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棉袜
2019年6月,我国著名企业华为公司向公众宣布了一条新的招聘信息,不同于常规的人才招募方式, 此次招募的对象是 “天才少年” 。
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计划中,他将从全球范围内,找寻20到30名天才少年,并且给予他们极高的薪酬。
如果这些年轻有为、潜力无限的新星,通过了各项严格审核以及重重考验的招聘测试的话,将拿到最低90万左右,最高201万的年薪。
对于刚刚毕业的学子来说,这样一份薪酬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也收到许多天才少年递来的简历。
当首批人员名单公之于众时,一位年仅27岁的博士毕业生引起了 社会 热议,因为他获得了高达201万的最高规格年薪 。
这个人就是华中 科技 大学14级博士毕业生左鹏飞。
1992年,湖北随州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这个孩子就是左鹏飞。
对于左鹏飞的父母来说,喜得贵子自然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
从鹏飞两个字就能看出,他的父母希望孩子 健康 茁壮成长,日后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从左鹏飞刚刚上学开始,父母就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经常督促他认真学好老师传授的知识。
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左鹏飞从小就养成了优秀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认真记录笔记,放学后还会主动进行复习。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左鹏飞虽然没有像许多天才少年那样,早早就在各种竞赛中闯出名声 。
但在他的班级和学校里,已经是老师和同学都一致认可的好学生,这种优秀不仅因为他成绩名列前茅,更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十分突出。
尤其在数学和理科知识的学习上,别的同学需要一个月掌握的知识,左鹏飞几节课的时间就能融会贯通。
从那时起,左鹏飞的身上就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理计算能力。
在随州一中的三年学习时间中,左鹏飞的成绩始终稳定保持在全校前列,这也让他顺利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发挥。
当高考成绩公布后,左鹏飞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来到了华中 科技 大学计算机专业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涯。
华中 科技 大学作为我国知名的学府, 其计算机专业也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培养学科 。
多年以来,从这个专业走出的学子,既有在科研领域不断创新的学者,也有成功取得高薪,入职顶尖企业的人才。
刚刚从家乡随州来到大学的左鹏飞,面对众多与自己一样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时间也产生了不适应的感觉。
但这种不适应的状态,很快就被繁忙而充实的学业生活所填满, 面对着一本本复杂的专业课程书籍,左鹏飞开始了新的征程。
不同于高中时的一枝独秀,在大学里,他拥有了许多学习上旗鼓相当的“对手”,他们相互结伴在图书馆中探寻知识的奥妙。
对比如今许多大学生,左鹏飞的大学生活显得重复且单调。每天除了上课学习之外,图书馆和 体育 场就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在别的同学醉心于网络 游戏 的时候,左鹏飞始终没有失去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的学习习惯。
这种自律和勤勉的品质,让左鹏飞在大学时的成绩也十分突出,即便在人才济济的大学,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2014年7月,左鹏飞大学四年的时光匆匆飞逝,转眼就到了面临毕业抉择的时刻。
华中 科技 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了一块不错的“敲门砖”,能够吸引不少大企业前来招生。
因此,左鹏飞身边不少好友都选择了步入 社会 ,尽早在 社会 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
与此同时,班级里也有不少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通过出国、考研等方式,继续在校园的象牙塔中就读。
但左鹏飞却和所有人都不太一样,四年苦读为他争取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就是跳过硕士阶段,在本校攻取博士研究生学位 。
在任何一个高校中,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都是极为难得的机会,这不仅要求他成绩优异,更要在学术上展露出了极高的天赋。
而左鹏飞正好满足了所有的要求,拥有了在本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不过,这个选择也让他产生了一些犹豫。
博士生与硕士生不同,攻读博士学位并非2、3年就能结束,4、5年能够毕业就很不容易 。
左鹏飞担忧自己难以在学术上取得成绩,同时也失去了获得硕士学位的资格。
在和老师进行多次长谈后,左鹏飞最终还是决定在有限的青春岁月里,为自己的梦想进行拼搏,争取早日拿到博士学位。
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左鹏飞来到了华中 科技 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了华宇教授的学生。
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 华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存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方向有很深的研究 。
