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1990.8二版《古小说论概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6《金瓶梅漫话》 学林出版社 1986.12《金瓶梅考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10《金瓶梅大辞典》(主编) 巴蜀书社 1991.10《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中国历代小说辞典》宋元明卷(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3《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小说理论卷(主编)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4《中国文论选·近代卷》(选注合作)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11《中国文学史》(主编明代部分)第四卷第1 至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原人论》(合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中国小说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8《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黄霖说〈金瓶梅〉》 中华书局 2005.9《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追求科学与创新》 (合作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2006《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归有光与嘉定四先生研究》(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金瓶梅讲演录》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8《<文心雕龙>导读、集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金瓶梅鉴赏辞典》(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金瓶梅>与临清》(编集) 齐鲁书社 2008《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合作)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中国历代小说批评史料汇编校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金瓶梅研究 》(第九辑)(主编) 齐鲁书社 2009《云间文学研究》(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世博梦幻三部曲》(校注) 东方出版中心 2010《微澜集——黄霖序跋书评选》凤凰出版社 2011《人间词话鉴赏辞典》(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主要文献整理《儒林外史选粹》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1《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3《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翻译,合作)齐鲁书社1989.10《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校点,合作)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8《金瓶梅词话注释》(合作) 香港梦梅馆出版社1993.3《水浒传》(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10《三国演义》(选评、校点)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4《脂研斋评批红楼梦》,齐鲁书社1994.7主要论文《诗话杂谈》《书林》1979.1《<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疑》《复旦学报》1979.4《简论〈文概〉》《新闻战线》1979.5《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复旦学报》1980.4《谈金圣叹〈沉吟楼诗选〉》《复旦学报》增刊《古典文学论丛》《明清小说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学术月刊》1980.11《略谈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书林》1981.2《清末革命小说家琐记》《复旦学报》1981 5《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书林》1981.6《略谈魏晋志怪小说》《书林》1982.1《〈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江汉论坛》1982.1《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复旦学报》1982.4《〈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水浒争鸣》第一辑1982.4《姚莹与桐城派》《江淮论坛》1982.5《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评点初探》《成都大学学报》1983.1《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复旦学报》1983.3《评〈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说》《水浒争鸣》第二辑1983.8《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三国演义研究集》1983《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续》《复旦学报》1984.4《金瓶梅与古代世情小说论》《江汉论坛》1984.6《略谈明代的小说理论》《语文学习》1884.11《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刍议》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85.1《论〈金瓶梅词话〉的政治性》《学术月刊》1985.1《金圣叹“庠姓张”辨》《江海学刊》1985.1《论姚门四杰》《江淮论坛》1985.2《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答疑》《杭州大学学报》1985.2《试论晚清革命派的小说观》1986.6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1985.7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曾朴》1985.5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家评传》第六卷《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复旦学报》1985.4《〈三国〉与古代历史小说论》1985.11中州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论文集》《卓然一家光彩照人--读朱东润先生〈中国文学论集〉的感想》 ,《文汇报》1985.12.10.《怎样阅读金瓶梅》《文艺学习》1986.2《吴趼人小说论》《明清小说研究》第三辑1986.4《李毛两本诸葛亮形象比较论》《三国演义学刊》第二辑1986.8《我国暴露文学的杰构〈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论集》1986.11《〈开卷一笑〉与〈金瓶梅〉作者》《复旦学报》1987.4《金圣叹》(合作)中州书社《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金瓶梅〉流变零拾》《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二辑1987.11《关于上海图书馆藏两种〈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动态》第二号1988.10《金瓶梅续书三种前言》齐鲁书社《金瓶梅续书三种》卷首1988.8《〈儒林外史〉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儒林外史学刊》第一辑1988.10《略论林昌彝的文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四辑1988.《天下才子必读书序》《河北师院学报》1989.4《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及洪仁玕的文学思想》《复旦学报》1989.5《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学术月刊》1990.5《梁启超》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散文家》1990. 