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3

  • 浏览数

    137

A.灰~白~黑~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中国发表评论文章说相声

1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球球阿月

已采纳

郭德纲的相声偏向于老司机开车。虽然是为了逗大伙笑,但是不适合小孩子看。

94 评论

花小卷2010

如果苗阜不是说相声的而是一位相声票友或者是评论家,这篇文章值得一为之点赞、一定能圈粉不少。

而苗阜毕竟不是一般人物,是青曲社的掌门人,也是说相声的。青曲社起源于陕西,在相声江湖上苗阜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了,相声水平也不容小觑,不仅获奖众多而且把相声说道了央视、说上了春晚,这是多大的荣耀和面子啊!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苗阜不止一次蹭德云社的热度,“江湖相声”是指谁呢?吃瓜群众心里明镜似的。说相声水平比苗掌门高得多了去了,而苗阜还是有“贵人”相助的。

苗阜有身份、有地位、有工资还高学历,即使不创办办青曲社,照样活得很滋润。于是就饱汉不知饿汉饥,把不与自己“志同道合”、抢了他风光的说成是“江湖相声”、价值观不正,自己以“庙堂相声”自居。假如苗掌门也是靠自己挣钱养活青曲社、也给国家纳税,那该是怎样的场景啊?

本来相声就是起源于民间,一百多年来就是老百姓生活实践的产物,图的就是个乐呵,哪能事事都唯美高大上啊?“屎尿屁”也是生活中的内容,解决不了也堵得难受;“骚浪贱”也是生活中客观存在,既要靠法治也要靠道德。

与其花那么多心思写长文来批判别人倒不如好好写自己的作品、练练基本功。在传统相声方面苗阜说学逗唱的基本功与郭德纲相比差远了,在相声创新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说“江湖相声”价值观不正,至今也没见苗阜拿出价值观纯正的“庙堂相声”段子。即便是“江湖相声”有问题,三观不正、严重“三俗”,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该处罚该规范,那是必须的,同行批评也是应该的,虽然同行是冤家,但也不必“相煎何太急”。

比批评更重要的是你能拿出价值观纯正、能引领相声潮流的让观众山呼的作品,“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评论家都是马后炮。

把别人说成是“江湖相声”,价值观不正,这是想抱谁的粗腿、靠那棵大树?就《相声有新人》作为召唤师的郭德纲与《首届全国相声小品过大赛》评委苗阜相比,郭德纲要甩苗阜几条街。

既然入这行了,也算是小有成就了,那就要懂这行的规矩,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功课,想着做龙头老大那得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立足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先说好陕派相声,还是有观众的。郭德纲相声的最高境界是大型商演,那一天青曲社做到了再来“华山论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华夏大地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有差异,历史文化传统也不同,相声不可能公式化、模式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不是很好嘛?不要动辄对他人扣帽子、抓辫子,做最好的自己比啥都强。

175 评论

Elena小妞仔

答:我认为这仅仅是苗阜个人的观点。而我觉得江湖相声也有可取的地方,它结合了多地的特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曲调,这样的相声吸引了群众的眼光。

296 评论

Coco爱美食

我觉得他这样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每个人对于相声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334 评论

闪电小白猫

近些年,相声开始大火,由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引领了一股潮流。

但是相声这一杯羹基本都被郭德纲和他的门生瓜分了,其他的相声演员基本没有尝到什么油水,这也导致有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尤其招人恨。

苗阜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苗阜和郭德纲是同一个时代的相声演员,但是境遇却完全不同,眼瞅着郭德纲和自己的弟子们大红大紫,而自己也满腹才华,却是坐了冷板凳,自然难以平衡。

苗阜曾经也凭借着才华火遍大江南北,相声作品《满腹经纶》,给他也带来了不少的知名度,当时常常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他。很可惜的是,《满腹经纶》这部作品之后,苗阜就再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好作品,渐渐的沉寂了下来,着实让人有些惋惜。

