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门雨钊论文发表的书籍

门雨钊论文发表的书籍

发布时间:

门雨钊论文发表的书籍

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1922年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于北京。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为一小三合院,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的卧室,南间是客房。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李大钊自己非常喜欢这处住宅,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李大钊的次子李光华、幼女钟华出生在这里,他的长子葆华、长女星华都是在这里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李大钊故居的保护工作,斥资实施李大钊故居居民搬迁、文物修缮工程。 在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李大钊故居于2007年5月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正式对社会开放。河北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 1010.1平方米。 系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 东侧三间厢房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学馆旧址,西侧为碾棚。自中院往北至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半院,李大钊住东半院,西半院是其三祖父李如璧的住所。中院有东厢房三间,李大钊就诞生在 此房的北间屋里,屋里陈列着李大钊母亲的遗物。 东厢房北面为三间正房,西边一间是从中院到后 院的穿堂屋,另外两间为住室。室内陈设的是李大钊夫妇及其祖先的遗物。李大钊幼年时期和结婚 以后,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后院东边有两间厢房和棚子,厢房为贮藏粮食的地方,李大钊经常在这里 读书、习字、写文章。西院是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陈放着李大钊生平照片、手稿、书刊、遗物 及有关资料。 李大钊纪念馆 坐落于乐亭县新城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功绩柱、导向柱、浮雕、三十八级台阶、序厅、瞻仰厅以及东西展厅。这里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 李大钊纪念馆既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陈展,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研究李大钊的中 心,又是独特的旅游景点。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同年故居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1982年7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故居坐北朝南,成长方形。高阶台,黑大车门,分为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围砌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均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秩;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一座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穿堂套院。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 大门和二门之间为前院。有东厢房三间,曾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学馆。靠南有一猪圈。西边有两间一明的敞面碾棚,内有过去家中用过的石碾一盘。� 进二门为中院,有东厢房三间。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钊同志就出生于此房的北间屋。室内陈设展出的板柜、掸瓶、座镜等是李大钊母亲周氏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南面的两间一明,摆放着当年李大钊祖母和母亲使用过的织布机一架。靠南间放有祖先及父母的牌位。中院北面是六间相连的正房。东面三间是李大钊同志长期居住过的屋子。内屋两间一明,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生活气氛。按原来的生活风貌陈设展出了李大钊祖父留下的桌、椅、板凳、顶箱立柜、板柜等家具,还有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其中室内陈列展出的李大钊生前使用过的一个茶叶筒和在日本留学时买的一对茶盘;1924年1月在广州参加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时买的一对樟木箱子以及在北大工作时买的一把藤椅最为珍贵。� 过正房后门是后宅。后宅又从中间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院墙从南到北分成两院。两院又各有样式相同的后大门。后宅的东院有两间东厢房和两间敞面棚子。厢房是李大钊家中过去盛粮食的房子。李大钊童年时为了安静,时常在此屋读书、写字、作文章。因此,此房也称为李大钊童年时期的书房。棚子是当年家中放农具和备杂物用的。� 故居纪念馆的西半院,从南至北,原来是李大钊三祖父李茹璧的房产。后宅的西院没有建筑物。中院的三间西正房和三间西厢房建筑形式与东侧大体相对称,原为李大钊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李大钊纪念馆落成后改为复原陈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不但是李大钊同志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李大钊接受了严格的家教,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萌芽于这一时期。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逝,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的幼年成长,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大祖父李茹珍在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村里的人们对李茹珍有这样的评说,称他是一位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办事公正,好打不平;治家有道,教孙有方,备受大家尊敬的老人。� 正是由于李茹珍有这样的思想品格,所以对李大钊幼小时期的培养教育影响极大。生活上关怀,用心备致;家教上严格,用心良苦。� 当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文字知识。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完不成任务,不是罚站,就是罚劳动。由于严格的家教,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就能熟读、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然而更突出的一点是李茹珍在教养李大钊的过程中,注意对李大钊思想品格的培养。在教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给他讲说怎样做人的道理。并且李茹珍还注意让李大钊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有助于思想品格形成的人与事。随着李大钊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李茹珍时常利用茶余饭后,给李大钊讲述当时的国家大事,社会上的大事。李大钊的表姑薛范氏回忆说:“那时我大舅时常给我们讲起他过去经历的事情,他讲当时社会上的新鲜事儿。”她说,当时讲的有洋人怎样欺负中国人,中国的皇帝多么无能,中国就要不中了,要让洋人占了等等。我大舅还告诉我们,中国人要不让洋人欺负,就得向洋人斗争,可斗争就得要有能人领导。就这样,天长日久,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要反抗,要斗争,要救国救民的火种。正如李大钊后来在《狱中自述》中所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0年李大钊与赵纫兰成婚后在故居安家。1905年,李大钊离家到永平府中学读书,之后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直到任职北大后1920年因建党工作繁忙,为了便于生活和工作,才把夫人及子女从乐亭故居接到了北京。� 1927年4月,李大钊被奉系反动军阀杀害后,他的夫人赵纫兰也多次受到敌人的迫害。赵纫兰为了把孩子们养大成人,不得不从北京返回乐亭故里,仍居住在当年与李大钊共同生活居住过的屋子里。就这样,李夫人与孩子一直在这里又生活了6年。� 1933年4月,由地下党秘密组织及李大钊同志的家属和生前好友出面,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举行公葬、李夫人接到消息后,赶到北京参加了这次送葬仪式,由于悲痛万分,辛劳过度,于同年5月病逝于北京。� 李大钊同志的长子李葆华早已参加了革命,后来乐亭李大钊故居院里就有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次女李炎华带着两个弟弟李光华、李新华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解放后到1958年建立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之前,这十来年的时间里,李大钊的子女们都相继长大成人,参加了革命工作。继而在李大钊故居院内居住的主要有李大钊的亲友以及村里无房的村民。一直到1957年开始筹建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时,他们才相继搬出故居。� 现在,李大钊故居的前院、中院和后院,分别栽种着当年李大钊十分喜爱的藤萝、丁香、白玉簪等多种花木。这些花木,不但为保存李大钊故居的原貌增添了生机,同时为前来瞻仰、参观李大钊故居的各界人士,留下了良好的自然风貌印象。每年5月,前院的藤萝与中院的丁香竞相开放,置身院中,花香沁人肺腑。这些花木都是李大钊同志生前十分喜爱的,因而,参观的人们对这里的花木便产生了特有的炽爱之情,睹物思人,观花敬人,对先烈的无比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近几年来,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次不断增加,广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群众。另外还相继接待了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的友人以及港、澳、台侨胞的采访、参观、学习。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下设办公室、资料室、接待(群工、群宣)室、服务部等主要机构。现存文物、资料、图片、题词、题字以及字画等720件。�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旅游胜地。