他不仅在国内主持多个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更是国际期刊FCS和JCN的编委成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学术报告。
来到华宇教授门下,左鹏飞深感千里马遇伯乐的喜悦,老师不仅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治学态度更是无比严谨和认真。
作为年仅21岁的博士研究生,他在专业基础上与同门学子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再次激起了左鹏飞奋进的动力。
在华宇教授所带领的信息存储系统实验室中,左鹏飞的科研生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博士生的研究生活与本科生有极大的不同,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生活节奏上,更体现在学习方式中。
在大学本科里,课堂教授知识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书本信息、老师教授是提高自己最重要的渠道。
但在博士研究生活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仅仅是“教”与“学”,而是自主寻找研究方向和内容,老师给予点拨和启发。
由于左鹏飞没有经历过研究生学习阶段, 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弥补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经验 。
为了让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更加有效率,左鹏飞给自己设定了严格的时间规划,保证当天制定的学习任务全部完成。
从8点起床开始,左鹏飞就会进入实验室当中,开始今天的学习计划,直到11点半再去食堂就餐。
经过短暂的午休后,下午两点半左鹏飞又会回到实验室,直到晚上6点再去吃晚饭。
吃完饭后,左鹏飞又会来到实验室进行自己的研究,直到今天的任务全部完成。
在左鹏飞的时间计划表中,没有多余的外出和 娱乐 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实验和研究学习上。
这份近乎苛刻的自律,也为左鹏飞带来了应有的回报,博一结束后,他的知识储备和实验能力,已经不再是他研究的短板。
面对进步如此神速的学生,华宇教授也不由得感叹后生可畏, 与此同时,老师也对他有了更高的期待。
但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在向前奋进的道路上,挫折与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博二到博三这两年时间,就是对左鹏飞的人生考验。
在博士生就读期间,学生发表的学术成果是衡量一个人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其顺利毕业的重要条件。
进入博士二年级后,左鹏飞的同门师兄弟已经开始逐步产生研究成果, 在国内、国际期刊中发表论文 。
但左鹏飞在此时却遇到了研究上的瓶颈,一直以来,他所研究的方向聚焦在计算机非易失性内存领域。
简单来讲,我们平常使用的电脑、手机等设备, 在断电后会存在数据丢失问题,而非易失性内存则能改变这种情况。
但由于目前非易失性内存使用的存储介质还比较新颖,相关技术还不完善,无法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左鹏飞研究的内容正是针对这一领域的相关技术,他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但随之而来的难度也非常大 。
从博士一年级到博士二年级的一年里,左鹏飞撰写了相关领域的一篇研究论文,但却始终没能被任何期刊收录。
换做其他同学,很可能选择更改研究方向,或者重新寻找研究内容,但左鹏飞却并没有选择放弃。
就像他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说, “既然选择了科研道路,我就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这个研究领域留下自己的姓名。”
为了继续打磨自己的研究,从博士二年级到博士三年级的时间中,左鹏飞全身心投入到了这篇论文的数据更正、内容修改当中。
即便身边的同窗好友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他也没有因此而动摇自己的研究信念,而这最终也为他带来了丰硕的回报。
经过这一年时间的沉淀、打磨, 左鹏飞的研究成果终于取得了质的进步,并且得到了学术期刊的收录 。
古话常说,万事开头难,无论是生活遇到困难,还是学术研究中遭遇瓶颈,最难的往往是最初始的阶段。
一旦成功迈过了那道艰难的门槛,之后的路就会从崎岖小径变为宽阔的阳光大道。
左鹏飞第一篇论文成功发表后,立刻引起了计算机领域激烈的讨论,此后,他的学术成果如泉涌般不断喷发。
这样的学术成果,不仅为左鹏飞赢得了荣誉,也为华中 科技 大学计算机领域研究实现了两个“零”的突破。
在此之前,华中 科技 大学还没有人在 OSDI与MICRO 两个顶级期刊中发表学术成果,左鹏飞是学校 历史 中的第一个人。
这样优异的学术成果产出,不仅让整个实验室感到羡慕,更让无数计算机领域从业者感到震惊。
单从天赋角度来说,华宇教授并不认同“天才少年”的说法,中国茫茫人海中,天纵奇才大有人在,但像他一样勤奋的天才却寥寥无几。
无数天资过人的少年,在逐渐长大的道路上失去了方向,成为“伤仲永”的悲哀 。
之所以左鹏飞能取得这样优秀的研究成果,绝不是“天赋”这两个字简单的文字能够概括,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他的自律与努力。
从本科毕业就进入实验室以来,老师见证了他的成长,更加明白这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一周七天规律的作息生活,没有额外 娱乐 的高强度研究, 这些不过是大家能够看到的努力,背后一次次的自我怀疑才是内在的痛苦 。
众人只能看到站在聚光灯下,接受荣誉赞誉的获奖者,但却无法看到深夜在实验室中反复思考的左鹏飞。
博士五年时间里,左鹏飞发表学术成果十余篇,成为了同学眼中“大神”般的存在。
老师们也十分欣赏左鹏飞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甚至多次在讲堂中将他作为优秀案例勉励后辈学子。
2019年,左鹏飞带着取得的无数荣誉,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博士学位,结束了自己的校园生涯 。
本科毕业时,左鹏飞心中对未来还存有些许迷茫,如今,他终于到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人生时刻。
