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用有目的、有系统、多维化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以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注重化学史教育,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精选高质量的习题教学;为给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强化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与技巧、创新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 创新 思维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对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1]。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杂乱琐碎的、缺乏联系的知识,不易被认识主体所接受和储存。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优化知识结构,即构建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所组成的化学知识结构,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的掌握记忆。例如,下面是我总结的碱金属结构方框图(图1)。 2. 重视化学史教育,渗透化学方法 化学史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化学史教育,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接受和重视。其中,通过化学史教育,渗透化学方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独特的功效。化学学科中一些重要元素、化合物、规律的发现,无不闪耀着科学家们非凡巧妙的创造思维的光芒。利用科学家们这些发现成果,可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大师们的光辉思想历程,领略他们不断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时,就可以引入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创新发现的伟大事迹。1865年,彼得堡大学教授门捷列夫创造性地用硬纸制成了许多卡片,每一张卡片写上一种元素的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他将这些卡片按照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排列,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终于在1869年2月19日,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3. 启发观察联想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化学实验来启发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之一。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课程由原来的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因此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体,由原来的复制者变为课程的创造者。在这种理论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 例如,在金属Cu与浓HNO3实验中[2],我们的设计如下,(1)实验仪器:注射器,输液管,输液管夹,烧杯,铁架台;(2)试验试剂:浓HNO3,NaOH溶液;(3)实验具体操作:将Cu片放到注射器底部,将活塞推到底部;吸入浓硝酸后,关闭输液管夹;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输液夹,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气体不要排出),关闭输液管夹;(4)观察实验现象:Cu和浓HNO3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的气体,铜片迅速溶解,溶液变为深绿色;注射器中的溶液排入烧杯中时,有蓝色沉淀生成;当注射器吸入NaOH溶液后,红棕色气体体积减少,片刻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实验装置如图2。 4.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思维训练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存在着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用原来的经验、习惯和固定化的模式去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这种趋势有时是不利于发散式创新思维的发展。习题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来克服这种趋势。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减少解题数量,提高解题质量,可采用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一题多变和变式题组等形式[3],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例:某有机化合物中含C:60%,H:13.4%,O:26.6%,其蒸汽相对密度是同状况下H2密度的30倍,现取该有机化合物2克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2.24升(标准状况)CO2和2.4克水,试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法一,求解法,分子量M=30×2=60。 ∵ C∶H∶O=(60×60%÷12)∶(60×13.4%÷1)∶(60×26.6%÷16)=3∶8∶1 ∴ 分子式为C3H8O 法二,通式求解法,烃的衍生物的通式有:醇和醚 CnH2nO 分子量是14n+8, 醛和酮 CnH2nO 分子量是14n+16,羧酸和酯CnH2nO2分子量是14n+32。 ∵ n=3∴ 分子式为C3H8O 法三,最简式法,C∶H∶O=(60÷12)∶(13.4÷1)∶(26.6÷16)=5∶13.4∶1.66≈3∶8∶1 ∴分子式为C3H8O 法四,根据产物求解法,2克该有机物中C元素的质量 2.24÷22.4×12=1.2g, H元素的质量 2.4÷18×2×1=0.27g, O元素的质量 2-1.2-0.27=0.53g。 ∴C∶H∶O=(1.2÷12)∶(0.27÷1)∶(0.53÷16)=3∶8∶1 ∴分子式为C3H8O 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开发,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它有待于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共同总结,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改革才能夺取新的成果,迈向更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3,P115-139. [2]扬启红,兰宁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全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5,P379-385. [3]文庆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P85-9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训论文题目1. 浅议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 创新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创新企业文化为例(可以选其他)3. 刍议我国传统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4. 刍谈我国传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5.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6. 培养造就创新型大学生的途径选择7.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8. 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障碍与对策9. 管理创新在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10. 撰写一份创业方案11. 题目自拟要求:1、14周周五上午10:30交到南教1#203;2、字数要求2000以上,A4纸打印3、其他要求:文章内容及字号要求:(1)文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文章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范文:标题三号粗宋体居中国有企业“错位”与非国有化问题94市场营销 卢家茂 任课教师 蒋良揆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职能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空一行关键词: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country’s function……Keywords:四号粗宋体1 一级标题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法如下:
1、 用“求异”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去有意识地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2、 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如果因循守旧,抱着老观念不放,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面对新的问题或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用发散性的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其过程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4、 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
