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如果能发表到报纸就可以
非常有可能的。因为明科技术也是非常高超的,他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如何突破目前的科学进展
蒋春暄自1973年开始研究费马大定理。在此过程中,其推广了三角函数Si,建立超复数理论,后又以此基本工具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但其所著研究论文在投稿过程中常遇权威阻碍。早在1978年,在科学院前院长方毅的关心下,科学院数学所就曾组织过蒋春暄费马大定理证明的研讨会,蒋春暄的证明被否定。 时至1992年1月,蒋春暄将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论文分别寄往了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1992年和1993年又将600多份预印本邮寄发给中国大学和中科院与世界数学家。但是,发表蒋春暄该论文的只有中国的《潜科学》杂志(2.17-20;6.18-20.1992年)和美国《代数·群·几何》杂志(11.371-377.1994年)。 经周折论文寄美国,立即引起美国强子理论创始人、数学家、《代数·群·几何》杂志主编桑蒂利教授的高度重视,该杂志不仅连续发表了他的论文,还破例为他出了数论专集。 1998年9月该杂志还刊登了蒋春暄“费马大定理”6种证明方法和Iso“费马大定理”中的12个定理。 然而,该些学术论文并没有得到国内和世界权威数学科研机构的认可。1994年,美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被认为解决了费马大定理这一难题,成为轰动全球的大新闻。 安德鲁·怀尔斯因此获得了1997年德国专门为“费马大定理”证明而设立的沃尔夫斯克尔奖与2005年中国香港邵逸夫数学奖。自此,关于蒋春暄“1992年发表费马大定理证明”与怀尔斯“1995年发表费马大定理证明”之争就一直在持续。其间对蒋的讨论和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9年6月,蒋春暄荣获欧洲“特勒肖—伽利略科学院2009年度金奖”,颁奖理由主要是其对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贡献。 其在颁奖感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我是大数学家没有必要,说我是垃圾也可以。给我一个证明吧!” 1859年黎曼提出黎曼假设:黎曼Zeta-函数的非平凡零点的实部都是1/2。100年非平凡零点计算到10的22次方个零点认为黎曼假设是正确的,但没有给出证明和否定, 因此黎曼假设是21世纪第一个数学问题。2000年5月24日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黎曼假设奖金100万美元。蒋春暄研究黎曼Zeta-函数实部1/2和1计算数据, 发现它们变化规律, 所有非平凡零点计算都是错的。蒋春暄否定黎曼假设的结论在数学界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对黎曼假设的否定使一大批以此假设为基础进行的数学研究顷刻间失去意义。黎曼假设被否定,替代品是“蒋函数”。“蒋函数”的称谓是来自于桑蒂利教授的提议。蒋春暄发现了函数Jn(ω),该函数能够更本质地揭示素数分布规律,从而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因此被提议称为“蒋函数”。 美国强子理论创始人桑蒂利称蒋春暄为“新理论的领袖”。 《代数·群·几何》杂志编辑部主任乔治·韦斯则在接受中国《科技日报》采访时强调:“蒋的研究工作是极富创新和极有价值的。” 《科技日报》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了题为《他是想蹬自行车上月球吗?》一文报道了蒋春暄的成就和在国内所受到的不公正遭遇,一时学术界哗然,蒋春暄及其数论成果成了争论的热点。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顾问陈一文则花两月余时间整理收录蒋春暄论文文献,后发表《蒋春暄教授工作的里程碑、证据与反映》,表示支持中国“民科”原始创新事业的发展。 “天地人学术讲座”于2001年11月10日举办了第429讲,就“蒋春暄现象”进行了专题讨论。为把该场争论引向深入,“讲座”又于同年12月5日举办了第439讲,主题是“‘蒋春暄现象’质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浩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宋正海在《南方周末》2003年7月3日第1012期中发表评论性文章“令人深思的‘蒋春暄现象’”。文章指出:国内数学界这种不应有的内耗“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从深层次折射出我国缺少应有的推动科学原始创新的机制和保证学术成果得到公正评审的健全体制。 2005年2月21日《瞭望》发表短评“‘蒋春暄现象’暴露人才环境欠佳”。 SOHO网“方舟子学术打假”专栏第1期即瞄准蒋春暄,方舟子在《“蒋春暄现象”究竟暴露出什么致命弱点?》一文中指出,现代科学研究是高度专业化的,业余研究者几乎不可能做出什么重大的发现,更不可能做出革命性的贡献。《南方周末》2003年7月3日发表的《令人深思的“蒋春暄现象”》一文是试图拿国际学术界来打压中国学术界。蒋春暄学术论文所发表的媒体《代数·群·几何》杂志是“野鸡”机构“基础研究院”创办的,是连SCI(科学引文索引)都不收录的刊物,无权威性可言,在该杂志上面发表论文在中国甚至不能用来评定职称。而挺蒋的桑蒂利教授更不是专业的数学家,而是物理学家、科学狂人,其物理方面的学术地位也并没有获得学术界主流的承认。方舟子回应《南方周末》文章:从所谓“蒋春暄现象”并没有暴露出来中国数学界有什么致命弱点,倒是暴露出了许多中国人文学者的致命弱点:不学无术,信口开河,却又自命不凡。 后续方舟子又在专栏第37期发表《反学术打假也切忌无知和野蛮》一文回应宋正海批驳方舟子文章《学术打假切忌无知和野蛮》。