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A漠漠
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不是太好发表,因为他们的审稿还是很严厉的。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如果你的文章合法合规,有科学依据,打破人们的常知和文章的唯一性还是很容易发表的
寻找美食的虫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简介及投稿须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科技期刊(学报级),是我国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的核心刊物。本刊宗旨:交流国内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加强生物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功能。内容涵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整治、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中文核心[2011], CSCD核心库[2015-2016], 科技核心[2014])收录收据库: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投稿须知:1-稿件初投在稿件完成拟投本刊前,请作者确保稿件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政治错误,符合本刊报道范围(“本刊简介”),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或具有独创性观点(综述),在研究和写作上经过了所有作者的集思广益并认可投稿,无知识产权争议,无作伪、抄袭、“一稿多投”和“香肠论文”(一稿裁多稿)行为,仔细阅读过本刊“投稿指南”和“版权协议”(若稿件是一篇综述,作者还必须阅读过本刊“综述要求”),并根据本刊“征稿简则”进行修改和规范后,即可在线投稿。不必再电邮该稿件的电子版或寄送该稿件的纸质版。请自行保存该稿件的电子版、至少一份纸质版以及所有数据资料,以防不时之需,必要时编辑部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和文献。(注:稿件初投时,在保证内容质量和遵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其格式和规范不一定要完全符合本刊;但经过三审后,若本刊拟录用该稿件,要求作者对稿件除了修改完善内容外,还必须根据本刊“征稿简则”和本刊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规范(不分栏),方正式录用。)在线投稿时,请注意加注星号的必填项和各具体要求,准确给出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包括邮编)、E-mail(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E-mail必填)、电话及个人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及其他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如稿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是否为本刊约稿、是否有系列论文、是否为知名专家推荐、是否有回避审稿专家等)。若在稿件出版前整个过程中联系方式有变化,请及时更新。2-稿件初审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下载入库,进行初审,即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对稿件的学科专业、学术水平、数据真假、语言表达和文体格式等作出初步审查和评价,处理意见主要有2种:(1)直接退稿:可能理由为稿件内容不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学术水平在本刊近期投稿中相对不高、数据观点或语言表述存在较大缺陷等。由于本刊刊稿率(年刊稿数/年收稿数)较低,即退稿率较高,会有较多稿件只经初审而不经同行评审(外审)就被拒绝,请予以理解;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编辑部后续工作效率,亦可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无效滞留时间和作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并且不需要作者为该稿件缴纳审稿费;编辑部会客观、公平、慎重地对待投稿,有可能会建议该稿件更适合投往哪些或哪种刊物。若有异议,亦可申诉。(2)受理续审:同意受理该稿件,即通知作者尽快缴纳审稿费(有正式发票,“费用手续”)并正式办理“版权协议”(最高级基金所属单位盖章,若无基金则第一单位盖章)。该稿件即进入同行评审(外审)阶段。3-同行评审(外审)编辑部为每篇稿件选择3个外审专家。所选外审专家:与审理稿件所属学科小专业相符合的科研一线人员,研究员或教授职称,不含纯粹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能全面、公正地审阅、评价稿件质量;不仅需要指出稿件优缺点,也应提出修改建议,对作者有实质性帮助;能在约定的较短时间内返回评审意见等。4-稿件终审收到稿件所有外审意见后,编辑部会据此决定对该稿件录用与否。本刊根据外审意见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出选择,有可能是与外审意见相反的选择。本刊承诺,2个月以内给予作者是否录用的答复;少量稿件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延期,作者经向编辑部申明后可撤稿改投,也可等待本刊的催审或换审意见。处理意见主要有3种:( 1 )退稿:一般会告知作者理由,并建议如何改进试验、深入研究或改投他刊等。( 2 )录用:只是初步录用(内容和写作都很优秀的稿件可直接录用),还需要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中的合理建议以及编辑部的“征稿简则”和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全面修改全文(不分栏)。修改稿返回同时要附上修改说明,即逐一回答终审意见,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哪些方面予以保留以及保留原因。通讯作者若非执笔作者,必须审定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编辑部收到修改稿后,经核实无误,即正式录用并向作者发出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论文经审核后在网上预出版。( 3 )退修(退改):若稿件内容符合本刊,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但由于写作原因导致价值没有体现,或者需要补充一些次要的实验和数据,则退请作者修改后再投。再投稿件需经编辑部甚至外审专家再次审 理后,再决定是否录用。再投稿件也需附修改说明。退改稿件一般情况下(如无需补充实验),要求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来。若编辑部拒绝某稿件,也未说明修改后再投,建议作者修改后改投他刊。若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理由,编辑部会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并尽快返回最终决定。建议作者在第一次申诉失败后将稿件改投他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编辑部进一步的来回交流上。5-稿件编排稿件正式录用后,编辑部根据其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确定发表时间。其中,国际稿件、国际合作稿件、高创新性稿件、学术价值重大稿件优先发表。编辑部对稿件全文进行编辑和排版,质疑和修正错误的数据、观点和表述,并予以规范,使文字和图表更具可读性,使版面安排清晰、紧凑,符合本刊的风格。6-稿件核对有所质疑和编辑较多的稿件将返回 给作者再作修改。排版稿件由作者和编辑部同步校改,请作者尽量于2日内将校改结果返回编辑部。校改方法①:直接在排版稿PDF文件中批注修改;方法②:于word中文字或列表叙述哪页、哪栏、哪行的错误,并予以更正;以及其他能清晰显示修改处和修改内容的类似方法。排版稿及其校对情况必须经通讯作者审定后再返回。本刊根据论文版面酌收版面费(有正式发票),并以不低于版面费的20%酌返作者稿费。7-论文出版和期刊寄送当期所有稿件,包括期刊封面、封底、目录、补白等,再经编辑部两校两改、出胶片后终校,最后送印刷厂校对、印刷。同时,当期所有论文全部上网,以文摘形式、PDF全文形式提供作者、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免费赠送作者适量当期刊物和抽印本。发表网提示: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仅提供学术期刊介绍信息,另提供在线投稿服务。
Sophie小蕉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SN:0027-8424。它作为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 二:PNAS的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又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三:投稿策略: 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 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overbyNatureAndScience或PapersNotAcceptedin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环境保护》杂志,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编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具体情况可直接查询《环境保护》编辑部。现在各分栏目都是编辑的联系方式,说不准真假。 这是网站上的杂志信
1. 来稿须观点鲜明,具有原创性;须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数据可靠。2. 论文字数6000~8000字(包括题目、摘要、参考文献等),高质量的基础理论研
不好投。是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双核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一级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
您好,期刊论文投稿的步骤是撰写稿件——投稿——杂志社审核——录用通知书——支付版面费——定版排版——等待出刊邮寄——数据库检索。首先写好论文,到知网寻找编辑部的
媒体名称 城市建设 单位地址 北京市宣武区广外恒昌花园5-311 刊号 11-5897/F 联系电话 -0 类别 期刊 主管单位 中国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