郭嘉27周瑜35庞统35曹冲12贾谊32谭嗣同33霍去病24王勃27李贺27宋教仁31纳兰性德31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张海迪简介 1955年,张海迪出生于山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5岁时,因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会诊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这个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年轻姑娘自学完成了从小学直到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大量书籍,并自学十几种医学专著,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张海迪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等称号。2001年,她又被授予“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称号。 钱万成 钱万成,吉林省梨树县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1959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早年毕业于梨树师范学校中文科,后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再后毕业于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学研究生班。1978年开始诗歌创作,沿《诗刊》、《星星》、《诗歌报》、《诗人》等诗歌杂志步入诗坛。后诗文兼作,著有诗集《钱万成诗选》,散文集《黑士魂》等。再后醉心于儿童文学,著有儿童诗集《快快乐乐你的世界》、《365日歌谣》、《趣味童话儿歌》、《神奇的星星树》、并出版《老狼哈克》、《小兔灰灰》等低幼童话画册多种。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作品译介海外。现半文半政,任中共长春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吉林省作家协会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理事冯骥才 著名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等大量作品,屡获全国优秀小 说奖。近年来致力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掘工作。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王勃(649~675年),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大唐才子只活了26岁。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39岁。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淮北临涣镇),改姓嵇。("嵇",盖以纪念祖籍会"稽")。“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后因得罪司马氏,早年被杀,临终奏《广陵散》。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活了35岁。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县(今安徽庐江县)人,汉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发表论文的书籍

