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二次元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二次元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二次元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二次元”文化源于日本主要是指动画片,漫画书,电子游戏等等一些文化的产品,及其衍生出来的一个感觉结构及二维的动漫。这些二次元为青少年营造了唯美的动漫世界,满足了他们的幻想,为青少年群体的所喜爱,与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性格爱好是高度配比的。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次元的文化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后很多漫画书,影视剧都在新媒体平台与我们相遇。恰逢社会转型、心理转型、文化包容发背景下,“二次元”以比较清新的身份出现了大众的面前,满足了青少年文化的一个需求,“二次元”文化,很受青少年的青睐。

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他的二次元文化输出是非常强有力的,在硬件水平上,他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国际较为新进的水平,“二次元”文化影响着周边的国家,不仅仅是在中国,欧美国家一样有很多动画、动漫爱好者。

很多人说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但是我觉得不管是二次元文化还是传统文化的好,如果这些文化对我们是有意义的,我们以包容的态度进行一个学习,同时在原有引进文化的基础上再融合一些我们特有的文化,进行创新以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的一些文化。先是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再发展自己的文化,那样在我们输出的时候才会有更强有力,更具中国特色的文化。

二次元文化就是跟动漫有关系,而日本的动漫起步确实是比中国早很多,而它的动漫也确实是影响了一部人中国人,所以才会在中国这么流行的。

可以的,什么方向的文章呢?论文发表咨询我头像

2023年第二十届ChinaJoy将于7月28日至7月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当今全球数字娱乐领域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ChinaJoy每年都聚焦着海内外近千家展商及全世界游戏玩家的热切目光,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和知名厂商前来参加。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美妆品牌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ChinaJoy中来——作为“颜值经济”“潮经济”的成员之一,美妆品牌商家们试图通过ChinaJoy这个载体,让“后浪”感受到自己紧跟时代脉搏的品牌魅力,让资本看到美妆行业未来更多的可能。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开始意识到游戏产业的潜力,并开始针对游戏玩家推出更多的产品。在ChinaJoy展会上,美妆品牌们往往会推出一些ACG主题相关的化妆品或者周边产品,比如以动漫角色为灵感设计的眼影,还有一些品牌推出了以游戏角色为灵感的限量版口红,或者是以电竞选手为代言人的化妆品系列。这些产品不仅能够吸引游戏玩家和动漫爱好者的眼球,还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曝光和销售机会。此外,美妆品牌还会在ChinaJoy展会上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化妆比赛、Cosplay比赛等等,吸引了大量的游戏爱好者前来参与。在一些化妆比赛中,参赛者需要根据游戏角色的形象进行化妆,这不仅能够展示品牌的产品,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戏玩家前来了解品牌,增加展会的趣味性,还能够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从众多中外品牌中可见,游戏可以是美妆入局开展联名营销的先行区。品牌跨界联名并不是新鲜事——作为重度营销大户,美妆个护行业品牌之间花式组CP早已屡见不鲜,既达到借势和拓展品牌受众圈层的目的,也为审美疲劳的消费者提供了新鲜感。而从近期趋势来看,美妆和游戏联名组CP的现象越来越多。游戏从内容和体验上有更多创意玩法,故而可以在游戏的框架中构建新的营销方式,与美妆相互赋能带来联名CP,为玩家带来熟悉感,为消费者带来新奇感,从而焕发品牌新活力,打开产品话题度,收割流量实现变现。在2021年ChinaJoy上,人气游戏《天涯明月刀》联合阿玛尼亮相打造“七夕香水”,玩家前往综合体验区参加“挚爱”活动,不仅可领取免费小样,还能领取四大名绣限量书签,尝鲜阿玛尼七夕挚爱香水。与此同时《天涯明月刀》和阿玛尼还为玩家提供了独享的七夕联动香水首发提前购买特权,更有“七夕美妆挑战赛”、“七夕情语征集大赛”和“挚爱明月妆仿妆大赛”趣味活动,涵盖身穿四大明绣的COSER舞蹈秀、体验游戏捏脸玩法、体验“挚爱”活动试香书签、联动线上举办的活动等,打造多元化沉浸式场景互动体验。总的来说,美妆品牌在ChinaJoy展会上的参与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和销售机会。美妆X游戏,这对新王炸营销组合强强联合,意外解锁了破圈狂欢的新姿势。