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76

realnextgen
首页 > 论文发表 > dos论文发表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魅丽无限

已采纳

(一个高手的经验,如果你能看完,对你绝对有帮助)软考,系统分析师成功之路-众多考友的经验软考,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今天,累计参加软考的考生已有百万之众。系统分析师——软考的最高级别之一,因其技术规格之高,通过人数之稀,一直以来就是众多考生的终极目标。可谓是“系分如此多娇,引无数考生竞折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ABCD1688等网友他们成功通过2005年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的一些故事与体会。 (一)“总结一下过系分的体会,不敢说是经验”,网友“ABCD1688”2005年12月29日的创作。文中介绍了ABCD1688从看不起软考(原文:我是个有点看不上咱国家考试的人)到成功通过系统分析师的体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网友ABCD1688的经验: 我是个有点看不上咱国家考试的人,所以96年毕业后,就一直什么试都没考(97年考了一个学校的夜大,想拿双学土,然后再去考博,上了一年感觉没意思,就去了北京,学也不上了。) 结果到现在还是助工。在单位混是不太好了,又不想一点点地再从中级评上去,所以在05年6月份上网一查: 局然有这么好的事,考过一个试就可以评高工了。我就想考了。 报名前,在网上查了大量东东,下载了大量东东,感觉了解了,当时定的目标是3次通过。因为看好多人都是考了好多次,而一次过的总是傲的不行似的(sorry,别打我),所以想第一年先考一下,然后再报考CSAI的培训考第二次,第三次再看情况。 6月底报了名,然后就去买书。张友生编的书,共买了有: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004版),39元 系统分析师常用工具(2004版),22元 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2005版),39元 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2005版),38元 系统分析师教程(2004版) ,67元 共5本书。基础知识想考前二个月再买,结果到时却没有了。所以考前只看了这五本书。 因为长时间没考试,所以记忆力和系统学习的能力确实不行了。看了一遍有时连个概念都没有。好在俺还是很注意学习的。这里加点我的简历。我在96年毕业,学的是电子工程中的仪器仪表。学校是个二类本科。但我的学习还可以。毕业后做了三年单片机系统,后一年时,单位接了个不算小的计算机监控的东东,俺就用VB给搞了,还不错。之前,我的C和C++还可以,单片机的汇编也行。 搞完那个项目后,不小心和一个姑娘谈上了,我就受不了单位的每月420元了,就走了,到北京,先是搞了二个月的C96,工资低(1200),就又跳到一个3500,开始搞纯软件,用VB搞的MIS,然后又跳了两次,工次到6000,此时已2002年了,因老婆生孩子,又回家乡。期间创业惨败!(创业难啊,尤其是在管理不正规的中小城!)结果到现在这个单位,工资还可以,在这个城算是好的了。到此单位主要开始干软件,还行。 这些期间,我是很注意学习的人,当然是用什么学什么。前期做项目经理,搞软件工程及系统分析,后来做技术总理,更加大了对软工的理解与应用。我对微软的技术稍微了解一些,尤其是WindowsDNA/COM等。而这次考的上午题中的英语正合我意,拿了7分,要是英语再好一点,就能全拿了。期间ROSE、Projext、Visio、PowerDesigner、ERWin等工具均用了一点,个别的也挺熟了,但离精通差远了。 因有家小,看书的时间是不太好安排,这一点是在职人的通病。买的5本书,系分教程算是看1/3,常用工具没看,其它三本基本算看了一遍。至10月中时,做了一下05年上半年的,基础知识中的数学等基本不会。其它好多也不行,乱蒙最后搞了31分,很笨吧 随后,也就只对着考试辅导看了,心里很放的下,抱着这次只看试卷的目的。 我复习的时间并不长,有好多散事,集中起来也就是十一时在家看了四个整天。其它均是晚上看一会儿。 考试时,一点不紧张。上午考完,还很高兴,感觉并不象以前了解的那么难,当然和同考的对题时,发现有几题稍微在想一下,应该就能对的。上午提前了半小时交卷,做完了不想检查,只是找了张纸把自己的答案记了下来。 下午一感觉特惨。后来在CASI上发贴都骂出题的变态,让写这么多字。没想到的是考了52分,我始终想这个可能判的太松了。 论文很顺利。我平时写的东西多,北京时一个顶头上司曾夸我说:每件事都能文档化。所以平时多写点东西还是好的。论文是提前15分钟交的,感觉很好,也感觉有点深度,愿以为能55分以上的,却得了个48的大众分,感觉有点。。。。。。 可说的考试中的有:一是不紧张,我就是抱着看卷子的心态考的,所以一点不紧张。所以想给大家说,万事不可强求,参予不一定准有回报,心态宽一点,或许发挥的能更好一点。 二是因为我对硬件比较熟,所以做的题多和硬件有关(心有侥幸:万一评卷的不懂硬件,就好蒙了 ,嘿嘿。。。)。下午一选了实时性的,论文则写了最后一个冗错的。