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phm会议论文发表

phm会议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phm会议论文发表

很简单文明教育没有物资享受的诱惑力大。

1 开放仓储发展概况开放仓储是布达佩斯宣言BOAI倡导的第二种开放存取策略[1]。电子印本文档库(E-print Archive)是开放仓储的主要形式。电子印本(E-print)又包括预印本(Preprint)和后印本(Postprint)。预印本是指同行评议和出版发表之前的任何版本,通常指提交给期刊时的版本。后印本是指经同行评议之后的任何版本。开放仓储要求作者及其代理人将论文的预印本和/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后印本按照OAI的元数据标准存储在网络在线数字仓储库中,通过这种方式提供大众免费获取和使用[2]。近年来,自我存档型开放存取发展较快。据统计,90%以上的出版者允许作者在其版权协议条款内的自我存档。作者可以通过SHERPA RoMEO数据库查询出版者的自我存档政策和版权政策[3]。自1991年创建ArXiv[4]至今,开放仓储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的开放仓储目录表明了开放仓储的发展概况。据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OpenDOAR)统计,截至2008年10月25日已有1266个学科专业知识仓库,包括学科仓储(167)、机构仓储(1014)、综合型仓储(59)和政府数据仓储(26),涉及28个学科领域及交叉学科,采用60多种系统软件,但使用最多的两种软件系统是DSpace和EPrints[5]。另据ROAR开放仓储目录列表项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25日,ROAR共有1167个注册文档库,这些开放存取的知识仓库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近20种系统软件,其中使用最多的软件系统为DSpace和EPrints[6]。不论机构仓储,还是学科仓储,开放存取仓储都具有许多共性特征:收集、检索、传播、存储数字化内容;内容涉及学术或专业领域,数字内容的存档是累积的、永久性的和安全可靠的;均遵循互操作标准,并可被Google等外部搜索引擎跨库搜索,接受各种不同文档格式的存档,文件均拥有持久稳定的标识符,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内容都是可以开放获取的[7]。为了增强各仓储库之间的互操作性,必须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OAI的开放存取元数据收获协议(OAI-PHM)已被修订并嵌入到新的开放资源仓储平台中,如EPrints (2000) 和DSpace (2002) ,这些系统被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纳,产生了许多机构仓储库[2]。商业公司如Google, Microsoft, Yahoo, Elsevier, Thomson相继致力于将OA仓储库的网址编入索引[8]。这种积极的行动增加了OA文献的显示度,推动了开放仓储的发展。开放仓储的文献类型也不断拓展,不仅包括已发表的内容(Published Material),如期刊论文后印本,还包括灰色文献(Gray Literature),如论文预印本、工作论文、专题论文与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等[9]。2007年课件与教学材料、电子论文与学位论文、学术与教育视频材料以及扫描图书上网提供开放存取的发展势头强劲[8]。 2 调查背景与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仓储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了解他们作为读者和作者对文献存档与使用、信息需求和生产特点、对版权的考虑等,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研究文献及其利用以及文章仓储与存档,一共包括25个问题。问卷调查时间为2006年2月5日——3月15日。问卷通过email发出,调查对象覆盖华北、华东、华中、西南、东北、西北6个地理区域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覆盖中国大陆全境。调查对象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其中主要在大学。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共发出1200余份,共回收电子版答卷1025份,纸张打印版答卷93份,共计1118份,回收率达93%。进入最后统计分析的有效答卷共计1024份,约占回收答卷的92%。调查背景和方法与开放存取期刊的调查相同。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科研工作者关于文献的产出与使用情况为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文献的获取途径与使用情况,设计了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关于如何容易地获得需要参阅的文章,调查表明:22%的答卷者“有易于获取全部必需文献的途径”,45% “有易于获取大部分必需文章的途径”,23%“有易于获取一部分必需文章的途径”,6%“有易于获取少许必需文章的途径”,近5%“缺乏途径”。可见,只有约1/5的答卷者声称有易于获取全部所需文献的途径,而大部分(约80%)或多或少存在获取所必需文献的困难。被调查者大都来自大学,有大学图书馆优越的信息获取途径,其文献获取状况尚且如此,其他没有图书馆设施的科研院所的情况就更为困难。这也反映了目前基于订阅的印刷版期刊不可同时异地供多人阅读的弊端,而OA仓储模式是基于网络在线数据库的,可供同时异地供多人阅读和使用,因此有望很好解决文献的获取和使用问题。 关于每人论文的年产出情况, 38%的答卷者每年发表论文不超过1篇,发表论文(2~4)篇者为49%,发表论文(5~7)篇者为10%,发表论文8篇以上者不足3%。调查结果反映了中国作者的论文发表情况。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发展,将加速科技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激励创新,论文产出数量增加,期刊发表能力增强,作者每年发表论文数肯定会增加。 关于科研工作者发表论文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多项选择),88%的人是为了与同行交流成果,77%的人是为了职业晋升,74%的人是为了获得专业领域的声望和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很少有人(18%)把发表论文的目的定位于获得直接的经济报酬,也就是说,科研工作者一般不是为了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发表文章。笔者就此问题对主持多项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十余位专家的访谈结果也证实了这种观点。

