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8

锦瑟无端2325
首页 > 论文发表 > 梁思成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njan3344

已采纳

原名是《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是《人民日报》1951年12月27日刊登的,网上没有全文,估计得报社找了,呵呵。现摘录两个片段你参考:“我在二十余年中,一方面走到反动统治集团的外围,成了可供它们驱使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又接近了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化人’,被敌人拉拢,为他们的侵略政策服务。”折断的脊梁——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纪略“我回到祖国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东北大学创办一个建筑系。我当时还颇自豪,认为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比起美国大学的建筑系并无逊色,且青出于蓝。纺织学也是当时的新兴学科,我国除江苏南通有纺织学校外,只有东北大学设有纺织系。”

329 评论

小红红黑黑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 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保护北京的城墙、牌楼、北海团城等等竭尽了全力。他还多次为文化部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古建筑工作人员培训班讲课,培训专业人才。名徽音,福建省闽侯人。l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29年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讲授《雕塑史》和专业英语。是年,张学良出奖金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1931年应聘到北京中国营造学社任参校。 从1931年到1946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参加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足迹遍及北京、河北、山西、浙江、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1946年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课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说》等专题课。194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1951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1951年调查研究景泰蓝生产工艺并设计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景泰蓝新图案,还亲自参与测试。 1950年兼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工程师,1953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 参与设计的工程有北京大学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云南大学学生宿舍、清华大学教师住宅。中南海怀仁堂装修工程等。 她发表的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她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林徽因诗集》(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联合编辑出版了《林徽因》(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之一)。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建筑界的才女。梁思成(一九O一—一九七二)如果活著,他是一百岁了。最应该纪念他的不是我,而是一座城市――北京,但北京消失了,只留在梦中。故都的逝去,让一个人痛心疾首,但他无能为力,今天的北京,还记得这个人吗? 北京不是梁思成的故乡,但北京消失的时候,他最心痛,他有没有流过泪,我不知道,但我依稀听到他的叹息声,北京,你真的就这样消失了吗? 为留住北京,为留住一座经典的城市,梁思成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他本来可以不说话,让故都离他远去;也可以远走他乡,让故都留在梦中,但他实在放心不下,他太爱这座城市了。历史真是无情,当故都将倾的时候,想去扛住她的竟是一个瘦弱,还有些残疾的书生,他哪里来的勇气呢?文化?艺术?还是别的什么。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血脉里有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据说,为了留住北京,梁思成和北京市长彭真吵了起来,然而一介书生,吵有什么用呢?北京还是消失了。 许多年以后,我看到了一九五七年梁思成在沈阳和一些教授的谈话,这是关于梁思成罪状的一个通报。那次,梁思成是和胡愈之一起到沈阳的,正是“百家争鸣”的时候,沈阳的高级知识分子都不敢说话,梁思成鼓励他们,还讲了他和彭真争论的情况。 梁思成说:“我和彭真很熟悉,为了北京市的建设问题争得不休,我说现在你不采纳,五十年以后,事实会证明我是对的。彭真说你若是皇帝,一定是个暴君。现在看起来,我的观点中有的是不对头,但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梁思成还对记者说:“我这顶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帽子,已经戴了数年,现在看起来,我的意见也不完全错。” 彭真的话很有意思,他把梁思成说成是暴君,也许是梁思成太固执,不放弃自己的意见,刺激了他。彭真的故乡在山西侯马,那是梁思成最向往的地方。