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年在发表论文

年在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22年论文发表在去年

标识时间错。在论文发表中,时间标注是不能错误的,因此不能将2022发表的论文标识为2020期刊,需要联系出版社进行更改。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2022发表的论文是2020期刊是因为论文发表版面时间不是看到刊物的时间。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论文发表版面时间不是看到刊物的时间,而是论文发表在刊物上的时间,如2022发表的论文是2020期刊,说明作者的论文被刊登在21年版面,但是到了22年作者才能拿到真正的杂志。

年在发表论文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在狭义相对论被提出10年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建了广义相对论学说,并据此推出光在引力场中是沿曲线传播的,在1919年被天文学家证实,轰动科学界。

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在第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里,爱因斯坦通过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最终证明了能量子以及光子(即光的粒子)的存在。

另外一个是布朗运动,还有一篇是关于原子大小的测定,我们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中,爱因斯坦深信原子真实存在,直到那时,原子对科学界来说还更多的是一个对方程有用的数学工具,而不是物理实体。假设热水是由很多不稳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是热的,这些分子不稳定,到处移动,无规则地撞击花粉;爱因斯坦推论花粉的运动是碰撞的结果。爱因斯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结合热力学和经典力学来阐述他的观点,后者描述物体的运动,前者却研究大系统。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奇迹年论文在哪一年发表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在狭义相对论被提出10年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建了广义相对论学说,并据此推出光在引力场中是沿曲线传播的,在1919年被天文学家证实,轰动科学界。

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爱因斯坦奇迹年与2005世界物理年1905年,爱因斯坦创建了狭义相对论,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进一步发展了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能量量子化思想;这一年,他还发表了另外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因而,1905年成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从2003年即开始筹划在“奇迹年百年”的2005年,举办全球性的“世界物理年”庆祝活动,以提高公众对物理学的了解程度。相对论和量子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也为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由物理学研究衍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还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联合国大会于2004年6月10日通过决议,正式宣布2005年为“世界物理

爱因斯坦早年智力不是很好的 从12岁开始,看数学 到别人家里借书 到16岁时已经看完微积分 开始学高等数学 下来就碌碌续续的开始发表他的理论 知道走时,还在研究 在研究量子 下来是查的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1905年~~~爱恩斯坦提出相对论~~~

奇迹年论文在那一年发表

“爱因斯坦的奇迹年”指是哪一年? 1.1905 2.1903 正确答案:1905 1905年,爱因斯坦横空出世,以六篇极具原创性和颠覆性的论文彻底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面貌,其中更包括了相对论。《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的作者曹天元说,这一年,已然成为公认的物理史上的“奇迹年”,与属于牛顿的另一个奇迹年1666年相比,更富“奇迹”色彩。

爱因斯坦奇迹年与2005世界物理年1905年,爱因斯坦创建了狭义相对论,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进一步发展了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能量量子化思想;这一年,他还发表了另外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因而,1905年成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从2003年即开始筹划在“奇迹年百年”的2005年,举办全球性的“世界物理年”庆祝活动,以提高公众对物理学的了解程度。相对论和量子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也为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由物理学研究衍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还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联合国大会于2004年6月10日通过决议,正式宣布2005年为“世界物理

1905年。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1905年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Ulm,Kingdom of Württemberg,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891年(12岁),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900年8月(21岁),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加入瑞士国籍。

1902年6月16日(23岁),爱因斯坦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早年智力不是很好的 从12岁开始,看数学 到别人家里借书 到16岁时已经看完微积分 开始学高等数学 下来就碌碌续续的开始发表他的理论 知道走时,还在研究 在研究量子 下来是查的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某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该年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意义:

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

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

问题一:怎样查一篇文章的影响因子 一般都是说期刊的影响因子,你要是问一篇文章的叮子,那应该是这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吧? 你可以去google 然后搜索 scholar 进入google 的学术检索,输入你文章名字,结果中就有显示了。 问题二:怎样知道一篇文章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0.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影响因子查询系统 emuch/sciif/ 这个地址也可以 proteomics/sci-if/ 本回答援自zhidao.baidu/...wtp=wk 问题三:如何查找发表后文章和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 不同专业SCI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查询方法 进入 ISI Web of knowledge网站,在打开的界面中点击“其他资源”, 选择“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在新界面中选择JCR Science Edition 所需年份,View a group of journals by(默认Subject category),点击“SUBMIT”,在新界面中 Select one or more categories from list中选择“ENGINEERING, AEROSPACE”(根据专业需要选择,多个专业方向选择按住“Ctrl”键即可),同时选择View Journal Data-sort by (impact factor),点击“SUBMIT”即可出现航空航天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 问题四:论文的影响因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华笙医学编译为您解答,望采纳! 问题五:影响因子在多少以上的论文比较牛 有影响因子的期刊都还是不错的,在1以上就比较牛了吧。具体还是看期刊的各方面情况。论文投稿期刊选择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原上草论文了解。 问题六:什么是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1972年由E1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 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 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一般认为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我是润勉论文网的袁老师,以上是我了解到的资料,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登陆我的网站详细咨询! 问题七:请问杂志期刊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怎么计算的啊? 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 其中, 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影响 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耿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 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 问题八:如何查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啊?比如一篇sci上的文章。 在 52学术导航,科学堂学术导航,9511科研导航中的“影响因子”工具,点进去就是影响因子查询系统,输入期刊名称即可查询。 论文是没有影响因子的,请查收录该论文的期刊。 问题九:一编文章影响因子18.3是什么概念 影响因子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的一项数据。 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这个期刊的分量越重,是衡量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的论文,它受重视的程度也越高。能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代表了一个人的学术论文水平高。 影响因子达到18.3的话是非常高的,这份期刊在其相关领域内是非常厉害的。

jcr,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意思可以理解为对期刊进行评价的标准,跟国内核心期刊划分大同小异,是一个更独特、新颖的文献检索工具。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JCR数据里最受人关注的两项数据为:期刊影响因子与JCR分区。

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影响因子是代表期刊影响力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IF = 某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 /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JCR分区: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汤森路透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和SSCI期刊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Q1> Q2> Q3> Q4(Q:Quartile in category),以此区别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力,即JCR报告中的Journal Ranking(JCR分区)。

  • 索引序列
  • 2022年论文发表在去年
  • 年在发表论文
  • 奇迹年论文在哪一年发表
  • 奇迹年论文在那一年发表
  • 某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该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