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基本上都是要写好文章,然后就是投稿就可以了
具体看你是什么方向,免费的也有,便宜点的几百块 一千多块都有的,,如果是医学方向,可能三四千,五六千,医学期刊目前来说是普刊里最贵的,教育期刊也很贵。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文章投稿后,一般3-15日之间就会收到审核结果通知。通过的,会给予发用稿通知,具体细节不清楚的可以找我。
首先,自己受过科研训练普刊很容易,也很容易中;其次,如果自己没时间或者对此无从下手可以请代写机构,据我所只普刊价格不高而且撰写和发表速度较快;也可以叫朋友代写投稿。
一、发表文章质量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自然是提升论文收录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于论文的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之前收到一篇文章,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编辑实在是看不懂,只能联系作者退稿修改,退稿再修改再审稿,浪费时间,严重的话永远拒收稿子.二、论文格式规范杂志论文格式要求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符合自己单位要求发表论文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好,所以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在单位职称等级对于论文格式结构的种种要求,如:字数、论文篇数,对第一作者是否要求、期刊要求(核心?普刊?),有的单位甚至对文章格式都有严格规定(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图表等方面的事项).三、论文发表时间一般的学术刊物,从编辑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不少作者认为期刊不是都是月刊、半月刊、旬刊,我这个月投稿,不是就安排下个月就出刊了,其实不然,很多期刊都是被提前会安排好版面,有些期刊版面都安排到下一年了,所以为评职称,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四、选择合法刊物发表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对于有疑问的期刊,可以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确认一下是否是合法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向核心期刊杂志投稿,现在期刊大多采用网上投稿。投稿后期刊编辑经过审稿之后过段时间就会给你答复,在发稿邮箱里查看。然后你就按照期刊的回复内容处理。
普刊的话,最低得4000字以上,个别刊物可以2000字发表,但是这种情况特别少了。4000字,一般来说,就是2个版面,就是刊物的2页。这样看上去也算个论文,太短了就没法叫论文了。发表论文投稿前,最好了解下一些期刊的情况,建议你先去淘淘论文网上阅读几篇文章学习下。
一般来说正常的时间是半年到一年。
甚至更长。加急就会快一点,
但是加急一般都是和杂志社有合作的公司才能行。
讠仑文投出去后,第一步初审,初审合格后进行第二步外审,外审得三个月左右,所以到收录至少8个月左右。
普刊(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比如现在是3月,现在基本都是征收四月的稿件,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在2到4个月,现在大部分本科学报基本都是安排的六七月的版面。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三月安排的话,基本上要十月十一月的版面了。更高端的一些期刊已经在征收13年版面了,如SCI EI等,想快点壹品优或许能帮你。
看你能否在编辑期前交上,最後又合用的话,可能两到三周……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当代电影》 CSSCI 自己投很难 可 找我 渠道 操作 稳妥 快 捷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精选篇2 浅谈《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摘 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言,而色彩是其造型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影视作品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而人的视觉感受在人的感官中最为强烈。电影《红高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一部经典作品。电影中一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一个以红色为基调的“红高粱”世界,歌颂黄土高坡上的中华儿女抗日生活的电影,用来祭奠那些激荡在无边无际的如火如荼的高粱地里的灵魂。 [关键词] 《红高粱》;色彩艺术;人性;魅力 高粱,象征着狂野的、自然的人性,它们在风中劲舞,自生自灭,是世间生命万物的象征。《红高粱》对红色渲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红高粱,红褂,红裤,红轿子,在烈日的灼烧下通红的汉子背,以及影片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血,既象征了面对恶势力的践踏,以最本质的方式进行反抗的原始生命力,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儿女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它颂扬了人性的本质及生命的不可抗拒,对大自然色彩的运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一、电影《红高粱》的色彩艺术效果 《红高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色为基调的画面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自于作者自身所注入的感情,部分则来自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自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这正是影片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力所在。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方面,色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人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人们通过色彩而获得的感受。 人物的内心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而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里,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而美术色彩艺术的巧妙作用就恰好可以充当这一载体。