苗阜随后成为了曲协的副主席,他和姜昆是一派的人物,而姜昆与郭德纲的相声理论互相违背,苗阜自然也成为了声讨德云社的一员,开始抨击相声演员们。

苗阜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博文,洋洋洒洒得写了几千字。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就文采而言确实写得好,但可惜的是,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思只是为了声讨德云社,很多人看完称一句“狗屁不通”。

苗阜在自己发表的文章当中,以哲学家的话术类比德云社。正统的相声是把知识装进观众的脑袋里,而德云社的相声却是把钱装在了口袋里,借此来抨击德云社的相声俗气。

对于德云社目前比较流行的饭圈文化,在苗阜看来也是难以理解的存在。很多德云社的粉丝们会开玩笑一般嚷着要给喜欢的相声演员生猴子,而苗阜对这件事深恶痛绝。

在他的长博文中还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江湖相声”。

他表示,“相声江湖”这种形式能够被人们所喜爱,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这种形式却偏偏有些“流氓”,难登大雅之堂。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在苗阜看来,这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本就是三观歪曲,不敢苟同。

在文章的最后,苗阜称现在“妖孽横行”,矛头直指德云社。

对于苗阜指出的德云社三观不正这一方面难以立住脚。有网友指出,在苗阜的相声成名作《满腹经纶》当中有这么一个梗,他将“夸父追日”演变而成“寡妇追日”,这种言论又能高尚到哪里去呢?又怎么能有立场来指责德云社?

苗阜虽然在批判德云社,但是德云社至今为止也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带歪青少年三观事件,本身就很难立住脚。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三观不正,他们的相声并不是传统的相声,有些俗气,在相声界也被称之为“相声俗”,不过在郭德纲看来,他们的“相声俗”是大俗亦大雅。

苗阜洋洋洒洒的上千字,大多数人都是保持着一种看笑话的状态,并不当做是一回事。毕竟,如今德云社拥有大批量的粉丝,所带来的热度也是其他相声所无法相比的存在。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的言论都是过于苍白无力。

究其根本而言,苗阜和德云社是处于两个派别双方的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一些明争暗斗。一些事情只要向利益这一方面靠拢,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利益决定了立场。

在相声界或许相声演员们会分为不一样的行当,但是在普通观众看来,能够带来快乐的相声,就是大家所喜爱的相声。苗阜在公众平台大肆批判德云社,此举也将自己置身在尴尬的地位,进退不得,不仅丢了人,还输了心胸。

对于苗阜发文狠批“江湖相声”价值观不正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283 评论

阿里上市前

一直没有被主流相声承认的郭德纲,如今被人民日报发文怒赞,就是因为现如今他已经成为相声界的一面旗帜,同时向圈内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人民日报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官方平台,被人民日报所批评的人或者事件都是极其恶劣的,但是如果被人民日报所夸赞的话,那么说明这个人拥有着很大的成就,郭德纲曾经在2019年的时候就被人民日报发文人赞扬过,这篇文章长达9000字。

其中提及于德云社的人物就有两位,分别是郭德纲和岳云鹏,足以看出郭德纲的德云社已经被外界所接纳,同时也已经被大家所认可,间接反映出了主流的媒体,已经将郭德纲的相声当作了主流的相声。

其实在早些年郭德纲的相声是要发展得非常的不错,有很多的粉丝,而且实现了相声的第二次复兴,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圈内的很多大佬还是不承认郭德纲的相声,在德云社最危急的时候郭德纲的徒弟还跑了几位。但是人民日报从批评到夸赞,可以看出是对德云社以及郭德纲的一种认可。

其实郭德纲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他的三进三出北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风光无限都是要经历一些坎坷的。

当时人民日报夸赞郭德纲的文章一经发出,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4000万,评论区当中的人论更是过万,郭德纲本人也是转发了这一篇文章并且附上了14个字: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虽然说郭德纲没有读过几年书,但是他的文化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这都得益于在三进三出北京期间努力地提升自我。

郭德纲在15岁的时候像很多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想在这个大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个时候的相声界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以考进编制为荣,能够在体制内讲相声的话那就是手拿着一个金饭碗这辈子都不用愁。

