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完成了将夫妻间的忠实义务从道德入法律的升华,而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要求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事由范围偏窄,应作目的性扩张解释使之更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加之婚姻本质上即为包含特定人身关系的契约,而婚姻法中也不应缺乏对契约观的恰当移植,因此本文认为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对全国首例对夫妻间忠诚协议所做的判决,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法理上均应予以肯定。 参见李银河、马忆南主编《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308页若双方约定诸如“一方离婚后3年内不得结婚”之类的协议,则该协议当然无效,因为其根本限制了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协议内容违法,法律不认为其有正当性,自然不予以法力保护。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早年生活:李银河,籍贯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1952年2月4日出生。1977年,在山西大学毕业,担任《光明日报》编辑,分配于史学组。1978年,经友人介绍,去国务院研究室政策研究。1979年,社会科学前辈于光远成立马列所,李银河就职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前去美国,1988年回国,主修社会学,硕博连读。博士论文选“婚姻和家庭”,发表《中国当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1989年,做同性恋研究,开始进入性学研究领域,师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的费孝通。1988年,中国成立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急需1988年毕业的,既是学社会学的又愿意回来的博士,就找到了李银河。当代博士后都是理工科,所以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初恋经历:李银河再推新书《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书中,李银河首次袒露了自己的初恋,而且是一次“相当惨”的初恋,“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李银河说读大学时,一位“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个儿,有挺直的鼻梁和两条漂亮的眉毛,脸型有点像欧洲人的帅哥”,进入了她的视野。“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我能在几秒钟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还是不在。我心里明白:我爱上了他。”李银河回忆说,她感觉那就是一见钟情,于是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她这边烧得滚烫,对方却毫无感觉,“可惜,我们的恋情发展并不顺利,主要是两个人情调不同。”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家庭背景也差不多,但20岁的李银河半年赋闲在家,看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当时的说法是有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帅哥”对她说,“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毛主席’一类的东西,真的欣赏不了你那情调。”李银河备受打击,“记得刚分手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为觉得只有用肉体的疼痛才能压住心中的疼痛。”走出单相思阴影后,李银河顿悟,“初恋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她暗暗在心中安慰自己,“我毕竟恋爱过了。”这段几乎是单恋的经历令她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才把我从失恋的悲痛中挽救出来。”王小波离世3年后,李银河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壮壮。婚姻生活:李银河与丈夫王小波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的,在1977年他们是第一次见面,那时李银河还在山西大学上学。第一次见面后,王小波就开始追求李银河。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去小波家找他的父亲探讨问题。王小波的父亲是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李银河看到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让李银河产生了共鸣,当时留了个心眼看看这个小说的作者是谁,一看是王小波写的,当时心里就有了好感。李银河当时在《光明日报》工作,王小波就经常跟李银河借书还书。有一次王小波骑着自行车去还书,把书还弄丢了。第二次见面,也就是第一次单独见面,聊天时王小波就突然问李银河有没有朋友,李银河说没有,王小波问李银河:“你看我怎么样?”,从这他们就确立了朋友关系[1]。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无论是在学历上还是收入上,他俩始终是阴盛阳衰。但李银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为真正的东西我是比不过他的”。在美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3]。”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李银河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出版作品:出版时间作品 出版社 1978 《五四运动简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合著)1987 《现代社会学入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社会研究方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3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生育与村落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性社会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中国女性的性与爱》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三联书店1997 《女性权利的崛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同性恋亚文化》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虐恋亚文化》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 《婚姻法修改论争》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性的问题》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 时事出版社2000 《农民流动与性别》 中原农民出版社2001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西方性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性爱与婚姻》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 《女性的感情与性》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 《性文化研究报告》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女性主义》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两性关系》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女权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女性主义》 山东省人民出版社2005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李银河选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性别问题》 青岛出版社2007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七夕·民俗·情感文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李银河性学心得》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性爱二十讲》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East Asian Sexualitis2008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2008 London & New York2009 《关于情感的对话》 武汉出版社2014 《我的生命哲学》
