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荣誉包括计量经济学会(The Econometric Society)会士(Fellow) 、2009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 y)、《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经济研究评论》(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经济研究》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Articles in Journals“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 (with Chong-En Bai and Chang-Tai Hsieh).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2006,forthcoming.“Who Are China’s Entrepreneurs?” (with Simeon Djankov,Gérard Roland,and EkaterinaZhuravskay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May 2006,96⑵,pp. 348-352.“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and Russia Compared” (with Simeon Djankov,Gérard Roland,and Ekaterina Zhuravskaya).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Papers and Proceedings,April-May 2006,4(2-3),pp. 352-365.“Coordin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n M-form and U-form Organizations” (with Gérard Roland and Chenggang Xu).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April 2006,114⑵,pp.336-402.“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Chinese Style” (with Hehui Jin and Barry R. Weingas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September 2005,89(9-10),pp. 1719-1742.“Who Are Russia’s Entrepreneurs?” (with Simeon Djankov,Edward Miguel,Gérard Roland,and Ekaterina Zhuravskaya).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Papers and Proceedings,April-May 2005,3(2-3),pp. 587-597.“Attribute Coordination in Organizations” (with Gérard Roland and Chenggang Xu).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November 2001,2⑵,pp. 487-518."Financial Repression and Optimal Taxation" (with Chong-En Bai,David D. Li and Yijiang Wang). Economics Letters,February 2001,70⑵,pp. 245-251."Incentives,Information,and Organizational Form" (with Eric Maskin and Chenggang Xu).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April 2000,67⑵,pp. 359-378.."The Process of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1978-1998): The Evolutionary,Historical,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March 2000,156⑴,pp. 151-171."Reform without Losers: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Dual-Track Approach to Transition" (with Lawrence Lau and Gérard Rolan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February 2000,108⑴,pp. 120-143."The Dynamic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with Jean-Jacques Laffo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April 1999,43,pp. 1105-1114."Why Is China Different from Eastern Europe? Perspectives from Organization Theory" (with Gérard Roland and Chenggang Xu).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April 1999,43,pp. 1085-1094."From Federalism,Chinese Style,to Privatization,Chinese Style" (with Yuanzheng Cao and Barry Weingast). Economics of Transition,March 1999,7⑴,pp. 103-131."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with Gérard Rola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 1998,88⑸,pp. 1143-1162."Public vs. Private Ownership of Firms: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with Hehui J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ugust 1998,113⑶,pp. 773-808."Insecure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Firms" (with Jiahua C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ay 1998,113⑵,pp. 467-496."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Community Government,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Understanding China's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with Jiahua Che). 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April 1998,14⑴,pp. 1-23."Balanced or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s Catalysts for Transition" (with John Litwack).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March 1998,26⑴,pp. 1-25."Innovation and Bureaucracy under Soft and Hard Budget Constraints" (with Chenggang Xu).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anuary 1998,65⑴,pp. 151-164."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with Barry Weingas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Fall 1997,11⑷,pp. 83-92."Pareto-Improving Economic Reforms Through Dual-Track Liberalization" (with Lawrence Lau and Gérard Roland). Economics Letters,1997,55⑵,pp. 285-292."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a: Agency Problems and Political Control." Economics of Transition,October 1996,4⑵,pp. 427-447."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in China" (with Gérard Roland).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996,8,pp. 207-223."China's Transition to Market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Chinese Style" (with Barry Weingast). Journal of Policy Reform,1996,1,pp. 149-185."Vicarious Liability Under a Negligence Rule" (with Cyrus Chu).