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9

吃是王道呼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裴海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朗天空85

已采纳

一、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动脑筋. 1.资料的积累 撰写学术论文,离不开参考资料.在研究某一个问题之前,应充分了解他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搜集尽可能多的背景材料,这样才能发前人之未发,成前人之未成. 2.知识的积累 知识积累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的过程.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要积累知识,不仅要动眼看,动脑想,还要动手写,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案,以便克服遗忘,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3.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规律,萌发了许多想法和感受.对这些想法和感受,都应随时做好记录,使之积累为论文创作的富贵财富. 二、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 通过学习和积累、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够真正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选题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从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各类研讨会等指定的研究课题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加以研究,撰写成文. 2.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自己体验较深又感兴趣的地方触发灵感,加以提炼,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论题. 3.通过认真阅读书刊杂志,在综合、借鉴别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受到有关论点和问题的启示,发现论题,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留心”.只要平时留心,注意积累,好的选题是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你的思维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记下来,为以后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个学习和思考的夜晚,牺牲了若干个节假日熬炼出来的.撰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动脑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于学习积累、善于研究探索的教师,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

273 评论

gansk兵临城下

中学教师成了专栏作者中学教师秦雄成了专栏作者扎根乡镇中学29年,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坚信农村学校也大有作为,成长为“趴在床上坚持写作的铁人、学者型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0多篇,获论文奖50多次,成为全国知名的写作教学专栏作者。他,就是枣阳市熊集镇中学语文教师秦雄。根,深深扎在乡村学校1992年,秦雄大学毕业后到熊集镇中学任教。天道酬勤,他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连续16年把关初三毕业年级,优质课多次获奖,成为“襄阳名师”。2004年春节,一名在广州知名学校担任负责人的老乡向他发出邀请,承诺月薪不少于万元。2006年暑期,同学推荐他到襄阳市区两所公立学校工作。一所学校回复,只要去就享受中层干部待遇;另一所学校承诺,两年内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谁不想往高处走?谁不想过富裕日子?秦雄的妻子是银行一般职员,父母住在1982年盖的老房子里。父亲1992年膝盖受伤,落下残疾;2010年后肝腹水逐渐严重,长期吃药。母亲腰椎出现裂口,并患有心脏病。父母在老家种着9亩多地,耕种、收割他都是主要劳动力。在去与留的问题上,秦雄纠结过,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心,永远牵挂乡村学子秦雄的心,永远牵挂着乡村学子。为了劝返厌学的学生,他顶风冒雪,步行十几里夜路;为了让辍学的学生重回课堂,他踏泥泞、翻山岭,七次到学生家中做工作。他的工资不高,却经常资助学生,先后把100多名学生劝回校园。2009年5月8日上午,秦雄上课时,腰椎突然剧烈疼痛,无法站立。一周后,他的右腿失去知觉。当年5月16日上午,从深圳回乡看望他的一名学生发现他抱着腿蜷缩成一团,不由分说将他送到枣阳市第一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医生说:“是腰椎外脱,必须立即手术。”手术后第11天,秦雄强烈要求出院,理由是学生马上要中考。医生没办法,只好同意,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休息,以免病情发展导致瘫痪。回到学校,他用胶带将厚纸板捆在腰上,走路像个木偶,一点一点挪动。但早操、早读、晚辅、查寝,他一次不少,授课一节不漏,站着讲课难受就趴着讲。妻子不在身边,一高一矮两个凳子成为他的帮手,趴在高凳子上做饭、洗衣,扶着矮凳子下蹲、起身。腰椎病每年都会发作,不能长时间坐着,他干脆把电脑搬到床上办公,趴在床上,胸口垫着被子,写教案、写论文、批改作业……勤,潜心教研勇于探索29年来,秦雄形成了扎实、灵动、幽默的教学风格。2018年,他的“初中语文新授课情境类比教学”课题受到北师大曾琦教授好评。他的30多篇教学案例发表于《语文报》等报刊。他的《初中语文新授课情境类比教学案例选编》正在编撰中。秦雄还致力于“个性化写作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研究。从1995年始,他主持枣阳市“个性化写作”课题,此后积极探索、完善“个性化写作与文学教育”方法策略,并在《作文成功之路》等全国80多种期刊发表写作教学论文近300篇,获奖30多次,辅导学生作文获奖或发表200多篇。在班级管理上,他积极探索“‘五个一’教育转化法”,把留守生、学困生、问题生和即将走入考场的考生、新学期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一封信”的形式,解决特殊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大量学生经过转化取得明显进步。这一教育转化方法先后在枣阳和襄阳全市推广,40余篇相关论文、案例发表在《考试》《湖北教育》《师道》等杂志上。

