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书法发表论文

书法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书法发表论文

在专业刊物和重要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书法导报》正版连载《论国学涵养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杭州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20000字,影响较大。《新华文摘》转载一篇《论碑学的反思与再生》。(1)《姜澄清书学思想研究》(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第1期.)(2)《怀素狂草与酒神精神》(2000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大学书法教育与素质的关系》(2001,《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4)《夺角视点:当代书法研究的方法论》入选“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入集。(5)《清代隶书勃兴的原因及其审美特征》(2003,《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学报》)(6)《论新文人书法与文化精神》入选“2003年广东新文人研讨会”。(文载《书画艺术》杂志2004年第6期)。(7)《重新认识徐无闻》(《书画文献》杂志,2004-6)(8)《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当代贵州》杂志,2003-7)(9)《林散之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画》杂志,2004-3)(10)《萧散清逸嗣元风---蓝瑛绘画, 评赏》(《书与画》杂志,2004-6)(11)《二十世纪书法美学的回顾—-从美育到审美文化的研究》入选“第三届书法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载《书法导报》2004-7-21)(12)《从秦汉简牍帛书谈对待文化的态度》(《书法》杂志,2004-8)(13)《论现代书法的内向开拓》(《现代书法20年研讨会文集》2005-10)(14)《黄庭坚书画理论对蜀学的贡献》(《艺术百家》杂志,2005-1)收入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黄君主编)(15)《朱熹哲学思想对书论的影响》(《艺术百家》杂志,2006-4)(16)《洛蜀会通与理学书论》(《东南文化》杂志,2006-5)(17)《两宋理学书论概念诠释》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论文集》。(18)《技艺两进,心迹双清—徐无闻先生诗文书画里的人格精神》(《艺术品鉴》杂志,2007-1)(19)《朱熹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美术与设计》杂志,2007-2)(20)《魏了翁书论对理学书论的发展》(《社科研究》杂志(香港)2007-1)(21)《高等书法教育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国教育导刊>杂志2007-5)后改为〈高等教育书法篆刻教学规律初探〉载〈<中国书画报>〉6月版。(22)《理学与性灵》(载《艺术百家》杂志2007-5)“第二届性灵派书法原创展研讨会”主题论文,作学术讲座。(23)《试论浙东理学书论的发展及特点》(入选“浙东书学研讨会”及<论文集>,主题发言)(24)《文道并重与新文人书法》(《新文人书法研讨会论文集》,主题发言)(25)《六朝文化研究的拓展综述》(《瘗鹤铭国际书学研讨会文集》,主题发言)(26)《吴门书派的盛衰与明清书法研究》(网络论文)(27)《理学书论与书家人格培养》(《中国画品》杂志2008-1)(28)《书法创作三态论》(《中国书法》杂志2008-4)(29)《苏轼的“技道双进论”与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08中国书法金陵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又载〈书法报〉7月版三期整版连载。(30)《近现代印人的书法研究》(《中国书法》杂志2009-5,10000余字,附图30余幅)(31)《李鸿章书法的矛盾性研究》(《江淮书风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32)《徐无闻先生对泰山刻石的研究与创作》(2009,“泰山论坛”及“江苏青年论坛”,收入《江苏省青年论坛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33)《尽笔墨之奇写山川之神---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被选编载入《王振中画选》(2010年荣宝斋出版社)(34)<<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长文被选入<<历届书法硕士生论文集>>(第一辑)(荣宝斋出版社2008)(35)论文<论国学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入选”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杭州.15000字.赴会重点发言.载入集.并组织十所艺术学院本科作品展。(36)《手札大家谈》(四人之人丘若)刊登《书法报》6-22第11版。文字4000字,附作品一幅手札。(张波主编)(37)2011年《中国书画》第8期刊登《名家谈当代伪二王书法》批评文章,图片。1500字。(38)论文《李鸿章的书法与书论》发表于《中国书法》第7期。(与王永良合作,第二作者)(39)评论文章《再论伪二王书风》在《中国书法》2012第1期“名家专栏”刊登。(40)《康有为书论的矛盾性研究》((2013,入选“康有为奖中国书法岭南论坛,并入选《论文集》及《书镜》杂志等多种,重点发言。赴广东南海会议)(41)《碑学的反思与再生》(2013刊登于《中国书画报》4-20,《新华文摘》转载)。(42)《苏轼的技道双进论语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13,入选“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国际论坛研讨会”并入《论文集》。赴成都会议。 (43)《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的忧思》(2013-1,《中国书法》杂志刊登,核心刊物)(44)《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2013,入选“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并入《论文集》,《书镜》《中国美术研究》等刊物转载)(45)《书道:生命之魂》刊登于《美术视线》杂志第8期。(46)《启功的文化精神》刊登于《创作与评论》杂志。(湖南文联主办核心刊物)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是我整理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的出现则是在2004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陈恳”。更重要的是,由毛笔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阻碍。很明显,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人们为了推陈出新,想尽办法崭露头角,往往在创作中采用的是背离传统的方式,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创新来博得大众的认可。在书法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命名它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这一名词是由王镛老师首度提出的。顾名思义是将“艺术”提前,注重艺术的表现,而相对弱化书法的本事。这在当代表现为书法的民间化倾向上,近几年流行的“流行书风”就是其典型代表。纵观这几年来的各大书展,我们都不难发现书法正经历着从“书法艺术”向“艺术书法”转化的过程。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几千年的二王书风,颜筋柳骨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累,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许多作品让人看下来已经不是艺术而是复制品了。于是更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觉上的感觉,开始抓形式感,尽管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态百出,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展览和比赛的效应不容小觑。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对流行书风的兴起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正是因为书法流行现象的出现,以王镛为代表的几位书法艺术家共同主持了“首届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并连续成功做到了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坚持汉字书写及线条原则,基本上仍属于传统书法的范畴,与更具前卫意义的“现代书法”有着较大差距。但参展作品基本反映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当代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向:随着书法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消减和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和创作意识正日益凸显和升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虽然流行书风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但其批判者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流行书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多元化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流行风尚,并显示出相当的风格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当代书法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现代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是书法艺术家们不甘寂寞的表现,也是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发展的富有生机的动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自娱雅玩和记事交流,而更多地注重用笔墨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性情,并通过幅式、材料、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突破来制造视觉上的特殊效果。现代展览中大多是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而且多为竖式,很少见到传统的尺牍和卷轴。这样的幅式比较适合现代化的展厅格局,同时也使观众有仰望之感,增强作品的视觉魅力。在用纸上,书法家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净宣到富丽堂皇的洒金(银)宣,从有作旧效果的仿古宣到简单脱俗的手边纸,不一而足,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石开等书法家还大胆地以色彩入书,寻求新鲜的视觉感受。当然,更明显的是作者们对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和章法布局方面的大胆探索。另外,从展览的布展风格较过去也有不小的突破,新颖协调,将作品拓裱在统一底色的展板上或装置于精美的画框里,旁边配有考究的标签,印有详细的说明、创作自述和主持人评语等,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档次。也极大的增强了观赏者的兴趣。 然而,“书法艺术”转化为“艺术书法”,也是具有自身必然性的。首先,书法在其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曾经具有两面性,即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实用性要求正在减弱,而艺术性要求则日益增长,人们力图在书法中获得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人格精神的追求,日益脱离书写实用价值的书法,应按照艺术的本性来发展。艺术的本性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不满足既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向传统挑战,追求原创性和超越性。这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规律。其次,现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对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方式。优雅精美的印刷术和发达的出版业,消除了艺术品的神秘性和复制失真性,人们可以及时掌握大量的艺术信息;良好的展览条件和收藏条件,提高了人们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维度,人们希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所体现的艺术感受性和表现力有更为切实的现代体现。最后,书法家们面对书法的日益专业化和高度艺术化,以及大量优秀的异质文化成果的挑战,更有来自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竞争力,因此,他们无法停留于固有的书法观念和传统书法模式。他们的现实处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当然,形式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本质特征。其关键所在其实是创作者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及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色。他们更多地思考传统书法的当下状况和未来走向,或者说他们希望书法艺术不要固步自封,而应再创辉煌。古今之变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核心理念和书法家的心性品质的改变。古人重“格调”与“意境”的“高”与“低”。因此,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上,更多地使致力于从传统的资源中发掘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作品以墓志残纸为基调,并掺杂一些破坏性的用笔,力图表现结构、章法的动荡感和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不过,这样的书风也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不少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形式技巧上的翻新,而对书法文化本身缺乏深刻体悟,对传统书法艺术语言也缺少系统研究,因而其创新显得底气不足,粗浅浮躁。其次,由于创作者取法相似,观点相近,且互相影响,因而存在风格面目趋同的隐患,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可能就失去了个性。