7《关于〈金瓶梅〉崇祯本的若干问题》《金瓶梅研究》第一辑1990.9《略论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学报》1990.9《三国演义前言》齐鲁书社《三国演义》卷首1991.1《近代文论史上的桐城派》《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一辑1991.10《近代宋诗派的“不俗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1991.10《再论笑笑生是屠隆》《复旦学报》1992.2《Motes on A Tangle of Emotions (I-PIEN CHING)》《THE CEST LIBRARY JOURNAL》1992.2《今古奇观前言》岳麓书社版卷首1992.11《西游记前言》上海美术出版社版1993.3《再谈“刘金吾”与屠隆及冯梦龙》《文学遗产》1993.2《试论〈一片情〉》《社会科学战线》1993.2《水浒传前言》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1993.10《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3《关于明清的艳情小说》 《文汇读书周报》1994.1.1.《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年第3期。《说〈二十世纪大舞台〉》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一期,1995.1.1《〈杜新书〉与晚明世风》《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论中国文学批评的近代化》,《首届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7《清末戏剧改良运动》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二期 1995.4.1《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动心论”》 《中西学术》第一辑《意象系统论》 《学术月刊》1995年第七期《关于〈三国〉钟惺与李渔评本两题》,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一号1995.6.30出版《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上),《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下),《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二期《中国古代的文学迹化论》《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关于明清〈三国〉的评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新刊”本《三国演义》的《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4《古代小说研究的大势与近观》春风文艺出版社《稗海新航》 1996.7《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精神》《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三人谈 陈伯海 黄霖 曹旭《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略谈丁耀亢的戏曲观》 中州古籍书社 《丁耀亢研究》1998.10《〈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五卷第132-169页《关于古小说〈香螺卮〉》,1999年第3期《明清小说研究》第174-180页(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日本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1999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下)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六卷《盐谷温对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1999年第6期《复旦学报》《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几个问题》,1999.12.10《韩国中国小说学会创立1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发表会论文集》《〈金瓶梅词话〉与杭州》 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5号 1999.12.20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学卷) 2000.8《二十世纪起步的是与非——以梁启起的“文界革命”为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卷第三期 2000.9《还〈沧浪诗话〉以本来面目》——《沧浪诗话》据“玉屑本”校订献疑》,周兴陆 朴英顺 黄霖 《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追求崇高》 香港《黄世仲与辛亥革命》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8《再论〈金瓶梅〉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从消解走向重构——世纪之初古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 《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20世纪起步的是与非》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与风陵文库》,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二十七期 2001.12《〈焚书〉原本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转载《再论〈金瓶梅〉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第3期转载《关于明中叶文学“走向近代化变革”的问题》《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转载《笑笑生笔下的女性》 张宏生编《明清文学性别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0《百余年来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纪略》,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中国文学研究》第六辑,2002.2《中国小说现代化的一大关戾——纪念〈新小说〉创刊100周年》《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1期《中国小说评点研究》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集刊》第22期,2003年3月《近百年来的金圣叹研究》,《明清小说研究》总第68期,2003年第2期;《“演义”辨略》,《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摘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时调中的清末民初世界》,《文史新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复旦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编纂》,《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谈谈“三言”“两拍”》,《上海作家》2004年第2期。《二十八宿研斋、蛾术轩与〈文心雕龙〉》,《藏书家》第9辑,2004年8月《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晚明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及其悲剧命运——以〈金瓶梅〉为中心》,王瑷玲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出版,2004年12月《杂谈红学史的编纂》,《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4期《徐奋鹏及其〈诗经〉与〈西厢记〉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2005年1月《谈谈1900年前后的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作》,《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合作),《文史哲》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近百年来“中国小说史”的编纂》,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五卷第一期,2005年3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百年反思》,《复旦学报》2005年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6摘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金瓶梅〉是姓“金”》,《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一部有特色的近代文学研究史》,《文艺报》2006年1月3日3版。