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

高考已经进去尾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季,作为安康学院新生的你,是否也对即将到来的安康学院住宿生活感到既期待又紧张呢?本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安康学院的新生宿舍条件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一、安康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几人间 宿舍内部标准的八人间、上床下桌,独立洗手池、独立卫生间、独立阳台,还有空调。 几乎每幢楼都配有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和热水器,想要晾衣服、晒被子的同学可以去楼顶。 二、安康学院校区介绍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实施特色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13亩,校舍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6.28万册、电子图书100.5万册、中文报刊312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1亿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0余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879人,其中专任教师623人,高级职称教师23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28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24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0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44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8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四个一批”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师德先进个人21人,4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120余名教师被省市政府主管部门聘为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汉调二黄”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14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8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支,校级科技、社科创新团队16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联合建设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54项;出版著作、教材401部;发表学术论文6813篇;取得国家专利267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陕南民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升本以来,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6202.14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3.4万册、电子图书56.5万册、中外文报刊1030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608.6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1867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九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43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8%,“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8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三秦”人才等荣誉称号。 学校建有7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富硒茶产业研究院。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88项,科研经费3193.7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02部;发表学术论文5055篇;取得国家专利44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81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4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7个、省部级奖381个;学生发表论文69篇,发表作品149篇。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开展实质性教育合作,已有多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 绘就蓝图,继往开来,学校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的主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可以。可以投稿的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报道类,叫校报。一种是学术或者理论类,叫学报。校报面向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往届学生等,以发表新闻报道、综述以及反映学生生活、老师工作类文章为主,而学报一般属于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老师和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文章,如论文、科研项目等。这两种都是在自己学校可以投稿的。安康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安康学院学报是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安康学院。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要求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64.3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实施特色发展,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是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8616.69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4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79项,科研经费473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69部;发表学术论文5896篇;取得国家专利133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8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0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0个、省部级奖399个;学生发表论文82篇,发表作品78篇,获得专利2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等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等,已有多名师生通过我校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13个国家的89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主要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8.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36.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方式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64.3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8.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36.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流程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64.3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8.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36.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活动名称: “xx杯”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首届摄影比赛

二、活动时间: xx年3月~xx年6月

三、活动地点: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四、主办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摄影社

五、宣传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团委院刊部

六、活动评委: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资深摄影老师

七、主题活动: 摄影作品比赛

八、活动目的: 为积极配合我校团委社联活动工作,广泛推进我社的形象与企业知名度,我社特就此次比赛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摄影比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摄影及审美水平,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掌握更多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扩大我院社团在各高校的影响。

九、活动说明: 由于此次活动是社团自行开展的,所以我们社团负责全部活动事宜,相关工作有摄影社进行协调。

十、活动对象: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全体师生(包括成教)约5800余名在校师生

十一、参赛方式及评奖: 每位选手将自己的作品在规定时间内交到摄影社,摄影社将在活动期间将比赛结果公布并颁发奖状及奖品。

十二、活动具体安排:

1. 赛前的宣传阶段:

a以印刷海报为主:20张

海报主题: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首届摄影比赛;

海报内容:待定 ;

张贴地点:中门展板、学生大食堂、浴室、艺术系教学楼、广告系教学楼、成人教育教学楼等学校展板区

b横幅:1幅(红布20m),

c易拉宝:5个

d宣传彩页:200张

e宣传彩喷(10m×10m)

2.比赛报名阶段

a.电子表格报名

b.现场报名(定期中门现场报名)

活动具体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

2、投稿时间:

3、评比时间:

4、颁奖时间:

活动(颁奖)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北区礼堂

十三、参赛要求:

1、稿件形式:电子版(jpg格式)、冲印版

2、投稿内容要求

(1)照片主题内容积极向上

(2)禁止抄袭他人影视作品!