中国书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这新的发展维度,原有古典的书法系统,正由文化封闭走向文化开发,尝试着汲取其他艺术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的表现力。“艺术书法”常常招致人们的非议,斥之为非书法、不识“传统”。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不应躺在传统的、古人的艺术成就上面沾沾自喜,书法家们也不应该是艺术创造方面的懒汉,笔墨技巧固然是书法艺术的基质之一,然而它也能扼杀人的活生生的艺术感受性。由于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因此书法艺术的现代转换中,更应注重主体的分辨力,突出主体的创造性,以之开掘新传统,整合新方法,窥视书法艺术现代发展的生长点,在面向新生活的诸种尝试中把握书法艺术现代转型的契机。

由此看来“书法艺术”转向“艺术书法”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贡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书法形式美的建设。试想,如果一个歌唱家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她的发音有多到位多准确,仅仅只是展示她的基本功,而不拿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歌声展现给大家看,那观众又如何会有兴趣。中国古代的书法经典精华,被大众认可的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的几十件作品,如果大家都去宗法他们的作品不去创造,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勃勃生机,风格也不会在竞争中互补,而更严重的,书法这门艺术也会因此而衰落。

注释:①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1] 当代书法论文选(理论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2] 当代书法论文选(书史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书法研究[J].1993(01).

[5] 文艺研究[J].2008(12).

[6] 欧阳中石.光明日报――文化与书法[J].2007(621).

[7] 王岳川.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J].2008(7).

作者简介:秦兆诗(198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书法类论文发表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是我整理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的出现则是在2004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陈恳”。更重要的是,由毛笔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阻碍。很明显,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人们为了推陈出新,想尽办法崭露头角,往往在创作中采用的是背离传统的方式,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创新来博得大众的认可。在书法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命名它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这一名词是由王镛老师首度提出的。顾名思义是将“艺术”提前,注重艺术的表现,而相对弱化书法的本事。这在当代表现为书法的民间化倾向上,近几年流行的“流行书风”就是其典型代表。纵观这几年来的各大书展,我们都不难发现书法正经历着从“书法艺术”向“艺术书法”转化的过程。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几千年的二王书风,颜筋柳骨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累,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许多作品让人看下来已经不是艺术而是复制品了。于是更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觉上的感觉,开始抓形式感,尽管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态百出,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展览和比赛的效应不容小觑。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对流行书风的兴起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正是因为书法流行现象的出现,以王镛为代表的几位书法艺术家共同主持了“首届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并连续成功做到了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坚持汉字书写及线条原则,基本上仍属于传统书法的范畴,与更具前卫意义的“现代书法”有着较大差距。但参展作品基本反映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当代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向:随着书法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消减和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和创作意识正日益凸显和升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虽然流行书风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但其批判者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流行书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多元化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流行风尚,并显示出相当的风格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当代书法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现代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是书法艺术家们不甘寂寞的表现,也是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发展的富有生机的动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自娱雅玩和记事交流,而更多地注重用笔墨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性情,并通过幅式、材料、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突破来制造视觉上的特殊效果。现代展览中大多是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而且多为竖式,很少见到传统的尺牍和卷轴。这样的幅式比较适合现代化的展厅格局,同时也使观众有仰望之感,增强作品的视觉魅力。在用纸上,书法家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净宣到富丽堂皇的洒金(银)宣,从有作旧效果的仿古宣到简单脱俗的手边纸,不一而足,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石开等书法家还大胆地以色彩入书,寻求新鲜的视觉感受。当然,更明显的是作者们对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和章法布局方面的大胆探索。另外,从展览的布展风格较过去也有不小的突破,新颖协调,将作品拓裱在统一底色的展板上或装置于精美的画框里,旁边配有考究的标签,印有详细的说明、创作自述和主持人评语等,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档次。也极大的增强了观赏者的兴趣。 然而,“书法艺术”转化为“艺术书法”,也是具有自身必然性的。首先,书法在其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曾经具有两面性,即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实用性要求正在减弱,而艺术性要求则日益增长,人们力图在书法中获得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人格精神的追求,日益脱离书写实用价值的书法,应按照艺术的本性来发展。艺术的本性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不满足既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向传统挑战,追求原创性和超越性。这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规律。其次,现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对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方式。优雅精美的印刷术和发达的出版业,消除了艺术品的神秘性和复制失真性,人们可以及时掌握大量的艺术信息;良好的展览条件和收藏条件,提高了人们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维度,人们希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所体现的艺术感受性和表现力有更为切实的现代体现。最后,书法家们面对书法的日益专业化和高度艺术化,以及大量优秀的异质文化成果的挑战,更有来自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竞争力,因此,他们无法停留于固有的书法观念和传统书法模式。他们的现实处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当然,形式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本质特征。其关键所在其实是创作者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及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色。他们更多地思考传统书法的当下状况和未来走向,或者说他们希望书法艺术不要固步自封,而应再创辉煌。古今之变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核心理念和书法家的心性品质的改变。古人重“格调”与“意境”的“高”与“低”。因此,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上,更多地使致力于从传统的资源中发掘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作品以墓志残纸为基调,并掺杂一些破坏性的用笔,力图表现结构、章法的动荡感和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不过,这样的书风也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不少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形式技巧上的翻新,而对书法文化本身缺乏深刻体悟,对传统书法艺术语言也缺少系统研究,因而其创新显得底气不足,粗浅浮躁。其次,由于创作者取法相似,观点相近,且互相影响,因而存在风格面目趋同的隐患,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可能就失去了个性。

