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过论文18篇

发表过论文18篇

发布时间:

发表过18篇论文

我是你永远得不到的爸爸

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著名数学大师; 他开创了颇具国际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 下面有我整理的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欢迎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王老师刚把题读完,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

华罗庚回答说:“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罗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这样想的,三个三个地数,余二,七个七个地数,余二,余数都是二,那么,总数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数了。”

“啊——”王老师简直被惊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一: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二: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三: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四: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

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

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五: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

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数学家华罗庾的故事:

一、辍学的华罗庚

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打理,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可见他对数学的痴迷。白天,他在店里帮助父亲招呼客人,顾客来了便招待一下。顾客走了,他再次埋头苦读或做练习。

有时候实在是太专注,客人来了他也不知道。日子一长,父亲便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草稿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拼命护着自己的宝贝,不让父亲抢走。

二、华罗庚改论文

有一次华罗庚从老师那里偶然拿到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数学论文,于是热爱数学的华罗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沉浸在这篇论文中。

正是他废寝忘食,坚持不懈,他发现了这篇论文中有一个小错误。正当他想要写一篇论文来指出这个错误时,不巧右腿残疾了。最后,华罗庚终于度过了难关,并且顺利发表了论文,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

三、勤能补拙的华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四、身残志坚的华罗庚

1929年,金坛发生瘟疫,华罗庚也不幸得了伤寒病,终日躺在床上,竟有半年。后来病虽然好了,可是腿却残了,这一年华罗庚19岁。大病一场的华罗庚在床上学完了高三和大学一、二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因为左腿的残疾,华罗庚后来走路都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华罗庚还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五、熊庆来与华罗庚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科学》杂志。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深深地吸引了他。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苏家驹,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代数运算上的错误,文章极具才华,但文章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

熊庆来很纳闷,下意识地问道:“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恰好这时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

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感到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发表过论文18篇

在各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华牌论文3篇(1.CT诊断216例脑脓肿临床分析”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第22卷第9期;2.“纳洛酮血肿腔内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发表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年第24卷第1期;“弥漫性轴索损伤84例诊治分析”发表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年第27卷第10期),核心期刊论文10篇。

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0年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后称号。200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2009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金1项,2009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2010年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次;研究生成长历程被写入全国发行的《中国研究生》杂志,并作为2010年第10期封面人物进行报道;2013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自2002年以来,王占山就从事神经网络稳定性理论方面的研究。自2009年始,已发表SCI论文56篇,EI收录106篇,CSCD收录17篇,ESI高倍引用论文3篇,在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8篇,SCI他人引用344次,一篇稳定性方面论文获得国际权威杂志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Networksand Learning Systems的最佳论文奖。作为主要成员,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的科研项目曾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次。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作译著1部,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8篇,被SCI检索24篇。目前分别是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和国内权威控制理论期刊《自动化学报》编委,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多种国际杂志的审稿人和多种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出版稳定性方面著作3部,近五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申请4项。主持省部级基金5项,参与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国家科技奖励1项。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和负荷预测建模,变频调速控制,电力电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容错控制方法及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复杂混合建模与控制,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等。

发表学术论文18篇,近几年的有:《低Apgar评分新生儿预后观察》《心律平治疗新生儿心房扑支12例临床分析》《心律平治疗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葛根素干预的实验研究》《细胞凋亡与Bd-2在葛根素干预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参编著书3部