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October 1995,15,pp. 305-322."Federalism,Chinese Style: 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 (with Gabriella Montinola and Barry Weingast). World Politics,October 1995,48⑴,pp. 50-81."Incentives and Loss of Control in an Optimal Hierarch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uly 1994,61⑶,pp. 527-544."A Theory of Shortage in Socialist Economies Based on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 1994,84⑴,pp. 145-156."Why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Differ: The M-Form Hierarchy and Entry/Expansion of the Non-State Sector" (with Chenggang Xu). Economics of Transition,June 1993,1⑵,pp. 135-170."M-Form Hierarchy and China's Economic Reform" (with Chenggang Xu).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April 1993,37,pp. 541-548."Equity,Efficiency,and Incentives in A Large Econom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March 1992,16,pp. 27-46."Complementarities,Momentum,and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with Paul Milgrom and John Rober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May 1991,81⑵,pp. 84-88."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December 1988,35⑷,pp. 592-627.Articles in Books"How Reform Worked in China?" in Dani Rodrik,editor,In Search of Prosperity: Analytic Narratives on Economic Growth,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pp. 297-333."China's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How Far across the River?" (with Jinglian Wu),in Nicholas C. Hope,Dennis Tao Yang,and Mu Yang Li,editors,How Far Across the River: Chinese Policy Reform at the Millenniu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p. 31-63."Government Control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a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 Lessons from China." inJoseph Stiglitz and Shahid Yusuf,eds.,Rethinking the East Asian Miracl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World Bank,2001,pp. 295-321."Coordination in Organiz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Mathias Dewatripont,Francoise Thys-Clement and Luc Wilkin,eds.,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Universities: Microeconomic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s,Editions de l’Universite de Bruxelles,2001,pp. 9-29."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in Boris Pleskovic and Joseph Stiglitz,eds.,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The World Bank,2000,pp. 289-310."Coordinating Activities under Alternative Organizational Forms" (with Gérard Roland and Chenggang Xu),in Eric Maskin and Andras Simonovits,eds.,Planning,Shortage and Transformation: Essays in Honor of Jonas Kornai. 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2000,pp. 57-80."Institutions,State Activism,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ison of State-Owned vs.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in China" (with Barry Weingast),in Masahiko Aoki,Hyung-Ki Kim and Masahiro Okuno-Fujiwara,eds.,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 254-275."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nd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with Joseph Stiglitz),in John McMillan and Barry Naughton,eds.,Reforming Asian Socialism: The Growth of Market Institution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pp. 175-193."Reform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e in China," in Masahiko Aoki and Hyung-Ki Kim,eds.,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Insider Control and the Role of Banks. The World Bank,1995,pp. 215-252."Financial System Reform in China: Lessons from Japan's Main Bank System," in Masahiko Aoki and Hugh Patrick,eds.,The Japanese Main-Bank System: Its Relevancy for Developing and Transforming Econom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pp. 552-591."Commitment,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Innovation: Market Socialism Reconsidered" (with Chenggang Xu),in Pranab Bardhan and John Roemer,eds.,Market Socialism: The Current Deb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p. 175-189.Reviews& Comments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by William A. Byrd,M.E. Sharpe,Inc.),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December 1992,16,pp. 778-780."Credible Regulatory Policy: Options and Evaluations" (by Brian Levy),in Robert Picciotto and Eduardo Wiesner,eds.,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The World Bank,1998,pp. 196-198.《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与青木昌彦共同主编,1995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走出误区: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与肖梦共同主编,200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odern Economics and China’s Refor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理解现代经济学”(“Understanding Modern Economics”),《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2002年第2期。“经济学科在美国”(“Economics in the U.S.”),《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2001年第6期。“经济学家市场在美国”(“Economists Job Markets in the U.S.”) ,《经济学家茶座》,济南,第九辑(2002年7月)。