不仅如此,二次元文化也是不少美妆品牌的跨界优选——例如M·A·C魅可品牌在2019年初与大热游戏IP《王者荣耀》推出联名款唇膏后,当年在ChinaJoy又大玩起了二次元跨界,邀请了很多人气Coser驻场,通过专业的COSPLAY,将许多二次元角色“搬”到了展会。日式工业风展位搭配色彩缤纷充满想象的元素,精准戳中了二次元爱好者的心。除了要配合展会的主题之外,更是想以此吸引更多Z世代关注MAC品牌。如今年轻的Z世代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发展黄金期。毫不逊色的消费能力,超强的美容护肤意识,数以亿计的人口规模,使得他们成为业内公认的“增长引擎”,如果Z世代以前还只是大家观望的潜力股,那现在他们已是各品牌不得不拥抱的消费主力军。作为追求娱乐、快时尚的一代,Z世代不少都是“视觉动物”,充满幻想的、刺激的、高颜值的兴趣,游戏与二次元便成为她们最爱的元素。能用她们喜欢的事物去装饰,就很容易打动她们的心。由此,将二次元文化融入自身的品牌价值观,用二次元角色与剧情去丰富自己的品牌特色,二次元跨界自然就成了美妆品牌年轻化营销的重要战略之一。据第三方智库机构青年精英联盟发布的《美妆可持续发展白皮书》透露,目前全球美妆市场规模已至6000亿美元,市场增速仍旧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将达8050亿美元。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现在的美妆个护市场不再只是简单的存量竞争博弈或是增量竞争博弈。毕竟规模达千亿级别,总有细分的新需求等待新品牌来满足,但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各美妆品牌接连跑步入场,美妆市场已然进入增量与存量并行的时代。在消费情绪低迷,消费场景不断迭代的今天,各大品牌都在找寻新的增长点。数字化背景成长下的Z时代有着更开阔的视野,更自信的文化归属,当然讲究高性价比和实在功效的他们对品牌忠诚度更低,所以这也给了很多新锐品牌成长发展的机会,但他们对于各自的圈层文化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圈层文化成为了Z时代身上最显著的标签——用户躲进各自的兴趣圈层中,过去浅层曝光式广告已经无法保证营销效果最大化,而此时精细化营销显示出了重要性。相比传统线下展会,ChinaJoy一方面凭借长期高质量的内容价值和品牌调性可以吸引到更为精准的目标用户;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ChinaJoy也更了解自身受众人群的触达能力、私域能力。作为当今全球数字娱乐领域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ChinaJoy拥有海量媒体资源矩阵,全力帮助参展企业有效实现声量销量双赢。每年有数百家参展企业,并沉淀了数百万用户,品牌影响力触达数以亿计,线上线下全面覆盖,解锁全新展会体验。恰逢2023ChinaJoy二十周年盛典之际,潮流生活展区全新增设“潮美妆版块”,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美妆品牌将会在未来的ChinaJoy展会上推出更多有趣的产品和活动,为游戏玩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乐趣。借助这股东风,美妆品牌也更容易沉淀用户达成转化,或许这就是下一个美妆的营销蓝海赛道。在此,我们诚邀海内外业界企业共赴盛会、共享盛世!了解ChinaJoy【潮·生活展区】具体参展和赞助详情并进行相关项目预定接洽,可咨询主办方工作人员:参展赞助王女士:手机:139106976E-mail:媒体宣传朱女士:王先生:

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美国媒体发个都当然是发到美国媒体,有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近日,美国科学网站(Live Science)发文:Could Earth's Oceans Ever Boil Away?(地球上的海洋能沸腾吗)。文章称,目前,海洋温度正处于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未来几年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那么,人类不断排放的温室气体会不会,让海洋变得过热而开始沸腾呢?对此,普通人或许没有考虑过。但对于科学家来说,哪怕地球上有任何一个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研究者也会试图解答他的问题。

文章称,对于是否会沸腾的问题,其实多年前就有科学家进行了研究,答案是值得庆幸的。经过推算,人类目前的做法可能永远无法,把地球升温到足以沸腾的程度。对此,非营利组织伯克利地球(Berkeley Earth)的气候科学家泽克-豪萨夫(Zeke Hausfather)说道:“即使我们烧掉地球上,所有已知的化石燃料,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热量。”

他同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类办不到,但如果这一切会发生的话,人类可能在地表达到足以烧开水的温度之前,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在此之前,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各种恶劣的气候早已摧毁了所有生命。

文章称,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热量来自于太空的辐射,其中太阳光占绝大部分。然后,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通过将太阳的能量储存在大气层和地表,以提高地球的温度。豪瑟夫表示,在地球获得的所有热量中,海洋表面吸收了其中的大约93%。