不知这次过是否就是侥幸变真,还是确实可过。 多谈一下下午一。第一题用了45分钟,再往下时,很匆忙,答的自己都非常不满意。现在想了得分可能是: 第一题答的大致对,估计在20分左右。第二题选上海和重庆工作协调的,我估计答的虽少,但应该答到点子上了,所以也可在18分左右。第三题答的就不行,第一问说了一些套话(嵌入式的好处等),第二问答完后,看第三问时,感觉答第二问的答案合适,结果把第二问的改的很少就抄到第三问了,都没抄完,老师让交卷了,只好画了个句号。再在想来,可能也得了10几分吧。所以: 考上午时,知识不一定很全面,我的数学分几乎全丢了,还是得了47分。虽然复习的不太充分,但平时注意学习积累,新的概念还是有的,考时多分析题意,并找那些答案简单的,别想复杂化,题本身不是太难。 考下午一时,注意复习总结系分技术指南和系分分析与设计技术二书,答时简单额要,用时要注意:建议10分钟内通读并定题,然后开写,第一题顶多用25分钟,其它二题平分剩余的时间较好一些。考试辅导上建议的时间不太好,个人感觉。 考论文时,要看你平时的文笔,多写写。考前我觉的还是总结一下好。我考前总结的是软件工程,我管理过外包,感触很多,想冒冷写一下外包,结果一看四个论文都没有。这里也给大家说一下,如果论文没有合适的,千万别慌。考试辅导上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个较熟的领域再把总结的往上套。很对啊。我近期正好刚完成一个项目,用的是485总线,实时性很差,又加上对现地的PLC和单片机二个子系统读写后,刷新极慢,后我把程序结构改了才好转。所以我决定写最后一个,有点无耻的是为了加深技术层次,我把485换成了CAN总线,而且软件方面我加了一些组态软件的东西(添油加醋,最后想起考试辅导上说的有图则图文并茂,更好,就在最后画了一个这个项目(电站项目)的总结构图,感觉很爽。其实添油加醋如果处理的好,还是不错的,况且处理的好也很容易,写时自己就当真的就行 :)。 试考完了,我对了网上的上午题答案,除了不确定的4、5题,只有43分,再加上对下午一绝望,所以感觉是没戏,但上午能到40分以上,论文又感觉可以,我视之为胜利,原目标可以能过30就不错了(我给老婆说的是25分以上),前段时间又花了一百多元请朋友从北京买了: 一本专业英语、 一本数学与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张友生编)和 一本张友生的分析与设计案例精解(以加大对付下午一的力度)。 共计100多元,可见我是没有过的思想。 现在这些书是用不上了,哪位考友给个合适价,这八本书我转让 :)。价不合适不转,我觉的我还需要学习,这几本书内容很广,收藏价值很高的 ^_^ 最后要给大家说的是:别相信有些人介绍的所谓经验(包括我的,象CSAI上的经验,大多是考一次即过的,一写起来都是:我与XX年XX月一次性以XX分过了系分。感觉很傲气(或许有这个资本),还要再强调这个试多么多么有难度,有的还说什么:复习一天过系分什么的。我前面也说我的复习时间少,但我还是有些时间复习的,至少算看完了四本书吧。但我这次过,我感觉是运气好,虽然是一次通过,但也没什么感觉可傲的,很高兴倒是真的,必竟江苏的今年报名要177元。 能过也不一定说明水平高。我以前和一个高校老师合作过,他的年龄比我小,能力也很强,水平绝对在我之上,只是对他来说时间太少,以致考了4次了,这次可惜上午44分,其它二门均过,真的很可惜。我衷心愿他下次通过,其实只要是他稍微有点时间学习,我想肯定一次过,也肯定是高分。所以别看那些什么一次过、二次过的,说不定都是像我一样运气好的,或许有比我运气还要好的 :) 试是有点难度,但也非高不可攀,不管对自己的未来有多太影响,以考促学总是对的,我就感觉这段时间学了不少东东。 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所以我说的不一定适合你,如果没用也别骂我,写这么长不是我的错,情况不合你也不是你的错,权当看笑话啦:) 实在生气,砸我几砖头也行,千万别人身攻击,容易上火,对你身体不好,况且我想的开,攻击我作用不大。 :) 提一下我的分数:47,52,48。不高,很勉强的,是吧!二)“我的系分十二年”,网友“FLITTER”2005年12月30日的创作。ABCD1688 73年出生,80年代就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电脑与网络,可谓是中国IT发展的见证人。93年ABCD1688第一次认识软考,并通过了程序员考试……2005年下半年终于通过了系统分析师考试。文中讲述了ABCD1688 12年来软考之路的故事,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与学习。 网友FLITTER的经验: 其实我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用电脑喜欢上电脑了,80年代我就用APPLE II,紫金、还有日本的一款机子,当时的操作系统有CP/M,DOS(和后来的DOS完全不同,列目录命令不是dir 而是catalog) 我高中在安徽一所省重点,可是天意弄人,91年高考我考得一塌糊涂,读了个专科,而且不是我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读的是电子。93年我大二时一个同系的同学告诉我有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我就开始狠读计算机方面的书,当年通过了程序员考试,当时程序员考试卷绝对很难,范围很广我觉得有现在高程的水平,安徽省93年程序员也就几十人。