但是作为十几岁的他来讲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他既没有人脉也没有任何的资源,只能够四处碰壁,好不容易考上了当地一个文工团,结果被分配给别人端茶倒水,眼看自己没有发展的机会他就回到了天津,第一次进北京就以失败告终。

回到天津的郭德纲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更加地勤奋学习,21岁的他一个人又来到北京,当时身上只有100块钱,到哪里都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好不容易租了个厂子来搞演出,但是根本没有人来看。

最终为了还债还把家里面的房子给卖了,他的妻子就是在这个时候跟他离婚的,一次又一次的碰壁还是没有使其放弃自己的梦想,26岁的时候又一次来到了北京,虽然常食不果腹,而且还被老板克扣工资,但是他还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之下,如愿创办了德云社。

本来以为郭德纲的人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毕竟他的早年经历实在是太坎坷了,创办德云社后应当能够好起来,但事与愿违,德云社创办之后每天来听相声的也就一两个人,后来小有名气之后又遭到了同行的抵制,在那一段艰苦的日子里,同行的人喊着反三俗的口号。

其实就是针对郭德纲的德云社罢了,其实这件事情与姜昆有很大的关系,也因为姜昆所代表的就是主流相声,而郭德纲因为没有师承,而且讲的都是一些接地气的段子的,早年经历也比较坎坷,所以也没有被主流相声所认可,郭德纲在很多事情当中都被同行给搅黄了。

虽然早些年主流相声确实对德云社非常的不友好,但人民日报对德云社极高的评价,使得德云社成为大众新的相声主流,我们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主流相声,能够使老百姓开心的相声就是好相声,毕竟郭德纲早年的经历十分的坎坷,所以他说出来了一些段子都十分的接地气。

而且用一些插科打诨的方法逗笑大家,并且明白其中的一些人生道理,他就是将很高大上的东西变成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艺术,其实这才是相声的初衷所在。

206 评论

永创佳绩

所谓人红是非多,相声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目,现在的郭德纲已经把相声带到了一个非常火的地步,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人民日报这篇可不是光简单批评下郭德纲和德云社这么简单而已,而是对于整个相声演出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接地气,还不能太低俗,要照顾到所有年龄段的观众,并且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郭德纲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民日报点名了。人民日报讲述了郭德纲、岳云鹏和王宝强等人的奋斗史,《那一年岳云鹏14岁,郭德纲26岁》,满屏都是肯定和褒奖,并对他给中国相声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赏。对此,郭德纲并没有过分骄傲,在转发中只说了一句话: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郭德纲是德云社的灵魂人物,他是别人的楷模。除了像高峰这样坚持往相声艺术家的路上奔的演员之外,其他的演员都或多或少的复制了郭德纲商演中的特色,这才是造成目前德云社受到主流媒体批评的主要原因。郭德纲观点的片面性在于搞笑是有一定的底线存在的,这个底线不容突破,更不应该是模糊地带。九月九号是德云社的钢丝节,这次的直播给德云社的相声演员戴上了紧箍咒,“直播有风险,播出需审查”。

郭德纲绝对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对相声的敬业是有目共睹的。你都别说郭德纲说相声的时候卖力演出了,用郭德纲自己的话说,从晚上七点演出到11点,整整四个小时说学逗唱,你别说演出了,你站着不动四个钟头试试。而郭德纲不光是说相声敬业,就连在京剧舞台上也是敬业无比,就连德云社最不务正业的侯震都看不下去了。