356 评论

龙龙fighting

“教学和教研是教师的两翼,无论失去哪一翼,都飞不高,甚至要跌下来。教学和教研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教师有责任使他们齐头并进,协调发展。”——钱梦龙、陈钟梁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老师把教研和教学相割裂,这显然是错误的。相反,教师做一些研究是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对很多中学教师来说,做研究似乎还是个高不可攀、甚至无从下手的问题。笔者以为,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贵在一个“做”字: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做”——对自己的“做”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在于“做”——在自己“做”的过程中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做”——通过研究让自己“做”得更好。因此,中学教师做研究,不仅可行,而且必要。本文试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从做细、做实、做新、做深四个角度,对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谈一些想法,以期对广大教师朋友的专业成长有所助益。一、做细所谓做细,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贪大求全”的误区,善于从细节入手,树立关注细节、小题大做的严谨态度;提升跳出细节、小中见大的研究智慧;培养积累细节、积少成多的良好习惯。1、关注细节关注细节,不仅需要我们中学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慧眼,具备一种化大为小的能力,能从日常工作中敏锐地捕捉到细节,更需要我们中学教师有一种对细节进行“小题大做”的严谨态度。例如,做一名好教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但如果我们以此为题开展研究,就会很难进行。若我们对这个问题作如下处理: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上好某一堂课→如何设计某一个环节。从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到如何上好课,再到如何上好某一堂具体的课,最后细化到如何设计该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如新课如何导入、问题如何设计、情景如何创设、材料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我们会发现,随着研究问题的细节化,不但我们可思考和分析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而且更使我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笔者曾写过《以变求新,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发表于《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7期)和《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等文章,其实都只是对“材料如何处理”这一细节的小题大做罢了。因此,笔者以为,中学教师做研究,首先在于做细,只要我们关注细节,把工作做细,把研究做细,细到深处天地宽。2、跳出细节我们关注细节,并不是简单地记录细节,更不能纠缠于细节。关注细节要求我们跳出细节看细节,要能够挖掘出细节所蕴含的指导意义或教育教学价值来。一次,我校一位政治教师去听课,专门关注了多媒体课件上字体的大小、学生在课堂上笑了几次等问题。也许有些老师会觉得奇怪,这也值得关注吗?其实,字大不大、学生笑了几次等细节问题,背后蕴含的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道德追求问题:课件是给学生看的,如果学生看不清,这样的课堂能说是道德的吗?政治课相对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笑一笑,而是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枯燥乏味中学习,这样的课堂能说是道德的吗?如果我们跳出细节,就不难发现,其实字大不大、学生笑了几次等小细节背后都蕴藏着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的大问题。笔者写过不少解题研究方面的文章,发现解题研究的关键就在于跳出细节。笔者以为,教师讲解题目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题目答案,二是理解题思路,三是析命题特点,四是探教学启示。如果教师能跳出“解题”这一细节,把题目讲解到第三、四个层次,那么把他所讲的内容用文字组织起来,无疑就是一个颇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了。我们中学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最不缺细节,只要提升跳出细节的研究意识、修炼小中见大的研究智慧,相信教研之花定会绽放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面前。3、积累细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细节对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是非常基础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细节的积累。我们平时所积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研究某个问题的“引子”,也有可能成为我们撰写某篇文章的重要素材。笔者把教学教育中的一个个细节理解为一颗一颗的珍珠,珍珠多了,我们就能把它们串联成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笔者平时所取得的研究心得或成果,某种程度看都要归功于这种细节的积累。以发表于《求学》杂志2008年第2期的《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为例:笔者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非常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大到一个模块,中到一个单元,小到一个知识点,都可构建起自成一体的知识系统。其实,构建一个或大或小的知识体系,对整个高考复习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细节。但内容不同、大小相异的知识体系积累多了,笔者经过比较、分析、抽象,就概括出了政治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几种基本模式,《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也就形成了。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一定要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和多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细节,积少成多。二、做实所谓做实,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为研而研”的误区,善于虚功实做,立足实践,使自己的研究更具底气;结合实际,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灵气;讲求实效,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生气。1、立足实践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做,即对自己的做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是做,即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换言之,我们的研究一定要立足实践。具体而言,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即要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自觉的分析和思考;二是反思实践中的得失,即要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深入的追问并出自己的回答。例如,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有很多堪称经典的素材,但课本上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和运用,这是很多政治教师经常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改头换面,注重呈现形式的新颖性”、“角色转换,力求人材关系的亲近性”、“借题发挥,强调思维过程的开放性”、“时空错位,讲究使用时机的灵活性”、“优化组合,挖掘材料之间的联系性”等课本材料的处理方法,写成了《以变求新,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一文。我们如果能这样立足实践,对实践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给自己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才会让自己的研究更具底气。2、结合实际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主要需考虑两方面的实际。