中国书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这新的发展维度,原有古典的书法系统,正由文化封闭走向文化开发,尝试着汲取其他艺术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的表现力。“艺术书法”常常招致人们的非议,斥之为非书法、不识“传统”。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不应躺在传统的、古人的艺术成就上面沾沾自喜,书法家们也不应该是艺术创造方面的懒汉,笔墨技巧固然是书法艺术的基质之一,然而它也能扼杀人的活生生的艺术感受性。由于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因此书法艺术的现代转换中,更应注重主体的分辨力,突出主体的创造性,以之开掘新传统,整合新方法,窥视书法艺术现代发展的生长点,在面向新生活的诸种尝试中把握书法艺术现代转型的契机。

由此看来“书法艺术”转向“艺术书法”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贡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书法形式美的建设。试想,如果一个歌唱家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她的发音有多到位多准确,仅仅只是展示她的基本功,而不拿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歌声展现给大家看,那观众又如何会有兴趣。中国古代的书法经典精华,被大众认可的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的几十件作品,如果大家都去宗法他们的作品不去创造,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勃勃生机,风格也不会在竞争中互补,而更严重的,书法这门艺术也会因此而衰落。

注释:①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1] 当代书法论文选(理论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2] 当代书法论文选(书史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书法研究[J].1993(01).

[5] 文艺研究[J].2008(12).

[6] 欧阳中石.光明日报――文化与书法[J].2007(621).

[7] 王岳川.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J].2008(7).

作者简介:秦兆诗(198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16.《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17.《“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2009.06。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09。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2010.04。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2。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08。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11。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书法报发表论文

钱塘江学校校长 沈伟强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2000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2005年至今任钱塘江学校校长,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是海宁市名教师、嘉兴市优秀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会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已满20年,爱岗敬业,注重科研,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20多篇,主持课题4个,其中有3篇论文获浙江省、嘉兴市一等奖。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所带学科整体成绩列海宁市前列。学校被评为嘉兴市文明单位。钱塘江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许园达许园达:男,59年5月生, 78年8月参加工作,85年7月海宁师范毕业,03年7月获得大专学历,中共党员,90年至今先后担任村校教导、校长、中心小学付校长、校长、钱塘江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从教近三十年来,为钱塘江学校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者了一些荣誉。本人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教育事业,作风正派、严已律己,清正廉明。工作责任性强,勇挑重担,以身作职,努力起表率作用。平易近人,干群关系密切,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本人信奉:爱是需要付出的。塘江学校副校长 朱振明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1988年毕业于海宁师范,分配到钱塘江荆山完小任教,1990年2月调入中心小学任教至今。曾担任小学体育专职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现任教小学数学。1997年获海宁市语文“优质课”奖,2004年被评为海宁市首批小学数学“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获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2005年任副校长。与讲台晨昏相伴,与学生朝夕相处,用一件件小事,用点滴的行动履行着一名教师的职责,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钱塘江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陆永明 钱塘江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陆永明钱塘江学校副教导主任 陈国芬1992年毕业于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后完成浙江教育学院综合理科本科函授及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自考,并获学士学位。从事教育工作17年,担任班主任12年。现为学校教科室主任,海宁市名教师。工作勤勉,热爱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一生发展为宗旨。钱塘江学校副教导主任 钱利雅钱利雅,小学高级教师,1995年毕业于海宁师范,现本科学历。自参加工作以来,任教中、高段语文,2003年9月参加市“十五期间第二期小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现任校少总部总辅导员,教导处副教导,教科室主任(小学部)。 钱塘江学校政教主任 张福明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函授毕业。1974年11月参加工作,任教初中语文35年,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任钱塘江中学教导主任,2005年8月起任钱塘江学校政教主任;1999年起担任学校工会主席。本人信念: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钱塘江学校人事管理 姚剑根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83年毕业于海宁师范,1996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数学专业,现在海宁市周王庙镇钱塘江学校任教。任教初中数学课、学校初中部书法课,人事干部。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在《书法报》上发表,德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收录于嘉兴市德育论文集,数学教学论文曾在海宁市获奖,曾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钱塘江学校总务主任 倪金林钱塘江学校副总务主任朱国良浙江海宁人,1968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一级教师。1987年8月到钱塘江学校工作,任教20多年来,担任过10多年班主任工作。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一直以来努力“播春风浸润心灵,秉雅言传承文明”。 2005年8月至今任学校副总务主任。钱塘江学校副总务主任 方惠明方惠明,男,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89年浙江海宁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钱塘江学校任教,担任数学、体育教学工作已近20年,其中任班主任、体育教研组长15年;工作努力,关心学生,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2003年中央电大小教专业专科毕业,2008年嘉兴学院小教专业本科毕业。