写论文参考书籍可以到图书馆去查找,也可以在网上专门的网站进行查找,主要看哪种途径适合自己

写论文可以参考专业相关书籍,也可以去知网查找一些相同领域的论文进行参考。

1、《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训诂简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年。 3、《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4、《训诂学原理》,王 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5、《训诂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 6、《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7、《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商务印书馆,2000年。 8、《说文解字今注》,苏宝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9、《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11、《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年。 12、《汉字基本知识》,孙钧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13、《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张之强,北京出版社, 1979年。 14、《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年。 15、《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中华书局, 1956年。 1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0年。 18、《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年。

在书名后面加括号注释,一般印刷厂不用写,如果有印刷地址和时间则最好注明。如:作者:《书名》(未出版)。或者:作者:《书名》(内部资料),XX大学,印刷时间。

论文发表书籍

朋友你是评职称用吗? 现在咱们国内,学术已经沦落为商品了,学术买卖已经见怪不怪了,基本上交上版面费就给你发表。这一点其实我也很无语......但是,论文还是要发表,因为论文发表已经是刚性需求。发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第一,先考虑你发表论文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

安信医学论文 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资料

<旷世大儒——王阳明>丛书名: 旷世大儒作 者: 方志远 著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0-7-1 字 数: 317000 版 次: 1 页 数: 419 印刷时间: 2000-7-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202702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传记 >> 学者定价:¥21.00内容简介有鉴于儒之对于中国其实也是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表述、描摹,将具体的儒者作为诠释儒之轨迹的符点,便是《旷世大儒》丛书的选题动机。据此,经过斟酌、讨论、确定在时间上截止于古代、在人选上以十种十一种人规模作为定位。这十一个人物是:孔丘、孟轲、苟况、董仲舒、程颖、程颐、朱熹、王守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具体的书名,则依传主最为通行的称谓。当然,这些人选其间具体的取舍定夺,也并非容易,而是颇费了和番殚思周折的。目录楔子第一章 豪迈不羁 出自天性儿从天上云中来父亲的轶事“打破维扬水底天”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试马居庸关新婚之夜无踪迹“人以科举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第二章 吾当上下而求索才受威宁剑,便将边务忧刑部云南司的新任主事为圣为文两彷徨九华山的奇遇阳明洞中识佛老提学山东“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第三章 龙场“悟道”言事下狱前路可曾有知己鼓山奇遇第一批门人西行龙场路漫漫阳明小洞天何陋轩与君子亭妙论神仙术龙场悟道主席贵阳书院同是天下沦落人第四章 中原刮起王旋风西辞龙场东归去吉安的民情习俗在庐陵知县任上仕途上的转机大兴隆寺中的三人会方献夫成了王门弟子朱陆之辩南下途中说“大学”各家都有难念的经形在山水,意在点化滁州岁月师徒问答第五章 南赣汀漳巡抚第六章 处危应变第七章 远离政治中心的日子第八章 最后的行程王阳明年表参考文献后记书摘插图只此一番话,说得守仁出了一身冷汗。想要再问,蔡道士笑着拱了拱手,扬长而去,全不像道家人物,倒显露出江湖怪杰的本色。但守仁仍不甘心,听说地藏洞中还有一位异人,足不出洞,坐不设榻,卧不铺席,食不举火。于是翻山越岭,找到了地藏洞。进得洞去,果见一人熟睡于石板之上。守仁站立许久,那人仍自酣睡。守仁见天色不早,只得将那人推醒。那人翻身而起,问道:“山路崎岖,你如何到得此地?”守仁也不多作解释,径问养生之道。那人却答非所问,大谈为圣为贤之道。守仁觉得奇怪,便以宋儒格物致知之说相问。