《〈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我看〈金瓶梅〉》,《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中国与日本:〈金瓶梅〉研究三人谈》,《文艺研究》2006.6《“人”在〈金瓶梅〉中》,《上海大学学报》2006.7 第13卷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万宝全书〉是座宝库》,《文汇读书周报》2006.8.18《中国古代小说与当今世界文学》,《文汇报》2006.8.27,《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作为文学新起点的经济视角》,《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由“史”而“论” 由“论”而“史”——黄霖先生文学批评史研究访谈录》,《中文自学指导》2006/9/18《辨性质 明角度 趋大流——略谈古代小说的分类》,《明清小说研究》2006/9/30《论震川文章的清人评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25《汤显祖《四书》评语一百五十则》,《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4/30《“笑学”可笑吗——关于<金瓶梅>作者研究问题的看法》,《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15《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体系建构——评梅新林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文学评论》,2007/9/15《“中国文学批评近现代转型研究”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27《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学术月刊》2007/11/20《李时珍与<金瓶梅>》 ,《文史知识》,2008/6/1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要追求“化境”——兼评李桂奎<中国小说写人学>》,《明清小说研究》2008/7/15《<唐僧取经图册>探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5《<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河北学刊》2009/1/20《清末民初小说话中的几个理论热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序》,《昆明学院学报》2009/3/31《大众国学、世代累作及其他——读<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感》,《学术研究》2009/5/20《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9/7/15《清末民初时调研究现状概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7/25《另辟蹊径论钟惺——<钟惺评点研究>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9/15《百年前的强国梦与世博会——读陆士谔的<新中国>》,《文史知识》 2010/1/1《“中国也有今日么!”——世博会前重读<新石头记>》, 《天津社会科学》 2010/1/23《评饶龙隼<上古文学制度述考>》,《文学评论》 2010/3/15《明道之要,学术之宗——<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窥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0《民国初年“旧派”小说家的声音》,《文学评论》2010/9/15《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学史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覃思精研,继往开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20《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三点感想》,《河北学刊》2011/3/1《<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汇评述略》,《戏曲研究》 2011/4/30《<西厢>名句为题之八股文的文论价值》,《文艺研究》 2011/7/10《中国文学名著汇评本的价值》,《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学研究》2012/7/31《“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追念魏子云先生》,《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2/12/31《<诗经>评点与<诗经>传播——以晚明时期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24获奖情况《金瓶梅漫话》学林出版社1986.12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金瓶梅考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10获第五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 上册1982,下册1985.5,541990.8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金瓶梅大辞典》(主编)巴蜀书社1991.10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作为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一,获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中国文学史》(明代部分主编)第四卷第1 — 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三卷主编,撰写其中第一卷《原人论》复旦出版社2000年5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演义”辨略》,获200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文心雕龙汇评》,获2006年华东地区古籍图书二等奖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11月推出的一款开放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由于其完全开源的特性,Android正以空前的速度吸引着大批开发者的加入。为了帮助众多的软件开发人员尽快地掌握Android平台的相关知识,尽快地步入实际项目的开发中来,作者根据多年项目开发经验编写了此书。本书既介绍了Android应用程序基本框架,也对Android平台的各种控件进行了讲解,还通过三个真实案例向读者介绍了Android应用程序完整的开发步骤。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尽快地掌握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开发的相关知识。本书特点1.内容饱满,由浅入深本书内容既包括Android平台下开发的基础知识,也有项目编程的实用技巧,还提供了多个真实案例供读者学习。本书在知识的层次上由浅入深,使读者可以从Android的门外汉平稳、快速地步入Android开发的殿堂。2.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本书中所有案例都是按照笔者的实际开发过程进行介绍的,同时也是按照真实项目的开发流程进行的,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便于实际练习。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全书穿插了很多实用技巧及温馨提示。3.实用超值的光盘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与实践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的开发,本书附赠DVD光盘一张,其中包括案例的多媒体视频、电子教案(PPT)和实例源代码等。4.实际商业案例本书最后的三个案例都有实际商业价值,如果进行开发,价格要数万元,笔者将其完整地展现给了读者。本书内容导读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主要对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及用户界面的开发进行了介绍。