毕业季是每个学子都要面对的人生路口,有的人忙忙碌碌却始终找不到心仪的岗位,有的人却早已成为了各大公司的“香饽饽”。
显然,左鹏飞属于这两类人中的后者 。
从他临近毕业季开始,就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前来询问他的想法,其中就有阿里、腾讯等知名企业。
从2015年开始,华中 科技 大学就与华为公司达成了诸多合作协议,因此这里不少毕业生会选择华为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左鹏飞在投递简历的时候,也像其他人一样,向几个较大的 科技 公司表达了兴趣,并且全部得到了热烈的回应。
正当他准备做出抉择的时候,华为公司的面试官却告诉了他一项其他的招聘计划,那就是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
凭借他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完全能够符合这项招募计划的全部条件,只要认真准备笔试、面试,一定能顺利通过。
得到这样的消息后, 左鹏飞也没有过多犹豫,投递了华为公司首席技术官这一职位 。
没过多久,华为公司便立刻给予了左鹏飞回复,不仅十分欢迎他的到来,甚至给这个应届毕业生提供了高达201万年薪的天价薪酬。
在此之后, 腾讯、阿里等各大公司纷纷再次向左鹏飞抛来橄榄枝,甚至有公司表示会给他更高的薪酬 。
许多人向左鹏飞建议,前往向他提供更高年薪的企业,但左鹏飞却并没有听从这样的意见。
但对于左鹏飞来说,薪酬只是自己进行考虑抉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工作之后的内容以及是否与自己的研究相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左鹏飞对于自己的未来,早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
华为公司作为我国在5G 科技 领域的“领头羊”企业,其在科研工作上每年都会投入极大的资金和资源倾斜 。
这对左鹏飞来说具有超过金钱之外的吸引力,毕竟科研工作才是他心中需要追求一生的事业。
就像左鹏飞在此后接受采访中所说的那样, 他的理想是今后为企业界提供更多的技术进步和 科技 创新,推动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在更长远的时间里,他会以图灵等划时代的大师作为精神榜样,推动整个人类的技术进步,让计算机技术为更多人带来更好的服务。
得到华为的天价年薪后,左鹏飞的名字开始被媒体和更多人所熟知,这也让他的家人感受到了荣耀。
在这个到处宣扬金钱至上、知识无用的年代, 左鹏飞的故事就像一本古老的卷宗,提示着后辈应当如何对待知识与学习 。
单单一纸文凭确实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自律的生活、勤勉的学习、坚持的态度,永远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当你独自走过那些埋头苦读的日子后,前方迎接你的阳光是其他人难以感受到的温暖与明亮,是命运对你向前奔跑的最好奖赏。
jingeyijie
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曹原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博士生今年年仅21岁。
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
MIT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
范德华异质结构是二元构筑单元垂直堆叠而成,在二维材料丰富的功能性基础上,可以实现更多的工程化操纵。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控制层间扭曲角度,来调控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MIT)Jarillo-Herrero与曹原等人发现,堆叠的双层石墨烯中,电学行为对原子排列非常敏感,影响层间电子移动。对于物理学家而言,电学行为通常是由能量主导。而在这项研究中,单层石墨烯内原子间电子移动有关的能量在eV量级,而在层间的电子移动涉及的能量量级最多在几百meV。
上述研究成果来自3月5日刊发的两篇最新Nature,通讯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Pablo Jarillo-Herrero教授。 Pablo Jarillo-Herrero和曹原等人团队在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新的电子态,可以简单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
除了这两篇文章外,Nature杂志还配了Eugene J. Mele的评述。
Pablo Jarillo-Herrero(左)和Yuan Cao(右)
文章第一作者是个小鲜肉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MIT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今年年仅21岁,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
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从中学时代起,曹原即受益于“超常教育”。
曹原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该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长为朱源。后者曾任教中科大少年班20多年。曹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
2014年,曹原荣获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奖学金。
天才代出的中国科大竞争激烈,少年班面对的是一大批杀手名捕。但是曹原却如鱼得水。
曹原在《计算物理》课遇到“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丁泽军教授(江湖上人称丁老怪)。丁老怪向新创校友基金会回忆曹原时介绍说曹原是“很聪明的家伙!本科时计算物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成果发了一篇文章,J. Mag. Mag. Mater. 355 (2014) 93-99。没花多少时间,也就是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中科大物理学院教授曾长淦也证实“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曾长淦回忆“(本科)在我们实验室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呢。当时就觉得他太厉害了”。
