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年前的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写出了5篇改变世界的物理论文,他的《分子体积的新测定》证明了分子的存在,《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论证了微粒的运动规则,《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推导出了“E=mc2”公式,《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发现了光电效应规律。2005年既是爱因斯坦发表5篇论文100周年,也是他逝世50周年。1月19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柏林宣布,2005年为德国的“爱因斯坦年”。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A.同位素的分析对象为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而超原子的质子、中子均相同,故A错误;B.Al13 超原子中Al原子间是通过共有电子对成键,所以以共价键结合,故B错误;C.All4的价电子为3×14=42,当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当价电子数是42时,则易失去2个电子,则与ⅡA族元素性质相似,故C正确;D.Al13的价电子为3×13=39,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而All4的价电子为3×14=4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C.
论文只要在知网上面进行过检测或者发表都可找到,进入知网官网,输入文章标题 作者就可以。
找工作的时候,当你递上你的非211院校的简历时,招聘人员就会说,对不起,我们只要211的!知道区别了吧?虽然你的能力不见得比那些211院校的毕业生差,甚至比他们都好,都强,但是这就是现实。
(转载,仅供参考)SCI收录生物材料学科期刊22种,其中英国生物材料期刊8种,荷兰生物材料期刊5种,美国生物材料期刊4种,中国、瑞士、日本、意大利、德国生物材料期刊各1种。中国《仿生工程学报》2007年开始被SCIE收录。2005-2008年8月共收录中国(不包括台湾)生物材料学科论文1330篇,其中2008年392篇,2007年398篇,2006年261篇,2005年279篇。2005-2008年8月中国生物材料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胶体与表面,B辑:生物界面》236篇,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216篇,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材料科学杂志:医用材料》174篇(该期刊中国作者发文排第一位),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A辑》194篇,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APPLIED BIOMATERIALS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B辑:应用生物材料》94篇。希望该文能对大家的投稿带来一定的帮助。SCI收录生物材料22种期刊如下:1. ACTA BIOMATERIALIA 《生物材料学报》荷兰2. 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 《人造细胞、血液替代品和生物技术》美国3.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荷兰4.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 《生物灵感与仿生学》英国5. BIOINTERPHASES USA6.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英国7. BIOMEDICAL MATERIALS 《生物医学材料》英国8. CELLULAR POLYMERS 《泡沫聚合物》英国9.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胶体与表面,B辑:生物界面》荷兰10. DENTAL MATERIALS 《牙科材料》英国11.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 《牙科材料杂志》日本12. EUROPEAN CELLS & MATERIALS 《欧洲细胞和材料》瑞士13. JOURNAL OF APPLIED BIOMATERIALS & BIOMECHANICS 《应用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杂志》意大利14. 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 《生物活性与相容性聚合物杂志》英国15. 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 《生物基材料与生物能杂志》美国16.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生物材料应用杂志》英国17.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POLYMER EDITION 《生物材料科学杂志:聚合物版》荷兰18.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A辑》美国19.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APPLIED BIOMATERIALS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B辑:应用生物材料》美国20.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仿生工程学报》中国QuarterlyISSN: 1672-6529SCIENCE CHINA PRESS, 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10071721.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材料科学杂志:医用材料》荷兰22.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高分子生物科学》德国
两种学校的区别详见下面的说明。 它们的不同非常明显的体现在就业时招聘人员的态度。就业的问题一直受大家关注,21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一些岗位一定要“985”、“211”毕业生,是人为抬高招聘的门槛,之所以产生这个现象,有它的客观原因,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部分企业就人为抬高门槛,这也反映出一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因为我们有明确规定,不得设立院校歧视。(5月21日新华网)如今高校就业市场上很多本科就读院校不是那么光鲜的毕业生们,频频遇到类似的尴尬,不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标准中频频设置“院校条款”,有些甚至明文规定只要“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毕业生,非名校毕业生遭遇就业上的“院校歧视”。这种“狠挖出处”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众所周知,985、211工程是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性工程,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关部门的出发点很好,但这会导致高校领域的“马太效应”,让教育资源分布更不合理。尤其是“院校歧视”对农村学生最不公平。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起点低,大多集中在知名度不高的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比别人差。当他们经过努力,终于考入大学,拥有了本科学历,毕业找工作时,原本可以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因为这样的院校歧视再次错失就业机会。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同时,“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绝对数量较大,客观上给用人单位“优中选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具有浓厚的“名校情结”,尤其一些政府机关和国企,“院校歧视”已经由隐性向显性转化。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则助长了这种趋势。教育部曾经发出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但通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院校歧视”问题。我国《劳动法》中规定了四种就业歧视情形,但对于这四种情形之外的歧视是否属于歧视并未作出规定,从而使得所有大学毕业生就业平等权缺少了法律的有效庇护。作为公平社会的另一基石,就业公平因其关乎人生“起跑线”而备受舆论关注。211工程(英文:Project 211)是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2014年11月13日,教育部新闻办对此前的网络传闻澄清,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指导思想一是面向21世纪,为我国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输送和积聚为高层次人才。二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高等教育同经济建设的联系,努力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三是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和重点学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通过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带动其它学校,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并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新路子。建设目标经过10年或者更长一段 时间的努力,使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能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整体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其中若干所高校和部分重点学科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布局合理、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重点学科点和示范带头学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高等教育新体制。