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杰福文化论文发表

杰福文化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杰福文化论文发表

本人河海大学本科生,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不是江苏人,所以在报考这所学校之前对河海大学一无所知,甚至都没听过,当我向别人介绍河海时,他们也是一脸懵,表示没听说过这所学校!但我们河海可是很牛的好吗!

聊起河海大学的名人,那可就多了!

一、茅以升

茅以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可以说他是我国的桥梁专家的老师,大师中的大师!

茅老先生是我大河海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的河海工科大学的首届校长。

二、张闻天

张闻天先生可以说是河海大学最牛的校友之一,张闻天先生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元老级人物!参加过长征,出席过遵义会议,在当时张闻天可以和毛主席相提并论!

三、严恺

严恺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他在水利界是泰斗级人物,许多水利专家都是他的学生,他不仅是水利专家,还是一位教育家,致力于水利强国,他在1952年受命筹办河海大学的前身,即华东水利学院,之后更是在河海大学任教54年!河海大学就像严老的孩子!

咋们学校最牛的奖学金之一也是以严老先生名字命名的!

当然我们河海还有很多名人,比如钱正英,徐芝纶等等!

在当代,我们河海人在各个领域里都不乏名人!

从国家政要到国企老总!和水有关的领域更是河海人的天下,水电站,水利局,供电局等等

严谨踏实是我们河海人的态度,勤奋简朴是我们河海人的作风,不断进取是我们河海人的激情!

河海大学人才辈出,河海大学的历史无比辉煌!相信河海人能更创佳绩!

以上是的分享,感谢浏览!

发表一篇论文要花费500-3000元,省级期刊如果是代发的话价格一般是一千左右。也有的刊物只需要几百块。国家级的期刊价格一般在一千块以上,也有的特别好的期刊价格是几千块。如果是核心期刊的话,价格最起码是好几万。发表论文的时候一定不能一味的图便宜,因为有可能那个便宜的期刊根本没用,不能为你的事业做出任何贡献,还会浪费钱。

据学术堂了解,每年的评审职称的人比较多,有很多的作者都不知道职称论文发表到底需要多少钱,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评职称论文发表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一、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费用———刊物级别1、省级期刊费用一般在600-1500元一个版面2、国家级期刊费用一般在800-1600元一个版面3、普通学报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个版面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一般只需要1-2篇省级或者国家级论文。二、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费用———论文字符数1、省级、国家级刊物对论文字符数要求2200-3400左右2、普通学报对论文字符数要求在3800-6000论文字符数越多,所占版面越多,价格就越高。职称论文每篇要求一般是1个版面就够了三、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费用———时间要求1、省级和国家级普刊发表周期一般是1-3个月 医学类的发表周期要长一点2、学报发表周期为3-6个月按照正常刊期发表,费用最低,加急的时间越快,费用越高。

一般省级刊物一个版面2000个字符的费用基本在700元左右,大部分在1000元以内。当然,一些好的省级期刊会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这里的费用不包括图片和表。

人大福建洪杰发表的论文

[1]赵冬,马晓锋,.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仓储创新服务问题分析[J]. 物流技术,2011,(7).[2]姜超峰,. 应急物流中的仓储体系建立问题[J]. 中国储运,2010,(11).[3]岳朝晖,. 地方性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09,(8).[4]祁士闯,陈彦波,. 对困扰企业物流仓储环节的常见问题分析[J]. 中国商贸,2009,(15).[5]胡广明,. 粮食仓储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粮食经济,2008,(3).[6]王芳,王燕燕,. 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经济,2008,(8).[7]孙立新,. 物流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市场,2007,(49).[8]洪杰,. 纺织企业物流仓储问题浅议[J]. 纺织导报,2006,(7).[9]蔡振标,. 交通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问题[J]. 河北企业,2006,(11).[10]张勇. 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谈仓储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J]. 物流科技,2003,(1).[11]张悦来. 谈谈物流仓储企业在并购整合中面临的问题[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6).[12]中国仓储协会在新疆召开“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座谈[J]. 物流科技,2002,(6).[13]张勇. 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谈仓储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6).[14]胡俊明. 谈物流与加快我国仓储业社会化现代化问题[J].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9,(1).

1986-1988年,在福建化工学校学习。1988-1994年,莆田市化工建材公司管理干部。1994-1997年,下海从事化工贸易。1997年,成立莆田市三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2003年,成立福建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2007年,成立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裁2007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习2013年,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成立十年来,以倍数增长的速度,成为中国涂料行业发展最快的品牌。目前在全国共拥有专卖店近万家。囊括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殊荣,创造了让业界和社会肯定的奇迹。自2007年开始,三棵树连续七年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截止2013年,三棵树品牌价值达67.85亿元。2012年度百度行业报告关注度中,三棵树位列行业三强,是中国民族涂料排名第一的品牌。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这毕竟是他们两个人的选择,所以也没有必要过度的纠结这些事情。

