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1208
如果古代就有知网,我认为发表论文最多的可能是那些没有资格参加科举,或者是屡试不中,而偏偏又很有才华的人,比如姜宸英,李白。
虽然理论上讲,李白是唐太宗的得意小跟班,游山玩水写写诗,吃喝不愁的,然而却不要忘了他的真实身份,毕竟都姓李,虽然是隔代之间没有什么大联系,但是隔代恩仇照样牵连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岁仍科举的姜宸英。他是康熙帝时著名的才子,文章在当时名满天下,备受当时文人推崇,就连皇帝也特别喜欢他写的文章,在当时也是大力推荐,只可惜他一早就成名,偏偏每次科举就考不上,也不知是不是跟过早成名有关,还是因为他每次考试都发挥失常,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虽然一直没考中,但从未放弃。到最后连康熙帝,每年都要忍不住问一下,问他考上了没有?
事实证明,坚持不懈还是有回报的。在他70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探花。虽然仅仅是第三名,但是好歹榜上有名了,总算没有落下遗憾。 然而他的目标却不止如此,直到百岁也还是来考试。
在他100岁那年,他让孙子在前面提着灯笼,他步履蹒跚的一步一停,进去考试,灯笼上面写着有四个大字,百岁观场。 在当时也是被传为佳话,此等爱学习刻苦的精神,多被后世拿来举例鼓励自己的儿子。坦白而言,他百岁仍然参加科举,其实为了已然不是名次,而是那种对学术的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如果古代就有知网,这样展示才华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毕竟很少有人能活到100岁,更别提是一位研究学术一直研究坚持到100岁的人。
yuanxia6636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月,杨晓京总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此外,据了解,他还是国内外多种数学期刊的审稿人和编委。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宁静雨城
最多被引用的是 埃里克·斯蒂芬·兰德(1957年2月3日生)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怀特黑德研究所成员、麻省理工和哈佛布罗德研究所主席。他是人类基因组医学的参与者之一。他所写的574篇文章共被引用次,只有3人被引用次数超过20万次。
honeybackkom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杨晓京教授的主要成果:
截止到2011年1月为止,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杨晓京教授是清华大学数学系发表SCI收录论文最多的教授,也是清华大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教授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晓京
为他是个天才呀。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优秀的人,他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相信他肯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导师常说,学术界就像个江湖。每个期刊就像是科研人奔赴的战场,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发表就出局的险境。 大家怀抱理想冲向SCI,勤勤恳恳迫切想分CSSCI一杯羹之时
真的非常的优秀,这个博导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发表一篇论文,她的这些文章也让其他的一些学生吸取了很多知识经验,给很多人都提供了帮助,非常的优秀。
非常优秀。她的爸爸也是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员,所以她从小受到了熏陶。
中国学者都喜欢在Oncotarget、TUMOR BIOLOGY、Medicine、IJCEM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大多都是外国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