张艺谋导演就是巧妙地把色彩艺术运用到《红高粱》这部影片中,形象刻画了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通过美术色彩的多样变换,为观众准确、清晰展现了片中角色的内心活动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该部电影中红色基调的大量运用,不仅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传达出了影片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人物通过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感情,使影片人性化。《红高粱》这部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色彩来营造一种红色中国的意境,进而捕捉观众的眼球,以达到产生共鸣的效果。影片中铺天盖地的红色,极具象征意义。每处场景的色彩、色调无不把片中人物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从最初象征生命力、如火如荼的红高粱、红袄、红鞋、红盖头,到最后布满银幕的血红色,这些色调极具感染力,经导演的精心设计与故事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为全片定下了恢弘壮烈的基调。 二、电影《红高粱》的色彩赏析 画面与音乐,作为构成电影的两大元素,在电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恰当使用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感受,有助于电影情绪的准确表达,渲染影片的风格气氛。同时,音乐在电影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情绪性。音乐是电影中声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影响着影片的气质,深化其主体,强化观众的心理活动。一部成功的电影,出色的电影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夺得多项大奖的电影《红高粱》,算不上张艺谋最经典的作品,却是最激情的一部。影片自始至终,都致力于表现出感性生命的躁动。《红高粱》不仅是一部好作品,更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先生的中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伙纯朴的农民的狂野生活以及他们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影片经过演员的成功演绎,颂扬了生命的奔放,敢爱敢恨,大生大死的人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难以预料。节奏松弛有度,画面、色彩、光线及其视觉形象热烈、活泼。该影片突破了传统的抗日战争题材,在《红高粱》中,自由奔放、气势恢宏的生命跃上了银幕。与同时代的影视作品相比,战争画面明显减少,而且不涉及任何政治色彩。影片结束时,战斗场面十分写意,虽然不如传统国产战争影片中的场面宏大,人物也不多,但画面却更多了几分震撼。日食、红霞映衬下的世界,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如血海汪洋的火红高粱地…… 《红高粱》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战争烙印。影片成功在于纯美,颂扬了爱就真爱、恨就真恨、敢爱敢恨、大生大死、气势恢宏的生命。 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张艺谋导演对鲜艳的红颜色是情有独钟,红色自然成了电影《红高粱》的主色调。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喜庆和美满的象征,后来红色逐渐被人们赋予了积极、向上、正义、革命的内涵。而且,在美术绘画领域,红色也是彰显个性与烘托氛围的一种常用手段。 影片《红高粱》一开始,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如血海汪洋般的火红色,影片女主角“九儿”那象征喜庆的大红的嫁妆:红盖头,红褂,红裤,红鞋;还有那大红的花轿;还有那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在高粱地里让观众心情为之荡漾的野合。这些火红的画面一开始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们内心带来了一次红色的洗礼。虽然整部影片的色调多是红色的,但并没有让观众感觉这是打破常规的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接受了高粱本就是火红色的。另外,影片还把那种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自由激情和那欢乐愉悦氛围与红色的主色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红色基调的衬托下,“爷爷”和“奶奶”的凄美爱情故事姗姗而来。 整部电影由“爷爷”与“奶奶”的相遇、相知、相爱、互助的情感构成。他们通过与世俗观念的抗争,最终走到了一起,最后浴血奋战反抗日本侵略者。影片结尾,女主人公“九儿”和其他汉子们全都死了,“爷爷”和“爹爹”静静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相互凝视着对方,在血红色的太阳光下相互凝望着,很久很久,直到天空中日食出现时,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紧接着出现的还是一种血红色。张艺谋导演巧妙把美术色彩在这部影片中用到了极致,画面唯美,故事感人,无限放大了人物的形象,更是对中华儿女的高度歌颂与赞美。影片歌颂了这片荒凉的土地,这段不畏世俗,令人崇敬的爱情故事,并深深颂扬了这块土地上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野性,更表达了对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到底的优良品质。全片表达的就是对原始生命勃勃生机的崇拜之情。 在整部电影中,作者还是保留了大量的个人的风格及其自己主观的认知.影片较多固定于同一个镜头,来刻画人物的变化过程,吸引观众把心沉下来认真观看。影片多通过近景来刻画“奶奶”,当“爹爹”在酿酒缸里蹦来蹦去,不停地喊着“娘”时,“奶奶”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然后,“奶奶”注意到了远处的一个身影,侧影映在他身上,衬托出罗汉瘦小的身躯。太阳金色的光环绕在他周围,暗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奶奶”焦急地追赶过去,“爷爷”一脸不解,逆光从其身后射来,凸显他更加忧郁,好想看到了什么似的,仿佛危机正在来袭,就像光似的压在他身上,继而鬼子的掠夺呼之而出。 电影《红高粱》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串连在一起,一个个油墨泼成的画面,扣人心弦。整片的高粱地被血色残阳染成了血红色,那是被鲜血染成的高粱地,那是象征着凄凉的残阳,是“爷爷”“爹爹”失去爱妻、母亲后心口的伤疤,是作者对高粱地上中华儿女的歌颂。一块高粱地被践踏了,但是还有如血海汪洋的高粱在疯长着,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文明,也是“爷爷”身上那股野性。“爷爷”身上的野性是原始的、野兽的疯狂,是中华男子汉所共有的特殊品质,更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力反抗的基础。影片呼吁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勃勃生机的人生。 三、电影《红高粱》的画面鉴赏 色彩具有象征性。人们在各种色彩掺杂的世界里生活着,培养了很多视觉经验。