在专业刊物和重要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书法导报》正版连载《论国学涵养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杭州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20000字,影响较大。《新华文摘》转载一篇《论碑学的反思与再生》。(1)《姜澄清书学思想研究》(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第1期.)(2)《怀素狂草与酒神精神》(2000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大学书法教育与素质的关系》(2001,《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4)《夺角视点:当代书法研究的方法论》入选“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入集。(5)《清代隶书勃兴的原因及其审美特征》(2003,《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学报》)(6)《论新文人书法与文化精神》入选“2003年广东新文人研讨会”。(文载《书画艺术》杂志2004年第6期)。(7)《重新认识徐无闻》(《书画文献》杂志,2004-6)(8)《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当代贵州》杂志,2003-7)(9)《林散之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画》杂志,2004-3)(10)《萧散清逸嗣元风---蓝瑛绘画, 评赏》(《书与画》杂志,2004-6)(11)《二十世纪书法美学的回顾—-从美育到审美文化的研究》入选“第三届书法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载《书法导报》2004-7-21)(12)《从秦汉简牍帛书谈对待文化的态度》(《书法》杂志,2004-8)(13)《论现代书法的内向开拓》(《现代书法20年研讨会文集》2005-10)(14)《黄庭坚书画理论对蜀学的贡献》(《艺术百家》杂志,2005-1)收入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黄君主编)(15)《朱熹哲学思想对书论的影响》(《艺术百家》杂志,2006-4)(16)《洛蜀会通与理学书论》(《东南文化》杂志,2006-5)(17)《两宋理学书论概念诠释》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论文集》。(18)《技艺两进,心迹双清—徐无闻先生诗文书画里的人格精神》(《艺术品鉴》杂志,2007-1)(19)《朱熹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美术与设计》杂志,2007-2)(20)《魏了翁书论对理学书论的发展》(《社科研究》杂志(香港)2007-1)(21)《高等书法教育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国教育导刊>杂志2007-5)后改为〈高等教育书法篆刻教学规律初探〉载〈<中国书画报>〉6月版。(22)《理学与性灵》(载《艺术百家》杂志2007-5)“第二届性灵派书法原创展研讨会”主题论文,作学术讲座。(23)《试论浙东理学书论的发展及特点》(入选“浙东书学研讨会”及<论文集>,主题发言)(24)《文道并重与新文人书法》(《新文人书法研讨会论文集》,主题发言)(25)《六朝文化研究的拓展综述》(《瘗鹤铭国际书学研讨会文集》,主题发言)(26)《吴门书派的盛衰与明清书法研究》(网络论文)(27)《理学书论与书家人格培养》(《中国画品》杂志2008-1)(28)《书法创作三态论》(《中国书法》杂志2008-4)(29)《苏轼的“技道双进论”与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08中国书法金陵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又载〈书法报〉7月版三期整版连载。(30)《近现代印人的书法研究》(《中国书法》杂志2009-5,10000余字,附图30余幅)(31)《李鸿章书法的矛盾性研究》(《江淮书风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32)《徐无闻先生对泰山刻石的研究与创作》(2009,“泰山论坛”及“江苏青年论坛”,收入《江苏省青年论坛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33)《尽笔墨之奇写山川之神---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被选编载入《王振中画选》(2010年荣宝斋出版社)(34)<<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长文被选入<<历届书法硕士生论文集>>(第一辑)(荣宝斋出版社2008)(35)论文<论国学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入选”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杭州.15000字.赴会重点发言.载入集.并组织十所艺术学院本科作品展。(36)《手札大家谈》(四人之人丘若)刊登《书法报》6-22第11版。文字4000字,附作品一幅手札。(张波主编)(37)2011年《中国书画》第8期刊登《名家谈当代伪二王书法》批评文章,图片。1500字。(38)论文《李鸿章的书法与书论》发表于《中国书法》第7期。(与王永良合作,第二作者)(39)评论文章《再论伪二王书风》在《中国书法》2012第1期“名家专栏”刊登。(40)《康有为书论的矛盾性研究》((2013,入选“康有为奖中国书法岭南论坛,并入选《论文集》及《书镜》杂志等多种,重点发言。赴广东南海会议)(41)《碑学的反思与再生》(2013刊登于《中国书画报》4-20,《新华文摘》转载)。(42)《苏轼的技道双进论语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13,入选“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国际论坛研讨会”并入《论文集》。赴成都会议。 (43)《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的忧思》(2013-1,《中国书法》杂志刊登,核心刊物)(44)《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2013,入选“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并入《论文集》,《书镜》《中国美术研究》等刊物转载)(45)《书道:生命之魂》刊登于《美术视线》杂志第8期。(46)《启功的文化精神》刊登于《创作与评论》杂志。(湖南文联主办核心刊物)