我发表过论文18篇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主要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行业公益项目等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计算机与技术学科类EI论文30余篇、一级学报论文1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已授权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4/1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4/10)、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测绘局,2009,3/9)、“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贡献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3/7)等奖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1. Y.X. Liu*, C. Sun, Y.H. Yang, M.X. Zhou, W.F. Zhan, W.Y. Cheng. 2015.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offshore platforms using time-series Landsat-8 Operational Land Imager data.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0.1016/j.rse.2015.12.047.2. Y.X.Liu*, M.X. Zhou, S.S. Zhao, W.F. Zhan, K. Yang, M.C. Li. 2015. Automated extraction of tidal creeks from airborne laser altimetry data. Journal of Hydrology 527, 1006-10203. Y.X.Liu*, J.L. Chen, W.Y. Cheng, C. Sun, S.S. Zhao, Y Pu. 2014.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urban sprawl in a typical urban agglomeration: a case study on Southern Jiangsu, China (1983–2007).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8 (4), 490-5044. Y.X.Liu*, M.C. Li, L. Mao, L. Cheng, K.F. Chen. 2013. Seasonal pattern of tidal-flat topography along the Jiangsu middle coast, China, using HJ-1 optical images. Wetlands 33 (5), 871-8865. Y.X.Liu*, M.C. Li, M.X. Zhou, K. Yang, L. Mao. 2013.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Waterline Method for Topographical Mapping of Tidal Flats: 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Sandbank, China. Remote Sensing 5 (11), 6138-61586. Y.X.Liu*, M.C. Li, L. Cheng, F.X. Li, K.F. Chen. 2012. Topographic mapping of offshore sandbank tidal flats using the waterline detec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o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 Ridges, China. Marine Geodesy 35 (4), 362-3787. Y.X. Liu*, M.C. Li, L. Mao, L. Cheng, F.X. Li. 2012. Towar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idal flat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with MODIS and medium-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9 (2), 438-4488. Y.X. Liu*, M.C. Li, L. Chen, F.X. Li, Y.M. Su. 2010. A DEM Inversion Method for Inter-tidal Zone Based on MODIS Dataset: 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 China.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4 (4), 735-7489. Y.X. Liu*, M.C. Li, L. Mao, F.F. Xu, S. Huang. 2006. Review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classification patterns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image analysi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6 (3), 282-28810. Y.W. Duan, Y.X. Liu*, M.C. Li, et al. Reefs survey of the Nansha Islands based on Landsat 8 OLI image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Accept.11. S.Y. Zhang, Y.X. Liu*, Y.H. Yang, C. Sun, F.X. Li. Erosion and deposition within Poyang Lake: Evidence from a decade of satellite data. 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Accept. 10.1016/j.jglr.2015.12.01212. C. Sun, Y.X. Liu*, S.S. Zhao, M.X. Zhou, Y.H. Yang, F.X. Li. 2016. Classification mapping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salt marshes based on a short-time interval NDVI time-series from HJ-1 optical ima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45, 27-4113. Y.H. Yang, Y.X. Liu*, M.X. Zhou, S.Y. Zhang, W.F. Zhan, C. Sun, Y.W. Duan. 2015. Landsat 8 OLI image based terrestrial water extraction from heterogeneous backgrounds using a reflectance homogenization approach.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71, 14-3214. S.S. Zhao, Y.X. Liu*, M.C. Li. 2015. Analysis of Jiangsu Mudflats Reclamation from 1974 to 2012 using Remote Sens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9 (1), 143-15415. Y.H. Yang, Y.X. Liu*, M.X. Zhou, F.X. Li, C. Sun. 2015. Robustness assess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 Subway. Safety science 79, 149-16216. K. Yang, M.C. Li, Y.X. Liu*, L. Cheng, Y.W. Duan, M.X. Zhou. 2014. River delineation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using a multi-scal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IEEE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17. J.S. Wang, M.C. Li, Y.X. Liu*, H.X. Zhang, W. Zou, L. Cheng. 2014. Safety assessment of shipping ro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afety science 62, 46-5718. Y.C. Wang, Y.X. Liu*, M.C. Li, L. Tan. 2014. The reconstruction of abnormal segments in HJ-1A/B NDVI time series using MODIS: a statistical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5 (23), 7991-8007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4篇1. 孙超, 刘永学*, 李满春, 赵赛帅, 周旻曦. 近25a来江苏中部沿海盐沼分布时空演变及围垦影响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9):1486-1498.2. 周旻曦,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 地理研究, 2015, 34(4): 677-690.3. 王加胜, 李满春, 刘永学*, 等. 南沙群岛历史事件时空演化的可视化表达. 地理科学, 2015, 35(5): 608-614.4. 蒋洁, 刘永学*, 钟礼山, 李满春, 孙超. SAR影像时间序列支持下的互花米草盐沼提取——以江苏盐城东部沿海为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5, 32(3):271-276.5.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WebGIS 的南海历史地理情势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热带地理, 2015, 35(2): 202-207.6. 赵赛帅, 刘永学*, 李满春, 张荷霞, 孙超. 基于AHP-变异系数法的越占南沙岛礁战略价值评价. 海洋科学. 2015, 39(6):114-121.7. 蒋洁,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南海岛礁风能资源及风力发电评价——基于 QuikSCAT 风场数据与 Landsat ETM+ 影像. 资源科学, 2014, 36(1): 139-147.8.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网络新闻中黄岩岛争端事件舆情研究——以新浪网“中菲黄岩岛争端”专题为例.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 30(2): 72-78.9.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南海历史地理争端空间分布与关联性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2): 249-256.10. 孙超,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近 35 年来热带风暴对我国南海岛礁的影响分析. 国土资源遥感, 2014, 26(3): 135-140.11. 蒋洁,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ENVISAT ASAR 影像与 QuikSCAT 风场数据的近海风能资源评价——以香港东南海域为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2).12. 张荷霞,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AHP 和 EWCM 的部分南沙岛礁战略价值模糊综合评价. 海洋通报, 2014, 4: 003.13. 汪业成,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场强模型的南沙岛礁战略地位评价. 地理研究, 2013, 32(12).14. 张荷霞,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资源科学, 2013, 35(11).15. 赵赛帅,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AHP-变异系数法的越占南沙岛礁战略价值评价. 海洋科学, 2015, 39(6): 114-121.16. 王加胜, 刘永学*, 李满春, 等. 基于 ENVISAT ASAR 的海洋钻井平台遥感检测方法. 地理研究, 2013, 32(11).17. 成王玉, 刘永学*,李满春, 等. 基于 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南沙东部岛礁战略价值评价. 热带地理, 2013, 33(4): 381-386.18. 张荷霞, 刘永学*,李满春, 等. 基于 JASON-1 资料的南海海域海面风浪场特征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5).19. 洪武扬, 刘永学*, 李满春, 刘敏, 童礼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 30(5):68-73.20. 杨康, 李满春, 刘永学, 程亮, 陈焱明.基于累积相似度表面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 测绘学报, 2012, 41(2):259-265,27221. 江冲亚, 李满春, 刘永学. 海岸带水体遥感信息全自动提取方法. 测绘学报. 2011, 40(3): 332-337.22. 杨康, 李满春, 刘永学, 程亮, 江冲亚. 遥感影像道路的多点同时快速行进提取方法.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26(3):295-302.23. 胡炜,刘永学*,李满春,陈洁丽,毛鹍. 基于局部相关分析法的ETM+影像修复方法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5):29-32.24. 江冲亚, 李满春, 李飞雪, 李雪, 刘永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科学体验区建设. 地理信息世界. 2010, 4(2):84-89.25. 陈洁丽,刘永学*,李满春,申成磊,胡炜,蔡文婷.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快速提取居民地信息的新方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5):72-75.26. 陈洁丽,刘永学*,李满春,申成磊,张栋,蔡文婷.基于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居民地遥感信息提取.测绘科学.2010(2): 204-206.27. 刘永学,李满春,刘国洪.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初探.遥感信息.2007(2):71-76.28. 刘永学,李满春,毛亮.基于边缘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分割.遥感学报.2006,10(3):350-356.29. 刘永学,李满春,高月明.基于角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模型设计与实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4-6.30.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应用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法分析沙洲动态变化——以江苏东沙为例.地理科学.2004, 24(2):199-204.(学报)31.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质心分析法在小沙洲动态演化分析中的应用——以江苏辐射沙洲亮月沙为例.海洋通报.2004, 23(1):69-75.32.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江苏淤泥质潮滩遥感影像特征与信息提取方法研究.遥感信息.2004,(1):23-26.33. 刘永学,李满春,张忍顺.江苏辐射沙洲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海洋科学.2004, (6):42-45.34.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江苏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海洋科学进展.2004,22(2).210-214.35. 刘永学,张忍顺,李满春.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湿地科学. 2004, 2(2).116-121.36. 刘永学,张忍顺等.粒径趋势分析法在细颗粒潮坪上的应用.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4(1):105-109,113.37. 刘永学,陈君等.江苏海岸盐沼植被演替的遥感图像分析.农村生态环境.2001, 17(3):39-41.