当年我这所专科学校同系有四人去考3人考上了,而安徽省其他几所重点大学却没有人上榜。 这是我系分之路的第一年,当年的考试政策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可以参加水平考试,水平考试的分数线高于资格分数线,而通过水平考试可以拿水平证书和资格证书,而参加资格考试通过水平线的人也可以 拿两个证书。94年发证我拿到了两个证书,理论上我没毕业就是助理工程师了。 94年我毕业到了广东某市银行工作,虽有证书但不聘任,按常理专科毕业生是要实习一年后再过两年才可聘为助理工程师的,因为我有资格证,96年算是破格聘了。 94年我刚工作,95年开始想提高自己的学历,由于当时没有计算机专升本的自学考试,曾经想要考会计的本科却要从专科开始,我考过两门,才发现有成人高考,我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升本。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在职就读。由于我在银行工作,95年我还通过了初级经济师的考试。 96年参加高程的考试失败。 97年我参加了经济师的考试,全市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可是却不发证给我。说是我不符合报名条件。我报名时根据一条“中专生取得助理资格4年,后可以报考经济师”,我93年拿到助理工程师,到97年 有了4年,而且我当时是大专生。而97年的软考政策是参加水平考试不能拿资格证,发证人员可能不了解93年软考政策,说我93年还是在校生不可能有资格证。 98年我在职就读本科毕业,开始准备考研,99年1月份考研失败,99年上半年通过第一届职称英语B级考试,当年只有通过与否没有成绩,证书就是一张纸,连照片也没有,和现在比起来怪怪的。 99年下半年软考准备改革(当时准备增加多媒体、数据库等),后来改革失败,考试也取消了。改到2000年上半年,我不知道而错过了报名。 2000年下半年报了经济师考试(这时候我够资格了),由于经济师考试和当年的高程时间重叠,我放弃了高程。当年我再次高分通过经济师。(记得两门我比分数线高了58分) 2001年我以60,61通过了高程考试,搞笑的是当时考试的名称叫做系统设计师,外人看起来好像是和系统分析师平级。可发证还是叫高级程序员(工程师)。当年我又拿到了两个证,可是水平证拖了很久才办到,而且还写错了我的出生地。我在广东考的,就写我出生地是广东。2001年我们行大规模网络改造,我12月底我以967 过了640-509也就是当时的CCNA(合格线849)。 2002年初到4月1日我全部九百多份通过CCNP的全部考试。 (为了省钱我考的是最难考的640-509成绩为Routing 936 ,Switching 925,Remote Access 928。当时的合格线为708,717,686,我的640-506成绩为965,当时的合格线为692)。 2002年4月中旬突然得知6月1日特别加考我国第一届软件工程硕士,我考上了广东工业大学。我又开始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在职就读。后由于我成绩优异,有多篇论文发表,学校特批我两年就参加答辩,并顺利通过(节约了一年时间),2004年6月毕业。 2004年软考政策改为系分也发资格证,由于上半年我准备毕业论文没考。下半年我第一次系分44,48,41。2005年上半年第二次系分44,44,45。 2005年5月参加职称英语 理工类A的考试90分。这时的政策改为职称英语没有有效期而且不发证书,只发成绩单,当然这个成绩单很像证书。 整整12年我终于在2005年11月过了系分53,47,49。 这么多考试,我觉得美国的CCNA、CCNP考试好处是可以预约时间,考完立即知道成绩,考试非常实用(当时我银行大规模网络改造,基本上都用得上)。而且分数线浮动没有定死。 可是价钱太贵,一门100美元,共500美元。还要被代理机构赚一笔。(三)“终于盼到成绩了!有话要说”,网友“灯火阑珊”2005年12月30日的创作。每次考试完后,公布成绩成了每个考生关注的焦点,成绩公布之后,希赛网社区内便是“一家欢喜,一家忧”的景象了。灯火阑珊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但是2005年下半年一次便顺利通过了系统分析师考试,这期间的秘诀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灯火阑珊是怎么说的…… 网友灯火阑珊的经验: 我是广东的,终于等到成绩了!顺利通过。50/55/48。昨天我还打电话去催成绩了,没想到今天终于出成绩了。 我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但从事计算机已经多年了。可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考试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我2001年就参加了高级程序员的考试,很幸运一次就通过了(62/56)。后来多次想考系分,一直因工作原因没什么时间准备,也有点怕,因为每年的通过率都很低。去年上半年报名了,因为没时间准备就没考。今年下半年终于下决心无论如何考一次。在考前挤了半个月时间专门准备,已经做好了明年再考一次的准备,这次权当练兵。