书法学论文发表

上知网看看,可以找到相关杂志

大学生可以安排的期刊有很多很多,市面上的那些省级国家级的期刊,大学生基本都可以安排...随着我们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本科在读的学生,发表论文就成了提升自己价值的一个法宝。本科生发表论文最直接的好处,可以增加拿奖学金的机会。大学的奖学金评定有很多方面,其中论文发表情况是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可见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都是掌握的不错的。本科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论文发表这个途径来达到目的。自己专业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本科生阶段的学术积累,通常是多查相关领域的资料,当然不是说查资料拼凑文章,是需要学习各种资料的写作思路,以及各类文章中的精华知识,能够写出创新点出来,也就是需要原创。同时精炼自己的写作语言,通过大量的学习,学生学术水平就会提高了,论文发表录用机会也会提高。

可发表刊物很多法学类核心期刊有十余种: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学 法商研究 政法论坛 现代 法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律科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法学家 比较法研究 环球法律评论 当代法学 法学论坛 政治与法律 河北法学 法学杂志 法律适用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人民司法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司法鉴定 发一般刊物很多,各省都有社会科学院、法学会或者律协主办的刊物,可法学类论文。还有全国各综合类高等学校都有学报,一般也可发。你要浙江省内的可以查在浙江的高校,省一级法学会,律协,公检法等的刊物信息。

论文发表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代理手中的稿件比较多,所以杂志社的编辑们一般都非常乐于跟他们合作。关键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小畅编辑提醒您,审稿方面,杂志社不是所有的稿件都给你发。当然,作为代理方,也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承诺给你发。但是,只要代理方面承诺可以发。那么,就百分之百可以发表了。毕竟,只要是气候成熟的代理,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编辑有长期合作。这样,就会无形中生成一种关系户的效果。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多。 也就是说,杂志社便宜是便宜,但是没有时间保证,审稿麻烦切周期长。而,代理方面,贵也贵不到哪儿去,审稿速度快,时间短。现在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时间方面大多都比较紧迫,而且论文方面也都比较麻烦。项目:校外:可以去的地方有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如MSRA IBM CRL等),有中科研的各个著名院所等。校内:一种途径是参与校内著名实验室每年定期的暑期实习,比如电信学员的网安实验室,比如材料学院的微纳中心等,一种途径 是自己联系在科研上比如活跃的老师(此如自己的任课老师,指导老师:找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很重要,他的作用=好的科研指导+好的科研推荐信+挂高质量论文的机会+给美国教授内推的机会