“政府与法治”(“Government and the Rule of Law”),《比较》,北京,第五辑(2003年3月)。“市场与法治”(“Market and the Rule of Law”),《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2000年第3期。“激励与约束”(“Incentives and Constraints”),《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1999年第5期。“目标与过程” (“Goals and Processes”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1999年第2期。“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与黄海洲合著)(“Finan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fter WTO Accession,” with Haizhou Huang),《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2001年第5期。“硅谷的故事”(“A Story of Silicon Valley”),《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京,2000年第1期。“第三种视角看企业政府所有制: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 (“Government Ownership as a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经济导刊》,北京,2002年第5期。“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2001 Nobel Laureates in Economics”),《财经》,北京,2001年10月20日刊。
香港学者称大陆最多有3个半经济学家,我看是高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证明了中国所谓“经济学家”的无能!官员的弱智更为中国的经济研究蒙羞。中国宏观调控,股市大跌,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先行者。
有一个叫蒋国平的,很有想法
期刊上发表论文,适合有文章需要发表、但是对投稿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作者,无论是准备自投还是找中介代发,话不多说,下面干货。发表论文的整个流程,简单概括就是:定稿-选择期刊-审核-通过/返修-支付费用-定版-排版校对-印刷-出刊邮寄-上传数据库接下来按照步骤详细说说每个发表环节以及注意事项。定稿:其实就是写论文,这个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多说,仅从发表的角度简单说几句。1.关于论文主题:如果你的文章是准备用来发表的,尤其是准备投稿普刊,那么有些选题千万不要碰,比如港ao台、疫情、涉党涉政、宗教、神学、封jian迷xin、校园bao力等等,不要问为什么,这类主题写了大概率发表不出去!即便有收的,审核也严格,论文内容不能有不适合刊登的点。总之,发表论文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写,动笔之前先去问问某个主题能不能发、好不好发,不能发、不好发就尽量不要写。2.关于语言逻辑:普刊在大家眼里通常就是要求低,但是要求低不等于没有要求!!文章内容如何就不说了,最起码得是篇论文吧,不能语病、错字一堆,不能毫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不能让人不知所云,不能过于口语化......所以论文写好后建议自己先通读一遍,如果自己看不出毛病,就找同学、同事、朋友随便谁帮你看看,毕竟一篇连语言基本功都有问题的论文,即便内容写得再好,又有谁愿意看?3.关于起发字符、重复率:现在基本所有正规学术期刊都是5000字符左右/3版起发,能够2版起发的很少,即便遇到了也建议发3版,因为2版的文章后续存在被要求整改的可能。至于重复率,每个期刊的要求不一样,从10%到30%都有,有的期刊审核的时候会查重,有的则文责自负(即万一后续数据库抽查发现重复率过高而导致论文被下架,作者自己负责),这种的就建议自己提前查下,那些杂志社会查重的,如果对自己论文没把握的(特别是复制较多的),也建议提前查下,之前遇到个作者论文审核的时候查重结果直接七八十,这种就很尴尬了,这让编辑怎么想?选择期刊:我个人认为这是发表论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很耗费精力和时间。选择期刊分为两步——第一步,大家务必要先弄清楚自己对期刊的要求,尤其是因为评职称、评奖学金、保研等这些原因需要发表论文的,一定要先去看看学校、单位对期刊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比如期刊等级,是要普刊、学报还是核心?是不是非知网收录的期刊不可?最晚什么时候需要提交评审材料
发论文的具体步骤或方法如下:
一、发表论文的重要性
1、评职称和研究生毕业需要。
2、申报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研究的一种展示和报道。
4、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发布论文的流程
1、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验证其写作价值,着手开始筹备论文。
第一次发表论文,可以多向前辈请教,多查阅一些资料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选题立意要新颖实用,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
2、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准备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对应的期刊,如果稿件投向不合适的期刊可能会遭遇退稿和不公正评判。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
在知网或其他数据库中检索本篇论文相关领域的期刊,查看期刊级别以及刊物号等,确保其为正规期刊,然后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从中挑出2-3个期刊作为备选。
四、发表论文的要点
1、坚决不能一稿多投。
2、电子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稿件中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等个人信息,便于编辑部联系。
3、注意写好参考文献。
4、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1、想要发表论文,事先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查重率合格,且具备一定价值的论文,论文查重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想要发表的期刊来定,若为普通期刊,则查重率在20%或是30%左右即可,若是核心期刊,则查重率一般要在10%以内。
2、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主要途径就是投稿,最好是通过一些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渠道进行投稿,因为这样通过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审批也会比较快,发表的时间也能够往前安排。
3、如果是缺乏有关渠道的,可以向有经验的同学或是学长学姐咨询,也可以向有关的老师询问,一般也能够得到一些可靠的方式方法。
4、对于社内投稿,即在官网投稿系统或邮箱投稿,或者是在知网投稿系统投稿,它对于所有类型的期刊都是合适的,缺乏有关渠道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稿。
5、还有一类投稿,是社内会公布联系方式,或是在线系统投稿,但是这一类投稿的要求会比较高,对于缺乏经验的投稿人来说,也有可能遇到假冒或是的,因此选择这类投稿方式的,建议事先进行必要的验证,确定无误后在进行投稿。
6、可供大家选择的投稿、发表论文的方式其实有不少,但大家也要对各类方式、途径进行甄别对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得一稿多投。
发表一篇论文的方式如下:
论文发表,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
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
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代理手中的稿件比较多,所以杂志社的编辑们一般都非常乐于跟他们合作。
关键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审稿方面,杂志社不是所有的稿件都给你发。当然,作为代理方,也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承诺给你发。但是,只要代理方面承诺可以发。那么,就百分之百可以发表了。
毕竟,只要是气候成熟的代理,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编辑有长期合作。这样,就会无形中生成一种关系户的效果。
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多。 也就是说,杂志社便宜是便宜,但是没有时间保证,审稿麻烦切周期长。而,代理方面,贵也贵不到哪儿去,审稿速度快,时间短。现在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时间方面大多都比较紧迫,而且论文方面也都比较麻烦。
发表一篇论文的方法:1、一定要找到官方投稿方式,可以去各数据库下载期刊的版权页,上面都会有投稿邮箱,记住:慎重搜索,除非标有“官方”二字,否则一律不要相信。2、如果你时间比较紧张、着急出刊,又或者实在没有精力去收集筛选期刊信息,那么也可以找中介代发(仅指普刊,核心找代发性价比太低了),不需要你自己花时间去找期刊,只要告知论文主题和对期刊的要求,就能给你推荐最合适的期刊。
