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小叶发表论文

小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小叶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下册 [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2529. [2]国家中医药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2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95. [3]叶荣科,张德志, 周宏兵,等.小叶榕树叶总黄酮水提醇沉工艺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19(4):330. [4]夏杏洲,张辉,魏传晚.榕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5):35. [5]龙光锦, 黄晔, 姜林华, 等. 榕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6. 17(8):1425. [6]黄锁义,刘海花,黎海妮.超声波提取榕树叶(小叶)总黄酮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398. [7]Higa Matsutake,Yogi seiichi,Hokama Kozo.studies on the constitutents of Ficus of microcarpaⅠ[J].L.f.Bull.Coll.Sci.,Univ.Ryukyus 1987, 44, 75(Japan). [8]Higa Matsutake,Yokota Keijiro,Ogihara Kazuhito,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tents of Ficus of microcarpaⅡ[J].L.f.Bull.Coll.Sci.,Univ.Ryukyus 1996, 62,45(Eng/Japan). [9]Yen-Cheng Li ,Yueh-Hsiung Kuo . Two New Isoflavones from the Bark of Ficus microcarpa[J]. J. Nat. Prod. 1997, 60:292. [10]Li, Y.C., Kuo, Y.H.A monoterpenoid and two simple phenolsfrom heartwood of Ficus microcarpa[J]. Phytochemistry 1998,49:2417. [11]Li, Y.C., Kuo, Y.H.. Four new compounds, .cusal, .cusesquilignanA, B, and .cusolide diacetate from the heartwood of Ficusmicrocarpa[J] .Chem. Pharm. Bull,2000,48:1862. [12]Chiang, Y.M., Kuo, Y.H. Novel triterpenoids from the aerial roots of Ficus microcarpa[J]. J. Org. Chem,2002,67:7656. [13]Chiang, Y.M., Kuo, Y.H.. Two novel alpha-tocopheroids from the aerial roots of Ficus microcarpa[J]. Tetrahedron Lett,2003,44:5125. [14]Yi-Ming Chiang, Jang-Yang Chang, Ching-Chuan Kuo,Chi-Yen Chang, Yueh-Hsiung Kuo.Cytotoxic triterpenes from the aerial roots of Ficus microcarpa[J]. Phytochemistry 2005,66:495. [15]韦锦斌,黄仁彬,林军,等. 小叶榕水提物和醇提物止咳平喘作用的比较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6,29(4),58. [16]Baglin, I., Mitaine-O.er, A.C., et al. A review of natural and modi.ed betulinic,ursolic and echinocystic acid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nd anti-HIV agents[J]. Mini. Rev. Med. Chem. 2003, 3:525. [17]Lee, S.M., Min, B.S., Lee, C.G., et al.Cytotoxic triterpenoids from the fruits of Zizyphus jujuba[J]. Planta Med, 2003,69:1051. [18]Sakai, K., Fukuda, Y., Matsunaga, S., et al.New cytotoxic oleanane-type triterpenoids from the cones ofLiquidamber styraci.ua[J]. J. Nat. Prod,2004,67:1088. [19]Chang, C.I., Kuo, C.C., Chang, J.Y., et al. Three new oleanane-type triterpenes from Ludwigia octovalvis with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two human cancer cell lines[J]. J. Nat. Prod , 2004,67:91. [20]华光军,郭勇.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1999,9(4):9. [21]黄河胜,马传庚,陈志武.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志,2000,25(10):499. [22]曹纬国,刘志勤,邵云,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41.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国内的研究现状检索国内文献未发现有对其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方面的报道,仅见有对其总黄酮进行分离报道: 叶荣科等[3]报道采用比色法对小叶榕叶中总黄酮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比例醇沉结果进行比较,用芦丁为对照,比色法500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50%~60%醇沉含量最高。该结果对于生产工艺的改进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夏杏洲等[4]报道用水、石油醚、乙醇分别从榕树叶中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着重研究醇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60%,固液化1∶30,在70℃下浸提2 h,效果最佳。 龙光锦等[5]报道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过程和分光光度法从榕树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该工艺流程为:将烘干的小榕树叶,粉碎,烘干,加蒸馏水煮沸。冷却后进行粗过滤,对滤渣用上述方法进行再浸取2次。将3次滤液合并,滤液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并进行加热浓缩。浓缩冷却后加入乙醇,放入冰箱冷却,再用离心机分离,过滤得到滤液滤渣,丢弃滤渣,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将浓缩液置于真空干燥箱干燥成疏松固体,粉碎后得到最终产物。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 = 8. 36%。回收率为97. 9% ,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黄锁义等[6]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榕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2.660 mg/ml,回收率为100.2% ,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榕树叶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1.2 国外研究进展检索国外文献发现,已经有人陆续从小叶榕的叶、须、干、果、树皮中提取其化学成分,并对其活性作了一些相关的报道。 早在1987年,Higa,M等[7]就从小叶榕的叶子中提取分离出了脂肪族化合物(aliph.compds)、甾体化合物(steroids)、羽扇烯乙酯(lupenylacetate)、无羁萜(friedelin)、粘霉醇(glutinol)、表木栓醇(epifriedelinol)、蒲公英醇(taraxerol)和石竹素(oleanolic acid)等化合物。不过,后来未见有任何对其叶子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 1996年,Higa,M等[8]报道了从小叶榕的果子中提取分离了:β-香树素乙酯、β-香树素、谷物混合物酸、2α-羟基熊果酸、石竹素(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和3、4-二羟苯甲酸等化学成分。 1997年,Kuo, Y.H., Li, Y.C.等[9]从小叶榕的树皮(bark)中提取分离了2个异黄酮和其他28个化合物。其中2个异黄酮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 1998和2000年Kuo, Y.H., Li, Y.C.等[10,11]又分别报道了从小叶榕的树干(heartwood)提取分离了一种单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一种木酚素和γ-内酯。1998年,YEN-CHENG LI and Yueh-Hsiung Kuo等[11]从小叶榕的树干(heartwood)中提取分离了3个新的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如表1所示。表1 小叶榕树树干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结构(略) 从小叶榕的须中提取和分离的化学成分相对较多,在2002年Yi-Ming Chiang and Yueh-Hsiung Kuo等人[12]报道从小叶榕的须中提取分离了3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1,2,3)和2个已知化合物(4,5),结构分别如下: 在2003年,Yi-Ming Chiang and Yueh-Hsiung Kuo 等报道了[13]从小叶榕的须中提取分离了2个新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α-tocospiros A和α-tocospiros B,还有一种维生素E(tocopherol). 他们的结构分别如下1,2,3: 在2005年,他们又报道了[14]从小叶榕的须中提取了6个三萜化合物和9个新化合物。它们的名称和结构见表2。表2 6个三萜化合物及9个新化合物名称及结构(略)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可在此网站简索小叶榕相关知识及其研究