在此过程中,海洋吸收的热量,会被暂时储存在深100米的水层,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混合层”。然后,热量进入更深的水层,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文章称,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使得水有更强的吸热能力。据测算,海洋表面以下2.5米处储存的热量,和其上方大气层储存的热量相当。

文章称,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温室气体足够多,地球表面就能达到沸点。这是因为,热量使水分子蒸发到大气中,而水蒸气本身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所以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整个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暖。

那么,如果将地球加热到沸腾,究竟需要多少燃料来产生温室气体呢?对此,2013年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论文指出,产生这种“失控的温室效应”所需要的燃料,大约是地球现在已知化石燃料储量的10倍。

该论文的测算,是不是也意味着,将地球上所有能烧的都烧了,也仅能使地球上升10度呢?文章称,像这类研究得出的结果,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警告意味浓重,因此是否能上升10度不得而知。但从 历史 上看,地球海洋表现得一直很有弹性,这有助于应对一些极端气候。

例如,在数亿年前,当时的地球更准确的说,其实是一个“雪球”,它的表面完全被冰覆盖。而到了5500万年以前,全球的平均气温只有5到8摄氏度。尽管经历多次的极端气候期,但地球每次都能回复到相对稳定的温度。

垂死的太阳,垂死的地球

文章称,就像前文说到的,人类不可能令地球沸腾。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景象。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太阳。在整个太阳系中,真正决定地球命运,而不仅仅是人类命运的,也只能是这颗恒星了。

文章称,在遥远的未来,当太阳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它就会向外扩张,并最终成为一颗红巨星。此时,或者在这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沸腾并蒸发得无影无踪。

早在2008年,科学家克劳斯-彼得-施罗德,就曾对地球的未来进行推演。推算的主要内容是,地球将如何结束它的生命。对于得出的结果,克劳斯表示,海洋开始蒸发可能会发生在10亿年之后。但他同时表示,这一数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最后指出,到那时,人类已经用不着担心未来了。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也许早已走上渡渡鸟(已灭绝的鸟类)的老路了。但是,即便海洋消失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生命会立即结束。克劳斯说道:“一些简单的生命形式,完全有可能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存活一段时间,但在适当的时候(不要问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地球表面很可能会融化,这将使所有的生命痕迹,连同这个星球彻底消失。”

我觉得谷爱凌真的很勇敢,而且也明确表示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必要接受美国人的批评。

一般的是本地媒体,不过也有发表在外地的。毕竟情况各不相同

大陆人对美媒发表论文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大众对媒体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基本原则;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方向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1]。

舆论监督的产生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胡锦涛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曾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媒体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位国家领导人对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鼓励与期许,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开展新闻监督指明了方向。

二、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不菲业绩。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面广,关系到受众的点滴生活。从监督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工作配合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和民主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力和实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在运行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发生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甚至存在着损害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噱头,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竟然违反“真实”这一媒体舆论监督的生命,通过不实报道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形象及存在价值。

例如2007年3月,广东某媒体报道称,广东香蕉发现巴拿马病,由于难以治疗,被称为“蕉癌”。报道随后被有意无意误读延伸为“吃香蕉会致癌”,香蕉运销商也借此打压香蕉价格,导致海南香蕉滞销,价格暴跌。一个以讹传讹的“蕉癌”事件,使得海南香蕉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香蕉种植户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2]。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下,面对新形势,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切实反映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政府、司法、社会实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媒体宣传什么、评论什么、批评什么、监督什么都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方针来研究实施,使之有利于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利稳定原则、服务大局原则、事实准确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注重效果原则、遵守纪律原则和依法监督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舆论监督就可以少走弯路[3]。

同时要做到“三个不能对立”。在舆论监督活动中,要把握导向和立场,不能把反映人民意愿与促进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相对立;不能把揭露工作中的问题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相对立;不能把抨击社会的歪风邪气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对立。

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时,尽管灾区群众遇到停电、断水及交通堵塞等重重困难,但各媒体报道的大量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鲜活稿件,既客观报道了灾区困难,又重点报道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齐心协力、共同奋战、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鼓舞了国人,振奋了民心,树立了政府的威信,体现了百姓的情怀,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把握大局。舆论监督在大局面前尤其要把握好监督的“度”。要坚持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原则开展,否则就可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可以说,促进安定团结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开展舆论监督要更加慎重。