没想到运气好,一次就通过了。 下面谈一下体会,希望对后来的人有所帮助。我也从这个网站上借鉴了不少经验,就算是报答吧! 先说说我看了哪些书: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系统分析师教程,1999~2001年试题分析。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对我帮助很大,我认为是必读的。我可能花了一半时间在这本书上。它分知识点将近5、6年的上午题目几乎一网打尽,对准备上午的考试有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象我这种没太多时间准备的人来说可以算速成教材。当然为准备上午考试,我还粗粗看了离散数学(没学过)、数据库原理方面(数据库范式搞得我头晕)的书。不过这本书的自编题目实在不敢恭维,错误比较多,我基本不看。希望下一版本能够修正。顺便说一下,考完我才知道,张博士还出了一本数学与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分析与设计案例精解。很遗憾。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这两本书对下午考试有帮助,不过有一本是按照系分大纲编的(忘记是哪本了),比较泛,感觉意义不大。系统分析师教程基本没看,主要是没时间,也感觉讲得太广,深度不够。可惜我没看过分析与设计案例精解,估计这本书对下午一会有很大帮助。当初看完这些书还感觉下午一没什么把握。完全靠平时的积累和运气了。 下午的论文我感觉没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准备的,借鉴前人的经验就是多动笔,考前一定要写几篇(至少象我写一篇),感觉一下字数和时间的压力。论文我是没什么压力的,因为我看过近5年的考题,每年都有可以动笔写的题目,对于没做过项目的人来说,只能多看别人的文章多思考多总结了。我觉得在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里面提到的“多突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泛泛而谈”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不然别人怎么通过这篇文章来考察你的水平呢,这次论文考试我花了大半的篇幅来讲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所以感觉论文分数会比较高,没想到才48,呵呵。 从网友的分数看,感觉大多数栽在上午上。所以我觉得上午题目应该是最难准备的。太广了,光看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是不够的,还要对掌握不深的技术细节看相应的教材,这只能因人而异了,多花点时间准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通过准备上午题目,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罗嗦了一大堆,希望对今后的考生有帮助。在这里也感谢前人的指点,感谢张博士的好书。(四)“系分通过,谈谈过程”,网友“NKTIANCI”2005年12月31日的创作,本文从“信息产业部发文:单位评职称必须通过……着实让咱郁闷了一把,没想到工作了还有这么多的考试。”开始,介绍了笔者一次性顺利通过系统分析师考试的过程。 网友NKTIANCI的经验: 信息产业部发文:单位评职称必须通过……,着实让咱郁闷了一把,没想到工作了还有这么多的考试。 俺从来不认为这考试有多大的用处,教科书上的东西,咳。 04年下被逼报了程序员,62/36,竟然没过,丢人,当时的感觉。还好,后来说初级的就不用考了,所以也不用着急。 05年上报了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作一直很忙,虽然只做了历年的试题,但一直从事一线的开发,感觉通过没啥问题,结果不错,54/52。 考虑到系分考的比较广,遂打算趁热打铁在05年下报了。10月份开始准备,之前要考注会(用了一个星期多准备,呵呵,和去年分数一样,没过,也没报希望),大略的看了一下系分教程,觉得没啥具体内容,都是一些理论及流程方面的东西。从网上找了历年试题和一些资料(主要是希赛CSAI和老顽童,在此表示感谢),做完了然后就上了考场。考完了觉得还行,就是论文写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规划,结构有点乱,做完了才发现还有半个多小时,咳。 所用资料:《系统分析师教程》、95-2005年历年试题、关于论文的范例、借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网络书等。 详细的看了试题,大略的看了一些教科书,了解了论文的大体结构,其他自己也没时间管了。 差不多10月份以后每天晚上都要看一会试题,坚持到考前,个人感觉做题很重要,查漏补缺,而且更容易知道考试重点。只要是考试,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都是可以投机取巧准备的。 运气很好,过了,46/54/45,过程比较辛苦,结果还算满意,特别是在24周岁阳历生日时得到这个消息异常高兴。北京今天终于下雪了,雪天里出生的我在下雪前得到一个好消息。