3、投稿方式:

(1)将稿件交至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团委办公室

(2)发e-mail至

4、注意事项:

(1)参赛人自留底稿。

(2)涉及版权和著作权问题,由参赛人自行负责,组织者对此类问题概不负责。

5、奖项安排:

(1)一等奖1名 奖品:证书+奖金5000元 (或等值礼品)

(2)二等奖2名 奖品:证书+奖金1000元(或等值礼品)

(3)三等奖3名 奖品:证书+奖金300元(或等值礼品)

(4)优秀奖(入围奖)15名 奖品:证书+奖金100元(或等值礼品)

十四、经费开支:

会场布置:500元、

红色横幅20×0.8米(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摄影比赛)200元、

宣传彩喷(10m×10m):1个400元

印刷海报20幅20×20=400元

易拉宝:5个150×5=450元

宣传彩页200张1×200=200元

校园宣传脚标50个0.5×50=25元

报名表50张0.5×50=25元

证书:6张 20*6=120元

奖金设立:9400 元

工作人员费用500元

评为费用3000元

总计:24620元

摄影比赛颁奖仪式:

时间:

地点: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北区礼堂

总策划:王珏

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

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南区艺术设计系展示厅

总策划:王珏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了更好的体现感恩之心。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情感修养、道德情操,本摄影为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价值和传播恩情的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提高同学们的道德思想素质,培养学生恩情谨记的心态,为学生生活增添活气。

二、活动主题:

“情感温暖人心,感恩心系天下”

三、作品要求:

以感恩为主题,要求健康积极,能表达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情怀。

作品题材不限,人物、动植物、母校风景等…作品可附加文字便于明确表达(备注:照片不可借助电脑修饰;作品统一4寸的的冲印照片。)

四、面向对象:

全院学生

五、活动地点:

艺术楼展示厅

六、活动时间:

20xx年近期时间

七、报名方式:

通过班上报名或设置报名点报名

八、主办单位:

xx职业学院

九、策划承办单位:

xx职业学院艺术系团总支学生会

赞助单位:

十、工作安排

(1)由办公室负责整理参展图片。

(2)由自律会负责活动场地的布置,活动结束后的整理工作。

(3)由体育部负责活动所需物品的搬运。

(4)由组织部和实践部负责组织活动现场的秩序。

(5)由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

(6)编辑部负责对活动现场的拍摄以及新闻采集的报道。

(7)学习部,文艺部成员作为机动组配合活动顺利完成。

十一、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宣传工作:由宣传部负责绘制海报并张贴于校道及宿舍区;召集各班班长开会,传达具体内容。在由各班班长在各班级广泛宣传并做好班级摄影爱好同学积极参与工作。

(2)确定作者作品:为方便展览顺利进行,需为作者整理好出展照片,以便展览紊条有序。

(3)安排相关同学布置场地。

(4)进行展前准备,冲洗照片,将所需备齐。

2.展览过程

(1)进行摄影展时安排学生会人员轮流坐岗。

(2)组织同学有序的参观作品,保证作品不受损坏。

(3)参展人员可相互交流,提上宝贵意见。

(4)评比出优秀作品,以致奖励。

3.后期准备

(1)展览结束后,由学生会干部组织整理场地。

(2)将出展作品整合收起。

(3)对本次摄影展的效果总结。

十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若干名

备注:每位获奖同学都将荣获证书及奖品。

十三、经费预算

1.宣传所用:

主题横幅 1条 ¥50

电脑喷绘海报1 张 ¥50

手绘海报5张 纸张¥30元

2.筹备所需:

(1).白色展板3块

(2)画架若干

(3)桌子若干张

(4)签字笔 2支

(5)留言簿2本

(6)适量水笔.