四、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对策

作为媒体来说,一些盲目追求“噱头”的失实报道绝不能成为其营销手段,否则到头来,损害最大的还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遵从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自由性原则。如果在工作中缺乏科学责任和质疑精神,就会让媒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例如2005年7月,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开头引用了一名被称为“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来信,信中指出,目前很多啤酒厂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并称这是我国啤酒业的“行规”。这篇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的观点:“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4]。虽然事后杜绿君马上发表声明指出,这篇针对她的采访报道是以讹传讹,但由于文章在短时间内已经被迅速广泛转载,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韩日等邻国的关注。

最后经多方调查,中国啤酒基本上已实现无甲醛酿造的主流,所以国产啤酒95%甲醛超标是没有根据的。可见,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只有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杜绝以公共利益之名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谋求商业利益的可能。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本是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公信力的好机会,但媒体只有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报道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采访过程中应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源内容,不任意曲解客观事实。如果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则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恶意炒作对新闻的影响除了制造虚假新闻、愚弄受众以外,更恶劣之处还在于削弱了新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恶意炒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是因为这种操作手法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使新闻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存在根据,更遑论新闻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因此,媒体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再次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科技、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报道工作,要想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在进行专业领域报道时,记者既不去做资料搜集等案头工作,又不去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树立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多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报道出的内容客观真实。

此外,要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使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也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当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搭建好大众知情权的信息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丰富、动作反映灵敏的优势,对社会环境信息实行及时采集,随时发现和掌握各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可靠地提供给广大群众,为他们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保证。无论何时,舆论监督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九州.新闻理论基础[J].新闻知识,2006(3).

[2] 新华网新华时评.“蕉癌”事件的教训值得深深汲取.

[3] 朱颖.新闻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运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 每周质检报告[R].2005-07-17

浅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播学

摘要 :媒介素质 教育 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 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关键词: 媒介素质教育传播学青少年

一、着眼于未成年人 发展 和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国 大陆地区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课题研究和试点运行,2004年,教育部将媒介素养课题列为新闻传播类的重点招标课题。2004年12月12-13日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 论坛 ——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发布了《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教育行动策略研究》,着重呼吁在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中开展媒体素养教育。主要观点分布在受教育的主体、面临的问题、媒介教育的内容、媒介教育的任务讨论和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

1.受教育的主体:我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因该首先从高等院校起步并设立独立的课程,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①

2.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媒介教育面临着从专业教育的起点迈向公共教育的平台的问题,不仅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信息社会公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②

3.媒介教育的内容(对非媒介人员)研究媒介信息、研究媒介、学会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③

4.面临的任务:创建传媒教育学科点,探讨和研究媒介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争取国家的支持以成就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加速培养专业人才。

二、媒介系统变局——行业生态系统

2003年,中国大陆的报纸达2400多家、杂志超过8000种,广播电台1500多座,电视台超过1000座。④中国大陆的传播市场已从卖方(传者)市场转变为买方(受众)市场。因此受众的选择既是传媒的压力,也是传媒竞争的焦点。而受众选择媒介的或然率正比于媒介接触的报偿,反比于费力的程度。对于传者,资讯的表现形式、快餐程度以及易得程度,是传播产品能否大众化的品质要素。因此,传统媒体(尤以电视媒体为重)的传播对策日趋取悦受众并商业化;传播内容的 文化、知识日趋稀释而娱乐化;媒体对于受众的需求,迎合少于引导,导致受众满足于阅听的快感一次性地消费资讯,而不是丰厚自己的文化思想积累。

正如社会学家拉斯非尔德所说:“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传媒产业的平民化浪潮极易造成青少年知识结构的“扁平化”,懒于思考而思想钝化和智力愚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漠视他人痛痒和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生活态度逍遥化,价值观念“电视云亦云”的放任化。因此,媒介系统内演绎的格雷欣法则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

2005年,由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吴飞主编的传媒三力(《传媒影响力》、《传媒批判力》、《传媒竞争力》),便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围绕国内传媒产业 环境、国际传媒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媒体竞争格局等方面解析了中国特殊国情的传媒竞争法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陆续颁发了《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制定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实施“建设工程”、“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督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强调主持人着装应该充分考虑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不能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迎合低级趣味,也不要一味追求不符合广大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审美情趣的极端个性化的主持方式,更不要为迎合少数观众的猎奇心理、畸形心态而极尽夸张怪诞的言行与表情——政府职能部门从传播实践方面整肃业界的不良传播行为。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播学界,更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行政力量的保障,其共识是全社会的。