1.物流的观念: 物流(LOGISTICS)一词系指由生产、分配、零售、供应、运输、仓储等多个程序之流通过程的总称。其原意为「后勤」,为欧美国家所发展用於军队有效运用组织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以求达到迅速支援前线作战所使用的一个后勤支援系统,后来被商业机构加以运用,随著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的架构,很快的便从萌芽阶段,成长为运输业中一种最经济合理的服务体制。伴随著现今网路资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货品流通的自由化,物流活动(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的资讯化管理,将是企业能否具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物流管理於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扮演居中分配的重要媒介,透过完善的物流管道,不仅消费者能享受到快速而便利的服务,生产者亦能迅速提供产物,藉由流通过程,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求创造价值、满足客户及社会需求。2.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资讯等五项功能: 一、运输:为物品作空间的移动,创造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因此运输是物流的核心,早期物流管理往往以运送来代表物流整体。 二、仓储:一种货物流通的保管,可分为长期仓储及中继仓储。仓储是克服时间因素的作业,良好的仓储环境可以创造商品的使用时效,并经由规划仓储保管时间长短,可有效达到利润的提升。 三、装卸:介於运输与仓储保管间的物品处理过程,主要是物品的装卸工作。装卸工作的妥善应用机械、自动化与无人化,是促成装卸成本降低的主要因素。 四、包装:可分为商品包装及工业包装。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方便购买各类商品,工业包装则为了便利运送。包装的现代化可创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可利用分类包装的方法达成产品的妥善运销。 五、资讯:即以电脑化处理运送、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可使物流更具系统化及效率化。物流系统资讯化的概念起因於个人电脑及网路的普及,资讯化可促进物流业者的有效管理生产、运送、保管、装卸、包装、出货等过程,达到省力化、效率化的目标。3.物流的管理: 一般而言,物流管理内容分为两大类:一、基本机制 1. 配运管理:包括配送管理与运输管理。前者包括配送车辆管理、配送人员管理、配送货物管理、配送安全管理、配送品质管理等,属区域性的小货车管理,偏重系统运作。后者的内容亦同,但属全省性的大货车管理,偏重车辆调度。 2. 仓储管理:内容包括进货验收管理、储位管理、流通加工管理、拣货管理、出货管理、退货管理、机具设备管理、保管安全管理。 3. 表单管理:指物流行政作业的部分,包括接单管理、核单管理、批价管理、异常处理、服务品质管理等。二、辅助机制 1. 业务管理:包括客源开发、客户服务、市场分析、客户安全。 2. 财务管理:含会计系统、经营分析、投资理财。 3. 资讯管理:有资讯系统建立、维护、安全、训练。4.理想仓储考量因素: 仓储管理的定义为:「从仓储运送至生产地或销配地,或是从生产地或销配地运送至仓储过程中所有与收料、储存与运送相关之管理活动」,现今全球产业流行之运筹化管理系统,即是以快速回运为目标之整合性系统,其须大量藉助仓储管理系统之协助,才能使系统规划人员清楚知道货品储放位置与数量,进而采取适当存货控制及配销,以维采购、生产与配销规划之正确性与快速性,当产业内部或外单位顾客一旦需要仓储所储放之物品时,仓储管理人员能迅速且正确无误地将货品下架、包装及配送到需求者手中。 近几年来,世界零售业通路转变成复杂而多样化的模式,销售点也变成密集而庞大,商品配销次数因而随之频繁,这些转变,创造了物流业发展的契机。而对於企业而言,物流成本的降低,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后一块领域。中国目前已成为消费市场导向的社会经济型态,对於物流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但我国物流业发展迄今不过短短数年,尚属成长中的产业,因此仍有许多发展上的隐忧值得注意。对於物流业经营影响最大的,首重经营策略,其次为政府尚无提供一适当区位供其发展。而在制订经营策略时,经营者必须评估市场需求与导向,和本身的资源与能力,不同仓储地点所导致之固定与变动成本等,方能研定明确且灵活的经营策略,尤其存货策略攸关企业成败,不可不慎。所以,物流业者应以面临的环境与厂商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两方面,去探讨对经营策略的影响,以发挥物流功能与提升物流营运效率,满足业者与消费者对货物及运输品质日益严苛之需求。 为因应此环境变迁,传统货运物流业者对货运场站的设置日益重视,但因国内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土地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加上政府对货运物流业并无明确的法令规章等问题,亦使货运物流业者在重新规划与设置货运场站的同时,由於土地取得成本提高且无法规可依据之双重限制下,因而面临经营上的窘境。而货物转运中心之设立透过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依政府颁定之法令及业者对货运场站实际需求而设计的货运场站集散中心,业者於中心内进行流通相关事宜,进而提升运输与通关品质,并以货物转运中心分工化之功能提高整体货运物流业营运绩效。 理想仓储具备六点考量因素:(1)仓储中心适当数目。(2)仓储中心管理与配销。(3)仓储中心服务之顾客。(4)仓储中心如何进行最佳化运 输。(5)如何建立适当仓储存货以平 交货时程、成本及产能等需 求。(6)运输成本与运送时间之考 量。针对上述六点加以分析思考,将是产业界面对仓储管理问题时之思维新方向。5.仓储功能及种类: 一、一般而言,仓储中存放之物品种类可区分为产业制造、与制造程序有关及非产业制造等物品。产业制造之项目如:采购零件、原件、加工品、完成品与呆废料等;与制造程序有关项目如:备用零件与工具等;至於非产业制造之项目则多为办公室用品等。一般而言,为简化产业配送并使供应作业顺利,当产业选择仓储之建立方式时便同时决定了仓储种类。 二、仓储功能大致可归纳以下四点:1.选择适当仓储设立地点,考量交通道路网、转运设施、停车场地、装卸货空间等,可减少产业运输成本,增加运送弹性与效率,若能汇集成经济规模,更可大幅降低储存成本。2.储存产业所委托产品,并适时、适量、适值地依顾客期望将产品配送至顾客指定地点。3.可发挥延迟装配功能,以协助产业增加弹性、缩短交期及降低整体存货成本。 4.可支援产业生产、维修及售后服务等功能。 三、建立仓储中心将花费高价的固定成本:如土地使用成本、仓储系统建构成本,及运输成本等考量因素,愈密集的仓储区位,可提供顾客愈高的选择性、便捷的配送系统及低成本的运输费用,但设立太多的仓储区,也将提高具高价位的固定成本,因此,企业在权衡运输成本及固定成本之下,如何达成均衡的目标,是必须深入探讨研究的。仓储中心应以「动管」(如质、如期、零库存)的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一个以货品需求强度为基础的储位管理方式,并依货品需求强度的不同来划分储区,作为模式建构的参考依据。首先,使用资讯流程撷取方法,建立储位管理范围中每一个储区内活动的程序模型,以作为系统描述的初步资讯;其次,采用资讯功能模型方法,将各个分散的作业流程集合起来,成为一个以物流中心整体观点所建构而成的功能整合模型;最后,如何针对不同需求强度的货品,采行不同的处理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中心的储位管理系统,藉由适当的储位规划,来提升物流作业的效率与产出。亦可以用来描述泛用型物流中心储位管理系统的架构,以作为未来实际发展特定物流中心储位管理系统时的参考,以及缩短资料收集与系统开发的时间。概论之,仓储种类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1.私有仓储:指产业自行建立与执行管理作业之仓储,具下列优点:(1)拥有控制权:产业有自主 权可将仓储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整合,以利产业对资源之整体规划。(2)仓储布置弹性较佳:产业容易发展符合产品特性之仓储环境。(3)可以增进顾客对产业之信心。 2.公众仓储:指许多产业共同租用仓储,由仓储管理公司负责仓储作业与管理,许多产业的仓储管理政策已逐渐采纳此做法,具下列优点:(1)低变动成本:公众仓储比私有仓储具较低变动成本,且产业不需特别投资建立仓储,有助於资金运用。(2)弹性佳:公众仓储可以容易改变仓储地点、大小及设备数量,并使公司能够快速回应供应商、顾客及季节性需求。(3)规模经济:由於公众仓储是集合许多产业来共同储存物品,在数量上,可以一起分摊固定成本且有效调整作业设备。 3.合约仓储:指产业与仓储公司签订合约,在仓储中只存放该产业产品,并进行仓储作业与管理。其优点为能提供仓储管理专业技术与减少固定成本之投资。6.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主要范围在於物料采购、物料管制、物料接收仓储及整体后勤支援等业务项目,有效运用电脑资讯系统建立物料管制预警机制,从原料、物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等一连串制造过程,均需有妥善分类管理措施(含供应商之管制、进出库控制、安全存量、贮藏环境、包装及标示管制等),并派任专门管理人员严格杷关,不容有混淆不清之现象发生。一般而言,较具规模之产业公司可将相关作业以原料管理、标材管制、包装仓储管理、成品出库等四大流程来实施严格管制,其流程间之关联性,以下简单介绍:一、 原料管理 仓管人员依GMP手册严遵供应商管制与进料管制等相关规定,仅接收由品保部门评鉴合格之厂商原物料,原料接收后之储放需与其它物料(含容器、包材等)分开,并予以标示(标示方式需明显容易识别),并分门别类储藏,仓管人员於物料上架储放前应再次确定该物料已经完成检验合格,才可依各物料属性上架储藏,所储存区域亦需明确标示,以防日后发生领错料或混淆不清等现象。特殊物质之处理需依危险物、毒物等相关规定,予以冷藏或隔离储存,以维护其品质并保障相关作业人员之安全性。已检验完毕或未检验之物料要划分清楚,经品管人员检验不合格之物料需另外储放於标示明确场所,尽速作适当处理或交由原厂商回收并需严防相关作业人员误领。仓管人员需熟悉相关作业规定(含单位标准作业手册、物料仓储管理规定、物料出入库规定、单位各项物料安全存量规定等),并确实贯彻执行,不容许有草率或省略其中步骤等现象发生(因为此举将可能影响到物料品质),仓管人员平日对物料之进出及储放状况需做详实记载并定期盘点各项物料(盘点成果需即刻呈核,俾利上层管理人员知悉各项物料最新储量),仓管人员需确实完成上述作业要项,如此制造及生产部门才能顺利执行相关工作。二、 标材管制 标示材料之管制要派任专门标示人员负责,依各项标准作业规定实施管制作业,各式成品种类之标示材料要分门别类管制,一旦将标示材料交予包装部门使用,包装部门应将已使用数量、剩余数量及过程中损毁数量等详实回报管制人员,俾利达成标示材料管制滴水不漏境界。一般而言,标示及包装以达成下列五项为目的:1.保证标示正确无误。2.预防标示混杂不清。3.预防产品於出货及运输过程中受损。4.销售於市场上日后若发现问题时,可易於追溯并轻易达成数量管制。5.方便消费者使用及辨认真伪。三、 包装仓储管理包装仓储管理作业含收料入库、拣货、包装及运送等作业,其中拣货作业为最重要一环。具研究显示,在仓储管理作业活动中,拣货作业最容易因人为疏忽或不专心而造成错误,故作业过程中所花成本与时间最多,因此拣货管理之重要性不容忽视。拣货作业包含拣货资料领取、拣货资料分配、行走、寻找、取出货品与计算数量等,其中又以行走所需占用时间最多,具经验显示为减少拣货作业所需时间,可从顾客配合度、拣货人员之动作、仓储环境之建设及拣货政策等方面来研拟并归纳出该单位缩短拣货作业时间之有效方法。四、 成品出库 仓管人员需填具出库记录单,其中内容需包含出库批号、出库年月日、产名名称、规格、适合储藏之场所(含温度)、成品出库预至处(如营业仓库、大卖场、百货公司、区域供货中心或一般经销商等),经主管签章后,再交运输人员运送至指定地点。7.结论:一、物流仓储管理之期许与目标 物料仓储管理主要目的,乃希望藉储位之系统性规划及效率性管理来确实掌控物料来源、去向及流量,以达到「动管」之目标,对规模较大之产业甚至能达到支援物流中心达成产业再造目标。因此,在一连串生产供应链中仓储管理所占地位不容忽视,现今全球产业流行之现代化物流中心,乃藉由整合「物流、商流、金流、资讯流」於一身之多功能性组织,物流中心亦是未来全球流通业发展之主流趋势,而理想化仓储管理之规划为此多功能性组织中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随著全球经济成长,产业迈向国际化已是生存之要项,而「顾客满意第一、顾客服务至上」确一直是全球产业共同经营理念,要在全球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供应链有效之掌握将是决胜关键。而能够提供顾客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想要之服务与产品,同时又能将运输成本减到最小,则是物料仓储管理首要重点及目标。产业想要建立有能力以快速回应顾客需求之整合性管理系统,则物料仓储管理作业绝不容忽视,因其在此系统中扮演之储存、分类与配送之角色乃独一无二的,倘若产业内物料仓储管理作业建立完善,那麼仓管者想在最短时间内清楚知道货品(物料、半成品或成品)储存位置、储存日期与储存数量等相关资讯将是轻而易举之事,对上层决策人员与管理规划阶层人员而言,决策与规划产业内部亦不再是件难事。二、仓储与运筹管理结合 廿一世纪全球产业竞争之型态,可从电脑产业看出,为使产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电脑主要零件每隔一段时间便需随著消费市场需求及各产业竞争行情而进行大规模价格调降动作,此价格调降动作是每一位消费者所梦寐以求之事实,然而对产业制造而言却是最残酷却又无法避免之挑战与事实,业者必须如履薄冰地应付零件存货与配销等相关问题,更需战战兢兢地订定采购与制造数量等相关策略,每一家产业都深怕稍有闪失会引发一连串亏损之连锁效应,此损失将是难以估计的。台湾是海岛型国家,各产业所需要之大量土地及人力资源问题,若能将仓储管理系统妥善建立并推向自动化与国际化则相关问题将可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全球运筹化管理系统日渐重要之际,运输管理作业之功能亦显得十分重要。产业在考量整体运筹化管理规划之际,除需做好最基本之物料仓储管理作业外,亦需思考如何在运输成本最小前题下,规划出最适当之运输时程、路线及运输工具,否则单单做好了前半段物料仓储管理作业,却因后半段之运输管理作业欠佳而影响了交货时程,使得货品无法准时送至顾客所指定之地点,那麼将是功亏一篑,更遑论现今全球化产业渴望达成之「顾客满意第一、顾客服务至上」目标了。