李银河简介: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同时,她还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李银河长期关注性学问题,日前再次向全国政协会议转交了同性婚姻法提案,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并引起了众多争议。近日李银河又提出接受记者采访,一小时要收费500元,又引起一片争议之声。那么李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何一再受到媒体的追捧,而又引起如此之多的争议呢? 李银河简历: 上山下乡,无奈进入山西大学 17岁的时候,李银河随着时代的洪流,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到了乡下基层。五年的知青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干活,全部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 1974年,李银河考上山西大学历史系,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她的命运从此开始了转折。 毕业后回北京,进入光明日报 从山西大学毕业之后,李银河回到了北京,进入光明日报社当编辑。跑到图书馆查资料,找到各种统计数据制成图表,写成一篇文章《落后就要挨打》。后来到上海出差,发现上海各个单位都把这篇文章中的数据挂在墙上。也在此时李银河结识了王小波。 结缘社会学,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 1979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两位教授来中国开办社会学夏季讲习班,李银河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社会学。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她非常激动地设计出了第一个调查问卷,跑到居委会散发。后来调查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李银河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1980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 88年回国后,投入性学研究 1988年从美国回来之后,李银河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范畴:婚姻和家庭,性别和性。其中关于性的研究多一些,第一本论文集就是《中国人的***与婚姻》,其中除了中国人的离婚、独身、自愿不生育等问题,还深入研究了一些同性恋的内容。 李银河的丈夫王小波是知名作家,著有《黄金时代》《东宫·西宫》等,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 另外的介绍: 李银河的blog,挺不错:
她现在了还在鼓吹性乱。美国早就开始抵制性解放了,国人怎么老走人家的后面呢。人家现在美国没她说的那么糟,裸体的也是少数搞行为艺术的人。
1978:《五四运动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87:《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著) 1987:《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著) 生育与村落文化1991:《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著) 1993:《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93:《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译著) 1995:《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中国女性的性与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主编) 1997:《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9:《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主编) 1999:《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时事出版社 (译文集) 2000:《农民流动与性别》中原农民出版社(合著) 2001:《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合著) 2001:《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主编) 2002:《李银河文集第一辑》含四册:《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3:《性爱与婚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女性的感情与性》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性文化研究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李银河文集第二辑》含四册:《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性的问题·福柯与性》《女性权力的崛起》《酷儿理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女性主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两性关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著) 2004:《女性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主编,并有一篇论文) 2004:《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著) 2005:《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两性关系》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5:《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李银河自选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性别问题》青岛出版社 李银河200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七夕·民俗·情感文化》(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李银河性学心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性爱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主编) 2008:East Asian Sexualities:Modernity,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Zed Books, London & New York(合著) 2009:《关于情感的对话》武汉出版社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早年生活:李银河,籍贯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1952年2月4日出生。1977年,在山西大学毕业,担任《光明日报》编辑,分配于史学组。1978年,经友人介绍,去国务院研究室政策研究。1979年,社会科学前辈于光远成立马列所,李银河就职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前去美国,1988年回国,主修社会学,硕博连读。博士论文选“婚姻和家庭”,发表《中国当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1989年,做同性恋研究,开始进入性学研究领域,师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的费孝通。1988年,中国成立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急需1988年毕业的,既是学社会学的又愿意回来的博士,就找到了李银河。当代博士后都是理工科,所以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初恋经历:李银河再推新书《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书中,李银河首次袒露了自己的初恋,而且是一次“相当惨”的初恋,“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李银河说读大学时,一位“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个儿,有挺直的鼻梁和两条漂亮的眉毛,脸型有点像欧洲人的帅哥”,进入了她的视野。“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我能在几秒钟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还是不在。我心里明白:我爱上了他。”李银河回忆说,她感觉那就是一见钟情,于是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她这边烧得滚烫,对方却毫无感觉,“可惜,我们的恋情发展并不顺利,主要是两个人情调不同。”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家庭背景也差不多,但20岁的李银河半年赋闲在家,看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当时的说法是有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帅哥”对她说,“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毛主席’一类的东西,真的欣赏不了你那情调。”李银河备受打击,“记得刚分手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为觉得只有用肉体的疼痛才能压住心中的疼痛。”走出单相思阴影后,李银河顿悟,“初恋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她暗暗在心中安慰自己,“我毕竟恋爱过了。”这段几乎是单恋的经历令她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才把我从失恋的悲痛中挽救出来。”王小波离世3年后,李银河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壮壮。婚姻生活:李银河与丈夫王小波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的,在1977年他们是第一次见面,那时李银河还在山西大学上学。第一次见面后,王小波就开始追求李银河。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去小波家找他的父亲探讨问题。王小波的父亲是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李银河看到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让李银河产生了共鸣,当时留了个心眼看看这个小说的作者是谁,一看是王小波写的,当时心里就有了好感。李银河当时在《光明日报》工作,王小波就经常跟李银河借书还书。有一次王小波骑着自行车去还书,把书还弄丢了。第二次见面,也就是第一次单独见面,聊天时王小波就突然问李银河有没有朋友,李银河说没有,王小波问李银河:“你看我怎么样?”,从这他们就确立了朋友关系[1]。