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scd论文容易吗

发表scd论文容易吗

发布时间:

发表scd论文容易吗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该是最不好发表的。

发表SCI论文不仅要求科研搞得好,而且必须还得有一个好的英语功底。一篇论文是否有发表价值主要看研究方向和结果是否有价值,能否让读者读懂你的观点,这是作为SCI论文最基本的条件。

发表SCI主要难点在于:

1、不同研究方向研究难度不同,有的学科领域天生有优势容易出结果。例如在同样的条件支持下,生物化学类就比计算机类的要容易很多,这就是不同的行业现状造成的不可比性。

2、不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同,虽然每年都会上下变动,但好期刊和差期刊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影响因子的高低决定这一本期刊在业内的水平和认可度的高低。

3、如果专业知识不够充实,文献阅读量又不够,课题更是没有研究价值,实验数据也是做得不够精确,那么发表SCI论文对你来说就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到捞不着。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是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金坤林。目的是帮助从事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工作者,特别是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了解和掌握SCI论文的写作原则与技巧,提高其论文的采用率。

sci论文发表难度大吗?很多作者都会这样问题,其实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相比很多国内核心期刊来说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sci论文发表难度大吗?很多作者都会这样问题,其实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相比很多国内核心期刊来说,就知道投稿sci也没有那么难,国内核心期刊每个领域的刊物数量很少,而需求量却很大,多以国内投稿核心论文异常困难,从这一点上来说,sci期刊要比国内核心期刊容易很多。 SCI一共收录3700多本期刊,所有的期刊根据学科领域来划分的话,一篇文章能够找到几十个适合投稿的刊物。如果文章是跨学科论文的话,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就更多了。 sci发表一篇论文难度需要根据学科领域来分情况讨论,某些学科领域自身就具有容易发表的优势,更容易做出成果。对于sci某些学科来说,能够很容易的作出成绩,这样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个学科领域的行业现状和评审规则本身要求就比较低。 至于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需要根据期刊每年最新的影响因子来探讨,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会更新,但每年更新的数值相差不会太多。大多数国内单位都会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学术价值,所以说不同期刊发表一篇sci论文的难度自然也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随着学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论文作为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发表量的多少和被引用率的高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标准,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不过,要想成功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不容易,这一点想必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为什么这么难?

一方面,撰写论文并不比做实验容易。我们经常发现,在大学里,有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任务似乎还可以,可要完成论文写作就不那么顺当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认为,写论文比做实验还难。要想让他们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是十分不易的,特别是要用英文写出符合要求的SCI论文,这对于很多研究生,乃至专家、教授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尽管现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有十年左右或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有效的书面学术英文表达往往还是制约论文写作水平的瓶颈。

SCI论文写作如此之艰难,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不得不从本来就不宽裕的科研基金中找出专款,聘用有论文写作专长的人专门负责进行论文润色、论文翻译、论文修改等方面的学术服务。

另一方面,发表SCI论文也是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科研者而言,撰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够辛苦,但发表论文的过程也同样不容易,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首先一个是投稿录用率很低,因为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很多,要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远超过其能够录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如此,可能有些稿件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就被退稿了。

SCI期刊用稿率较低,或者说他们的拒稿率较高,有稿件质量上的原因,比如缺乏原创性等,而更多情况是激烈竞争造成的,期刊只能在有限的版面内择优录用稿件。一般来说,初投稿者的稿件是很难一次命中的,这可能是投稿者因经验不足而没有选对期刊造成的,也可能是期刊编辑对投稿人不了解、用稿十分谨慎造成的。比如有时候,作者所在单位名不见经传也会增加论文录用难度,这是因为审稿人可能对作者的研究条件以及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此外,发表SCI论文周期长,这对于许多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国内作者也是一个令人焦虑问题。一般情况下,SCI论文从投稿、审稿、修改、定稿,到办理版权转让手续、校核样稿,到正式发行,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常常在一年以上才能完成整个周期。而我们国内学术管理机构常常年底“算账”,到时“兑现”不了论文,就很“难看”。

总的来说,从科学研究到论文发表、产生影响是一个价值提炼的过程。我们所做的研究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取得效果的研究并不是都值得写成报告或论文,值得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而且就算是论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其研究成果是否有人关注、值得一读,还要打个折扣。所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想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并获得读者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是难关重重的。

在scd上发表论文容易吗

不难,只要有心人世上无难事

这个看参照物。如果你是论文质量比较高,而且职称,资历都比高,你是不屑于发表省级期刊的,你必须发表核心,而且必须是南核才能证明你自己,但是这个是极少数了,大学教授发表南核也比较困难的。如果你写篇日志,写条朋友圈都费劲,你发表省级期刊比登天还难。建议你发表论文前,多学习下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吧,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看看,那上面有一些文章讲得比较不错的。