徐杰发表论文

一般吧 我是03年进的小海 当时有直升班 如果你是市区的 我建议你别去 会影响你学习那里老师对市区学生不待见 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 没市区这么融洽如果不信你可以问问我们同届的 或者后面一届的

出版专著或教材:1.铁路技术站日工作计划优化模型及其算法李文权杜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5. ISBN 7-81057-651-82.现代物流学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6 ISBN7-04-012268-53.第三方物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ISBN-111-13652-74.航空公司飞机排班计划的优化模型及算法设计孙宏杜文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ISBN 7-81094-438-X发表论文:国际刊物或会议论文集:1.Study on Model and Algorithm of the Heterogeneous Flee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oft Time Windows TRAFFIC AND TRANSPORTAION STUDIES PROCEEDINGS OF ICTTS2002.8.Wen Du Qingda Yuan Zailing Zhou(P439)2.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CHINESE URBAN TRANSPORT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EASTS,03 FUKUOKA ol.4.October,2003.Wen Du国内刊物或会议论文集:1.最优库存策略下的选址模型系统工程1999年6期 杜文等三人2.城市交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上海国际城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 1999.113.一类变工时的单机排序问题数学季刊2000。1期 YOL.15 NO.14.改革铁路运输产品计量方法的若干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期 杜文任民5.区段站阶段计划的优化模型和算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期 袁庆达 杜文黎青松6.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期 秦应兵 杜文7.带软时间窗的混合车队车辆路线问獾哪P秃退惴ㄑ芯?lt;/SPAN> 西南交大学报2001.4期 袁庆达 杜文8.系统最优的动态交通网络流分配模型的分批并行算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5期 杜文等9.基于ITS的供应链研究 物流技术2002.7. 杜 文 刘 澜10.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有顺序约束指派问题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2.4期11.确定性联合补充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系统工程学报2003.4月第18卷第2期李冰杜文12.配送系统中运输分层的经济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3卷第4期 杜文黎青松13.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图着色的调车机车安排研究铁道学报第25卷第3期2003.3.徐杰杜文等14.多货物品种集装化运输的优化调度问题中国公路学报第16卷 2003.3期 杜文李冰15.一类随机库存/运输联合优化问题求解过程分析中国公路学报第17卷第l期 杜文 袁庆达16.共同配送问题中的费用分担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年第13卷第3期 叶志坚 杜文等17.确定性联合补充生产存储模型及算法系统工程2004年2月总第122期 梁志杰 杜文等18.区段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和算法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2004年第6期徐杰杜文 刘春煌19.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25卷第1期 2005.1徐君杜文20.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控制与决策第20卷第4期 2005.4周建频 杜文21.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6月笫3期徐君杜文22.确定性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5年第1期 梁志杰 杜文23.铁路技术站车流推算模型和算法中国铁道科学 2005.7 第26卷/第4期 徐杰 杜文 刘春煌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品的使用许可协议因其独占的特征而可能成为损害竞争的威胁。因此,司法实践中出现了针对技术所有者的反垄断诉讼。本文从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入手,分析了两者的立法宗旨及其共同协调发展的平衡原则。 关键字: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利益冲突,平衡原则 一、微软公司案件 1 、关于Windows 系统的反垄断诉讼 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Windows 操作系统在全球市场占90%以上的份额。1998年5 月18日,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与20个州的总检察官对微软提出反垄断诉讼,控告微软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其他软件商与其进行正当竞争。2000年4 月3 日,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做出判决。认定微软通过捆绑销售,将IE浏览器强加给用户,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安装了源代码,排斥了竞争对手。[1] 2 、第一屏条款的争论 “第一屏条款”(the first screen provision)是微软公司同电脑设备生产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在许可合同中规定:要求已经安装Windows 操作系统的用户最初启动计算机时,屏幕上必须显示关于Windows 统一特征的(如图标、图标的设计风格和尺寸等)画面。原告称微软通过“第一屏条款”滥用了其对Windows 操作系统软件的独占权利而损害了设备生产商、消费者、其它软件生产者的利益。[2] 在这两个不同的案件中,作为原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认为微软公司滥用了Windows 系统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优势地位,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和整个市场的长远利益。而微软公司则坚持自己的权利受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这反映了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独占性这两种法律价值的冲突,是否有一个更好的平衡方法呢,也就是说,在反垄断的视野中,如何能够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保护? 二、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的利益冲突 1 、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 给权利人以充分保护 知识产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实践性、可复制性五个方面。以本文关注的角度来看,对市场竞争最有影响的就是其专有性。“专有性揭示的是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绝对权和支配权所具有的垄断性或排他性。”[3] 就微软案件来说,因为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版权的所有者微软公司就拥有了对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的独占性的权利,这是从权利的来源说。在权利的行使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以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成果为保护对象,因此,大部分的权利人会通过使用许可协议来使其成果社会化。[4] 在这种技术利益最大化要求的驱使下,法律赋予权利所有者以特权,即通过合法交易成为独占者。这种“独占性权利” 的行使所获得的价格和合同与在充满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的获得是不同的。知识产品一旦被知识产权制度所保护,就意味着排除他人同样的行为。因此,知识产权最终与“非通过竞争而获取的独占”地位联系起来。[5] 所以,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可能会被权利人滥用,进而破坏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例如,利用知识产权形成经济联合,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获取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或者在许可使用合同中不合理的对被许可人漫天要价,对到期合同之后的技术使用进行限制或者通过索取高价来变相延长合同的期限……这些行为无疑已经偏离了知识产权推动社会进步的本意,也正因为这样,处于相对方的其他竞争者只得借助反垄断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 、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 保护市场竞争结构的稳定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机制就是竞争机制,一旦竞争机制被扭曲,市场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秩序和市场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源于自由竞争的垄断就是扭曲竞争机制的重要力量。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并不具有维护公平竞争的功能,因此,需要建立保护竞争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制定反垄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交易公平,以实现充分、有效的竞争。 对于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来说,反垄断法反对垄断,反对限制竞争,反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维护竞争性的市场结构。[6] 在法律层面上,垄断是行为和状态的规定性。垄断首先是一种行为的规定性,反垄断法关注的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只要该行为的目的是限制竞争,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垄断也是一种状态的规定性,它关注市场的集中度,垄断状态实质上是市场已达到或超过法律所界定的企业集中度的下限。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垄断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法律行动,变垄断行为为竞争状态,垄断状态本身成为国家强制力的介入点。 [7]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反垄断法的“社会本位”使它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宪法”,承担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虽然大多数情况反垄断法和其相关政策是通过国家公权力实现,但反垄断法自身却是以自由竞争的最佳状态为实现目标。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反垄断法。 3 、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 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竞争政策关注短期效率分配或长期效率的程度。如果关注短期利益,则会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较为宽容,而如果是注重长远发展则会较为严格的限制其权利的行使; 二、市场支配地位是否是因为知识产权而取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知识产权权利必然受到反垄断法的规范;三、知识产权自身的经济特性(边际成本很低并容易被盗用)。这一点说明在用反垄断法来分析许可协议条款时,也要注意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合理性;四、许可协议是否应该被认定为横向或纵向限制竞争的协议。[8] 在本文列举的两类有关微软公司的案件中,原告无一例外的认为微软公司借助对Windows 操作系统许可使用权的独占,破坏了他们的“竞争权”,因此,应该由反垄断法对微软的行为加以制裁。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对于知识产权法特别是版权法中最为核心的商业性为- 许可他人使用被保护的作品究竟应该适用怎样的法律原则。诚然,在技术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力核心因素的今天,知识产品所有人独占权的保护范围已经越来越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如果在契约自由的理念下,完全保护个人的知识产权,就会更多的“微软”案件发生。而如果用反垄断的利刃劈开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对于技术所有人来说,就无疑陷入了一种“无法可依”的危机感,甚至丧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加重社会发展成本。简而言之,一个是反对独占而另一个是授予独占。[9] 对于这样的问题,司法实践做出了不同的回答,理论中也没有定论。 三、如何实现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协调发展 1 、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 反垄断法的意义在于塑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结构,使竞争主体可以展开公平竞争,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出于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它呈现出灵活性,不同时期对同一性质的行为态度不同,这是一国之内;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也就是保护本国的商业利益,这时反垄断法又会支持知识产品的独占性。总之,反垄断法背后的标准就是经济发展需要,从国内市场来说,是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就是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竞争行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基本都确立了“合理原则”。[10]根据合理原则,反垄断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经济联合,禁止的只是那些能够产生或者加强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合并。因此,将合理原则作为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使反垄断法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经济情况,避免机械的执法可能对正常经济活动造成的消极影响。[11] 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范中,“合理原则”也同样适用。因此,有几个基本的原则不容忽视:首先,不能认为是知识产权导致了市场支配地位;垄断源于竞争制度而非知识产权制度。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本意,所以,并非知识产权的每一种制度都要适用反垄断法。其次,竞争政策应承认知识产权法体系下认可的权利;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技术创新者的热情。最后,尽管存在一些限制竞争的协议,但如果这种协议比没有协议更能促进竞争,则它也是可以容忍的;在没有许可协议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为没有任何规定而导致效率的混乱,而且没有许可协议这种推广方式,技术成果的社会化也就成为空谈了。[12]这三个原则表明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承认知识产权的基本调整是基础,进而再与反垄断法衔接。 2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观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因为知识产权的独占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法律界的关注。实践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围绕知识产权的诉讼不断增多,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和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相关联是法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在技术许可中,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多和保护范围扩大,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陷入一种尴尬处境,本来可以自由使用的技术落入他人的专利保护范围,成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和生产经营的障碍。