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无论是在学历上还是收入上,他俩始终是阴盛阳衰。但李银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为真正的东西我是比不过他的”。在美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3]。”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李银河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出版作品:出版时间作品 出版社 1978 《五四运动简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合著)1987 《现代社会学入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社会研究方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3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生育与村落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性社会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中国女性的性与爱》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三联书店1997 《女性权利的崛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同性恋亚文化》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虐恋亚文化》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 《婚姻法修改论争》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性的问题》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 时事出版社2000 《农民流动与性别》 中原农民出版社2001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西方性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性爱与婚姻》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 《女性的感情与性》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 《性文化研究报告》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女性主义》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两性关系》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女权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女性主义》 山东省人民出版社2005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李银河选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性别问题》 青岛出版社2007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七夕·民俗·情感文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李银河性学心得》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性爱二十讲》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East Asian Sexualitis2008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2008 London & New York2009 《关于情感的对话》 武汉出版社2014 《我的生命哲学》
同性恋亚文化算是代表了吧。她致力于性学,和同性恋的人权。建议你去看,同性恋亚文化。其中对于很多现象都做了详细的解说。
她现在了还在鼓吹性乱。美国早就开始抵制性解放了,国人怎么老走人家的后面呢。人家现在美国没她说的那么糟,裸体的也是少数搞行为艺术的人。
姓名:李银河生于:1952年2月4日学历[编辑本段]1974-77: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1982-88: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86),博士(88)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译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等。 母亲李克林(1916-2003),原名李振瀛,也曾用李荧这个名字,河南邓县人,1916年9月生于岗岔楼村一个地主家庭。曾任人民日报农村部主任,是参加了人民日报创建的为数不多的女编辑(记者)之一。经历[编辑本段]——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她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工作经历[编辑本段]1977-78:光明日报社,编辑1978-79:国务院研究室,研究人员1979-8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研1988-90: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博士后1990-92: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副教授1992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编辑本段]1978:五四运动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1987: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著)1987: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著)1991: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著)1993: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1993: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译著)1995: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中国女性的性与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主编)1997: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主编)1999: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银河学术研究的领域是“性”,而这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 博客专栏:[编辑本段]李银河搜狐博客: 李银河新浪博客:> 李银河天涯博客: 李银河中华网博客:李银河言行录:[编辑本段] 作为一名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近年来有众多的言行惹人注目。·2005年6月,针对都市白领族的“闪婚”,李银河表示支持。·2005年7月,指出国学应该研究,但前提是批判。·2005年12月,李银河“广州婚前性行为达86%”的观点引发争议。在另一次讲话中,指出“70%的北京人有婚前性行为”。·2005年8月,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根治对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方法”提案第三次受挫,仍表示继续提交。·2006年3月,声援女子上班被强奸按工伤索赔。·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采访15分钟内免费,一小时以上按每小时500元收费”引发争议。·2006年4月,刘忠德炮轰超女,李银河表示不能取缔·2006年7月,李银河为一夜情正名憧憬“多边恋”……
李银河,血型A,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主要著(译)作有:《同性恋亚文化》、《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中国女性的性与爱》、《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等。李银河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并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李银河的丈夫王小波是知名作家,著有《黄金时代》《东宫·西宫》等,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
看你思维的角度了,有的人觉得她正常,有人觉得她不正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李清泉国学大师的儿子叫李银河,他是一位文化学者、社会活动家、妇女权益倡导者,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李银河曾经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员和教授,还是中国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曾在国际上发表多篇关于中国妇女和性别问题的论文,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是由徐桦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指出,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有效运营必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需要室内设计来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该论文将从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进行综合探讨,找出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模式和创新措施。该论文发布于2017年6月, 即徐桦在清华大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该论文以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深入研究室内设计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实施良好的室内设计。