联想是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我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去思考他们之间联系。
5、 学会整合,宏观地去看待。
很多人做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思维往往会被局限。整合就是把对事物各个侧面、部分和属性的认识统一为一个整体,按它们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把整个事物在思维中再现出来,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下: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二、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普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是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三、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曾经在班会上向学生宣讲社会发展与创造发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创新和发明中发展的,从而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把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机会,并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
创新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创新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以牺牲客户价值为代价的“创造”不是创新,其结果只能是给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造成灾难。因此,发明未必是创新,除非该发明能够被应用并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创业也未必是创新,只有其新的事业创造出了“新的客户满意”,否则,新创企业很可能对现有的产业造成破坏。
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客户价值。实际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
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
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论文应该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接触过的,对于论文最主要的还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明确写题思路,以下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在这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中不乏泛泛之辈,当人们惊羡他们现时的成就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新。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创新呢?
首先,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黄汉清教授说过:“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新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仅在企业中,在生活中,在日常身边的小事中,这句话也同样有道理。在美国诺伊州的哈佛镇,有些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买爆米花。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可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在爆米花中掺入奶油和盐,使味道更加可口。当然,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个男孩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者保罗·高尔文。他的成功秘诀不正是在别人面前抢占了先机吗?他的创新精神不正是他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
其次,创新需要模仿加改良。创新需要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前人的经验,通过改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改进。所以说,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要有所扬弃,有所继承。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说过:
“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留,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他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成功之路所总结出来的。当初他是一个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文凭的普通人,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商人,
但1996年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他决定把国外保险巨头书包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达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高点,所以有时候,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这一小步就是你的改良,你的创新,你的特点。
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尝试,其也要追寻规律。当代著名作家李开复说过:“创新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一个很有哲理性的寓言:一个猎物被抓住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
狐狸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被狮子吃掉。这个小小的寓言,不正寓意着如果创新不好就是自掘坟墓吗?所以,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所以说,创新并不简单,但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要囿于别人的成就,二是不能怕犯错。在现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变应变,一物降一物才能掌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
模仿是模仿某人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现状。
创新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创新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会触及既得利益。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爷爷学画画。她画了一只漂亮的红兔子,一匹带翅膀会飞的马,一只比母鸡还大的鸡蛋。爷爷批评她不该把兔子画成红颜色,不该让马长出翅膀,不该把鸡蛋画得比母鸡大。小女孩不服气,结果她的画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这个6岁的小女孩画中的东西,并没有按照常理去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画的。
她的画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个6岁的小女孩正是打破了旧的思维模式,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她的创新给她带来了大奖。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全身心投入”就能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
日本有一个小男孩,他的书法写得非常的好。在他十岁的那年,他曾获得了一个书法大奖。那时,人们都称他是“神童”。几年以后,一位书法大家来看这位“神童”时,这位书法大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孩子写得书法已经没有价值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个小男孩写的书法是极力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已经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了。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它不能使人进步,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现状。
一次,卓别林得知某座城市举办模仿卓别林的比赛,于是他改名前往参加。结果在6名参赛者中,他这个真正的卓别林却名列倒数第一。
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分析一下原因:其他参赛者是极力模仿卓别林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而卓别林自己肯定是不满足于原来的自己,一定是要极力表演得更好,甚至超越自我。卓别林正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打破原来人们脑子中的卓别林,开始了创新,所以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创新是和模仿的精神相对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一味地去模仿,而应不断地去创新,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1
有人说时间是一把刻刀,一刀一刀的把我们的生活削去,而我们却还不知情。开学的第一天,还觉得时间还很漫长,无形中已走到了学期的尾端,翻开《创意思维》的第一页并没有很在意,就要合上最后一页时才慌了神,曾经我不舍得丢掉一点一滴,然而这门课里有一个人教会我“把杯子清空才能装得更多。”所以我忍痛丢掉一些包袱、独自在创意的生活里穿梭。