叫《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食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来识犹骏奔。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杜甫:《石笋行》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石笋的发现成都,古老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成都!在它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少名胜古迹,记下了多少诗人的吟咏。而这两者之间,又往往是互为因果的:附会着动人传说的古迹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而诗人的华章,又更加使这些古迹名扬天下。无怪有人将成都称为古迹之城,诗人之城。在这种以古迹作为题材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石笋行》了。石笋是成都古城最古老的一处遗迹。在晋代(公元5世纪左右)的一部历史书籍《华阳国记》中,就有了记载,据说当时成都共有石笋“三株”。到了唐代(公元8世纪左右),石笋只剩下了两株。根据杜甫亲眼看到的情况,他的描绘是:“成都子城①西金容坊有石二株,挺然耸峭,高丈余。”谁都知道,成都所在的川西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绝对没有自然的巨石。这样,高耸的石笋就成了人们的神奇附会的对象。在唐代,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石笋底下有“海眼”,如果有人搬动了石笋,那么洪水就会从“海眼”中冲出来,毁灭整个成都。杜甫是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的,所以他写了这一首《石笋行》,推测石笋可能是古代卿相坟墓前面的标记,他希望有壮土能将它掷到天外去,来破除这个迷信。但是,雨后往往从石笋下面冲出一些碧珠(瑟瑟),杜甫也认为难以解释。①古代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子城)两部分。大城在东,子城在西。根据另一部名叫《道教灵验记》的古书记载,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刘胜的太尉,“好奇尚异”,想叫工人凿下一块石笋来做石砚。“椎琢之际,电闪雷鸣,工人倒地不起,如此者三,公知其灵物,乃已之,以粗铁链将二石笋相连。至今所刻之迹在焉。”到了宋代,石笋似乎就不见了。当时有一个文人名叫何培度,他曾经专门去调查过石笋的下落,但是没有结果。在他所写的《成都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子美(杜甫字子美)《石笋行》云:在成都西门陌上……今遍问故老于西门外,竟无有也。”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石笋。除了历史记载以外,现在只剩下成都西门的一条“石笋街”,叫人回忆起这古代的遗迹。我之所以对石笋的情况如此清楚,是因为我曾经写过一篇名叫《成都石笋考》的论文。在这篇文章里,我根据解放以后我们在川西平原发掘周代蜀国大基的规律,发现蜀国的统治者确实有在墓前树立大石的习惯。加上《华阳国记》又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①。每王薨②,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这样,我就完全同意杜甫的推测,肯定石笋就是古代蜀国王公贵族墓前的“墓志”,也就是纪念碑的意思。雨后冲出来的碧珠(瑟瑟),我认为是墓里随葬的装饰品。至于五丁力士,不过是指蜀国的广大奴隶,他们从邛峡山中将巨石开采出来,运到成都,这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天长日久,他们的劳动成果成了神话,他们自己也就成了神话中的人物了。论文发表以后,学术界也都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我自以为石笋之谜,已经可以说是解决了。①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公斤。②薨(hong),古代皇帝或大官死了叫薨。198X年4月4日,我记得是个星期日,我在书屋里和一位老朋友闲谈。他姓贾,是我的同行,也是搞考古工作的,是研究部的主任。老贾平日不大修边幅——这是考古学家的通病。戴深度近视眼镜,瘦削的脸颊,门齿有点外露,经常是胡子拉碴的,不分冬夏都穿一件褪了色的蓝布工作服,看样子更像一个老师傅而不像一个老学者。其实他是一个极有野外发掘经验的实干家,又是国内有数的研究战国文字的专家。当时我们的话题,又扯到了石笋。这是因为老贾刚从青川县发掘了一座西汉墓回来,在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①,据估计,是一部早已佚失的古书。老贾曾经在野外粗略地看过一遍,发现其中提到了石笋的传说。听到这里,我当然十分高兴,希望他尽快让我看看这宝贵的资料。老贾说技术室刚好把竹简的照片印了一套出来,他回去就叫人送来给我过目。①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的文字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这种写着字的竹片叫“竹简”,木片叫“木牍”。事情就像编小说似的凑巧,我们刚谈到这里,外面就有人敲门。我去把门打开,一个头发蓬松、脸色黝黑、敦笃结实的小伙子就冲了进来。他穿了一件染满尘土的卡其布中山装,不过这衣服的穿法就像别人穿夹克衫一般,领口大敞着,那上面两颗纽扣是从来不扣的。此人是我过去的学生小叶,现在和老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最近成都市重新规划,在西城进行街道建设,这一带恰好就是杜甫诗中“子城”的所在地,古物很多,所以文物考古部门派出了一些干部,经常住在工地,准备配合基建工程,随时处理发现的文物古迹。我知道近来小叶一直在参加这项工作。不过他星期日急如星火地来找我,却是为了什么?都当了几年的干部了,可是这青年人急躁的脾气似乎依然如故。他人还没有坐定,就兴奋地叫起来,那嗓子震得人耳朵发响:“老师,我们找到石笋了!”我没有回答,皱起了眉头。凡是我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一种警告,意思是说:“别先下结论,证据呢?”“老师,我……我的意思是说,这极可能是石笋。”小叶改口了,在他写毕业论文时,曾经多次接受过这种警告,“不过地点、形状确实都和记载相符合。”老贾开口道:“什么时候发现的?”小叶这才看清老贾在座:“啊,贾主任,你也在这里。我们是昨天发现的,弄了一天才把周围的土清理干净。”“哦,怪不得我都不清楚。谈谈情况吧!”老贾说。小叶搔搔头:“我们只找到了一座,是横倒在土里的。我觉得周围的现象有点反常,你们最好能去看看。”现场之谜我们很快赶到了现场。这里原来是石笋街的中段。新规划中的两条大街正好在这里相交,所以周围100多米的旧民房都被拆除了,准备修一座漂亮的街心花园。“石笋”就是在清理地基时发现的。它被埋在2米深的土里,底下压着秦汉时代的文化层①。小叶的工作效率很高,现在周围20米的土都用推土机推开了,所以“石笋”已经全部暴露出来,躺在土坑的底部。它实际上是一根粗大的石柱,不过一端尖锐,一端齐平,长约6米,直径1.5米,看样子确实像一根庞大的石笋,杜甫说它“高丈余”,可能是指露出地面的部分。①“文化层”是考古学上的术语,这是包括古代人类活动面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我们下到土坑的底部,蹲在“石笋”旁边仔细观察了一番。首先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它的表面令人难以置信地光滑。在我20年的考古生涯中,尽管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止一次地使我感到意外,但是这一次我仍然无法想象这种表面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其次,它的石质致密,呈灰白色,看上去有点像花岗岩,这又是罕见的现象。因为在蜀国的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都是青铜器,不能加工坚硬的石头,所以我们过去发现的“墓志”都是红砂石的,像这种坚硬的石头,确实是头一次见到。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老贾,他摇摇头,表示无法解释。小叶把我领到“石笋”的另一侧,指着一个被凿坏的洞给我们看。这个洞位于靠近底端约2米的地方,长约30厘米,宽10厘米,形状很不规则,看来就是唐代那位刘太尉干的事。从位置上看,它当年刚好在露出地面的部分。现在我可以同意小叶的判断了,这的确是古代的石笋。洞里面塞满了积土。我做了一个手势,根据野外工作的默契,小叶立刻知道了我的意思,他拿来一柄手铲,很快地将洞里的积土掏出来。看来这个洞深超过10厘米。土掏干净以后,小叶还伸手进去摸了一下,就在这时,只听见他大叫一声,就像劈头挨了一棒似的摔倒在地。我和老贾吓了一大跳,赶紧上去将他扶起来,幸好他还没有受到其他的伤害,只是脸色苍白,浑身颤抖。我们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清楚,只说自己是触了电,我们在周围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任何电源。我怀疑问题还是出在石笋上。因此弯下腰去,再一次检查了那个凿开的洞,土掏完以后,在它的底部,露出了黑色的里层,闪着一种金属的光泽。难道石笋是双层?只有外面是石质的,里面是金属的?我试探着将手伸进去,老贾和小叶担心地望着我。我先摸摸石壁,没有什么感觉。再将手往里伸,一接触到黑色的里层,顿时一种强烈的电击感觉传遍了我的全身。我不由得“哎呀”一声,幸好小叶扶住了我,才没有跌倒。我们几个人满腹疑团,面面相觑。这石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种神秘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呢?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真是杜甫诗中的石笋(我对此已经不再怀疑了),那么,另外一座又在哪里?既然刘太尉曾经用铁链将它们相连接,那么彼此间的距离就不会太远。还是小叶打破了沉默:“老师,你再来看看这里。”小叶把我们领到离石笋20米左右的一处地方,指着一块刚清理出来的地面说:“这个现象也是不好解释的。”这是一块直径5米左右的凹地,虽然刚刚从地底下暴露出来,但平整、光滑,看上去就像表面涂了一层釉质似的。但是等我用手铲吃力地撬开它旁边的一块泥上,从剖面去观察时,我发现这不是涂抹的什么东西,而是直接由高温烧成的。看来这块地面曾经历过极高的温度,以致表面的土壤、砂石都熔化了,以后就凝结成了一整块。在离表层5厘米以下,还看得出一些半熔化的砂石。甚至连30厘米以下的土,都被烧成了砖红色。没有3000℃以上的高温,哪能将土壤烧成这样子?而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获得这种高温的?他们究竟在这里烧过什么东西?在凹地的周围,我发现了一些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的绿色的釉珠。原来在这一带,密布着一些秦汉时代的绿色釉陶片,其中有一些似乎是被烧化了,又被什么力量喷射到空中,落下来后,在砂土中凝固,就成了这种样子。我看了一下罗盘,这块凹地和横倒的石笋在正南北线上。无论从方向、从距离来看,如果另外一根石笋确实曾经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竖立在这块凹地的位置上。要是情况真是如此,它又到哪里去了呢?这样大的石柱,即使破坏了,也该留下点痕迹吧?我只感到这现场充满了难解的谜。我过去自以为解决了石笋之谜,但是,当石笋真正出现在我眼前时,它却引出了更多的谜。无论如何,这些问题并不是现在我所能回答的。小叶征求我们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老贾和我商量以后,决定先将石笋竖立在原来的位置上,再请各方面的专家来共同研究。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任何文物古迹,只有在尽可能恢复当年的状态的情况下去研究它,才是最有效的。小叶与星期日还在加班的建筑工人联系了一下,他们处理这样的事情很有办法。在一辆大吊车的帮助下,一个小时以后,石笋就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了。分手的时候,老贾戏谑地对我说:“以后的事,与考古无关,这是你们这些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发挥灵感的时候了。”