这里研究生毕业是好找工作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是一家比较新的中科院院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由由长春光机所直接援建,因为毕业证学位证不写学院,只有学校和专业,所以双证长得和本部同专业一模一样,找工作也是和中科大本部同待遇,是很好找工作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是中科院系统内的,所以研究生在所内所发表的论文通讯地址都有中国科技大学,比较好发文。同时医工所内每月含有3000元的津贴,还免学费住宿费。同时单人单间木质地板,宿舍的环境也是非常好的。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徐桦的论文《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特点与设计原则、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总字数为1.2万字左右。该论文主要研究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分析其特点与设计原则,并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预测了未来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随社会的发展,网络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下面是我整理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计算机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
摘 要 随社会的发展,网络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科技也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逐步提高,各个领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在得到利用和普及,电子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也得到逐步发展,深受各个领域大众的喜爱,但限于我国技术发展,电子控制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发展。本文对计算机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做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电子 控制 技术 应用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由此而诞生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是涉及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综合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获取数据,储存并处理有效数据,来实现系统的有效调控,此过程可实现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因此计算机电子控制技术在各个行业的作用不可小觑,并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1 电子控制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即软件和硬件。硬件部分由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接口、人机接口、外部存储器等组成,可以实现计算机的联络和控制。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是可以完成各种功能程序的计算机总和。从控制系统功能和目的来说,操作指导、直接数字、监督控制、分布及现场总装等组成了计算机的控制系统。
1.1 电子控制技术概况介绍
自动控制技术是把人类从复杂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而设备还能按照预先设定的要求自觉运转,并可提高控制效率。计算机的一些控制设备被电子控制设备所代替,可实现系统的有效控制和调节,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功能可以使计算机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从而使计算机的控制系统自动实现。计算机通过对硬件、软件两大核心板块的控制来实现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电子控制技术历程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率先将计算机用于工业生产的安全监控系统中,使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应用,因局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计算机控制系统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稳定性方面存在着缺陷,还需通过虚构的方式实现控制,伴随科技水平的进步,半导体材料被应用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DSC系统出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所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FCS系统诞生,节约了很大成本,互联网体系真正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2 技术现状分析
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形式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致使计算机在组装完毕后仍存在问题,而影响正常程序的进行,不能正常被使用,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所致。
2.1 干扰源
高压输电线路及电器设备、电波、雷电等均能产生电磁场,以及天体产生的电磁波,使电磁场在其范围内的传播引起空间感应效应,空间感应又会对计算机控制系统产生干扰。计算机的过程通道也会对计算机产生干扰,设置在主机和过程通道的公共地线可有效减弱计算机过程通道的干扰。计算机本身使用的交流供电网也是系统干扰一个因素,计算机在完成供电过程时,会受电网频率的影响而产生干扰。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存在着电位差,电信号的传播受到阻力影响,信号传输缓慢。相对传播距离较远的线路,电流按既定的速度传播过程中,产生了电波,入射波和反射波因终端阻抗和波阻抗不一致,而使入射波和反射波在达到终端时,产生反射,反射的频繁进行,导致波形和信号受到影响产生了脉冲干扰。电流波和电压波的传输速度也制约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减弱硬件干扰采用方法
对影响计算机的核心两大部件:硬件和软件正常运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解决方案来进行。
减少硬件干扰,先从硬件的干扰源、类型及种类上确定分析对控制系统的干扰,依据不同的干扰因素,采用不同抗干扰方法,通过排除电磁场、过程通道、电波等因素的干扰,使计算机硬件抗干扰效果显著提高。
2.3 减弱软件干扰采用方法
减小软件干扰,要对软件系统的干扰滤波、PC值、陷阱等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计算机系统在对数字进行有效处理时,数据信号传输中滤波会产生干扰,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多次采集可以减弱滤波的影响。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工作时序受到损坏时,PC值会受到很大影响,可以通过人工输入指令NOP的方式,当程序出现故障,该指令能及时准确调整正确轨道的PC值,避免或减弱PC值对软件系统的干扰。另外可以利用软件陷阱的非程序区间防置,使CPU提供的中断或复位命令被强行引导到指定位置,有效控制计算机程度的正常运用。
3 应用
3.1 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中
电子与机械装置综合的计算机体系组成了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将电子与机械控制完美结合,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预先设定好程序,完成某个危险复杂的环节的控制或操作,也可以用于人员对某一工序间的工序控制和监督。
3.3 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通过对作业中机器的监控,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程序,调入数据,获得语言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转换或传输,使用者可方便按指令需求进行操作。
4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集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会在技术稳定成熟的基础上,走向智能化、综合化、数字化计算机电子控制和技术也会应用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农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都会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基础上,缩短了时间和距离,因此其应用前景更加美好。
5 结语
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电子控制技术广泛发展的今天,国家跟应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措施,积极鼓励和推广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参与更广泛的现代科技信息时代中,更高性能稳定性、智能化的计算机电子控制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华.谈谈计算机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J].河南科技,2014,(10):3-4.
