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越越92
北大环境科学(本科类) 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以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管理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方针,采取“1+2+1”的三阶段培养模式,即大一按学科群打基础,二、三年级按一级学科(环境科学)培养,大四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愿的原则,选择少量必需的专业方向课(如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学、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师16人。其中,教授4名,研究员1名,教授级高工1名,副教授6名;国外与国内博士学位获得者各5名;长江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获得者1名,以本专业陶澎教授为首的若干学者还获得了首批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计划资助。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条件良好。作为“地表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体,环境实验室建于1960年代中期,现有面积6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达1000余万元的各类大、中型实验仪器;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使得这些学生能就国际前沿问题,尽早开展实验研究,为培养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这些研究,部分本科生在读期间能以第一作者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本专业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环境科学人才。进入科研、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毕业生,由于具有基础宽厚、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户单位的好评。另外,环境科学专业历年的保研率均保持在5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深造。
libby131313
可能是我读书少,我本人表示不怎么相信。我只知道农村烧火做饭几千年了,也没听说啥空气污染。我从课本上看到的是工业革命之后,煤炭在工厂和家庭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继而让伦敦变成了雾都。我看到的是汽车的尾气排放让空气质量变差,是各种化工厂排出的浓烟。
北大教授陶澍院士的这个结论并不是随口乱说的,而是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这篇论文里面提到了:
2014年我国约有115万人因PM2.5的吸入而过早死亡,其中居民做饭、取暖等使用的固体燃料相关的死亡为77万人,而农村对PM2.5的贡献更大。其中,农村做饭和取暖燃烧的燃料,导致37万人离世。
猛一看,这话挺有道理的。但是仔细一想,我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
只要是生命活动,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农村这么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污染。但是,地球可以拥有自净功能的,它可以净化空气之中PM2.5,农村所产生的这部分污染,是在生态平衡系统之内的,它是相对稳定的。
真正打破这份稳定的,不是农业,而是工业。
当然,我也十分支持工业的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对所有人都是大好事。农村的确应该为了工业发展让步,减少柴火的燃烧,以此腾出一定的空气自然净化量,这样工业方面就会方便很多。
但是,既然农村做出了一定的牺牲,那就不能再往农村烧饭这上面扣黑锅。
把话摊开说明白,能产生PM2.5污染的不止有秸秆和木柴,还有:
煤炭、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各类垃圾焚烧;工业粉尘;建筑工地的扬尘;汽车的尾气排放。
同样,自然界之中的森林火灾、漂浮的花粉、细菌、海盐、火山灰、沙尘,以上这些都会产生PM2.5污染物。
大家扪心自问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产生的污染最大?真的是烧了农村几千年的柴火吗?
工业发展的同时,请给农村留一点儿空间。我们日常也应该尽管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给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By 迟毓凯 • Jan 13th, 2008 • Category:教学科研“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这是和一位博士当年谈起论文要起什么名字时候所谈的一句俗语
巴里克不死是因为自身和外界的保护。拉尔夫·巴里克(RalphBaric),男,美国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1989年,巴里
巴里克不死是因为自身和外界的保护。拉尔夫·巴里克(RalphBaric),男,美国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1989年,巴里
期刊还是可以加三个作者,但是性质是不一样啦,还是分第一第二作者这样子的,一般情况下第一作者的分量比较重,如果说以后用没什么要求的话,你们自行商量一下吧!
期刊还是可以加三个作者,但是性质是不一样啦,还是分第一第二作者这样子的,一般情况下第一作者的分量比较重,如果说以后用没什么要求的话,你们自行商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