甚至鼓励创新的专利制度成为某些人恶意设置“诉讼陷阱”的工具,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台DVD ,从部件到零件,其有效专利达1500件之多。我国的生产商要想顺利的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首先要获得外国专利权人的许可,并要支付相当的费用。 面对这样的情况,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必须本着既有利于刺激知识产品的创造又有利于知识产品被公众接近、利用的原则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平衡知识产权人的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13]因此,在知识产权自身的体系中,有很多针对性的规定来协调公共利益。如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专利权中的强制许可。最重要的是,知识财产的保护是有期限的,一旦到期,产品进入公有领域,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都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发展。3 、平衡原则- 协调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虽然从我国目前看来,把知识产权领域的问题纳入反垄断的案件并不多,相关司法实践也没有统一标准,但其实二者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会引起竞争的失衡进而被反垄断法所不容,其次,反垄断法事无巨细的前后审查又会破坏竞争主体意思自治和创新积极性。所以,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标准,就是以竞争利益最大化来进行个案分析,在合同双方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并非可以通过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来确立,而基本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我评价和法官的个案认定。 第一,首先明确知识产品的管理更多需要由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来规范,以保证个人意志和社会创新。“许可使用应该使版权所有者获益:这是设计版权法和合同法的部分原因。在市场上的成功并不能剥夺一个公司通过版权法和合同法的获益。”[14]因此,反垄断并不是反对大企业。大企业由于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的垄断不是真正的垄断,创业利润中包含的垄断盈利可以看作是成功者的奖金。 这种具有“技术意义上的垄断”的企业由于一方面要同原有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受到潜在竞争的威胁,因此实际上仍处于竞争之中。[15] 这段话说明,垄断地位的形成并不一定是消除竞争,垄断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就要更加努力的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消费者将会最终受益。这一点从IT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得到证明。 另外,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反垄断法是对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一种矫正。 这种矫正应该是发生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例如一方利用其优势地位强加给另一方不合理的义务或价格,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超出了正常竞争可以接受的界限,这才是反垄断法发挥作用的空间。在微软与电脑设备生产商的“第一屏”条款中,微软公司并没有对“第一屏”的画面设置和显示做出过分不合理的约束,也没有限制制造商、消费者对“第一屏”之后画面重新设计。正如COPYRIGHT ,LICENSING , AND THE“FIRST SCREEN”一文中作者的观点,在合同自治的原则下,许可协议不可能仅仅保护许可人的利益。整体看来,许可使用合同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因为双方的利益平衡必然会反映到合同的价格上。取得的权利越多,支付的价格也就越高。德国的瓦尔特?欧根说:契约自由“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来自家庭和企业经济计划的个人的自由契约,就不可能有通过完全竞争来对日常经济过程的调节”。[16]而且,这种“第一屏”条款可以通过降低培训成本、进行质量控制、明确商标标识等方面的作用使消费者得到稳定、低廉的服务,最终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社会利益的增加。在“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第一屏”条款并不是完全权利滥用的结果。如果一定要将反垄断的审查引入此条款,就会破坏合同的合意,破坏在竞争环境中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进而会付出损害社会技术进步的代价,这是反垄断法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用经济学的方法具体分析合同条款,权衡多方利益,才能找到反垄断法的作用空间。 第二,反垄断法不能完全退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只要这种“保护”成为破坏竞争的保护伞,反垄断法就应责无旁贷的对此加以规范,以确保竞争结构的健康发展。 事实表明,契约自由有时不能保护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甚至可以用来消除竞争,卡特尔和其他垄断组织的建立就是例证。企业利用契约自由来建立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又用契约自由导致强制性的契约。“契约自由”常常成为垄断集团证明他们受到法律保护和享有相应权利的籍口。[17]正因为传统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对于意思自治的过分推崇,才使权利滥用有可能成为合法现象。在知识产权法中,法律赋予了权利人的特权,给知识产品的收益划定了一个闭合空间,只能由权利人独享,自然引发和社会其他利益主体的矛盾。 正如本文开头的第一个案例,美国和欧洲的法院针对反垄断诉讼,分别认定微软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做出了不利于微软公司的判决。从这样的事实可以看出,反垄断法面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独占现象,是完全有理由介入并进行规范的。这是因为反垄断的性质决定。因此,尽管有“排他性”的“私权”壁垒,又有合同自由的说辞,但从社会长远利益出发,还是应该承认反垄断法介入的合理性。 第三,本文的结论是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不再单纯地将知识产权作为垄断豁免之列,而是在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人滥用权利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对于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限制竞争行为也应列入反垄断规制的范围中。在对一家公司进行反垄断时考虑的已不只是规模,更主要的是看它是否利用自身规模来限制竞争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18]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在Dell公司案件中表达的看法:“客观的格式标准,通过公正的过程被认可,有一种‘实质上促进竞争的优点’。通过设定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进而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投入及经济指标的标准化来降低生产成本。使新的进入者可以根据当前标准生产产品,降低市场准入障碍……”????总体看来,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都关注技术进步和消费者的最终利益。企业希望进行技术改造但至少要防止搭便车行为,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而市场主体只有在面对竞争时才有充分的动力进行改造,因此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平衡不断加剧的竞争和进一步技术改造之间的利益。面对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法律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问题越来越普遍,这时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不同部门法的立法深意,推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发展。 注释: [1]2000 年6 月微软公司提起上诉,上诉法院做出判决,基本确认了微软采用反竞争手段维持其在电脑操作系统软件上的垄断地位,但否定了初审法院试图将垄断地位扩展到浏览器软件领域的判决。11月6 日,微软与司法部和原告中的9 个州和解。由于和本文论述关系不大,故不作详细介绍。徐杰、时建中主编《经济法概论案例教程》第204 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9 月版。??? See Ronald A. Cass : COPYRIGHT, LICENSING, AND THE“FIRST SCREEN”,资料来源: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站 [2] 刘平周详《知识产权与物权比较研究》载于《知识产权》2003年第4 期 [3] “In keeping with the basic approach of the copyright law ,copyright owners are given great freedom in deciding the terms on which to license their products. After all , the value of the copyright is the ability of the right owner to set terms expected to maximize the return from licensing. ” See Ronald A. Cass: COPYRIGHT, LICENSING, AND THE“FIRST SCREEN”。 [4] 笔者并不否认,知识产权的“独占性”是有期限并且受合理使用的限制。 因此,此处讨论的独占也是相对的而并没有过于偏激的意思。本文全文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产权的制度基础之上,并不是对知识产权本身的质疑,而主要是从反垄断角度和整体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一些思考。同时,我也并不否认,知识产权取得的最初,也是在市场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权利人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 [5] “有效竞争”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目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竞争被视为实现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提出这种模式是为了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结构。作为法律上可操作的目标模式,关键是如何确立一个标准,以评价市场上的竞争是有效竞争。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竞争的目标模式主要是从规范竞争性市场结构出发。按照德国康森巴赫的理论,优化的市场结构,市场上要有多个竞争者,他们的商品有适度的差异性,且市场的透明度高。王晓晔:《竞争法研究》出版社99年版第73-90页 [6] 刘宁元司平平林燕萍:《国际反垄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 月版第7 -9 页 [7] “To the extent there has been a perceived conflict , however,it seems to stem from four principal areas of uncertainty :(a ) the extent to which competitio policy is about short-run allocative efficiency or long-run dynamic efficiency,(b ) whether market power sh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an IPR ,(c ) certain distinctiv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IPRs , and(d ) whether a particular contract, license,or merger should be regarded as horizontal or vertical. ” See“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OECD , committee on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 DAFFE/DLP(98)18 [8] “Discussion of the overlap between antitrus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requently observes that the former opposes monopoly , while the latter confers monopoly rights. ” See Ronald A. Cass :“COPYRIGHT,LICENSING, AND THE”FIRST SCREEN“ [9] “合理原则”、“本身违法原则”是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本身违法”适用于那些已经被确定为不合理地限制了贸易的行为,因而只看是否有行为的存在,无需对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调查。一般适用于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协议等。“合理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某些行为构成了对竞争的限制,但又不能适用本身违法原则。是否构成违法须在慎重考察企业行为的意图、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后果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10]“Normal competition law, applied under a rule of reason standard,seems entirely adequate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pro “ and anticompetitive tying in cases where the requisite market power is conferred through IPR. “ See”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OECD , committee on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DAFFE/DLP (98)18 [11]“1. it should not be presumed that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creates or increases market power ;2. competition policy should acknowledge and respect the basic rights granted under patent law ;3. a licensing restriction should not be prohibited under competition law if it leads to a situation which is less anticompetitive than would occur if there were no license at all(i.e. competition agencies should not implicitly assume that if the restriction were proscribed, the license would still be granted)。 Where a licensing restriction fails this test,it should nevertheless be permitted under competition law if it is associated with sufficient actual or potential efficiency effects.” See“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OECD , committee on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 DAFFE/DLP(98)18 [12]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载于《知识产权》 [13]“But licensing should confer benefit on copyright owners : that is part of the design of copyright law and of contracts. And success in the marketplace does not dispossess a firm of the benefits that copyright law and contract generally convey.” See Ronald A. Cass : COPYRIGHT,LICENSING , AND THE“FIRST SCREEN” [14]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15]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16]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17]马洪雨《从“微软”案看反垄断法的发展趋势- 兼论给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几点启示》载于《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 期