[2]徐继昌.试析计算机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J].电子测试,2015,(13):110-111.
[3]许广华.计算机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186-186.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辩题:(正方)诚信比成绩更重要(反方)成绩比诚信更重要正方:初一(5)班代表队反方:初一(4)班代表队主席:钱建红时间:2005年5月12日地点:澉浦中学多媒体教室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初一(5)班VS初一(4)班辩论对抗赛,我很高兴能担任本次比赛的主席,在这里祝愿本次比赛圆满成功。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担任今天的比赛的评委和计时员。评委:李银华老师、吴伟军老师、朱雪良老师、刘畅老师。感谢评委们!计时员:贺剑夫老师和孔祥寒老师。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本次比赛的主角,他们就是初一(5)班代表队和初一(3)班代表队,下面请辩手们上场。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两支参赛队伍的阵容。坐在我右侧的是正方初一(5)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诚信比成绩更重要”。一辩:陆李莉 二辩:王肖亚 三辩:虞婷 四辩:步敏蓉坐在我左侧的是反方初一(4)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成绩比诚信更重要”。一辩:陈超群 二辩:张云萍 三辩:钟超君 四辩:姚丹丽下面请双方辩手注意,我宣读赛程和规则。1、开篇立论(1)正方一辩发言:用时3分钟(2)反方一辩发言:用时3分钟2、攻辩(1)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2)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3)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4)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3、攻辩小结(1)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用时1.5分钟(2)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用时1.5分钟4、自由辩论双方用时各5分钟5、总结陈词(1)正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3分钟。(2)反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3分钟。四、辩论细则1、时间提示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语言提醒,用时满时,记时员提醒终止发言。攻辩小结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10秒时,记时员以语言提醒,用时满时,记时员提醒终止发言。其它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铃声提醒,用时满时,记时员提醒终止发言。记时员提醒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2、陈词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3、开篇立论开篇立论无须在理论的层面上过多纠缠。立论要求逻辑性强,言简意赅。4、攻辩(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2)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3)每一轮攻辩,辩方可以反问,攻辩双方必须有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如一方用时已满,对方辩手在限时内可以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5、自由辩论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停顿,按应接着发言的一方用时计算。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供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进行扣分,对于双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6、攻辩小结和总结陈词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攻辩小结和总结陈词;不顾现场辩论情况,背诵事先准备的资料,适当扣分。下面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第一个部分——开篇立论。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主张“诚信比成绩更重要”。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1)从古至今,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原则,更是人生最基础的自律要求,诚信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魁宝,而且是万世载誉的美德,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正因为有了诚信,才有了大家之间的友谊,才有了大家之间的真诚相待。成绩是我们为自己的将来堆积的砖瓦,而诚信就是整座房屋的脊梁。(3)对求学者来说,最值得高兴和自豪的是掌握了有用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勤奋好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本领。古人尚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何况是我们这一代跨世纪的接班人呢?