三、媒介与阅听人的互动——受众生态环境

根据上海团市委与上海社科院最近在3000名未成年人中开展的《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媒体上可以出现性、暴力内容”,33%的未成年人表示赞同,对于“媒体上可以出现挥霍浪废行为和傍大款行为”,48%的未成年人表示赞同。⑤ 2004年1-2月,笔者组织华北科技学院2002级135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在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北京、天津、辽宁、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新疆等12个省市的102所初中和72所高中,随机采访了553名初中生、581名高中生,采访了原籍是上述省份的580名大学生,对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传播行为、自我表露的心理需要,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以口头采访和问卷调查方式的会调查。

调查显示,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见习社会生活的途径;就学习资源来说,他们有着可供个性化选择的媒介物;也使得当今的青少年有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条件,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渠道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成为过去。在回答“您获取较多有用知识的途径”的问题时,8个选项中占前4位的依次是电视、课堂教学、科普读物和家庭教育;媒介接触的首选为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有信息价值的信息未必都能实现其使用价值。青少年自主选择和消费的信息也未必是质量较高的信息,由于选择媒介和信源的偏好不同,对于这部分受众来说,信源的利用率与其吸引力成正比。其中,电视仍显示出强势媒介的势头,众所周知的是,导致青少年通过传媒学习尤其是利用电视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内容的具象和内容表现形式的生动,以及信息的易得性。

电视节目偏好调查显示,高中生对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偏好中,《新闻调查》居首位,其次是消息类,反映出他们的知晓欲和 心理参与的要求;对武侠类和言情类电视剧的偏好高于娱乐节目,反映出他们在消费大众通俗类的电视 文化时,情感需求大于娱乐需求,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欣赏义士侠客型的英雄,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欣赏缠绵忠贞的爱情。

在为中国电视打分时,中国城市电视台台长对中国电视的文化表现和节目质量的评价低于对电视的 发展 和电视频道的打分。而电视的文化表现和节目质量直接作用的对象是 社会系统,且往往表现为道德甚至价值取向问题。“电视把社会生活中物质功利主义的一个个现时典型和美好‘神化’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人们。

同时,电视也把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缺乏伦理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严重脱序的状态活脱脱地传播给大众,使从未有过这一社会经历的青少年也经历了这种体验”。⑥ 污染了青少年早期社会化的文化空间。 人生的定向、审美的皈指、心灵的依靠、作为公民的素养和为人的道理等,在电视文化幻化的生活蓝本中,很少为青少年心理注入健康生长的文化基因。对于如何标的和实现自己的抱负,媒介无疑成为他们人生目标和行为的塑造者。因此,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对未来的焦虑也是中国媒介素质 教育 的重要动因。

在信息化社会,受众和国家都有一个兼听则明的甄选问题,使得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不得不考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辩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误导能力的培养。

由于不同的传播制度和国情,较之先行提出培养理论的美国,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在学术研究和社会 实践方面,都有望走在世界传播学研究和媒介素质教育发展的前列。

注释:

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J],《 现代 传播》,2004,第6期。

臧海群:《媒介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青年 政治 学院,2003/11.22卷第6期。

杨光辉:《走进传媒—如何开展传媒教育 媒介素养 蔡帼芬》。

郑保卫 当代新闻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p180]。

刘炘:《电视重构论》[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 95。

我国24岁天才少年曹原与其导师一天之内连发两篇《Nature》,介绍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导师共同为文章通讯作者。在第二篇论文中曹原和其他两位作者并列为第一作者。

在学术圈中,第一作者被认为是对论文做出绝对贡献的人,而通讯作者通常是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其实,这并不是曹原第一次获得国际关注,事实上早在2018年3月6日,当时只有21岁的草原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一天之内连发了两篇《Nature》论文,论文发表之后立即引起整个物理学界的反响,一些报道称其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这里多说一下,一般论文很难登上《nature》,有些科学家一辈子也只能登上1-2篇,而曹原可以在同一天登上两篇,可想而知他的理论有多么重要。

在2018年被英国《自然》周刊评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而当时还是学生的曹原位列榜首。

还有一些媒体报道说:诺贝尔奖颁给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虽然国内国外对曹原的研究赞誉如潮,但还是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是中国人曹原的科研论文,非要去英文期刊发表文章?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有含金量,我们可以透过这个问题,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国人的论文,以发表在英文期刊上为荣。

论文的发表

其实科学家做研究,也需要像明星一样吆喝自己的成果,只不过明星面对的是普通观众,而科学家面向的是其他科学家。

科学家主要研究的工作,都是创新性工作,然而他们研究的成果究竟对不对呢?其实并不能只有作者一个人说了算,比如:我说我研究了一个超导体,那么我把我的研究交给同行审阅的时候,同行通过我的论文来指出我的错误,从而否定我的理论。