讲句很不好意思的话,我虽然是一个大学讲师,但是在业余时候,却爱写点科学幻想小说。如果我的业余爱好是种花、养鸟、下棋,甚至养蟋蟀,在旁人看来都是正常的;如果我仅仅写点小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小说之前还要加上“科学幻想”四个字,似乎就有点“那个”了。在同行的朋友中,我经常是要成为善意的嘲笑对象的。我只有笑而不答。在离开土坑之前,我最后看了石笋一眼,此刻它那灰白色的身影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真是“挺然耸峭”,不像古代的遗迹,倒有点像一枚即将破空飞去的火箭。虽然这印象在我的脑中仅仅是一闪而过,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正因为我在这个星期日的下午缺少了一点科学幻想,我已经错过了可能是人类科学史上最大的一次发现,铸成了工作中的一次大错!石笋的失踪我回到家时已经很累,浑身灰尘。我洗了一个澡,随便吃了点晚饭。刚刚放下碗,老贾已派人送来了一叠新发现的竹简的照片。这个人的作风是绝对科学的:说一不二,一丝不苟。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开始研究照片。看来老贾在野外已经作了初步的整理工作。竹筒是按顺序排列摄影的,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墨写的古隶①倒还清晰。①古隶是西汉时流行的一种书写体。略一浏览,我就知道这确实是一部早已佚失的书,名叫《汉流星行事占验》。记载西汉历史的《汉书》在《艺文志》部分①记有《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将它列入“天文”一项,并且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记吉凶之象。”正因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是将天文现象和人世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的观察就特别细致。《汉流星行事占验》是一部根据流星的方向、颜色来判断吉凶的书,所以也保留了汉代以前很多流星的记载,在天文学上无疑有重要的价值。不过我最感兴趣的,却是下面这几句话:成都石笋,其数有十,周懿王时流星堕地所化。二百年亡其一。人不可触,触之不祥。耆老相传云:石笋来自天河。去至天河也。①《艺文志》就是当时的图书目录。整整有几分钟之久,我坐在桌前,只感到浮想联翩,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石笋是“流星堕地所化”,我想起了它那光滑的外壳和流线型的形状。“人不可触,触之不祥”,我想起唐代刘太尉叫工人去凿取它时,“电闪雷鸣,工人倒地不起”,还有我和小叶都体验到了的那种强烈的触电感觉。石笋本有10座,“二百年亡其一”,而根据记载,公元5世纪时还有3座,公元8世纪时有2座,现在只剩下了1座。当然,从唐代到现在并不止200年,这又是什么缘故?石笋“来自天河,去至天河”,我想起了那高温的烧过的地面……一种最大胆、最不可思议的设想突然攫住了我。我喘了一口气,暗中告诫自己,不,这不可能,千万不能往那方面去想。朋友们的嘲笑是对的,我是科学幻想入迷了,而且别人还会说这不但不是科学,甚至不是科学幻想,这是胡思乱想。我会受到世人讥笑的。但是这种念头一经出现,就顽固地在我头脑中盘旋不去。它像夏天里一只讨厌的蚊子,赶走了又飞回来,赶走了又飞回来……我上床时已经快12点了。我终于决定明天约几位搞自然科学的朋友去看看石笋,这并不是要证明什么假设,仅仅是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带着这种自我安慰的心情,我入睡了。我被小叶吵醒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他那捶门(不是敲门)的声音,恐怕把我们这幢楼房的居民全惊动了。我以为是哪里失火了,赶快披衣开门。小叶冲了进来,衣服只扣了一颗纽扣,头发是直竖着的。他一看见我,张口就说:“老师,石笋不见了!”“什么?!”我怀疑我听错了。“石笋不见了,失踪了!”“怎么会失踪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不知道。是一个上早班的建筑工人告诉我的。他发现昨天竖起来的石笋不见了。我跑到现场一看,果真不见了。我通知贾主任以后,拔腿就赶到你这儿来了。”我到达石笋街时,老贾已经在那里等我。虽然时间还早,工地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七嘴八舌,都在议论这旷古未有的怪事。老贾找了几位建筑工人当纠察,不许闲人走下土坑。其实只要站在坑边一瞧,事情就清清楚楚的了。石笋已经无影无踪,原来竖立它的地面,已经凹了下去,泥石全烧化了,成了一层釉质,就像另一座失踪的石笋留下的痕迹一样。那么,昨天晚上这附近有没有发生异常的现象呢?周围的居民很快就提供了情况:虽然离石笋最近的几座民房都在100米以外,但是凌晨2时左右,这一带的居民都感觉到了地面震动,窗外闪起了一片白光,然后听到了一阵轰轰的声音。有的居民以为发生了地震,曾经走出房子观察过,他们看到了一个迅速离去的飞行体尾部喷出的火花。银河茫茫当我和老贾、小叶再一次谈起石笋的时候,那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在这两个月中,老贾又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出去抢救一座石墓,前几天才回来。而我和小叶则夜以继日地守在曾经保存过石笋的现场,和工人们一道用细网筛筛选从石笋旁边推开的浮土;这种浮土堆得就像一座小山似的,要一筐一筐地仔细检查,真有点大海捞针的味道。但是我知道如果找不到证据,那么我们对石笋研究的结论就永远会留下一个缺陷。这真是一场拼意志、拼耐力的工作,我们每天在炎炎的烈日下,在尘土飞扬之中,一筐又一筐地筛着土,把最后剩下的小石块、碎砖全捡出来,用放大镜一块一块地检验。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经过一个多月单调而繁重的劳动,我们终于找到了我所想要找的东西,并且很快就收到了化验的结果,这结果与我事先的推测是符合的。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真正解决石笋之谜的一切证据,都已经搜集齐全了。老贾回到成都的当晚,就跑到我这儿来打听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新的进展,刚好小叶也在我家商量写科学报告的事,因此我将各方面汇集来的情况作了一次介绍。我们都坐在书房外的凉台上,宁静的夜空如同一面黑色的天鹅绒的天幕,覆盖着我们这个孤独的地球,覆盖着我们这些在占有的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十分渺小的人类。闪烁的星星,就像嵌在天幕上的一颗颗晶莹的钻石;若隐若现的银河,仿佛是被从天幕背后射来的神秘的光芒所照亮的微微波动的飘带。凉台上放着的几盆茉莉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叙述:“所谓成都的石笋,不过是从宇宙空间向地球发射的10台自动观测器。看来确实是每隔200年自动飞回去一台,将它搜集的资料带到某一颗星球上的高级智慧生物那里去。每飞走一台,就留下一块烧坏的地面,还有熔化以后又被喷射气流冲开的绿釉陶粒,这就成了杜甫误会的碧珠。在公元8世纪中期,杜甫还亲眼看见了最后剩下的2台,在这以前,已经飞走了8台,这就是说,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1600年。从8世纪初期往前推1600年,大约是公元前900年,正是西周懿王的时代。这与《汉流星行事占验》的记载是相符合的。”“这种自动观测器,实际上是装在一枚自动火箭上的。这种火箭里层是金属,外层是某种耐高温的材料,这是抵抗火箭穿过地球大气层产生的高热所必需的。由于它的颜色、质地都像石头,所以人们一直误认‘石笋’是石质的。关于这一点本来极难证明,但是感谢那位刘太尉,他叫人凿坏了一枚火箭的外壳。只是由于金属机体带有电荷,才避免了进一步的破坏。这种电击的滋味,我和小叶都尝过了。我想,当年凿下的碎屑,一定还保留在石笋附近的泥土中,所以我们干了一个多月的笨活,硬是把几块残片找了出来。经过化验,证明这是一种有机硅的材料,目前我们地球上的科学技术水平还难以复制。它可以耐高温,但却比较脆,所以用普通的钢凿可以凿下来。”小叶说:“当老师最初向我谈到这一推测时,我根本不相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唐代到现在已经是1000多年,为什么最后一枚火箭延至现在才飞走呢?”我接着讲下去:“我承认这也是使我最迷惑不解的一点。但是当我回忆我们发现石笋的情况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当时石笋是横躺着的。看起来,这种火箭里面有一台水平控制仪,只有当火箭与地面垂直时,它才能发射。我们将它竖立起来了,这就帮了它一个大忙,而让我们失去了一个最好的研究宇宙信息的机会。”“看起来我们真该多读点科学幻想小说。这种事有谁想得到呢?”小叶开了一句玩笑。回忆起发现石笋那天,老贾确实提到过科学幻想小说,大家笑了一阵。老贾把话拉回到了正题:“如果发射火箭的生物有这样高的智慧,难道他们不会采取什么预防措施,使火箭不致倾倒?因为只要发生了这种事,火箭就飞不回去,他们的努力也就自费了。”我回答说:“当火箭降落时,自动仪器一定保持它是直立的,这没有问题。但是你忘了吗?刘太尉在凿坏石笋以后,曾经‘以粗铁链将二笋相连’,这样,当其中一枚火箭起飞时,就牵动了另外一枚。虽然铁链很快就被拉断了,但是这猛烈的力量已经足以使它倾倒下去,这当然是火箭设计者原来估计不到的。从时间上推算,这一次发射,大约是在公元10世纪初,那是五代十国的时代,四川正是前蜀王建割据称王,情况混乱,所以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石笋倒下以后,很快就被尘土封没。到了宋代,人们自然就找不到它的痕迹了。”“那天下午我们将它竖立起来以后,为什么它没有当场飞走,而要等到夜深人静呢?难道自动仪器也会故作神秘吗?”老贾又问。“据火箭专家的意见,这么重一枚火箭的起飞,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隔了这么长的时间,仪器的调整,某些部件的预热、润滑,机件的测试,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真是不可思议!”老贾摇摇头。“这一点你是无法怀疑的,”我笑了,“4月5日凌晨2时,全世界的雷达站都观察到了一枚火箭在成都地区升空的情景。这两个月来,国外科学单位议论纷纷,一直在猜测我们为什么会在大城市里发射火箭,由于研究工作没有结束,我们的新闻报导一直保持沉默。此外,我们还化验了火箭发射地点的泥土,发现其中的放射性很强,证明了这种火箭,至少是在地球大气层这一段旅途中,启动的是原子发动机。还有那被火箭尾喷管喷出的高温烧化了的泥土,这不是可以说‘证据确凿’了吗?三天以后,科学院就将在成都举行一次盛大的科学报告会,正式向世界宣布这一惊人的消息了。”“我不是怀疑这个。我只是想,在这万点繁星之中,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在作这种观察?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思想又是怎样的?2000年的时间,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观察周期,那么他们的计算时间的单位又是怎样的?谜,这宇宙间充满了多少未知之谜啊!”老贾举目望着夜空,他的眼中有一种迷惘和惶惑的神色。多少个世纪以来,当人类想到宇宙,想到永恒,想到人生的有涯和时间的无涯等等难以解答的问题时,通常都是要露出这种神色来的。当我再开口说话时,这种情绪似乎也感染了我。我的声音变轻了。我似乎是在讲给旁人听,也像是讲给这幽静的夜空听:“迄今为止,我们都是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但是我们当前所理解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就足以概括宇宙的全部真实呢?是不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或者用科学的名词来说,在‘超太空’里,存在着另外一种时空观念?譬如说地球上的2000年,可能只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多月;若干光年的距离,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超越。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时空场共振理论’,至少已经证明这种现象是可能存在的。说不定正在观察地球的智慧生物,就是这样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宇宙间的奥秘太多了,有谁知道呢?”沉默。大家都怀着肃穆而又期待的心情,遥望太空。银河茫茫……