这些经验与外来刺激相呼应,而情感则在其中慢慢升华,深刻地表达着人们的信念和思想,激起了人们的思绪。 出身于摄影师的张艺谋,电影画面及色彩一直都非常唯美,如有神相助。电影《红高粱》中的画面中红色为影片的主色调。在中国,红色既代表着喜庆、美满,也代表着革命。影片中最熟悉的画面就是那片火红的高粱地,郁郁葱葱的高粱高过人头,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秋风袭来,掀起层层波浪,一阵阵清脆的摇摆声;还有就是那血色残阳的画面,“九儿”出嫁,当花轿来到十里坡时,遇到了日本鬼子,最后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那天的日食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血红色,“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影片结束时,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人间,无边的高粱地如血海汪洋,“九儿”躺在血泊中,安详地死去了。暗红的鲜血把太阳染成了血红色,血红的太阳燃烧着,把整个世界都烧成了红色……这就是影片的结尾 张艺谋对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运用恰到好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血红的世界。电影《红高粱》既有唯美的观赏性,更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成功与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的准确把握息息相关。 影片中红色为主要基调,色彩对于人们的审美观有着特殊的视觉效应,它可以勾起人们悠远的遐想,成功唤起人们的视觉体验。 影片中还有很多唯美的画面:“九儿”出嫁时的红鞋、红袄、红裤及红盖头,甚至花轿都是红的;汉子们被烈日晒得发亮的古铜色皮肤以及他们肆无忌惮的光头;日食时血色汪洋的红,高粱地里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绿…… 四、结 语 在《红高粱》中,导演张艺谋把视觉享受与造型艺术结合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看作是唯美的水墨画。造型艺术也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能够如此把画面拍摄如泼墨般肆意自如,而且色彩还极为浓厚。那血色残阳的红色,既愉悦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又象征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一种要爱真爱、要恨真恨、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淋漓奔放、肆意自如的人生态度。两者成功结合在一起,使人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尹秀茶.对生命的渴求与赞美――《红高粱》欣赏[J].作家,2008(08). [2] 辛宇杰.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华章,2011(07). [3] 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 [M].长沙:岳麓书社,1998. [4]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1.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 2.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3.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 4.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5.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参考
你好,电影论文发表方式如下,可以联系电影方面的报纸,联系他们的编辑,告诉他你们有一篇论文想要发表。
你好,电影论文发表方式如下,可以联系电影方面的报纸,联系他们的编辑,告诉他你们有一篇论文想要发表。
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成为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转型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要发展,必须“变脸”――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固有意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东方式思维的涌现以及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等因素也促使好莱坞不得不转型,这背后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更多的是后现代文化以及后现代电影的典型特征――以大众性、娱乐性甚至畅销性来衡量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好莱坞 文化帝国主义 变脸发展 全球化策略
幸运的历史机遇与雄厚的经济实力让好莱坞在全球的成功有目共睹,它拥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不断向全球输送自己的文化模式。大众传播的发展更是给这一行为大开绿灯,在全球化到来之前,好莱坞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垄断,受众出于选择的单一性而给好莱坞买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众对新鲜感的需要以及东方式思维电影的涌现,让电影的走向更加全面,好莱坞若是再秉承自己一贯的风格,怕是再难满足受众的需要,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好莱坞从文化帝国主义走向全球化的“变脸”之役势在必行。
一、好莱坞印象
好莱坞Hollywood,本意上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港译“荷里活”,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是洛杉矶的邻近地区,约有30万居民。但由于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现“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不过电影制片厂分布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好莱坞一隅,好莱坞与其周边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地区。好莱坞是一个多样的、充满生机的和活跃的市区。它在美国文化中已经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好莱坞的发展史就是美国电影的发展史。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二、文化帝国主义
德国著名电影导演文德斯承认:“美国人已经殖民了我们的意识。”这里的殖民指的是影像的殖民,而影像的殖民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原先指美国文化对拉美国家的影响,不过好莱坞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更远。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政治与好莱坞文化的共谋便使美国商界惊喜地发现,美国影片的放映常常引起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增加。