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此,有关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学术造诣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要较大幅度地改善仪器设备、信息情报图书、通讯等办学物质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明显增强科研实力;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增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有关部门要为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提供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速形成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一是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二是一批重点学科点;三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这里,学校整体建设是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核心,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为依托,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全国的原则,从整体上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211工程”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以及文献资源各个学科的合理布局和保障体系、科技情报咨询体系、高层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资源共享体系等。实施“211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标任务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 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全国一流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遴选条件遴选进行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原则是“水平是基础,投资是条件,目标要明确,措施要落实,公平竞争,择优遴选”。遴选“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其前提条件是办学思想端正,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教学、生活等基本设施已经达标,本科教育水平较高;学校所在部门、地区有统筹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的遴选条件是:有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条件;具备一定数量的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科研经费较多,成果显著,对国家建设贡献较大,办学效益较高;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学校建设目标明确,并有自己的特色,建设经费落实有保障等。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点的遴选条件是:学科发展方向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具有特色和优势;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突出;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基础。建设内容“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1、学校整体条件建设:造就一大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特别应加速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保持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有较大地提高;加强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培养及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必需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2、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中选择一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能够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并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培养人才的实验条件,拓宽学科面,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学科基地,以持续培养本领域高水平的骨干人才。要努力形成覆盖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行业和领域、带动学科和科技发展、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重点学科体系。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建设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将连接全国主要高等学校,并与国际网络联网,为我国教育、科技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设立全国综合文献中心和一批学科文献中心,与国内外文献系统广泛联网,建立文献信息子网。根据地区优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结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设立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1、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2、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要注重支持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院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建设,加大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体现“211工程”建设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3、加强300个左右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点,增强持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的能力。211工程4、完成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建设。“211工程”的具体建设方式原则上将主要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在拟确定的重点建设大学和要提高、改善的大学中进行,以体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效益。少数重点学科及其他建设项目可安排在另外一部分高等学校中进行。建设成果通过十余年建设,中国211工程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工程”学校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提升了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层次,使“211工程”学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渠道。中国“211工程”是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优质品牌,对极大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了重要作用。建设成果目前,已有英国、法国等24个国家与我国签定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211工程”的建设思路和成功经验已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与“211工程”类似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项计划。十年来,“211工程”学校累计培养了本科生242万人、硕士生50万人、博士生12万人、留学生11万人,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1/2的留学生和1/3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211”工程实施10年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11工程”注重创新学科建设模式,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调整优化了学科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体系。