徐 杰 文章来源: 博士后网站 更新时间:2006-1-11 徐杰,男,博士,1933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1月被评为教授。 徐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法学家、我国经济法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学术奠基人之一,1984年和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牵头先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为我国的经济法学科建始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项部、委科研奖;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注重立法和法律实务,参加过我国第一部宪法的立法工作,二十余年来,参加过多项经济法律的立法活动;在仲裁工作上,已积累了二十年的经验,解决国内外贸易、金融贷款、建筑工程、技术转让、合资合作等诸多合同的争议纠纷。

庄杰发表论文

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教职员工123人,100%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课程班结业的总计33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特级教师6人、特高级教师9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9人,省市劳动模范10人,国家级金牌教练13人,有研究生学历36人。 中学特级教师:胡颖、刘艳华、崔殿宝、张洪澜、孟繁伟、卢荣华 国家级骨干教师:王延文、张洪澜 省、市骨干教师:潘永久、庄杰、张宁、张军、张颖、李丽、孟繁伟、杨雨平、佟魁星、刘艳、刘定珊 学科带头人:胡颖、孟繁伟 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黄启成 高考成绩 截止至2009年,该校先后为大连市培养出了23位省、市高考第一名,有355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学府。近200多名毕业生以较好成绩进入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 2007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率达到了94%,二本达到了100%的较好成绩,该校学生获得辽宁省的理科状元和第三、第十名,文科也取得了大连市内四区第一的好成绩,该校学生获得大连市内文科状元。2008年高考,600分以上总人数为150人,理科为129人,文科为21人,一本率为90%以上,并有2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2009年的高考422人参考,600分以上总人数为234人,理科为173人,文科为61人,一本率为95.4%,27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和香港的大学录取,理科平均599.5分,文科平均602.2。 2015年高考,辽宁省文科状元、大连市理科状元花落该校。理科375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257人,占报考人数的68.5%;一本上线370人,上线率98.7%;总平均分616分;文科86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57人,占报考人数的66.2%;一本上线80人,上线率93%;总平均分595.5分。600分以上314人,占报考人数的68.1%,文理科一本上线率97.6%。 学校共有38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6名学生被香港大学录取。三所学校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的9.8%。 学科竞赛 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共有500余人次在国家和省级各科竞赛中获奖,其中有近300人次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并取得了被保送名牌大学或者高考加10分的资格,并有29人进入辽宁省代表队并参加全国决赛,获得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5枚。先后有8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创造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机器人和科技大赛等各学科大连市的较好成绩。辽宁省各学科竞赛活动连续四年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教育厅等组织机构命名为“大连24中杯”学科竞赛,同时学校连续承办了四年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辽宁赛区)和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辽宁赛区)”。2008年4月学校成功承办了辽宁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此次大赛中,大连高中生共有10人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学校占据了5人,并有两名同学获得了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2010年,24中学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共有30多个项目获省一等奖,其中,有4个项目入选辽宁队,参加全国决赛。 2012年,该校两位学子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生物竞赛大连市二等奖。 在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学校共有83人获奖:国家级特等奖1人,国家级一等奖7人,国家级二等奖3人;省级特等奖6人,省级一等奖17人,省级二等奖19人,省级三等奖30人。另外,辅导教师有2人获特等奖,9 人获一等奖。 2013年,该校学子获得第4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2014年,该校两位学子获全国英语创新英语大赛国家一等奖,全国英语创新英语大赛东北赛区三等奖。 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获奖名单级别获奖者名次国家级郭季豪特等奖(1人)国家级徐彤彤、张忆馨、郑雨辰、陈易洲、张赫中、林煜和、姬潇依一等奖(7人)国家级许瀚文、尹一凡、赵思琪二等奖(3人)省级商萍珊、冯小凡、尤佳琦、王雪洋、陈姝、温晴特等奖(6人)省级吴睿、宫嘉熙、隋晨、武智鹏、吕华赢、段廷霖、林立岳、黄泽依、李正源、张宸、孙明昊、金玥明、王婉婷、许珈铭、苏琳、刘子怡、王子宣 一等奖(17人) 省级马睿忱、原天枢、李涵、阎冰玉、崔振鹏、臧玕禛、陈婧、林虹男、李仲宇、姜光泽、姜越、秦菲阳、孙灏铭、纪元垣、卢文涵、范美卉、兰彦慧、于月洋、于川晴二等奖(19人) 省级洪艺琳、张欣然、刘小钰、于凌霄、焦思雨、梁思奇、徐迈、李悦慈、庄奥、任想、高思颖、仇洋、韩琦、曲晶茹、朱婧菲、韩东霖、王天娇、苗壮、郑雨知、王晓雯、赵雅文、曹馨元、刘斯琦、袁婧馨、石承优、姚澜、杨惠越、王艺格、许梦茹、姜薇三等奖(30人) 参考资料: 地理教研组 2007年该校地理组荣获大连市巾帼文明岗。地理组的全体成员皆曾获得过省级以上优质课、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一等奖,并有多篇文章见诸报刊、杂志。 物理教研组 截至2009年末,该教研组共获得全国奖项三项、东北三省奖项二项、省级奖项十余项。 化学教研组 该校化学组两人被评为大连市优秀班主任。截至2013年,化学组共有国家级优质课两次,省级优质课六次,市级优质课十余次,发表省级论文二十余篇。 生物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生物组教师获国家级荣誉2人,省级荣誉2人,市级荣誉4人。组织编写书籍五本,发表论文共7篇。 艺体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艺体组曾获国家级荣誉2次,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11次,省优质课一等奖2人,市优质课一等奖9人,发表省级优质论文12篇,市级优质论文23篇。编写的《体育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已通过国家验收。 历史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历史教研组曾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历史》教材编写组成员。所讲授的课被评选中央教科所课程标准《历史》全国培训示范课。在国家级刊物《历史教学》等发表论文多篇,承担教科研课题及编写的教学编著近20本。 语文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语文组承担市级以上优质课9人,市级以上优秀课件7人,市级以上优秀论文58篇,编辑各种教学资料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承担国家级课题两项。 数学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数学组是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协作体成员,在中国国内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数十本,在国家、省、市级教学课件制作、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中多人获得一等奖,多位教师在全市数学教研活动中做观摩示范课教学展示。 外语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外语教研组曾在国家级、省、市级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在第二届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组内四位教师囊括大连市前三名及第五名并均在复赛中获省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极高荣誉。组内承担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 政治教研组 截至2013年4月,该校政治教研组教师中有2人次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3人次获省级论文一等奖;1人次获东三省论文一等奖;12人次获市级论文一等奖;1人次获国家级一等优质课;8人次获市级一等优质课;15人次参与编写学科教学用书;1人次获得市级课件一等奖。 2015年,该校刘艳老师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国家级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基地校全国报刊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实验试点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单位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训项目实验学校2015中国教育50强 省级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绿色学校辽宁省首届环境友好学校辽宁省五一奖状辽宁省物理教学基地辽宁省化学竞赛基地 参考资料