(7)横幅胶带1个 ¥ 20元

3. 机动费用 ¥ 100元4. 奖品费用 ¥ 250元

总合计:¥ 500元

一、活动背景:

培养爱校、荣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活跃初等教育学院活动,团学联合会网络编辑部组织全院学生开展以“抓住青春”为主题的摄影活动,进行诗意校园剪影。开展这个形式的`活动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展示参赛者的摄影技术,一方面通过“抓住青春”主题的摄影形式,形象地表达大学生对时光的珍惜及对大学生活的热爱。

二、活动目的

1、展现校园美好的生活画面,彰显我校风采,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品味。

2、以“抓住青春”为专题,着重刻画大学生朝气蓬勃的青春,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魅力,珍惜时光。

3、普及推广摄影知识,提高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技术水平,展示参赛者的摄影技术、想象力、审美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摄影爱好者之间的影艺交流。

三、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以“抓住青春”为主题,围绕校园,包括校园风景(如:建筑物、风景、教室等)和人文气息(如:寝室文化,课余活动,校园生活等)。

2、参赛作品为电子版和相片,独幅、组照(每组不超过5幅)均可,每人投送作品数量不限。

3、相机、手机拍摄的作品均可参赛。

4、参赛作品需如实填写作品信息,注明标题、作者姓名、班级、联系电话、作品说明等。

5、参赛作品要求原创,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作品或创意

四、报名方式

1、将作品打印成7寸照片,用信封或者纸张包装好,并注明姓名、班级、联系方式,交予负责人。

2、将电子稿发到电子邮箱:

五、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11月6日--11月7日。主要是赛前宣传。(由宣传部画一张POP海报,张贴初等教育学院门口。)

2、提交作品阶段:11月8日—11月20日。参赛者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提交作品。

3、评比阶段:11月21日—11月22日。评委由特邀学校老师及学生代表共同担任,公开、公正。

4、作品展出:11月26日。在初等教育学院门口橱窗展出本次比赛优秀作品。

5、奖状发放:10月27日颁发奖状

六、活动宣传:

1、11月6日到11月7日,由宣传部画宣传海报。

2、11月8日飞信通知各个年制主席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12名

优秀奖:若干

活动背景: 弘扬培养爱校、荣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活跃三月德育月活动,新闻部组织全系学生开展以“美丽校园我来拍”为主题的摄影活动,进行诗意校园剪影,开展这个形式的活动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展示参赛者的摄影技术,一方面通过“美丽校园我来拍”主题的摄影形式,形象地表达大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活动主题: “美丽校园我来拍”

活动目的: 集中展示我院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取得的优秀成果,活跃校园文化气息,培养爱校荣校的良好氛围,展现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面貌,同时展示参赛者的摄影技术、观察和审美能力。

活动主办方: 艺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工部

活动策划承办方 :艺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闻部 费品费用用

赞助单位:

活动时间: 3月14日--3月26日

活动地点 :艺术学院草坪

活动对象: 艺术学院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及评奖方式:

1.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为校园内拍摄的照片,且为原创不得网上下载,以及不可进行后期处理。

(2)照片展示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新颖、创新,符合主题。

(3)参赛者须以个人为单位,至少准备3张/(5寸)以上作品参赛,并在背面注明作品标题、作者姓名、班级、及联系方式,每班至少三位参赛者参加活动。

(4)其中的最佳镜头奖是在所有获奖作品中挑选,最佳组织奖是交作品最多、质量好的班级。

(5)活动3月25日下午7点30截稿,参赛者请自留底稿,来稿恕不退还。

2.作品收集方式

参赛作品先交至班级信息委员处,信息委员于3月24-25号下午6:30—7:30,以班级为单位交到学生会办公室,新闻部成员会在学生会办公室收取作品。

(注:获奖作品的冲洗和打印的费用可报销)

3.评分标准专业评委70%,大众投票30%。

评委会组成:由主办方邀请校内专业老师以及新闻部组成评审团,对作品进行评审。

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由宣传部在艺术学院学打板,宣传板置于艺术学院草坪前,以吸引同学们的关注。

(2)新闻部成员负责去各班宣传活动。

(3)联系大一辅导员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4)联系监察部、素质拓展部进行监督。