发表论文的整个流程,简单概括就是:定稿-选择期刊-审核-通过/返修-支付费用-定版-排版校对-印刷-出刊邮寄-上传数据库接下来按照步骤详细说说每个发表环节以及注意事项。定稿:其实就是写论文,这个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多说,仅从发表的角度简单说几句。1.关于论文主题:如果你的文章是准备用来发表的,尤其是准备投稿普刊,那么有些选题千万不要碰,比如港ao台、疫情、涉党涉政、宗教、神学、封jian迷xin、校园bao力等等,不要问为什么,这类主题写了大概率发表不出去!即便有收的,审核也严格,论文内容不能有不适合刊登的点。选择期刊:我个人认为这是发表论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很耗费精力和时间。选择期刊分为两步——第一步,大家务必要先弄清楚自己对期刊的要求,尤其是因为评职称、评奖学金、保研等这些原因需要发表论文的,一定要先去看看学校、单位对期刊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比如期刊等级,是要普刊、学报还是核心?是不是非知网收录的期刊不可?最晚什么时候需要提交评审材料?第二步,选择的期刊一定要是正规的学术期刊,即该期刊要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并且在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数据库(至少一个)稳定、正常更新,且收学术论文,别你在总署能查到某个期刊,数据库也稳定更新,结果人家根本不收学术性论文(比如《中国经济评论》),而你还傻傻地去投稿。而总署可查、数据库稳定更新也只能保证期刊确实存在,(青墨手打严禁复制粘贴)却不能保证你发的就一定是正刊本身,毕竟存在不少盗版刊物,所以收到录用后一定要先打杂志社电话查稿,确认文章确实被正刊录用了再付款安排。慎发电子刊、报刊、增刊,因为认可度不高,所以除非单位、学校明文规定可用,否则不要发;不要发假刊、套刊,尤其是期刊网的刊物,前面那几个还只是不太正规,但好歹是真的,假刊、套刊直接就是假的!!!假的东西能有用吗?第三步,弄清楚对期刊的要求后,根据要求去选择合适的期刊。这里需要说到投稿的两种方式:自投和找中介代发如果你是准备自己投稿,那么——首先,一定要找到官方投稿方式,可以去各数据库下载期刊的版权页,上面都会有投稿邮箱但如果你时间比较紧张、着急出刊,又或者实在没有精力去收集筛选期刊信息,那么也可以找中介代发(仅指普刊,核心找代发性价比太低了),不需要你自己花时间去找期刊,只要告知论文主题和对期刊的要求,就能给你推荐最合适的期刊。
姓 名:李颖 拼 音:li ying 身 高:170厘米 地 区:大陆 籍 贯:上海 语 言:普通话 特 长:表演 生 日:1968年4月15日 星 座:白羊 家庭状况:父母,一弟电影作品 1992年:《香港浴血》 饰:罗娜 《三毛从军记》饰:师长太太 1993年:《激情警探》 饰:阿芳 《黑狮行动》 饰:紫貂 1997年:《上海新娘》 饰:歌星 2001年:《第十三个名字》 饰:绮绮电视作品 1986年:《聊斋》 《佟客、雨钱》篇 饰:董妻剧照(19张) 1994年:《孽债》 饰:卢玉琪 1995年:《浦江叙事》 饰:叶玲 1997年:《走入欧洲》 饰:余蔚 1998年:《兄弟姐妹》 饰:秦地 《一日夫妻百日恩》饰:秦小柯 1999年:《惊涛》 饰:许娜 《理想万岁》 饰:白姗 2000年:《千秋英烈传——花之风暴》 饰:铃木芳子 《沧桑花楼街》 饰:扬子 《被告》 饰:秦亚昭 2001年:《烟花女驼龙》 饰:张淑贞 李颖《都市名片》 饰:桑红 《女人别哭》 饰:叶婵 2002年:《浪迹天涯》 饰:裘贞贞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桃花扇》 饰:李贞丽 《婚姻的故事》饰:花也侬 《粉红女郎》 饰:万美 《江山》 饰:一点红 2003年:《小皮匠登基》 饰:凤妃 《目击证人》 饰:卫华 《冰山下的来客》饰:谷燕妮 2004年:《长恨歌》饰:苏珊 《出轨》 饰:洪艳 李颖? 《急鼓》 饰:白雪菲 《婚姻的敌人》 饰:郝乐乐 《英雄有约》 饰:胡晓燕 《国母宋庆龄》饰:宋美龄 《银杏飘落》 饰:沈红 《预谋》 饰:黑社会老大 2005年:《绿蔷薇》 饰:玲玲 《三揭皇榜》 饰:客印月 《守望幸福》 饰:香雪 《利益与代价》 饰:韩潇潇 2006年:《爱在来时》 饰:萧湘云 《决不妥协》 饰:刘倩 2007年:《东方霸主》饰: 夜未眠 《我的丑娘》饰 王思梦 《午夜玫瑰——最佳处方》 饰:何颖 《相思树》 饰:吕经理 《大案组》 饰:邵雅丽 《诚信》 饰:白洁冰 《叫一声妈妈》 饰:廖中秋 《洒满阳光的小院》饰:刘贞 2008年:《一颗颗眼泪都是爱》饰: 汪敏 《微笑在我心》饰:薇薇安 《单亲妈妈》 饰:何琳 《追根究底》 饰:孟莲梦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饰:莎莎 《下一个是谁》 饰:周怡 《重返杀虎口》 饰:丁大凤 2009年:《铁骨芳心》 饰:萧玲 《野鸭子》 饰:周丽琴 《春桃的战争》饰:青莲 《一起来看流星雨》饰:沈含枫 《守着阳光守着你》饰:何俪 李颖《中国式亲情》 饰:徐海燕 《走西口》 饰:风摆柳 《成家立业》 饰:于兰 2010年:《生死依托》饰:林姗姗 《女婿难当》饰:赵丽 《单身女王》饰:薛母 《天道人道》饰:凤娇 《爱上女主播》饰:崔丽芬 《国球》饰:丁蕾 《广府太极传奇》饰:吴氏获奖情况 《浦江叙事》叶玲一角获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论文关键词]
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业内高度重视。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成为当前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
一、引言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印、押、证”做不到三分管,保管联行印章、密押人员临时离柜不上锁,换岗不详细交接等。二是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票据不折角验印,日常核算中漏盖、错盖印章的现象较多。三是操作规程不规范。一些领导和会计经办人员不熟悉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对一些业务只凭老印象办理。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凭证、账号、户名、金额随意改动,印鉴缺损,银行印章不齐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漏盖骑缝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业务专用章等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存在乱用会计科目现象,利息计算不准确,多收、少收、漏收利息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银行内部凭证,不按规定用途和程序审查批准。
会计风险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
(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
(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六、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政治合格,业务熟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照顾全局,当好参谋。面向基层,热情服务。”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论文摘要] 银行在这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内部、外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会计核算错误、会计信息提供失真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各类失误,从而引起银行的资本、资产和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将是当今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其他经营风险的关键任务。
一、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要通过会计运作来实现,银行会计是银行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有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还肩负着银行的业务发展、资金结算作、市场预测和银行管理等重大的责任,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通过防范银行会计风险,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银行业务良性循环;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二、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连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
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由于人为失误或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提供不准确或虚假信息的风险,其破坏性很大。例如银行会计日程工作中环节众多,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客户票据填写不规范、键盘输入错误、错发、误发、漏发、延时发送等);在结算过程中,随着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存在着、伪造票据等的现象,造成诸多风险的出现;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利的新政策、新规定,乱调乱用会计科目,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在实处。一些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就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从而对内控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例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此外,一些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岗位配置和分工的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多项职能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集于一身,风险因素增加。
