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输血论文发表

输血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输血论文发表

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科技核心刊名:临床输血与检验JournalofClinicalTransfusionandLaboratoryMedicine主办:安徽省输血协会;安徽省立医院周期:季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2587CN:34-1239/R邮发代号:26-18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临床输血与检验创刊时间:199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 迟占有,姜华,蔡海波,谭文松,戴干策(2005)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造血细胞的灌注培养. 生物工程学报21(4):622-627。2. 刘启威,李群良,蔡海波,谭文松,应用RNA fingerprinting技术鉴定脐血CD34+细胞差异基因的表达,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已接受3. 史鹏,蔡海波*,杨 利,谭文松,黄建新,发酵液预处理方法对透明质酸分子量降解的影响,中国医药工程杂志,已接受4. 姜华、迟占有、蔡海波、谭文松,(2004)一种测定动物细胞平均沉降速率的新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30(5):28-32。5. 姜华、迟占有、蔡海波、谭文松,(2004)动物细胞沉降分离截留过程的模型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35(9):10-13。6. 迟占有,蔡海波,姜华,谭文松,戴干策(2004)在搅拌培养和静态培养中造血细胞亚群组成的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17(4):233-236。7. 迟占有,蔡海波,夏泉鸣,谭文松,戴干策(2004)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搅拌悬浮培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30(3):349-353。8. 田毅红,蔡海波,陆士灿,谭文松,许建和(2004)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发酵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35(5):269-271。9. 迟占有,姜华,蔡海波,谭文松,戴干策(2004)脐血羟乙基淀粉沉降过程的深入分析及条件优化,中国输血杂志, 17(2):71-74。10. 蔡海波,康自珍,孙淑惠,谭文松,张嗣良(2003)GM-CSF体外促进巨核细胞多倍体的生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9 (4): 363-366.11. 秦晓亮,蔡海波,贺竞,谭文松(2003)低温冷冻对CIK细胞诱导及活性影响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6(6) :350-354.12. 秦晓亮,康自珍,蔡海波,谭文松(2003)不同激活方式影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体外扩增,免疫学杂志,19(6):439-442。专利公开:1. 谭文松,蔡海波,顾小华. 由脐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生成巨核细胞的方法,CN1556197A。2. 谭文松,姜华,蔡海波,迟占有. 造血细胞连续灌注悬浮培养过程细胞沉降截留装置,CN1546642A。3. 谭文松,秦晓亮,蔡海波. 一种CIK细胞体外培养方法,CN1552848A。4. 谭文松,迟占有,蔡海波. 造血细胞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的灌注培养方法,CN1556198A。5. 谭文松,迟占有,蔡海波. 一种造血细胞灌注培养方法和装置,CN1557947A。6. 谭文松,迟占有,顾小华,蔡海波. 用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系统,CN1546641A。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9.52%。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9.52%。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1.2风险因素分析

1.2.1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1.2.2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1.2.3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1.2.4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1.2.5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1.2.6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1.2.7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2.8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1.3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1.3.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1.3.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1.3.3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1.3.4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9.52%。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5%.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2.2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42.13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14.04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15.73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28.09%。

2.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2.4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2.5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2.6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5.51%,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9.66%)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8.63%)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44.51%),其次为口腔(18.90% )、胃肠 道(17.68% )、血 液 (6.70% )、 肛 周(5.50%)、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56.18%),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43.82%)。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3.71%,死亡率16.29%。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5.51%,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输血期刊投稿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388。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924。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60。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82。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2.069。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149。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888,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lin Chem 7.292 Crit Rew Clin Lab Sci 4.677 Advan Clin Chem 3.367 Clin Chem Lab Med 3.595 Clin Biochem 2.573 Arch Pathol Lab Med 4.094 Clin Chim Acta 2.615 Biochem Medica 2.114 Clin Lab Med 2.598 Ann Lab Med 2.803 Int J Lab Hematol 2.141 Ann Clin Biochem 2.044 J Clin Lab Anal 1.504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1.475 Lab Med 1.084 J Med Biochem 暂无 Clin Lab 0.940 Ann Clin Lab sci 0.927 国内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文核心) 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科技核心) 检验医学(科技核心) 医学检验与临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 临床输血与检验(科技核心)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科技核心) 中国实验诊断学(科技核心)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科技核心)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科技核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科技核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临床输血论文发表