(5)新闻部安排人员进行新闻的采集和拍摄工作。

2).中期安排

3月13日新闻部下班级宣传、联系大一所有辅导员下发通知。

3月14日联系宣传部进行打板宣传

3月15日下午六点在办公楼405,召开大一各班信息委员、宣传委员会议

3月24日-25日收集参赛作品

3月26日邀请张智乐等老师担任评委对作品进行评比

3月28日联系宣传部对获奖作品进行打板展出

3月29日中午12点在南院草坪前进行展出

3月29日在南院草坪颁奖(与素质扩展部一起)

一、活动背景

为了培养全院学生对摄影的兴趣,提高大家的摄影技术,同时丰富大家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操,体会校园点点滴滴的风采,安康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特举办以“盎然春意,缤纷校园”为主题的摄影大赛。

二、活动主题

盎然春意,缤纷校园

三、活动内容

只要您热爱摄影,有善于发现的眼光,那就赶快来参加吧!借助我们的平台向大家展示,你眼中的校园美景、运动风采、师生风貌、日常生活点滴,都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来。如果你是学生,就请在这里展示你们的青春风采;就让我们记录下这一切难忘的时刻,感人至深的瞬间,留住温馨的欢笑,将瞬间定格,将记忆珍藏,并且可以附上您在此次活动或是平日生活中的感悟、照片的解说,分享校园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释放青春激情,让我们一同参与吧!

四、活动简介

1.活动对象

安康学院全体师生

2.活动时间

宣传时间:

投稿时间:20xx年4月2日--20xx年4月20日

评比时间:

公布时间:

3.活动项目设置:

最佳风景摄影奖、最佳人物摄影奖、最佳创意奖

(本次活动共设置3个项目9个奖项,每个项目共设一、二、三等奖)

4.活动要点:

⑴前期准备:

传单宣传:所有团员由宣传部调遣张贴传单(见附录)于校道及宿舍区,

并发放通知给各班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处,再由各班班长在各班级广泛宣传并做好班级摄影爱好同学积极参与工作。

展板宣传:由宣传部绘制展板宣传

网络宣传:由网络部定时到校园BBS和各院各相关q群发信息

⑵后勤工作:由总务部分工合作做好选手作品登记,整理分类,制作相应的

登记表、通讯录

⑶颁奖工作:由评委组经过评选选出的优胜作品将给予奖励

⑷展示评比结果:

新闻中心和编辑部:利用院报或学工通讯向全院展示优秀作品

宣传部:绘制展板向全院展示优秀作品

网络部:利用媒体展示优秀作品

五、活动具体安排

1.通知的下发及前期的宣传:20xx年4月2日之前由宣传部做好展板宣传工作以及发放张贴活动通知。

2.作品收集及信息登记:活动结束的三到五天后由总务部开始进行作品的收集,加以分类,完成作品的信息登记。

3.作品展示及评比:20xx年4月25日,由评委组进行奖项评比,及次日获奖参赛作品的展出。

4.奖项颁布:举行颁奖大会,包括证书及奖品,次日张贴获奖通知。

六、活动要求:

1.作品应结合活动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新颖、创新,题材风格不限,彩色、黑白不限;

2.摄影范围限制为安康学院校园景观及人物;拍摄角度自由把握,可以是 平角、俯视角、仰角等;照片可以是单照也可以是组照,如果是组照参赛,则一组作品控制在3-5张,组照作品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同处景色,也可以是相关联的多处景观。

3.作品最好付与内容相关的照片介绍,50字左右,可以是由画面联想到的

美丽诗句,也可以是你选择拍摄此处景物的初衷,写于相片背面。

4.作品必须为校园内拍摄的照片,且为原创不得网上下载,照片不能经过诸如Photoshop、CDR的软件加工,如有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5.每位参赛选手作品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份,评奖时原则上一个参赛者不能评2份以上奖项。