227 评论

晴天夹心

觉得他的内容应该是有暗指,而且他们之间恩怨已深,或许是对当下德云社郭德纲的讽刺。

192 评论

追梦少年0215

人民日报作为极具权威性的官方平台,很多时候代表着主流媒体的风向和看法。郭德纲的德云社发展的可谓如火如荼,在相声界拥有绝对影响力,粉丝遍地都是,还有不少狂热的女粉丝,把饭圈文化带到了相声演出中。可以说,德云社引领相声行业到达了一个新高度,在相声被小品打压到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可见郭德纲对整个行业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但即便如此,多年以来他都未能受到主流媒体的承认,人民日报也曾经点名批评过郭德纲,说过他的不好,也确实有过批判。但就在2019年时却发了一篇9000字长文,文中提到了四位典型人物前后二十年的境遇变化,其中德云社的成员就占了两位,分别是郭德纲和岳云鹏。从批判到褒奖,这对德云社和老郭本人都是一种肯定,至于为什么说相声的人那么多,偏偏是老郭成为了典型人物,这就还得从他一路创建德云社的艰辛开始谈起了。

人民日报这篇长文发布之后,立刻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短时间内就阅读量就突破了四千万,底下的评论更是过万,可见大家对人民日报所发表的言论还是极为关注的。一个小时之后,老郭本人转发了这篇文章,并且回复了十四个字“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老郭之前给人的感觉一向是锋锐又充满市井气的,再加上少年时期确实没上几天学,所以好些人都觉得他没文化。但从他平时写的各种小作文,还有演出时的谈吐来看,没上过学或许是真的,但是没文化可就不一定了。

就连回复人民日报的这两句诗,都是他自己看书做赋时写的,前面半句是自己的,后面半句取自于唐伯虎的作品。老郭本人对唐伯虎是非常欣赏的,有一部分原因或许也是因为他们俩都有一段颇为坎坷的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被人理解,虽然满身才华,却没办法施展抱负。事实上,在成为名利兼收的相声界第一团体的掌门人之前,老郭的事业之路一直都挫折不断,曾三次进出北京。

第一次怀揣梦想到北京的时候,老郭才只有十五岁,那时候说相声的都以进编制为荣,所以他也琢磨着想找找门路。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想想都知道肯定是四处碰壁,好不容易考上了文工团,原以为这是个机会,可没想到却被分配了个检场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在场子里打工,给人端茶送水什么的。

干了一年之后,眼看着压根也不可能有登台的机会,老郭就有些心灰意冷,转头回了天津。就这样,他的第一次北京之旅宣告失败。

不愿放弃的他回去之后勤学苦练,卯着劲想学出点名堂之后再去碰运气,几年之后,二十一岁的他又一次只身前往北京。身上只带了一百块钱,走到哪儿都落不下脚,后来好容易自己租了个场子搞演出,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压根也没几个人来听。折腾了一圈之后,反倒欠了不少钱,为了还债,只好把家里的房子给卖了。因为老郭这些年的折腾,他的第一任妻子本就早有怨言,卖了房子之后更是忍无可忍,直接提出了离婚。虽然一次次碰壁,还导致婚姻破裂,但老郭却未曾放弃过想要在北京闯出点名头的想法。

于是在二十六岁时,他第三次来到了北京,在大兴租了间出租屋,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难的时候就把面条煮成面糊糊,勉强能果腹就行。好不容易找了个在剧团唱戏的工作,原本说好了一个月能拿一千块钱的工资,可到了该领工资的时候,对方却说得看下个月看情况再说。

对于这段心酸过往,老郭也聊到过一件往事。那次他因为在外面演出完以后已经很晚了,公交早就没了,身上又一分钱都没有,叫不到出租车,只好在路边拦车,看有没有人能把他捎回去。可人家一听他没钱,都一踩油门呼啸而去,没办法,老郭只能沿着三环硬生生的走回了住的地方。

好不容易到家了,脚上全是被磨出来的水泡,房东还很不巧的过来催要房租,堵在门口叫骂着,他在屋里缩成一团,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更糟的是,第二天还生病了,没钱买药的老郭只好把自己身上唯一值点钱的传呼机给卖了,买了点感冒药和两个馒头,撑过了最难的几天。看着现在风光无限的老郭,谁能想到他曾经也有如此落魄的时刻呢,不过还好他总算撑了下来,才如愿创办了德云社。