国内主要检验医学杂志:(中华检验、中华微免、临床检验是CSCD)•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中国实验诊断学•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检验医学与临床•临床输血与检验•放射免疫学杂志国外主要检验医学杂志:•ClinicalChemistry (CC:稳坐检验医学头把交椅)•Clinical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linicalBiochemistry •ClinicaChimicaActa•Annals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Journalof Clinical Microbiology•Archives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The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American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体会

引言

目前,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各个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为了优化护理管理业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制订了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程序,“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在心脏外科的初步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心脏外科是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多,由于频繁的治疗、护理和观察造成非常紧张、节奏很快的气氛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样使患者产生很多想法,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和治疗,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对其积极的疏导和解释,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于2010年6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新模式运用于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取得良好效果。

2 实施方法

2.1 筹备动员

2.1.1 宣传教育,全面部署 为使我科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科室多次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 措施 ,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士长主动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外派2名参加“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研讨班”实践学习。

2.1.2 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实施大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 经验 分享会”,学习和吸取其他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专栏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同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2.2 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2.3 调整排版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力量的强弱搭配合理排班,病区60张床位,护士21名,除护士长、主班护士、辅助护士3人外,其余18名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前后两组(由1名护理组长及8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30张病床。护理组长由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每组患者服务,将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张贴于病房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组长担负责任护士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在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确定职责分工。根据病房多数护士的志愿和患者的需求,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2.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各类隐患、各种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神志不清的病人是否使用床栏、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记录等等,加强不同层次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职责,严格履行护士义务。

2.5 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改变原有的“一锅粥”平均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薪酬机制,全体人员积极为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积极有效的给予奖励.对新老护士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每个班次均实行双班制,细化工作流程,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每日严格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亲自实行洗头、擦背、洗脚等生活护理。

2.6 注重人为关怀 创造温馨病房

注重人为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3 体会

3.1 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 文化 素质和修养。

3.2 加强了责任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组护士提供责任制包干护理服务,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心理变化,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科室每月集中组织护士学习,加强护理 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每周安排规范化培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3.3 生活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对患者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施中不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设施,扩展基础护理服务范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了。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大大降低,很多病房都不乏患者称赞我们护士、感谢护士的声音。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 23

输血疗法可以使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 治疗和最大的安全性。尽管由于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灌注技术的改善,心脏手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是新的输血疗法试图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心脏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及其手术的要求,病人手术中失血、术后循环不稳、容量不足等都会需要输血治疗。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失血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使垂危的生命得到逆转。因此输血护理是心脏外科护士的常规工作之一。西京 医院心脏外科每年行心脏手术3800余例,每年都有数万毫升的血液经过不同护士的双手分别输入每一位病人的体内。然而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从输血申请到血液输入完毕,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而且受当前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还达不到零风险[1]。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媒体也时有报道,因此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影响心脏外科患者输血安全的风险因素

1.1护士对相关输血的 法律法规知识淡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了完成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相关知识缺乏而盲目操作,影响输血疗效,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1.2护士工作超负荷、 规章制度 执行不得力:护士是输血治疗的具体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大医院的护士工作量大,在较忙的状态下个别护士往往会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而采取工作简单化,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差错。如在多个病人同时需要采集血样时,护士会将几个病人的试管同时带上,以至于忙中出错将血样放错试管。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医院病人的剧增,有时甚至是出现井喷状态。病人多,护士医生的工作量势必增大。每日病房护士需完成6-10位心脏病人的术前准备。陈宇宁[2]等报道成都某医院临床输血所导致的缺陷中护士缺陷比率占到4.09%,而主要缺陷是输血记录内容不全、严重的还有采送错配血标本。