挺厉害的。科学引文数据库(英文名: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SCD)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独立研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内引文数据库。自2006年开始用于《中国大学评价》和《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 大学评价应以客观、公正、公开为宗旨。SCD作为实现大学评价宗旨的工具的一部分,首先应该保证对每一个评价对象都公正和公平。作为易测量的绩效评价工具,SCD还应该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属性。

SCD各学科源期刊数量的确定贯彻了上述观点。主要是看期刊。1.其实SCD期刊目录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只有部分高校硕士毕业或者和中国大学课题评价课题组有合作的单位要求发SCD期刊,至于单纯的SCD期刊质量,也只是略比普刊质量高一些。SCD目录收录的期刊有:普刊 北核核心 南大核心 等级别期刊,而目录里边的大部分期刊是北核和南大核心,这些期刊基本上都自动忽略SCD期刊的名头的了,毕竟有北核或者南核的光环了,谁会在意这SCD期刊的目录。2.在说大学学报:大学学报分为 本科 或者专科学报。一般重点高校的学报基本上是北核或者南大核心,一般的大学学报也基本上属于半只脚踏入核心的学报,至于专科学报那就属于高质量普刊。然后整体在做对比:如果发的只是单纯的SCD期刊,那么发一篇大学学报会是更厉害一些(包含重点大学学报 普通学院学报 高职单位学报)如果是SCD期刊+南核+北核,那么发一篇这种期刊基本上会秒杀大部分学报(普通大学学报 二本院校学报 高职学报等)。

把一篇论文写好。首先,选题要选好。范围不能太泛,题目不能过大,稍微细一点可以。第二,写论文的过程中要多征求导师意见。按照导师的要求认真修改。态度很重要。确定发表期刊,修改字符,确定发几版——编辑审核——通过后发用稿通知——交纳版面费——定版——收到刊物