一是教师的自身实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会有自己的劣势与弱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也会有做得相对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们从自己的长处与成功处入手进行研究,往往更容易出成绩。例如,笔者对网站建设非常感兴趣,做教研组网站白马湖在线已经有五、六年的经历,因此对教研组网站建设作了系统的研究,申报并完成了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了《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5期》)和《对当前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两篇文章,就是结合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而开展的研究;再如笔者每年都能在研究高考、指导高考复习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与笔者长年任教高三,在指导高考复习方面做得还算成功不无关系。二是教师所处的环境实际。笔者曾写过《校园人文资源入课来》(发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5年第2期)一文,其实就是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研究的产物,因为笔者所任教的春晖中学,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有“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特别是办学早期,有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杨贤江、范寿康、朱光潜、王任叔等一批大师执教春晖园,为今日春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我们教师如果能这样结合实际开展研究,瞄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做文章,在自己的成功之处下功夫,无疑我们的研究将会更容易出成绩,我们的研究将更具个性与灵性。3、讲求实效我们中学教师不能为了研究而做研究,我们的研究要服务于教育教学,讲求实效。为此,我们的研究要始终围绕两个靶点:一是研究教师的教,重点是教法的改进;二是研究学生的学,重点是学法的指导。笔者曾做过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习模型的建构”的教改项目研究,把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策略引入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来,通过教师的“教”的改进实现了学生学法的改进和学能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项目研究也获得了绍兴市普通中小学优秀学科教改项目评比二等奖,作为研究成果的自学能力培养系列文章《练习的策略》、《看书的学问》和《建模的思想》分别发表于《求学》杂志2008年第11期、2009年第1期和2009年第2、3期,在读者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其实,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只有围绕“教”与“学”这两大核心开展的并能服务于教与学的研究,才是真正有实效的研究。也只有真正有实效的研究,才是有出路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研究,才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又必须做的研究。三、做新所谓做新,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人云亦云”的误区,善于在“新”字上做文章,敢于研究新问题,敏于寻找新角度,善于提出新观点,而不只是盲目地“赶潮流”或“随大流”。1、研究新问题中学教师做研究要敢于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新碰到或出现的、还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研究的新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当然,我们研究的新问题可以是宏观的。如我们春晖中学自2005年开始开创性地在中学阶段全面推行学科建设,那么学校教学教研的基本单位的教研组在学科建设中应如何定位、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笔者作为政治教研组长,敏感地认识到这就是一个有待遇研究的新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课题“中学教研组学科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被立项为2010年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我们研究的新问题也可以是中观的。如相对于上课而言,教师如何听课是一个较少有老师进行系统研究的中观的问题,其实关于听课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听什么?这牵涉到听课目标的确定与内容的选择;怎么听?这牵涉到听课技术的支持与现场的观察、记录;听课之后干什么?这又牵涉到课后的讨论、反思与实践改进问题;等等。当然,研究新问题也可以是微观的,微观到某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某个知识点的探索,等等。如笔者曾写过《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第11—12期)一文,研究的就是一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试题如何设计这个教学的微观环节问题。我们中学教师要敢于研究这种新问题,因为新,因为还没人或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投入精力进行研究显得更有价值,也更易出成绩。2、寻找新角度研究新问题,但并不是只研究新问题。毕竟,我们中学教师日常面临、需要解决的更多还是一些具有共性的、已有很多老师做了研究或正在研究的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更需要我们中学教师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寻找新的研究角度。例如,寓言典故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被政治老师研究了很透的问题。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寓言典故除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外,还蕴含着很多的经济思想,是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于是便从寓言典故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这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写成了《哲学典故中的经济学启示》一文,最后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2期上。再如,高考试卷的评价研究是一个老生常谈且参与者众多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如想从全国上下众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中脱颖而出、高人一筹,就必须找到一个良好的角度。笔者曾写过《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发表在《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8期)和《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第8期)两文,就是找到了两个很好的研究角度: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在于找到了批评这个角度,因为03年的文综卷是一份广受好评的试卷,但再好的试卷,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第二篇文章的成功,则在于笔者找到了新课程理念这一独特角度。我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善于寻找新的研究角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老的问题,往往能发现一些别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看到一片别人所看不到的研究的新天地。3、提出新观点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不了新问题,寻找不到新角度,那么,提出新观点也不失为我们做“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以笔者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5期上的《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一文为例:随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中学教研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对于教研组网站究竟应是什么样的、教研组网站与其他网站的区别究竟有哪些这一问题尚没有人进行完整的研究与论述。