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0

miracle11sno
首页 > 论文发表 > 核电人投稿期刊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nowmemory098

已采纳

主办单位: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期刊级别:北大期刊期刊分类:核科学技术期刊快捷分类:电子期刊 邮发代号:国际刊号:ISSN 0258-0934 国内刊号:CN 11-2016/TL审稿时间:1-3个月 创刊时间:1981年发行地区:北京 期刊开本:A4周期:月刊 人气:4441 语言:中文影响因子:0.203 主编:姚秋果期刊收录:维普北大期刊上海图书馆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知网万方统计源主要栏目:综述研究简报科技消息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205 评论

粘土宝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主要设有综述、研究简报、科技消息等栏目。刊登内容《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主要刊登核仪器、核电子学、核探测器与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不好投。

151 评论

杭州lili

月球传来希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专家们预测,传统化石燃料至多能维持到本世纪中期。 人类早就千方百计地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些能源都很重要,但专家们认为,它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太阳能的能流密度太低,随昼夜、晴雨、季节的变化很大,难以成为大规模的工业能源,只能满足家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水能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能耗增长速度,并对生态、生物链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的资源和利用也各有局限,在未来的能源开发中作用不大;生物能倒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再生能源,但再生速度也难以赶不能源消耗增长的需要。 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核能,首先寄希望于以原子弹所用的裂变物质铀-235或钚-239进行裂变发电。许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发展十分迅速,法国的核电能源都占了全部能源的百分之七十多。我国核电发展时间不长,核电运行机组装机容量只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59%,累计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2.3%,国家规划要加大发展力度,在今后15年间至少每年要批准建设一座大型核电站。但是,用作核裂变发电的燃料毕竟有限,核污染和核安全虽可以做到有效控制,但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就使不少发达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停滞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几年才有所缓解。 目前,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可控核聚变发电,其中一个世界性的项目就是“国际热核反应堆”,欧盟和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先后陆续参与,已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正进入艰巨的攻坚阶段。人们对此寄于巨大希望,将它比作“人造太阳”,称之为“21世纪的人传给后代的纪念碑”,并力争在30年到50年之间投入商业化应用。 以这种方式发电目前主要考虑利用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氘和氚作燃料,这种燃料当然十分充足,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氚本身具有放射性,在氚核反应过程中,伴随核聚变能的产生而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这对核反应装置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损害,解决这一难题十分困难,因而影响了这一研究开发的进展速度,最好的燃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极为稀缺,估算总量只有几吨到十几吨。 正当人们进行艰苦探索之际,从月球岩土样品的研究中传来喜讯:这些岩土中含有大量的氦-3。 氦-3成为至宝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与氚相比,它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它聚变反应的能量大;聚变反应时主要产生高能质子,不会形成强大的中子辐射,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它本身不仅没有放射性,而且反应过程中无缓发中子,无裂变物质,衰变余热小,维修和部件更换更容易,更易于控制,因此受到国际核聚变界的广泛重视。 月球上的氦-3来自太阳风。太阳风由90%的质子(氢核)、7%的高能粒子(氦核)和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组成,氦-3正是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月球上没有磁场的干扰和大气层的阻隔,太阳风粒子流能直达月球表面,被月球上的岩土所“吸附”。月球形成已经40多亿年,由于流星和微流星的频繁撞击,月球上的岩土不断翻腾、溅射,在纵向和横向上充分混合,“吸附”了氦-3的岩土也越来越厚。 在月海地区至少有9到10米厚,在月陆地区也有4到5米厚。 月球的直径有3476公里,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虽然只有地球表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大约相当于中国陆地的四倍,但月球被专家们称为“太阳风粒子收集器”。据测算,月球上的氦-3储量大约有100万吨到500万吨,甚至有人估算有5亿吨。在地球上的大气和天然气中也有少量的氦-3,在核反应中也会产生氦-3,但整个地球上的储量与月球上的储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它对地球人类充满了诱惑力。 据专家们测算,如果在10―15平方公里范围内挖掘并加工深度为3米的月球岩土,就可以提取约1吨的氦-3,足以保证一个功率1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作1年。每燃烧1公斤氦-3就可产生19兆瓦的能量,足够供莫斯科市照明用6年多。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往返运输,一次可运回20吨液化氦-3,可供美国一年的电力。我国每年大约只需要10吨氦-3,就可以满足全年能源的需要。按照全球目前的能源需求水平,一年有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世界的消耗,这些氦-3一年用航天飞机运输三五次就够了。按照这样的推算,月球上的氦-3可以供地球用上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专家们对在月球上采掘加工氦-3并运回地球发电进行了成本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上完全划算,因为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月球上的氦-3,其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如果以目前的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高达40亿到100亿美元,这真是月球上的无价之宝。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不像以前那种汽油型的汽车开起来既要燃油,又污染空气。工厂和居民的用电也是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垃圾回收来发电。全都是一个崭新的能源利用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能源”一个醒目的词语,“跳动”在我们的眼帘。你会想到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能源”这个词说熟悉,我不知道怎么说好。说不熟悉吧,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能源。那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能源这个话题吧! 地球是在一次宇宙爆炸中炸出来的,它一炸出来就内涵丰富的能源。化工燃料、太阳能、核能、水能、石油、生物燃料等等……说了这么多,还忘记告诉你们到底什么是能源呢?能源就是能产生能量的物质。能源种类有很多:有一次能源、有二次能源、有可再生能源、还有非再生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生物燃料、水能等等……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此类能源有:电能、煤气、汽油、沼气、氢能等等……可再生能源是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非再生能源是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减少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化石燃料、核燃料等等……打个比方吧,我们以前生活常见的传统能源它们有:原煤、天然气、汽油、煤油、热力、电力、石油气、柴油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工程都用到了能源比如: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用水能、火箭发射升空用氢燃料、秦山核电站用原子能发电。大量的能源使用使我们成为了“石油”能源的“俘虏”,而我们现在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能源。摆脱了石油能源的依赖性,首先一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取消电网送电。再利用混合燃料发动汽车、利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来直接将太阳转化为氢、利用海浪发电、开发垃圾燃气来开发能源市场,使我们能更有效的开创能源的利用和起到环保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 听了我对这能源新旧对比的介绍,你是不是对能源更加了解,更加有兴趣去开发呢?那让我们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合理地去开发能源,使我们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353 评论