牛刚(1978-),男,山西太原人,博士,副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2009年2月毕业于韩国釜庆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机械电子工学博士学位,师从韩国机械工程学会副主席及振动与噪声学会主席Bo-suk Yang教授。同年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故障预测与系统健康管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美国马里兰大学CALCE中心主任、IEEE/ASME Fellow, Michael G. Pecht教授。2010年8月进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协助开展“某型战机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总体架构”国防973重点课题和总装电子信息部“十二五”预研项目方案规划及相关标准规范编制等工作。2011年4月加入同济大学,现主要从事飞机、轨道交通装备的系统状态监测、信号处理、综合诊断、智能维护、多源信息融合、测试性设计与综合系统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过去5年累计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核心收录9篇(包括第一作者7篇,第二作者2篇),EI核心收录13篇(包括第一作者10篇,第二作者2篇,第三作者1篇),作为合作者参与编写英文论著一部。并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执行委员、分会主席、特邀主讲等。Dr. Gang Ni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ongji University in China. He graduated from Beihang University, and received his Ph.D. i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his M.S. in intelligen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Pukyong National University in South Korea. His majo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the fields of information fusion for PHM/CBM and intelligent algorithms, etc. He has written over 27 papers mainly foun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like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various IEEE conferences, etc. Before joined Tongji University, he formerly worked as a research fellow scientist at the Centre for Prognostics and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China Aero-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CAPE). He is now addressing on the researches of PHM/CBM application for Aerospace and High-speed Railway.学术任职/Academic Actions● 机械与制造科学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 香港城市大学PHM研究中心名誉技术顾问● 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要承担期刊包括:《Mechanic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Nondestructive Testing &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Neurocomputing》,《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研经历/Projects Experience(1)“集成先进技术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2005年度中韩合作项目NSFC/KOSEF,韩方主要完成人,2005.04-2007.05;(2)“感应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多类信号分析与性能比较”,合作方:韩国电力科学研究院(KERI),项目负责人,2006.03-2007.10;(3)“基于无线智能传感器的复杂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故障诊断与性能退化预测集成系统开发”,合作方: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韩国标准化科学院、CMR株式会社、KENT株式会社,主要完成人,2007.01-2010.01;(4)“AE声发射技术和LS-SVR算法在核电站管道裂纹生成预测方面的研究”,合作方:Rectuson核能株式会社,前期项目负责人,2008.06-2009.06;(5)“钢板冷轧机在线监测与先进信号处理系统开发”,合作方:韩国浦项制铁集团(POSCO)STS研发中心,前期项目负责人,2008.06-2009.06;(6)“基于马氏距离和韦伯决策标尺的电子系统健康监测技术”,合作方:美国马里兰大学CALCE中心、美国通用汽车(GM)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2009.08-2009.12。(7)“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方案”,总装十二五预研项目,项目编号:HK30120101ZL06,项目负责人,2010.01-2010.12。(8)“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和测试平台”,科技部支撑项目,“可靠性安全与健康管理”子平台建设,负责人,2009.8-2012.8。此外,过去一年参与申请立项的科研项目还包括:(9)“航空电子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合作研究”,科技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K2002, 2010.01-2012.12。(10)“基于装备综合诊断和故障预测的测试性技术研究”,国防科工局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基础计划项目(科工技[2010]1425号),2011.01-2014.12。(11)“先进战机PHM系统构型与设计优化”,国防973项目“先进战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基础问题研究”子课题, 2011.01-2014.12。论文被收录和引用情况/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 Rates