章 名 主 要 内 容第1章 Android开发起步 简要说明Android平台的来历及其特性,同时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开发用户界面的基本知识第2章 Android应用程序的构成 对Android平台下的应用程序构成进行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应用程序基本组件(如Activity等)的相关知识第3章 Android布局管理器 初步介绍Android平台下用户界面的开发,主要对布局管理器(如线性布局等的用法)进行了介绍第4章 Android常用基本控件 介绍了Android平台用户界面中基本控件(如按钮和文本框等)的特性及其用法第5章 Android常用高级控件 继续上一章的内容,对Android平台用户界面中的高级控件的相关知识和用法进行了介绍第6章 菜单与对话框 介绍了Android平台选项菜单、上下文菜单和子菜单等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将各种对话框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7章 Android事件处理模型 对Android平台下用户界面开发中常用到的事件处理模型进行了介绍第二篇介绍如何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高级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游戏和基于OpenGL ES的3D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与针对手机特性和网络服务程序的开发。章 名 主 要 内 容第8章 游戏与3D应用程序开发 向读者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游戏开发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对Android平台下3D应用程序的开发进行了初步介绍第9章 消息广播与服务 对Android平台下基于Intent的消息广播机制进行了介绍,同时通过一个比较大的案例说明Service组件的用法第10章 网络与数据处理 简要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网络编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对Android平台下的SQLite等数据处理机制进行了介绍第11章 手机通信功能开发 通过实例对Android平台下基于手机通信功能(如打电话、发短信和E-mail)的开发进行了介绍第12章 手机特有Feature开发 介绍了如何基于Android平台对手机的特性进行开发,如改变壁纸、控制手机振动和音量等第13章 桌面组件与多媒体数据采集 简单介绍了如何在Android平台下开发包括快捷方式和实时文件夹等在内的桌面组件的流程,以及如何在程序中对多媒体数据(如音频和图像)等进行采集的步骤第14章 传感器应用的开发 对Android平台下传感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通过案例来讲解开发基于传感器的应用程序的步骤第15章 Google服务 介绍了在应用程序中与Google提供的如Google Map等网络服务进行混搭的开发步骤第三篇以三个比较大的案例来说明Android平台下大型应用的开发流程,通过这三个案例的讲解,读者对Android开发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章 名 主 要 内 容第16章 Android游戏开发实践——快乐数独 介绍了手机游戏《快乐数独》的开发,通过该案例向读者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游戏开发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流程,并对游戏开发中的编程技巧进行了介绍第17章 Android地图搜索应用——美食天下 介绍了地图搜索应用《美食天下》的开发,该应用包括Web端和Android手机端,通过该案例向读者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开发大型应用的基本步骤第18章 Android社交分享平台——口袋微博 介绍了社交分享平台《口袋微博》的开发,该平台包括Web端和Android手机端,通过该案例向读者介绍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本书面向的读者本书的内容十分详细,几乎涵盖了Android相关的所有技术,并向读者介绍了真实项目的开发流程,主要面向以下读者。Android初学者:本书详细介绍了Android的基础知识及各种控件,并对Android平台下3D程序的开发进行了介绍,Android初学者通过本书可以快速、全面地掌握Android平台相关知识,快速地步入Android开发人员的行列。有一定Java基础且希望学习Android开发的读者:Android平台下的开发基于Java语言,有一定Java基础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的前半部分便可快速地掌握Android的各种组件及基础控件,然后通过三个真实案例的学习迅速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的应用程序开发。在职的开发人员:本书中的案例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其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均是作者多年来积累的编程经验及心得体会。具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在职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本书进一步巩固Android的基础知识,并迅速成为高级的Android开发人员。本书作者吴亚峰,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后留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98年开始从事Java的开发,有十多年的Java开发与培训经验。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手机游戏、Java EE、搜索引擎,现为手机游戏、Java EE独立软件开发工程师,同时兼任Sun授权Java培训中心认证教师。为数十家著名企业培训了上千名软件开发人员,曾编写过《Java SE 6.0编程指南》、《30天学通Java Web项目案例开发》、《Java程序员职场全攻略:从小工到专家》、《Android 2.0游戏开发实战宝典》等畅销技术书籍。2008年开始关注Android平台下的应用开发,并开发出一系列优秀的Android应用程序。索依娜,毕业于燕山大学,从业于计算机软件领域9年,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工作期间曾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同时为多个厂矿,企事业单位设计、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从2008年开始关注Android平台下应用的开发,参与开发了多款手机娱乐应用。另外,昊燃、方振宇、陈冠佐、傅奎、陈勤、梁洋洋、毕梦飞、陈庆、柴相花、陈非凡、陈华、陈嵩、承卓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唐山百纳科技有限公司Java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同时 于庭龙、魏鹏飞、王海峰及作者的家人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和学识有限,且书中涉及的知识较多,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编者
我就是燕大,有吗?如果有,那一般就是学生参加一些设计,创业大赛,有一些老师教授参与的,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论文的。其实我哥们(一个大神)就经常写这个,好做。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吸收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由于其独特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特性,化学稳定性高、所发射的荧光谱带窄、荧光背景干扰低等优点 非常适用于防伪领域。 但是,特定激发波长下的单调发光颜色导致这些材料的编码空间较小,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实现更多颜色可调的上转换发射来提供高密度和复杂的数据编码信息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燕山大学刘世民教授课题组 提出了一种通过材料设计,获得外部双波长激发与掺杂稀土离子浓度调节相结合来实现多种颜色发射的策略。 在980nm和1550nm激光器共同激发的协同效应下,可以通过改变激光器的功率来操纵电子的跃迁过程,从而实现不同的发射颜色,这种操纵方法简单方便而不需要额外的引入其他的外部刺激条件。相关结果以题目“Dual-Wavelength Responsive Broad Range Multicolor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for High-Capacity Photonic Barcodes”发表在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上。博士研究生英伟涛为第一作者,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世民教授和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谷建民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论文链接:
由于激光器功率的灵活调整,可以获得更加细致的发射颜色变化。此外,在双波长激发的基础上,通过调节Yb3+离子的掺杂浓度基于能量反向传递过程可以进一步扩展多色发射的范围,从而 实现了从绿色到红色区域的宽范围且精细的颜色调控 。以获得的大量上转换发射光谱的发光峰位置和发光强度信息为识别代码设计了一种用于高级防伪的光子条形码。发射光谱中发光峰位置和发光峰强度来确定条形码中各个条码的位置和宽度,随机选择几组发射光谱对应的子条形码进行组合便可得到完整的条形码。
基于双波长响应特性,产生的大量光谱信息所对应的子条形码可以进一步排序,构建出一个远大于普通的条形码数据库,最多可提供高达上百万种编码组合。这些结果为提升高级防伪技术水平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这项技术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2110447186.5。
*感谢论文作者团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科于200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强势特色学科,在2006年度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十六位。机械工程学科所属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于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年机械工程学科评为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跻身全国14个机械工程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教授82人(含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60人。学科拥有河北省燕赵学者1名,河北省后备院士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2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河北省教学名师4名。学科现有学生3052人,其中本科生2110人,硕士生808人,在职博士生134人。本学科拥有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课、1个省级创新高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10门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1项,年均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近5年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奖励30项,在工程推广应用中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600余篇次,出版著作17部,获批专利129项。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近5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次来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200余人次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伊立诺斯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上智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部分国外大学有着长期密切的在职研究生合作关系。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科于200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强势特色学科,在2006年度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十六位。机械工程学科所属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于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年机械工程学科评为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跻身全国14个机械工程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教授82人(含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60人。学科拥有河北省燕赵学者1名,河北省后备院士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2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河北省教学名师4名。学科现有学生3052人,其中本科生2110人,硕士生808人,在职博士生134人。本学科拥有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课、1个省级创新高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10门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1项,年均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近5年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奖励30项,在工程推广应用中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600余篇次,出版著作17部,获批专利129项。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近5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次来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200余人次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伊立诺斯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上智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部分国外大学有着长期密切的在职研究生合作关系。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我就是燕大的,学校风景很好,挨着海边 ,出了校门走5分钟就到了,在教学楼还能看见海,这里的老师都很负责人,燕大工科强,主要是机械材料电气,学校很大,分为东西两个校区,由一个大桥连着,由于靠近北戴河,所以说天气特别凉快,而且空气特别好,毕竟秦皇岛市旅游城市,东西两个校区有校车通行,学校真的很大,我从西区中部走到门口得用40分钟呢,西区里有一座小山,绿化的很好,到处都是篮球场,东区就比较旧了,不过好多学术泰斗都在东区21世纪楼办公,机械真的很强,可以说机械在全国绝对在15名以内,可惜不是211和985,就业率很高,毕竟国家机械还非常落后,老师上课给我们看一些德国日本美国的机械类的视频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说这个很有潜力,燕大的材料也很强,有一个什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西区材料学院,听老师说很厉害的样子,燕大还有一个3本里仁学院,别看里仁是三本,每年要的分数都在2本现左右,像机械系更是超了2本10左右,总之,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我很喜欢这里,纯手码的啊,望采纳
这个真没有。有的导师手头富裕的话会鼓励你发,当然了他人品不赖,有的么。。。呵呵我的导师特别好,鼓励我们几个发,最后都发了好几篇,全是他掏的版面费。。而且一作还是我们自己。。。。有的老师比较那个,抢学生文章来给自己评职,我还听说过,听说啊,有个博导让自己的学生出钱发文章,博导差钱吗?呵呵。。。。
楼上说的很多了,你可以登陆燕大网,上面有详细介绍的O(∩_∩)O
