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任务已经结束。由于大众摄影杂志投稿任务已经结束,因此投不上去了。《大众摄影》是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月刊。《大众摄影》面向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者,以传播图像文化为己任。
首先要注册大众摄影杂志社或大众摄影网络版;然后按照投稿要求进行投稿;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你真接向所要投稿的报刊、网站邮箱投稿就好,如果稿件合适、质量达到了该媒体的发表要求,一定会被发表的。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你喜欢哪篇文章,注明文章出处(报刊名\期号或日期\原作者名),然后是推荐的简短理由,并且在投稿时注明自己的姓名和联系地址和电话.这样就可以投给文摘类的报刊,当然你得有这些文摘报刊的联系地址.
大众期刊网是专门从事职称论文发表网、核心期刊投稿、高级职称论文发表发表的网站。目前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已达到上千种,内容涵盖管理、财经、文学、医学、艺术、社会、科普、教育、机电、农林、法律、建筑、新闻传播等领域。
一般正规的杂志社都要有稿费的吧,不然拿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给报酬那是侵权吧,不过一些拖欠稿费的杂志社也有的……所以说,并不是想入一行就能入一行的,得从自己摸索开始。现在网络上资源丰富呀,找些写作网、红榜等看看其中的约稿信息。研究下各种杂志的收稿类型,收稿要求等,再对照自己的写作方向,选定几家作为目标去试水,去学习,在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之前看不到的门道,这才是慢慢入门了。
我刚回答过这样的问题,我就复制过来了,我的一点经验,助你参考。你发表论文是毕业用还是奖学金?我朋友以前发表过。那个费劲啊!后来有个同学帮他弄的代写代发,期刊收到了,论文天地 上发表的吧。推荐给你吧。是比个较成熟的发表公司了。学生本来就没钱反正别就行。现在网上陷阱这么多的。发表是多多考虑。建议自己先去看看吧。
1.大众文艺杂志怎么样?答:还可以。大众文艺,为国家正规学术期刊,带CN刊号,另有国际ISSN刊号及邮发代号。可放心投稿。2.怎么样判断大众文艺杂志的正规性?答:杂志在国家新闻出版总团备案,且文章上中国期刊网。故可通过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国期刊网查询的方法来鉴别。3.杂志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国期刊网的查询方法?1).大众文艺杂志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方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方法:右侧媒体名称处输入杂志全称“大众文艺”(请勿加书名号),媒体类别:期刊
《大众文艺》是省级单位,主管单位:河北厅文化厅,是省级部门主管的杂志。杂志是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还比较不错。我们学校的老师投稿平常是找这个单位的编辑,你可以联系一下:再多说一点:一般来说文章不要写太多字了,2500字符就差不多了;原创率要高一些,不要引用太多
刊名: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Popular Science主办:江苏省科协周期: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6-3315CN:32-1427/N邮发代号:28-22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曾用刊名:科学大众创刊时间:1937《科学大众》杂志是由江苏省科协主管,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河海大学等单位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国际刊号:ISSN1006-3315;国内刊号:CN32-1427/N;邮发代号:28-238;电子投稿邮箱:kxdzbjb@ 163 . com)。 费维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绶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徐光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吴文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王 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丁伟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甘子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高凌飙(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迎春(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友源(香港教育学院博士,亚太科学教育论坛主编)管培俊(教育部师范司司长)袁振国(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京伟(教育部师范司师资培训处处长)魏明通(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龙源期刊网 教海探航(3)巧用“错误资源”构建高效课堂郭加春(4)教学应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李弘(5)英语课堂渗透西方礼仪文化教学策略初探殷晓宇(6)反向思维在高中数学课中的应用徐兆娟(7)我口说我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张洪珍(8)创新科技教育 提升学生素养——关于我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吴忠 卢仁斌(9)对我校开展英语报刊教学的实践和认识高军(10)开展高一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陈二红(11)建设学校课堂文化的几点思考谢建伟(12)创新是上好劳技课的关键徐洪伟(13)在课题学习中培养数学能力钱琴华(14)谈谈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孙茂广(15)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张昌卫(16)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初探屈树新