发论文容易吗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 教育 和研究,而学术论文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AAAAA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发表学术论文的方法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关于经济的学术论文 关于高校科技统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部份,准确的科技统计数据将为国家、为学校制定科技规划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描述了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课题中的投入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严重失真;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社会经济目标分类要求太细。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及建议与同行者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技统计 重点问题 探讨 引 言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类与理、工、农、医类科技统计组成。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是以年报报表上报。年报报表内容包括[1]: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科学研究与发展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情况、科学研究机构情况、科技项目情况、研究成果情况、学术交流情况、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科技统计指标和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是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准则和工具,然而在执行科技指标和操作科技统计系统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 科技统计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1.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即社科年报2表[2]与科技年报4-1表、4-2表[3]中的课题投入人员数)严重失真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是指高等院校教职工中,在本年度内承担立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且研究工作时间累计在一个月以上(包括外籍或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的全时人员人数与非全时折合成全时人员人数之和,全时人员是指专职科技人员,非全时人员是指教师岗、教辅岗、行政岗中从事立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人员。非全时人员折合成全时人员是按一年10个月的工作时间为标准进行折合。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来源于科研项目中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科研工作时间及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人数。数据需要具体到参与某一科研项目中的每一个人具体在此课题中工作多少折合全时时间。需要所有科研工作者将每天就某一科研项目的工作小时登记记录然后到年底进行累计,累计之后再折合成全时工作量。由此可见,此项统计数据对数据的来源要求范围广、数据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并没有对具体的课题投入的工作时间的进行细致记录。从而使得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无准确来源依据。在目前的统计操作过程中,此项数据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数据的逻辑范围无可奈何地主观发挥,凭空设想数据,然后东拼西凑,将数据调整到数据的规定范围内,从而完成“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工作。这样的统计数据毫无意义,不尽加重统计工作者的无用工作量,而且有助于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意义的负面思考。统计数据存在的这种不真实性,也是多年来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1.2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在高校科技年报“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配套经费要求根据项目类型(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分类统计,而在年报“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配套经费又需根据项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即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其中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如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有配套经费,所带来的工作量不会太大。对于配套经费涉及面大的单位,此项经费的计算太复杂。目前,各高校配套经费在财务建档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与项目下达经费一并做成一个经费帐号,这种情况下的配套经费经经过数据处理后,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能够很准确地体现出来,而在“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却无法正确体现。第二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独立设立经费帐号,这种情况的配套经费可以分别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及“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准确体现,但是需要通过复杂计算才能得出准确数据,计算非常繁琐,并且需要统计工作者有相当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由于当前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科技项目计算库中没有设有“配套经费”这一项指标,所以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针对科技项目进行汇总计算时不会显示配套经费的汇总数量。计算“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的配套经费,需要统计工作者自建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统计工作,给统计工作者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的统计工作者很少,为了方便与显示数据,统计工作者会将全年的配套经费进行主观的分配,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3年报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3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标准,从396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这种分类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立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而在做年报统计时,要求统计工作者对每一项项目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如果有2000个在研的项目,就需要统计工作者进行2000*396=792000次选择,假设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那么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2200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分类指标要求太细,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所属学科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学科项目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栏的其他空白项。 1.4年报中的“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4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GB/T 24450-2009》标准,从98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一样,“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设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量同样很大。如按2000个在研项目进行统计计算,需要进行的选择次数应该为2000*98=196000次。如果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544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指标要求太高,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是的结果也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的承担单位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承担单位项目中“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栏的其他空白项。 2. 针对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2.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数据无准确依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太虚假,建议在年报的统计中取消对课题中投入的工作量进行统计。 2.2关于配套经费的分类汇总,建议在项目统计指标中增加“配套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中的汇总计算程序,使得配套经费能够根据项目来源及项目类型进行分别汇总。 2.3对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及“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建议在年报统计时只需统计到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选择到2位码,“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同样选择到2位码,这样不尽能减轻统计工作者大量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 我国的高校统计工作是自1985年开始[4],至今已有27年的统计历史。虽然统计系统和统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我国科技的进步是跳跃式的大发展,各类科研项目及投入经费都在跳跃式地猛增,科技统计的数据呈直线上升,可是各项统计指标20多年来还是基本上没变。以致出现当前科技统计中的某些指标与某些统计方法跟不上当前科技发展的变化。比如项目中各项工作量指标,以前一个人就从事一个项目,估算一下还可以基本准确地统计到实际科研工作量,可是现在一个人同时进行的项目有2个到10个不等,一个项目的参与人数一般有3人到30人不等,造成对工作量的统计难度极大。使得用现行的统计系统及统计手段来计算科研工作量已经变得不可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3.2增加高校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 每年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都是一项枯燥而又艰巨的工作。由于科技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实是艰难,对专项研究课题的投入也极少,致使实际从事科技统计的统计人员频繁变换。为了使科技统计与科技进步同步,稳定科技统计人员队伍,增强科技统计的科学技术含量[5],增加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3.3增强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应用性 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是需要耗费科研统计工作者几个月的加班加点的艰辛努力而得出的数据结果。但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并不太重视这份报表数据,原因之一是年报中的数据与各高校实际需要用于做科技决策的数据的统计口径及统计指标不大一致,原因之二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数据没有做出评价结果。只有通过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才能使科技统计工作得到各高校领导们的进一步重视,才能使统计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前期数据处理研究”(200911MS21)。 参考文献: [1] 吴利平,对高校科技统计的几点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86-987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10 [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理、工、农、医类)工 作文 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2006.11 [4] 刘仁义,对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 11月(下)65-66 [5] 徐芳,加强高校科技统计创新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 9期,150-151 作者简介: 龙凤英(1965.9-),女,汉族,湖南邵东人,广西大学科技处,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管理及研究工作。 看了“发表学术论文难不难”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2. 大学发表学术论文 3. 发表一篇职称论文要交纳多少钱 4. 学术论文都要花钱 5. 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论文发表容易吗