308 评论

哎唯巴蒂

同学你哪里的学生啊?我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和你情况一样~我学的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也想问这个~交个朋友!还有,顺便问声,我是女生,哪位高手知道我该考什么比较好点啊~我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169 评论

zdx82627811

没事无聊弄的...

319 评论

JIE杰高升

最早的病毒起源于程序员无聊开发的小游戏电脑病毒的概念其实源起相当早,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已经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蓝图。不过在当时,绝大部分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会有这种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 Wave 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 7,000 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 虚拟科幻小说世界中的东西,在几年后终于逐渐开始成为电脑使用者的噩梦。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著名的AT&T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很无聊的玩起一种游戏:彼此撰写出能够吃掉别人程序的程序来互相作战。这个叫做"磁芯大战"(core war)的游戏,进一步将电脑病毒"感染性"的概念体现出来。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统下,写了一个会引起系统死机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与认同。科恩为了证明其理论而将这些程序以论文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让电脑病毒具备破坏性的概念具体成形。 不过,这种具备感染与破坏性的程序被真正称之为"病毒",则是在两年后的一本《科学美国人》的月刊中。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专栏作家在讨论"磁芯大战"与苹果二型电脑(别怀疑,当时流行的正是苹果二型电脑,在那个时侯,我们熟悉的PC根本还不见踪影)时,开始把这种程序称之为病毒。从此以后我们对于这种具备感染或破坏性的程序,终于有一个"病毒"的名字可以称呼了。 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一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112 评论

