一直都是以这项业务为主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赛恩斯发表论文

是的,赛恩斯的确是可以在SCI的医学论文杂志上面帮助您完成论文的发表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是的,因为赛恩斯已经帮助很多的论文作者们成功的在SCI上面成功的发表了很多的医学论文了。

对于医学类的职称论文,赛恩斯可以说是非常的擅长的,因为赛恩斯从开始承办以来一直都是以这项业务为主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赛恩斯论文发表

将论文的发表视为一种任务的话,那么这个责任就有点重了,虽然那赛恩斯不敢给您做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它只能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绝对没有事的,你完全可以放心,赛恩斯在这一方面做的是非常的专业的,它就是专门的给快速的发表论文而成立的机构,特别是在SCI这种类型的杂志上。

当然拥有这项服务了,给英语论文特别是像sci这样的专业性的论文润色是相当琐碎的任务,但是如果交给了赛恩斯那就肯定没问题了。

恩格斯发表的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伍珀河谷来信》。18岁时恩格斯匿名发表了第一篇政论文章《伍珀河谷来信》揭露了家乡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榨文章在伍珀河谷引起了轰动也激怒了当地的资本家。

  • 索引序列
  •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发表
  • 塞恩斯发表论文
  • 赛恩斯发表论文
  • 赛恩斯论文发表
  • 恩格斯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