那人对程颐、朱熹不措一辞,问到周敦颐和程颢,则大加赞扬:“周濂溪、程明道,倒是儒家两个好秀才。”守仁还要再问,此人却早已倒头熟睡。和尹继先的交往,以及在九华山的奇遇,看来带有偶然性,其实正表现出守仁自身认识上的某些变化。蓬头道士和地藏洞人虽然都是江湖散人,却都对守仁的养生话题不感兴趣,一个劝他一心一意走仕途、学为圣之道,一个劝他学濂溪、明道,做儒家好秀才。尹继先虽然教他养生,却不收他为徒。为何以前的和尚、道上及其他江湖术上总是和他谈养生,而这次却都谈为圣为学?是僧道影响丁守仁,还是僧道附会着守仁?当然,这时守仁的思绪仍是矛盾的。若说迷恋佛老,便不应有蓬头道士和地藏洞人的出现;若说进取之心正盛,在九华山所作的《题四老围棋图》却又显露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世外烟霞亦许时,却怀刘项当年事,至今风致后人思。不及山中一著棋阳明洞中识佛老从九华山下来。守仁于弘治十五年五月回京师复命。对于京中生活,他似乎感到有些厌恶了。仍然是原来那些朋友、仍然是原来那些事务,他觉得应该静下心来认真进行思考。但是他没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抉择,只得挑灯夜战。不想疲劳过度,又病倒了。他想起了故乡余姚,那是一块多好的天地、多自由的空间,应该回去住一些时间,或许还会有别的收获。于是,守仁递交了他出仕以后的第一份告假书,理由是身体一向有病,这次江北录囚,劳累过度,致使旧病复发,加上自己和父亲都在京师任职,祖母岑氏年逾八十,所以请求回余姚老家,一面养病,一面也在祖母身边尽孝。历代统治者都提倡孝道,家有孝子,国才有忠臣。守仁既然提出养病、侍亲,告假书不久就批了下来。守仁告别父亲,回到余姚。祖母虽然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仍然身体硬朗,见到守仁回家,更是精神焕发。守仁这次回余姚,一是要养病,二是想认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番清理。从小到大,一直爱发奇想。既想出入佛老、养生长寿,又想追迹李苏、酣畅词章,更想效法孔孟、超凡人圣。如今巳年过三十,该当而立了,却终日彷徨,一事无成。来到余姚,确实摆脱了庶务和应酬,但仍感到人多耳杂,心境难平。古人说,养病须先养心,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在余姚郊外,有一个僻静去处,风景秀丽,人迹罕至。尤使守仁惊异的是,向阳山坡有一石洞,深邃幽静。极似在九华山见到的地藏洞。守仁命人将石洞整理一番,搬来书籍铺盖,一主一仆当晚就要在此住下。收拾停当,守仁站在洞口,远眺群山,翠绿浓郁,山风徐徐。沁人心肺。儿缕夕阳直透洞中。将石洞映得通明,宛如仙境。守仁心中喜悦,即将此洞命名为“阳明洞”。除本名外,守仁还只有表字“伯安”,尚未取号。当年苏轼躬耕于黄州东坡,以“东坡”为号,如今守仁得了洞阳明,即以洞为号, 自号“阳明”,又称“阳明子”。守仁自幼身体单薄,后来又因读书过于辛苦,染上肺病,加上屡有奇遇,不是相士,便是僧道,故此对道家养生术甚感兴趣。在阳明洞中住下之后,饮食起居,自有仆人料理,守仁则开始精研佛道秘籍经典,又自练导引术,希望通过养心,达到养生去病的目的。古人说的导引术也是一种养生术,即通过自身有规律的呼吸和躯体运动进行体育治疗,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气功与自我按摩非常相似,或者说,就是一种气功与按摩疗法。道家有一个派别叫“吐纳派”。便是因呼吸练气而得名。中国古代帝王及士大夫与道士交往,多是为了学习养生和长寿之法。著名文人李白、苏轼对养生术都极感兴趣。一生之中从孟子一直批评到苏轼的朱熹,到晚年也热衷此术。持斋茹素,以致疽发于背而死。①可见风尚所致,贤者难免。与李白、苏轼、朱熹或中年或晚年才开始练习养生不同,守仁从年轻时起就接触养生术,故而有较多的心得,并且也多少喜欢故弄玄虚。在阳明洞静修了一段时间之后,守仁的病情有了好转,而且自称能够未卜先知,颇有一些仙风道骨之意。一天,守仁正在阳明洞中静坐,突然告诉仆人,说是心血来潮。有王思裕等四位友人来访,让仆人去路上迎候。仆人半信半疑,又不敢违拗,只得一路磨蹭而去。没想到在路上果然遇上四人,上前一问,正是去阳明洞拜访守仁的。再问姓名来历,与守仁所说无异,是王思裕等人。仆人大惊,连忙说明来意。四位客人听罢,也惊得目瞪口呆,认定守仁已修炼成仙,否则绝对不可能预知他们会来,更不可能知道他们的来意。王思裕等随着仆人来见守仁,一见面便问起为何能够预知,守仁避而不答。四人回去后到处宣讲守仁得道之事。但守仁却在暗自发笑,若非事前已知四人来访,哪里真的能掐会算?这件后来被王门弟子大肆宣扬的事情,大概恰恰是守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佛道的开始。既然自己可以用这套把戏轻而易举地糊弄人,别人也同样可以用这套把戏来糊弄自己。尹继先、蔡道士和地藏洞中的异人才是真正可以相信的。回想起来,北京街头遇上的相:七、南昌铁柱宫中的道士,也从来没有引他学佛人道的意思,一位让他做圣人,一位教他学养生,前者为立志,后者为健身。人未误我,我自误耳。若因一念之差,隐人深山,为僧为道,或者蔡道士答应自己的请求,收自己为徒,那将置祖母和父亲于何地、又将置国家万民于何地?第二年,从佛道中解脱出来的守仁离开阳明洞,往杭州西湖散心。和阳明洞几乎与世隔绝不同,西湖却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去处。一首《西湖醉中漫书》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境:湖光潋滟晴偏好,此语相传信不诬。景中况有佳宾主,世上更无真画图。溪风欲雨吟堤树,春水新添没渚蒲。南北双峰引高兴,醉携膏竹不须扶。