市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市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队辅导员侯雯同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关爱、帮助学生,组织他们参与各类中队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快乐成长,引领班集体迅速成长为文明守纪、活泼进取、学风浓郁的优秀中队。她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教育理念新,教学经验丰富,能经常性的在中队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中队成员上进心强,正气浓,劲头足,成绩好,纪律性强,而且有多人多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光。

一、以真诚的爱心培育队员们的美好心灵

老师的关爱像春风吹拂面庞,像雨露滋润心田,像阳光温暖生活,爱心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缕缕真情。作为中队辅导员,她一直认为以心灵浇灌心灵,以尊重赢得尊重,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道德教育。

担任辅导员工作之后,她坚持以身作则,要求队员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好榜样。她不只是关心、爱护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是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忽略他们偶尔的小错误,才能深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赢得他们的尊重、喜爱,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觉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质。在她带领的中队中逐步形成了从自尊自爱到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从队员们在爱心捐助活动中的表现便可见:学校组织给二年级三班的一位得白血病的同学捐款时,她带领的中队同学积极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款,史士成同学还捐出了妈妈因为有事专门留给他吃午餐的钱,而自己却饿了一中午。在给灾区捐款时,同学们也踊跃参与。当然,队员们都表示这些捐款来自他们平时的积累,代表了他们的一份真心。

二、以表扬、鼓励激发队员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个儿童的可能性,是他们感到在智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意味着教育队员首先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而表扬、鼓励、信任就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当她在工作中面对队员们时,总是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真诚赞美他们,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队员的心灵深处奏响,能激发起他们的希望和信心,使他们奋发向上。

三、以亲身的实践、展示的舞台换来队员品质的提升、才干的增长

在她刚走上辅导员岗位时,还只是根据学校大队部的工作安排,带领队员们走进少先队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快乐与满足,深深的感染了她。为什么不能自主策划一些中队活动,并带领队员们幸福地徜徉其间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她变得立刻忙碌起来。

这学期开始,她又鼓励孩子们自己找资料,在班级里出一些有意义的黑板报,带领班级里的孩子主动参与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月,他们中队又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开展争做“环保小雷锋”的系列活动。队员们有的散发宣传资料、提出环保倡议,有的忙着将各个角落的垃圾废物清理干净,有的制作好环保标牌四处安放……他们以各自的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致敬。

因为年轻,领导给了她这样的重任;也因为年轻,她毫无怨言,兢兢业业。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积极上进始终是她人生的主旋律。

虽然工作中有苦有乐,有笑有泪,但该同志无怨无悔。新环境、新问题、新工作必然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成绩和辉煌是属于过去的,我们相信她会加倍努力,把少先队工作推向高潮,创建一支有特色、团结向上的少先队队伍,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辅导员,一个平凡的岗位,有这样一位同志,她自2008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这一职业,十年如一日,承受着工作忙碌和压力的同时,更享受桃李芬芳的喜悦。正是这份喜悦使她越来越坚定: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的最后一份工作。她就是服务外包学院的辅导员王亚莉。

一、用爱诠释,心灵守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2008年4月,王亚莉从天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毕业后,带着对教师工作的无比崇敬和满心向往,选择了做一名大学生辅导员。十年来,她先后担任了应用外语学院、会计学院和服务外包学院的辅导员,送走4届毕业生千余人,并分管会计学院和服务外包学院学生心理社团工作。

2012年学期末,德语1002班学生傅学强同学因不慎骨折,学生及时通知了王老师,王老师不顾自己怀孕7个月的身体,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将该生送往了天津骨科医院。看到学生被病痛折磨的样子,王老师心急如焚,在医院跑前跑后,挂号、垫付医药费、陪学生拍片,听医生诊治,同时稳定学生情绪,由于学生家在河北张家口,等家长到来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时分…

2013年学期初,班级发生了盗窃事件,一名同学丢了100元钱,而且她怀疑同班的某位女同学所为,出于对专业的敏感和学生成长的考虑,王老师没有贸然去解决这件事,而是告诉同学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怀疑任何人。她采取的办法是让同学们一一走进没人的教室,如果谁真的拿了这一百元钱,请将钱放到讲台的桌斗里。最后让人高兴的是,桌斗里真的发现了一百元钱。虽然至今王老师都不知道是哪位同学所为,但是在她看来,这样一个举动可能就会挽救一名同学和影响整个一个班的学生。

二、分类指导,悉心呵护,让心灵茁壮成长

在王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少不了一本分类指导手册,在这个手册中记录的是王老师平日里悉心指导的各类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王老师对症下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为他们化解心结,替他们解决困难。

英语706班的一位女同学,经常怀疑同学们给自己的杯子里投毒下药,她紧闭心门,视同学为敌,一度想退学回家,她的这种反常的心理引起了王老师的高度重视,王老师利用自己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多次对该名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最终这名学生摒除了对同学的怀疑,敞开心扉,重拾自信,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会计1304班的一位同学家庭极其困难,父亲待岗在家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王老师多次为这名同学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这名同学申请助学金、国家贷款,并在这名同学毕业时帮其垫付5000元学费,使她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并前往心仪的大学进行报道,学生顺利的实现继续深造的梦想。

三、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提高自我工作水平

王老师的日常工作注重对工作的总结和积累经验,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王老师自我编写每周“一”歌,将班长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简洁明了的予以呈现,切实发挥班长的巨大作用。王老师依据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相关规定,设计对学生的日常考核办法,为学生的考勤和宿舍管理赋分,每周亲自督促分数低的学生进行整改,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让学生意识到学校管理的严肃性,学生在比较中更加自觉,学生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四、细心笃定,勇于拼搏,指导大赛屡获佳绩

大赛之于学生,益处颇多,综合锻炼多种能力。王老师非常注重大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创业大赛的指导老师,她指导的学生创业项目《天津易物服务有限公司》获得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作为二级学院心理社团的指导老师,她多次组织和指导学院的心理剧大赛,并推荐学生参加学校大赛,学生多次获奖,并在大赛中体会到心理指导的魅力。王老师连年被评为学校心理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五、点滴积累,专注职业,工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随着工作的开展,仅有的专业知识力不能胜,考虑到这一点,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心理学、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多门学科。并先后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为了进一步贴近与学生的专业距离,王老师自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知识,考取了会计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指导学生更具专业方向。王老师利用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讲授《法律基础》、《经济法》等课程,自学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同学们讲授该课程。王老师还利用寒暑假在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不忘夯实专业知识。她非常注重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十年间王老师共发表论文18篇,参与课题4项,参编教材2本。为此,王老师获得了校“十佳科研工作者”称号。论文《自贸区财务外包的可行性研究》荣获得华北地区2015年度商务财会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点滴积平日,无声润桃李,辅导员的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王老师坚信只有做好这点滴小事,充分滋养学生的心田,才能让他们吐露芬芳。王老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快乐前行,诲人不倦!