往日,生活就是生活,没有波澜亦没有起伏,今日,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发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堂课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创意的生活,应该要从一物联想到另一物,走进设计的意境中去,这种对生活的洞察和创意、创造、创世的道路,不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
在别人抱怨各科无聊的课程时,我在思考着如何走进各个门槛,这个课堂里,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要用激情去寻找自己的门与路,面对不喜欢的课程可以重新学习去怎样阅读,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心情,奔向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不也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常常在学期尾声我们会发牢骚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抱怨创意思维并没有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扩散,更加敏捷,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最起码我学到了思维转向法,曾经以为某一刻有灵感了就会创造出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但后来我明白了:前期的努力与后期的创作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相联系的,灵感的.获取是长期的积累,而不是偶然发生的。所以这依旧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然我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原以为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于情理之中,却无料到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能够让我们如此受益匪浅,简直是于意料之外的。思路决定出路,但愿以后的道路上我们想到的会更丰富、更略胜一筹。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第一次的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出的创新思维技能的培训学习,首先对于这样的培训学习形式我感觉很好,很喜欢,张主任在大体的给我们概括学习要领和要求后,就让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我觉得先通过自我逐步的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由张主任解决困惑的这种方式非常实用。现在我把我学习创新思维技能课程的体会聊表一下: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分别是Seeing Reason工具(因果图工具)、Visual Ranking工具(排序工具)、Showing Evidence工具(论证工具)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介绍都包括了“概览及效益、工具试用、专题实例、教学策略”四个栏目。对于这些理论体系我不是很明白,但是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能够领会,
针对各个步骤的操作我很仔细的用心阅读并彻底的理解,然后和我们小组的老师讨论交流,针对有些环节和内容,我们边学习边思考并想怎么应用到我们今后的教学中,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不由的想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应用,上面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思想,及各环节的设计及可操作实施的细节步骤我很赞同欣赏,我觉得她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极致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或每个学科是不是都很实用呢?
我还需要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这种方法或步骤能够在改进一些,或者在日常的常态课上能灵活的揉入这些教学思想和特点我想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合。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番,然后再尝试一些创新和改进,使他能更好实际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学无止境,教法也是无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加油!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创新教学,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并把创新作推进教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一、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常用简笔画,体态语言,故事小片段,或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讲解英语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在教lie in, lie on, lie to (位于)的区别时,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几个表示内涵、相切、相离的几何图形,清楚地表达了这三个词组的不同意思。然后再画一幅中国地图、一幅日本地图及一幅俄罗斯地图,以它们在世界地图上的确切位置更加明确地显示了这三个词组的不同含义。学生们从好奇中掌握了知识,并逐步产生了创新的意识。 二、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每天,我让值勤班长在黑板右边一小栏里写上“座右铭”(名人名言),让其在英语课开始时用英语说出这个“座右铭”。为了能在课上出色的表现,更加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名人名言,每个学生在轮到自己当值勤班长的前几天就积极作好准备。每当值勤班长一说完,我总是用激励的话语:“Well done!”(真棒)。久而久之,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每逢重大节日,我总是让学生自制英语贺卡,送给老师和亲朋好友。去年圣诞节,有一个英语成绩很差的学生送给我一棵自己用小树枝拼制出来的圣诞树,上面还挂满了“彩灯”、“红星”,还有一张贺卡,上面用并不漂亮的英文字母写着:“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我感动不已,在班上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创新精神。这一学生从此喜欢上了英语,到毕业时已成为班上英语成绩的佼佼者。 三、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质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 有一位物理老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小支蜡烛,并在蜡烛的底部粘上一个硬币,放在半碗水里,蜡烛刚好露出水面一小段,然后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会儿,逐渐接近水面。当蜡烛烧到水里时便“熄灭”了,过了一会又突然燃起来了;一会儿又“熄灭”了,再过一会儿又燃起来了,这样连续了三次“起死回生”,他就问同学为什么?最终蜡烛真的熄灭了,他又问学生为什么?他让学生们相互质疑、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是与氧气有关。这一实验让学生从悬念中获得了知识,使其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四、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创新性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式学习法。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2、模仿学习法。就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学会”到“会学”。 3、探源索隐学习法。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 4、创新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 5、创新性课堂学习法。通过老师的传授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时,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对新知的自学和探求,以便上课时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大胆“插嘴”,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此外,课后的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途径。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常让学生讲解英语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整篇阅读材料。实践证明,学生在准备时会很认真地阅读材料和分析课文,把其中的重点找出来,然后一一理解后再给同学们讲解。讲解时他(她)会取老师之精华,方法往往很新颖独创、风趣幽默,常常收到出乎寻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或未来的教育不论作何种解释、何种作法,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
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论文应该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接触过的,对于论文最主要的还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明确写题思路,以下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在这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中不乏泛泛之辈,当人们惊羡他们现时的成就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新。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创新呢?