七、作品收集方式

照片形式:可由本人交于303办公室,或参赛作品先交至班长,班长于4月20—4月21号以班级为单位交到303办公室,宣传部干事在办公室收取作品。

图片形式:发送至邮箱

注:大小不限,必须注明姓名、院系、班级、联系方式。(如有信息没有注全的选手,将不予以参赛资格,如有不愿进行展览的作品请注明)

八、评选规则

由选派学生代表作为大众评审进行初评,而后由我校的相关专业老师作为专业评审进行复评,最终筛选出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在校内将进行公示展出。

一、活动主题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有很多的人和事物,也许瞬间与我们擦肩而过,当速度成为一种美丽的时候,需要一种捕捉,因为美丽稍纵即逝,但,如果你用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下来,美丽就会变成永恒,在这里,无论您的年龄大小,经历如何,我们真心期待您的作品。

人生从定格瞬间的美丽而精彩,快乐从享受影像的艺术而永恒。

1.活动目的:感受“瞬间美丽”,表现“瞬间美丽”,将美丽传递;

2.主题:美丽校园、感动瞬间

二、活动时间

1.开展时间为

2.作品上交截止时间为

三、活动地点

宣传地点:全校范围;

四、活动对象: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职工、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策划:

1.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拍摄时间不做限制,取景必须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内,作品可以为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并未曾在其他摄影比赛中获得奖项,未在其它平面媒体发表,不得借用他人作品;

(2)数码摄影作品不人为去除原始拍摄信息,不得加LOGO、水印、修饰性边框;

(3)获奖参赛作品,请参赛者提供原片。逾期未能提交原片,或原片无法达到要求者,将失去获奖资格;

(4)每一张照片,写明作品题目、作者姓名以及作者所在院系、班级、联系方式,每一张照片可附有简要作品说明等;

(5)作品大小,数据量不超过5M,像素不得低于800万;

(6)大赛仅接受数码照片(含手机拍摄),格式要求为JPEG。彩色、黑白不限,单幅、组图均可,组图要求为3—10张;

(7)合成及拼接照片,以及其他增加或删减影像内容等影响作品真实性的照片不予参选。

2.参与方式

作品统一发到邮箱: 。

3.评分标准

一、主题内涵(40分)

评分依据:

1、主题明显且紧扣比赛的主题,准确表达主题内容、寓意。(40—30分)

2、主题较为明显,与比赛主题联系较紧密,能引起欣赏者一定共鸣。(30—20分)

3、主题不明显,与比赛主题相差较远。(20—10分) 4、主题涣散、不集中。(10分以下)

二、创意构图(30分)

评分依据:

1、构图较完美。整个作品看起来均衡、稳定、有规律。有明显的视觉美。(30—25分)

2、构图和谐。轮廓清晰,主体突出,线条分明。(25—20分)

3、构图杂乱、头重脚轻、主题过多。整个作品给人以混乱的感觉。(20—10分)

4、基本没有构图规划。作品布局杂乱,主体模糊,没有视觉焦点。(10分以下)

三、视觉效果(30分)

(一)色彩饱和度(15分)

1、色彩鲜艳、饱和、丰满,层次分明,有较强的感染力。十分妥当的契合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15—12分)

2、色彩多样,较能表达作者创作意图。其中不乏搭配不合理之处。(12—8分)

3、色彩单调,基本没有运用什么色彩搭配技巧。整个画面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8—4分)

4、没有色彩方面的技巧运用,光线昏暗,照明效果较差,照片灰暗,缺乏亮度。(4分以下)

(二)对焦、曝光(15分)

1、对焦清晰,曝光正确。主题突出,细节明了。(15—12分)

2、对焦比较清晰,曝光良好。主题相对突出。(12—8分)

3、对焦效果较差,曝光不准。整个作品呈现“散焦”。(8分以下)