《科学大众》是江苏的期刊,江苏的老师发肯定有用的。编辑部邮箱:
科学大众编辑词条《科学大众》创刊最早(1937年);1966年停刊前,在全国青少年中的影响最大。 《科学大众》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誉。1954年他在中直机关一次干部大会上说:“《科学大众》我读了很有益处,建议大家读一读,从中学点自然科学知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附录的他所读书目中有《科学大众》。郭沫若同志同年为《科学大众》题写了刊名。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科学大众》是独享殊荣的一本杂志。《科学大众》创刊于1937年,1954年郭沫若题写刊名;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科普期刊。1966年在北京停刊前,《科学大众》由中华全国科普协会(中国科协前身)主办。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评价;是一份与《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齐名的一本国家级名牌杂志;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少年。现行全国中学统编高、初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多篇课文选自《科学大众》。2 栏目介绍《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开设的栏目有:科学教育讲坛、科学教育研究、科学教育教学参考、国外科学教育动态、全国师训计划实验区专栏、科学教育课堂、教师成长与生涯发展、评价与测量、科学探究园地、博士信箱。3 历史文化1953年至1966年期间,由中华全国科普协会(中国科协前身)主办的同类期刊,《科学大众》是独此一家。《科学大众》1958年的《火刑》和1962年的《大自然的语言》两篇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初、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至今已有13年。<科学大众>的长足发展得益于诸多著名科学家的支持。1966年停刊前为《科学大众》撰稿的有竺可桢、周建人、高士其、茅以升、侯德榜、黄家驷、钱学森、钱伟长、严济慈、李四光、华罗庚等。1994年7月复刊后为本刊题辞的有美国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茨、杨振宁、李政道和周光召、宋健、朱光亚等80多位院士。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绝无仅有。《科学大众》是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综合性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在同行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公信度。科普载体一般通过科普活动、学校科学教育、大众科学传播3个途径,将科普内容输送到科普对象。《科学大众》复刊10年来形成的“全途径”科普实践模式(开展“金钥匙”竞赛,辅导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贴近校园、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办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不多见。 1994年7月《科学大众》在江苏复刊之初,邓楠同志就开始担任本刊顾问,她的威望所产生的效应明显。4 科技顾问成员张淑仪 方 成 伍荣生 吕志涛戎嘉余 赵其国 周君亮 贲 德5 科技指导单位江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青少年科技中心6 科技协作单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河海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市724研究所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7 卓越的成绩1、9年来百余篇文章被<读者>等几十种报刊转载。2、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普作品提名奖和省第三届优秀科普作品一、二等奖。3、2002年科学大众杂志社被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推选为下属综合性期刊专业委员主任单位,负责组织全国70余家同类期刊开展业务研讨。4、在首届(2002)全国科普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上,9篇论文获奖,占获奖总数的20%。5、2004年进入江苏期刊方阵,被评为优秀期刊。
这只是网络上的资料,并没有科学依据,能够证实真实性。
1、《大众考古》:
《大众考古》为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考古学杂志,2013年7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大众考古》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具体承办,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担任总编辑兼主编。
2、《文明》:
《文明》杂志于2001年12月正式创刊,秉承以影像记录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人类文明的理念与哲学。《文明》作为被众多国际组织和美国,以及欧洲等许多重要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国家文化品牌,是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3、《看历史》:
《看历史》是2007年成都传媒集团出版的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锐新闻杂志。《看历史》杂志的前身是 《国家历史》杂志。全国各大城市报亭、书店有售。经新闻总署批准,2010年4月更名为《看历史》。