一位与曹原熟悉的少年班毕业生说:他实在是太强了,以前在科大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了无痕Sky
2018年3月5日,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以背靠背的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Jarillo-Herrero教授课题组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此外,网站还专门配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 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篇重磅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来自中国的21岁博士生曹原。
曹原,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后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生,现在,他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吃货如影随形
在2018年的3月,一个人闯入了我们大众的视野,一名叫曹原的中国人,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关于石墨烯的论文。我们知道《自然》期刊一般上人是很难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论文的,而年仅21岁的曹原却凭借着这篇论文成功入选该刊2018年十大科学家的榜首,而且还是登上该刊最年轻的中国人。
曹原199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在成都生活不久就随着自己的父亲进入到了当时正在飞速发展的深圳。来到深圳后,曹原也是非常的好学,从小学习成绩也是非常的优秀,并且在小的时候就对机械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曹原小的时候就喜欢搜集一些电子产品自己拆卸后又重新组装,可能别的家长会反对这样的事情,而曹原的家庭却非常的支持,经常在深圳电子厂能够看到曹原的身影。由于成绩很好,曹原在别人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初中的知识了。
在学校上曹原仍然是非常喜欢拆东西然后再组装,后来老师觉得他非常不一般,于是就将他举荐到了中科大的少年班。来到中科大少年班后曹原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把高中所有的课程学习完了,而且还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科大的物理班,而这个时候曹原仅仅只有14岁。在中科大中,曹原被这名的环境深深影响了,在大学里他到了美国的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学习,而且还去过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
超导体一直就是物理学上的一道难题,但是在2017年的时候,曹原在研究中发现石墨烯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具有超导性。在无数次的实验中,他失败了无数次,但是曹原却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直到2018年的时候,曹原才得到了成功。曹原的论文发表后,就引起了世界上五里界的震惊,人们都不敢相信,得到这个成果的中国人年龄仅仅只有21岁。而且曹原也是非常的刻苦好学,虽然自己取得了成功,但是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继续深入的自己的研究,能够在有生之年得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他这一生的目标。
现在,距离曹原发现的成果也有了一年的时间了,而曹原仍然在麻省理工继续学习,他仍然在为石墨烯做着进一步的研究。曹原虽然年轻,不是不骄不躁,能够孜孜不倦的却学习,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干着一件事情,这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中国物理学能够在世界上保持重要地位的重要因素。
大家认为曹原厉害吗?
2018年3月5日,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以背靠背的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Jarillo-Herrero教授课题组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此外,网站还专
后来他成为了最年轻的院士,已经无所不能了, 什么都会,他现在在里面的级别超过了很多人,他已经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了。
生平1942年1月8日 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 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英国天文学家福雷德·霍伊尔(1915-),霍
霍金,用手指说话的巨人 作者:王近尧 推荐:soulsand 文章来源: 阅读:53 时间:2005-5-26 21:46:01 一个骨瘦如材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
这是因为Nature上面要求的专业性比较高,而且一旦在上面发表过文章之后,就说明自己非常的有成就,同时这个专栏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西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