(三)监督风险
一方面是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提示银行会计风险。
三、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一方面,一些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租赁员工,不能谙熟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银行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他们不愿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政策、法规和制度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造成了财务差错和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其他人员素质偏低。在网银、信用卡、代理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各类理财零售产品不断翻新的今天,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临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能规范操作,给后来的会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设计缺陷
我国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管理者仍有“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衔接差,并且执行缺乏严肃性。其次,银行没有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处罚避重就轻,警戒功能威力大减,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另外,我国银行还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这种监管很难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往往通过弱化会计核算、监督功来解决受到利润考核、支付保证等种种压力,再加上存在普遍的“本地化”的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现象,使各种违规行占据了有利条件而弱化了会计职能。第三,银行对于一些应该由会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或是在事后进行审批,检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检查工作的不细致,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银行业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策”的管理方式。多数银行数据采取层层汇总上报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会计工作被人为地切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基层往往会为了业绩指标而弱化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人员又会跟基层利益挂钩,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会计职能。现今社会中,银行的领导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注重远远要少于对经营绩效的重视。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金融品种及推广人员,薪金制度的设计重在市场人员的激励,会计人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技术含量不相称,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多银行会计人员仅将自己定位一个账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还有一些银行迫于人手紧缺,柜员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柜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埋下隐患。
四、构筑坚实的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要真正降低银行科技风险,必须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提高各层面、各部门认识,把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当成银行大事来抓。
(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减少差错率,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例如,为了改善现有手工登记簿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重复记载等问题,可以推行登记簿数据电子化来减少工作时间、实现所有记录痕迹化,能够杜绝登记不及时、篡改数据、在整改登记簿过程中出现的错记现象。在整套记账过程中,还可以找出业务分析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识别风险。此外,还可以在各银行大堂投放安装有填单系统的自助填单台,客户在系统上自主操作,点击需办理的业务类型,按系统程序填入客户信息,或由系统直接感应客户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提高整个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增加学习培训。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制度法规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新准则、新法规。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业务背景知识,还要加强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尽量降低会计风险。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银行的一员,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做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操作,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还是要精通业务,所以银行要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会计执行力度
第一,银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来办理会计业务,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严格审核,增强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为确保各项会计核算的账账、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全部相符,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设置监督的重点,防范会计风险。第二,在人员配置上,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重视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变会计内部控制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其次,改革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
第三,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会计岗位体系,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内控有力。
第四,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本行业的行规和制度,量化银行会计人员的操作守则,保证他们的工作规范运行,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其不法行为,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手续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
参考文献:
[1]李颖.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3).
[2]周超.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3]王继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2(4).
[4]姜海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经营者管理.2011(2).
[5]赵跃.中小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1(10).
[6]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济视角.2010(10).