从历史上来看,好莱坞影像的文化帝国主义威力尽显。其一,早年美国片里出现新型缝纫机的影象,曾使得美国出产的缝纫机在海外一度脱销。其二,美国片营造现代化工作条件,又曾引起巴黎工人 *** , *** 法国工厂的不良环境。其三,美国明星在一部影片中手把手教当地男孩做汉堡包,曾诱发对地中海饮食文化濒临消亡的争论。其四,阿根廷观众发现一部美国片中影星 *** 内衣,一度造成该产品在市场上的滞销。30年代好莱坞为逼迫日本开放电影市场,还曾以大量拍摄日本黑帮片来要挟日本,电影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功能不言而喻。
从影像的角度来说,所谓“斯皮尔伯格现象”可以视为好莱坞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因为以《侏罗纪公园》和《泰坦尼克号》为代表的好莱坞高科技、高质量的音影标准是其他国家电影在缺乏钜额投资情况下所难以达到的。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电影衍生品的发展往往使消费者忽视产品的文化来源。最典型的例子是迪斯尼,从动画片、主题游乐园、有线电视与礼品商店,迪斯尼标榜的是全球性、重复性的消费,面临的是全球文化的“类同化”压力。
在电影界,拉美国家一度兴起“第三世界电影”以 *** 好莱坞的影响。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上“反好莱坞”的影片没有商业基础,仅仅为理论界提供文字,影响甚微。但是近年来理论界的研究证明,电影观众对影视产品的接受并非一律是消极的认同,而经常是积极的协商,甚至是主动地抵抗。
在大众传媒研究领域,“文化帝国主义”的课题渐渐让位于对“全球化”的理论探索。
三、好莱坞的转型及其原因
西方早期有一种传播理论――“皮下注射论”或靶子论,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上世纪30年代,这种理论认为,宣传之于受众,就像子弹击中靶子和注射液注入人体那样迅速神奇、有效。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
好莱坞曾凭“文化帝国主义”一纸王牌冠名于世界,将自己的价值体系与文化观念输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受众恰似这中弹的靶子,因为没有太多选择性,好莱坞凭著自己雄厚的资金支援以及精细的电影制作一度左右著受众的审美观念甚至行为与生活方式。
但是这种强大的效果传播论很快就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受众是不断进步提高的,他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改变,他们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模式,这就促使传播者不得不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受众的需要与兴趣来传播相应的内容,进而取得想要的传播效果,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传播学上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也认为,媒介使用者在处理媒介讯息时,有时是理性的,有时纯粹是消遣性或随意性的。受众的行为方式差异对媒介的效果也有影响,人们使用媒介为满足特定需要。
同样,好莱坞也不得不摘掉“唯我独尊”的高帽,开始转变自己的传播思路,走下神坛,走向大众。
另外,近年来,东方电影跻身好莱坞也是全球化的一大表现,东方与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与文化差异的交流,在好莱坞展示得淋漓尽致。其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好莱坞在亚洲市场上的份额逐年下滑,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作为后起之秀逐渐进入美国市场,如《英雄》成为第一部在美国票房排行榜上夺冠的亚洲影片,连续两周高踞榜首。《卧虎藏龙》在美国票房收入高达1.28亿美元,在2001年度美国外语片中获利最多。其二,近几年东方电影在世界重要奖项中通常会分一杯羹,表明其在国际上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重。其三,东方电影直接影响好莱坞电影的内容,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传说摄制了动画片《花木兰》,好莱坞翻拍《午夜凶铃》更是掀起了一股拷贝东方电影的热潮,韩国片《我的野蛮女友》和《蔷薇红莲》、香港片《无间道》、泰国彭氏兄弟的《见鬼》等系列等都在其列。
著名导演吴宇森在好莱坞发展数年,后来终于凭《变脸》一片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他被好莱坞捧为A级导演,但是为了获得进入好莱坞的通行证,吴宇森几乎付出了“忘本”的代价,他曾坦言“我不很像华人,无论从技巧、主题或是电影语言来看,我都不属于华人传统。”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电影在资金资源、市场资源、观众资源、人才资源、内容资源等方面的交流也不得不引起好莱坞的重视――自己也要“变脸”了!
四、全球化――好莱坞发展之路
识时务者为俊杰,受众时代变了,好莱坞也跟着变。
他山之石可攻玉,东方电影来了,好莱坞也必须变。
全球化背景催生好莱坞多元化的发展,交流互赢是最终目标。
全球化时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竞争、共存的时代。季羡林先生在多年前就呼吁:“讲文化交流,要强调一个交字,出入应该基本等同。入超和出超,都不恰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早在第31届大会上的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形成共识:“多样性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应该认定并应该确认,这种多样性有益于人类的当代和未来。”
好莱坞,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进。好莱坞“变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①普特南:《不宣而战:好莱坞VS全世界》,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②卢燕、李亦中 主编:《聚焦好莱坞:文化与市场对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李亦中,《竞争性合作:“入世”后中美电影业互动态势分析》,《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④张英进,《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文化工业与全球化策略
⑤崔辰,《好莱坞洗牌:拷贝“东方”》,
⑥洪浚浩,《中国电影近年在美国受欢迎的社会与文化原因》,《电影新作》,2006年第4期
<<<下页带来更多的
电影文学怎么发
哪个刊物呢?文章录用被杂志社录用之后会有录用通知书,通知书上面有具体的刊期,被知网收录的话一般要出刊之后1个月左右,也就是比如你的刊期是9月,那么被知网收录也就是10月左右,在网站的杂志的话是可以马上看到的 ,我之前有在品 优 刊 发过,不知你们听过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