仓储作业一般认可度挺高的哦[微笑][微笑][微笑]仓管员算是仓储物流业务中,非常基层的岗位了。考察一个岗位是否有前途,关注仓储管理中的人员组织架构就可以了。我以前在宝洁项目的时候,仓管员岗位是有机会晋升到班长或者仓库调度的,再往上走就是仓库主管,仓库副经理和仓库经理了。从基层晋升上来的管理人员,业务更扎实。这也是物流企业一贯的筛选人员的方式,很少会从外部招聘仓库管理岗位(除非着急或者内部没有太合适的)。”

phm论文发表

仓储作业一般认可度挺高的哦[微笑][微笑][微笑]仓管员算是仓储物流业务中,非常基层的岗位了。考察一个岗位是否有前途,关注仓储管理中的人员组织架构就可以了。我以前在宝洁项目的时候,仓管员岗位是有机会晋升到班长或者仓库调度的,再往上走就是仓库主管,仓库副经理和仓库经理了。从基层晋升上来的管理人员,业务更扎实。这也是物流企业一贯的筛选人员的方式,很少会从外部招聘仓库管理岗位(除非着急或者内部没有太合适的)。”

1 开放仓储发展概况开放仓储是布达佩斯宣言BOAI倡导的第二种开放存取策略[1]。电子印本文档库(E-print Archive)是开放仓储的主要形式。电子印本(E-print)又包括预印本(Preprint)和后印本(Postprint)。预印本是指同行评议和出版发表之前的任何版本,通常指提交给期刊时的版本。后印本是指经同行评议之后的任何版本。开放仓储要求作者及其代理人将论文的预印本和/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后印本按照OAI的元数据标准存储在网络在线数字仓储库中,通过这种方式提供大众免费获取和使用[2]。近年来,自我存档型开放存取发展较快。据统计,90%以上的出版者允许作者在其版权协议条款内的自我存档。作者可以通过SHERPA RoMEO数据库查询出版者的自我存档政策和版权政策[3]。自1991年创建ArXiv[4]至今,开放仓储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的开放仓储目录表明了开放仓储的发展概况。据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OpenDOAR)统计,截至2008年10月25日已有1266个学科专业知识仓库,包括学科仓储(167)、机构仓储(1014)、综合型仓储(59)和政府数据仓储(26),涉及28个学科领域及交叉学科,采用60多种系统软件,但使用最多的两种软件系统是DSpace和EPrints[5]。另据ROAR开放仓储目录列表项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25日,ROAR共有1167个注册文档库,这些开放存取的知识仓库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近20种系统软件,其中使用最多的软件系统为DSpace和EPrints[6]。不论机构仓储,还是学科仓储,开放存取仓储都具有许多共性特征:收集、检索、传播、存储数字化内容;内容涉及学术或专业领域,数字内容的存档是累积的、永久性的和安全可靠的;均遵循互操作标准,并可被Google等外部搜索引擎跨库搜索,接受各种不同文档格式的存档,文件均拥有持久稳定的标识符,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内容都是可以开放获取的[7]。为了增强各仓储库之间的互操作性,必须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OAI的开放存取元数据收获协议(OAI-PHM)已被修订并嵌入到新的开放资源仓储平台中,如EPrints (2000) 和DSpace (2002) ,这些系统被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纳,产生了许多机构仓储库[2]。商业公司如Google, Microsoft, Yahoo, Elsevier, Thomson相继致力于将OA仓储库的网址编入索引[8]。这种积极的行动增加了OA文献的显示度,推动了开放仓储的发展。开放仓储的文献类型也不断拓展,不仅包括已发表的内容(Published Material),如期刊论文后印本,还包括灰色文献(Gray Literature),如论文预印本、工作论文、专题论文与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等[9]。2007年课件与教学材料、电子论文与学位论文、学术与教育视频材料以及扫描图书上网提供开放存取的发展势头强劲[8]。 2 调查背景与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仓储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了解他们作为读者和作者对文献存档与使用、信息需求和生产特点、对版权的考虑等,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研究文献及其利用以及文章仓储与存档,一共包括25个问题。问卷调查时间为2006年2月5日——3月15日。问卷通过email发出,调查对象覆盖华北、华东、华中、西南、东北、西北6个地理区域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覆盖中国大陆全境。调查对象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其中主要在大学。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共发出1200余份,共回收电子版答卷1025份,纸张打印版答卷93份,共计1118份,回收率达93%。进入最后统计分析的有效答卷共计1024份,约占回收答卷的92%。调查背景和方法与开放存取期刊的调查相同。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科研工作者关于文献的产出与使用情况为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文献的获取途径与使用情况,设计了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关于如何容易地获得需要参阅的文章,调查表明:22%的答卷者“有易于获取全部必需文献的途径”,45% “有易于获取大部分必需文章的途径”,23%“有易于获取一部分必需文章的途径”,6%“有易于获取少许必需文章的途径”,近5%“缺乏途径”。可见,只有约1/5的答卷者声称有易于获取全部所需文献的途径,而大部分(约80%)或多或少存在获取所必需文献的困难。被调查者大都来自大学,有大学图书馆优越的信息获取途径,其文献获取状况尚且如此,其他没有图书馆设施的科研院所的情况就更为困难。这也反映了目前基于订阅的印刷版期刊不可同时异地供多人阅读的弊端,而OA仓储模式是基于网络在线数据库的,可供同时异地供多人阅读和使用,因此有望很好解决文献的获取和使用问题。 关于每人论文的年产出情况, 38%的答卷者每年发表论文不超过1篇,发表论文(2~4)篇者为49%,发表论文(5~7)篇者为10%,发表论文8篇以上者不足3%。调查结果反映了中国作者的论文发表情况。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发展,将加速科技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激励创新,论文产出数量增加,期刊发表能力增强,作者每年发表论文数肯定会增加。 关于科研工作者发表论文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多项选择),88%的人是为了与同行交流成果,77%的人是为了职业晋升,74%的人是为了获得专业领域的声望和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很少有人(18%)把发表论文的目的定位于获得直接的经济报酬,也就是说,科研工作者一般不是为了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发表文章。笔者就此问题对主持多项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十余位专家的访谈结果也证实了这种观点。