毕业论文谢辞范文(通用16篇)

感谢经济xxxx系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特别是研室的梁荣光教授、赖汉闻老师、吴坚老师、张国强老师、巫江虹老师等。

感谢我认识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需要一一感谢我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同学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感谢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的李国超、孙绍云两位军队的老大哥;感谢陈会平,本论文撰写得到你不少帮助,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我的合作者胡永飘;感谢给我帮助的叶子波;感谢双重校友刘海燕;感谢带给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冯长溪。同时还要感谢宿友叶艳辉。

感谢文船的黄晓、黄坚忠等朋友们在生活上的帮忙。感谢华工的王朝相、何正强朋友。也要感谢space朋友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愿把我的幸福和快乐都送给关心和支持过我的人,也愿他们一切如意。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xx教授和xxx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xx高工、xx教授、xx老师、xx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xx教授、xx教授、xx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xx老师的悉心指导。

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南京晓庄学院xx院长、科学教育系xx主任、xx老师、xx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从确定论文选题至今,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顺利完成。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学院xx老师。从当初选定论文题目到搜集资料,从确定论文大体框架到进行开题报告,从修改初稿二稿到最终的定稿,老师给了我极悉心的指导。老师是一位十分认真严谨的老师,对我的论文要求十分严格,不论是内容格式,还是标点符号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可以说,老师对我的论文指导尽职尽责、呕心沥血。这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写毕业论文的这段日子里,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结构、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使我受益终身。在此,我向敬爱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衷心的谢意。

此外,还要感谢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感谢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的的宝贵建议,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终南幽幽,雁塔相伴,是我美丽的校园。转眼间,我已经在美丽的师大度过了四个年头。四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四年,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些不仅传授我知识、学问,而且从更高层次指导我的人生与价值追求的良师。他们使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获得了追求的动力,留下了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此,我真诚地向我尊敬的老师们和母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这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李继凯教授的多次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继凯老师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x老师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指导我的论文的过程中,始终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他常教导我要志存高远,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此,请允许我向尊敬的xx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在大学一年级给我上现代文学课的xx老师。保送上研究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迷茫状态,是王老师给了我读书建议和一些参考书目,使我很快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去年11月,在论文确定题目和搜集素材阶段,王老师同样给了我中肯的意见。在此,我要真诚的说声:“谢谢您,x老师!”