发表论文孙杰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斐然。五年来,完成了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500多项。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20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多项。学院非常重视校企、校地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江苏省赣榆县、山东省沂水县等10余个县市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广东核电集团、山推股份、山东临工、山东五征等20余家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了山大日照研究院、山大临工研究院、山大五征机械研究院、山大海汇机械工程研究院、山大永华研究中心等10余个校企合作研究机构,近三年共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学院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蛟龙号、大洋科考船、歼10、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研究领域。艾兴院士领衔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王军教授领衔的水射流加工研究,黄传真教授领衔的陶瓷刀具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年来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他引率一直国际排名第一。刘战强教授长期从事切削加工理论与刀具技术的研究,证明了切削加工领域“哥德巴赫猜想”--“高速切削温度规律曲线”的存在条件,为切削加工与刀具技术的理论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董玉平教授的“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刘延俊教授的“漂浮式液压海浪发电装备”研究,开创了海洋能利用的新领域;李剑峰教授团队的“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已经应用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葛培琪教授的“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AMS太空探测项目;李苏教授研发的一站式核电仪控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外20多家核电站;王威强教授的“承压设备安全服役和失效分析”理论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张建华教授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及数控装备”研究、路长厚教授的“机电系统的检测、诊断与控制”研究、邓建新教授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张承瑞教授的“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周慎杰教授的“复杂机械装备数值模拟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研究、王勇教授的“机械动力学”研究、周以齐教授的“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林明星教授的“机电一体化”研究、王增才教授“车辆工程”研究、赵军教授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及数控刀具技术”研究、张勤河教授的“非传统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冯显英教授的“智能检测与数控技术”研究、张进生教授的“石材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唐委校教授的“高效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孙杰教授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机理”研究、高琦教授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研究、张松教授的“高效切削机理及表面完整性”研究、闫鹏教授的“超精密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李方义教授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研究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 Wang S, Ding YB, Chen GY, Xia JG, Wu ZY. Hypermethylation of Syk gene in promoter region associated with onc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12), 1815-18182. Ling LJ, Wang S*, Liu XA, Shen EC, Ding Q, Lu C, Xu J, Cao QH, Zhu HQ, Wang F. A novel mouse model of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with high CD44+CD24- /lower phenotype metastasis to human bone. Chin Med J (Engl), 2008, 121(20), 1980-19863. Ding Q, Yang LX, Yang HW, Jiang C, Wang YF, Wang S*. Cytotoxic and antibacterial triterpenoids derivatives from Clematis ganpiniana. .J Ethnopharmacol, 2009, 126(3), 382-3854. Wang J, Xia TS, Liu XA, Ding Q, Du Q, Yin H, Wang S*. A novel orthotopic and metastatic mouse model of breast cancer in human mammary microenvironment.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20(2), 337-3445. Xia TS, Wang J, Yin H, Ding Q, Zhang YF, Yang HW, Liu XA, Dong M, Du Q, Ling LJ, Zha XM, Fu W, Wang S*.Human tissue-specific microenvironment: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mouse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Oncol Rep, 2010, 24(1), 203-211.6. Liu X, Wang Z, Yu J, Lei G, Wang S*. Three polymorphisms in interleukin-1beta gene and risk for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24(3), 821-8257. Zhu J, Meng X, Yan F, Qin C, Wang M, Ding Q, Li P, Yang J, Ju X, Zhang Z, Wang S*, Yin C. A function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polymorphism, EGF serum level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 risk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Hum Genet, 2010, 55(4), 236-2408. Ling LJ, Lu C, Zhou GP, Wang S*. Ectopic expression of RhoBTB2 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Cancer Biol Ther, 2010, 10(11), 1115-11229. Zhou WB, Yin H, Liu XA, Zha XM, Chen L, Dai JC, Tao AD, Chen L, Ma JJ, Ling LJ, Wang S*. Incidence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menorrhea associated with epirubicin, docetaxel and navelbine in younge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MC Cancer, 2010, 10, 28110. Zou J, Zhang X, Yang H, Zhu Y, Ma H, Wang S*. Rapamycin-loaded nanoparticles for inhibition of neointimal hyperplasia in experimental vein grafts. Ann Vasc Surg, 2011, 25(4), 538-54611. Zhou WB, Ding Q, Chen L, Liu XA, Wang S*. Toremifene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alternative to tamoxifen in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four randomized trial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1, 128(3), 625-63112. Zhou WB, Liu XA, Dai JC, Wang S*. Meta-analysis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t the time of prophylactic mastectomy of the breast. Can J Surg, 2011, 54(5), 300-306.13. Zhou WB, Xue DQ, Liu XA, Ding Q, Wang 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history and histological stratification on breast cancer risk in women with benign breast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1, 137(7), 1053-106014. Ni XJ, Xia TS, Zhao YC, Ma JJ, Zhao J, Liu XA, Ding Q, Zha XM, Wang S*.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in situ breast cancer risk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8), 3917-392515. Wang M, Zhou W, Zhao Y, Xia T, Zha X, Ding Q, Liu X, Zhao Y, Ling L, Chen L, Wang S*.A novel finding of sentinel lymphatic channels in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ich may influence detection rate and false-negative rate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PLoS One, 2012, 7(12), e51226.16. Chen L, Zhou WB, Zhao Y, Liu XA, Ding Q, Zha XM, Wang S*. Cancer/testis antigen SSX2 enhances invasiveness in MCF-7 cells by repressing ERalpha signaling Int J Oncol, 2012, 40(6), 1986-199417. Zhou W, Zha X, Liu X, Ding Q, Chen L, Ni Y, Zhang Y, Xu Y, Chen L, Zhao Y, Wang S*. US-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of small breast cancers: a clinical study. Radiology, 2012, 263(2), 364-373.18. Wang X, Wang G, Zhao Y, Liu X, Ding Q, Shi J, Ding Y, Wang S*. STAT3 mediates resistance of CD44(+)CD24(-/low)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to tamoxifen in vitro. Biomed Res, 2012, 26(5), 325-33519. Xu L, Ju XB, Li P, Wang J, Shi ZM, Zheng MJ, Xue DD, Xu YJ, Yin YM, Wang S*, You YP.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Ku70-1310C/G promoter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a meta-analysis.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2), 683-68720. Zhao YC, Ni XJ, Wang MH, Zha XM, Zhao Y, Wang S*. Tumor-derived VEGF-C, but not VEGF-D, promotes sentinel lymph node lymphangiogenesis prior to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d Oncol, 2012, 29(4), 2594-260021. Zhou W, He Z, Xue J, Wang M, Zha X, Ling L, Chen L, Wang S*, Liu X. Molecular subtype classification is a determinant of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entinel lymph nodes. PLoS One, 2012, 7(4), e3588122. Zhou W, Ding Q, Liang X, He Z, Zha X, Liu X, Wang S*. The risk of amenorrhea is related to chemotherapy-induced leucopeni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epirubicin and taxane based chemotherapy. PLoS One, 2012, 7(5), e3724923. Zhou W, Ding Q, Liu X, Jiang Y, Chen L, Zhang Y, Xia T, Wang S*.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for eradication of VX2 tumors subcutaneously in rabbits. World J Surg Oncol, 2012, 10, 9724. Zheng MJ, Wang J, Chen YW, Xu L, Xue DD, Fu W, Zhang YF, Du Q, Zhao Y, Ling LJ, Ding Q, Liu XA, Zha XM, Zheng W, Xia TS, Wang S*.A novel mouse model of gastric cancer with human gastric microenvironment Cancer Lett, 2012, 325(1), 108-11525. Liu X, Qin Z, Shen H, Xue J, Jiang Y, Hu Z, Shen H, Wang S*. Genetic variants at 5p12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Han Chinese. J Hum Genet, 2012, 57(10), 638-64126. Xia TS, Shi JP, Ding Q, Liu XA, Zhao Y, Liu YX, Xia JG, Wang S*, Ding YB. Reactivation of Syk gene by AZA suppresses metastasis but not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Med Oncol, 2012, 29(2), 448-45327. Chen L, Zhou WB, Zhao Y, Liu XA, Ding Q, Zha XM, Wang S*. Bloody nipple discharge is a predictor of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2, 132(1), 9-1428. Cui YY, Qian JM, Yao AH, Ma ZY, Qian XF, Zha XM, Zhao Y, Ding Q, Zhao J, Wang S*, Wu J. SOD mimetic improves the functi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small-size liver graf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Transplantation, 2012, 94(7), 687-69429. Xia TS, Wang GZ, Ding Q, Liu XA, Zhou WB, Zhang YF, Zha XM, Du Q, Ni XJ, Wang J, Miao SY, Wang S*. Bone metastasis in a novel breast cancer mouse model containing human breast and human bone.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2, 132(2), 471-48630. Ni X, Ma J, Zhao Y, Wang Y, Wang S*. Meta-analysi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and ovarian cancer. Br J Clin Pharmacol, 2013, 75(1), 26-3531. Pan H, Xia K, Zhou W, Xue J, Liang X, Cheng L, Wu N, Liang M, Wu D, Ling L, Ding Q, Chen L, Zha X, Liu X, Wang S*. Low serum creatine kinase level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case-control study. PLoS One, 2013, 8(4), e6211232. Zhou W, Pan H, Liang M, Xia K, Liang X, Xue J, Cheng L, Xue J, Chen S, Liu X, Ding Q, Ling L, Wang S*. Family history and risk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World J Surg Oncol, 2013, 11, 24833. Ni X, Zhao Y, Ma J, Xia T, Liu X, Ding Q, Zha X, Wang S*. Hypoxia-induced factor-1 alpha upregul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to promote lymphangi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 Biomed Res, 2013, 27(6), 478-48534. Zhou W, Liang M, Pan H, Liu X, Jiang Y, Wang Y, Ling L, Ding Q, Wang S*. Comparison of ablation zones among different tissues using 2450-MHz cooled-shaft microwave antenna: results in ex vivo porcine models. PLoS One, 2013, 8(8), e7187335. Zhou W, Liu X, Ding Q, Zha X, Wang S*. Long-term outcomes of breast cancer ablationRadiology, 2013, 269(1), 309-31036. Zhou W, Ding Q, Pan H, Wu N, Liang M, Huang Y, Chen L, Zha X, Liu X, Wang S*. Risk of breast cancer and family history of other cancer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Chinese women: a case control study. BMC Cancer, 2014, 14, 66237. Ni X, Xia T, Zhao Y, Zhou W, Wu N, Liu X, Ding Q, Zha X, Sha J, Wang S*. Downregulation of miR-106b induced breast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motility in association with over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Cancer Sci, 2014, 105(1), 18-2538. Miao SY, Zhou W, Chen L, Wang S*, Liu XA. Influence of ABO blood group and Rhesus factor on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of 966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244,768 controls.