phm论文发表相关期刊

牛刚(1978-),男,山西太原人,博士,副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2009年2月毕业于韩国釜庆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机械电子工学博士学位,师从韩国机械工程学会副主席及振动与噪声学会主席Bo-suk Yang教授。同年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故障预测与系统健康管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美国马里兰大学CALCE中心主任、IEEE/ASME Fellow, Michael G. Pecht教授。2010年8月进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协助开展“某型战机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总体架构”国防973重点课题和总装电子信息部“十二五”预研项目方案规划及相关标准规范编制等工作。2011年4月加入同济大学,现主要从事飞机、轨道交通装备的系统状态监测、信号处理、综合诊断、智能维护、多源信息融合、测试性设计与综合系统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过去5年累计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核心收录9篇(包括第一作者7篇,第二作者2篇),EI核心收录13篇(包括第一作者10篇,第二作者2篇,第三作者1篇),作为合作者参与编写英文论著一部。并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执行委员、分会主席、特邀主讲等。Dr. Gang Ni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ongji University in China. He graduated from Beihang University, and received his Ph.D. i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his M.S. in intelligen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Pukyong National University in South Korea. His majo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the fields of information fusion for PHM/CBM and intelligent algorithms, etc. He has written over 27 papers mainly foun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like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various IEEE conferences, etc. Before joined Tongji University, he formerly worked as a research fellow scientist at the Centre for Prognostics and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China Aero-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CAPE). He is now addressing on the researches of PHM/CBM application for Aerospace and High-speed Railway.学术任职/Academic Actions● 机械与制造科学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 香港城市大学PHM研究中心名誉技术顾问● 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要承担期刊包括:《Mechanic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Nondestructive Testing &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Neurocomputing》,《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研经历/Projects Experience(1)“集成先进技术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2005年度中韩合作项目NSFC/KOSEF,韩方主要完成人,2005.04-2007.05;(2)“感应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多类信号分析与性能比较”,合作方:韩国电力科学研究院(KERI),项目负责人,2006.03-2007.10;(3)“基于无线智能传感器的复杂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故障诊断与性能退化预测集成系统开发”,合作方: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韩国标准化科学院、CMR株式会社、KENT株式会社,主要完成人,2007.01-2010.01;(4)“AE声发射技术和LS-SVR算法在核电站管道裂纹生成预测方面的研究”,合作方:Rectuson核能株式会社,前期项目负责人,2008.06-2009.06;(5)“钢板冷轧机在线监测与先进信号处理系统开发”,合作方:韩国浦项制铁集团(POSCO)STS研发中心,前期项目负责人,2008.06-2009.06;(6)“基于马氏距离和韦伯决策标尺的电子系统健康监测技术”,合作方:美国马里兰大学CALCE中心、美国通用汽车(GM)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2009.08-2009.12。(7)“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方案”,总装十二五预研项目,项目编号:HK30120101ZL06,项目负责人,2010.01-2010.12。(8)“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和测试平台”,科技部支撑项目,“可靠性安全与健康管理”子平台建设,负责人,2009.8-2012.8。此外,过去一年参与申请立项的科研项目还包括:(9)“航空电子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合作研究”,科技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K2002, 2010.01-2012.12。(10)“基于装备综合诊断和故障预测的测试性技术研究”,国防科工局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基础计划项目(科工技[2010]1425号),2011.01-2014.12。(11)“先进战机PHM系统构型与设计优化”,国防973项目“先进战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基础问题研究”子课题, 2011.01-2014.12。论文被收录和引用情况/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 Rates