首先,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黄汉清教授说过:“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新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仅在企业中,在生活中,在日常身边的小事中,这句话也同样有道理。在美国诺伊州的哈佛镇,有些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买爆米花。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可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在爆米花中掺入奶油和盐,使味道更加可口。当然,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个男孩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者保罗·高尔文。他的成功秘诀不正是在别人面前抢占了先机吗?他的创新精神不正是他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
其次,创新需要模仿加改良。创新需要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前人的经验,通过改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改进。所以说,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要有所扬弃,有所继承。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说过:
“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留,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他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成功之路所总结出来的。当初他是一个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文凭的普通人,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商人,
但1996年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他决定把国外保险巨头书包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达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高点,所以有时候,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这一小步就是你的改良,你的创新,你的特点。
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尝试,其也要追寻规律。当代著名作家李开复说过:“创新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一个很有哲理性的寓言:一个猎物被抓住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
狐狸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被狮子吃掉。这个小小的寓言,不正寓意着如果创新不好就是自掘坟墓吗?所以,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所以说,创新并不简单,但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要囿于别人的成就,二是不能怕犯错。在现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变应变,一物降一物才能掌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
模仿是模仿某人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现状。
创新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创新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会触及既得利益。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爷爷学画画。她画了一只漂亮的红兔子,一匹带翅膀会飞的马,一只比母鸡还大的鸡蛋。爷爷批评她不该把兔子画成红颜色,不该让马长出翅膀,不该把鸡蛋画得比母鸡大。小女孩不服气,结果她的画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这个6岁的小女孩画中的东西,并没有按照常理去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画的。
她的画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个6岁的小女孩正是打破了旧的思维模式,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她的创新给她带来了大奖。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全身心投入”就能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
日本有一个小男孩,他的书法写得非常的好。在他十岁的那年,他曾获得了一个书法大奖。那时,人们都称他是“神童”。几年以后,一位书法大家来看这位“神童”时,这位书法大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孩子写得书法已经没有价值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个小男孩写的书法是极力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已经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了。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它不能使人进步,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现状。
一次,卓别林得知某座城市举办模仿卓别林的比赛,于是他改名前往参加。结果在6名参赛者中,他这个真正的卓别林却名列倒数第一。
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分析一下原因:其他参赛者是极力模仿卓别林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而卓别林自己肯定是不满足于原来的自己,一定是要极力表演得更好,甚至超越自我。卓别林正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打破原来人们脑子中的卓别林,开始了创新,所以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创新是和模仿的精神相对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一味地去模仿,而应不断地去创新,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1
有人说时间是一把刻刀,一刀一刀的把我们的生活削去,而我们却还不知情。开学的第一天,还觉得时间还很漫长,无形中已走到了学期的尾端,翻开《创意思维》的第一页并没有很在意,就要合上最后一页时才慌了神,曾经我不舍得丢掉一点一滴,然而这门课里有一个人教会我“把杯子清空才能装得更多。”所以我忍痛丢掉一些包袱、独自在创意的生活里穿梭。
往日,生活就是生活,没有波澜亦没有起伏,今日,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发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堂课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创意的生活,应该要从一物联想到另一物,走进设计的意境中去,这种对生活的洞察和创意、创造、创世的道路,不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
在别人抱怨各科无聊的课程时,我在思考着如何走进各个门槛,这个课堂里,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要用激情去寻找自己的门与路,面对不喜欢的课程可以重新学习去怎样阅读,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心情,奔向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不也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常常在学期尾声我们会发牢骚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抱怨创意思维并没有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扩散,更加敏捷,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最起码我学到了思维转向法,曾经以为某一刻有灵感了就会创造出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但后来我明白了:前期的努力与后期的创作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相联系的,灵感的.获取是长期的积累,而不是偶然发生的。所以这依旧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然我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原以为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于情理之中,却无料到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能够让我们如此受益匪浅,简直是于意料之外的。思路决定出路,但愿以后的道路上我们想到的会更丰富、更略胜一筹。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第一次的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出的创新思维技能的培训学习,首先对于这样的培训学习形式我感觉很好,很喜欢,张主任在大体的给我们概括学习要领和要求后,就让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我觉得先通过自我逐步的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由张主任解决困惑的这种方式非常实用。现在我把我学习创新思维技能课程的体会聊表一下: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分别是Seeing Reason工具(因果图工具)、Visual Ranking工具(排序工具)、Showing Evidence工具(论证工具)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介绍都包括了“概览及效益、工具试用、专题实例、教学策略”四个栏目。对于这些理论体系我不是很明白,但是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能够领会,