2009年6月蒋春暄获欧洲“特勒肖—伽利略科学院2009年度金奖”,方舟子于同年7月2日在博客中发表批露文章《评“中国科学家获国际金奖”》,文章中指出“特勒肖—伽利略科学院”(Telesio-Galilei Academy of Science),原来叫“桑蒂利—伽利略科学真理协会”,是国外搞伪科学的人士在2007年成立的民间机构,2008年改叫这个名称。而桑蒂利就是一直在支持蒋春暄的“强子理论创建者”。这个“国际金奖”的含金量,连“愚人金”都不如,也就蒙蒙国内的记者。同时方舟子还指出“天地人学术讲座”为伪科学大本营。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利华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李宏也联名发表文章《对科技日报报道的“蒋春暄重大发现”的质疑》,称《代数·群·几何》未得到SCI权威收录,且桑蒂利只是一个物理学家。而桑蒂利所在的美国基础研究所则主要是由一家房地产公司资助的私人研究所。媒体记者在报道中偏颇误导,未能全面了解事件背景。 司马南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也发表论文《论民间科学爱好者为什么不能取得科学意义上的成功?》指称媒体的记者判断及辩护不成立,蒋春暄也并没有遭到中国数学界的不公正待遇。
可以的,但要你通过什么途径发表了。若有相应的报社,机构愿意发行你的文章那就更好。若不行可以通行自己渠道发行,例如微博、空间、网站等
根据自己的科研论文内容,研究方向,选择对应的发表期刊。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选择期刊。确认期刊的合法规范性。可以通过搜索杂志之家查询系统来确认其登记注册信息。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选择发表机构。可以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尽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机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沟通,达成发表协议。根据编辑或者审稿专家要求,修改论文,达到科研论文发表要求。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完成后,再过1-3个月就能够成功发表了。同时会受到当期样刊。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发表论文,没有学历限制,只要论文中有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之中任一项创新都可以发表。
发表sci期刊论文有什么要求?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必须在正规学术期刊上。由于它是公开发表物,需要遵循某些期刊的发表要求。无论是在国内学术期刊还是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都是这样。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要求与国内学术期刊大不相同,而且在期刊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一起来看看发表sci期刊论文有哪些要求?sci期刊通常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很高,这类期刊对刊物发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主要是对文章本身的要求,但对作者的身份职务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比国内一些核心刊物宽松一些。发表sci期刊的关键是文章的层次。撰写一篇好的sci论文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英语写作水平,二是专业知识水平。对国内大多数作者来说,英语写作水平不高。英语水平高也并不意味着英语写作水平就高。写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时间里,它需要不断的磨炼。以下是发表sci期刊论文写作的4个要点:1、文本摘要本文的摘要是对本文的简单总结,包括主要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它可以用短语概括。摘要中的字数不应超过500个。2、引言这部分提出问题,回顾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即明确选题的研究背景,以及选题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清楚的哪些是别人的结论,哪些是自己的结论。3、方法和结果这是最关键的部分,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描述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层次感。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相关性应清楚描述,不要引起实验过程混乱的现象,因为评审者最终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中描述来的。4、参考资料应标记引用内容,这是一个基本的学术道德要求。引用过程中未指出文献档的来源出处会造成本人的成功内容是假象,以免造成剽窃的现象。同时也会被误认为是一种抄袭,因此为了避免在影响作者个人发展时出现这样的误解,所有引用的部分都需要体现在参考中,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内容也需要标准清楚。因此,发表sci期刊论文的各个方面要求相对较高,应特别注意写作。此外,还应特别注意语法和时态的应用。毕竟,英语表达与汉语不同。
