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4

520美食吃货
首页 > 论文发表 > 陈巍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闹闹美食家

已采纳

(一)论著《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45万字,参撰10万字)(排名第三)。(二)项目主持江苏省科研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排名第三)。(三)论文1.《社会认知是具身化的吗?》,《社会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译者)2.《寻找心智的生物学基础》,《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1年第2期(独立)3.《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心理学版(第二作者)4.《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自然辩证法通讯》(中文核心,CSSCI),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5.《具身模仿论的回应:“模仿”需要“理论”吗?》,《哲学动态》(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8期(独立作者)6.《教育神经科学:检验与超越教学争论的科学途径》,《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7.《自闭症脑功能性关联障碍研究进展:来自fMRI的证据》,《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8.《教室里的神经科学: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取向》,《外国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9期(第一作者)9.《关于儿童模仿能力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其研究展望》,《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2期(独立作者)10.《从颅相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百年演进》,《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5期(独立作者)11.《第一代认知科学五十年:离身谬误与危机根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12.《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13.《共享身体表征:心智阅读起源的具身匹配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14.《孤独症碎镜假说述评》,《心理科学进展》(中文核心,CSSCI,CSCD),2010年第2期(通讯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15.《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16.《围绕符茨堡学派无意象思维实验的争论与启示——纪念符茨堡学派创立11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17.《神经现象学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论纲》,《系统科学学报》(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18.《脑与行为的进化史观:整合心理科学的“战役式”设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独立作者)19.《第三种文化在认知科学中的浮现》,《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0期(独立作者)20.《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评丁峻教授的新著〈思维进化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1期(独立作者)21.《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22.《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心理研究》,2010年第1期(通讯作者)23.《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its plasticit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SCI),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24.《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25.《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26.《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27.《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28.《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心理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29.《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09年第1期(通讯作者)30.《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碎镜假说述评》,《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31.《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32.《Mirror neuron system as the joint from action to language》,《Neuroscience Bulletin》(CSCD,Spring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33.《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34.《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35.《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基于脑的教育:回顾与展望》,《教育学术月刊》(中文核心),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36.《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心理研究》,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37.《具身模仿:从神经元到现象体验》,《求是学刊》(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5期(译者)38.《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39.《镜像神经元与主体间性现象学》,《世界哲学》(中文核心,CSSCI),2007年第6期(译者)40.《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人类学学报》(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41.《镜像神经元系统解剖结构研究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42.《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意义》,《自然杂志》(中文核心),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43.《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模仿行为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44.《镜像神经元研究概况述评》,《生命科学》(中文核心),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45.《后悔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46.《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06第3期(第一作者)47.《耗散结构视野下神经质症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从森田疗法到新森田疗法的嬗变》,《医学与哲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48.《感受性问题与当代心身关系功能主义的批判》,《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49.《像神经元系统研究视阈下心脑复杂巨系统举要》,《复杂性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科技核心),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50.《Mirror system based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Springer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51.《功能主义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蒙蔽》,《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52.《近十余年来国外进化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社会心理研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259 评论

水金之幻

钻研研究式讲课,为教学创新奠定基础2010年下半年,已经教授“现代通信原理”这门课两年多的陈巍陷入了思考。他埋首在国内外几十种有关现代通信原理的经典教材之中,孜孜以求只为解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Nyquist准则易于被学生接受?Nyquist-Shannon准则 (无失真传输准则)在数字通信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因为其证明本身非常复杂繁琐,在课程教学中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学生的困惑和无助让陈巍想要做点什么。在翻阅经典的过程中,他发现传统的Nyquist准则证明思想源于贝尔实验室在1965年的一篇经典论文,证明方法足足长达3页。面对经典就真的没有改进的办法了吗?陈巍在英国做中英科学桥高访学者期间与多位知名学者进行讨论,他逐渐意识到信号犹如无数个独立的水滴,信道就如同蜿蜒的河道,数字通信的本质主要是关注离散时刻。如果能有一个办法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单独的“水滴”而避免讨论整条河流的波形变化,就会大大简化证明的过程。陈巍锲而不舍地沿着这条思路深入下去,深刻认识到只要借用数学工具Dirac函数就可以保证证明只关注离散时刻,从而将证明过程简化为几行板书,并且此方法具有普适性。这种立足于学生需求的研究式讲课,是“教学互动”更高层次的体现,不仅受到学生欢迎,也得到了业界认可。杨振宁先生评价部分中国学生的特点时曾不客气地说:“胆子小,兴趣窄”。在青年学者陈巍身上,则恰恰表现了相反的特质:面对经典,敢于质疑;面对难题,灵巧地从其他学科寻找工具想方设法去解决。陈巍的“胆子”是在科研工作中锻炼出来的。年仅31岁的他,已经在科研上获得多项荣誉,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青年),还担任中国通信学会青工委副主任、IEEE无线通信快报编委等重要学术兼职。2008年,陈巍在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合作通信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引入“能量货币”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估、优化和实现合作网络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使得合作通信变得可以操作。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获得2009年马可尼论文奖(这是无线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奖项之一),还被斯坦福大学选为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陈巍眼中从来不是矛盾而是水与鱼的关系。“教学磨练了我的科研表达能力,也对我的研究十分有帮助,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新突破。”对此,电子系主任王希勤评价说:“‘教学相长’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科研对教学的帮助,也体现在教学对科研的促进。只有做到无障碍地输出知识,才能将已有的学科框架体系化,否则科研就失去了高度。”

169 评论

西角阿希

陈巍,2002年和2007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系教授、博导、通信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青年),任中国通信学会青工委副主任、IEEE无线通信快报编委。获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学者、IEEE马可尼论文奖、清华大学1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第七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日前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318 评论

相关问答

  • 笔名巍巍发表的论文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延安抗大。1920年3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时在郑州城东门外一座破庙改成的免费贫民

    漩海灵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魏巍发表论文

    这一切让彼得罗夫搜集到不少罕见的关于巴金创作的材料,并保证了他后来能够给同行和学生深入介绍巴金创作。彼得罗夫认为:“在吸收着中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巴金从

    喵星人很想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陈巍发表论文

    (一)论著《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5

    520美食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魏巍发表的论文

    人民日报发表的魏巍的长篇通讯作品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其中表明在朝鲜时,我们的朝鲜志愿军部队、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基督城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的论文李巍

    历届教师中有突出成就者赵梦朱:多幅花鸟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国家级美术馆收藏,《赵梦朱画集》出版。王盛烈:《八女投江》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耕者》获第六届

    聪聪老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