崽崽龙08

其实发明病毒的和卖病毒软件的是同一类人,就跟自然上的食物链一样,相辅相成吗.

322 评论

包子熊二

开始-->运行 regedit 进入注册表 补充些: 1. gpedit.msc-----组策略 2. sndrec32-------录音机 3. 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4.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5. logoff---------注销命令 6. tsshutd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 7. 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 8. 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9.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 10. notepad--------打开记事本 11. cleanmgr-------垃圾整理 12.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 13. 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14.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 15. conf-----------启动netmeeting 16. dvdplay--------DVD播放器 17.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 18. diskmgmt.msc---磁盘管理实用程序 19. calc-----------启动计算器 20. dfrg.ms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21. chkdsk.exe-----Chkdsk磁盘检查 22. devmgmt.msc--- 设备管理器 23.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运行 24. drwtsn32------ 系统医生 25. rononce -p ----15秒关机 26. dxdiag---------检查DirectX信息 27. regedt32-------注册表编辑器 28. Msconfig.exe---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29. rsop.msc-------组策略结果集 30. mem.ex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31. regedit.exe----注册表 32. winchat--------XP自带局域网聊天 33. progman--------程序管理器 34. winmsd---------系统信息 35. perfmon.msc----计算机性能监测程序 36.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37. sfc /scannow-----扫描错误并复原 38. taskmgr-----任务管理器(2000/xp/2003 39.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40. wmimgmt.msc----打开windows管理体系结构(WMI) 41.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42. wscript--------windows脚本宿主设置 43. write----------写字板 44. winmsd---------系统信息 45. wiaacmgr-------扫描仪和照相机向导 46. winchat--------XP自带局域网聊天 47. mem.ex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48. Msconfig.exe---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49. mplayer2-------简易widnows media player 50. mspaint--------画图板 51. mstsc----------远程桌面连接 52. mplayer2-------媒体播放机 53. magnify--------放大镜实用程序 54. mmc------------打开控制台 55. mobsync--------同步命令 56. dxdiag---------检查DirectX信息 57. drwtsn32------ 系统医生 58. devmgmt.msc--- 设备管理器 59. dfrg.ms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60. diskmgmt.msc---磁盘管理实用程序 61. dcomcnfg-------打开系统组件服务 62. ddeshare-------打开DDE共享设置 63. dvdplay--------DVD播放器 64.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 65.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 66. notepad--------打开记事本 67. nslookup-------网络管理的工具向导 68. ntbackup-------系统备份和还原 69. narrator-------屏幕“讲述人” 70. ntmsmgr.msc----移动存储管理器 71. ntmsoprq.msc---移动存储管理员操作请求 72. netstat -an----(TC)命令检查接口 73. syncapp--------创建一个公文包 74. sysedit--------系统配置编辑器 75. sigverif-------文件签名验证程序 76. sndrec32-------录音机 77. shrpubw--------创建共享文件夹 78. secpol.msc-----本地安全策略 79. syskey---------系统加密,一旦加密就不能解开,保护windows xp系统的双重密码 80. 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81. Sndvol32-------音量控制程序 82. sfc.exe--------系统文件检查器 83. sfc /scannow---windows文件保护 84. tsshutd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 85. tourstart------xp简介(安装完成后出现的漫游xp程序) 86. taskmgr--------任务管理器 87. eventvwr-------事件查看器 88. eudcedit-------造字程序 89.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90. packager-------对象包装程序 91. perfmon.msc----计算机性能监测程序 92. progman--------程序管理器 93. regedit.exe----注册表 94. rsop.msc-------组策略结果集 95. regedt32-------注册表编辑器 96. rononce -p ----15秒关机 97.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运行 98. regsvr32 /u zipfldr.dll------取消ZIP支持 99. cmd.exe--------CMD命令提示符 100. chkdsk.exe-----Chkdsk磁盘检查 101. certmgr.msc----证书管理实用程序 102. calc-----------启动计算器 103.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 104. cliconfg-------SQL SERVER 客户端网络实用程序 105. Clipbrd--------剪贴板查看器 106. conf-----------启动netmeeting 107. 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108. cleanmgr-------垃圾整理 109. ciadv.msc------索引服务程序 110. osk------------打开屏幕键盘 111. odbcad32-------ODBC数据源管理器 112.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 113. 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 114. logoff---------注销命令 115. iexpress-------木马捆绑工具,系统自带 116. 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117. fsmgmt.msc-----共享文件夹管理器 118. utilman--------辅助工具管理器 119. gpedit.msc-----组策略

