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师没有文学部,只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下是简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现有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专科专业,现正在积极申报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2011年,我院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同时,我院于2011年7月取得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正高级(教授、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学院还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文艺学、语言学、语文教学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文化艺术等七个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5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副教授19人,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26人,有兼职教授2人。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教学科研相互拉动的战略,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和检查与评价体系,教学与科研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出版专著36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国家、省部级教改、科研立项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2项,省教改项目3项。现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校级特色专业1个,重点学科2个。拥有语言实验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演播室,仪器、设备先进配套。内设研究所一个:范长江研究所。学院秉承“爱生如子、爱院如家”的理念,本着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学校负责、为家长负责和为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益化建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了“教授、博士”论坛、“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大型诗文朗诵会等活动。多次获得学生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构建了学生综合发展的良好平台。多年办学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人才,还培育了黄济人、杨继仁、傅恒等知名作家。近年来有160余名同学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经过经过五十多年的办学,全院师生形成了“以人为本、以文为宗”的文化建设理念和“爱生如子、爱院如家”的教书育人宗旨,潜心教研,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同开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好未来。欢迎采纳
挺好发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是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全国高师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特色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艺术研究”,常设栏目: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研究、艺术研究等;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体育研究等。
省级刊物刊物在划分级别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关于学报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都统一划归为省级刊物。因为学报的学术性,要比刊物的学术性高,所以其级别也是一个特例刊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主办: 内江师范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内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1785 CN: 51-1621/Z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刊名:内江师专学报;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198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6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A4开本,理科7个印张(112页),文科8个印张(128页),文理科各6期,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1-1785,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1-1621/Z。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注重学术质量,注重社会效益,鼓励创新。努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传递科研信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风建设。
内江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驰名中外的“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内江市。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内江师范教育近百年来艰苦创业,重视师德师风和师范技能的传统,总结近60年举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办学精神,学校已成为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1005亩,现有校舍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资料156.5万册。现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7个,应用型非师范专业39个。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6000人。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1项、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8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个、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36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415人,硕、博士565人;拥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省教学名师1名,硕士生导师26名,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4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杰出人才3人,内江市首届学科带头人5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教师们崇尚真理、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甘为人梯,形成了科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教风,铸就了良好的师者风范。
学校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谋求校企、校地合作,延伸科技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先后与30多个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值仿真”“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果类废弃物资源化”等28个研究所(室)。建有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创设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氛围。“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主持各级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1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9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80余部,教材60余部;获得2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牢固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特色育人模式。“十二五”期间,内师学子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制作、艺术节等国家级、省部级赛事中获奖有1000余人次。如: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4项、国际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8个奖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在“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四川赛区一等奖两次,获全国总决赛银奖一次;在第二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在“天籁共鸣”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中获二等奖一项;在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上荣获大学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以及最佳团队奖;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获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近年来,学校近万人次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义务支教“校企合作为爱筑路”项目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称号。我校学子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位于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素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瑞典、泰国、老挝、台湾等国(境)外的12所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0余个,并与美国、韩国、泰国、老挝、新加坡、阿联酋、尼泊尔等国家构建了国际化的学生实践、就业平台。学校先后成功举办“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张大千艺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按照24000人的远期办学规模,建设占地2200亩、校舍面积约55万平方米现代化生态园林式校园的宏伟规划,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绘就了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伴随着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内江师范学院在“十三五”时期将围绕以人为本、综合改革、社会合作、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需求对接、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大踏步前进,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果无法有学校的ip的话,可以查询一些openaccess的文献,这些尽管是比知网的少,但是可以免费下载。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就是收集OA文献的网站。
主办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 编辑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主编:, 曾良. 主任:, 林广泽. 地址:, 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705号. 邮政编码:, 641112 ...