针对各个步骤的操作我很仔细的用心阅读并彻底的理解,然后和我们小组的老师讨论交流,针对有些环节和内容,我们边学习边思考并想怎么应用到我们今后的教学中,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不由的想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应用,上面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思想,及各环节的设计及可操作实施的细节步骤我很赞同欣赏,我觉得她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极致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或每个学科是不是都很实用呢?
我还需要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这种方法或步骤能够在改进一些,或者在日常的常态课上能灵活的揉入这些教学思想和特点我想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合。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番,然后再尝试一些创新和改进,使他能更好实际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学无止境,教法也是无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加油!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下: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二、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普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是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三、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曾经在班会上向学生宣讲社会发展与创造发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创新和发明中发展的,从而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把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机会,并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
创新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创新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以牺牲客户价值为代价的“创造”不是创新,其结果只能是给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造成灾难。因此,发明未必是创新,除非该发明能够被应用并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创业也未必是创新,只有其新的事业创造出了“新的客户满意”,否则,新创企业很可能对现有的产业造成破坏。
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客户价值。实际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法如下:
1、 用“求异”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去有意识地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2、 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如果因循守旧,抱着老观念不放,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面对新的问题或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用发散性的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其过程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4、 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
联想是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我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去思考他们之间联系。
5、 学会整合,宏观地去看待。
很多人做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思维往往会被局限。整合就是把对事物各个侧面、部分和属性的认识统一为一个整体,按它们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把整个事物在思维中再现出来,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发了几个类型的过去,你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吧。我邮箱:
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 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就是思维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 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 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 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 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 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观念。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 的重要方式。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下: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二、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普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是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三、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曾经在班会上向学生宣讲社会发展与创造发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创新和发明中发展的,从而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把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机会,并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
创新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创新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以牺牲客户价值为代价的“创造”不是创新,其结果只能是给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造成灾难。因此,发明未必是创新,除非该发明能够被应用并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创业也未必是创新,只有其新的事业创造出了“新的客户满意”,否则,新创企业很可能对现有的产业造成破坏。
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客户价值。实际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国未来人才的保障。
1、创新思维的实践性体现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意蕴。
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改造实践的伟力,才能“创造些新的东西”,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重视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创新,他们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实践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人们的思维“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
扩展资料: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一是溯本创新法,就是从追寻事物本质中创新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二是全局创新法,就是从全局着眼,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三是正反结合创新法,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谋划现实和未来。
历史是现实和未来的一面镜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们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这里的“进步”,即是指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性发展”。
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
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论文应该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接触过的,对于论文最主要的还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明确写题思路,以下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800字论文。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在这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中不乏泛泛之辈,当人们惊羡他们现时的成就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新。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创新呢?