为此,笔者作了初步尝试,“提出了注重质量,突出‘教’味”、“服务教师,强调‘研’味”、“打造特色,追求‘组’味”的观点,强调教研组网站必须突出“教”味、强调“研”味、追求“组”味,还教研组网站真正的“教”、“研”、“组”三味。这个研究就属于提出新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对于教研组网站研究的空白。当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填补空白型”,即就某个尚未有明确结论与观点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相对明确的观点,以填补空白;二是“补充说明型”,即某个问题虽已有一定的结论,但你觉得尚不够完整、仍有话要说,便可对此进行研究,加以补充和完善;三是“纠正批驳型”,即某个问题虽形成了结论,或有人提出了观点,但你觉得这个结论或观点不对,便可以此为“靶子”进行批驳,并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一文就属于第一种情形。四、做深所谓做深,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浅尝辄止”的误区,善于在“深”字上求突破,树立“进一步,海阔天空”的研究理念,做到工作问题化,关注持续化,研究主题化。1、工作问题化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中学教师做研究,首先要能对自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做研究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练就一种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即要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问题化,如下图所示。以一堂课为例,教师一堂课下来,从宏观来讲,无非是两种感觉,一是上得好,一是上得不好。但就研究而言,需要我们对此作进一步思考:这堂课上得好(不好),好(不好)在哪里、表现在哪些方面?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既然这些原因造成了这堂课的成功(失败),那么对自己有何启示也即自己今后该怎么办?以笔者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9期上的《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为例:一次,我校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整堂课下来听课老师都觉得课上得很好很有味道。但笔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在思考:这堂课到底好在哪里?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学生讨论活动组织得相当成功。这个讨论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经过全面分析,笔者认识到这个讨论成功主要在于讨论情景的创设、讨论信息的捕捉、讨论结果的运用。那么这次成功的讨论对我们组织课堂讨论有何借鉴意义呢?笔者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讨论情景的创设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讨论信息的捕捉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讨论结果的运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归宿的观点,撰写了《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从这篇文章的来历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工作问题化对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的重要性。2、关注持续化由于个人兴趣爱好、工作经历、自身素质、工作环境等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人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有必要对自己的关注点作一梳理与分析,选定一个或几个自己较感兴趣或平常有较多思考的问题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持续地关注,收集并积累与之相关的各种材料,进行不断地思考、分析与研究。笔者曾写过教研论文写作的系列文章:《浅谈教研论文选题应遵循的三条原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4期)、《漫谈政治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和《教研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7期)。其实笔者在2004年的时候就有写这些文章的想法,因为当时笔者在我们上虞市暑期教师继续教育时作过一个相关的讲座,但讲与写毕竟是两回事,讲容易成文却很难。但当时虽没写成这些文章,我对如何写教研论文这个问题的关注却一直没有中断,思考也日益成熟,到08年的时候,这些文章终于一篇一篇的完成了。所以笔者相信,“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对某一个问题的关注,只要持续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3、研究主题化研究需要积累,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为此,笔者建议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一定要确定一至三个最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在一定的时期内重点围绕确定的主题,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推向深入。笔者回顾自己的教研经历,发现自己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一是课堂教学研究,二是考试研究,三是学法指导研究。其中解题研究是考试研究和学法指导研究的交叉点。笔者在此以自己发表过的解题研究方面的文章为例对研究主题化的重要性作些简单说明。为便于分析,笔者把解题研究文章分成三类。第一类:《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例谈原因类主观题解答的基本策略》、《对策类主观题解题的基本策略》、《如何认识类问题解读》;第二类:《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类型大盘点》;第三类:《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政治主观题解题中的转换艺术》、《政治主观题解题常见思维障碍剖析》。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笔者所列的第一类文章与第二类文章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第三类文章与第一、第二类文章从某个角度看就是一种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我们很难说,第二类文章没有以第一类文章为基础;我们也很难说,第一、第二类文章对第三类文章的撰写没有助益。因此,笔者以为,中学教师做研究一定要强调主题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我们研究过程上的延续性,克服“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式的研究,避免陷入经常性的“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的尴尬和“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无奈;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的研究围绕主题,以横向拓展、纵向深化的方式不断推进,突显研究内容上的承接性和启发性,从而使前面的研究更好地成为我们后续研究的条件和基础,或让我们能从以前的研究中生发出新的研究灵感,做到研究内容上的前后承接,不断深化。

103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

    教师论文写作技巧及发表办法 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

    xiaomao7taota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育论文写作与发表

    一,中级职称: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

    水中央198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读后感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

    掉进米缸的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裴海安

    一、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

    吃是王道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教师论文与写作发表

    【教师论文发表的八个小技巧】一、稿子的质量要说得过去。稿子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

    渴望丰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