通过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211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十年来,通过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整体实力提升经过十年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在国家统筹规划下,创新学科建设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使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提升了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高水平大学随着学科水平的显著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明显增强,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211工程”学校为例,“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十年来,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并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带动了高等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高水平大学在不断提升其办学水平的同时,对其他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辐射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在“211工程”建设中,立足国情,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通过十年建设,从无到有,初步构建了中国独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提高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同时也推动了高等学校转变资源建设观念。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随着学科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我国高水平大学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提升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层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目前,已有英国、法国、德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和1/2的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可以说,这些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普通”二字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很一般的意思,这里的“普通”是指普遍的通识教育,即面向的是大多数人,传授的是基本知识或技能!简介普通本科院校一般通俗意义上讲“普通本科院校”是指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后授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不包括艺术、军事、公安等院校、二级院校及民办院校)设置标准(一)办学规模普通本科学校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 000人以上。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 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艺术、体育及其他特殊科类或有特殊需要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办学规模可以不受此限。(二)学科与专业1.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称为学院的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称为大学的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2.称为学院的其主要学科门类中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专业;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的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三)师资队伍1.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2.称为学院的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一般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10人。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3.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四)教学与科研水平1.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上(对申办学院的学校是指高职高专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学校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称为大学的学校应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2.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称为大学的学校还应达到以下标准:(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 000万元;(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3)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4)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五)基础设施1.土地。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2.建筑面积。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称为学院的学校,建校初期其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万平方米;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类应不低于15平方米,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30平方米。3.仪器设备。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5 000 元,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应不低于3 000元,体育、艺术类院校应不低于4 000元。4.图书。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各校都应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5.实习、实训场所。普通本科学校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理学、工学、农林等科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农(林)场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以师范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以医学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至少应当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适用需要的教学医院。(六)办学经费普通本科学校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须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七)领导班子必须具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任职条件要求,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领导班子。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普通本科学校,在设置时,其办学规模和有关条件在要求上可以适当放宽。
张玉梅先后于1993年取得法律顾问资格,1994年取得律师资格。在负责碑林分局复议诉讼的工作岗位上,打赢了百余场官司,仅在近几年当中,就为分局处理陈年诉讼积案80余件,涉案金额4000多万元,案件全部胜诉,仅律师代理费一项就为分局节省了上百万元。还负责分局行政处罚案件的同级核审工作,数年来,核审的案件数以千记,没有出现一起错案,也无一引起复议和诉讼。她负责的法制科,连续14年被评为西安市局系统法制工作先进集体,还被国家总局确定为基层法制工作和基层调研联系点。张玉梅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约50万字,多篇文章被选送到国家工商总局参加专题研讨,得到较高赞誉。她还写出了4万多字的《为了明天.诉讼案例集》一书,对行政执法起到了很好的借签和警示的作用,倍受各方的关注和赞赏。分局承担国家工商总局的“工商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的调研课题,她带领课题组的同志齐心协力,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国家总局的好评。她忘我工作,短短一个月中就4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在重病期间,她甚至不顾医生的忠告,要求用担架把自己抬到法庭上为分局代理诉讼!她代理的案件当中,绝大多数是历史遗留的民事纠纷,不属于她的工作职责,可她却无条件全部承担了下来。有些案件的当事人甚至威胁她,还有人给她许诺高额的报酬,为了集体的利益,她都是严词相拒。
先后在《山东大学学报》、《齐鲁学刊》、《山东社会科学》、《法学论坛》、《山东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当代中国的法制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被《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获 2009年第二十三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儒家道德思想在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中的现代价值》,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获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三等奖;《孔子德政思想评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获2008年济宁学院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孔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公共政策的“内部输入”机制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载《齐鲁学刊》2008年第2期;《“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4期;《儒家人文精神度越现代人的异化困境之可能》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另外,主持并完成济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参与完成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 。