感谢帮我校正文字和排版的晓芳,谢谢你为了我可以尽快地打印出论文而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我们是有共同志向的朋友,认识你是我的福分,我应该对你心怀感恩之情,也对生活心怀感恩之情!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了四年的朋友小叶,是你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我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人生这一驿站中倍感温暖!

最后,再次感谢为我们默默地无私奉献自己的各位老师,老师们辛苦了!

衷心祝愿母校师大的明天更加美好!

伴随着论文的完成,研究生的学习生结束在即。谨此,我要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承载两年多回忆的我的学校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首先要衷心感谢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在学业上给予我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在国画学习的道路上学习到很多,不仅教予我绘画的技法,还教育我认真治学的态度。在绘画迷茫的时候,一次次鼓励我多多尝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不知如何将国画和设计相结合时,给予我建议。让我懂得,学习不是为了做好一件设计作品,画好一张画,而是成就艺术,是一种高尚的追求。田老师的为人、处事、做学问的指导和表率是我终身受用的财富,在此,向X老师致以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感谢在学业上帮助过我的老师XXX老师和XXX老师,是他们让我学习更多的关于设计的知识,使我的毕业创作更加完整。感谢陪伴我两年多的同学,在作品创作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谢每次与你们交流,都能给予我合理的建议和鼓励支持。感谢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在绘画创作上给予我帮助的XX老师。感谢XX学姐、XX学姐、XX学姐在毕设准备期间耐心解答我的疑惑。感谢摄影师XX老师为我的绘画作品拍摄专业的图片。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我的父母和舅舅,做我坚实的后盾,激励着我前行,指引我的人生道路。

最后,感谢参与我作品评审和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告终,在这三年时间内,无数人给予我帮助,在这里,我表示我真诚的谢意。

第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XX,她在我研究生阶段的授课不仅使我获得了很好的科研训练,使得我的专业知识得以增强,同时她在授课的时候,课堂上充满乐趣,这就为此次论文的选题明确了方向,同时在理论以及实际材料两方面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论文的具体指引方面,不论是开题报告的明确到中间修改,还是论文的忠告,老师都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对于论文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让我感受到非常大的鼓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不管是在学习上亦或是在生活里都给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也让我在日后工作学习里可以勇敢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在这里,我要向我的导师表达我最真心的感谢!

同样应该感谢的是所有给过我帮助与教导的全体老师,他们不仅学识渊博,同时非常平易近人,不但使得我专业知识得以精进,而且眼界也得以开拓。

在这里向我的家人们表示感谢,谢谢他们长期以来对于我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们尽可能地为我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是我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坚实后盾。

最后,向评阅和出席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文是在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我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XX老师对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推荐,从选题、定题开始,一向到最后论文的修改润色、定稿,XX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忙我开拓研究思路。正是XX老师的无私帮忙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XX老师。我要感谢我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我工作期间,他们允许我使用公司的电脑资源上网查询所需的写作资料,他们尽量给我少安排工作任务,让我能够空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论文的写作,万分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帮忙。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帮忙我解决了许多学校工作上的事,还经常将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学校通知透过信息或邮件及时告诉我,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毕业论文,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大学四年期间,我的身边始终围绕着家人、老师、朋友,他们的关爱和无私帮忙使得我度过艰难,顺利地完成大学的所有任务。回首以前,往事犹如昨日,他们的关心帮忙是我不能忘却的完美回忆。在此,向所有支持过我的人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谢意。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此时此刻,心情感慨万千,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研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仍然记忆犹新。论文的写作是在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的,没有他(她)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在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导,从资料收集、确定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论文,都得到了他的指点。X老师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提供了很多创造性的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他循循善诱、讲究教育方法,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能教给我们许多思想和方法;他治学严谨,在论文指导上一丝不苟,关注每个细节,对论文反复讨论研究,使论文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X老师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我就不可能完成学业,就不可能完成论文研究,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MPAcc的学习和论文的写作之中,没有好好地陪伴她们,深感内疚。正是她们背后默默无闻的支持,才能换来我学业上的成功。

感谢我在MPAcc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人,老师、同学,他们是那么友好、那么敬业、那么的钻研、那么的可爱,感谢他们给我留下如此美好的回忆!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张玉清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爸妈和女朋友小熊,在生活上给予无限的关爱,特别是小熊,和她恋爱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她的爱,失去她的时候追悔莫及,或许余生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了,在快要毕业的时候,向你深深遗憾地说:“你的爱让我长大成熟,从此知道该如何去爱,而我却让你伤痕累累,而你已远走,如果还有任何机会,如果还有来生来世,我一定放你在掌心细心呵护”。

感谢在防范中心一起学习工作生活的同事们,张德华博士,毛剑博士,刘向宁博士,赵鸿浩,贾素平,李海宝,孙鹏鹏,杨晓彦,倪阳,黄丹丹,王若欣,余俊松,由于你们,生活过得精彩而又充实。

感谢在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阶段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同学们,并一起度过在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习的岁月。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四年光阴,白驹过隙。毕业论文今日终于完稿。

过去四年间,在我整个大学生活中,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给予我信任和支持,这篇论文是无法完成的。我从来没有把众人的支持和信任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希望我的努力没有辜负大家。我在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在一年前我就对我国服务业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产生了兴趣。这篇关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论文得以完成,承蒙我的指导老师——马卫红老师在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到资料与数据的整理归纳各个环节的悉心指导。马卫红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她治学严谨,又耐心细致,对拙作的成稿乃至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都启发很大。

另外,我要感谢吕爱权老师、白锐峰老师、左峰老师、付光新老师、杨金才老师、于培丽老师、孟鹏老师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毕业论文谢辞怎么写毕业论文谢辞怎么写。老师们为人师表,身先垂范,他们的谆谆教诲学生定会铭记于心,终生不忘。

最后,不能忘记我的兄弟姐妹们——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乃至四年的学习生活里,他们与我朝夕相处,互相讨论,共同进步。感谢他们!感谢答辩组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更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在我的身边,但四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我一点一滴的成长。谢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师恩永铭,友情难忘。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导师周晶教授和慕洪生副总工程师。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理论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平易近人的作风让我心怀感恩,是我工作和学习的榜样!同时我要感谢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慕洪生教高给予我的耐心指导,慕总对我的关怀和教诲我将铭记在心。在此,向两位恩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感谢论文写作期间长春工程学院水工教研室的刘江川老师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在这篇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春工程学院多位专家、领导和朋友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他们开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能力、不懈的进取意识和清晰的管理思路,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谢意。感谢大工长春班12级水利工程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祝福你们。

此外,感谢参与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三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祝愿你们工作顺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感谢父母对我的包容和支持!我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把感恩之心化作动力,回报社会。祝福我的亲人、老师和同学们,一生幸福。

在紧张而又充实的氛围中,我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两年半的生活,留在心中最多的是感激,感谢在我研究生生涯中给过我帮助的所有人。由衷地感激我的导师窦立军教授的谆谆教导。这几年里窦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跟窦老师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生活态度。窦老师,谢谢您,您的教导必会影响我的终生。

衷心感谢我的校外导师王欣研究员提供的企业实习机会,使我在专业实践期间有机会接触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感谢长春工程学院对我的培养,向土木学院、研究生部以及所有任课老师致敬,谢谢所有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完成的,试验在学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完成。在实验室里学校给提供网络支持,硬件支持,使我们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方便、节省了很多时间,谢谢学校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实验室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光老师、朱坤老师对试验的指导,感谢王维、李斌、宗逸人、高明亮等师兄弟对试验的帮忙。实验室既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朝气的大家庭,又是一个团结、奋进、战斗的团队。能有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归功于实验室的每一位老师及工作人员,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大家!