当我交给同行审阅时,并不是一个个直接去找同行,而是发表在相应的期刊上,让同样订阅该期刊的同行看到。

但是期刊这么多,我该如何选择要投稿的期刊呢?这里有几个重要标准:相关领域的期刊;受科学家关注度较高的期刊。

如果我把论文投到一个冷门的期刊,该期刊可能只有100人订阅,那就说明我的文章发表在这个期刊上很难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

如果我把论文投到一个热门的期刊,该期刊会受到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的关注,那就说明我的文章能够引起同行热议。

但是,热门期刊并不会随便收录我的文章,一方面是因为该期刊每次可以收录的文章有限,另一方面是该期刊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性,会对论文进行筛选。一般创新度不够、实验数据造假、论文与其他重复性较高等文章都会被筛选掉。

但如果通过了这个阶段,也不会被立即发表,杂志的编辑还会提出修改意见,以及调整内容等进行修改,审核等,在此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文章被筛选掉。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从投稿到最终发表需要3-12个月,当然如果研究的内容非常热门或者成果特别巨大,那么可能只需很短的时间就会被发表出来。

中文研究为什么要发表在英语期刊?

中文研究之所以要选择在英语期刊发表,其实就是因为受科学家关注度较高的期刊几乎都是英文期刊。

评价一个期刊的影响力,可以通过看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是IF(年份)=该期刊最近两年的全部文章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该期刊最近两年的全部文章。

比如:如果该期刊最近两年发表了100篇文章,一共被引用了200次,那么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2。

从这里你看出来了,影响因子越高的文章,代表着被同行认同率越高,而影响因子每年都会更新一次.

从2019年影响因子我们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比如:《nature》的影响因子是40.137,排名第13。

而中文期刊《cell research》在中文期刊中影响因子为17.848,是中文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但影响力远不如《nature》。(多说一句,有些中文期刊在国际上影响力也比较大,具体要看期刊的领域)

也就是说,中文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不如英文期刊,如果作者发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么该作者的文章只能引起中文圈内的科学家关注,无法获得国际的关注,以至于该作者的成果无法被大众所熟知。这非常不利于科学交流,也不利于我国的科学发展。

总结

其实最开始最受欢迎的国际期刊并不是英文期刊,而是德语,这是因为当时德语有很多顶级科学家,但随着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科学水平大幅提升,以至于目前主流期刊几乎都是英文期刊。

而我国的科学研究之所以发表在英文期刊上,是因为只有受关注较高的期刊,才能获得更多更专业的同行审阅,才能使自己的研究获得足够的关注。

选对了发稿公司就能发到优质的美国媒体上,我们是通过中国盒子发的美国通稿,可以发到ASK,ABC,FOX,匹兹堡邮报,NBC等媒体上,你可以找中国盒子要一下他们的媒体列表看看就知道了。

因为Nature杂志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很高,而在我们自己的国内杂志上发表,国际上有部分学术机构会不认可,因而发表在Nature上是对于这个少年学术成就的极大肯定。