当年,为了普查中国古代建筑,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几乎踏遍山西,可以想象梁思成测量应县木塔的神情,还有他们发现五台山佛光寺的惊喜。梁思成不会想到,他一生最大的惊喜来自山西,而他最大的失望也来自山西,这是偶然还是宿命? 一九五七年,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天真的梁思成也以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来了,他想在这个“春天里”出一口气,因为憋得太久了。思想改造运动时,梁思成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为谁服务了二十年》,那样的文章在梁思成一生中还有几篇,但我们从那里看不到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也许不乏真诚,但如果五二年的梁思成是真诚的,那五七年的梁思成呢?梁思成说:“我在二十余年中,一方面走到反动统治集团的外围,成了可供它们驱使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又接近了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化人’,被敌人拉拢,为他们的侵略政策服务。”那时,知识分子为了过关,说了许多莫明其妙的话。梁思成本来不是那样容易自毁的人,但在那样的年代,一个书生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五五年,对梁思成建筑思想的批判,也没有把他的内心世界摧毁。当时对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个基本评价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存在著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建筑思想”,它的具体表现是以梁思成为首的大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建筑即艺术”,或把建筑看成“首先是艺术作品,然后才是工程建设”。在进行专业教授过程中,贯穿著唯美主义思想,强调清华建筑系与其它建筑院系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教育学生掌握“艺术”,错误地认为工业建筑是低级的,学好民用建筑就会作“艺术要求较低”的工业建筑。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培养工业建筑设计干部不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任务,清华大学建筑系在教学过程中传播了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建筑思想,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著“清不如明,明不如辽,辽不如唐”的观点。 这是向著梁思成而来的,随后就开始批判他的建筑思想,同时,北京开始了它消失的命运,梁思成沉默了,但他的内心并不平静,他对这个城市有太深的感情,眼看著她消失,而不能阻止,他都和彭真吵架了,但秀才遇到兵,梁思成离山西很近,而山西离梁思成很远,很远…… 五二年梁思成妥协了,五五年他也保持沉默,但五七年,还是这个梁思成,他却要说话了。他在沈阳说了那样的话,他在北京还要说。一九五七年三月二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梁思成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发表了意见。 梁思成说:“展宽西长安街的时候,拆了很多民房,结果街道过宽,街道当中用不著,留作停车厂,把民房拆了作停车厂,我看不太妥当。” 他还说:“西长安街太宽,短跑家也要跑十一秒钟,一般的人走一趟要一分多钟,小脚老太婆过这条街就更困难了。”关于双塔庆寿寺拆毁问题。 梁思成说:“展宽西长安街的工程中,对庆寿寺的拆毁不够慎重,当时有争论,有关方面没有很好考虑就拆掉了。我想应该保留半年到一年,等群众都说不好时再拆不迟。”关于拆毁东直门城楼问题。 梁思成说:“听说有关方面在修筑道路中要拆东直门城楼,我看要好好考虑,这个城楼是现在北京明朝留下来唯一的楠木建筑物。一九三四年,袁良作北京市长的时候,有一个日本木匠见到是古代楠木建筑物,愿意补贴两万元进行维修。人们不要把这些古东西只当作古董看待,它们在城市中起著装饰的作用。外国有许多城市的马路上,很讲究装饰,看来不单调,我们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当然不必花钱去兴建,原有的建筑要好好利用它为城市服务。”梁思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但他没有留住双塔庆寿寺和东直门城楼,它们还是消失了,双塔庆寿寺的拆毁一是因为庆寿寺是为纪念明初僧人海云和他的弟子可安而建的,这两个人对蒙古入侵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汉奸;二是因为这两个塔是清代建筑,没有什么价值。东直门城楼拆毁,是为了东郊飞机场建成后的交通便利,如果不拆这个城楼,改建道路时要多花几万元钱。听起来都很在理,但不能细想。 北京城市建筑决策者的思路是:一切以人民的名义。梁思成要保留古建筑,他们就说那些东西不方便于人民生活;据说还要梁思成林徽因和拉黄包车的工人座谈,让他们说这些建筑如何碍事。说保留古建筑要花钱,当时国家没有那么大财力,这也很奇怪,保留怎么会比建设要多花钱呢?再说,为飞机场的交通方便,五十年代,有多少人民天天坐飞机呢?说决策的人短视,没有文化,好象也不合情理,梁思成这样周游过世界的建筑学家,都嫌西长安街过于宽,而刚进城市的干部就会想到后来的发展?五十年代,谁天天坐轿车呢?人民,人民……我想起了罗兰夫人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马寅初的。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梁思成的

165 评论

无敌的小饭桶

You can't trust what he said at that special time which was not from his heart.An architect is only an architect, how come be a 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It was the result of 强势、高压的改造倾向和边缘化意识.He was forced to say so like many other famous scholars did.