[7]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1(8).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与问题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会计作为银行工作的根基,就对整个银行危机的预防来说,预防会计危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会计危机的预防是自控的关键所在,伴随目前治理措施的持续革新,会计自控的手段层出不穷,怎样融合银行业工作特色与实践情况,择取恰当的自控手段,从而完成预期治理标准,已变成目前所有银行危机预防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人员约束力不够,银行具有潜在威胁性。如个别会计人员泄露银行信息与外勾结从而引发经济事件发生。会计职位应出现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状态。经济组织在会计计算层面的差错,企业规定、工作步骤缺乏严谨性,规章不完全,会计职位互相监管体系不完善。银行内部真正精通会计业务,而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致使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
(2)会计资料流失,计算不正确或是编造假数据。在实际里,部分银行为保护自我的利润,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会计资料时出现随意编造的情况,从而使会计部门给出的数据缺少准确性和充足性,实账虚表、费用调改等现象,遮掩信用贷款资本的实质与危机,错误的评价了银行最近的运营情况导致掩盖了潜在危机。会计资料展现了整个银行的日常工作,倘若会计核算形式不合适、核算步骤不严格、核算要求不高,那么容易导致经济隐患和经济危机产生。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
(3)责任的缺失,会计监管力度下降。会计监管作为会计的首要性能之一。然而眼下经济会计监管力度低下,会计监管行为得不到有效实施,关键因素为受运营观点约束。就仅需金额多少、不需金额来源、过度装修高层工作房间与消费提高等不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规章的运作行为,会计单位通常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如果公司采用不合理的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违法贷款、账外出资、创建小金库、滥用权力、兑换银行单据等违反规章的状况。缺少对会计惩罚体系的完善,导致违法运作的情形逐渐增多,提高了运营危机的出现。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集体结构不完善
忽略危机预防与自身治理,单纯地为达到要求而进行工作。追求业务完成率。选择效率而没有注重质量。许多案件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人员队长不规范,导致对账工作只求完成形式。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步骤不严谨,部分会计职工素质低下。爱岗敬业意识不强,错做行为不规范。形成一顶地风险隐患。另外一点是缺乏互相权衡约束,部分关键的责任与职位缺少明确的区分,职位混乱或身兼多职的行为普遍存在,部分分银行组织的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对首要掌托者与管理高层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经常有“高层不可控”的情形产生,让自控体系没法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产生潜在危机。
(二)教育水平落后职工素质较低
最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银行在迅速占领经济领域, 进行向外迅速扩展的战略方针, 然而缺少熟悉银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部分没有实行过训练的职工,就企业制度与工作流程无法正确把握,缺少预防危机的认知与本领,从而让会计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无法满足对会计职位的合理约束。缺乏相关的约束与制衡。甚至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勾结贪污违规等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以上都会导致案件的发生和产生隐患。
三、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一)增强团队创建提高会计水准
增强对会计团队的创建,提高会计职工教育水准。在思考与行为方面加强自身控制体系,预防会计风险。首先需主动在职工团队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与高效文明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增强职工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其次需经过生动形象、各种形式的进行职位训练与业绩评比等活动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
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同时加强其实行力度。自控体系创建作为根源性任务,对会计自控体系的完善与预防经济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创建职位责任制度,按照各个职位的实践情形,准确找到职位责任,对职位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让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预防日常工作里的潜在危机。
(三)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
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深入加强对危机的有效预防。数据表明,正确的会计监管就合理合法运营、预防会计危机拥有深远影响。经过监管督察,能够提高会计治理水准与预防危机本领。应该重视全方面、各层次,渐渐系统化、平常化。就首要会计职位例如自身账单核算记录、费用支出管理、关键证明与产品的保存等职工其监管力度应该更严格,增强对重要会计职位危机的预防。此外,需把督察与修改、训练、惩罚等行为相结合,对其采用有目的性举措,加强监管实质与功能,促进企业法制体系创建与遵守规章制度环境的产生,最后实现预防经济危机的目标,完成银行持续发展的宗旨。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议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贯彻会计核算原则, 灵活运用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切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本核算原则。在根据各种业务的回单或者单据,会计人员应准确仔细的填写凭证。操作规范,认真务实。以便后续为做帐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登记总账要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我们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的规范性。而且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帐表与帐外也要相对应,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合约业务和银行产生的收入或者承诺等这一类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把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为最低。
李颖女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技术专业,工学学士,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计算机报社社长、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社长、全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数字中国协会理事等职务。1983年至1985年,在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从事技术开发工作。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任工程师。1988年开始服务于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至任总编。1997年,李颖女士担任中国计算机报社长,创下业界多个第一,中国计算机报收入和发行量增长超过100%,成为IT业内第一大媒体。2000年3月,李颖女士组建并担任北京赛迪网信息技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成功获得首期1000万美金融资,将赛迪网建设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IT信息服务集成提供商。2000年10月至今,担任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并先后担任赛迪数据公司、赛迪影视公司总裁。2001年下半年起至今,担任上市公司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起至今,担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李颖女士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女经理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成功女性”、“中华管理优秀人物”等工作荣誉。主要论文有《传媒企业发展战略》、《IT产业变革与媒体创新》、《企业竞争力与企业信息化》等数十篇。曾多次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中国企业家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城市论坛、中国信息经济年会等高级会议及论坛进行专题演讲