中国书法发表论文

在专业刊物和重要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书法导报》正版连载《论国学涵养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杭州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20000字,影响较大。《新华文摘》转载一篇《论碑学的反思与再生》。(1)《姜澄清书学思想研究》(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第1期.)(2)《怀素狂草与酒神精神》(2000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大学书法教育与素质的关系》(2001,《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4)《夺角视点:当代书法研究的方法论》入选“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入集。(5)《清代隶书勃兴的原因及其审美特征》(2003,《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学报》)(6)《论新文人书法与文化精神》入选“2003年广东新文人研讨会”。(文载《书画艺术》杂志2004年第6期)。(7)《重新认识徐无闻》(《书画文献》杂志,2004-6)(8)《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当代贵州》杂志,2003-7)(9)《林散之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画》杂志,2004-3)(10)《萧散清逸嗣元风---蓝瑛绘画, 评赏》(《书与画》杂志,2004-6)(11)《二十世纪书法美学的回顾—-从美育到审美文化的研究》入选“第三届书法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载《书法导报》2004-7-21)(12)《从秦汉简牍帛书谈对待文化的态度》(《书法》杂志,2004-8)(13)《论现代书法的内向开拓》(《现代书法20年研讨会文集》2005-10)(14)《黄庭坚书画理论对蜀学的贡献》(《艺术百家》杂志,2005-1)收入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黄君主编)(15)《朱熹哲学思想对书论的影响》(《艺术百家》杂志,2006-4)(16)《洛蜀会通与理学书论》(《东南文化》杂志,2006-5)(17)《两宋理学书论概念诠释》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论文集》。(18)《技艺两进,心迹双清—徐无闻先生诗文书画里的人格精神》(《艺术品鉴》杂志,2007-1)(19)《朱熹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美术与设计》杂志,2007-2)(20)《魏了翁书论对理学书论的发展》(《社科研究》杂志(香港)2007-1)(21)《高等书法教育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国教育导刊>杂志2007-5)后改为〈高等教育书法篆刻教学规律初探〉载〈<中国书画报>〉6月版。(22)《理学与性灵》(载《艺术百家》杂志2007-5)“第二届性灵派书法原创展研讨会”主题论文,作学术讲座。(23)《试论浙东理学书论的发展及特点》(入选“浙东书学研讨会”及<论文集>,主题发言)(24)《文道并重与新文人书法》(《新文人书法研讨会论文集》,主题发言)(25)《六朝文化研究的拓展综述》(《瘗鹤铭国际书学研讨会文集》,主题发言)(26)《吴门书派的盛衰与明清书法研究》(网络论文)(27)《理学书论与书家人格培养》(《中国画品》杂志2008-1)(28)《书法创作三态论》(《中国书法》杂志2008-4)(29)《苏轼的“技道双进论”与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08中国书法金陵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又载〈书法报〉7月版三期整版连载。(30)《近现代印人的书法研究》(《中国书法》杂志2009-5,10000余字,附图30余幅)(31)《李鸿章书法的矛盾性研究》(《江淮书风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32)《徐无闻先生对泰山刻石的研究与创作》(2009,“泰山论坛”及“江苏青年论坛”,收入《江苏省青年论坛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33)《尽笔墨之奇写山川之神---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被选编载入《王振中画选》(2010年荣宝斋出版社)(34)<<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长文被选入<<历届书法硕士生论文集>>(第一辑)(荣宝斋出版社2008)(35)论文<论国学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入选”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杭州.15000字.赴会重点发言.载入集.并组织十所艺术学院本科作品展。(36)《手札大家谈》(四人之人丘若)刊登《书法报》6-22第11版。文字4000字,附作品一幅手札。(张波主编)(37)2011年《中国书画》第8期刊登《名家谈当代伪二王书法》批评文章,图片。1500字。(38)论文《李鸿章的书法与书论》发表于《中国书法》第7期。(与王永良合作,第二作者)(39)评论文章《再论伪二王书风》在《中国书法》2012第1期“名家专栏”刊登。(40)《康有为书论的矛盾性研究》((2013,入选“康有为奖中国书法岭南论坛,并入选《论文集》及《书镜》杂志等多种,重点发言。赴广东南海会议)(41)《碑学的反思与再生》(2013刊登于《中国书画报》4-20,《新华文摘》转载)。(42)《苏轼的技道双进论语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13,入选“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国际论坛研讨会”并入《论文集》。赴成都会议。 (43)《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的忧思》(2013-1,《中国书法》杂志刊登,核心刊物)(44)《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2013,入选“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并入《论文集》,《书镜》《中国美术研究》等刊物转载)(45)《书道:生命之魂》刊登于《美术视线》杂志第8期。(46)《启功的文化精神》刊登于《创作与评论》杂志。(湖南文联主办核心刊物)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16.《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17.《“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2009.06。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09。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2010.04。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2。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08。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11。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是我整理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的出现则是在2004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陈恳”。更重要的是,由毛笔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阻碍。很明显,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人们为了推陈出新,想尽办法崭露头角,往往在创作中采用的是背离传统的方式,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创新来博得大众的认可。