……<致良知论:王阳明去恶思想研究 >丛书名: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作 者: 胡永中 著出版时间: 2007-11-1 字 数: 280000 版 次: 1 页 数: 383 印刷时间: 2007/11/01 开 本: 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7520566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定价:¥25.00内容简介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是自孟子以来性善论发展的成熟形态。其所谓良知主要有三层含义:道德标准、道德主体、存在自身。阳明认为良知是纯粹先天的。实际上,良知的不同含义各有其来源。作为一个整体,良知是后天的,但这并不妨碍其在道德修养中发挥重要作用。阳明对善恶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其所谓恶,一般指私欲,是站在社会主体的立场作出的负面的道德评判。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去恶(即“破心中贼”),个体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有成圣的希望,社会才能实现稳定与和谐。其修身之道以去恶为特色,主要包括立志、改过、静坐、事上磨炼、戒慎恐惧、知行合一等方法。阳明不仅重视去已之恶,还很重视去人之恶,因而十分注重教化。其教化方式主要有三种:教育、告谕、乡约。致良知说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价值。它不仅是构建矫正哲学的最佳资源,而且可以在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作者简介胡永中,男,1969年生,湖南娄底人,副教授职称。1986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后又不断深造。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任教。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今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在《中国哲学史》、《国际儒学研究》、《中国监狱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主编、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四部教材,合著《韩非子治世大智慧》、《<春秋繁露>注译》、《当代中国司法腐败现象及对策研究》等书,有多项成果获奖。目录序绪论第一节 写作缘起与意义第二节 关于研究方法第一章 王阳明致良知说概述第一节 提出致良知说的理论背景一 朱子理学盛极而衰二 心学思潮曲折发展第二节 提出致良知说的经过一 致良知说的理论渊源二 致良知说的提出过程第三节 良知的内涵与来源一 良知人人皆有二 良知的内涵三 良知的来源第四节 良知与致良知一 致良知的内涵二 本体与工夫第五节 有关致良知说的其它几个问题一 致良知说在阳明学说中的地位二 壬阳明理论思维的特点三 阳明与朱子的关系第二章 王阳明对于恶的认识第一节 恶的本质一 恶的内涵二 恶的相对性第二节 恶的起源一 四句教二 心体与躯壳第三节 去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 去恶的必要性”二 去恶的可能性第三章 王阳明论去恶工夫第一节 立志一 立志为本二 立志之方三 立志之效第二节 改过一 反省二 悔咎三 去傲四 责善第三节 静坐一 静坐四阶段二 价值与方法第四节 事上磨炼一 须在事上磨二 磨炼之法第五节 戒慎恐惧一 戒惧与慎独二 敬畏与洒落三 戒惧之道第六节 知行合一一 内涵二 立言宗旨第四章 王阳明的教化之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教育一 讲学二 办学三 教育理论第三节 告谕一 告谕“父老子弟”二 告谕“顽民”、“盗贼”三 告谕“新民”第四节 乡约一 《南赣乡约》及其推行二 《南赣乡约》的影响余论:致良知说的现代价值<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丛书名: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全书作 者: 陈立胜 著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1-1 字 数: 259000 版 次: 1 页 数: 252 印刷时间: 2008/0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757208 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定价:¥29.80编辑推荐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黄俊杰内容简介《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所收的都是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相关的同仁以将近十年的时间,所撰写或编辑的有关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的书籍。 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分册,书中发具体包括了:“一体”与“仁”、恶与牺牲结构、“乐”观、定性与辩难、“动的时代精神”等内容。作者简介陈立胜,山东莱阳胡城人,一九六五年生,南开大学哲学学士,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博士,现任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1999)、《西方哲学初步》(1999,与彭越合著)等。