176 评论

是芬妮呀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

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

楼阁平面矩形,三层,高13.2米,加上石台,总高近20米,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

登阁远望,也可遥瞰东南远处的都峤山与绣江景色。

真武阁二层以上比底层收小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很低,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更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使得它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更象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层重檐。

但它又较一般重檐建筑更为从容和层次鲜明。

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佳作。

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油饰,屋面为小青瓦镶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古经略台真武阁是文化公园中最珍贵的古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略台是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任容州都督府容管经略使时,为了操练兵士和观赏周围风光所建,台上原有建筑早废。

到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为奉祀真武大帝以镇火灾,在经略台上建起了三层楼阁,即真武阁,至今已有400多年。

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全阁未用一件铁器。

更为奇特的是,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仍岿然不动,安然无恙。

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这种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梁教授发表的有关真武阁的专题论文,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纷纷前来参观研究,无不为真武阁的奇妙结构和优美壮丽的造型而感叹。

157 评论

很多时候会想起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好,以及金岳霖的人品梁思成都看在眼里,他表示金岳霖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如果林徽因要离开自己,他表示祝福。

323 评论

怀疑本身

提起林徽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民女神","女人公敌",亦或是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情感故事。抛开世俗言论与成见,摘下有色眼镜,单从林徽因的个人成就上讲,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作为建筑学者,林徽因所达到的高度都是十分耀眼的。

林徽因不止文采卓然,样貌更是十分出众。这样一个才貌双全,文墨皆通的奇女子即使是在身故75年后依然有许多后辈为其魅力所倾倒。

一、一身诗意千寻瀑

文采斐然,美而自知的林徽因很喜欢在月光下提笔写诗。她的诗就像她本人一样,轻灵娟秀,与众不同。

1、诗意人生

林家虽不能说是十分显赫,但也自林徽因往上,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是个书香门第。林徽因本人是新时代思想进步的女青年,这一点是有家学渊源的。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是著名的民主先驱,后来为民主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

幼年林徽因

1904年林徽因生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丽杭州。杭州城好山好水,风景秀丽,也是出美人的地界儿。都说杭州美女气质出尘,温婉动人,但是林徽因却与众不同,她说话很直,堪称刀子嘴。

林氏一族中有留学经历的不在少数,林徽因也不例外。她5岁入学堂,8岁在上海上小学,16岁随其父林长民在欧洲游学。林徽因随林父在伦敦时居住的房子主人是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就是受她影响,在那时暗下决心要在建筑界做出点儿名堂。

1年游学结束,林徽因随父回国读书,此时的她已经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林徽因20岁那年,她选择去美国留学,学习的方向正是她喜欢的建筑专业。3年后,十分好学的她又去了耶鲁大学进修。

正是由于早年间对于建筑学的孜孜以求,不断学习才为后来成为女建筑学家林徽因打下了坚实基础。

林徽因

2、喜欢月下写诗的奇女子

如果说建筑学对于林徽因来说是主业,那么她主业之外的时间就几乎都给了文学创作。林徽因以原名"徽音"为笔名多次在《诗刊》、《大公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新诗和文章。

林徽因的诗歌极具建筑美和音乐美,诗歌格律灵动自由,清新活泼同时还兼具语言温婉,易于上口的特点。

林徽因貌美,不光世人称赞,她本人也是知道的。她常常身着白色丝质长袍,立于花前,沐于月光之下写诗。婚后的她每次这样写诗就会对丈夫梁思成打趣道:我若是个男子,必为我自己所倾倒。

二、建筑界的"女神学者"

虽然林徽因的才貌与文学作品较之其在建筑领域的名声更广。但是,她对于建筑学实可谓爱得深沉。

1、行走于荒野的建筑学先驱

林徽因生于富足之家,从小就几乎没在生活上吃过苦头。长大后,随父游学,后喜爱写新诗,文采卓然,为世人倾倒,被很多才子大家所追求。比如最为著名的三位: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

虽然在世人眼中是矜持高贵的大家小姐,但是林徽因对于自己却从不这么看。她甚至很希望大家能抛开外貌,看到她在其他方面的努力,比如自己一直醉心的建筑学。

婚后的15年间,从1930年到1945年,她和丈夫梁思成足迹遍布15个省,将近200个县市,考察测绘2000多座古建筑,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赵州桥和五台山佛光寺等等。

建筑测绘考察是十分辛苦的,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生活条件更是无从提及。即使是这种情况,林徽因对于自己热爱的建筑学依旧是热度不减分毫。她坚持完成了所有测绘任务,这种强度和条件即使是男士也未必扛得住。

2、古建筑的守护者

林徽因和丈夫的测绘数据都是由二人亲自测量所得,所以详实丰富,真实可靠。基于此夫妻二人在建筑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她除了和丈夫合作发表多篇论文,自己也有独立成果。