在书法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命名它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这一名词是由王镛老师首度提出的。顾名思义是将“艺术”提前,注重艺术的表现,而相对弱化书法的本事。这在当代表现为书法的民间化倾向上,近几年流行的“流行书风”就是其典型代表。纵观这几年来的各大书展,我们都不难发现书法正经历着从“书法艺术”向“艺术书法”转化的过程。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几千年的二王书风,颜筋柳骨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累,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许多作品让人看下来已经不是艺术而是复制品了。于是更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觉上的感觉,开始抓形式感,尽管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态百出,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展览和比赛的效应不容小觑。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对流行书风的兴起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正是因为书法流行现象的出现,以王镛为代表的几位书法艺术家共同主持了“首届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并连续成功做到了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坚持汉字书写及线条原则,基本上仍属于传统书法的范畴,与更具前卫意义的“现代书法”有着较大差距。但参展作品基本反映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当代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向:随着书法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消减和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和创作意识正日益凸显和升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虽然流行书风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但其批判者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流行书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多元化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流行风尚,并显示出相当的风格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当代书法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现代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是书法艺术家们不甘寂寞的表现,也是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发展的富有生机的动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自娱雅玩和记事交流,而更多地注重用笔墨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性情,并通过幅式、材料、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突破来制造视觉上的特殊效果。现代展览中大多是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而且多为竖式,很少见到传统的尺牍和卷轴。这样的幅式比较适合现代化的展厅格局,同时也使观众有仰望之感,增强作品的视觉魅力。在用纸上,书法家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净宣到富丽堂皇的洒金(银)宣,从有作旧效果的仿古宣到简单脱俗的手边纸,不一而足,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石开等书法家还大胆地以色彩入书,寻求新鲜的视觉感受。当然,更明显的是作者们对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和章法布局方面的大胆探索。另外,从展览的布展风格较过去也有不小的突破,新颖协调,将作品拓裱在统一底色的展板上或装置于精美的画框里,旁边配有考究的标签,印有详细的说明、创作自述和主持人评语等,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档次。也极大的增强了观赏者的兴趣。 然而,“书法艺术”转化为“艺术书法”,也是具有自身必然性的。首先,书法在其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曾经具有两面性,即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实用性要求正在减弱,而艺术性要求则日益增长,人们力图在书法中获得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人格精神的追求,日益脱离书写实用价值的书法,应按照艺术的本性来发展。艺术的本性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不满足既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向传统挑战,追求原创性和超越性。这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规律。其次,现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对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方式。优雅精美的印刷术和发达的出版业,消除了艺术品的神秘性和复制失真性,人们可以及时掌握大量的艺术信息;良好的展览条件和收藏条件,提高了人们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维度,人们希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所体现的艺术感受性和表现力有更为切实的现代体现。最后,书法家们面对书法的日益专业化和高度艺术化,以及大量优秀的异质文化成果的挑战,更有来自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竞争力,因此,他们无法停留于固有的书法观念和传统书法模式。他们的现实处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当然,形式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本质特征。其关键所在其实是创作者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及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色。他们更多地思考传统书法的当下状况和未来走向,或者说他们希望书法艺术不要固步自封,而应再创辉煌。古今之变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核心理念和书法家的心性品质的改变。古人重“格调”与“意境”的“高”与“低”。因此,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上,更多地使致力于从传统的资源中发掘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作品以墓志残纸为基调,并掺杂一些破坏性的用笔,力图表现结构、章法的动荡感和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不过,这样的书风也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不少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形式技巧上的翻新,而对书法文化本身缺乏深刻体悟,对传统书法艺术语言也缺少系统研究,因而其创新显得底气不足,粗浅浮躁。其次,由于创作者取法相似,观点相近,且互相影响,因而存在风格面目趋同的隐患,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可能就失去了个性。