目录黄序冯序引论:问题与方法第一章 “一体”与“仁”第一节 意义谱系第二节 六个面向一、同此一气二、感应之几三、恻隐之心四、宗族谱系五、政治向度六、天人相与第三节 儒家性格一、差 等二、平天下第四节 小结:仁-身体——体第二章 恶与牺牲结构第一节 恶的问题一、自然灾害二、道德的恶(一)讲习成员:治身(二)草根阶层:治人第二节 牺牲结构一、我与人二、人与物第三章 “一体”与“乐”第一节 家学与传统一、家学二、传统第二节 “乐”观一、乐体(一)心体与心情(二)心体与仁体(三)敬畏与洒落(四)尽心与快心(五)快乐与苦难(六)安静与忧患二、乐态(一)悟道之乐(二)生机之乐(三)为善之乐(四)隐逸之乐(五)闲适之乐(六)讲习之乐第三节 定性与辩难一、定性(一)三种途径(二)比较宗教的审视(三)“动的时代精神”二、辩难第四章 语式与根喻第一节 三个动词一、“视”二、“见”三、“知”第二节 两个根喻一、种子二、身 体结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参考文献后记人名索引名词索引王阳明王阳明王阳明<王阳明:唤醒内心的良知>作 者: 王允亮 著出版时间: 2008-4-1 字 数: 120000 版 次: 1 页 数: 216 印刷时间: 2008/04/0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2341692 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定价:¥20.00编辑推荐少年才俊,但仕途受挫,便一心向往成圣成贤。曾在佛道之间徘徊,终在儒学中顿悟。虽蒙受陷害,被贬龙场,但意志不消沉,创办书院,收徒讲学。得朝廷委任,平定叛乱,显示了军事与组织才能。王阳明,儒家思想的推崇者、实践者。他的心性之学,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聪明伶俐的少年、满怀抱负的青年、坎坷不平的中年、老当益壮的晚年,他的一生凝聚了一个大儒的风范。本书讲述了“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内容简介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间,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这套小小的“人文从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15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赡。目录引言“贵族”不是一天养成的天才和他的土壤读书登第绝非“第一等事”一门心思学马援圣人必可学而至竹子的“理”怎么“格”没考上,但也没啥大不了的愤青之路魔术师的帽子从前有座山与佛老相伴的日子做了一回勇士创世记陌生人,你为啥到这地方来让人困惑的祭祀秀才遇到兵求雨那些事儿人心都是肉长的与朱子过招风和草大义和私利之问玩叛军于股掌之问做秀还是实力?不平凡的父与子从教子说起别具一格的《啾啾吟》发现不传之秘儒学这个屋子宁狂狷无助,不下贱媚俗珍惜时问就是珍惜生命碧霞池的夜晚科举功名有那么重要吗?经书该怎样读通往圣贤之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记书摘插图“贵族”不是一天养成的每个人都要长大,而在长大的途中我们有时会问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答案是科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成功。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毕竟是凡人,所以对于能有大作为的人物总是报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敬仰心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确实有这样的伟大人物,他们或能文或能武,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财富。其中,又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的贡献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影响后人。甚至影响整个中国和世界的。他们拥有的不是其他,而是“思想”。而我们也赋予他们常人所不能有的称号——“哲学家”。孔子是这样的人,孟子是这样的人,今天,我们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与程朱理学齐名的心学的一代宗师:王阳明。他生活在明朝,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让我们从他的先辈开始吧。在我们听过的名人故事里,很多都是以家境的窘困,童年的悲惨开始的,所谓逆境成才。然而王阳明先生则不一样,他所在的琅琊王氏便是历史上的望族,自古人才辈出,其中最为大名鼎鼎的,便是被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后代虽然有过衰微,但到了明朝的时候又有了复苏的迹象,并且已迁居到了浙江余姚。王阳明的六世祖叫王纲,字性常,也字德常。王纲有两个弟弟,分别是秉常和敬常,兄弟三个都以文学在当世知名。王性常不光有文才还有武才,尤其还有个特长,就是善于识人。元朝末年,时局混乱,为了躲避战乱,他与母亲安身在五泄山里。有天夜里,一个道士想要投宿,性常觉得他气貌特异,便以礼敬之,问其姓名。道士说,我是终南山的隐士,叫赵缘督。两个人说话投机,通宵达旦地聊了一夜,于是赵缘督教给王性常筮法,即一种占卜。并为性常占卜,告诉他说,你的后人里应该会有个名人,但你最终会客死他乡,不如你现在跟着我一块儿出游吧?性常觉得母亲年纪大了,有些为难。道士笑道:“公俗缘未断,吾固知之。”便走了。