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其他需求,多跟编辑沟通。一般来说,普通期刊都比较容易发表,投稿方式也比较简单
sci发表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择sci期刊
Sci期刊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选刊时要注意期刊的刊登范围(找与自己论文对口的刊物)、期刊影响因子(sci每年都会有更新,避免使用论文时掉出sci导致不能认可,最好不好选影响因子比较低的刊物)、期刊分区(看自己需要在哪个分区上发表),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还要了解期刊的大概审稿周期,避免在审稿周期比较长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二步:了解期刊要求并调整论文
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不同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有差异。因此发表论文前要了解所选期刊对论文的体例格式要求是怎样的,并按照要求严格修改自己的论文。期刊也会对论文重复率有要求,重复率高也是不能通过的审核的,因此也要了解期刊对论文重复率要求。
第三步:确定投递稿件方式并上传
大部分sci期刊采用的是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在期刊的官网找到入口。不同的期刊采用的系统不同,作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还有的是email,不过采用这种方式的比较少,还有一小部分采用纸质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所选期刊是怎么要求的。
第四步:推荐审稿人
有的sci期刊会让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可以通过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学术交流会议中、以及导师介绍等方式找到同行业的专家来作为推荐的审稿人。
第五步:回复审稿人
投递稿件之后杂志社编辑会安排论文审稿,三审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会需要退修或者拒稿,直到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通过,进行下一步,当稿件通过了终审才会安排录用。否则就会一直循环修改、审稿。
一、基础条件要求论文务必是原创的。Sci是一个尊重文章专利权的期刊,要想把论文发表到sci期刊上,前提之一论文一定是原创的,不能够随意抄袭别的论文,而且一旦发现将会使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二、要求论文使用英文来进行表达。如果是原作者的英文水平有限,就需要邮发代号或者更高水平的英文编辑来帮忙翻译并母语化润色了。
三、要求sci论文的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能否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它的创新性很重要。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对其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不同论文专题当然会有差异。所以在后来的科研学者要想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在sci里,就必须要留意论文的创新性。另外,具有创新性的论文专题比常规性论文专题更易被收录。
四、要求论文的高度专业性。一般来说,能够在sci上发表的论文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所以这就要求了想要在sci上发表的论文的相当的专业性高度。
什么是sci论文?首先sci是一种科学引文索引,而sci论文就是被科学因为索引检索收录的文章,对于sci论文,相信国内的很多作者都不陌生,即使是从来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人应该也听说,这种论文发表的意义在于它是最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发表,sci论文发表在国际上被视为学术水品的衡量标尺。
sci论文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影响力和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它不仅仅在国外受到认可,在国内的认可度也是颇高的,在很多对于学术论文发表有要求的考核中,sci论文都是最受认可的,拥有一篇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对个人的晋升发展、能力提升都极为的有力。
除此之外sci论文也是一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国家sci论文的发表数量也能证明该国家的科研水平高低。不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宏观角度,sci论文发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能够推动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sci论文呢,在这里也是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文献和参考文章
这是写论文都必须经历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每周坚持泛读最少3篇sci,精读1篇sci,其实你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2.期刊的选择