首先,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黄汉清教授说过:“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新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仅在企业中,在生活中,在日常身边的小事中,这句话也同样有道理。在美国诺伊州的哈佛镇,有些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买爆米花。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可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在爆米花中掺入奶油和盐,使味道更加可口。当然,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个男孩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者保罗·高尔文。他的成功秘诀不正是在别人面前抢占了先机吗?他的创新精神不正是他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
其次,创新需要模仿加改良。创新需要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前人的经验,通过改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改进。所以说,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要有所扬弃,有所继承。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说过:
“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留,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他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成功之路所总结出来的。当初他是一个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文凭的普通人,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商人,
但1996年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他决定把国外保险巨头书包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达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高点,所以有时候,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这一小步就是你的改良,你的创新,你的特点。
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尝试,其也要追寻规律。当代著名作家李开复说过:“创新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一个很有哲理性的寓言:一个猎物被抓住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
狐狸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被狮子吃掉。这个小小的寓言,不正寓意着如果创新不好就是自掘坟墓吗?所以,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所以说,创新并不简单,但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要囿于别人的成就,二是不能怕犯错。在现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变应变,一物降一物才能掌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
模仿是模仿某人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现状。
创新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创新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会触及既得利益。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爷爷学画画。她画了一只漂亮的红兔子,一匹带翅膀会飞的马,一只比母鸡还大的鸡蛋。爷爷批评她不该把兔子画成红颜色,不该让马长出翅膀,不该把鸡蛋画得比母鸡大。小女孩不服气,结果她的画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这个6岁的小女孩画中的东西,并没有按照常理去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画的。
她的画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个6岁的小女孩正是打破了旧的思维模式,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她的创新给她带来了大奖。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全身心投入”就能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
日本有一个小男孩,他的书法写得非常的好。在他十岁的那年,他曾获得了一个书法大奖。那时,人们都称他是“神童”。几年以后,一位书法大家来看这位“神童”时,这位书法大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孩子写得书法已经没有价值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个小男孩写的书法是极力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已经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了。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它不能使人进步,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现状。
一次,卓别林得知某座城市举办模仿卓别林的比赛,于是他改名前往参加。结果在6名参赛者中,他这个真正的卓别林却名列倒数第一。
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分析一下原因:其他参赛者是极力模仿卓别林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而卓别林自己肯定是不满足于原来的自己,一定是要极力表演得更好,甚至超越自我。卓别林正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打破原来人们脑子中的卓别林,开始了创新,所以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创新是和模仿的精神相对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一味地去模仿,而应不断地去创新,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1
有人说时间是一把刻刀,一刀一刀的把我们的生活削去,而我们却还不知情。开学的第一天,还觉得时间还很漫长,无形中已走到了学期的尾端,翻开《创意思维》的第一页并没有很在意,就要合上最后一页时才慌了神,曾经我不舍得丢掉一点一滴,然而这门课里有一个人教会我“把杯子清空才能装得更多。”所以我忍痛丢掉一些包袱、独自在创意的生活里穿梭。
往日,生活就是生活,没有波澜亦没有起伏,今日,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发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堂课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创意的生活,应该要从一物联想到另一物,走进设计的意境中去,这种对生活的洞察和创意、创造、创世的道路,不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