反观那一些不讲诚信的人,明知自己在学习上有问题,却不能诚实地向他人请教,而是通过抄袭作业、考试偷看等方法来取得虚假的成绩,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获取知识,学到本领。这种人,将来何以建设祖国?综观历史,古有宴子从小勤奋、诚实,长大成为有用之才的典范;今有周总理坚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信用的楷模。因此,我方认为诚信比成绩更重要。只有讲诚信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促进我们的健康成长。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同学发言。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听了对方一辩的陈词,我认为,只凭单一的分析问题是不行的,所以我方总结出以下三个观点:(1)从学生的角度看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有一次给学生作报告,学生递来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他当即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过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结果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当时,朱校长有点震惊:“这样下去还怎么搞科学?我们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不敢想也绝对不会做的事情,怎么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都无所谓了?当成绩被赋予太多的含义,而且深陷于“考试成绩”和“全面发展”,“考试成绩”与“光明前途”之间无休止的悖论中时,这不就说明了成绩已经占据了诚信的土峰,而我们新课程再三强调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可面对中考也只能是终结性的评价,仍然是一张试卷实终身,这是我们无法争辩的事实。(2)从社会角度看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政府官员当上高官都是靠什么形象工程,而这些形象工程根本没有科学性,只是大办大搞,到了最后变成了豆腐工程,但上级领导看中的还是表面成绩来评价他们。使他们做上高官,那么他们有什么诚信而信。这就说明在现在的社会还是看中成绩比诚信更重要。(3)从老师的角度看国家在教师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初衷是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奋发向上,从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教师职称评审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仅赁一张“评审表”和若干证件、证书“定终身”。此外,一些地方还不切实际地拔高教师职称门槛,比如规定中高级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在专业学术研究期刊止独立发展教育教学论文一篇以上,其中至少一篇发表在省级学术期刊上,或参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著作等。这些条件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基层教师的实际情况,只能导致教师为了发表一些文章而费尽心思写文章,到处拉关系,却不能安心教学工作。于是一批“枪手”应运而生,一些报刊肆意抬高用稿筹码,这也造成一些地方中高级教师申报人数少于分配指标,一批优秀教师因“落马”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违背了国家关于教师职称评定的初衷。难道不是现实的成绩比诚信更重要吗?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门也将进一步开放,教师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都在接受继续教育,今天考这个“证”,明天考那个“证”,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明知道这种学习方式会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属于低层次的学习。但是在教育领导的眼力还是看中你有这个证,有那个证的的。不然就会说你不合格给我下岗吃自己去。在这里不就说明了最终还是看中所谓的成绩吗?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谢谢陈超群同学。通过双方两位队员先声夺人的发言,可以看得出都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考验个人应变能力的攻辩阶段,先请正方二辩提问,时间10秒种。开始。正方二辩:请问对方二辩,诚信到底是什么?成绩到底又如何?反方二辩:答,反问:学会不好的事,不要做重要还是学微积分重要?正方二辩:答,问:当今社会,存在的都是高智商的大,他们将苦学多年积累的知识用于去欺百姓,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街上人人喊打的老鼠?反方二辩:答,问:我倒要问对方辩友,如果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话,那为什么有同学考砸后还是涂改分数,欺父母呢?正方二辩:答。主席:下面请反方二辩提问,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反方二辩:谢谢主席,我请问正方二辩,要是不看成绩还要考试干吗啊?正方二辩:回答。(被动)反方二辩:请问:上级领导来检查为啥只看学生成绩,而不了解实际呢?正方二辩:回答。(难以质问)主席:下面请正方三辩提问,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正方三辩:谢谢主席,我请问反方三辩:为什么我们要开展持久不断的诚信教育?反方三辩:回答。正方三辩: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友谊?如何进行交流?反方三辩:回答。主席:下面请反方三辩提问,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反方三辩:谢谢主席,我请问对方二辩,刘翔取得奥运会金牌靠的是什么?