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4, 10(2), 101-10839. Yang T, Xu F, Zhao Y, Wang S*, Yang M, Chen Y. A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based targeted proteomics approach for the assessment of transferrin receptor levels in breast cancer. Proteomics Clin Appl, 2014, 8(9-10), 773-78240. Ren Y, Han X, Yu K, Sun S, Zhen L, Li Z, Wang S*. microRNA-200c downregulates XIAP expression to suppress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e apoptosis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Mol Med Rep, 2014, 10(1), 315-32141. Chen J, Jiang P, Wang HJ, Zhang JY, Xu Y, Guo MH, Zhang B, Tang CY, Cao HY, Wang S*. The efficacy of molecular subtyping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a 15-study meta-analysis. World J Surg Oncol, 2014, 12, 21242. Zhou W, Jiang Y, Chen L, Ling L, Liang M, Pan H, Wang S, Ding Q, Liu X, Wang S*. Image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fter microwave ablation of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 Eur J Radiol, 2014, 83(10), 1771-177743. 王水,张保康,赵同生, Hassab 手术后肝硬变大鼠动脉血酮体比改变的意义, 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1, (04), 302-30544. 王水,刘训良,陆辉,孔连宝, B 型 Niemann-Pick 病脾脏切除一例, 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3, (02), 18645. 王水,沈亚勋, 老年原发性胆囊癌误诊 27 例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7, (02), 7746. 王水,查小明,武正炎,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及其处理, 江苏医药, 2001, (03), 18047. 王水,查小明, 三苯氧胺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和卵巢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4), 320-32148. 王水,林红军,查小明, 三苯氧胺对乳腺癌患者子宫卵巢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 2001, (05), 389-39049. 王水,武正炎,范萍,查小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6), 503-50550. 王水,查小明,范萍,武正炎, 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中华肿瘤杂志, 2002, (02), 9051. 王水,刘晓,刘晓安,查小明,符德元,甄林林,范萍,武正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染料和手术时机选择,肿瘤学杂志, 2002, (06), 332-33552. 王水,刘晓安,武正炎,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的一些因素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02), 107-10953. 王水,范萍,武正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2004, (04), 31-3354. 王水,刘晓安,赵燕超,武正炎,采用异硫蓝和美蓝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江苏医药, 2004, (07), 506-50755. 王水,范萍,刘晓安,武正炎,乳腺癌骨髓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09), 54-5556. 耿强,王水,范萍,刘晓安,郑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和骨髓和外周血微小转移的联合检测,肿瘤防治杂志, 2005, (02), 85-8857. 徐鲲,刘晓安,王水,张小林,陆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染料选择的实验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01-20358. 徐鲲,刘晓安,王水,王振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常用染料效果实验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05, (04), 433-43559. 徐鲲,刘晓安,王水,周青,耿强,中华墨汁作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的实验研究,肿瘤防治杂志, 2005, (05), 321-32460.王水,刘晓安,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价值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04), 312-31461. 王水,赵佳,刘晓,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07), 503-50562. 王水,刘晓安,赵佳,耿强,刘力嘉,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06, (11), 748-75063. 曹勤洪,王水,徐鲲 ,刘晓安,刘力嘉,中华墨汁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新型示踪剂的实验研究,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6, (01), 36-3964. 郝汉霞,王水,刘力嘉,范萍,杜青,张伟民,王聪, 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 HIF-2α/EPAS1 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03), 169-17265. 王锋,王水,陆辉,郑伟,孙琳, 乳腺癌组织中 p21~(WAF1)、CDK4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江苏医药, 2006, (06), 520-52266. 赵佳,刘晓安,王水,刘力嘉 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髓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06, (07), 813-81667. 邹汉青,王水,林红军,张智弘,刘晓安,彭晓静, 活体兔肌肉组织微波固化后病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07), 489-49168. 凌立君,魏惠华,曾莉,刘晓安,王凤良,赵佳,贾晓斌,王水,盐酸川芎嗪微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成药, 2006, (11), 1692-169369. 赵佳,王水,刘晓安,刘力嘉,IHC 和 PCR 法联合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微转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6), 1229-123170. 王水,刘晓安,赵佳,耿强,刘力嘉,联合法观察前哨淋巴通道的临床研究,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7, (01), 35-3871. 王锋,王水,宣卓琦,孙琳,陆辉,乳腺癌细胞中 p53、C-erbB-2、p21~(WAF1)和 CDK4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70-7372. 凌立君,赵佳,王水,刘晓安,核素法前哨淋巴通道的研究,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7, (02), 16-1873. 王锋,夏添松,夏建国,陈国玉,王水胃肠道间质肿瘤伴肝转移 18 例临床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7, (03), 191-19374. 许健,王水,许立生,杜青,刘晓安,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初步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50-35575. 谢锡驹,王水,郑伟,查小明,乳腺癌患者血清 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江苏医药, 2007, (07), 672-67476. 王凤良,凌立君,沈恩超,刘晓安,王水,血清 Tracp5b 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7), 702-70577. 许健; 王水;许立生,杜青,刘晓安,赵佳,雌激素对 MCF-7 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09), 650-65278. 陈龙舟,赵佳,王凤良,凌立君,刘晓安,王水 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9), 939-94279. 许立生,王水,许健,杜青,无血清悬浮法培养MCF-7细胞系并筛选该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初步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0), 736-74080. 谢晖,曹勤洪,夏锴,刘晓安,王水乳腺癌组织 APRG1 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江苏医药, 2007, (10), 1006-100881. 刘月仙,夏添松,李俊芳,王水,共刺激分子 B7-2 基因转染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1), 1228-123282. 孙蓉,凌立君,刘晓安,赵佳,耿强,王水,联合法前哨淋巴通道的临床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7), 1328-133083. 王凤良,王水,凌立君,沈恩超,刘晓安,血清 Tracp5b 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及评价双膦酸盐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21), 1628-163184. 王水,赵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8, (02), 147-15285. 王水,赵佳,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8, (03), 255-26186. 王水,重视老年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实用老年医学, 2008, (04), 243-24487. 李昌文,刘晓安,林红军,章宜芬,王水冷循环微波固化家猪乳腺实验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6-1988. 沈恩超,凌立君,王水,刘晓安,朱海清,李凤山,SDF-1、CXCR4 在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江苏医药, 2008, (04), 367-36989. 钱超,夏锴,张静静,杜青,刘晓安,王水缺氧条件下雷帕霉素抗人乳腺癌 MCF-7 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742-74690. 高泽俊,袁小青,沈捷,马向华,王水,MAPKs通路在Leptin促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中的机制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1), 1410-141491.刘学敏,王水,夏添松,王珏,刘晓安 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对乳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38), 7507-751092.王水,乳管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诊疗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03), 261-26393. 顾则娟,王水,张镇静,王荣,谢晓峰,朱琳,戴晓冬,叶桂华,林征,方小平, 殷蓉,舒心病房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9, (10), 929-93194. 宋兵,沈历宗,徐皓,黄华兴,肇毅,史京萍,王水外科实习生出科量化考核结果的研究分析与思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05), 353-35595. 傅卫,王水,杜青,肇毅,查小明,刘晓安,巢式 RT-PCR 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6), 818-82196. 蒋超,丁强,王水,杨海伟,张炜明,FISH 检测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的酶消化时间的探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5), 2907-290997. 陈翔,王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现状及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01), 98-10298. 黄华兴,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徐皓,吴蔚,王水,PBL与LBL相结合在基础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3), 227-22999. 崔一尧,王水,临床推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05), 611-613100. 黄华兴,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徐皓,吴蔚,王水,外科学基础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6), 488-490101. 崔一尧,王水,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 (08), 41-42102. 史京萍,夏添松,丁强,刘晓安,査小明,王水,CpG 寡核苷酸促进 Toll 样受体 9 的表达增强乳腺癌细胞侵袭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8), 1161-1163103. 崇梅红,王水,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10), 2970-2974104. 崇梅红,王水,乳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11), 3254-3257105. 许立生,王水,黄中晶,沈恩超,钱超,人生长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天津医药, 2011, (12), 1141-1143106. 马晶晶,王水,郑明洁,缪苏宇,徐露,王珏,乳腺癌细胞株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江苏医药, 2011, (16), 1865-1867107. 刘钊,王水,孕激素及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 RANKL 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江苏医药, 2011, (16), 1874-1876108. 许立生,王水,黄中晶,沈恩超,钱超,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1), 3877-3879109. 崇梅红,王水,查小明,刘晓安,凌立君,肇毅,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2), 220-225110. 赵奕华,李鑫,王水,王虹,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用耗材管理的困难与对策,中国医疗设备, 2012, (11), 100-102111.周茜,王水,钱宁,刘小丰,陆澄,骨桥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 p53 的关系,江苏医药, 2012, (20), 2387-2389112. 许立生,王水,黄中晶,赵志泓,沈恩超,钱超,ER、PR、VEGF、CA15-3、CA125 和 CEA 水平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1), 3565-3567113. 张桂普,王水,郑明洁,王珏,“人源性”乳腺微环境促进人源性乳腺癌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江苏医药, 2012, (22), 2652-2654114. 王水,刘钊,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03), 238-240115. 姚秀蕾,肇毅,姚志勇,王水,超声引导粗针活检在触诊阴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医药导报, 2013, (02), 41-43116. 黄华兴,张永杰,沈历宗,肇毅,王水,整合外科与解剖教学,架构临床与基础桥梁,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3), 273-275117.周悦,黄华兴,骆金华,陈亮,王水,胸腔镜技术应用以提高胸心外科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5), 472-473118. 杨小冬,黄华兴,黄平,沈历宗,王水,浅谈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师资的选拔与培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6), 564-566119. 朱倩男,夏添松,凌立君,王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机制及预防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06), 442-445120. 王若曦,王水,乳腺癌 ER、PR 及 HER-2 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江苏医药, 2013, (08), 958-961121.吴丹,刘晓安,查小明,王水,乳腺淋巴瘤 12 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 2013, (14), 1660-1662122.吴蔚,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黄华兴,王水,积极心理学在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3, (34), 141-142123.徐海萍,王娟,孙杰,王珏,王水,查小明,鲁婷婷,孙茹萍,杨晓文,优化乳腺癌健康宣教的探讨,江苏医药, 2014, (05), 604-606