国际杂志 1. Jian S. Dai, Tieshi Zhao, and C. Nester Sprained Ankle Physiotherapy Based Mechanism Synthesis and Stiffness Analysis of a Robotic Rehabilitation Device, Autonomous Robots 16 207-218, 2004 (SCI,EI)2. Na Li, Tieshi Zhao, Yanzhi Zhao , Yongguang Lin.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snake-like robot system based on a spatial linkage mechanism. Robotica, 2009,27(5): 779-788 doi:10.1017/S026357 4708005195(SCI)3. Jingjun Yu, and Tieshi Zhao, Type synthesis of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three transl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Vol.13(7):536-545 July 2003, (SCI,EI)4. Tieshi Zhao, and Jian S. Dai, Dynamics and Coupling Actuation of Elastic Underactuated Manipulators,Journal of Robotic Systems,2003, Vol.20, No.3, pp135-146 (Indexed by SCI,EI)5. Tieshi Zhao, Jian S. Dai and Z. Huang, Geometric Synthesi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fewer than Six Degree- of-Freedom, Int.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2,216(12): 1175-1185 (Indexed by SCI and EI)6. Tieshi Zhao, Jian S. Dai and Z. Huang, Geometric Analysis of Overconstrained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three and four degrees-of-freedom,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C, 2002, Vol.45, No.3, pp1-11 (Indexed by SCI and EI)7. Jian S. Dai, and Tieshi Zhao,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matics Analysis Of Two-Link Elastic Underactuated Manipulators, Journal of Robotic Systems, vol.19, no.4, (2002) pp.169-176 (Indexed by SCI,EI)8. Y.S. Zhao, L. Lu,Tieshi Zhao, Y.H. Du and Z.Huang,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ix-legged walking machine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0, Vol.35:155-163 (Indexed by SCI and EI)9. Tieshi Zhao, Y.S. Zhao and Z.Huang, Study on adeptability of a sea crab and its bionics mechanism model,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9, Vol.34:1271-1280 (Indexed by SCI and EI)10. Y.S. Zhao, L. Lu,Tieshi Zhao, Y.H. Du and Z.Huang, The novel approaches for computing the dynamic load-capacity of multiple cooperating robotic manipulator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8, Vol.34:637-643 (Indexed by SCI and EI) 国际会议论文 11. Zhao Tieshi, Bian Hui, Li Ningning. Type synthesis of overconstrained dual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three and four degrees of freedom,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ASME/IFToM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onfigurable Mechanisms and Robots, ReMAR 2009, p 200-204, 2009, (EI检索20094612456091:)12. Tieshi Zhao, Yanzhi Zhao and Zhen Huang. A Novel Approach to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Fewer Than Six DOF. The 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utomation and Mechatronics, Bangkok, Thailand, 2006, pp. 353-357. (EI检索: 073110732836)13. Yanzhi Zhao, Tieshi Zhao and Rui Wen.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Sizable 6-axis Force Sensor Based on Stewart Platform. The 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Harbin, China, 2007, pp. 2189-2193. (EI检索: 075110979568).14. Tieshi Zhao, Yanzhi Zhao and Liju Shi.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matics Analysis of Parallel 3-DOF Mechanism with Flexible Joints. The 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Harbin, China, 2007, pp. 1822-1827. (EI检索: 075110979504).15. Yanzhi Zhao, Tieshi Zhao and Rui Wen. Friction Model of Sizable Stewart Platform-based Force/Torque Sensor.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Sanya, China, 2007, pp. 1682-1687. (EI检索)16. Na Li; Tieshi Zhao. A snake-like robot based on a spatial linkage mechanism and its kinematic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ROBIO 2007, pp.995-1000. (EI 检索 083411464268)17. Na Li and Tieshi Zhao.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Snake-like Robot by Using Nominal Mechanism Method.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ICIRA 2008, pp.1185-1194. (EI 检索 084911762285)18. Tieshi Zhao, Yanwen Li, and Jiang Chen, A Novel Four-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Mechanism and its Kinematics,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utomation and Mechatronics,2006, P0407 (IE收录)19. Tieshi Zhao and Jian S Dai, Constraint And Stiffness Of Coordinative Manipulators With Passive Flexible-Joints,Proceedings of the 11th World Congress in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May 27~30, 2004, Tianjin, China (EI 收录:7111140737, ISTP收录)20. Hongbin Wang, Yueling Wang, Tieshi Zhao, Hongrui Wang. Passivity-based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Two-link underactuated Robot.