或许在旁观者看来,这不过是一段充满励志色彩的故事,但对老郭本人而言,却是实打实一步步走过来的心酸过往。说起来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咬咬牙就过去了”,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过程有多磨人。哪怕在创办了德云社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之后,他想要将相声带回剧场的心愿也难以圆满实现。开始的时候也想过可能会很难,但没想到居然如此惨淡,每天来听相声的人就那么一两个。

后来情况稍稍好转之后,还要面对同行的各种诋毁和抵制,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同行人人喊着“反三俗”,其实就是在针对老郭一个人罢了。要说起这场主流相声和老郭之间的恩怨情仇,就不得不提到姜昆了。刚开始的时候,老郭因为没有师承,所以总也站不稳脚跟,就琢磨着想拜相声大师李金斗为师。不过很显然,最后这事儿没成,有人认为是姜昆在中间把事情搅黄了,不过事实究竟如何,我们旁观者也无从知晓。

他们俩之间最大的矛盾,还是源于对相声文化的理念差异。老郭的相声明显充满了市井气息,打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最擅长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把事儿给说明白,还能引人发笑。不过那时候德云社还是属于小剧场演出,为了迎合底下观众的喜好,难免会更接地气一些。作为在体制内的相声前辈,姜昆自然对相声有不同的理解。在他所代表的主流相声圈看来,老郭这样的形式是略带低俗色彩的,哪怕观众听着再乐呵、反响再热烈,也仍然不入主流的眼。

哪怕在老郭拜侯耀文先生为师,有了正经师承之后,情况也没好转多少,依然会遭到同行的挤兑,甚至还有人专门和老郭过不去,在背后给德云社使绊子,一群人联合起来,写了份“抵制低俗倡议书”,想要彻底把老郭从这个圈子里踢出去。其实倒也没什么别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当时的德云社已经有崛起之势,站在风口浪尖的老郭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看过这些,恐怕大家就该明白为什么老郭的性格如此嫉恶如仇。

主流圈早些年的确对他不甚友好,人民日报也曾公然点名老郭,说守德守钢一个也不能少。但如今却画风一转,直接从抵制变为了赞扬,还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中国相声的一面旗帜”。前段时间,央视也官宣了老郭担任一档喜剧节目的金牌导师。如果说曾经的姜昆等人代表着相声主流的话,那么现在看来,恐怕老郭和德云社才是新的主流所在。

其实相声本就是源于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娱乐形式,出自于民间的东西,最终自然要回归到民间去。如果非要把这门艺术过度神话,变的高高在上的话,恐怕才是真正违背了相声的初衷。

92 评论

挂在盒子上723

他是推广了相声的,把相声发展得更加好了,发扬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的,让人们更了解一些传统的东西。

240 评论

最後放縦

文章内容指的是郭德纲,侯耀文代表的是传统相声曲艺,这几年一直都看不惯郭德纲的发展。

204 评论

妞妞宝贝814

德云社之前在相声界并不是特别出名,德云社的相声之前不是主流遭到了一些主流的人排斥,最近几年喜欢德云社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才会得到认可。

100 评论

A-水灵儿^O^

这是因为德云社现在发展的非常的好,同时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相声演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相声作品,所以经过很多年才被认可。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式相声发表论文

    主要是虽然他有博士学历,但是说相声的水平很低,所以要故意嘲讽一下。

    yuqian1004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政法评论文章发表要求

    问题一:时事评论怎么写 第一段:写引子。比如你想讨论的是在中国的外国人的素质问题。还是停车问题。还是司机和售票的服务质量问题。职业素质问题。等等在第一段点明。

    小树小树小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空难外媒评论文章发表

    苏城空难发生于1989年7月19日,执飞联合航空232号航班的道格拉斯DC-10三引擎客机的二号引擎因为扇叶片制造的瑕疵,运转时叶片脱离损坏了机上所有的三套液压

    伊萨贝辣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日报钟声发表评论文章

    “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蕴含“警示钟声”的寓意。2008年1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这一

    太仓站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华声论坛这样发表评论文章

    你没说清楚你写的什么小说.一般的应该可以向报刊投稿

    爱玩的小猪200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