爱旅游的小M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办,主管单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期刊被万方,国家图书馆,北大期刊,统计源,知网,上海图书馆,维普,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0.203的电子期刊。关键词分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探测效率、MCNP、核电厂、LabVIEW、MC模拟、Geant4、EPICS、蒙特卡罗方法、能量响应、X射线、探测器、γ射线、辐射监测、γ能谱、数据采集、蒙特卡罗、中国散裂中子源、能量分辨率主要分类:核科学技术、电力工业、物理学、自动化技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无线电电子学、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电信技术、地质学、化学、仪器仪表工业、矿业工程、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硬件技术、天文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投稿说明:1、通过本网站直接论文或将论文发到投稿邮箱: 。2、论文邮件标题格式:《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作者姓名+联系方式+论文投稿。3、论文应立论新颖、主题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语言简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4、论文请一律使用word格式,字数2000字以上,要有中文标题、关键词、摘要,图片需提供清晰原图。5、 文章题目力求简明、醒目,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可带副题。关键词:3-5个,摘要:150-200字。6、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7、论文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需要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学历、研究方向。8、获基金及获奖论文: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9、论文请务必注明作者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针对有疑问的内容随时查询核对,请提供:通信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10、编辑部对论文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论文请在来邮件中声明。论文刊登后,赠当期杂志一册,以供用途。所以说难度挺高的