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Shanghai, 26-29 August 2004,496-499 (EI 收录:04458446480;ISTP 收录)21. Yu, Jingjun; Bi, Shusheng; Zong, Guanghua; Zhao, Tieshi; Huang, Zhen Type synthesis of three-dof transl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SME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 Volume 2: 29th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p 1107-1115 (EI收录)22. Tieshi Zhao, and Z.Huang, A novel three-dof translational platform mechanism and its kinematics, ASME DETC2000/MECH-14101 (EI收录)23. Z. Huang Tieshi Zhao and Q.C. Li , Theory of the Synthe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2000,1024. Y.S. Zhao, Y.H. Du, Tieshi Zhao, and Z.Huang, The novel approach for the optimal dynamic loads distribution of motiple cooperating manipula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Mechanisms, China, Tianjing, 1997, 970-97325. Y.S. Zhao, Tieshi Zhao, and Z.Huang, Task space dynamic analysis of walking machine,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 Conf. on Rob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Japan, 1997, 405-41026. Z.Huang and Tieshi Zhao, The specific resistance of seacrab’s walking-legged system model, IEEE Conf.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Canada, 1995, Vol.3:1735-1739 (Indexed by SCI and EI) 国内杂志论文 27. 赵铁石, 赵延治. 空间并联机构连续刚度非线性映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8,44(8)20-25(EI检索)28. 赵铁石,李娜, “蛇形机器人动力建模的虚设机构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07, 43(8):66-71. (EI检索)29. 赵铁石,林永光,缪磊,王春雨,一种基于空间连杆机构的蛇形机器人, 《机器人》2006.11,Vol.28(6):629-635 (EI)30. 赵延治, 赵铁石, 师丽菊. 弹性铰平面闭环六杆机构刚度特性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8, 19(5):509-513. (EI检索: 081511196874)31. 赵延治,赵铁石,温锐,王宏光,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中国机械工程》,2006,Vol.17(增刊):299-30232. 李宁宁,赵铁石,并联式四自由度定位平台误差分析,机器人,2008,30(3):223-230(EI检索)33. 李宁宁,赵铁石,并联式四自由度定位平台性能优化,机器人,2008,30(2):130-137(EI检索)34. 于海波,赵铁石,李仕华,李艳文,空间3-SPS对顶双锥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械设计,2007,Vol.24(2):11-1335. 温锐, 赵铁石, 赵延治等. 大型铰接并联六维测力平台摩擦建模.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8, 24(1):46-50.36. 赵延治, 赵铁石, 温锐等. 基于结构变形的大型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精度研究. 机械设计, 2007, 24(9):22-25.37. 李宁宁,赵铁石,边辉,双重驱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24(1):51-53.38. 赵铁石, 张立先, 赵玉勤,虚系数与被约束刚体连续运动判别,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专刊):290-29339. 赵铁石,陈江,王家春,黄真,“4-UP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中国机械工程》,2005,Vol.16(22):2034-2037(EI收录)40. 赵铁石,于海波,戴建生,一种基于3-RSS/S并联机构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燕山大学学报》,2005,Vol.29(6):471-47541. 李宏,赵铁石,黄真,一种3-P(4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燕山大学学报》,2003,Vol.27(2):133-13942. 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宗光华,黄真,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的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13(8):843-850(EI收录)43. 赵铁石,黄真,“欠秩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和应用”, 《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第10期, 55-61 (EI 收录)44. 赵铁石,黄真,“仿蟹步行机构模型灵活度分析”《中国机械工程》1998,Vol..9(3):52-5445. 赵铁石,黄真,“能实现三维移动的并联3-RRC平台机构运动学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01,Vol.12(6):613-61646. 赵铁石,黄真,“海蟹步行族系仿生模型轻动性研究”,《机器人》, 中国自动化协会主办,1995,Vol.17(5):309-315 (EI 收录)47. 赵铁石,赵永生,王晶,刘乐春,黄真,“空间缩放式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型及位置分析”,《机器人》,中国自动化协会主办,1998,Vol..20(5):,346-35148. 黄真,赵铁石,王晶,“欠秩三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工作空间中的单纯性路径”, 《机器人》,中国自动化协会主办,1999,Vol..21(3):,229-23349. 赵铁石,赵永生,黄真,“欠秩并联机器人能实现连续转动转轴存在的物理条件和数学判据”,《机器人》,中国自动化协会主办,1999,Vol..21(5):,347-35150. 黄真,赵铁石,“一种新型三维移动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 《机器人》,1999,Vol.21(7):507-51351. 赵永生,杜永辉,赵铁石,黄真,“步行机动力学操作性研究及机构参数优化” 〈〈光学精密工程〉〉1998,VOL6(1):75-8052. 赵永生,任敬轶,赵铁石,黄真,“多机器手协同系统的动载协调数值仿真研究” 〈〈光学精密工程〉〉1999,VOL7(3):63-7053. 赵铁石,高英杰,杨铁林,赵永生,黄真,“混合型四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其位置分析”,〈〈光学精密工程〉〉2000,Vol.8(1):42-4554. 赵铁石,黄真,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其位置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0,No.655. 赵铁石,黄真,混合型三维移动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 《机械传动》2000, Vol.24(2):1-456. 赵铁石,赵永生,刘爱秀,李晨霞,黄真,“海蟹足系仿生机构模型及位置反解”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6,VOL.20(1):10-1457. 赵铁石,赵永生,黄真,“一种空间缩放式六自由度平台机构及位置反解” 〈〈燕山大学学报〉〉1998,VOL.22(3)248-25158. 赵铁石,黄真,“欠秩3-RPS立方角台机器人位置解”,《燕山大学学报》,2000,Vol.24(1):4-759. 赵铁石,黄真,“被约束刚体连续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燕山大学学报》,2000,Vol.24(2):60. 卜勇力,刘才,姜文光,赵铁石,“基于模糊推理的机械手表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 〈〈燕山大学学报〉〉1998。 VOL 22(3):241-24361. 赵铁石,赵永生,黄真,“螃蟹步足海底适应性及参数测量” 〈〈机械工业的未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年,P211-21562. 赵铁石,,杨铁林,祁晓野,孔祥东,“P80KV玻璃钢型材拉挤机的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1998,Vol.2(4):44-4663. 杨铁林,姜波,赵铁石,“玻璃钢型材拉挤机加紧机构的研究与改进设计” 〈〈液压与气动〉〉,1999,No.1:24-2564. 赵铁石,黄真,“混合型三维移动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机械传动》,2000, No.265. 卜勇力,刘才,姜文光,赵铁石,“机械手表步局智能化设计与实现”,〈〈钟表〉〉,中国钟表协会主办,1997,Vol.20(2):25-26