不难哦,只要你发表的论文无任何不符合内容就可以发布。如果有问题也可以咨询自己导师。

sci论文发表难度大吗?很多作者都会这样问题,其实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相比很多国内核心期刊来说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sci论文发表难度大吗?很多作者都会这样问题,其实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相比很多国内核心期刊来说,就知道投稿sci也没有那么难,国内核心期刊每个领域的刊物数量很少,而需求量却很大,多以国内投稿核心论文异常困难,从这一点上来说,sci期刊要比国内核心期刊容易很多。 SCI一共收录3700多本期刊,所有的期刊根据学科领域来划分的话,一篇文章能够找到几十个适合投稿的刊物。如果文章是跨学科论文的话,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就更多了。 sci发表一篇论文难度需要根据学科领域来分情况讨论,某些学科领域自身就具有容易发表的优势,更容易做出成果。对于sci某些学科来说,能够很容易的作出成绩,这样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个学科领域的行业现状和评审规则本身要求就比较低。 至于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需要根据期刊每年最新的影响因子来探讨,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会更新,但每年更新的数值相差不会太多。大多数国内单位都会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学术价值,所以说不同期刊发表一篇sci论文的难度自然也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现在的杂志,订阅人数十分少,基本上都都不对外销,所以所有的杂志社都是靠版面费来维持生计的。只有少数核心期刊有基金、捐款、政府补助,不需要贩卖版面费维生。大部分的普通杂志社都是依靠贩卖版面费维持生计。而发表论文的作者一般,用于评职称,奖学金,保研之类的,文章也是要上知网,万方,维普网的,而这些网站也是收杂志社费用的。数额大的吓人,所以说,杂志社现在基本上是靠作者的版面费维持生存。 那大学生发表论文难不难,非要花钱才能发表吗?回答这个问题,要分两步,第一个先回答难不难,如果付费发表,十分简单并不难。你付费,只要论文说的过去,一定会给你发表,发表的费用和您的论文字数及选择的期刊相关。期刊要费用,也和自己的影响因子相关,影响因子越高收费也越贵。 如果你想不付费,自己投稿发表,大学生发表论文还是很难的。难点主要有二个,一个是形式上的,一个是实质内容的。先说实质上的难。接受投稿发表的杂志,一般为核心期刊,这些期刊有资金支撑,不需要贩卖版面,或者说不主要靠贩卖版面。但是这些期刊影响因子高,要求论文质量高,需要有实际价值,有较高的学术成就。作为一个大学生,还在学习阶段,能够写出来符合要求的高质量论文是很难的事情。其二就是形式上,核心期刊一般会对作者身份要求,一般要求作者本身从事科研,需作者单位为一定级别的研究单位,或专业单位。多数杂志,需要有单位背书,才能发表论文。大学生还是在校生,只这一条也能够封堵了大学生发表的可能。 我给各位同学发表的建议,如果你只是为了奖学金,保研之类的,不妨付费发表,这样既能保证成功率,发表又快速又省心。但如果您真的是自己努力钻研,且又有团队帮助,撰写的是高质量的论文,那不妨投递下核心期刊,静等答复,这样的论文如果埋没在普刊里面太可惜。免