春技术共左苛 大本营大本营

[1]许烁娜,曾碧卿,熊芳敏.面向大数据的在线特征提取研究.计算机科学,2014(9)[2]许烁娜,曾碧卿.基于Skyline查询的社会网络链接预测.计算机科学,2014(1)[3]XianGuangming;ZengBiqing;YunQiaoyun;Pang,Xiongwen.Non-specificpersoncontinuousspeechidentificationinsecondlanguageusingBPR.Telkomnika,2012,10(7):1604-1609.(EI已收录,收录号:20130115865854)[4]梁艳,曾碧卿.基于区域生长与Hough变换的虹膜定位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08)[5]孙健美,曾碧卿.云计算任务冗余调度优化模型.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07)[6]XianGuangming;QuJingping;ZengBiqing.ParameteroptimizationforvibrationflowfieldofpolystyrenemeltsviaRBFneuralnetworkscombinedwithSALS.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terialsandProductsManufacturingTechnology(ICMPMT),2012,602-604:757-801.(EI已收录,收录号:20130215878734)[7]Guang-MingXian,Bi-QingZeng,Xiong-wenPang,Qiao-yunYun,Ying-wangXiao,Ai-YiHuang,Ying-YiMa,Xing-ChunWu..UsingcombinationofliftingwaveletandmulticlassSVMbasedonglobaloptimizationclassstrategyforfaultpatternidentification,.JournalofVibroengineerin,2012,14(4):1616-1622.(SCI已收录,IDS号:145JU)[8]XuShuona;ZengBiqing.Anovelchinesewordsegmentationmethodutilizingmorphologyinformation.AdvancesinIntelligentandSoftComputing,vol.2012,114:321-328.(EI已收录,收录号:20120514731119)[9]丁美荣,唐华,曾碧卿.计算机网络研究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01)[10]岑宇森,熊芳敏,曾碧卿.一种融合蚁群算法和主成份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1)[11]岑宇森,熊芳敏,曾碧卿.基于知识空间的分组式粒子群算法.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7)[12]岑宇森,熊芳敏,曾碧卿.基于新型信息素更新策略的蚁群算法.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06):2080-2083[13]Guang-mingXian,Bi-qingZeng.AneffectiveandnovelfaultdiagnosistechniquebasedonEMDandSVM.NeuralNetworkWorld,2010,20(4):427-439.(SCI已收录,IDS号:648OD)[14]熊芳敏,岑宇森,曾碧卿.运用蚁群算法解决物流中心拣货路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50-54[15]Guang-mingXian,Bi-qingZeng.Faultdiagnosisforsphericalrollerbearingusingdiscretewavelettransformandsupportvectormachine.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09.(SCI收录)[16]Guang-MingXian,Bi-QingZeng.Anintelligentfaultdiagnosismethodbasedonwaveletpacketanalysisandhybridsupportvectormachines..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09,36:12131-12136.(SCI已收录,IDS号:581OE)[17]XianGuang-Ming;QuJin-Ping;ZengBi-Qing.Computer-aidedexperimentofusingreal-timesmallanglelightscatteringimageprocessingtechniqueforvisualcharacterizationflowfieldofpolymermelts.Polymerbulletin.2009,62(3):345-354.(SCI已收录;EI已收录,收录号:20090911923020)[18]XianGM,QuJP,ZengBQ.AnEffectiveOn-linePolymerCharacterizationTechniquebyUsingSALSImageProcessingSoftwareandWaveletAnalysis.JournalofAutomatedMethods&ManagementInChem.2008.(SCI已收录)[19]曾碧卿,陈志刚,吴锐珍.P2P网络支持复杂多维数据搜索的范围查询算法.计算机工程,2007,33(22):71-72,85[20]曾碧卿,吕西红,陈志刚.OHQFS:一种非结构化P2P网络中数据查询搜索新策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28(9):1572-1578[21]曾碧卿,陈志刚,陈恒法.一种分布式并行I/O中新型动态数据调度算法.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24(7):119-121[22]曾碧卿,陈志刚,陈恒法,吴锐珍.EIR:具有超级结点的非结构化P2P中多维数据搜索框架研究.