一、个人简历

窦海英,女,中共党员,2007年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从事辅导员工作至今已10年,曾带过学生一千三百余名。目前主要负责2015级物流管理、商检技术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三个专业,共261名学生。

二、工作情况

(一)模范履职、发挥党员作用

自2003年在天津师范大学加入党组织以来,窦海英一直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职务,共发展学生党员六十余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数百名。为了开拓学生党支部教育活动新模式,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创办了国际物流系党建刊物《新枝》,共出版二十余期。此外,还曾参与组织纪念建党八十九周年——我为党旗增辉暨创先争优活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宣传展示活动。2016年设计的党建材料归档模板已在总支内部使用,取得好的效果。2015、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在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各部门下发任务外,她精心策划,细化举措,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在出勤管理方面,制定出勤日报制度和严格的请假制度,强化学生请假意识。在学委每天统计出勤的基础上,以班长QQ工作群为阵地,坚持每天第一节课出勤拍照、汇总、上报,班长与学委的上报记录互为佐证并留有痕迹,必要时联系家长共同配合教育,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在学生干部培训方面,制定例会和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各类干部的QQ工作群,在沟通和工作方法方面给予指导。她的学生干部在各种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榜样和纽带作用,06级张鸿阁、吴振忠、09级张晓明、11级赵亮、12级姚林获得市级荣誉称号。

在宿舍管理方面,积极配合公寓完成各项安全卫生检查工作,制定详细的离宿请假流程,做到请假手续有制度、有模版,假条有跟踪、有记录。每晚学校夜查宿之前,坚持由院学生会生活部和本年级各班分头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处理。她所带班级夜不归宿的上榜率基本为零。

2016年5月,1号公寓5楼发生火灾,涉及窦海英所带班级的百余名女生,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学生情绪,以最快速度清点人数并引导学生撤离,随后住到临时住处,现场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晚上查宿结束连夜制定调宿方案,第二天一早又组织学生搬至新的宿舍。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她的陪伴缓解了学生遭遇火灾的不安,得到了学生理解和支持,不管是撤离、入住还是调宿都组织有序,整齐划一。

(三)探索创新、提高职业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阵地在课堂,她先后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和KAB创业教育讲师资格证书,主动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授课任务。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团体辅导、小组游戏、团队任务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建设着自己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

日常管理、网络宣传、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阵地,拓宽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在学院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军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她把工作中的思考与收获记录下来,先后发表了《浅析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建设和谐高职校园》、《谈新媒体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与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关系探析》等多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参与课题有《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对策研究》、《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职学院学生公寓管理研究》。

(四)关心学生、注重分类指导

辅导员的工作既有24小时×7的工作强度,又有纷繁复杂的多样化特点,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建立并完善特殊群体谈话档案,和学生家长定期沟通,通过介绍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干部定点帮扶等措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006级学生张林枫,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出现幻听情形,认为周围的同学都要谋害她,鉴于这种特殊情况,窦海英多次与家长沟通,并安排宿舍同学24小时值班,经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好就医事项,在该生就医期间替她代理所有在校事宜,直至顺利毕业。

2009级回族学生孔德权,因生活习惯和信仰问题,与宿舍同学发生口角,直至以死相威胁。窦海英坚持连续三个月每天与他谈心,时时关注其心理变化,打消了他退学的念头。毕业实习期间仍坚持与他电话联系,直至顺利毕业。

2011级学生张琦,离异家庭,性格古怪乖张,厌学且不愿与人交往,多次与他谈心,找到症结所在,以改善他与父亲、继母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心理咨询,家人关系和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2015级学生陈立文等3位学生,因校外兼职培训申请离宿,窦海英在核实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培训打着泰康人寿的旗号,诱导学生深入北京石景山区有嫌疑,与负责人电话沟通感觉言谈低俗,非泰康人寿高管的素质水平,且泰康人寿公司明确表示并没有此类培训。为防止学生上当,她与班主任一起做学生思想工作,并联系家长说明情况。经过一个下午的沟通,3位同学同意不去参加培训。为保证学生安全,她又安排同宿舍的学生干部24小时陪伴,时时关注动态。经过近一个月的密切关注,3位同学已经切断了与所谓泰康人寿的联系,避免一场疑似案件的发生。

她心系学生,无私奉献的例子还有很多,如:2009级困难生寇洁手机意外丢失,为其提供手机一部;2012级学生何洁茹突发心脏病,深夜赶往医院陪伴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并提供经济和物质帮助,直至学生平安到家;2012级学生孙双伟假期打工未归,疑似卷入传销组织,发现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在家长和学校通力配合下,顺利返回学校。2015级学生刘礽、朱艳莉、张咪等同学有人际交往问题,多次通过面谈或qq聊天提供帮助,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三、获奖情况

2016年,荣获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第三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年,获得国际物流学院微课大赛优秀奖;

2016年,被评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被评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荣获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第五届心理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3年,获得“商务系统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2013年,荣获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锦程教育杯”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0年,获得国际物流系“师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8年,论文《浅析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获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德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十八年如一日,不忘初心

罗兵老师自1999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开启他至今十八年的政治辅导员生涯。从参加工作18年来,罗兵老师在辅导员岗位上默默辛勤耕耘,18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多年来,他紧密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深入细致、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分层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效果明显,多项工作成绩喜人,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以生为本”

罗兵老师始终保持着“以生为本”的宗旨,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难。当学工菌问及得奖感受时,罗兵老师表示,得知得奖的消息时,内心是十分激动和非常开心,同时又十分的感概,因为这样的荣誉来之不易,期间少不了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帮助指导,还有学生对自己工作的大力支持。

敢于挑战的勇士

时间倒回到2010年,经学校选拔,罗兵老师参加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首轮“双到”驻村工作,来到梅州市大埔县溪口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一职。从学生工作到农村基层工作,期间充满种种挑战。罗兵老师表示,一开始接到这个安排时,内心十分忐忑,担心不知能否完成重任,但当时学校一位领导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能用一年的时间去做缩小贫富差距,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句话深深的激励了他,也让他树立必须圆满完成学校交付给我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从基层到学校

罗兵老师从基层一步步学习,解决村民们实际的生活问题,努力去完成驻村的各项工作,如农村基础设施、安全用水、贫困户的社保、医保等30多项需要考核的任务。在开展扶贫工作中,他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各项工作进展较快并取得成效,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学校的扶贫“双到”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和村民的高度赞扬,受到了省、广州市及梅州市的表彰。因成绩突出,学校获得2010年度广东省扶贫工作“插红旗单位”称号,其本人也先后获得大埔县驻村先进工作者和梅州市优秀驻村干部称号。罗兵老师表示,驻村工作让他懂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正含义。因此,作为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始终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心系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以热情的工作态度为学生服务。

多年来一直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罗兵老师在这想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说:“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毕业生就业信息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非常清楚目前的就业形势,要认识自我,积极进取,完善自己,培养良好的心态,主动积极地去就业,主动适应社会,懂得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人际关系网,转变就业观念,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辅导员工作应该本着“教育就是服务”的宗旨,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到学生有困难时能第一个想到的辅导员。

本学年在学院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了13级五年制学生的辅导员及全院班级的考勤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职,转眼间本学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关怀以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使得本学年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现将我这一年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1、在学风建设方面。班风学风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从新生入学开始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贯穿着大学生活的始终。首先,利用每周二下午15:00召开各班班长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刻苦学习,同时制定晚自习制度,带领学生党支部模拟党小组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组建帮扶小组,一对一的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改善学习方法。在学风建设中举办各种集体活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年级内部的管理和建设,同学们可以在丰富的活动中全面展示自我。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对自我的认同和同伴的交流、协作体验。随着社会加速转型和高等教育逐步做向大众化,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在心理问题更突出的转型时期,通过鲜活案例,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途径。