写论文之前,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是令自己集中精力的最好办法,能够在后面写作时避免很多无效的工作。一定要把握住期刊声誉和当前所在研究层次显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之后就可以根据期刊官方网站给出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写作防线和修改初稿。
提升论文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撰写目标读者希望关注的研究,所以挑选期刊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离那些“掠夺性期刊”!这些“欺诈性期刊”的出版方式极其不道德,经常恶意;利用初次投稿作者急切发表的心理。所以当你不能确定选择的期刊是否靠谱时,一定要向导师寻求建议,并对这种期刊进行彻底调查。
3.尽早动笔
很多同学都是等到实验操作快结束了,数据都整理好了,才开始动笔;其实写论文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早地开始动笔。
最常见的论文撰写策略按顺序依次是:
Method-Introduction-Result-Discussion
我们可以将论文中的部分内容预先写好。确保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能详细地列出论文的提纲,以便规划后期你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写好方法学 (Method) 部分的段落,这是前期最容易撰写的部分。如果项目计划有任何变动,之后可以稍作调整。如果你够勇敢,甚至可以提前写好引言 (Introduction) 段落。
很多人喜欢把引言部分留到最后编写,目的是要确保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人会先将引言部分落实到位,再去搭建剩余那部分论文内容的框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习惯偏好。在开始准备初稿之前,最好是在给论文编制提纲之前,就先考虑应如何引导阅读论文的读者。这样在你撰写论文时,尽可能始终贴近论文的主线思路。
最后就是关于写作效率的问题了,在确定了方向和契合期刊后应当如何保持高效的写作效率。关于这一点小编只想说,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去克服,不论你是拖延症还是完美主义者,又或者其他习惯性格,都会影响你的写作效率,所以小编才建议大家尽早动笔,毕竟坚持每天花费几小时写论文,总要比每隔几周才来一次马拉松式论文写作的效率更高。
最后再给大家说几个sci论文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切忌将引言出现的内容写入,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诠释和评论
2.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论文的结构一定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
第一段:民科是指没有经过正规科学教育或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但他们有时会有一些自己的研究成果,通常未经过科学界的认可。第二段:作为民科,要想赚钱,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声誉。这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社区活动等方式来实现。第三段:其次,民科可以尝试通过申请各种科研基金来获得资金支持,这可以帮助他们继续进行研究并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此外,民科还可以尝试通过参与科技竞赛、出版论文等方式来获得一定的奖金或稿费。第四段:最后,民科可以通过向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技术咨询、研究报告等服务来赚钱。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咨询服务,以赚取收入。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民科,要想赚钱,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声誉,申请科研基金,参与科技竞赛和出版论文等方式来获得奖金或稿费,向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技术咨询、研究报告等服务,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咨询服务,以赚取收入。
可以的,如果能发表到报纸就可以
01 以往人们提起“民科”的时候,往往会嗤之以鼻,认为这些“民科”就是一些胡思乱想、未经实践的妄想科学家,然而,凡事都有例外,这里有一个人,他是一位真正的“民科”,但他对中国数学的贡献,却足以载入史册,他就是陆家羲。 陆家羲1935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穷苦市民家庭,父亲是销售酱油的小商贩,母亲给人缝洗衣服补贴家用,他的三个兄姐都因贫病夭折,他在学校里读书勤奋,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前父亲去世,15岁到一家五金店当学徒,工作之余仍不断自学,在一次抗洪斗争中,陆家羲英勇抢险,获得表彰,1951年经短期培训到哈尔滨电机厂任统计员,期间仍然坚持自学高中数学、物理、俄语等课程,1957年被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 大学期间,陆家羲很喜欢数学,自修了近世代数、初等数论、差集理论、有限几何、0-1矩阵以及正交拉丁方等理论,不过,真正让陆家羲下定决心走上研究数学这条路的是《数学方法趣引》这本书。 