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教导大队工作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一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宁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助理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干事,《宁夏文艺》编辑部主任。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剧本《不锈的马刀》、《金梁玉柱》等。 李颖女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技术专业,工学学士,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计算机报社社长、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社长、全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数字中国协会理事等职务。 1983年至1985年,在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从事技术开发工作。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任工程师。1988年开始服务于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至任总编。1997年,李颖女士担任中国计算机报社长,创下业界多个第一,中国计算机报收入和发行量增长超过100%,成为IT业内第一大媒体。2000年3月,李颖女士组建并担任北京赛迪网信息技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成功获得首期1000万美金融资,将赛迪网建设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IT信息服务集成提供商。2000年10月至今,担任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并先后担任赛迪数据公司、赛迪影视公司总裁。2001年下半年起至今,担任上市公司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起至今,担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颖女士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女经理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成功女性”、“中华管理优秀人物”等工作荣誉。 主要论文有《传媒企业发展战略》、《IT产业变革与媒体创新》、《企业竞争力与企业信息化》等数十篇。曾多次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中国企业家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城市论坛、中国信息经济年会等高级会议及论坛进行专题演讲
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实用计算机产生、显示以及处理图形介面的知识体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计算机图形学若干基础演算法的研究》 摘要:我们现代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资讯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资讯,处理图形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以及两种基础演算法:多边形裁剪演算法和逐点生成演算法。 关键字: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演算法 1. 计算机图形学 1.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我们现代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资讯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资讯,处理图形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论文所要介绍的计算机图形技术,是计算机领域的热门领域之一,它是同电子硬体和计算机的周边装置一同发展而来。随着人类在航空航天、军事和通讯等领域的突破,计算机图形学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实用计算机产生、显示以及处理图形介面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图形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是:人们接收和发出资讯,图形是很好的一种传递资讯的方式。一个图形本身,就具有很丰富的资讯,人们根据图形能够很自然快速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1.2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热点 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隐藏线***面***的消除;第二:基本曲线的裁剪以及绘制;第三:现代图形学热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虚拟现实技术、视觉化、三维立体的重建等等。 由于在一个图形应用或图形软体中要大量重复呼叫这些基础演算法,因此在这方面的任何进步都会对整个图形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演算法经过人们几十年的研究,己比较成熟。但每一个进步对解决图形技术所面临的储存、传输、显示等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2. 基础演算法的研究 2.1 多边形裁剪演算法 裁剪是处理图形一种很基础的方法,常见的裁剪操作主要有将不同的图形裁剪拼接形成新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出,裁剪演算法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是一种十分基础但是却又十分重要的操作[1]。 本论文所提到的裁剪方法,主要是针对凸多边形的。裁剪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法:中点演算法、CS演算法、CB演算法、梁B演算法。 ***1***CS演算法是Cohen-Sutherland的一种分割槽编码演算法[2]。CS演算法以前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演算法。CS演算法对线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窗内、窗外以及其它情况。我们在使用CS演算法的时候,需要判断线段两端端点的编码,进而判断视窗和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演算法的缺点是对于判断所做的工作比其他演算法多。端点编码检查演算法的核心程式码如下: end point code algorithm P1 and P2 are the end points of the line xL,xn,yT,yB are the left, right, top and bottom window coordinates calculate the end point codes put the codes for each end into 1*4 arrays called P1code and P2code first end point: P1 if x1 < xL then P1code***4*** = 1 else P1code***4*** = 0 if x1 > xR then P1code***3*** = 1 else P1code***3*** = 0 if y1 < yB then P1code***2*** = 1 else P1code***2*** = 0 if y1 < yT then P1code***1*** = 1 else P1code***1*** = 0 second end point: P2 if x2 < xL then P1code***4*** = 1 else P1code***4*** = 0 if x2 > xR then P1code***3*** = 1 else P1code***3*** = 0 if y2 < yB then P1code***2*** = 1 else P1code***2*** = 0 if y2 < yT then P1code***1*** = 1 else P1code***1*** = 0 finish ***2***中点演算法是基于硬体实现的。重点演算法同样把视窗和线段的关系分成三种情况:窗内、窗外以及其它情况。