1.3病人住院期间处置的环节较多;心脏外科收容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其住院治疗需要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患者住院后需经过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重症监护室(危险期)、及病区恢复,不论是急诊或是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前均须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患者,其术前的交叉血样都有病房护士采集并通过卫勤人员负责送往血库,有部分急诊手术会在手术室采集血样,而患者输血多数情况下是在手术时或者是在手术后ICU进行。这期间经过了病区护士、卫勤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ICU等多个部门护士的手,从采血时保存血样的试管上标签的黏贴、采血时查对、送样时的交接、及提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的查对到为患者输入体内,任何流程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有 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及管理。娜琴[4]等对输血差错资料的分析显示,多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忽视核对而造成。

1.4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评估难于详尽准确: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临床用药较多,临床各种突发事件是其他外科病人的数倍;加之术前可能应用的药物作用的影响,患者机体凝血机制紊乱;特殊青紫型患者侧枝循环丰富;又因为术中体外循环的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较多;再加上手术复杂,患者术后早期循环稳定性差。因此评估患者的病情难以详尽准确,要求护士护理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理解力强。 2护理对策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 治疗措施之一[5],特别心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者较多,临床工作中输血相应较多。在输血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要仔细周密、审慎对待,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发挥高度的责人心,严防差错的发生。

2.1输血前执行知情同意:患者家属拥有输血知情同意权,由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出于窗口期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虽然现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有感染艾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在输血前和患者家属进行谈话,详细告知输血目的及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使其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2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认真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输血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每个心脏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医院均能为之提供安全取血、安全输血。

2.3加强病情观察、防范输血不良反应: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输血的要求也要更为严格。护士在执行输血疗法前要做好层层把关,输血后更应该根据病情做好“四多”即多监测、多巡视、多询问、多观察,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积极 报告 医生,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救治,预防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管理上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以消灭隐患。每次输血完毕,均要求将输血袋留取24小时以便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复核查对。

2.4加强环节控制、注重知识培训,严防差错发生:科室上要注重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输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输血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份输血的用途、作用、血液存贮的方法及安全时间、输注时要求、交接班的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输血、用血新知识、新方法,根据每个心脏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更合适地选择成份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

3小结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医务人员需要长期努力执行的一相工作,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 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 文献

[1]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207

[2]陈宇宁.临床输血主要环节存在缺陷的比较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音,2005,4(11):1162-1163

[3]吕珍秀、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生,2009,6(17):120-121

[4]娜琴.临床输血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39-240

[5]逯秀玲.安全输血的护理探讨.国际护 理学杂志,2007,4(26):337-338

心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心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外科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7.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个人觉的发国家级期刊好一些,高级职称不要求发核心的话,发国家级期刊,中国卫生产业,中外医疗,中国医药指南,都不错

省级检验输血期刊

核心。国家级。我这有,私聊

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科技核心刊名:临床输血与检验JournalofClinicalTransfusionandLaboratoryMedicine主办:安徽省输血协会;安徽省立医院周期:季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2587CN:34-1239/R邮发代号:26-18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临床输血与检验创刊时间:199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1 经定稿会确定刊用的稿件,请修改整理后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录入软盘,并与修改稿打印件等一并寄回本刊,务请注明联系电话、传真或E-mail等。1.2 来稿一经决定刊用后即通知作者缴纳一定数额的版面费,来稿刊出后该刊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1~2册。1.3 该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hina Info)”,凡在该刊发表的文章均将全文收入CAJ-CD和China Info,凡向该刊投稿者均视作同意将其文章在CJA-CD(China Info)上登载。

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发表

这个有很多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4.中国康复医学杂志5.中华检验医学杂志6.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7.中国超声医学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0.中国输血杂志11.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临床检验杂志14.诊断病理学杂志15.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6.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7.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8.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你是要发表核心医学论文还是怎么