1、Treatment of catalyst filter liquor by filters membrane of tiny holes Sun, Jie ; Jin, Shan Author Affiliation: Fushun Petroleum Inst Liaoning Source: Shiyou Huagong/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8 9 Sep 1999 p -8144 In Chinese2、Membranous separation technique applied in recovering molecular sieve small particles in catalyst filter liquor Jin, Shan ; Sun, Jie Author Affiliation: Fushun Petroleum Inst Source: Shiyou Huagong Gaodeng Xuexiao Xuebao/Journal of Petrochemical Universities 12 2 Jun 1999 p 32-35 1006-396X In Chinese3、Distributed 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high-temperature long-time testing machine Sun, Jie Author Affiliation: Fushun Petroleum Inst Source: Fushun Shiyou Xueyuan Xuebao/Journal of Fushun Petroleum Institute 19 1 1999 p 43-47 1005-3883 In Chinese以上三篇 2000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4、孙杰,高温持久试验机微机集散式测控系统,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1999.15、孙杰等,微孔滤膜处理催化剂滤洗液的研究,石油化工,1999.96、孙杰, 活塞式压缩机气阀运动规律的测试,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0.47、孙杰等,微机自动检测活塞式压缩机指示图的应用,流体机械,2001.18、仲跻生,孙杰等,焦化炉炉管的红外热像监测诊断,红外技术,2001.69、孙杰等,陶瓷微滤膜回收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石油化工,2001.增刊10、孙杰等,膜分离技术在滤洗液中回收分子筛微粒的研究,石油化工,2001.增刊11、孙杰,智能桥式传感器仪表电路设计,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312、孙杰,离心泵性能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213、孙杰等,网状阀片运动规律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研究,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314、孙杰等,电加热微型反应器微机控制系统的改进,石油化工,2003.增刊15、孙杰等,分子筛催化剂滤洗液用微孔滤膜的选择,石油化工,2003.增刊16、孙杰等,拉伸试验用引伸计微机自动标定系统研究,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3,217、孙杰等,XL系列智能仪表与微机的接口技术,自动化与仪表,2004,3

  • 索引序列
  • 杰福文化论文发表
  • 人大福建洪杰发表的论文
  • 徐杰发表论文
  • 庄杰发表论文
  • 发表论文孙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