林徽因和梁思成

虽然林徽因家境富足,从小就有佣人照顾一应生活起居,并没有吃过什么苦。但是作为建筑学者的林徽因十分吃苦耐劳,丝毫没有娇小姐的做派。她工作时的朴素认真受到了公公梁启超的高度赞扬。

后来由于战争缘故,时局动荡,林徽因不得不与丈夫携全家开始逃亡。逃亡之旅风餐露宿,没有保姆和厨师,林徽因开始主持家务,对此她并无半分不满,反而十分乐观。流亡期间,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来林徽因得了肺结核,由于病痛有很长一段时间她只能卧床。即使身体不适,林徽因依旧在病床之上为她的《中国建筑史》一书搜集资料,阅读史料。

战争结束后时局趋于平稳,林徽因一家返回北京,并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之后北京城市规划打算拆除一些旧的建筑物,林徽因为了保护其不被淘汰破坏,不惜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争论。她更是为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放下家国仇恨,在地图之上标出古建筑,以使其免受轰炸。

她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真的是尽其所能,倾其所有。

林徽因

三、执一人手到白头

虽然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但是她本人最为人们熟知和热议的却是她的几段情感经历。

1、国民女神

林徽因不论是在文学还是建筑学,她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也是她称为"国民女神"的重要原因之一。林徽因一生对3个男人动过心,初次动心是对徐志摩。二人相遇时,林徽因只有16岁,徐志摩当时21岁。相差5岁的二人,初遇就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人文历史到时局政治,无所不谈。

不多时徐志摩便对林徽因表明心志,并透露出有与发妻离婚之意。林徽因虽然心里对于徐志摩有好感,但是她一想到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便心生不忍。于是果断放弃心中的喜欢,在此之后与徐志摩的交往中一直心中澄明,视其为良师益友,毫无半分旁的心思。

徐志摩

之后林徽因与梁思成按照家族约定步入婚姻殿堂。二人佳偶天成,虽然两人是在家族的安排下相识的,但是二人对彼此的感情是认真的,发自内心的。梁思成对于林徽因一直呵护有加,林徽因对于丈夫也是真心爱护。

梁思成作为丈夫十分了解自己的妻子,他知道林徽因美而自知,于是亲手打磨一面铜镜,赠与林徽因"自鉴之用"。林徽因对于丈夫的礼物很是喜欢,欣然收下并时时用之。

2、发乎情止乎礼

除却以上二位,林徽因婚后对金岳霖也曾倾心。对于金岳霖的倾心喜欢这一点是林徽因自己亲口说出来的。当时的她和梁思成还是夫妻,对于这次动心,她是亲口讲给自己的丈夫的。梁思成知道后悲痛欲绝,但是出于自己对于妻子的一贯爱护和妻子的坦诚,他让林徽因自己选择。如果选择自己,他会继续和妻子过下去,一如往常。如果林徽因选择金岳霖,自己就抽身退出,绝无怨言并且真心祝福她们。

金岳霖

左右为难的林徽因听到丈夫对自己的此番表态,很是动容,选择斩断对于金岳霖的感情,与丈夫携手共度此生。

对于林徽因,应是先看到她做为一个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卓越贡献,然后才是她的美貌。至于所谓"绯闻"从客观角度看待事实,尊重事实,则是对林徽因本人最好的看待,最大的尊重了。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发表是真的吗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晚上去找别人帮忙发表论文会不会被人这情况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现在网上非常多的片子一不小心就了,注意安全。

    苏州小熊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梁思成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梁家 一门九英梁启超后代人才辈出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是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永,梁启超的次子,是中国杰出的

    瑾年凉薄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发表成功是真的吗

    1、只要找对正规的代理结构肯定都是没有问题的,处处多留个心眼,不要只想贪小便宜,只想找便宜 的肯定就会吃亏的。 2、一般价格都是在六百左右或者往上。

    复古猫小懒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魏巍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昨日,南方日报一篇《广商副教授剽窃重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报道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报道称,重庆长江师范学院(也叫涪陵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01级毕业生魏

    小喵酱一小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梁思成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原名是《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是《人民日报》1951年12月27日刊登的,网上没有全文,估计得报社找了,呵呵。现摘录两个片段你参考:“我在二十余年中,一方面走到

    锦瑟无端232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