《岩中花树》

发表在书籍上的论文

论文集怎么可能成为核心期刊?文集只是一本书,并不是期刊,所以更不可能成为核心期刊。文章发表在上面只能说你发表过文章,如果需要发表核心期刊,我可以帮你。

已经发表的论文是可以收录在书当中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可以发表到之前刊期的刊物,这样的情况非常少,不能挑刊物,只要刊物能收,就差不多可以发上去。

简单说,我感觉你把两个问题混淆在一起了。你所说的《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无论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都是论文集,现阶段的政策是,在评职称的时候,80%以上的单位,论文集都不算分了,所以是哪个出版社的,都无所谓了。之所以现在论文集不算分,就是因为论文集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出一本或几本书。在这一领域没有系统性、连贯性、专业性、权威性。并不是说论文集里面的文章质量不高,而是因为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编辑研究方向不同。虽然都是做文字工作的,但是杂志社的编辑常年和论文打交道,更有很多杂志都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稿件的外审,就论文这方面来说,毕竟还是有自己的独到、完善之处,所以出来的论文相对质量就高些。出版社的编辑,对长篇大论的东西往往更擅长把握和审查,在出版论著、教材、小说等等方面更有发言权。所以,你让一个外科医生,去内科坐诊,虽然都是大夫,有些内科的病,他们也许能看好,但是毕竟是不专业。 你想要把不同的出版社的刊物划分个档次,就评职称方面来说,就要是在出版社出的论著或教材,无论哪个出版社出的,都可以和你们单位承认的最高级别核心刊物相提并论,但是根据出版社的级别,这些论著或教材在评职称的时候,在论著里面又有所区别对待,比如级别高的出版社,分量就重些,类似于教育系统评职称,教育厅主管的刊物就比科技厅主管的刊物好用,虽然都是同一级别的刊物,加分也一样。但那些区别都是人为的,并不是硬性规定的。其实,无论哪一部论著或教材,付出的心血都要比一篇文章多的多,正因如此,所以论著都要算在最高加分的行列里面。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奥迪和桑塔纳。专著就好比是奥迪,论文就好比是桑塔纳。最便宜的奥迪,也比最贵的桑塔纳价格高。难道非要奥迪A8和豪华桑塔纳比,奥迪A6和普桑去比?所以,只能是奥迪里面有A8、A6之分,桑塔纳里面有豪桑和普桑之别。

发表书籍的论文类别

1 、什么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暂未出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3、什么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4.什么是“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5、什么是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6、什么是CN类刊物?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7、什么是ISSN类刊?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8.什么是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10.什么是SCI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3)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4)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5)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等上发表的论文,有期刊号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7)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学术论文对待:①与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非密切相关的文章,如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文艺、新闻等作品,以及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②刊号中含有H、HK等由香港出版发行且未被认定准许或不能确定是否准许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刊物;

一、论文发表等级-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特种刊物论文。论文发表等级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论文发表等级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发表等级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版)论文发表等级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双刊号期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论文发表等级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

标识符号: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 索引序列
  • 门雨钊论文发表的书籍
  • 发表论文的书籍
  • 论文发表书籍
  • 发表在书籍上的论文
  • 发表书籍的论文类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