4.奖项设置

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本次大赛的纪念奖,其中的优秀作品,我们将设置优胜奖(取参赛作品中的百分之十(优秀作品))。

5.评选方式

(1)比赛将采用预决赛的方式决定最后的优胜作品,在比赛截止的日期后的一个工作周之内公布优胜作品和选手;

(2)评选结果出来后,将获奖作品公开展出;

(3)作大学校园摄影大赛策划书

(3)作品会有指导老师点评,保证作品的含金量。

六、说明

主办单位拥有作品的发布和宣传权,作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

活动背景: 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大学生有展现自己独特一面的欲望与能力,普通的比赛已不能满足我们日益膨胀的需求。这次摄影大赛,用微拍这种全新的模式,记录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美丽的青春画卷上留下每一个人的美好回忆,让一秒钟的闪光灯给予我们美好瞬间定格的感动与兴奋。

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醉美北华,微影青春”为主题,以细腻的镜头记录我们的生活,传递青春活力,展现魅力北华。

活动宗旨 :发挥特长,勇于展现,提高人文素质

活动内容 :大学生摄影大赛

活动目的 :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提高同学综合素质,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审美态度,丰富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展示风采,挖掘人才,通过大赛为学校校园生活提供一道极具特色的亮点,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 学会珍惜校园美好时光。

活动时间 :初赛时间,决赛时间

活动对象 :北华大学医学院全体同学

活动策划单位 :北华大学医学院

参赛形式: 在作品内容健康向上,尽量贴近主题的前提下,提倡作品风格多样化。同时要求作品具有较高的可视性和艺术性。

参赛要求:

1. 作品题材不限,人物、动植物、母校风景等

2. 作品以电子稿的形式参与,每张作品需备注作品名称及作者信息

3. 作品可附加简短文字便于明确表达(不超过20字)

4. 提交原创作品,不得剽劫或抄袭他人作品。不得将作品进行后期处理,作品署名权归作者所有,

一、 活动目的:

为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科技文化生活内涵,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培养我校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为热爱艺术的学生搭建一座展现辽科精神风貌、记录辽科之美、表现学生创意的平台,特举办此次“印象辽科”摄影大赛。

二、 活动主题 : 印象辽科

三、 主办单位: 辽宁科技学院团委

策划承办单位:辽宁科技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分团委

四、 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五、 作品要求

(一) 作品形式

作品形式为单幅作品或者组照(组照照片总数不超过5张),作品电子格式为jpg文件,照片尺寸在5寸以上,要求照片像素在200万以上。(手机、照相机拍摄均可)

参赛作品要另附上作品说明表(详见附表1),作品说明表与作品要一起提交。

(二) 作品内容

围绕“印象辽科”的主题,充分展现我院优良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优美的校园风光,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等。要求照片内容健康向上,作品不得经过相关的电脑技术修改调整,否则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二) 作品提交

作品需要洗印照片和电子版照片,各院系将参赛作品以院系为单位,将洗印照片和作品说明表在12月5之前报送到c座1区112室,电子版照片和作品说明表以院系为单位用压缩文件的形式发送到邮箱xxx,各个院系至少要报送5份优秀作品。

联系人:

安康学院期刊官网投稿

一、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实施特色发展,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是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8616.69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4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79项,科研经费473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69部;发表学术论文5896篇;取得国家专利133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8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0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0个、省部级奖399个;学生发表论文82篇,发表作品78篇,获得专利2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等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等,已有多名师生通过我校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13个国家的89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主要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可以。可以投稿的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报道类,叫校报。一种是学术或者理论类,叫学报。校报面向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往届学生等,以发表新闻报道、综述以及反映学生生活、老师工作类文章为主,而学报一般属于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老师和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文章,如论文、科研项目等。这两种都是在自己学校可以投稿的。安康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安康学院学报是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安康学院。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8.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36.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索引序列
  •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
  •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要求
  •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方式
  •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流程
  • 安康学院期刊官网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