蒋学华教授作为负责人组织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糖蛋白在口服中药制剂吸收中的作用与调控研究”、“中药口服给药系统设计与评价中的生物药剂学方法研究”和“中药制剂物质基础细胞模型筛选方法研究”。研究中将Caco-2细胞模型首先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的筛选,提出了以细胞模型筛选药效物质基础成分为指导,调控药物释放速度和改变药物膜透过性为手段,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动力学相关性研究为中心,设计与优化口服中药速效与缓释制剂处方工艺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思路,对中药生物药剂学学科的创建与中药制剂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蒋学华教授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癌药物器官靶向毫微粒给药系统质量评价研究”和国家医药技术创新博士项目“肝靶向阿克拉霉素A毫微粒冻干针剂的研究”,制备出具肝靶向特征的阿克拉霉素A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粒和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纳米粒,进行了器官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研究工作,提出了系统的器官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为器官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蒋学华教授负责完成了近百项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评价研究,为我国新药Ⅰ期临床研究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并公开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是四川省知名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专家,在国内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评价研究领域有较高声望。在研究开发领域,蒋学华教授负责完成了数十项新药药剂学开发研究。包括萘哌地尔片、格列美脲胶囊、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胶囊、注射用他唑吧坦钠/哌拉西林钠、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等。蒋学华教授大力倡导临床药学教育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参与了我国首次临床药学本科教学计划的拟定与实施,作为负责人针对临床药师培养与临床药学工作,主持并实施了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和多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组织全国临床药学的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我国早期的临床药学人才,为我国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表了与之相关的论文10余篇。是我国知名的临床药学教育家与临床药学学科创建者之一。蒋学华教授为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动学”、“药物现代评价方法”、“高等药动学”“临床药学研究方法”和“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药事管理学”的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其渊博的知识为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药研制:“萘哌地尔片”,2001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 20010137(发证日期:2001.3.14.)“格列美脲及其胶囊”,2000年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00529与x20000530(发证日期:2000.12.15.)“注射用奥沙利铂(冻干针剂)”,2001年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10568(发证日期:2001.9.6.)“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胶囊”,1999年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19990109(发证日期:1999.7.28.)“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1999年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19990143(发证日期:1999.7.28.)“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2004年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项目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H20040651(发证日期:2004.6.24.)专利申请:2005.10.26.申请的发明专利:“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及其用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开号:CN1686104A(第一发明人);2003.3.26. 申请的发明专利:“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有协同作用的抗菌素组合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开号:CN1404834(第四发明人);获奖:“尿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的比色测定及汉藏135例乙酰化代谢测定”获1988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主研);“药品溶液颜色检查法标准化研究”获199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主研);“以诺氟沙星为模型药物考察毫微粒眼用新剂型的基础研究”,获1999年度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主研);“诺氟沙星毫微粒眼用新剂型的基础研究”,获2000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主研);2000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评为 “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川省博士学位获得者”;“21世纪初药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负责人);“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药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5年在四川省第十一次社科成果评奖中获社科优秀成果奖并被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评定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项目负责人);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癌药物器官靶向毫微粒给药系统质量评价研究”。批准号39570842;经费8万;起止年月:1996.1.-1998.12.代表性论著近三年发表的主要论文1. 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3,18(1):16;2. HPLC测定人血浆中的酮洛芬,华西药学杂志,2003,18(1):50;3. 新时期医院药学与药学教育,药学教育,2003,19(1):1;4. 关于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试验的讨论,中国医药导刊,2003,5(2):150;5. 制剂工艺条件下的胸腺五肽稳定性评价,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2):292;6. RP-HPLC同时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浓度,华西药学杂志,2003,18(2):110;7. 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学学报,2003,38(5):371;8. 空腹与饱服大剂量烟酸缓释片的药动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3):129;9. Pharmacokinetics of scutellarin in dogs,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3,12(3):127;10. 阿莫西林对格列美脲在草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3):207;11. Determination of Sulphonylurea Glimepiride in Dog Serum by RP-HPLC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3,12(2):101;12. 