正方二辩:成绩。(陷入对方陷阱)反方三辩:那么,既然靠成绩,说明成绩比诚信重要啊!正方二辩:沉默,难以回答。(非常被动)主席:好,谢谢双方的精彩表演。下面,我们进入攻辩小结阶段,先请正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方一辩:谢谢大家。我方观点是:生活离不开诚信,否则将会骨肉分离,人情冷漠,立足于社会中,一方面是成绩,另一方面则是诚信。诚信比成绩更重要。我方不否认成绩的重要,但在拥有成绩的同时,学校重点培养我们的是良好的品德。有一位在美国的留学生,当他去应聘,老板得知他在坐公交车时逃了几次车票时,他被拒之门外,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缺少诚信而为他的前途埋下阴影。“民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小,民生抱娃而死。”民生为了一个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那一份契约,他用生命来捍卫它,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两个字——诚信。好学生是用什么指标来断定,你可以否认一个成绩平平的人,品德优良那他就不是个好学生吗?你可以承认一个成绩优秀、品德极差的人是个好学生吗?综上,我方认为,诚信比成绩更重要。(掌声)主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反方一辩:谢谢大家!老师和父母都说成绩是学生一切。在学校成绩不好一切免谈,而且在学校也只能用成绩来衡量。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家长、老师、学校只认同你的成绩,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人的呀!成绩当然重要,没有成绩哪来能力?哪来前途?有句话说得好:“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做为一名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成绩第一,诚信其次。大多数学生认为:成绩好什么都好说,成绩不好什么都免谈。在这个应试的年代,考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成绩不好,哪有机会去应聘?学业不够,哪个公司会应征你。走到社会,成绩就是标准。(掌声)主席:谢谢反方一辩,下面我们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用时5分钟。(下面双方进入自由辩论阶段,非常激烈,在此简要概述正、反方要点)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既然那么肯定成绩比诚信更重要,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把诚信已积淀成为我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精华,为什么还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诚信的教育,维护和保障诚信的法律制度,为什么还要培养和不断提升国人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和健康人格。你们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该如何建立友谊?如何进行交流?如何进行合作?恐怕那时人们都充满了恐惧,满脑子都是猜疑,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你对我是真诚还是虚伪?如此这般,社会怎还能有它存在意义?古姜尚垂钓于渭水,如果没有周文王的诚心乞求,以诚心感动姜尚,哪能有文王的天下?如果没有刘备放下皇室后裔之尊,“三顾茅庐”诚心拜请诸葛亮出山,哪来后来刘备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诚心护主,哪来千载谁堪的仲间的《出师表》,做人应该讲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正因为有了诚信,才有了大家之间的友谊,才有了大家之间的真诚相等,社会才有了其真正的意义。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权其重量的力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体。”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神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诚信,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要求,一个文明城市的道德之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人可没有权力,可以没有事业,可以没有香车豪宅,但决不可以没有诚信。(掌声)反方: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同学在交谈谁最出色时,往往是成绩好的排在第一,而不是诚信呢?为什么有些同学拼死拼活的学习?理由很简单,要想考上好的学校,就要拿出成绩。大家都知道,考上好的学校是靠优秀成绩的。那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听说过靠诚信考上好学校的?诚信固然重要,但在分数和诚信之间,大多数人还会选择分数,大多数人的选择也就说明成绩比诚信重要。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而成绩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你的威信,象征着你是否是一个好学生。对方辩友,请注意,是高考成绩实在太差,才要牺牲学生的休息和身心健康,这难道不是成绩重要吗?社会上不就看中成绩。如果升学率不高要让家长对教育满意是不可能的,这里重要的是要让家长对教育满意还是看学生的成绩,哪管你什么诚信之类的。对形象、政绩、面子工程等等中,我们从媒体、现实生活中了解到,评价一个政府、一个官员、一个干部,都不就是看成绩吗?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手中的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从网上找来的呢?