最后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谢谢大家!

在我即将结束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将离开海大的时候,不经意间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曾经不为我所知的研究方向。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我,真得是一场艰苦的转型、一次艰难的历练,我从中收获的是一份辛苦的光荣、一段得以受益终生的经历。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导师的教导与帮助,我无从接受中途调整研究方向的变故,是导师的鼓励使我树立信心来涉足海洋生态学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是导师的指导教我逐步实现了从管理学科向实验学科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导师为我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我得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宽的领域中向更多的学长求学讨教。向学习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所有师长表示感谢!

感谢所有予我信任与支持的同事。感谢与我朝夕共事的兄弟们,是他们给予我无私的支持,帮助我处理好工学矛盾;是他们给予我最充分的信任,使我可以走出国门培养自己国际化的视野;是他们给予我强大的动力,使我坚定地实践着“学以致用”的理想。对此,我唯有铭记在心,学成回去加倍工作。

感谢所有与我共享阳光与快乐的同学。实验室里、图书馆里、餐桌前、运动场上、宿舍楼内,无数个朝夕相处的快乐都将是别后梦里的珍藏。愿我们以感恩的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成长。

感谢给予我平静与温暖的家人和爱人。感谢父母,感谢二姨二姨父,感谢老姐从小就给我树立的学习榜样,一直激励着我奋进,感谢老弟,使我时刻有着为人兄长的自我约束。把三年的经历与收获献给我一生的爱人,谢谢!

谨以此致谢,路还长,唯勤勉前行。

叶小利发表的论文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徐桦的论文《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特点与设计原则、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总字数为1.2万字左右。该论文主要研究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分析其特点与设计原则,并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预测了未来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来人啊,撞人了"一个老人倒在了我的面前,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会不会扶。最后梦醒了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坂上小学姚叶青论文发表