182 评论

longjuping

我们未来的能源(一) 现在,每个国家都需要能源。瞧,有的国家为能源争吵、有的国家为能源随时准备战斗,想用武力抢夺能源。可见,能源多么重要。在大街上跑的汽车大部分用的是汽油和柴油。据说,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都会污染环境哟! 于是,我想了想怎样才能不污染环境,又能有能源呢?我开始沉思起来,不知不觉的闭上了眼睛…… 当我睁开眼睛时,已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一座座立交桥又如一道彩虹似的挂在天空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更不可思议的是式样古怪的车,他们排出来的竟然是水蒸气!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出现了一个机器人,“我叫一点通,我是你的导游,我来带你参观未来世界。” “ 这里是2100年。由于石油5年前耗尽,现在公路上跑的都是电动汽车和氢气动力车。”一点通讲到。 “氢气动力汽车?”我不解的问。 “对,氢气是既高效又环保的新型清洁能源。它大量存在于水分中。人们可以通过电解将其分离出来,供人们大量使用。人类已经开发出来使用氢气做的燃料的发动机,氢气燃烧后可以还原成水蒸气不会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不再使用不环保的石油燃料了。”一点通说。 “咚”支撑我的书倒了,我从梦中醒来。原来是做梦呀! 如果未来的能源真的像想象的那样就好了,因为那样既高效又环保,比石油强多了。我们未来的能源(二)老师布置了一篇《未来的能源》习作,要求展开丰富联想。可是,写什么好呢?我沉思起来,不知不觉地闭上眼睛…… 当我睁开眼睛时,已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一座座立交桥犹如一道道彩虹似得挂在天空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更不可思议的是样式古怪的车,它们排出来的竟然是水蒸气!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出现了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我叫小灵通,听说你有一篇《未来的能源》作文不会写,我就让你来参观未来世界,并做你的导游。” “你怎么知道我要写作文?”我惊奇地问道。 “要么怎么叫小灵通嘛!”它说。 “这里是公元2048年。由于石油于5年前耗尽,现在公路上跑的都是电动汽车和氢气动力汽车。”小灵通讲解到。 “氢气动力汽车?”我不解地问。 “对,氢是既高效又环保的新型清洁能源。它大量存在于水分子中.人们可以通过电解将其分离出来,供人们大量使用。人类已经开发出了使用氢气做燃料的发动机,氢燃烧后有还原成水蒸气不会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不再使用不环保的石油燃料了。”小灵通说。 “那还有加油站吗?”我忍不住又问。 “现在也没有加油站了,取而代之的是‘加电加气’站。”小灵通说. “未来有的主要能源电与氢气,那上那去发那么多电呀?”我问小灵通。 “你猜猜看!”“用太阳能!”我自信地说。“可该怎么使用它呢?具我所知,它们可不太好用呀?”我不解地问。 “也对也不对。应该是‘人造太阳’!” “什么? ‘人造太阳’?没看见天上有这么个宝贝呀?” 没等它说完我大惑不解地四处张望. “看把你急的.这是一种能模拟太阳发出巨大能量的新型核电站,不是挂在天上的。”小灵通提醒我. “那你快给讲讲嘛!”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那要从你们那时候的托卡马克装置说起。太阳能产生巨大的能源是因为它压力大,温度高,能让几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然后放出超大能量,人类把这叫做核聚变。这对太阳来说是小菜一碟。可人类怎么去掌握这么超高温超呢?” “氢弹爆炸不就是核聚变吗?我们人类不早就掌握这种本领了吗?”没等它说完我急忙插上话题。 小灵通不屑地回答:如果人类真想把核聚变当成新能源的话,比如建个核聚变发电站什么的,能象扔颗氢弹那么容易吗? 氢弹爆炸的核聚变,你控制的了吗?控制不了,又怎么能利用呢?”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人类需要的,是能够控制的核聚变反应堆,不是一个挂在天上的太阳。 “对,当参加核聚变的燃料被加热到几亿度的高温时,原子里的原子核和电子就分了家,成了带电粒子。而‘托卡马克’装置就是可以将高温高压的带电粒子托举在真空中的磁容器。有了它再高的温度和压力也不怕。”小灵通像在给我补课。 “那燃料够用吗?还是用氢吗?”我又忍不住问。 “用氘(与dao刀字同音).海水里有打量的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它是进行核聚变的巨大燃料来源。一升海水可以提取30毫克氘。这些氘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全球海洋中约含有40万亿吨氘,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来自大海的核聚变能源是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理想能源。像这种‘人造太阳’我国已有几十个了,它们为我们国家发电做出了很大贡献,是能源的主力军。” …… “咚!”支撑我的书倒了,我从梦中醒来,发现本子依然空着,但灵感如潮水一般涌来.我把梦中的经过全记录了下来。 如果未来的能源真的是像想象的那样就好了, 那样既高效又环保,比石油强多了。50年后的能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国家自己的人造太阳会成功吗?我赶紧查阅相关科技资料。原来我国的托卡马克装置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他们用了8年时间,已经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把稳定的反应时间提高到1000秒,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个科学家,专攻‘人造太阳’。也许50年后,当我再遇见小灵通时,我将会自豪地告述它,我国的‘人造太阳’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呢。让我们憧憬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吧!