你们是赞成诚信比成绩重要,你们应该是拿自己的东西,讲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还要盗取别人的成果呢?请问对方辩友:诚信和人生自由相比哪个更重要一些?(1)对方辩友说诚信重要那我就有所不懂了,道德观念能胜过法律吗?(2)那好,我这有一则消息你们又做如何解释?“近日,广州市某中学,为申办省重点中学,本学期起规定晚自习不许上厕所。学校教务外一个工作人员称,“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训练在中考考场上能忍住不上洗手间,中考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在这期间考生是不能离开考场的。”连学校,连国家都认为成绩重要,而夺走了中学生在考场中的人生自由,又在这儿讲你们所讲的诚信又体现在哪里?诚信已被抛于脑后,难道这还不够证明我方的观点成绩比什么都重要,成绩比诚信更重要吗?(掌声)主席:谢谢双方精彩的自由辩论,下面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总结陈词。先请正方四辩发言。正方四辩:谢谢主席,谢谢大家!我方一致认为诚信比成绩更重要。对方辩友是否注意到:(1)没有了诚信,成绩是否还可信?(2)试问:假如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不讲诚信,视道德准则于不顾,视法律于不顾,那还会国泰民安吗?2004年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议的若干意见》下发,教育部发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两个文件都强调了对学生的诚信要求。从中也不难看出诚信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其1: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失去诚信,便失去了创业根本出路在于,失去做人资格,连做人的资格都失去了,那从何而谈成绩。其2,人生苦短,更当以诚为本,再聪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几十年。然而,所有的伪装、心机都将在时间面前萎缩成一个不堪回首的笑话。不知对方辩友是否知道,哈尔滨7名考生违背诚信承诺,被取消高考成绩。这不仅毁坏了自己的前途,而且抬不起头做人。其3,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崭新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时代,诚实做人赢得无价的美誉,信用立世胜过于一诺千金,这可以使人创先抢得机遇。丢弃了诚信,你只能感到恐惧,只有拥有了诚信你才能感到踏实,而只要你坚持了诚信,你就能获得坦然与安慰。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成为你人生的准则,让自己对诚信萌生出对心灵的震动,让生命因诚信而获得畅快的呼吸!谢谢大家!(掌声)主席:下面请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反方四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从一开始,我方并不否认诚信,对方的理论似乎是非常经典,但这不符合现实性,对方辩友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诉着诚信多么多么地重要,不免使我心有一振波动。可是对方辩友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那个诚信的社会的渴望,追求。这就溢出我方一点,现实性。做为21世纪的我们,不应该整天梦想着某一个社会的改变,对海市蜃楼的渴望只会使这个现实的社会变得更加现实,让你更加清醒。现实告诉我们要生存,就要成绩,要繁荣,就要成绩。如今实行的素质教育,思想的升化,教育的课堂上似乎又多了讲一些道德诚信问题,可是到后来,考什么,还是成绩,你成绩好了,所就读的学校就好了,将来的工作也稳定了。所以说,我们拼命地学,父母拼命地催,老师拼命地教,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成绩。成绩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你的威信,象征着你是否是一个好学生。多少现任官员的升官加爵,不都是靠成绩。此外,我方认为成绩的重要性在诚信之中还透露在我们学校,从老师的改成绩报告单分数,到掩盖学生的错误,到大学校的中高考,就像我方二辩举例那样,学校如此道德高尚的地方竞也不诚信,可是他是确实是为了成绩,拿出它给别人看。从而得以高的评价,常说,学校教我知识,可他也如此,就为成绩。所以我方坚信,成绩比诚信更重要!谢谢大家!(掌声)点评:主席!正反方辩论代表!各位同学!我们先从内容谈起。正方一开始就对诚信下了非常完整的定义和解释。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反方呢,在不否认诚信的同时,认为在当今这个现实社会成绩比诚信更重要,举例分三方面进行阐述,表达得较清楚。正方二辩在进行攻辩阶段时,提出的问题被对方进行了巧妙的反击,陷入了被动之中。正方二辩没有及时进行补救,以至于被反方三辩乘胜追击。在内容上实际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性和目前形势,可以引起反方的反驳。所以我们觉得在内容上本来应当上风的正方没有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有利反击,被反方攻击较多,所以双方接近于平分秋色,旗鼓相当!现在我来谈辩论技术方面。在反应上,我们觉得反方相当迅速。在语言上,反方的语言较为准确和恰当。也很能够把诗词和论点相结合。但在实际内容上攻击力比较虚弱。不过也因为词句运用恰当,所以层次分明,条理分明,论点清晰,辞锋也比较锐利。在态度上,我们觉得反方攻势相当猛烈,一环扣环。不过能在得理不饶人的大势之中、气势之中,再加以谦和之风,我想会更加完整。正方平均在态度上相当缓和,有几位的表现是处变不惊,能够在压力之下,冷静的反思对方的观点,加以反驳,正方的第三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由辩论相当精彩,双方有很多地方有来有往,短兵相接,正面交锋。表现都不错。以个人的表现,反方整体的表现都相当优异。尤其是第一位和第二位,都相当的突出。正方呢,第三位的表现也不错。谈到这里我就必须把今天的评决交给主席宣布,谢谢各位!(掌声)主席:谢谢点评。评委们经过慎重考虑,以大多数票同意,获胜的一方是:反方初一(4)班代表队。(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