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小西
这个难度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对于化学博士生来说,要想发表自己的SCI论文,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而且要得出具体的数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麻辣de火锅
青椒,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通常是指初入职场、年龄小于35岁、中初级职称的一类人群。青椒博士是有博士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
由于家庭背景、自身素质、专业出身的不同,他们的命运迥异,但都会面临着工资收入、婚姻恋爱、职称评定等共同问题。
职称
可能是所有青椒面临的共同问题。客观评价,在到处追求绩效的中国高校,职称本身与工资的关联度并不大,众多青椒追捧高职称的原因,无外乎知识分子高职称的名誉、潜在的获得更多科研经费与额外收入的附加值、更高的职业饭碗的保障度三个。
在高级职称指标普遍稀缺的背景下,职称的竞争度,与所处高校的档次成正比。在一些排名靠前的985高校,由于历史悠久、高级职称指标甚至出现普遍超标的现象,在这些高校,职称评定门槛之高,甚至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
南京某高校规定,正高职称的评定,除学历、资历要求外,需在国际杂志发表IF>36的论文,陕西某高校则规定,高级职称的申报,需符合三个一的最低标准(一项NSFC项目、一年以上留学经历、一篇SCI核心),安徽某高校规定,高级职称申报,需在该领域国际TOP2杂志发表一作论文若干篇。
在如此高的门槛下,海龟中的杰出青椒,自然会脱颖而出。行业大牛的弟子、智商较高而又勤奋努力的草根青椒,经过努力,也有可能获得高职称的稀缺资源。当然,毫无意外,相当一批青椒,可能会命中注定与高职称无缘。在这种近乎非人性的高压下,弄虚作假、选择逃离就成为一种常态。
笔者在为一些学报审稿过程中,发现多起论文数据作假、论文改头换面中外文重复发表现象,一些自感升职无望的青椒则把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当成副业,全身心地投入兼职创收的大潮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青椒 (大学青年教师别称)
小石在青岛
清华化工一老师要求博士生五年发表8篇一作SCI论文,其难度如何?我觉得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就像很多朋友说的一样,你可以这么做,但你必须得在招生的时候,把这些毕业条件都清清楚楚地摆出来,并且在决定录取一名学生的时候,再做一遍情况告知,这样大家才能照章办事嘛!有些课题组做的课题方向是属于比较“取巧”的,做的方向都是很容易出成果,发论文的。像这样的课题组,发文章容易,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的。
我读研期间,就见过不少高产的人,毕业时的publication list 一页A4纸根本就放不下,就这,这个人还很傲娇地说,那些只是挂个名的论文,自己都懒得放上去。往往是,我一个实验周期都还没做完,他们那边就又开庆功宴,庆祝又接收了一篇高分文章了。但要知道,我读研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猛刷论文,尤其是在名校猛刷论文,还能保你一个美滋滋的教职,很多高校引进这些高产博士,那都是直接给副教授,甚至正教授的编制的。
你猛刷完论文换一个还算不错的高校的终身教职,这种投资回报收益,还是相当不错的。现在,你在清华读博士,刷了几页A4纸的论文成果,你能换来什么?在你没有顶级贡献,也没有大佬指路的情况下,你还不是得老老实实去高校里玩博士后和特聘副研究员的临时工把戏?在这个时代,不同学科的读博收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化工方向的,在教职已经很难拿的情况下,这么多导师设置如此高难度的毕业条件,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
阿波罗三下
张三在一所985高校里当讲师,他博士毕业就来到了这所高校,教学之余科研压力很大,他时常要在办公室里呆到十一二点才回家,幸好他没有女朋友,不用担心引发家庭危机。 高校的办公室条件其实蛮好的,不管是什么级别的老师都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在9楼,其实年轻老师的办公室都在9楼,资历比较深的老师才能早早选择不太容易受影响的楼层。 不过张三对他的办公室很满意,落地窗带来非常棒的视角和充足的白日自然光线,让他面对着两个电脑显示屏的时候,眼睛不至于太过劳累。 他在学校里教一门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博弈论,没有平行班,只有他一个人开这门课。这门课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因而选这门课的人并不多。不过当老师的,讲台下学生多还是少都得上足了45分钟一节课,这门课2学分,他每周要上两节课,为此备课的时间至少要一整天。 张三最近有点焦虑,失眠是常有的事,十一二点从办公室出来,看着头顶的月亮,想到要回家休息就觉得内心难以安定,很想再拔腿跑回办公室去,再去处理一点数据或者再看一篇文献。躺在床上也会忍不住去想科研的事情。 张三会打羽毛球,大学的时候练过,打得不错。但是最近同事叫去打羽毛球的时候总有点提不起劲,焦虑的心情无法排解,运动产生的多巴胺不足以让他彻底放松快乐起来。 究其原因,是张三与学校签的合同快到期了,而他科研目标没有完成,也没有能够评上副教授,因此在合同到期的时候,他就要离开这所学校了。 合同要求年轻老师在合同期内发三篇SCI,但是他目前只发了两篇。还有一篇写了个大概,但是跑回归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可被攻击的点挺多的,他还需要再斟酌斟酌。 但是更让张三难受的是,他最近很不愿意打开他尚未完成的这篇论文。宁可看看数据或者看看其他文献,也不愿意打开论文。 张三有个兴趣爱好是写小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一天的更新,已经形成了习惯,就好像是繁重的教学科研之外的一片世外桃源一样。他是研究生阶段开始写小说的,已经坚持了快十年,积累了一小部分读者粉丝,也算是有点收获。张三是写推理小说的,可能搞科研的人逻辑比较好,也可能博弈论这门课就是比较重视推理的,总之他在推理方面有比较优势,读者常说他的推理很严密。 最近科研压力大到他都没有心情写小说了,他的读者在章节后面评论说好久没有看到大大更新了。张三也觉得有点对不起读者,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理智告诉他,他应该赶紧完成这篇论文,赶在合同到期前争取发表,但是情感令他没有力气待下去。 张三想到在老家过着悠闲退休生活的父母,他们十分骄傲于自己的儿子能够在985高校当老师。 张三有点想告诉父母,他似乎没有办法在这所全国前三的十所高校之一坚持下去了,不知道他要是回老家写小说,父母能不能接受? 生理: 男,35岁,长得不算高,在南方也不能说矮,偏瘦,熬夜加饮食不规律,有点秃头,声音比较温和。 社会: 老家有退休的父母,自己是高校青椒,没有女朋友,网上有一些小说读者。 心理: 焦虑,一贯顺风顺水的,遇到比较大的挫折了,挣扎着要不要从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爱的行业中出走。
SCI论文分辨第几作者的方法如下: 1、第一种情况:没有共同作者的。一般来说通过SCI论文署名的位次就能判断出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几为就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一位
电视剧《渴望》最后的结局是个开放式的结局: 一、小芳知道了王亚茹和罗冈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并和他们相认。 二、亚茹和罗刚走到了一起。 三、残废的慧芳将由沪生照顾后半
如果是在校学生发表sci论文,一般学校导师或相关教务处会负责支付版面费用,但是也不一定。具体要看每个学校的情况而定。若是机构单位,不同单位报销的方式也都不一样,
这个难度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对于化学博士生来说,要想发表自己的SCI论文,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而且要得出具体的数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要有过硬的
一般都是一年1-2篇,最少1~2篇,当然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