2、在纪律管理方面。通过召开安全与纪律教育大会,以及制定早点名与晚查寝等多项管理制度,保证每天迟到情况晒一晒,每周每月各班考勤晒一晒,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纪律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也能较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学生干部培养方面。

(1)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建立从辅导员到班再到宿舍的信息传达体系,成立年级工作小组,对班级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宿舍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只有宿舍稳定了,和谐了,才会有班级的稳定和和谐。因此加强班级管理就一定要加强宿舍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民主集中,既要重视同学的个性,尊重同学的意见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同学的要求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把意见集中协调。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宿舍,才能在此基础上搞好班级管理。

(2)建立一个对班级工作的量化考评体系。将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班级活动、党团建设等年级工作基本要求纳入到班级量化考核体系中。以班级量化考核体系来带动班级之间的竞争气氛,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4、在卫生考核方面。制定各班卫生考核标准,为各班张贴卫生考核标准示意图,每天由团学会在晚自习期间组织检查,模拟党小组不定时检查,年级工作组不定期抽查,所有辅导员每月进行打分考核的方式,最终给予各班卫生考核成绩。保证了时刻监督各班卫生情况,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5、加强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本学期担任了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职,通过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及政治学习加强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专题党课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充分发挥他们对团员、普通同学的模范作用。本学年共召开三次发展会和两次转正会。

6、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同时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结经验和规律,和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网络媒体宣传使学生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各项时事,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氛围。

7、学生活动方面。在运动会与北京市大学生运动会即将到来之即,配合学院积极动员学生,组织经管学生组成100人看台观众和组织经管学生组成400人方阵。利用课余时间在经管阶梯教室108进行看台同学训练,利用每星期三、星期五下午课余时间进行啦啦操训练,使她们积极的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来,培养了她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我认为做辅导员工作,除了要有耐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我将学生管理视为自己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了解年级中每一个同学的情况,了解年级的学风、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工作,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对待工作有热心,对待学生有爱心,对待问题有耐心,才能使辅导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任辅导员以来,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学生工作,虽然工作辛苦一些,但是也收获了许多,更体会到了学生工作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工作的简要情况,许多方面还都没有提及,总体说来,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的不足需要改进,例如工作还不够细致,宣传工作不到位以及工作中的创新之处不多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饱满的热情、踏实的作风、尽职尽责地做好学生工作。

我发表过18篇论文

高斯(1777─1855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才.年仅三岁,就学会了算术,八岁因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钦佩.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1799年以代数基本定理的四个漂亮证明获博士学位.高斯的数学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在数学许多方面的贡献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并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都有杰出的贡献.1801年发表的《算术研究》是数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开辟了数论研究的全新时代.非欧几里得几何是高斯的又一重大发现,他的遗稿表明,他是非欧几何的创立者之一.高斯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前后约20年,在这领域内的伟大著作之一是1809年发表的《天体运动理论》.高斯对物理学也有杰出贡献,麦克斯韦称高斯的磁学研究改造了整个科学.高斯的一生中,还培养了不少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发表过论文18篇什么梗