我们未来的能源(三)二零三四年的今天,我已经是一位科学家了。一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我耳边闪过。那就是:那天,我的一位杰出的弟子告诉我:“我们地球上的能源用完了。要到其他的星球上去采集能源才可以呀。”我带了一小部分人到地球的同胞兄弟金星上去。我看了一会儿后,发现金星上到处都是火的能源。我只好离开这个地方。我又来到木星上,发现木星上到处都是冰的能源,更别说比木星还远的的星球了。我又到了黑洞、陨石等等,发现到处都只是只有单一的能源。我突然想到:能不能把所有星球上的能源都聚集到一块,这难道还不行了吗?我说做就做,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这一些机器做完。我正想着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又一个难题摆在我面前:如果我把所有的所有星球上的能源都聚集到一块,那这些能源该储存在哪里呢,再说,我也不能把所有的能源储存在几十个房间里,这样再过几天就会把那些空间装满的呀,该怎么办呢?我久久的思索着,忽然,我眼前一亮,我又想:如果在制造一个机器,就是这个容器(它旁边有一个容器)的就清除一些没用的能源,这拿到还不行吗?我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那个容器做好。我叫一些人到各个星球上把无线电传送能源的把他插在各个星球上。能源一下子又出来了,流过了每个地球。我们欢呼着,好像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我真希望我的梦想能成真。我们未来的能源(四) 据说,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都会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哟! 那么,如果哪一天地下的石油、煤、天然气都开采完了,怎么办?也许,用不着100年,地球上的地下能源就会枯竭。到那时,因为没有电,电视机开不了、空调无法启动、电脑成废物、甚至到晚上连电灯也无法开亮;因为没有石油和煤的资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通通都开不动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坐马车或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啦,而且晚上大街和家里都是一片漆黑,晚上在家做作业就只能烧柴火来照明了。哗!那太可怕啦?! 据说,还有一种能源是用水来发电的,但是开发水电要拦截河流,而且会影响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哟! 我不希望看到世界上有争吵与战争,我希望世界上充满欢乐与和平。所以我幻想要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微型能源器”该多好。这个能源器不需要我们去破坏地下资源,可以随时吸收储藏太阳能、风能等所有大自然的自然能源(如果让它放在海边,还可以随时吸收储藏潮汐产生的动能……),需要用能源时可以随时随地释放出来供大家使用,如果需要用很大的能源动力时(如飞机、火车、轮船)可以用很多很多的“微型能源器”相互组合来提供能源。这样一来,有了这种“微型能源器”,世界上每个国家之间也许不会再争吵、不会再发动战争了;而且肯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可以美化我们的城市,因为我们可以不需要大街上那些难看的电线杆、电线塔及缠绕在上面象蜘蛛网一样的电缆线;还有,这种“微型能源器”,不需要进行高压变电,可以彻底消除因电磁波产生辐射给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型能源器”便会出现,带给人类和平、健康和快乐!

360 评论

罗夕夕1976

工业杂志》是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办的北大核心期刊,提供学术指导服务。相比《核技术》确实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难投一点,本身《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要求也更严一些。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核电人投稿期刊

    主办单位: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期刊级别:北大期刊期刊分类:核科学技术期刊快捷分类:电子期刊 邮发代号:国际刊号:ISSN 025

    miracle11sn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期刊核心投稿人

    会看,只要作者论文投稿核心期刊符合单位要求,如资质、学历,论文质量、数量,那么发表核心期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发表核心期刊,有哪些内容是必须要注意的?1、篇幅:

    黄某某007luff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核心期刊投稿电视

    1、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是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当代电

    大大大小精灵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核心期刊电子投稿

    首先你要保证自己的论文有创新点,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有,除非写的综述另当别论。我是在壹品尤刊发的,效率还是挺快的,要是自己去发话是没有这么的快的。

    特力小屋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个人核心期刊投稿

    核心期刊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北大核心,现在核心期刊越来越难发了,很多高职单位的文章投出去,看都不看就拒稿,因为一看学校单位出生不好,就不要文章。建议可以考虑发表

    哪也去不了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