黄香莲 个人简介 黄香莲,女,歌仔戏小生演员。籍贯台湾。血型:A。身高:160cm。期外祖母成立「光赛乐歌仔戏团」,母亲绰号阿快为外祖母所收养,父亲黄铭传朋友称为「大沙仔」。四岁时黄香莲跟著母亲到小明明的剧团客串演出,父亲过世后才开始在各地主持活动表演。后被陈聪明挖掘进入电视歌仔戏,民国五十八年参加「中视」电视歌仔戏《三笑姻缘》的演出,改变戏路由旦脚变为生脚自此一炮而红,七十三年( 1984)被刘锺元网罗参加「中视歌仔戏团」演出,成为当家小生并担任制作人。七十九年( 1990 )与弟弟黄复国成立「黄香莲歌仔戏剧团」,致力于薪传教学与推广演出。 刘彻[编辑本段]代表剧目 《新七侠五义》(饰展昭)、《大唐风云录》(饰李世民)、《江南四才子》(饰唐伯虎)、《宝贝王爷贵千金》(饰王爷)、《罗通扫北》(饰罗通)、《新宝莲灯》(饰沉香)、《郑元和与李亚仙》(饰郑元和)、《青天难断》(饰陈世美)、《三笑姻缘》(饰唐伯虎)、《樊江关》(饰薛丁山)、《孟尝君》(饰孟尝君)、《前世今生蝴蝶梦》(饰梁山伯)、《汉宫怨》(饰如意)、《绿珠楼》(饰石崇)、《逍遥公子》(饰楚云烟)、《臭头皇帝》(饰朱洪武)、《东汉演义》(饰汉平帝刘箕子、汉光帝刘秀)、《新钗头凤》(饰陆游)、《大汉春秋》(饰汉武帝刘彻)、《正德皇帝游江南》(饰正德皇帝朱厚燳)、《福气神爷》(饰秦福气、宋仁宗赵祯)、《财神闯天关》(饰皇亲方琦)、《狸猫换太子》(饰太子赵祯)。 现代装 [编辑本段]经历 · 四岁,跟著母亲进入小明明的剧团 · 父亲五十三岁过世后,黄香莲才开始在各地表演,因而被电视歌仔戏导演陈聪明所挖掘,正式开始学习歌仔戏的唱腔身段 · 1969 年,第一次参加中视电视歌仔戏的演出,在柳青与王金樱主演的《三笑姻缘》中演出冬香,《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演出银心 · 1969 年起,陆续在「中视歌剧团」演出《三笑姻缘》、《节义廉明》与《朱洪武与刘伯温》等戏 · 1972 年,转往「台视联合歌剧团」演出《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西汉演义》与《万花楼》等戏 · 1980 年,在「华视歌剧团」演出《粉妆楼》、《三门街》与《罗通扫北》等戏 · 1982 年,在「台视歌仔戏团」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与《花月正春风》等戏 · 1984 年,被刘锺元网罗参加「中视歌仔戏团」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钗头凤》与《汉宫怨》等戏,成为中视独当一面的当家小生,并担任制作人身兼数职 · 曾主持台视的午间节目「金舞台」 · 曾演出台视八点档《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 · 早期曾和杨丽花到东南亚等地公演歌仔戏与新剧 · 1990 年,与弟弟黄复国成立「黄香莲歌仔戏剧团」 · 1994 年起,陆续推出《郑元和与李亚仙》、《青天难断 — 陈世美与秦香莲》、《前世今生蝴蝶梦》与《新宝莲灯》等精致歌仔戏 · 目前将重心转移到现代剧场或外台文化场的演出,也致力於歌仔戏薪传的教育,并应文建会与各地华侨的邀请,前往海外演出以宣扬歌仔戏文化 重要展演或作品发表纪录 · 1969 年,第一次参加中视电视歌仔戏的演出,在柳青与王金樱主演的《三笑姻缘》中演出冬香,《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演出银心 · 1969 年起,陆续在「中视歌剧团」演出《三笑姻缘》、《节义廉明》与《朱洪武与刘伯温》等戏 · 1972 年,转往「台视联合歌剧团」演出《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西汉演义》与《万花楼》等戏出 · 1980 年,在「华视歌剧团」演出《粉妆楼》、《三门街》与《罗通扫北》等戏 · 1982 年,在「台视歌仔戏团」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与《花月正春风》等戏 · 1984 年,被刘锺元网罗参加「中视歌仔戏团」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钗头凤》与《汉宫怨》等戏码 · 曾主持台视的午间节目「金舞台」 · 曾演出台视八点档《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 · 1994 年起,陆续推出《郑元和与李亚仙》、《青天难断 — 陈世美与秦香莲》、《前世今生蝴蝶梦》与《新宝莲灯》等精致歌仔戏。 [编辑本段]戏剧年表 1980 郑元和与李亚仙 饰: 郑吉 1981 情海断肠花 饰: 书生 (高清俊) 1982 恩怨情天 饰: 纪佳良 1983.4 万花楼 饰: 端亲王 1983.5 虎胆义魄 饰: 姚世安 1983.9 薛仁贵征东 饰: 周青 1983.11 白衣童子 饰: 燕长春 1984.5 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 四九 1984.6 狸猫换太子 饰: 太子 (宋仁宗) 1984.11 年羹尧与鱼翠娘 饰: 雍正 1984.12 花月正春风 饰: 李元 1987 金石情 饰: 李孝文 1987 草莽英雄传 饰: 林国忠 1988 汉宫怨 饰: 如意 1988 江山美人(正德皇帝游江南)饰: 正德 1989 大汉春秋 饰: 汉武帝 1989 江南四才子 饰: 唐伯虎 1090 钗头凤 饰: 陆游 1990 东汉演义 饰: 孝平帝,光武帝 1990 绿珠楼 饰: 石崇 1991.6 罗通扫北 饰: 罗通 1992.12 大唐风云录 饰: 李世民 1993 孟尝君 饰: 田文 1993 宝贝王爷贵千金 饰: 郭钦 1994 逍遥公子 饰: 楚云烟 1996 财神闯天关 饰: 方琦 1997.3 福气神爷 饰: 福气,皇帝 1997 臭头皇帝 饰: 朱元璋 1998 草鞋状元郎 饰: 李永德 1994 郑元和与李亚仙 饰: 郑元和 1996 陈世美与秦香莲 饰: 陈世美 1997 前世今生蝴蝶梦 饰: 梁山伯 1998 三笑姻缘(唐伯虎点秋香)饰: 唐伯虎 1998 宝莲灯 饰: 刘谚昌,沉香 2001 情牵万里樊江关 饰: 薛丁山 2001 追凤求凰 叶青 叶青女士出身戏曲世家,自幼学习歌仔戏。1969年,台湾中视开播电视剧歌仔戏,叶青以“花田错”一剧反串小生,入电视歌仔戏圈。1982年,叶青转入“华视”,成立“华视叶青歌仔戏团”,主演了30多年的歌仔戏。叶青演出无数,3年以其杰出的成就,获邀赴纽约领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另外还多次荣获“金钟奖” , “终身学习奖”、“华视奖”等台湾重要奖项。2003年7月,在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仔戏走入中央台的第一人 …… 缘起歌仔戏,是结合了闽南乡土歌谣“锦歌”与“车鼓戏”而逐渐形成的地方剧种,直到现在歌仔戏(歌子戏)仍然是福建闽的戏曲。歌仔戏被先民从闽南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茁壮,发展出有别于一般地方舞台演出形式的“电视歌仔戏”。台湾“传承闽南一带歌谣、戏曲的奇葩。自1962年在电视上首播以来,其间曾引发“儿童逃学,农人废耕”的盛况,影响了在台时至今日,年长者还能耳熟能详地吟哦出几句 《 都马调 》 ,年轻一辈的也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电视歌仔戏的情景在2003年的初冬,在台湾电视歌仔戏已经度过40载春秋的今日,我们在北京迎来了台湾歌仔戏圈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士,一起来聊聊台湾电视歌仔戏的流金岁月,以及她从事表演与创作歌仔戏的甘苦谈。半生戏缘:璀璨之后的快意人生长达30多年,叶青这个名字一直是台湾歌仔戏的一个代表。但是出生于歌仔戏世家,自幼就接受歌仔戏熏陶的叶青,刚开本和歌仔戏毫无关系 —— 她是拍电影出身的。在闽南语电影盛行的末期,叶青进入电影圈,没几年,闽南语电影就开始没落,机缘,以“花田错”一剧反串小生一炮而红,这一次的亮相,注定了她长长的歌仔戏之路。由于家庭的歌仔戏背景,使叶青由电影转入电视歌仔戏一点也不困难。1米66的修长身材,便让制作群认定是小生的绝的扮相冷峻飘逸,出尘俊秀、魅力独具,无论扮演公侯将相、君儒士侠、巧扮娥眉,都有不俗的气质。在30多年的戏剧生涯里色无数,如何恣意挥洒,她认为不仅要懂得戏文,更要懂得人性,而生活中的阅历,正是她丰富人生和戏曲的要素。歌仔戏的曲调自由,没有固定格律,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同样的曲调,可用不同的感情、节奏去唱,也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戏,由不同的人表演,就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叶青每次在接到剧本之后,就会先分析角色的个性,在不同环境产生的不同反应塑造人物的全新形象。这样的一份用心,让叶青在艺术的追求上精益求精,也奠定了她在歌仔戏圈里不可动摇的地位。尽管享有盛名,私底下的叶青却是内敛谦和的,她的巨星风范,并非是遥不可及。吃饭的时候她会笑笑地告诉你:我每餐一定要 然我就感觉吃不饱。据说她还有一个“白开水哲学”,就是每一顿饭吃毕,必须用原先吃饭的碗装满白开水,喝了这白开水之后饱”。她从来不讳言自己的贫困出身,所以她说: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最能珍惜一点一滴,这也就是圣经上说的:“你当有衣食 [1] [2] [3] [4] 下一页 《 都马调 》 唱四海:台湾歌仔戏的流金岁月说起台湾歌仔戏,就不能不提到歌仔戏圈的三大小生。话说当年,台湾只有三个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这三台在名 的领衔下,分别由叶青、杨丽花、黄香莲鼎足而立,这“三大小生”各自组织班底制作“电视化”的歌仔戏,也就是我们现在剧”。在电视媒体与名角制作的合作之下,歌仔戏在台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三家专属电视剧团的成立,也意味着电视“商标资产”,足见得其招牌形象与广告收益是有利可图的,这对一向不入主流市场的戏曲来说,不啻是一次艺术和商业成功 在这三强鼎立的洪流里,叶青不改稳健严谨的态度,维持着每年一档精致传统大戏的制作,以三波改良艺术剧作风格交替呈叶青以其雍容大度、冷峻深情的风格神韵,自上世纪80年代便有“影友联谊会”的组成;而为了让观众享有新鲜感,在90次幕后制作群与演出团队的班底,如与编剧陈永明合作 《 陈三五娘 》 ,以传统“四句念”的说唱道念,取代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文本,散发出纯朴地道的乡土歌仔味。传承与创新,是叶青对歌仔戏的责任也是反馈。用叶青自己的话说:“歌仔戏给我一个个“恩”,所以我对歌仔戏有一份使命感,我想让歌仔戏传承下去。” 蓦然回首,歌仔戏与电视已经携手合作了40年的岁月。远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文化工业刚起步的时候,歌仔戏就挟着在有限的电视节目时段中攻城掠地、扩张版图;70年代以势如破竹的声势,掌握了三家电视台的市场命脉;80年代在明星 作人的模式下,确立了各自固定的合作班底;一直到90年代三台名角组团号召鼎足而立 …… 这一路行来,电视歌仔戏走过的风光至极的黄金岁月。虽然现在歌仔戏在台湾已经逐渐淡出荧幕,但是可喜的是在闽南一带,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还有台大戏迷,这也就是叶青说的:潮流是免不了的,但是剧种是不会被消灭掉的。不管什么剧种都有它的观众,有观众就是它的价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冉冉红尘众知音:我演你看,都是爱戏的人歌仔戏毕竟还是属于戏曲,电视歌仔戏加入的是电视台商业制作的元素,失去的却是和观众直接面对面所能感受的舞台效戏曲表演者来说,不管电视制作再怎么精美,还是很难放弃对舞台的怀念和兴趣。所以在1992年,叶青为第一届台北国际艺 舞台歌仔戏,这是艺术节中唯一的台湾本土戏剧节目。为了加强长期演出电视歌仔戏的演员的肢体语言,叶青特地请了三位不同顾问,希望能强化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和传统戏剧特有的舞蹈美感。后来这出戏演出时,运用许多传统身段,像是甩发、踱步、霸,都是根据剧情发展所加强的舞台做工身段。叶青回忆说:当最终幕的最后一首七字调乐声奏起,我唱出“ …… 替天行道斩罪囚”,一剑刺向铁木花,霎时间剧场掌声我自剧中人李志坚回神过来,跟着呼出一口气,望着台下观众,一种任重道远的心情油然而生。在这个冉冉红尘芸芸众生,透多素昧平生的朋友,做一场有声的交流,若说人间有情,歌仔戏就是我万般心情维系之所在。或许有很多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在歌仔戏没落了之后,叶青还能继续拥有广大的戏迷?而这些戏迷之中,不乏两鬓苍苍的老 上歌仔戏辉煌时代的年轻一辈,甚至还有远在台湾千里之外,根本听不懂闽南方言的湖北人、北京人、天津人 … 。这就是戏曲的 人演,有人看,歌仔戏就能一直传承下去,套用一句叶青的话,“自歌仔戏而生的叶青,要一直扮好戏给爱歌仔戏的朋友看;都是爱戏的人,也都是我的知音。”而这些爱戏的人,就是薪传歌仔戏的原动力。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后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歌仔戏已经失去当年的辉煌,面临这个无法抗拒的现实,叶青选择的是一种豁实这个“现实”,叶青在十几年前就早有预备,她曾在当红的时候就毅然从商,并且认为利用经商的钱来支援戏曲的制作,才不谈艺术的窘况。经商的观念一直伴随着叶青,从旅行社到房地产,再到现在的女娲石艺公司,她在歌仔戏之外找到了自己事业除了现在的固定工作,闲暇时,她也是个快乐的“玩石族”,和石头接触十几年,叶青的定力像石头一样越来越深,修养佛教的她说:人生不必太计较,该来的福份,就接受珍惜,该走的就让它去。像现在她还是一个明星,走在路上很多人会注目圈,但是她提醒自己不要在意,总有一天她会退下来,走在街上无人相识。也许是虔诚礼佛的功力,使得叶青行止之间显得云淡人潇洒自在了许多。对于她全心热爱的歌仔戏,在大环境的种种限制下,她并不强求演出机会,这几年反而一直默默地从事歌仔资料整理,截至目前还算小有成就。这个叱咤台湾歌仔戏圈的叶小生,在脱去当红明星的光环后,在不远离歌仔戏的氛围中,甘于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茶叶发表论文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二、茶以载道------茶道与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一说400种以上),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烧烟辟蚊蝇等)。茶可谓具有“厚德载物”之秉性。