美媒发表论文

两个英文论文网站,需要把你的关键字翻译成英文输入才能查找,找到的也都是英文的,你可以借助壹品优刊看看,能不能找到你合适的就看你自己了

新华社北京7月5日新媒体专电 据美国每日 科技 网站7月3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对有关水星的一个流行假说提出了质疑。该假说解释了水星为何有着相对其地幔(介于行星内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而言较大的内核。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与其他天体“撞了就跑”式的撞击导致水星地幔大量流失,并留下了巨大、致密的金属内核。但新研究揭示,原因不在于碰撞,而在于太阳的磁性。 马里兰大学地质学教授威廉·麦克多诺和日本东北大学的吉崎昂开发了一个模型,显示一颗岩态行星内核的密度、质量和铁含量受到其与太阳磁场距离的影响。描述这一模型的论文发表在2021年7月2日一期的《地球与行星科学进展》杂志上。 麦克多诺说:“我们太阳系的4颗内层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不同比例的金属和岩石构成。随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内核中的金属含量会下降。我们的论文显示,在太阳系的早期形成过程中,原材料的分布受到太阳磁场的控制,从而对这种情况作出了说明。” 麦克多诺的新模型显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年轻的太阳被旋转的尘埃和气体云团包围,铁粒则被太阳的磁场吸引向中心。当行星开始从尘埃和气体云团中形成时,相比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在其内核中吸收了更多的铁。 研究人员发现,在岩态行星的内核中,内核的密度和铁的含量与行星形成时太阳周围磁场的强度相关。他们的新研究表明,在今后描述岩态行星——包括太阳系外岩态行星——构成的尝试中,应该将磁性考虑进去。 麦克多诺利用现有的行星形成模型确定了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气体和尘埃被拉入太阳系中心的速度。他考虑了太阳在形成时产生的磁场,并计算了该磁场如何穿过尘埃和气体云团吸引铁。 随着早期太阳系开始冷却,未被吸引进入太阳的尘埃和气体开始聚集。离太阳较近的团块会暴露在较强的磁场下,因此会比离太阳较远的团块含有更多的铁。随着这些团块汇集并冷却成旋转的行星,引力将铁吸引到它们的内核中。 报道称,随着麦克多诺将这一模型纳入行星形成的计算,它揭示了行星内核金属含量和密度的一种变化率,这同科学家对太阳系行星的已有认识非常吻合。水星的金属内核约占其质量的四分之三。地球和金星的内核只占其质量的约三分之一,而作为岩态行星最外层的火星,其内核只占其质量的约四分之一。

对于没有英文论文投稿经验的作者来说,对英文论文总有一种恐惧感,因为很多作者对国外期刊的不了解,加之英文水平有限,认为国外期刊的审稿周期很长、过程复杂、审稿意见很难回答等等,其实并不是真实情况,发表英文论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SCI基本成为衡量学术成果的标准,不少学者都有发表sci论文的经历。sci论文的被引用率也成为了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论文的发表有时候对作者的前途有很大的影响,也是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能否被社会所接受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部分的英文期刊(在英国、美国出版的)都是被SCI收录的,这个要比入选SCI的中文期刊占所有中文期刊的比例大很多,所以在投稿的时候,基本上是不用考虑所选的英文期刊是不是被SCI收录的。 国内很多一流期刊数量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文章录用率是大大降低的。反而不如投稿SCI这类英文期刊。写英文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过程比较艰难,通过壹品优刊网平台提供的sci论文发表服务,平台提供国内合作者与国外研究员研合模式合作完成论文,顺利见刊。

美媒发表的论文

新华社北京7月5日新媒体专电 据美国每日 科技 网站7月3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对有关水星的一个流行假说提出了质疑。该假说解释了水星为何有着相对其地幔(介于行星内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而言较大的内核。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与其他天体“撞了就跑”式的撞击导致水星地幔大量流失,并留下了巨大、致密的金属内核。但新研究揭示,原因不在于碰撞,而在于太阳的磁性。 马里兰大学地质学教授威廉·麦克多诺和日本东北大学的吉崎昂开发了一个模型,显示一颗岩态行星内核的密度、质量和铁含量受到其与太阳磁场距离的影响。描述这一模型的论文发表在2021年7月2日一期的《地球与行星科学进展》杂志上。 麦克多诺说:“我们太阳系的4颗内层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不同比例的金属和岩石构成。随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内核中的金属含量会下降。我们的论文显示,在太阳系的早期形成过程中,原材料的分布受到太阳磁场的控制,从而对这种情况作出了说明。” 麦克多诺的新模型显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年轻的太阳被旋转的尘埃和气体云团包围,铁粒则被太阳的磁场吸引向中心。当行星开始从尘埃和气体云团中形成时,相比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在其内核中吸收了更多的铁。 研究人员发现,在岩态行星的内核中,内核的密度和铁的含量与行星形成时太阳周围磁场的强度相关。他们的新研究表明,在今后描述岩态行星——包括太阳系外岩态行星——构成的尝试中,应该将磁性考虑进去。 麦克多诺利用现有的行星形成模型确定了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气体和尘埃被拉入太阳系中心的速度。他考虑了太阳在形成时产生的磁场,并计算了该磁场如何穿过尘埃和气体云团吸引铁。 随着早期太阳系开始冷却,未被吸引进入太阳的尘埃和气体开始聚集。离太阳较近的团块会暴露在较强的磁场下,因此会比离太阳较远的团块含有更多的铁。随着这些团块汇集并冷却成旋转的行星,引力将铁吸引到它们的内核中。 报道称,随着麦克多诺将这一模型纳入行星形成的计算,它揭示了行星内核金属含量和密度的一种变化率,这同科学家对太阳系行星的已有认识非常吻合。水星的金属内核约占其质量的四分之三。地球和金星的内核只占其质量的约三分之一,而作为岩态行星最外层的火星,其内核只占其质量的约四分之一。