在别人抱怨各科无聊的课程时,我在思考着如何走进各个门槛,这个课堂里,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要用激情去寻找自己的门与路,面对不喜欢的课程可以重新学习去怎样阅读,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心情,奔向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不也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常常在学期尾声我们会发牢骚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抱怨创意思维并没有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扩散,更加敏捷,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最起码我学到了思维转向法,曾经以为某一刻有灵感了就会创造出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但后来我明白了:前期的努力与后期的创作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相联系的,灵感的.获取是长期的积累,而不是偶然发生的。所以这依旧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然我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原以为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于情理之中,却无料到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能够让我们如此受益匪浅,简直是于意料之外的。思路决定出路,但愿以后的道路上我们想到的会更丰富、更略胜一筹。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第一次的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出的创新思维技能的培训学习,首先对于这样的培训学习形式我感觉很好,很喜欢,张主任在大体的给我们概括学习要领和要求后,就让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我觉得先通过自我逐步的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由张主任解决困惑的这种方式非常实用。现在我把我学习创新思维技能课程的体会聊表一下: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分别是Seeing Reason工具(因果图工具)、Visual Ranking工具(排序工具)、Showing Evidence工具(论证工具)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介绍都包括了“概览及效益、工具试用、专题实例、教学策略”四个栏目。对于这些理论体系我不是很明白,但是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能够领会,
针对各个步骤的操作我很仔细的用心阅读并彻底的理解,然后和我们小组的老师讨论交流,针对有些环节和内容,我们边学习边思考并想怎么应用到我们今后的教学中,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不由的想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应用,上面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思想,及各环节的设计及可操作实施的细节步骤我很赞同欣赏,我觉得她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极致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或每个学科是不是都很实用呢?
我还需要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这种方法或步骤能够在改进一些,或者在日常的常态课上能灵活的揉入这些教学思想和特点我想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合。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番,然后再尝试一些创新和改进,使他能更好实际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学无止境,教法也是无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加油!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创新教学,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并把创新作推进教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一、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常用简笔画,体态语言,故事小片段,或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讲解英语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在教lie in, lie on, lie to (位于)的区别时,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几个表示内涵、相切、相离的几何图形,清楚地表达了这三个词组的不同意思。然后再画一幅中国地图、一幅日本地图及一幅俄罗斯地图,以它们在世界地图上的确切位置更加明确地显示了这三个词组的不同含义。学生们从好奇中掌握了知识,并逐步产生了创新的意识。 二、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每天,我让值勤班长在黑板右边一小栏里写上“座右铭”(名人名言),让其在英语课开始时用英语说出这个“座右铭”。为了能在课上出色的表现,更加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名人名言,每个学生在轮到自己当值勤班长的前几天就积极作好准备。每当值勤班长一说完,我总是用激励的话语:“Well done!”(真棒)。久而久之,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每逢重大节日,我总是让学生自制英语贺卡,送给老师和亲朋好友。去年圣诞节,有一个英语成绩很差的学生送给我一棵自己用小树枝拼制出来的圣诞树,上面还挂满了“彩灯”、“红星”,还有一张贺卡,上面用并不漂亮的英文字母写着:“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我感动不已,在班上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创新精神。这一学生从此喜欢上了英语,到毕业时已成为班上英语成绩的佼佼者。 三、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质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 有一位物理老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小支蜡烛,并在蜡烛的底部粘上一个硬币,放在半碗水里,蜡烛刚好露出水面一小段,然后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会儿,逐渐接近水面。当蜡烛烧到水里时便“熄灭”了,过了一会又突然燃起来了;一会儿又“熄灭”了,再过一会儿又燃起来了,这样连续了三次“起死回生”,他就问同学为什么?最终蜡烛真的熄灭了,他又问学生为什么?他让学生们相互质疑、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是与氧气有关。这一实验让学生从悬念中获得了知识,使其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四、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创新性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式学习法。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2、模仿学习法。就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学会”到“会学”。 3、探源索隐学习法。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 4、创新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 5、创新性课堂学习法。通过老师的传授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时,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对新知的自学和探求,以便上课时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大胆“插嘴”,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此外,课后的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途径。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常让学生讲解英语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整篇阅读材料。实践证明,学生在准备时会很认真地阅读材料和分析课文,把其中的重点找出来,然后一一理解后再给同学们讲解。讲解时他(她)会取老师之精华,方法往往很新颖独创、风趣幽默,常常收到出乎寻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或未来的教育不论作何种解释、何种作法,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