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与“文以载道”同,“茶以载道”得以成立,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已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对茶道直觉体验的细节作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含着庄子道家混同物我,顺乎自然,超越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再者,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思想的主体,是提携诸家思想的纲领。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儒家把“中庸”和“仁礼”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作为佛教中国化、简易化、世俗化的禅宗也创造了饮茶文化的精神意境。所谓“茶禅一味”也就是说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所谓“明心见性”,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同茶结合起来。茶文化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僧侣们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馈人,以茶宴代酒宴;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尤其是佛教节日,或重要的法会都举行较大型的茶宴。唐时有的寺院还可以为仕宦各界迎亲送友设置佛门礼仪的茶宴。宋代在敕建的寺院,遇到朝廷赐钦袈、锡仗、法器时都举行隆重庆典,往往用盛大的茶礼以示庆贺。日本茶道即是以禅宗义理为灵魂,倡导“和、清、静、寂”的茶道精神。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他的“三饮诗”里将禅学、诗学、儒家思想三位一体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既为除昏沉睡意,更为得天地空灵之清爽。“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撒轻尘”,自己心神清静便是通佛之心了,饮茶为“清我神”,与坐禅的意念是相通的,达到“迷即佛众生.悟即众心佛”的境界。“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实现了“静心”、“自悟”的禅宗主旨。皎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茶道中.道家、佛家在茶中溶进了“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已与山水、大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说,饮茶可以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佛理与茶理便有共同之处。儒家在仕途的坎坷中以茶培养自己超脱的品质,道家在茶中寻求一种空灵虚无的意境。三家在求“静”、求豁达、明朗、理智方面在茶中寻找到一致。 三 茶道之现代意义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千年道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冲击下,亦曾被彻底否决。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见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积累了超过以往世纪总和的物质财富,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人的异化程度有增无减,现代文明创造的物质力量已达到可于瞬间毁灭人类的水平,这是“外在危机”;同时.现代文明形成的种种异己力量也在摧毁人的心灵,导致人的异化,“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阻碍人的成长”,这是“内在危机”。于是,追求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世人的共识。人类的使命并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意义上说,物质增长不是进步的目的,而只是未来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和谐”,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协调发展,即指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生存观念,求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步调一致,做到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相结合,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有的理性主义者认为,茶道以直觉体悟为认知手段,不合于逻辑推理,是非理性的东西,因而应当摈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就是在人与社会发展中如何合理地协调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关于中西传统文化表现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很多误解亦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大陆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祟尚理性主义同时贬低甚至否定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斜。仿佛只有理性主义才是真、善、美的创造者,而非理性主义则只能产生假、丑、恶。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对于个体人的思维,还是作为人类的思维,其具体过程,尽管有以理性或以非理性为主导的倾向,但在思维的全过程和思维的本性上,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事实上,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把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简单地归之于非理性主义,是荒唐的。我们知道,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并没有使西方的中世纪发出光彩,而中国的非理性主义传统,却使中国在中世纪创造出当时举世无双的灿烂文化。就是说,从学理上看,理性与非理性并没有哪个高哪个低的价值区分。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在西方,从近代到现代由于理性主义被强调得过了头,出现理性异化,如科学主义与技术主义使科学技术反过来统治人,压抑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又有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至今方兴末艾。这也有力地证明理性与非理性是不可替代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同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相辅相成。人既需激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精进的阴柔之素质,阴阳共济,刚韧并存,乃有助健全人格之养成。酒性为阳,饮酒助豪情,茶性为阴,品茶添清雅。一侠一隐,一个热烈,一个冷静,故茶对人性的完善,有独特价值。 人们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浮躁、庸惰、焦虑、内心冲突等消极心理,心灵复归清静、恬淡和振作,是人所企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迁,又值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对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疏离已有深刻体验,故人性复归的冲动尤显迫切。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此种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下面还有一篇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一说400种以上),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烧烟辟蚊蝇等)。茶可谓具有“厚德载物”之秉性。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与“文以载道”同,“茶以载道”得以成立,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已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燥,归复天然。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当某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他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朴归真。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对茶道直觉体验的细节作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含着庄子道家混同物我,顺乎自然,超越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我好不容易才打完这么多的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多给我点分哦。o(∩_∩)o 哈哈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论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1.1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2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2.1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2.2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2.3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4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2.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2.8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这正是北京国际茶城的成立宗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 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 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 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叶青发表论文

叶青女士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小便受家境熏陶,对医学颇有研究。1968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四年大学毕业之后,曾多次到国内外多个知名美容机构做临床及示教工作,先后成功完成数万例,在美容界享有名气。正在她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想放弃原本安稳的工作,决定去研究一门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因为在她多年的美容中,发现了一个缺憾,就是有一些前来美容人的脸上长满了很多痘痘,而如果不将这些痘痘彻底祛除,再精湛的美容技术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叶青在看准这个遗憾之后,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从此以后便全心投身于研究皮肤行列。在决定之后,叶青又重返校园,在大学里通过自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又从事教育工作十余载,而在这期间,又针对各类的皮肤类的皮肤性问题在一些知名的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都受到了多家媒体的极度关注和深切报道。

现为江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叙事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理事、江西省文艺学会秘书长、省美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论、赣鄱地域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出版《应物传神》等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其它课题十余项;论著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余项。

  • 索引序列
  • 小叶发表论文
  • 叶小利发表的论文
  • 坂上小学姚叶青论文发表
  • 茶叶发表论文
  • 叶青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