这本书里最让陆家羲感兴趣的是寇克曼女生问题,书上写道“这是非常困难的问题”、“还在未解决之列”、“至今还没法证明”.....一共6页的介绍完全吸引了这个年轻人的目光,从而为他打开了数学的大门,引导他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 02 1961年夏天,陆家羲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包头钢铁学院任教。踌躇满志的陆家羲对未来充满希望。同年12月30日,陆家羲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寇克曼系列和斯坦纳系列制作方法》寄给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然而,陆家羲等到最终的结果却是论文被寄回来和一句轻飘飘的话“如果结果是新的,可以投稿”。陆家羲没有气馁,继续完善他的论文,在资料匮乏的包头,陆家羲就利用假期自费到北京查阅图书馆资料,经过不懈努力,陆家羲解决了“寇克曼系列”。 然而,陆家羲几经投稿,他的论文始终没有被发表出去,甚至他费尽心血写出来的论文被拒稿后直接评价为“无价值”。 在陆家羲努力写论文的这段时间里,他被指责为走“白专道路”,有“成名成家”的思想。于是他被调来调去,最后,被送进了干校,成了被教育的对象。 陆家羲对数学史上有名的“寇克满问题”,在 1965 年就已成功证明,是世界上最早证明这一问题的数学家,然而当时无处发表论文这一问题深深困扰着陆家羲。最终,“最早证明寇克满问题”这一荣誉桂冠被外国数学家查德哈里(R.Chaudhyri)和威尔逊(R.M.Wilson)摘走,因为他们在1971年最先公布了这一结果。 03文革开始后,陆家羲并未放弃数学研究。为了不让造反派组织找自己的麻烦,陆家羲想出了 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自己成立一个战斗队,自任总指挥。尽管这个“海燕战斗队”没进行 过什么“革命行动”,但也没惹出什么大问题。这使得陆家羲这个“光杆司令”有更多的时间, 躲在宿舍里静静做研究。在这期间,陆家羲在同志的撮合下,和临河市狼山中心医院医生张淑琴结了婚。张淑琴是位温柔、贤惠的女人,尽管对丈夫所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少,但她成了陆家羲最好的 倾诉对象,不但承包了所有家务,还积极宣传丈夫的研究工作,并争取丈夫同事、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不久之后,陆家羲的女儿也出世了,女儿的到来给陆家羲灰暗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鲜丽的色彩。 四人帮”被粉碎后,科学的春天随之到来。1977 年 9 月 4 日,备受鼓舞的陆家羲又将题为 《k=5,λ=1,v=141 的平衡不完全区组》的论文修改稿寄往《数学学报》。1979 年 4 月,陆家羲借到了于 1974 年和 1975 年在美国出版的世界组合数学方面的权威刊物 《组合论杂志》。在杂志上陆家羲意外发现,寇克曼女生问题和推广到四元组系列情况,已于 1971 年和 1972 年在国外被人宣布解决了,这比他第一次投稿的时间整整晚了 10 年!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发现,使陆家羲的心情跌到了冰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陆家羲并未因此倒下,而是鼓起更大的精神,向另一座组合数学高峰——斯坦纳系列大集发起了冲击。 在这之后,陆家羲开始了一生中最为紧张的工作阶段,甚至在春节的时候也顾不上休息,让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年。在陆家羲于 1979 年 12 月写下的日记里,有27天提到的都是有关数学研究、加班工作的内容。妻子担心陆家羲的身体,劝他晚饭后出去散步,但陆家羲却很少听话。 从 1979 年 2 月 24 日到 7 月 20 日,陆家羲先后向《数学学报》投寄了三篇论文,其中《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发表在 1984 年出版的第 4 期《数学学报》上,这是他在国内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最后一篇论文。 1981 年 9 月 18 日起,国际组合论界权威性刊物《组合论杂志》陆续收到陆家羲题为“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18,19]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震惊了西方数学界。加拿大著名数学家、多伦多大学教授门德尔逊说:“这是二十多年来组合设计中的重大成就之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斯特兰格威为此致信包头市第九中学校长:“亲爱的先生,门德尔逊教授说,包九中的陆家羲是闻名西方的从事组合理论的数学家,并且说,有必要应同意把他调到大学岗位。他要我告诉你们,这样的调动对发展中国的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希望所表达的意愿能获许可。“这是第一次,陆家羲的研究成果得到权威认可。 陆家羲创造性地利用前人的成果, 应用递归法 ,独创了5个各具特色的辅助设计和3个相关大集 ,依据6篇论文的 55 个定理或引理 ,一举整体解决了大集问题,这是现代区组设计理论的一项重大成就 。 04陆家羲学的是物理, 没有进入数学界,20多年无人同他进行学术交流,完全是孤军奋战 ,他是中国的一个无名小卒, 无法得到学界的认识和社会的理解 。现代组合数学大体在1960年代形成, 陆家羲的工作基本与此同步, 但却无法进入学术共同体。陆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从事研究, 他几乎得不到经费, 而查找、购买和复印参考文献又费时、费力、费钱.。