刘宏民的个人成就是:
承担国家863 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部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获得批准,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
扩展资料:
作为一位全国重点大学的校长,刘宏民教授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他始终认为,作为大学人,在大学融入社会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住宝贵的大学精神和大学风范。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这些最基本的大学精神正是大学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在今后的征途中,刘宏民校长将以这种坚定的办学理念,带领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科教兴国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宏民
蔡雪峰教授主要论著1.《建筑施工---桩基工程施工与质量事故处理多媒体课件》,主创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3.《建筑施工组织》, 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4.《网络计划技术及施工设计》, 副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蔡雪峰教授近5年正式发表的科研教研论文1.钢管扣件节点抗滑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EI).2009.32.“北京地铁暗挖施工技术灰色聚类评估分析”《土木工程学报》(一级)2004.12第一作者3.Xue-Feng Cai,Jin-Ping Zhuang.Ji-Zhong Zhou. RESEARCH ON SLIP OF JOINT FOR FASTENER-STYLE STEEL PIPE FORMWORK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y Yong Experts. (ISTP),2008.10.4.“灰色关联在桥梁施工设计评审中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2004.10第一作者5.“ 胶合板模板设计软件的研制及应用”《施工技术》2004.12(核心)第一作者6.“分级网络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4.11第一作者7.“建筑施工脚手架方案分析及相应软件设计”《施工技术》2004.12 (核心)第一作者8.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软件研制及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5.3 第一作者9.“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9.1 第一作者10. “塔吊基础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⑴第一作者11.“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5.6 第一作者12.“软弱土层中塔吊桩基础设计软件研制与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12第一作者13.“胶合板模板设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 第一作者14.“复杂几何建筑体平面施工测量训练研究”《福建建筑》2005.7⑺第一作者15“Crack-tip Stress Fields in FGMs under Anti-plane Shear Impact Loading Using the Non-local Theor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FDM2007)Madeira,Portual.(EI收录) 16.“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 2008.1017.贝壳形钢屋盖大悬挑结构的有限元验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EI收录).2007.40⑾.18.“土木工程施工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1019.“北京地铁五号线项目中期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一级刊物)2004.11 第三作者20.“北京地铁五号线暗挖施工技术方案优选探讨”《土木工程学报》2004.9第三作者2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施工技术》2008.2(核心)第二作者22.“管井降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2 第三作者2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福建建筑》2005.3,第二作者24.“扣件式脚手架大模板支撑安全事故分析与控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2第二作者25.“浅埋连拱隧道地震反应分析”《中南公路工程》(核心)2006.6⑶第二作者2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风险评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12⑹第二作者27.“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应用” 《福建建筑》2005.8⑻第二作者28.“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研究”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⑴第二作者
1.每篇稿件的字数底线为500字以上,除非体裁特点所需(如诗歌)。2500字左右的文章,系统将自动分为上篇和下篇,或者按照1、2、3、4……序号分开。龙源后台技术系统以篇文章为单位计费。长篇作品每次连载不低于2500字左右,标题上要标明序号。2.稿件质量须达到正式出版物的发表水平,没有多字、错字、别字等错误。3.文章标题中一般情况下不得出现空格。举例:“笑跑四季”,不能是“笑跑四季”。4.正文首段上方无空行,正文中不得再出现标题和作者姓名等相关信息。5.每自然段前用全角空两个字符的位置,每段间空一行。6.正文中的小标题和章节数前须空两格全角汉字的位置,并和上下文适当分行。7.数字和英文字母一律为半角。8.请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排版,本杂志社保留审改、编辑以及删除的相关权力。
燕山大学学报没有什么大问题一般是很好投的 《燕山大学学报》是由燕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出精品、创名刊、凝特色、促交流、举人才”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材料、电气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等学科原创性论文。 《燕山大学学报》是由燕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出精品、创名刊、凝特色、促交流、举人才”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材料、电气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等学科原创性论文。
这个真没有。有的导师手头富裕的话会鼓励你发,当然了他人品不赖,有的么。。。呵呵我的导师特别好,鼓励我们几个发,最后都发了好几篇,全是他掏的版面费。。而且一作还是我们自己。。。。有的老师比较那个,抢学生文章来给自己评职,我还听说过,听说啊,有个博导让自己的学生出钱发文章,博导差钱吗?呵呵。。。。
几乎都是老师出的版面费,除非是你没按老师要求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