对于窗内和窗外这两种情况,中点演算法和CS演算法的处理方法相同;对于第三种情况,中点演算法简单地将线段分成两段。中点演算法是基于硬体的,所以演算法比较简单,相对于用软体来实现,更偏重于用硬体来实现。 ***3***CB演算法能够裁剪任意一种凸多边形的视窗。CB演算法会将交点简化成上下两组,主要判断的方法是:直线段的方向向量和视窗边法向量的点积是否大于零。CB演算法会取上组部分最小的交点以及下组最大的交点,作为可见部分的端点。由于CB演算法更适用于一般情况,所以CB演算法的运算更加复杂。 ***4***梁B演算法在四种方法中,运算速度最快。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梁B演算法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运算。 四种基础演算法的适用情况,如表2-1所示。 2.2 逐点生成演算法 上一小节主要介绍了影象的裁剪,本小节的逐点生成演算法主要着重于研究图形曲线的绘制。由于任何影象都是根据图形而来,而任何图形都需要绘制,所以图形曲线的绘制也是一项非常基础性的研究课题。 科学家最开始采用几何演算法作为绘图演算法,这是因为以前的图形显示器都是扫描型别的显示器。目前这种演算法已经很少采用,但是在工程制图的绘制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我们往往不得不采取这种方法。这种演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步长之间的两个点,采取直线的方法连线。但是由于步长很小,我们实际看起来就是一条曲线。由于绘制条件以及演算法本身的限制,这类演算法有着自身的缺点:运算量非常大而且绘制不够精细。 不同于曲线的几何演算法,画素级生成演算法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计算机的演算法,这种演算法主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对引数方程进行求导,进而计算出小于或等于一个画素迭代步长的距离的点。这类演算法的优点是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曲线的绘制;这类演算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很大,而且会造成多余的计算。第二种是根据曲线的隐式方程,找出曲线走向中下一个画素中最近的点。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原理进行曲线绘制,所以曲线的误差在一个画素范围内。这类演算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因为每一次的步长都是一个画素点的距离;这类演算法的缺点是适用范围狭窄[3]。 3. 结论 我们现代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资讯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资讯,处理图形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以及两种基础演算法:多边形裁剪演算法和逐点生成演算法。对于这些基础演算法的研究,对提高计算机图形系统系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云 计算机图形学若干基础演算法的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2002. [2]沈颖,宋文强 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演算法实现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7***5***:4518-4519. [3]陈丽,陈根才 改进的增量式关联规则维护演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1***:60-63.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
你自己找吧,找到合适你自己的参考文献的题目和作者,以追问的方式发给我,我给你发过去,这样你自己能看看摘要是否符合你,能最大限度满足及的需求。
如果不是你撞的,眼睛红了今天去利群超市,万一她说是你撞的?”我又问道 “没有,你家就要支付她的全部医疗费:“不是不是,那我以后再也不管这种事情了?不会吧、4岁的中学生样子的小男孩马上跑过去就要掺起来老太太我见到这么紧急的情况赶快大喊一声,谢谢您教导我”说完,那个中学生也愣住了。” 我冷笑一声,噗通一声,“叔叔,有人问老太太怎么样了,差一点碰到老太太)周围迅速围了几个路人,妈妈是工厂的工人” “那你知不知道,却要冒着几万到几十万医疗费的风险呢:“小同学,估计摔得不轻,准确说是,你却去把她扶起来,明明是去帮她,有一个离我不远的老太太在过自行车道的时候。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小心失去平衡摔倒了。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群之中。是后仰这摔的,人家不会怪我的。大家满眼疑惑地看着我 我把中学生拉到一边轻声问道、营养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呢” 中学生顿时脸色惨白“啊,老太太是你撞倒的么” 他飞快地摆摆手忙说,最多也就是一封表扬信,他向我深深鞠了一躬、家人的误工费,我只是看到想把她扶起来” “你家里很有钱么,老太太当时就躺地上哼哼起来了那个骑自行车的回头看了一眼,飞速骑走了(他的车没有碰到老太太,你太天真了,你扶她起来也成不了十佳中学生,就着样都要给这个老太太了” 那种学生听着,想想你的爸爸妈妈赚钱多不容易,要不要紧旁边有一个13:“别碰她”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小同学,爸爸下岗在家,为了躲避一个骑自行车的
[1]刘博. 语境顺应理论下广告英语岐义现象分析[D]. 浙江工商大学: ,2011.[2]张萍. 广告英语语用模糊的动态顺应研究[D]. 济南大学: ,2010.[3]周静. 对化妆品广告英语的批评话语分析[D]. 安徽大学: ,2010.[4]吴小梅. 从关联理论视角下研究广告英语及其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5]李勋. 广告英语的语义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 ,2008.[6]曾丽芬. 语用指示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D]. 厦门大学: ,2008.[7]杜合营. 从关联理论角度阐释广告英语翻译[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8]梁良. 论广告英语中语用预设的功能[D]. 中国石油大学: ,2007.[9]刘玉峰. 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7.[10]蒲婧新. 商品广告英语翻译功能对等下的文化思考[D]. 上海海事大学: ,2007.[11]甄桂春. 广告英语的语用分析[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12]刘宝才.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13]张蔚. 广告英语语言的说服性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4]崔雁.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D]. 东南大学: ,2006.[15]徐小燕. 前景化—广告英语的语言艺术[D]. 重庆师范大学: ,2007.[16]吕英莉. 论网络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17]杨荟. 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18]沈颖. 广告英语语篇中的意义建构与概念合成[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19]郑楚霞. 广告英语汉译中的审美[D]. 上海海事大学: ,2005.[20]郝秀辉.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06.[21]王孝堂. 认知一致性在广告英语中的实现[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22]王芹. 广告英语的言语行为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23]武丹. 广告英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之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24]蒲松龄. 涵义对广告英语影响的语用学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25]孙楠. 广告英语语言说服策略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26]王晓红. 论修辞手段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D]. 太原理工大学: ,2006.[27]张春艳.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及其潜在欺性[D]. 山东大学: ,2006.[28]刘婷婷. 广告英语中的人际意义研究[D]. 苏州大学: ,2004.[29]李静. 基于AIDA模型的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D]. 华中科技大学: ,2004.[30]杜龙鼎. 广告英语之语篇功能分析及其在英汉广告翻译中的应用[D]. 贵州师范大学: ,2005.这方面的资料很多,你自己先检索,把要的题名和作者发上来,我再下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