阿芬咖片中阿司匹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20(4):661;13. 灯盏花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20(4):692;14. 异福片中利福平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国药房,2003,14(7):416;15. 异福酰胺片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475;16. 人参皂甙Re提取方法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2003,23(4):667;17. 献血者服用中药后延期献血期限设定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389;18. 食物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 13(6):43;19. 3种放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房,2003,14(10):601;20. 萘哌地尔生物黏附性缓释胶囊处方及体外黏附力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9):448;21. 阿莫西林对格列美脲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2003,18(4):246;22. 醋柳黄酮缓释胶囊中总黄酮及槲皮素、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华西药学杂志,2004,19(1):41;23. 群体药动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药房,2004,15(1):50;24. 加替沙星制剂中有关物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3):146;25. RP-HPLC测定血浆中乌拉地尔的浓度,华西药学杂志,2004,19(2):119;26. RP-HPLC测定犬血浆中3种丹参酮的浓度,华西药学杂志,2004,19(2):121;27. 萘哌地尔缓释胶囊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中国药房.2004. 15(5):269;28. 异福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 21(2):132;29. 格列美脲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0):886;30. 胸腺肽胶囊的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8):483;31. 头孢哌酮及其与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中国药房,2004,15(8):469;32. 阿克拉霉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中国药房,2004,15(9):533;33. 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123;34. 国产塞克硝唑片剂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20):114;35. 黄藤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及其释药特性,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13;36.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规律,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33;37. Labrasol对肠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39;38. 临床药师任职技术(准入)条件的探讨,中国药房,2005,16(7)484;39. 药动学模型的辨识问题研究,中国药房,2005,16(7)525;40. 谷胱甘肽制剂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3):297;41. P-糖蛋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5,16(10):787;42. HPLC测定人血浆中茴三硫浓度,药物分析杂志,2005,25(8):970;43. 大鼠在体吸收连翘苷的机理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387;44. 注射用奥曲肽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414;45. 关于医疗机构药师优良工作规范(GPP)的探讨,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466;46. 丹参醇提物在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中草药,2005,36(10):1480 ;47. 细胞间渗透促进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南药学,2005,3(6):36348. Absorption profiles of sanchinoside R1 and ginsenoside Rg1 in the rat intestine. European Journal of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2005,30(4):261;49. 阿糖胞苷纳米粒冻干针剂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1):145;5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G-scutellarin Conjugates. A Potential PEG Ester Prodrug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Scutellarin,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17(1):85代表性论著1. 主编:《药物评价方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 2005年;2. 参加编写:《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 参加编写:《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4. 参加编写:《靶向给药制剂》,四川科技出版社,成都,1997年;5. 参加编写:《实用临床药物动力学》,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1997年;6. 副主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使用手册》,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2001年;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30年,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领导血站的工作中积极推广科学的输血方法,使全市成分输血率名列前茅。为开展好全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带头参加无偿献血,并于1995年荣获国家卫生部、红十字总会颁发的无偿献血最高荣誉奖金杯奖,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在血站任党支部书记5年中,该支部连续4年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先进党支部,个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其事迹曾在全国、省、市多家党报上报道,并被收录在《中国无偿献血文集》中,1998年又参加了全国规模的生命之光大型图片展。曾荣立三等功1次,1998年荣获桂林市优秀护士称号。撰写10余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省、市级专业杂志上。任副主编主写《血站标准化管理》一书约30万字,发行全国80多家血站,受到同行的好评。参与编著《血型与输血检查》一书向全国发行5000册;撰写《采血袋微漏导致血液细菌污染一例报告》曾发表在《中国输血杂志》,入选《中华优秀科学文选》并被中华医学文库丛书编委会评为二等奖,被《中华医学研究精览文库》评为优秀论文。

医学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会变化,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影响因子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计算公式:IF(k)= (nk-1+nk-2) / ( Nk-1+Nk-2)最简单的查询办法是进入知网,搜索期刊杂志名称查询。目前最新的排名有:2016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中文) 可去优助医学查询。

  • 索引序列
  • 输血论文发表
  • 输血期刊投稿
  • 临床输血论文发表
  • 省级检验输血期刊
  • 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