310 评论

魅影幽兰

DOS之家官方首页:之家建立于2000年9月,长期从事系统安全的研究和探索,在全国知名报刊杂志发表过学术论文,如《硬盘不启动的错误现象及解决方法》、《DOS实例手册》。近年来重点从事安全类软件的制作,如《一键GHOST》、《超级急救盘》等获得较高的下载量和广泛好评。

155 评论

wangbaoxin888

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简介一、考试简介 资格考试的参加者需要有一定的资历或学历条件,报考时需要有本单位认可,考试合格者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颁发相应级别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水平考试与国际接轨,趋于市场化,参加者不限资历和学历,考试合格者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相应级别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证书,作为国内外用人部门聘用人才的依据。 同样级别的资格考试与水平考试采用同一试卷,不同合格标准的方法。水平考试的合格标准高于资格考试。报考资格考试又达到水平考试合格标准者可以同时获得资格证书和水平证书。以上两种证书全国有效。 考试级别如下:资格考试级别 初级程序员 初级程序员 技术员 程序员 程序员 助理工程师 高级程序员 高级程序员 工程师系统分析员 高级工程师网络程序员 助理工程师网络设计师 工程师二、报考条件 1、遵纪守法,工作努力,尽职尽责。 2、参加资格考试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有志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的在职人员不论学历、资历,均可报考初级程序员资格考试。 (2)大学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或担任软件技术员职务二年以上(含二年)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程序员资格考试。 (3)研究生毕业的在职人员或担任软件助理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含二年)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高级程序员资格考试。 3、参加各级水平考试,不限学历和资历条件。三、考试与报名 考试时间:每年10月14日(星期日)上下午一天。 考试形式:笔试(上午用2B铅笔涂填答题卡)。 报名时间:每年5月-8月(各地考试实施机构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当调整)。 报名地点:由各省(市)考试实施机构决定,一般比较稳定。 各地报考点的地址和电话在本网站上公布。四、教材与培训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办公室组编的指定用书(包括考试大纲)与辅导用书陆续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各地报名处有售。 在报名处可以报名参加有关的培训。

2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发表

    怎么样发表论文: 1、想要发表论文,事先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查重率合格,且具备一定价值的论文,论文查重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想要发表的期刊来定,若为普通期刊,则查重

    susanwangyu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发表发表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慧心永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发表论文

    六个发表论文的流程:准备论文、投稿、审核、录用、出刊、上网。 1、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

    wuyan84110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dos论文发表

    (一个高手的经验,如果你能看完,对你绝对有帮助)软考,系统分析师成功之路-众多考友的经验软考,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今天,累计参加软考的考生已有百万之众

    realnextgen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发表论文职称论文发表

    评职称很多人会选择发表职称论文,这就涉及到了期刊的选择,作者们在学术领域可能非常权威,但是对于发表论文来说,很多人可能还是个小白,有些作者文章是发表了,评职称时

    麻辣de火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