邓炯
(河南省土地勘测规划院,郑州,450003)
摘要:为建立适合农用地定级估价实际需要的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提高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效率和精度,形成统一的、完整的城乡土地地价体系,实现地价统一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运用综合分析法,设计并应用农用地估价信息系统。
关键词: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应用
相对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而言,农用地定级估价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覆合叠加、空间分析和统计计算,如果依靠人工来做不仅烦琐而且容易出错,而依靠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来开展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则可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在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的今天,无疑这是一种科学、快捷的方法。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发布的《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结合作者在农用地定级估价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提出一些设想,并对利用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进行农用地定级估价进行简要说明,以利于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的开展。
1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子系统,它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以计算机分析、制图为核心,实现农用地定级估价相关因素因子调查表、统计表、样本图件信息的输入、储存与管理,自动计算出因素因子的作用分值,自动进行级别划分,显示和绘制各类因素、因子作用分值的相关图件,经过对样本点进行筛选与测算,最终输出农用地级别及基准地价图。
1.1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1.1 技术创新与兼顾规程原则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农用地定级估价规程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合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成果和相关理论方法,提高系统的开发技术水平和先进性。
1.1.2 面向对象原则
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需采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该底图具有丰富的空间信息。应用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中的各种图形信息更是复杂,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充分利用类的封装性、记录性、多态性进行模块设计将会大大地方便开发,并且增强应用程序的扩展性。
1.1.3 模块化设计原则
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工作要求,自上而下对系统进行功能解析与模块划分。在调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明晰系统用户子模块,建立最底层次的“积木块”,然后通过连接形成面向应用的“上层模块”。
1.1.4 一致性原则
在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以现有的技术规程为基础,力求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阶段实施与整体规划相一致。另外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组织形式、界面风格、操作模式和数据接口以及系统变量的设置、模块的调用、模块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应具有一致性。
1.1.5 应用程序与数据分离原则
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在系统的结构化组织中系统程序代码尽可能与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相分离。系统还应提供其他数据库的接口,便于各模块相对地独立运行或集成运行。
1.1.6 实用性和安全性原则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用地定级估价业务需要,贴近工作实际,使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另外,为保证系统运行成果数据的安全性,还应设计相应的数据备份等安全性措施和功能。
1.2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是系统的物理基础,其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好坏。但系统硬件配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系统控制区域范围的大小、系统管理数据的多少、系统使用部门的经济承受能力等。为使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性能有较好地发挥,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应采用PⅣ以上,具有光盘刻录功能计算机,外围设备应配备激光打印机、A0 幅面工程扫描仪,A0 幅面的彩色喷墨绘图仪等设备。
软件是系统运行的核心,没有软件的支持,再好的硬件设备也无法完成工作。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软件一般来说操作系统采用通用的 Windows 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以Mapinfo或MAPGIS等GIS软件为平台,关系数据库软件可以Foxpro等软件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发专门管理农用地定级估价数据的数据管理软件,可单独运行,不熟悉程序设计的农用地定级估价人员也能方便操作。
1.3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系统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土地定级子系统、基准地价评估子系统等。系统体系结构如下页图所示。
1.4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1.4.1 基础数据库
(1)工作底图空间数据库。
(2)离散点分布空间数据库。
(3)各类因素因子属性关系数据库。
1.4.2 过程数据库
(1)各类因素因子复合形成的空间数据库。
(2)各类因素因子分析形成的关系数据库。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结构图
1.4.3 结果数据库
(1)用于各种报表输出的定级结果、面积统计数据库。
(2)用于绘制各种分值图、土地级别图、基准地价图等图形数据库。
1.5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功能
1.5.1 定级模块功能
(1)确定因素、因子权重。
(2)自动计算因子作分值。
(3)自动生成因素图。
(4)自动生成总分值图。
(5)自动划分土地级别。
(6)绘制土地级别图及各因素作用分等值线图。
(7)为用户提供交互式修正级别的界面。
1.5.2 估价模块功能
(1)收益样点的计算检验。
(2)样点地价的开发程度、期日等影响因素修正。
(3)异常样点剔除。
(4)确定级别基准地价。
(5)编制宗地地价修正体系。
1.5.3 数据处理模块功能
(1)生成ARC/INFO、MAPINFO、AUTOCAD等空间数据和XLS、DBF、MDB等属性数据。
(2)导入和导出点、线、面的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功能。
(3)图层数据的空间和条件查询。
(4)实现图层数据的属性统计。
2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应用
2.1 定级因素图形库建立和定级单元划分
通过扫描地图的矢量化、编辑、拓扑及属性库的维护,提供放大、缩小、漫游等基本窗口操作功能,建立分等因素空间和属性数据库。
定级单元是定级指数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要求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利用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采用叠置法或多边形法划分农用地定级单元时用到的就是GIS的空间多边形叠加分析功能。
2.2 农用地定级因素的分值计算和定级修正系数计算
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的要求,影响农用地级别的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种,但按其空间分布规律,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扩散性递减因素,如土地区位因素等;二是区域均质性因素,如土地利用状况、耕作条件等。对于扩散性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采用了GIS的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和技术。多种定级因素的综合影响程度的确定,即定级因素作用总分值的计算,采用了GIS的空间要素的叠加分析方法和技术。
土地定级因素修正系数的求算,可利用GIS,根据定级因素区域平均分值,自动计算各个定级因素、每一个定级单元的修正系数。
2.3 农用地定级指数的计算及级别划分
利用GIS将根据选定的定级因素,采用连乘或加权平均乘积的方法,将各修正系数叠加到分等指数图层上去,得到土地定级指数图层。