他在假期来到北京,住进小店 ,到图书馆读新版组合数学、图论的外文专著和期刊, 钱不够用了 ,晚上就住在车站广场 ,同南来北往的农民们一样,和衣而眠。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陆家羲的成果震惊了世界,但他的身体却垮了。 陆家羲是物理教师, 一周课时多而任务重 ,只有到了夜晚 ,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 , 往往熬到夜里一两点钟才睡觉.他学英文、练打字,大集定理近200页打印稿, 一夜才能打印 4 页 .过度的劳累使其心脏受到损害。在中国数学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除了报告自己的工作外,陆家羲还宣布,对于“斯坦纳系列”问题中的6个例外值,他已找到解决途径。不料,在刚向外界透露自己新研究计划之后, 这位积劳成疾的中年科学家,因心脏病突发,猝然与世长辞,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终年48岁。 陆家羲研究的两个问题在组合设计中带有基本性 ,这是一百多年未能解决 、形成且发展的瓶颈, 而一旦攻克 ,陆家羲解决问题的路径 、方法和结果便成为重要借鉴 ,在他和他以后的时代 ,在中外学界的共同努力下,组合设计的大集研究便获得了长足发展 。 陆家羲,这个数学界的”无名小卒“,成就和去世却震动了国内数学界。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在了解到陆家羲的 情况之后曾表示,“对陆家羲的生平遭遇、学术成就与品质为人都深有感触。” 1989 年 3 月,张淑琴代表陆家羲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1987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大会”,接受了我国自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可惜,陆家羲再也没有机会享受这荣誉的一刻了!
可以的,但要你通过什么途径发表了。若有相应的报社,机构愿意发行你的文章那就更好。若不行可以通行自己渠道发行,例如微博、空间、网站等
他只有想法、思路。
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这个称呼是在本世纪初才出现的。之前也有民科,比如大批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称号,同时信息的传播不像现在这样便捷,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个群体的存在。互联网兴起后,可以见到一些人经常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创造出的科学大论,这些人往往就是民科,像大家比较熟悉的郭英森,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民科。
民科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打造科学发现时用的方法往往本身就有问题,故他们不能被科学共同体所接纳。这个群体整体上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号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往往只有初中学历。自认为能创造出多个诺贝尔奖的郭英森就是初中学历。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民科,学历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看他用的什么方法,能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以前不少民科经常拿爱因斯坦说事,说爱因斯坦给出狭义相对论时并非是科学家,只是联邦专利局的小职员。爱因斯坦毕竟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而且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供科学界评判分析。这是科学发现被承认的必由之路。
国内有一位叫郑晓廷的古生物研究学者,他的学历只是初中肄业,这并没有妨碍他走上了学术研究的必由之路。他和其他学者合作在《自然》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他的研究成果被同行接受了,他也被临沂大学聘为教授。如果哪位民科能够按照郑晓廷这样的路子走,即使研究成果不能发表到《自然》上,发到其他专业的学术期刊上也是有望被学术共同体接受的。
几十年前国内的教育资源非常少,但毕竟需要有研究,所以出现过一些学历不高的科学家。国内年龄比较大的一些博导很多并没有研究生学历,甚至还有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的数学家。在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法拉第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可他并没有受过几年的学校教育。幸运的是他成为了大科学的戴维的助手,和戴维的工作让他学到了科学的方法,并融进科学共同体中。
在教育逐步发展提高的今天,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人想重走法拉第的道路是不可能的。有志向成为科学家,这不是坏事。只有志向是不可以的,还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遵守学术规则。
不是,爱因斯坦在美国大学实验室工作,而法拉第一直在英国皇家科学院工作。
没有任何人天生是院士的,有些论资排辈当上院士的,也不代表有多大作为!大多科学家是有了独到理论才成为国科,而不是当了国科才有才华和理论!这个问题就是个本末倒置的愚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