图为2013年4月15日下午14时50分,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赛现场发生了连环炸弹袭击事件。 图片来源:美联社

8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陪审团宣布,裁定嫌疑人焦哈尔在检方提出的30项指控中全部有罪,其中17项的量刑最高为死刑。希望对罪犯的判决能告慰逝者。网络图片。

有罪!有罪!有罪!当联邦法官在法庭上宣读陪审团审议意见时,回响在法庭里的是这一声声“有罪”的裁决。

经过两天总共近12个小时的讨论,12名陪审员就检方提出的30项指控达成一致,裁定嫌疑人焦哈尔全部有罪。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发生了两起爆炸案,包括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内的3人遇难,另有200多人受伤,其中一些人永久地失去了部分肢体。而制造这起震惊寰宇惨案的就是当年19岁的焦哈尔和他的哥哥。后者在逃亡时与警方发生枪战,中枪后从逃亡的汽车上跌落下来,被开车的焦哈尔碾死。为抓捕焦哈尔,波士顿当局不得不封锁了部分城区,将一座享誉全球的大学城变成了一座鬼城。

如今,距离那场惨案发生已经快2年了,当年的幸存者之一布雷萨德在听到联邦法官宣读陪审团审议意见后感慨地说,终于可以再放下一点惨痛的记忆了。

布雷萨德表示:“要彻底地放下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都要向前看,并希望找回从前那种正常的感觉。”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于3月4日正式开庭审理,辩护律师一开始就承认焦哈尔参与了爆炸案,但辩称他当时只是一名19岁的年轻人,只是听从他哥哥、爆炸案主谋的从犯,希望以此减轻对他的量刑。

但是,爆炸现场监控镜头拍摄下来的无数照片和录像显示了嫌疑人超越年龄的冷酷和残忍。

布雷萨德和其他一些在法庭旁听的人也表示,他们在嫌疑人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悔恨的表情。

至此,本案将进入第二阶段——量刑辩论阶段。法律专家指出,30项指控中有17项可判死刑。但是,2年前爆炸案发生时的代理市长墨菲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希望陪审团不要用西方的价值观来成全极端分子以此成为圣战烈士的愿望。

墨菲表示:“我认为,如果我们用西方的标准判他死刑的话,只会激发更多的极端分子拷贝他的做法。”他指出,目前美国和西方正在同激进的伊斯兰极端分子作战,若激进分子效仿的话,将给美国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

爆炸案验尸官讲述吕令子临终惨状

3月30日,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嫌犯焦哈尔·萨纳耶夫的审判正在进行,检方在结束作证前传唤了遇害的中国女留学生吕令子的验尸官,称她的身体多处被炸弹打穿,在几分钟内因大量失血而丧命。

凯瑟琳·林德斯特伦说,吕令子的大腿被炸弹碎片贯穿。林德斯特伦在吕令子的腿上发现两块金属碎片,吕的皮包上还深嵌着一块更大的碎片。

验尸官称,吕令子的身体里嵌满了金属碎片,包括弹丸和钉子。林特斯特伦说,这些伤口都是贯穿性的,意味着吕令子的身体多处被打穿。

林德斯特伦还出示了一些照片,显示这些伤口有多么恐怖。吕令子左边大腿的皮肤和肌肉都被撕裂,股动脉被切断,留下一个贯穿前后的大洞。“这些伤口肯定令她非常痛苦。”

据说,当林德斯特伦看到吕令子的尸体时,她的腿上还绑着两根止血带。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终点线附近接连发生两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逾260人受伤。时为波士顿大学统计学研究生的吕令子和同学一起观看比赛,不幸遇难。而嫌犯焦哈尔和塔梅尔兰在逃亡过程中还杀死了一名麻省理工大学的校警。最终,塔梅尔兰在与警方交火过程中被打死,焦哈尔被捕。

如果你指的是英语语言研究相关的核心刊物的话,我给你作如下期刊的介绍:1、《外语界》,ISSN:1004-51122、《外语教学与研究》,ISSN:1000-04293、《现代外语》,ISSN:1003-61054、《中国外语》,ISSN:1672-93825、《外语研究》,ISSN:1005-72426、《外语学刊》,ISSN:1000-01007、《上海翻译》,ISSN:1672-93588、《外国语》,ISSN:1004-5139-----------希望有所帮助。

  • 索引序列
  • 二次元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 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 大陆人对美媒发表论文
  • 美媒发表论文
  • 美媒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