中国书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这新的发展维度,原有古典的书法系统,正由文化封闭走向文化开发,尝试着汲取其他艺术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的表现力。“艺术书法”常常招致人们的非议,斥之为非书法、不识“传统”。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不应躺在传统的、古人的艺术成就上面沾沾自喜,书法家们也不应该是艺术创造方面的懒汉,笔墨技巧固然是书法艺术的基质之一,然而它也能扼杀人的活生生的艺术感受性。由于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因此书法艺术的现代转换中,更应注重主体的分辨力,突出主体的创造性,以之开掘新传统,整合新方法,窥视书法艺术现代发展的生长点,在面向新生活的诸种尝试中把握书法艺术现代转型的契机。

由此看来“书法艺术”转向“艺术书法”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贡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书法形式美的建设。试想,如果一个歌唱家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她的发音有多到位多准确,仅仅只是展示她的基本功,而不拿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歌声展现给大家看,那观众又如何会有兴趣。中国古代的书法经典精华,被大众认可的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的几十件作品,如果大家都去宗法他们的作品不去创造,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勃勃生机,风格也不会在竞争中互补,而更严重的,书法这门艺术也会因此而衰落。

注释:①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1] 当代书法论文选(理论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2] 当代书法论文选(书史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书法研究[J].1993(01).

[5] 文艺研究[J].2008(12).

[6] 欧阳中石.光明日报――文化与书法[J].2007(621).

[7] 王岳川.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J].2008(7).

作者简介:秦兆诗(198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书法发表论文
  • 书法类论文发表
  • 书法报发表论文
  • 书法学论文发表
  • 中国书法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