亚历山大前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除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欧几里得的学生阿波罗尼。阿波罗尼(约前262~约前190)生于佩尔格,年青时到亚历山大跟随欧几里得的后继者学习。他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完美的圆锥曲线论。他在总结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了《圆锥曲线论》8大卷,将圆锥曲线的性质网罗殆尽,几乎使后人没有插足的余地。《圆锥曲线论》是圆锥曲线的经典之作,写作风格和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是一脉相承的,先设立若干定义,再由此依次证明各个命题,推理是十分严格的。《圆锥曲线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被公认为是这方面的权威之作,被认为是古希腊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阿波罗尼是第一个从同一圆锥的截面上来研究圆锥曲线的人,他以一个平面按不同的角度与圆锥相交,分别得出抛物线、椭圆和双曲线。同时,他也弄清楚了双曲线有两个分支,并给出了圆锥曲线的定义。在这一书中,他说明了求一圆锥曲线的直径,有心圆锥曲线的中心、抛物线和有心圆锥曲线的轴的方法和作圆锥曲线的切线的方法,讨论了双曲线的渐近线和共轭双曲线,研究了有心圆锥曲线焦点的性质等等。阿波罗尼这时尚无坐标的概念,但在他的讨论中已隐含了坐标的意思。《圆锥曲线论》是一部经典巨著,它可以说是代表了希腊几何的最高水平,自此以后,希腊几何便没有实质性的进步。直到17世纪的笛卡尔和帕斯卡,圆锥曲线的理论才有所突破。以后便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二是射影几何,两者几乎是同时出现。这两大领域的思想和基本原理,都可以在阿波罗尼的工作中找到萌芽。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和阿基米德相比较,阿波罗尼注意图形的几何性质,而阿基米德侧重数值计算,这是他成为微积分先驱的重要原因。《圆锥曲线论》的篇幅很大,第1~7卷就有387个独立命题,完全用文字来表达,没有使用符号和公式。命题的叙述相当冗长,言辞有时是含混的,这在希腊的著作中,是较难读的一种。除了《圆锥曲线论》外,阿波罗尼还有其他一些有价值的著作,它们是《论接触》,《平面轨迹》、《12面体与20面体对比》、《倾斜》等。阿基米德在古希腊后期,又出现了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阿基米德。他正确地得出了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抛物线所围成的面积和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著名的还是求阿基米德螺线(ρ=α×θ)所围面积的求法,这种螺线就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10 1阿基米德还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 71 7出了一元三次方程,并得到正确答案。阿基米德还是微积分的奠基人。他在计算球体、圆柱体和更复杂的立体的体积时,运用逐步近似而求极限的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微积分计算的基础。最有趣的是阿基米德关于体积的发现:有一次,阿基米德的邻居的儿子詹利到阿基米德家的小院子玩耍。詹利很调皮,也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詹利仰起通红的小脸说:“阿基米德叔叔,我可以用你圆圆的柱于作教堂的立柱吗?”“可以。”阿基米德说。小詹利把这个圆柱立好后,按照教堂门前柱子的模型,准备在柱子上加上一个圆球。他找到一个圆柱,由于它的直径和圆柱体的直径和高正好相等,所以球“扑通”一下掉入圆柱体内,倒不出来了。于是,詹利大声喊叫阿基米德,当阿基米德看到这一情况后,思索着:圆柱体的高度和直径相等,恰好嵌入的球体不就是圆柱体的内接球体吗?但是怎样才能确定圆球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呢?这时小詹利端来了一盆水说:“对不起,阿基米德叔叔,让我用水来给圆球冲洗一下,它会更干净的。”阿基米德眼睛一亮,抱着小詹利,慈爱地说:“谢谢你,小詹利,你帮助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阿基米德把水倒进圆柱体,又把内接球放进去;再把球取出来,量量剩余的水有多少;然后再把圆柱体的水加满,再量量圆柱体到底能装多少水。这样反复倒来倒去的测试,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奇迹:内接球的体积,恰好等于外包的圆柱体的容量的三分之二。他欣喜若狂,记住了这一不平凡的发现:圆柱体和它内接球体的比例,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3∶2。他为这个不平凡的发现而自豪,他嘱咐后人,将一个有内接球体的圆柱体图案,刻在他的墓碑上作为墓志铭。阿基米德的惊人才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敬佩。朋友们称他为“阿尔法”,即一级数学家(α—阿尔法,是希腊字母中第一个字母)。阿基米德作为“阿尔法”,当之无愧。所以20世纪数学史学家E.T.贝尔说:“任何一张列出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中,必定包括阿基米德。“另外两个数学家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丰功伟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比,拿他们的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我们说,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在于他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研究抽象数学的科学方法,又使数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数学家高峰在古希腊后期,学术中心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时,古希腊的数学达到了高峰,古希腊数学的最后成果均是在这里总结和完成的。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的欧几里得(约前330~约前275)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学家。古希腊著名科学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演绎推理的价值要高于归纳推理。他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让我们看一看古希腊几何学的发展,就会容易理解亚里斯多德的这一看法了。事实上可以这样说,整个希腊时代理论上最成功的产物就是几何学这门演绎科学。我们说它成功一是指这一时期几何学理论的完备、严密与系统;二是指直到今天,我们中学里的几何教科书还都是以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几何学为蓝本的。而希腊几何学成功的代表者便是我们将要介绍的欧几里得。欧几里得生于雅典,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亚历山大进行的,在这里,他建立了以他为首的数学学派。欧几里得,以他的主要著作《几何原本》而著称于世,他的工作重大意义在于把前人的数学成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严密的演绎逻辑,把建立在一些公理之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为一个严整的体系。欧几里得建立起来的几何学体系之严谨和完整,就连20世纪最杰出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能对他不另眼相看。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当他最初接触欧几里得几何学时,如果不曾为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所感动,那么他是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几何原本》中的数学内容也许没有多少为他所创,但是关于公理的选择,定理的排列以及一些严密的证明无疑是他的功劳,在这方面,他的工作出色无比。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共有13篇,首先给出的是定义和公理。比如他首先定义了点、线、面的概念。他整理的5条公理其中包括:1.从一点到另一任意点作直线是可能的;2.所有的直角都相等;3.a=b,b=c,则a=c;4.若a=b则a+c=b+c等等。这里面还有一条公理是欧几里得自己提出的,即:整体大于部分。虽然这条公理不像别的公理那么一望便知,不那么容易为人接受,但这是欧氏几何中必须的,必不可少的。他能提出来,这恰恰显示了他的天才。《几何原本》第1~4篇主要讲多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像全等多边形的定理,平行线定理,勾股弦定理等。第2篇讲几何代数,用几何线段来代替数,这就解决了希腊人不承认无理数的矛盾,因为有些无理数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把它们表示出来。第3篇讨论圆的性质,如弦、切线、割线,圆心角等。第4篇讨论圆的内接和外接图形。第5篇是比例论。这一篇对以后数学发展史有重大关系。第6篇讲的是相似形。其中有一个命题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矩形,其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的两个与这相似的矩形面积之和。读者不妨一试。第7、8、9篇是数论,即讲述整数和整数之比的性质。第10篇是对无理数进行分类。第11~13篇讲的是立体几何。全部13篇共包含有467个命题。《几何原本》的出现说明人类在几何学方面已经达到了科学状态,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逻辑的理论。欧几里得,这位亚历山大大学的数学教授,已经把大地和苍天转化为一幅由错综复杂的图形所构成的庞大图案。他又运用他的惊人才智,指挥灵巧的手指将这个图案拆开,分成为简单的组成部分:点、线、角、平面、立体——把一幅无边无垠的图,译成初等数学的有限语言。尽管欧几里得简化了他的几何学,但他坚持对几何学的原则进行透彻的研究,以便他的学生们能充分理解它。据说,亚历山大国王多禄米曾师从欧几里得学习几何,有一次对于欧几里得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他的原理表示不耐烦。国王问道:“有没有比你的方法简捷一些的学习几何学的途径?”欧几里得答道:“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难走的小路,一条是供皇家走的坦途。但是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同一条路。走向学问,是没有什么皇家大道的,请陛下明白。”欧几里得的这番话后来推广为“求知无坦途”,成为传诵千古的箴言。关于欧几里得的一生的细节,由于资料缺乏,我们知道得很少。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欧几里得和妻子吵架,妻子很为恼火。妻子说:“收起你的乱七八糟的儿何图形,它难道为你带来了面包和牛肉。”欧几里得天生是个憨脾气,只是笑了笑,说道:“妇人之见,你知道吗?我现在所写的,到后世将价值连城!”妻子嘲笑道:“难道让我们来世再结合在一起吗?你这书呆子。”