4、《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
5、《文史月刊》:
《文史月刊》是由山西省政协主管,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国家级文史档案及人文社科类学术杂志。该刊记述中国包括山西近百年来历史大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变迁,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运作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众考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人文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史月刊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一片混沌,一个叫盘古的人用斧头将这片混沌劈开,有了天地,在他去世后,两只眼睛变为日月,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
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对眼睛的崇拜,四川的三星堆遗址把这种眼睛崇拜发挥到了极致。
无独有偶,在距离中国上万公里的埃及,关于眼睛也有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之前的尼罗河畔,一个叫赛特的坏神,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国王奥西里斯,占据了古埃及。
奥西里斯的孩子荷鲁斯长大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在与塞特的搏斗中,荷鲁斯的左眼被夺走了。
荷鲁斯的眼睛非同寻常,左眼代表月亮,右眼代表太阳(和盘古正好相反)。
左眼被夺走了,月亮神自然要出手相助。所以在一个月圆之夜,荷鲁斯在月亮神的帮助下,殊死搏斗,终于打败了塞特,并将左眼夺回。后来,荷鲁斯将这只失而复得的眼睛献给了父亲,已经成为冥神的奥西里斯。 因此这只左眼就有了连接生死的独特作用,被称为“荷鲁斯之眼”。
古埃及人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重生复活时发生作用,所以经常在棺椁、装饰物上刻画有荷鲁斯的眼睛。而这种标志性的元素,也影响到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去世要给死者身上放关于眼睛的装饰。 《权利的 游戏 》中乔弗里死后,就有此类装饰。
荷鲁斯之眼在埃及和西方都非常有名,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大英博物馆的纪念品就是按照荷鲁斯之眼来开发的。
古埃及人将眼睛的崇拜贯彻的相当彻底,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将高超的玻璃制作工艺和眼睛崇拜相融合,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色彩斑斓的蜻蜓眼玻璃珠。
我第一次看这些玻璃珠,觉得像极了小时候玩的彩色弹球。透明的珠子里面,有不同的色彩,约几个小伙伴,拿几个珠子就能玩一个下午。 不过这些珠子在古代可是只有上层 社会 才能拥有的贵重物品。
看见它的名字,第一反应,为什么叫蜻蜓眼? 而不是兔子眼、猫眼?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上面一圈圈的纹饰,像极了蜻蜓等昆虫的复眼,所以近代学者给它起了这个名字。不得不佩服学者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
根据考古发现,学者们基本认定这种独特玻璃珠起源于埃及的十七王朝,大约是公元前1700~1500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商王朝。
在古埃及,“蜻蜓眼”最初是来装饰棺椁这样的丧葬用品的,颜色比较单一。随着技术进步,使单色的母珠加入其它颜色的同心圆成为可能。
外貌的变化、颜值的提升使它的用途也更加多元,用来装饰一般器具或者直接佩戴在身上的情形越来越多。
几千年前,玻璃珠都是手工制作,全世界没有一对一模一样的珠子。戴多少个、戴什么颜色的,完全按照个人喜好搭配。
这种随意搭配珠子的模式,潘多拉确实和它比较相似,就连价格昂贵这一点,潘多拉也完美的继承了下来。 不过在奢侈程度上,这种玻璃珠更胜一筹,毕竟在当时玻璃可是堪比黄金的珍贵物品。
既然是奢侈品,总有人不论价格多少都要换来装饰自己。也有人不论多远都要“代购”。 这些彩色的珠子从埃及出发,穿越地中海,到达中东,当时生活在中东的游牧部族,在战争、迁徙的过程中到达费尔干纳,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天山。所以中国境内,蜻蜓眼玻璃珠首先在新疆发现,时间可以追溯至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
这种彩色的玻璃珠来到中国,迅速受到了上层 社会 的青睐,从新疆一路向西,驶向中原。战国初年,中原很多高等级的贵族墓中开始出现蜻蜓眼的身影。
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侯乙墓。 除了编钟等耳熟能详的文物,170多颗的蜻蜓眼玻璃珠也是在这座墓葬中发现的!
刚开始中原的贵族只能“代购”。价格昂贵不说,图案也不符合自己的审美。 于是,战国中期,随着楚国玻璃制造技术的进步,蜻蜓眼玻璃珠也有了 中国制造 :
材质:从钠钙玻璃到铅钡玻璃;
颜色:从单调(蓝色、橘色等)到多元;
纹饰:从简单的同心圆到规范布置纹饰;
形状:从圆形到椭圆等多种形状;
用途:从随身佩戴到多种物品装饰;
使用范围:从贵族到一般百姓;
以楚国为中心,考古学家在很多省都发现“中国制造”的玻璃珠。 我个人非常喜欢洛阳金村出土的铜镜,上面镶嵌有很多蓝色的蜻蜓眼,非常有特点。
“丝路”不是一条单独的道路,而是东西交流往来的道路网;“丝路”不仅贩运丝绸,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翻山越岭,融入彼此生活。
两千多年前流行于北非、亚欧大陆的“潘多拉”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贵族也许不认识法老,也不知道这个有特殊图案的小珠子除了好看还有其他功能,他们用自己的审美对小珠子进行各种改造,装饰他们喜欢的任何地方。
参考文献:
1.王颖竹. 两周时期费昂斯技术研究[D].北京 科技 大学,2019.
2.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9(07).
3.吴泽.蜻蜓眼玻璃珠的前世今生[J].大众考古,2017(11).
《纪实》半月刊 ,讲述历史人物,邮发代号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