利用GIS系统对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找出区分土地级别的指标界限,根据划分土地级别的指标界限对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进行分级,从而生成土地级别数据库。
2.4 样点及基准地价计算
利用GIS自动在土地级别数据库中提取地价样点所在的土地级别和定级指数,从行政区界数据库中提取行政区名称和代码;根据样点的用地类型或土地级别,对地价样点的收益项等内容,进行二倍方差检验,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异常样点,生成新的地价样点数据库。
根据新的地价样点数据库,采用收益还原法等方法,自动计算样点地价,进而求算各级别的基准地价。
2.5 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及图件编制
利用GIS的多维分析,可以完成分村、分乡镇、分地类的等别、级别面积统计分析,方便地进行分类汇总统计,也可以对指定村、指定乡镇和指定地类的级别面积统计分析,同时生成上述内容相应的图表和报表。
利用GIS的编辑和输出功能,可以实现农用地定级估价所有成果图件的数字化并按要求输出各类成果图件。
3 现有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已基本成熟。而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是伴随着农用地定级估价而生的新事物,现有的一些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仍不十分完善,主要表现在:①一些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操作繁琐,由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普遍缺乏,使用起来十分困难,不利于农用地定级估价更新工作的开展;②一些定级估价信息系统,需要手工输入大量的属性数据,甚至有的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不能自动识别样点所在级别,在地价计算时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③还有一些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图形编辑功能不强,需要另外的GIS软件进行农用地定级估价级别图及因素因子作用分值图的编辑修改。
要建立成熟可靠、适应农用地定级估价特点、操作流程贴近实际工作需要、面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农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使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能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农用地定级估价及更新工作的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完整的城乡土地地价体系,从而实现地价统一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仍然需要认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农用地定级规程[S].国土资源部,2003
农用地估价规程[S].国土资源部,2003
邬伦,刘瑜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5~196
邬伦,张晶,赵伟.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7):128~135
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5):1~10
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213~214
邓留献等.农用土地定级估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103~106
张玉梅.基于 GIS 的开放式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的设计[A].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162~167
每个Al具有3个价电子,13个就有39个,“这种超原子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则稳定的Al 13 所带的电荷为1 - .故选D.
通常标准是三篇SCI、EI或者ISTP吧。我就见过有个大神,三年发了十几篇。
1665年至1667年间,牛顿因躲避瘟疫,离开剑桥到故乡度过了几年。在这几年中,他构建了微分学思想,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将可见光分解为单色光,在数学、力学、光学三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奇迹年”这个拉丁语词原本是用来称呼牛顿的1666年的,后来也被用来称呼爱因斯坦的1905年。 这一年中,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五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论文,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一年之内,爱因斯坦在布朗运动、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三个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凭借这些贡献中的任何一个,他都足以赢得诺贝尔奖。 既然是奇迹年,就不会精确到月日,而是整个一年。
一说起物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爱因斯坦。一说起智商高,人们同样也是首先想到的是爱因斯坦。《时代》杂志在2000年的时候评选了100位世纪人物,每个人都是20世纪的顶尖人物。又从这100位伟人中选择了一位上了年度杂志的封面,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爱因斯坦的光荣,而是诺贝尔奖的光荣。爱因斯坦就算没得过诺贝尔奖也丝毫无损他的伟大,但是诺贝尔奖因为颁发给爱因斯坦而增加了自己的权威性。爱因斯坦在1905年(科学史上称之为奇迹年)发表的5篇论文,篇篇都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而当年他只有26岁。毫不夸张的说,爱因斯坦几乎完成了整个天体物理的架构,后来的科学家不过是在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罢了,不信我们可以看看爱因斯坦提出过哪些理论,除了经典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还说了光就是宇宙中最快的,还有分子尺度到底如何测定,包括我们现在还在纠结的引力波,任何一项在当今 社会 都足以站在顶端,试问那个科学家能够凭一己之力,去构建整个学科。爱因斯坦的横空出世就像是一位物理学界的英雄,以颠覆性的姿态,站在了物理学的最顶端,成为了无数学者的精神偶像。其中也包括了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样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杨振宁老先生是中国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世界近100年来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动荡的民国时期(1922年),20岁便从当时号称最强的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南开战时合立的学校)毕业,23岁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35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斩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不断书写着奇迹。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老先生的百岁生日,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经和爱因斯坦做过同事。 就说你们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原来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以后,在费米和泰勒的推荐下,去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杨振宁与仰慕已久的爱因斯坦成为了同事,并在统计力学方面和爱因斯坦有过短暂的交流,杨振宁一直为此感到自豪。 人生好像很长又好像没多长, 历史 好像很久了又好像没多久。真心祝福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爱因斯坦是发现了什么,不是发明了什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Albert Einstein ,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20世纪著名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也是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誉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及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奇迹年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六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因此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成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兼职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特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罗·埃伦费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9年11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新观察证实相对论的消息,形容这是爱因斯坦理论的大胜利。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蚀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 著名成就: 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布朗运动 光电效应 E=mc05 爱因斯坦场方程 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EPR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