欧几里得刚要分辩,只见妻子拿起他写的《几何原本》的一部分投入火炉中。欧几里得连忙来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据说妻子烧掉的是《几何原本》中最后最精彩的一章。但这个遗憾是无法弥补的,她烧的不仅仅是一些有用的书,她烧的是欧几里得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如果上面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他妻子的那场震怒可能并不是欧几里得引起来的。因为古代的作家们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温和慈祥的老头。”由于欧几里得知识的渊博,他的学生们简直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欧几里得在教授学生时,像一个真正的父亲那样引导他们,关心他们。然而有时,他也用辛辣的讽刺来鞭挞学生中比较傲慢的,使他们驯服。有一个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定理之后,便问道:“学习几何,究竟会有什么好处?”于是,欧几里得转身吩咐佣人说:“格鲁米阿,拿三个钱币给这位先生,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得实利。”欧几里得主张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刻苦钻研,不赞成投机取巧的作风,更反对狭隘的实用观念。后来者帕波斯就特别赞赏他这谦逊的品德。像古希腊的大多数学者一样,欧几里德对于他的科学研究的“实际”价值是不大在乎的。他喜爱为研究而研究。他羞怯谦恭,与世无争,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在那个到处充满勾心斗角的世界里,对于人们吵吵闹闹所作出的俗不可耐的表演,则听之任之。他说:“这些浮光掠影的东西终究会过去,但是,星罗棋布的天体图案,却是永恒地岿然不动。”欧几里得除了写作重要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外,还著有《数据》、《图形分割》、《论数学的伪结论》、《光学》、《反射光学之书》等著作。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3、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在这方面的成就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中文名: 华罗庚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金坛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 1985年6月12日 职业: 数学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代表作品: 《堆垒素数论》《优选学》《高等数学引论》《从杨辉三角谈起》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成就: 华氏定理 华-王方法 名言: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同学们好!这节课大家可以稍微轻松一点,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大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名垂青史的数学家灿若群星,为什么要选择华罗庚呢?我不想夸大他的成就,我知道他在全部的数学史中并不属于最亮的那几颗星——欧几里得、牛顿、伽罗华……他只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位列其中。我选择他不只因为他非凡的成就和天才的数学创造,还因为他传奇的经历。他只念到了初中,却在毕业后六年半成为一名清华大学的教师,再过七年成为教授;他在西南联大和闻一多一家隔帘而居的美谈;他听闻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回国,并写出了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和战友一起筚路蓝缕,生生创造出了一整个“中国数学界”;他在文革期间跑遍全国26个省市,白天亲自为百万工人农民授课,晚上刻苦钻研数学问题;还有他人生完美的谢幕。华罗庚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心目中科学家一词的化身。现在就请允许我来与你们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金坛。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写过一篇文章《华罗庚传奇》,提到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曾在数学这一科考试不及格。梁羽生后来亲自问华罗庚是不是他曾触犯那位老师,他说:“不是。我小时候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试卷又写得潦草,怪不得老师的。”经过这次教训,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他很早就养成了喜爱思考和不迷信权威的习惯。文学作品中的逻辑也会引发他的思考。初二那年一位国文老师喜欢胡适,分配学生读胡适的作品,分配给他读的是《尝试集》。集中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方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指出“尝试成功自古无”中的“尝试”是尝试一次的意思,陆游是说从来就没有尝试一次就成功的,而胡适末句“自古成功在尝试”中的“尝试”是尝试不懈的意思,这句话讲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尝试,并不能构成对陆游的“尝试成功自古无”的反驳,胡适的《尝试集》对“尝试”的概念尚且混淆,还值得我读么?15岁初中毕业,到上海进了一家职业学校,学校免了他的学费,但他因为交不起饭费而不得不退学回家。没有学上了,他在杂货店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那时候他手边没有什么书,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还有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就啃这几本书。他说“那时候我当然也不知道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感觉我们应该为国家出一点力,争一点光。我就这样开始钻研学问了。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笑话,念了几年书就谈钻研了。那不是笑话!钻研并不是迷信,并不一定大学毕业才能钻研,也不是非有齐全的条件不可。实际上,真正肯钻研的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他说,因为自修的关系,他对中学、大学程度的知识都进行了研究。他对初等数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为他日后在数学的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奠定了基础。与他同时代的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也有类似的经历。15岁时他得到一本《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该书收录了在代数、微积分、三角学和解析几何等方面的五千多个方程,该书中但没有给出证明。他把每一个方程式当成一个研究题,尝试对其进行独特的证明而且还对其中一些进行推广。这花去了他大约5年的时间,留下了几百页的数学笔记。多年后有个记者问华罗庚,为何选择数学自修,他说:“我别无选择。学别的东西要到处跑,或者要设备条件,我选中数学,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十八九岁的时候,他又在老师王维克的帮助下回到学校里当会计兼事物。王维克打算让他去教初一,刚有一个计划,华罗庚的母亲去世了,他也生了一场大病,在床上躺了6个月,从此腿就坏了。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后来戏称自己这是“圆与切线的运动”。二十岁,他开始将自己发现的数学定理写论文投稿。他常常收到编辑的退稿信,告诉他这个定理已经被法国或英国的数学家解决了。这使他充满自信,因为他在没有看到他们结论的情况下自己解决了这些难题。他的一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熊庆来询问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当他听说华罗庚只念过初中时惊奇不已,决定请他到清华来。1931年夏天,华罗庚离开了杂货店来到清华大学当数学系图书馆的助理员。他每天必须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整理图书资料、收发文件、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工作之余自学数学知识。第二年就升任助教,之后又晋升为讲师。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1936年,华罗庚二十六岁赴英国留学,这时候清华图书馆所有的数学藏书他几乎都读完了。在英国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二十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后来有一次他儿子华光推着他走在洛杉矶的街道上,两位华侨青年认出了华罗庚跑过来问好,说当时日本天皇下了诏书,说中国的故宫和华罗庚不能炸,问他是否知道此事,华罗庚笑着说,自己不但被炸了,而且土埋到了脖子那么高。那次大家七手八脚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华罗庚从土里挖出来。华家因为空袭走投无路,闻一多热情地让给他们一间房子,两家14口人住在16平方米的屋子里,屋当中用一块布帘挡开,华家人到自己的卧室要经过闻家的卧室,有了一段让两家人都毕生难忘的隔帘而居的生活。华罗庚“亲眼看见这位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饱经苦难忧患、走过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的老知识分子,怎样逐步成为一位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而闻一多常勉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像华先生那样勤奋用功,认真读书,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华罗庚写诗说:“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步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两家住在昆明乡下一个小楼上的厢房,楼下养着猪、牛、马,晚上牛在柱子上擦痒,楼板就跟着摇晃。没有电灯就找一个油灯。华罗庚在微弱的灯光下写出了数论领域的名著《堆垒素数论》。闻一多教授遇害,华罗庚极端震惊,伤心不已。他后来在文章里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闻一多烈士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而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将用双手把这一理想付诸实现,我们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作为一多先生的晚辈和朋友,我始终感到汗颜愧疚,在最黑暗的时刻,我没有像他一样挺身而出,用生命换取光明!