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6

李家子弟平平
首页 > 论文发表 > 近代史人物论文发表期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lephantwoman

已采纳

历史研究杂志,是权威杂志

179 评论

danyanpimmwo

学术论文的话《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清史研究》《抗日战争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史学史研究》《史林》这些都是国内顶级的史学刊物哦,当然门槛非常高啊。你可以根据自己要写得论文的分类来选择投稿的单位哦。另外《历史教学》(分高校版和中学版)虽然没有上述的权威,但是和教学方面相关的投这里会比较合适吧。如果你的论文不太正式,可以到一些大众一点的杂志上尝试,比如:《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杂志》《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博》《民国春秋》

301 评论

落叶无声2015

收入论著目录如下:一、独著书 1、《元典:文本与阐释》,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2、《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8月3、《人文论衡》,武汉出版社,1997年4月4、《中国文化史断想》,华中理工大学,1998年3月第2 版5、《元典:文本与阐释》,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6、《明清文化史散论》,华中理工大学,1998年3月第二版7、《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再版,列入《希望工程丛书》台湾桂冠图书公司马1993年5月8、《月华集》,中国显赫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10、《新语探源》,中华书局,2004年二、合著书(皆为第一署名) 1、《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2、《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3、《中华文化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4、《绘画中华文明史》,(策划,撰文),湖北教育出版1995年11月5、《中国学术流——论著辑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6、《<劝学篇.劝学篇书后>点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7、《中华开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8、《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亚智慧的历史启示》,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三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一4期,《新华文摘》转载2、《张之洞从清流派的“开眼看世界” 》《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3、《试论道咸间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 》 ,《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4、《原典精神与近代化运动》,《中国文化总字》第6期5、《经史同异论》,《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6、《“变异”与“不易”的二律背反——洋务派“变法”观刍议》,《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7、《“敬祖”与“重史” 》,《江汉论坛》,1993年第8期8、《从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9、《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族文化渊源》,《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 期10、《中国文化人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新华文摘》转载11、《“元典之树”何以常青》,《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孙中山对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诠释》,《光明日报》1995年6月12日 《史林》82期12、《厘清概念——以“封建”和“形而上学”为例》,《江汉论坛》,1994年第9期13、《日本“中国学”的启示》,《江汉论坛》,1996年第10期14、《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 期15、《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文化重演”现象的诠释》,《学术月刊》1996年5月16、《略论中西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又被译成英文在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上发表,The Humanist spirit in China and the West ,Feng Tiany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年第3期.17、《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1期18、《对东亚智慧的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1期19、《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20、《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与杨华合作),《学术月刊》,1998年第3期21、《戊戌变法成败论》,《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22、《东亚智慧与可持续发展》,《文史哲》,1998年第4期23、《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24、《洋务派的经世观念》,《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 期25、《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26、《习史偶得(二则)》,《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27、《《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28、《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29、《“千岁丸”──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30、《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1、《同治元年日本人上海所见“华洋会剿”》,《学术月刊》,2000年第8期32、《日本使团对清末上海社情的观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3、《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34、《谁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湖北档案》,2001年第10期35、《《近代名人墨迹——冯永轩藏品》卷首语》,《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4期36、《“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37、《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江汉论坛》,2002年第1 期38、《同治元年日本人对上海社情的观察》,《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39、《瑶族研究新突破——评宫哲兵的《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40、《《人口革命论》序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41、《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42、《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与邓新华合作),《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43、《分宗别源》,《书屋》,2002年第5期44、《评大型历史影集《辛亥革命大写真》》,《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6期45、《经济·社会·自由:近代汉字术语考释》,《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46、《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47、《汉字文化圈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48、《明清之际西学与中国学术近代转型》,《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49、《利玛窦创译西洋术语及其引发的文化论争》,《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50、《文化自觉与中华智慧》,《文史哲》,2003年第3期51、《近代学人对新词语输入的反应》,《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52、《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53、《晚明西学译词的文化转型意义——以“脑囊”、“几何”、“地球”、“契丹即中国”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54、《中日两国对印度佛教术语的吸纳》,《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55、《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学术月刊》, 2003年第12期56、《先哲启示与可持续发展之道》,《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57、《“汉字文化圈”刍议》,《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8、《“世界遗产”:不可再生的瑰宝》,《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59、《近代新语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60、《《瀛环志略》创制新语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1、《略谈鄂东大师级人物产生的时代背景》,《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2、《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以科学、哲学为例》,《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年第4期63、《晚清入华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64、《清末民初国人对新语入华的反应》,《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65、《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6、《关于《千岁丸上海行》的中、西、日纪年转换等问题的说明》,《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2期67、《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68、《学术乃天下公器——答沈国威君》,《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4期69、《“经济”辨析》(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0、《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封建”命题评析》,《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四、其它期刊发表论文 1、《民族先祖,文化英雄——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年2、《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双向同构》,《中西哲学与文化》第1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明夷待访录〉:“复古表象背后的“新变” 》,《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2期,4、《从“华夷之变” 到近代民族主义》,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5、《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增补稿收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6、《辛亥武昌义史事考辨五则》,台湾《湖北文献》第95期,1990年4月10日7、《张之洞与湖北教育》,台湾《湖北文献》第96期,8、《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载《中国近代史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五、海外发表论文 1、《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民主主义的结合点》,美国夏威夷大学论文集〈英文〉收入2、《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日本《九洲国际大学论文集》〈日文〉通卷107号3、《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日本实学史研究》〈日文〉收入,日本思文阁下1991年3月出版4、《“文明冲突决定论”辨析》,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春季卷5、《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日文〉,日本《中国21》1998年《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专号》6、《中国语、日本语、西洋语间の相互传播と翻译间的“经济”概念の变迁》,发表于日本京都《日本研究》第31集,平成17年10月出版

147 评论

Cindy森小蝶

《历史研究》《史学月刊》

146 评论

相关问答

  • 近代史外文期刊投稿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版、《中学历史教学》这些对中学教师而言更直接、更实用。

    子非鱼110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近代史人物论文发表朋友圈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

    集庭装饰0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网中国近代史论文发表

    中国近代史论文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

    shazidoume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近代史人物论文发表期刊

    历史研究杂志,是权威杂志

    李家子弟平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近代史外国期刊投稿

    杂志:《史林》《历史教学》《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杂志》《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博》网站:趣历史:学史博客:历史春秋:

    略过剧情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