计算机科学,2007,34(5):59-61,91[23]TangHua;ZengBi-Qing.Researchonmethodoftextclassificationruleextractionbasedongeneticalgorithmandentropy.ActaScientiarumNatraliumUniversitatisSunyatseni,2007,46(5):18-21,24.(EI已收录,收录号:20074810951539)[24]陈志刚,曾碧卿.HPPHM:多维数据并行I/O存储新策略及其性能研究.通信学报,2007,28(4):57-64.(EI已收录,收录号:20072410652826,曾碧卿是该文通信作者)[25]唐华,曾碧卿.入侵检测系统优化配置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3):43-46.(EI已收录,收录号:20073010707110)[26]邓会敏,曾碧卿.一种动态并行I/O调度新策略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3):247-249[27]曾碧卿,邓会敏.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优化.计算机教育,2007年6月(下半月.学术版),2007年6月第12期,总第48期:62-64[28]曾碧卿.深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文集(南海校区专集2),华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编,2007年1月1日,广州:56-60[29]曾碧卿,陈志刚.非结构化P2P网络中一种新型的一跳查询与转发数据搜索新策略研究.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该联合学术会议由三个学术会议组成,分别是第15届中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06)、第2届人中国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06)、第2届中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2006年10月31-2006年11月2日,杭州:433-441.ISBN978-7-30-214832-6[30]曾碧卿,陈志刚.并行I/O中大型多维数据集合分配策略研究.计算机工程,2006,32(19):38-39,42.(EI已收录,收录号:064810278801)[31]BiqingZeng,XihongLv,ZhigangChen.DNC-IO:ANewDataAssignmentandSchedulingAlgorithmofParallelI/O.JournalofCommunicationandComputer,ISSN1548-7709,USA,2006,3(9):17-21[32]唐华,曾碧卿,沈岳.基于成本的入侵检测系统评估决策树分析方法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SUPPL.2):122-125.(EI已收录,收录号:071610557082)[33]曾碧卿,陈志刚等.集群计算并行I/O中动态文件分配策略.计算机工程,2005,31(21):53-54,71.(EI已收录,收录号:05499530374)[34]CHENZhi-gang,ZENGBi-qing,XiongCe,DENGXiaoheng,ZENGZhiwen,LIUAnfeng.HeuristicfilesortedassignmentalgorithmofparallelI/Oonclustercomputingsystem.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EnglishEdition),2005,12(5):572-577.(SCI已收录,IDS号:981DG,EI已收录,收录号:2005519604613).(ZENGBi-qing是该文通信作者)[35]曾碧卿,陈志刚等.分布式计算中可扩展的并行I/O数据分配策略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26(10):1799-1802[36]ZENGBi-qing,CHENZhi-gang,etl..ADataAssignmentAlgorithmBasedonNon-centralizingSchedulingofParallelI/O.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forYoungComputerScientists(ICYCS’05),September20-22,2005,Beijing:23-28.ISBN:7-5062-7736-0/TP.113.[37]曾碧卿,陈敏等.一种基于集群的新型并行文件系统研究.信息技术,2005.8:8-10,15[38]刘俊学,黄光荣,曾碧卿.产教结合实施“准就业”制.中国高等教育,2005(06):36-37[39]曾碧卿,邓会敏,吕西红,陈利平.高等专科学校分类分层教学的探讨.理工高教研究,2005(02)[40]曾碧卿,陈志刚,谭璐,邓晓衡.并行文件系统与并行I/O研究.微机发展,2004,14(12):79-82[41]曾碧卿,陈志刚,吕西红,刘安丰.基于Linux的SMP机群环境中并行I/O模型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6):79-81[42]曾碧卿,陈志刚.服务器集群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3):186-187,196[43]曾碧卿,陈志刚,邓会敏,刘伟.集群计算系统中并行I/O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4,23(3):79-81,97[44]黄智伟,曾碧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些问题研究.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1):113-114[45]柳兆麒,曾碧卿,罗成建,邓会敏,黄春喜.“合格+特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1):120-121[46]张明旭,曾碧卿.热分析中图谱检索与图谱识别的软件实现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04):404-406(曾碧卿是该文通信作者)[47]陆向阳,曾碧卿,黄建宇,王金老.处理临涣选煤厂高浓度循环水的试验研究.选煤技术,1997,8(4):24-25