发表过后,会告诉你在哪一期出版,出版了直接去院报办公室拿。
挺好发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是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全国高师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特色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艺术研究”,常设栏目: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研究、艺术研究等;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体育研究等。
绵阳师范学院好。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下面是这四所学校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绵阳师范学院: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1181人,专任教师919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63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96人。
2、内江师范学院:校有有教职工13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9人,正、副高级职称414人,硕、博士839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名。
3、乐山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30人,副高职称282人,博士118人,硕士57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4、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
二、教学建设:
1、绵阳师范学院:学校建设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内江师范学院:学校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乐山师范学院:学校获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1项、四川省级8项,四川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四川省专业(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项目1项,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
4、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有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三、科研成果:
1、绵阳师范学院:学院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基于互联网+智能双向储能充电系统的研发及示范应用》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内江师范学院: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14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670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近200部。
3、乐山师范学院:学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省、部、市级科研奖300余项。
4、四川师范大学: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8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阳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山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师范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驰名中外的“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内江市。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内江师范教育近百年来艰苦创业,重视师德师风和师范技能的传统,总结近60年举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办学精神,学校已成为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1005亩,现有校舍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资料156.5万册。现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7个,应用型非师范专业39个。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6000人。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1项、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8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个、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36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415人,硕、博士565人;拥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省教学名师1名,硕士生导师26名,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4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杰出人才3人,内江市首届学科带头人5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教师们崇尚真理、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甘为人梯,形成了科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教风,铸就了良好的师者风范。
学校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谋求校企、校地合作,延伸科技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先后与30多个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值仿真”“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果类废弃物资源化”等28个研究所(室)。建有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创设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氛围。“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主持各级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1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9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80余部,教材60余部;获得2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牢固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特色育人模式。“十二五”期间,内师学子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制作、艺术节等国家级、省部级赛事中获奖有1000余人次。如: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4项、国际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8个奖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在“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四川赛区一等奖两次,获全国总决赛银奖一次;在第二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在“天籁共鸣”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中获二等奖一项;在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上荣获大学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以及最佳团队奖;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获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近年来,学校近万人次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义务支教“校企合作为爱筑路”项目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称号。我校学子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位于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素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瑞典、泰国、老挝、台湾等国(境)外的12所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0余个,并与美国、韩国、泰国、老挝、新加坡、阿联酋、尼泊尔等国家构建了国际化的学生实践、就业平台。学校先后成功举办“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张大千艺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按照24000人的远期办学规模,建设占地2200亩、校舍面积约55万平方米现代化生态园林式校园的宏伟规划,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绘就了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伴随着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内江师范学院在“十三五”时期将围绕以人为本、综合改革、社会合作、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需求对接、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大踏步前进,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部分成果:一、获奖作品:1.版画《玉树临风》 绵阳市委、市政府 绵阳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二等奖 2006.12 独立完成2.中国画《搭起生命的桥梁》 绵阳市委、市政府 绵阳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二等奖 2010.12 独立完成3.中国画《生命的乐章之搭起生命的桥梁》 感恩.重建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09.05 独立完成4.中国画《生命的乐章之争分夺秒》 上海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中国画作品展览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0.05 独立完成5.中国画《生命.生命》 “5.12”四川省重灾区五市州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9.07 独立完成6.版画《金色炉霍》 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 四川省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0.09 独立完成二、论文发表:1.凝重·悲壮 中国画《生命的乐章》创作的前前后后 美术观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10.03 独立完成2.龚仁军的“阳光水墨”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主办 2010.04 第一作者3.张大千敦煌艺术之行的现实意义 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04 第一作者4.康巴服饰的审美价值与视觉传达 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09 第一作者5.张大千绘画与高校素描教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第一作者6.画路 心路 李青康巴人物绘画创作谈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7 独立完成三、作品参展:1.中国画《唱响生命的乐章》 美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发表 2011.06 独立完成2.中国画《搭起生命的桥梁》 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09.05 独立完成3.中国画《生命的乐章之争分夺秒》 2010上海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中国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10.05 独立完成4.版画《藏北马帮》 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7.09 独立完成5.中国画《在收获的日子里》 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7.12 独立完成6.中国画《五彩康巴》 第七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8.10 独立完成7.中国画《古道悠悠茶马情》 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8.12 独立完成8.版画《深情的草原》 2010《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11. 02 独立完成9.版画《金色时节》 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11.07 独立完成10.中国画《曾克寺的藏族强巴兄弟》 四川省抗震救灾美术作品义拍人民币50000元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拍卖 2008.05 独立完成11.中国画《生命·生命》 四川省五地市“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09.07 独立完成12.中国画《高三·高三》 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9.10 独立完成13.中国画《大后方·中华民族的脊梁》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 自贡市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07.12 独立完成14.版画《金色炉霍》 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三等奖 2010.09 独立完成
挺好发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是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全国高师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特色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艺术研究”,常设栏目: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研究、艺术研究等;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体育研究等。
发表过后,会告诉你在哪一期出版,出版了直接去院报办公室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