不难,只要有心人世上无难事

发表论文容易吗

不难哦,只要你发表的论文无任何不符合内容就可以发布。如果有问题也可以咨询自己导师。

大学生发表论文,如果不难就有问题了。你一个大学生,也就是完成本科基础教育,理论上来说你没有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条件的,所以不建议大学生一窝蜂的发表论文。如果水平真到了另说,本来就没有到能够完成论文的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也没有做课题研究,这样纯粹为了奖学金什么的发表论文,就不太好了,不建议这样的去发表。当然,换个角度,如果就是纯粹感兴趣,想写某个专业,或者你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发表出来,那也不错,这种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所以只能发比较水的文章,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你实在想发表,就写好自己投稿试试,录用了当然更好。如果必须不得不发表论文,那你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论文的机构,比如淘淘论文网这种,可以快速审核快速发表。如果不是特别必须,不建议大学生发表论文。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 教育 和研究,而学术论文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AAAAA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发表学术论文的方法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关于经济的学术论文 关于高校科技统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部份,准确的科技统计数据将为国家、为学校制定科技规划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描述了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课题中的投入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严重失真;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社会经济目标分类要求太细。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及建议与同行者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技统计 重点问题 探讨 引 言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类与理、工、农、医类科技统计组成。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是以年报报表上报。年报报表内容包括[1]: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科学研究与发展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情况、科学研究机构情况、科技项目情况、研究成果情况、学术交流情况、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科技统计指标和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是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准则和工具,然而在执行科技指标和操作科技统计系统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 科技统计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1.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即社科年报2表[2]与科技年报4-1表、4-2表[3]中的课题投入人员数)严重失真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是指高等院校教职工中,在本年度内承担立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且研究工作时间累计在一个月以上(包括外籍或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的全时人员人数与非全时折合成全时人员人数之和,全时人员是指专职科技人员,非全时人员是指教师岗、教辅岗、行政岗中从事立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人员。非全时人员折合成全时人员是按一年10个月的工作时间为标准进行折合。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来源于科研项目中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科研工作时间及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人数。数据需要具体到参与某一科研项目中的每一个人具体在此课题中工作多少折合全时时间。需要所有科研工作者将每天就某一科研项目的工作小时登记记录然后到年底进行累计,累计之后再折合成全时工作量。由此可见,此项统计数据对数据的来源要求范围广、数据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并没有对具体的课题投入的工作时间的进行细致记录。从而使得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无准确来源依据。在目前的统计操作过程中,此项数据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数据的逻辑范围无可奈何地主观发挥,凭空设想数据,然后东拼西凑,将数据调整到数据的规定范围内,从而完成“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工作。这样的统计数据毫无意义,不尽加重统计工作者的无用工作量,而且有助于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意义的负面思考。统计数据存在的这种不真实性,也是多年来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1.2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在高校科技年报“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配套经费要求根据项目类型(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分类统计,而在年报“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配套经费又需根据项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即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其中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如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有配套经费,所带来的工作量不会太大。对于配套经费涉及面大的单位,此项经费的计算太复杂。目前,各高校配套经费在财务建档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与项目下达经费一并做成一个经费帐号,这种情况下的配套经费经经过数据处理后,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能够很准确地体现出来,而在“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却无法正确体现。第二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独立设立经费帐号,这种情况的配套经费可以分别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及“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准确体现,但是需要通过复杂计算才能得出准确数据,计算非常繁琐,并且需要统计工作者有相当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由于当前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科技项目计算库中没有设有“配套经费”这一项指标,所以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针对科技项目进行汇总计算时不会显示配套经费的汇总数量。计算“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的配套经费,需要统计工作者自建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统计工作,给统计工作者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的统计工作者很少,为了方便与显示数据,统计工作者会将全年的配套经费进行主观的分配,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3年报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3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标准,从396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这种分类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立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而在做年报统计时,要求统计工作者对每一项项目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如果有2000个在研的项目,就需要统计工作者进行2000*396=792000次选择,假设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那么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2200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分类指标要求太细,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所属学科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学科项目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栏的其他空白项。 1.4年报中的“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4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GB/T 24450-2009》标准,从98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一样,“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设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量同样很大。如按2000个在研项目进行统计计算,需要进行的选择次数应该为2000*98=196000次。如果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544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指标要求太高,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是的结果也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的承担单位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承担单位项目中“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栏的其他空白项。 2. 针对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2.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数据无准确依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太虚假,建议在年报的统计中取消对课题中投入的工作量进行统计。 2.2关于配套经费的分类汇总,建议在项目统计指标中增加“配套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中的汇总计算程序,使得配套经费能够根据项目来源及项目类型进行分别汇总。 2.3对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及“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建议在年报统计时只需统计到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选择到2位码,“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同样选择到2位码,这样不尽能减轻统计工作者大量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 我国的高校统计工作是自1985年开始[4],至今已有27年的统计历史。虽然统计系统和统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我国科技的进步是跳跃式的大发展,各类科研项目及投入经费都在跳跃式地猛增,科技统计的数据呈直线上升,可是各项统计指标20多年来还是基本上没变。以致出现当前科技统计中的某些指标与某些统计方法跟不上当前科技发展的变化。比如项目中各项工作量指标,以前一个人就从事一个项目,估算一下还可以基本准确地统计到实际科研工作量,可是现在一个人同时进行的项目有2个到10个不等,一个项目的参与人数一般有3人到30人不等,造成对工作量的统计难度极大。使得用现行的统计系统及统计手段来计算科研工作量已经变得不可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3.2增加高校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 每年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都是一项枯燥而又艰巨的工作。由于科技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实是艰难,对专项研究课题的投入也极少,致使实际从事科技统计的统计人员频繁变换。为了使科技统计与科技进步同步,稳定科技统计人员队伍,增强科技统计的科学技术含量[5],增加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3.3增强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应用性 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是需要耗费科研统计工作者几个月的加班加点的艰辛努力而得出的数据结果。但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并不太重视这份报表数据,原因之一是年报中的数据与各高校实际需要用于做科技决策的数据的统计口径及统计指标不大一致,原因之二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数据没有做出评价结果。只有通过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才能使科技统计工作得到各高校领导们的进一步重视,才能使统计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前期数据处理研究”(200911MS21)。 参考文献: [1] 吴利平,对高校科技统计的几点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86-987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10 [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理、工、农、医类)工 作文 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2006.11 [4] 刘仁义,对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 11月(下)65-66 [5] 徐芳,加强高校科技统计创新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 9期,150-151 作者简介: 龙凤英(1965.9-),女,汉族,湖南邵东人,广西大学科技处,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管理及研究工作。 看了“发表学术论文难不难”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2. 大学发表学术论文 3. 发表一篇职称论文要交纳多少钱 4. 学术论文都要花钱 5. 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不难,只要有心人世上无难事

  • 索引序列
  • 发表scd论文容易吗
  • 在scd上发表论文容易吗
  • 发论文容易吗
  • 论文发表容易吗
  • 发表论文容易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