第一篇是会议的主办方发行的书,我找不到。

第二篇AIAA见附件。

国际会议ei会议论文发表

如果你之前投的是英文,那么投国内刊物中文是可以的,因为一中一英根本无法查重,但是也不能完全机械的将中文版投过去,你需要首先适当改动下题目、摘要和结束语,然后将文章的图片重新画下,表格中的数据也适当改动下,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当然如果你还不懂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建议你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很多关于EI会议的资料,详细剖析了一中一英的流程

可以,不算一稿多投

这个区别很大,论文进EI数据库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投国际会议被EI检索,你论文检索方式是CA,如果是投国内的EI检索期刊,你论文检索方式是JA。一般来说JA质量要比CA高,但是JA录用难度比CA大,并且JA审稿周期也比CA长。还有一点很关键的是,JA的期刊被称为EI源刊,但是EI源刊每年都会更新,不好的源刊被踢出去,新的又补上,所以今天投时可能是EI源刊,等到明年未必就一定是,如果第一次投EI级别的论文,建议还是从EI会议入手练练笔吧,如果还搞不懂两者区别,你可以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很多关于EI会议的知识和学习资料。详细说明了两者区别。

“一中一洋”不算是一稿多投,而是二次发表”。所谓二次发表,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表,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二次发表是允许的,但是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 已经征得首次和二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二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的文章;2) 二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3) 二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4) 二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采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发表会议论文不参加会议

如果文章被录用了,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参加,您可以和会议方进行协商,具体的情况需要会议方确认的哈。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文章别收录会议论文集,并被检索了,你的文章是会被检索的哈。

投国际会议论文不是必须参加会议的,只是由于这个国际会议,会征稿而已。只要在线投,录用后交费即可。但是是投稿国际会议的论文,收费不低,大概得2800元,国际会议的论文都很水,质量不高,只是有些学校在评奖学金的时候算作EI检索,加的分挺多。除了能加分以为,没有任何投稿的价值。

可能撤销论文。作者是必须要出席会议的,如果作者坚持不出席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撤销论文是第一,其次可能还会把作者拉入黑名单,甚至文章共同的作者也会受牵连。既然投稿了会议,就尽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参会,如果实在有困难无法参会,找人顶替一下在有些情况下也是可行的,这一方法是否可行也要看会议的具体规定,总之,有人参会就比不参会要好得多,对于论文发表来说,这一点很关键,不参会文章就会被剔除,就更不用说检索收录了。

应该不会的,请放心。

你可以去看会议组委会的信息 ,

一般在征稿时会对不同群体有不同价格的。

比如既参会又发表论文 ,只参会不发表论文, 不参合发表论文 。

这都是很常见的模式, 所以你即便不去参会也是可以把论文发表在会议集上的。

  • 索引序列
  • phm会议论文发表
  • phm论文发表
  • phm论文发表相关期刊
  • 国际会议ei会议论文发表
  • 发表会议论文不参加会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