但是,现在我又感到宽慰,可以用我的余生,完成一多先生和无数前辈未竟之事业。”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之邀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四年,他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论从物质生活条件还是学术研究条件而言都是他一生中最优越的时光。旅美期间他认真研究了应用数学的情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要知道那时候第一台计算机才刚刚诞生。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决定带领全家回国。在香港,他发表了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让我给大家读一下其中的几段:也许有人要说,他们的社会有“民主”和“自由”,这是我们所应当爱好的。但我说诸位,不要被“字面”迷惑了,当然被字面迷惑也不是从今日开始。我们细细想想资本家握有一切的工具--无线电、报纸、杂志、电影,他说一句话的力量当然不是我们一句话所可以比拟的;等于在人家锣鼓喧天的场合下,我们在古琴独奏。固然我们都有“自由”,但我敢断言,在手酸弦断之下,人家再也不会听到你古琴的妙音。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谈“民主”是自欺欺人;谈“自由”是自找枷锁。人类的真自由、真民主,仅可能在真平等中得之;没有平等的社会的所谓“自由”、“民主”,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我们再来细心分析一下:我们怎样出国的?也许以为当然靠了自己的聪明和努力,才能考试获选出国的,靠了自己的本领和技能,才可能在这儿立足的。因之,也许可以得到一结论:我们在这儿的享受,是我们自己的本领,我们这儿的地位,是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据我看来,这是并不尽然的,何以故?谁给我们的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需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材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我们应当认清:我们既然得到了优越的权利,我们就应当尽我们应尽的义务,尤其是聪明能干的朋友们,我们应当负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前巨大的人民的任务!……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归国后,他先在清华大学任教,后来又在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长期担任数学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人才。他广泛网罗人才,以讨论课的方式辅导多组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展开研究,每过四五年,一个领域的学生达到世界优秀水平,他就带领一批新学生在新的数学领域进军。要知道普通的数学家一辈子能涉及到的数学领域是很有限的,但华罗庚怀着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对祖国的责任心,带领学生孜孜不倦地在新领域进行攻关,对整个中国数学界功莫大焉。他大力推进计算机的研制,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有一个叫陈景润的青年给华罗庚写信,提出他的堆垒素数论中第五章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第四章的某些结果,华罗庚大为赞赏,花了很大的努力把他调到北京来工作。许多年以后,陈景润感激地说:“我是华先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走后门’调来的年轻人!”后来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不论他走到哪里,都会特别自豪地和别人提起“我的老师华罗庚”。华罗庚经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青年。他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不怕低,就怕不知底。基础打到什么程度算够?他说打好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一个是由薄到厚,一个是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读一本书,加上自己的注解也就愈读愈厚;要真正学懂还要把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再念书,也就不是一本一本往脑里塞,而变成为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几点新内容和新方法。学习就可以大大加快。广泛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就要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五代时有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对自己的学习总结的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把各式各样的主张拿来对比研究,最后创立自己的学说。凡是经过自己思考,经过一番努力,学到的东西才是巩固的,遇到困难问题时,也才有勇气、有能力去解决。他提出了搞研究工作的几种境界。一是照葫芦画瓢地模仿。实际上就等于做一个习题。二是利用成法解决几个新问题。因为新问题和老问题不一样,可能需要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一些修改。三是创造方法,解决问题。四是开辟方向。开辟一个新方向可以让后来的科学家做上几十年、几百年。华罗庚自己在数论、代数、多元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他说不懂装懂就一辈子不懂,要善于暴露自己。要多和别人交流,把自己会的东西告诉给别人,既能帮助别人提高,也能暴露自己的不足。关于自学,他说:“一、自学最起码的一条要踏实。从自己水平出发,不要好高骛远;二、自学要有周密的计划,要经常检查;三、在自学过程中要多想多练;四、要以长期性、艰苦性克服自学中遇到的困难。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1964年,华罗庚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认为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毛泽东回信称赞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华罗庚由此开始了他深入基层,跑遍祖国大地推广统筹优选法的工作。他亲自到工厂、矿山,冒酷暑、顶严寒,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工人农民传授知识,帮助他们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不能访问图书馆,还要时时提防四人帮的冷箭。有些心怀叵测的小人,华罗庚搞理论研究的时候他们批评他脱离生产实际,搞统筹优选的时候又批评他不搞理论研究,华罗庚不为所动。他说:“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我只知道统筹优选对人民有利,我要搞;我知道,没有理论就搞不出优选来,所以理论也要搞。”十年动乱中,四人帮的爪牙们一再要求陈景润揭发华罗庚的错误,他都坚决地拒绝了。他说:“华罗庚教授是国际上有名的数学家,我是走他的‘后门’,才从偏僻的地方调到数学研究所的,如果没有他的提携,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文革结束以后,国外又邀请华罗庚前去讲学,他的老朋友们很关心,也有点担忧,怕他这些年生疏了学问,要跌跤,要出丑了。他们不知道华罗庚利用国外同行寄给他的出版物继续自己的理论研究。他一天跑七八个厂房,晚上和助手一起背着别人研究理论。华罗庚到国外以后先开了两个学术会议,接着利用暑假的时间整理了自己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提了十个方面。他说,“我的想法是,与其讲我自己所长的,不如讲我自己所短的。讲自己所长的好不好?……大家都听不懂。可我自己有收获没有?我自己没有,得不到东西。所以我的想法是,提出10个方面来,好让人家自由选择。让他们选,他们一般选他们最好的东西,最拿手的东西。好,我就到你们那儿讲你们拿手的东西。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切忌班门弄斧。可我的看法是反过来:弄斧必到班门!你要耍斧头就要敢到班门那儿去耍。在旁人面前耍,欺负人家干啥?你到鲁班面前耍一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说明我们工作就有相当成绩。俗话说:下棋找高手,找一个比我差的人,天天在那里赢他的棋,赢得每天哈哈大笑好不好?好是好,但你的水平提不高。如果你找高手下,每一次都输给他,输这么半年下来,你的棋艺能没有进步吗?所以我主张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79年的这次出访,华罗庚跑了四个国家,好几十个城市。有一位美国学者在荷兰听了他的报告,写信给他说:“您在安呐本的演讲,是真正令人赞叹不已的。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们,只能感到羞愧。”应日本亚洲学会的邀请,华罗庚与他的助手定于1985年6月3日至16日访问日本。因为曾患过两次心肌梗塞,腿的手术也已经过了保险期,参观过程中只好坐轮椅。访问中只安排了华罗庚做一次报告,介绍自己五十年代以来的工作。他写字已经很困难,由他的长媳整理了一张表作为报告的提纲。为了准备报告他接连两天谢绝了各种活动。11日晚上他实在无法入眠,吃了安眠药勉强睡了一会儿。演讲安排在12日下午东京大学的一间报告厅。4时,他在日本数学会会长小松彦三郎的陪同下,手持拐杖走入报告厅,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4时12分演讲开始,他离开了轮椅坚持站着讲。一开始他用中文,由翻译翻成日语。后来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换成英语。他讲得满头大汗,先脱掉了西装又解掉了领带。规定的45分钟时间到了,他征求大家意见,问能不能延长几分钟。这次演讲一共讲了65分钟。最后,华罗庚说“谢谢大家”,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坐了下来。日本数学家白鸟富美子女士捧着一束鲜花向讲台走去。华罗庚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在场的中国教授和日本医生惊叫着去扶他。他的眼睛紧闭着,面色由于缺氧而呈现紫色,完全失去了知觉。晚上10点零9分,东京大学医院宣布华罗庚的心脏完全停止了跳动。他曾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没有比这更壮丽的谢幕方式了。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华老的诗来结束这节课。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谢谢,希望采纳

  • 索引序列
  • 发表过18篇论文
  • 发表过论文18篇
  • 我发表过论文18篇
  • 我发表过18篇论文
  • 发表过论文18篇什么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