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Yuki
虽然在我读研的时候没有出现过导师不让发表论文的情况,但我认为如果真的有这种现象,那么通常来说导师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完全没有必要阻拦学生正常的论文发表需求。也许有以下几种情况:有可能是学生论文的研究深度达不到发表的标准。导师要为学生的研究成果负责,而如果一篇论文或者研究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成果,或者创新性不足、内容深度不够等原因,那么老师是不会让学生发表的,毕竟含金量不高的论文发表出去,导师也会觉得丢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尽量的听从导师的意见,向老师虚心请教修改意见,然后继续钻研,把论文的深度提高到能够发表的标准,到时导师自然会让你发表。还有可能是学生的论文存在着学术不端的情况,比如抄袭、洗稿、数据造假或实验结论不准确等等。这种情况下是导师最反感的,老师当然不会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让学生发表论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生应该立即向导师承认错误,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真正令人信服的原创研究成果。另外一种可能,是学生发表论文而没想让导师署名。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脱离导师的帮助,但有的学生却想要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发表文章,忽略了导师的贡献。或者明明是导师提供了研究成果的主要想法和思路,但学生却想要第一作者而降低了导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的价值。这种情况有的导师也不会容忍,毕竟科研项目按照贡献程度来排序是通用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与老师“争功”。既然你接受了导师的指导,在论文署名的时候把导师放在第一作者是很正常的。作为研究生一定要学会与导师处好关系,导师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你,但是如果学生真的跟导师闹僵了,那么后悔的一定是学生。
笑寒天下
有可能是一些这样的原因1.不投的原因是很少顶级同领域线研究人员认真看上边发表的文章,2.很少去看的原因是平均收录质最差,3.平均收录质量差的原因是没有高水平审稿人团队,4.没高水平审稿人团队的原因是(此处空格),5. (此处空格)导致peer review在一些期刊形同虚设。6.去主办special issue还要保证guest editor在地理和文化上的diversity,保证收录文章作者的diversity,从而大概维持平均审稿质量。
不一定,条件落后的地区,教师评职称不一定要发表论文。
这怎么是不务正业,老师本来就应该热衷于教育,研究教学,这也算他的本职工作吧,能发表出来教学论文已经比其他老师厉害了。
同一篇论文已经在核心刊物发表,还要再次刊登于英文版有一稿二投的嫌疑!因而导师拒绝挂名是担心一稿二投对他有影响吧!
凡是要评职称的行业都规定了参评人员必须有发表了的论文,教师也不例外。全国各地都相应地规定了中级以上特别是高级要发表不同篇数的有较高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而发表
增刊学校一般是不会承认的 你发表文章都会收到期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