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2

蓉儿…点滴缘
首页 > 论文发表 > 杨振宁李政道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粉红猪大大

已采纳

对于国内的成就,不相伯仲吧,首先李政道是美国国籍,杨振宁是中国国籍,杨振宁回国之后通过人脉关系,把清华理论物理从不入流提升到了在国际有一定地位了,李政道也一样,通过创立研究中心,为国效力。 对于国际上或者人类的角度上看,那么李政道跟杨振宁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了,云泥之间的差别,李政道和杨振宁通过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奖,这就是李政道学术上的终点,但是却是杨振宁的起点,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将他提高到与牛顿爱因斯坦一个层次,每个划时代的理论都要几十年之后才会应用,就像之前的黑洞照片,或者引力波,都是在吃爱因斯坦的老本,同样百年之后,又会继续吃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后全球华人为之振奋,杨振宁和李政道持续多年的友谊和学术伙伴关系却在此时出了问题,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已经无法搞清楚一开始是谁的不对,只知道诺贝尔物理学获得后不久两位物理学大师就分道扬镳堪称老死不相往来了,期间从周总理到邓公都试图居中调和两人的矛盾但都无功而返。 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分手”以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领域又先后做出了若干项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其中的“杨-米尔斯理论”更是成为了后来统一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的基础,久而久之杨振宁就成了在世物理学家第一人,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也排进了前15甚至前10。反观李政道在和杨振宁分道扬镳之后鲜有突破性理论问世,不过李政道却在上个世纪中美关系开始升温之时推动了赴美留学生的工作进程,为后来的大批量赴美留学生工作开创了先河,因此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从物理学成就来看,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位或者的物理学家可以和杨振宁一较高下,早年杨振宁曾经评价李政道十分勤奋却少了一点灵气和物理学直觉,现在看来杨振宁当时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与其将两位物理学家强行排名,我们反倒更希望两位老人能摒弃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隔阂重新走到一起。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一起登上1957年的诺贝尔奖领奖台,当时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使他们获奖的论文发表在1956年。 后来两人决裂,决裂的导火索就是谁对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贡献大。 网络上有人造谣称杨振宁剽窃了李政道的成果,使得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说法属于恶意造谣。有很多学者考证过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历程, 目前看,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人谁对发现宇称不守恒贡献大已经难以考证,但没有人能够拿出证据表明他们中的哪一位不配得诺贝尔奖。在宇称不守恒方面两人可以打一个平手。 宇称不守恒是李政道的最大学术成就,却不是杨振宁的最大学术成就。杨振宁的最大学术成就是发表在1954年的杨-米尔斯方程,是杨振宁和他的助手米尔斯一起完成的。这个方程为从事粒子物理与场论工作的科学家们构建了一个数学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粒子物理的“元素周期表”标准模型得以建立了起来,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涉及到粒子相互作用的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也在这个框架下得到了统一。这是二十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成就。这项成就的伟大已经不能用诺贝尔奖去衡量了,包括李政道本人也认可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杨振宁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在物理学的很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全才科学家,在他90岁生日时,清华大学为其送上了生日礼物——一块刻有杨振宁13项杰出成就的大理石,其中有数项成就达到了诺贝尔奖的级别。放眼到100多年的诺贝尔奖史,杨振宁的成就在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是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 两个都是十分杰出的华人科学家,如果仅从科学成就的角度上看,杨振宁略胜一筹。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当中他们对宇称守恒进行质疑。而随后几个物理实验小组花了一些时间验证了宇称不守恒,其中就包括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所领导的小组。1957年,诺奖就颁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仅仅一年就拿到了诺奖,这其实是极其少见的。但是不久后两人就交恶,从此断绝了来往。如果仅从科学成就的角度上看,杨振宁的主要成就有杨米尔斯理论,杨巴斯特方程,宇称不守恒等10多个杰出的科学成果。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而李政道一生当中最大的科学成就就是宇称不守恒,所以这么一进行比较,其实已经很容易得出结论了。 但是我觉得比较两人的科学成就其实没多大意义,因为他们都是杰出了华人科学家,并且都做出了很伟大的贡献,这就足以,何必要有高下之分呢? 我觉得李政道人品好。 1973年,毛泽东接见杨振宁,亲口对杨振宁说:”你对世界是有贡献的。”恶心杨振宁的一众宵小可以闭嘴了吗! 杨人品道德极差……除了花纳税人的钱,杨对中国 科技 有个球贡献,办少年 科技 班,也是杨的骚主意,劳民伤财,培养哪个大师级人物了?! 首先我反问一句,大家能说出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理论给他们的国家带来了什么具体的贡献和实惠吗?他们和杨一样,都是为世界物理学创造了理论和体系。所谓理论不是说具体哪个国家的事情,理论都是指引全世界物理学方向和 探索 的,不是哪一国的独家秘方,咱中国人非要这么自私吗,真是无语了! 初中高中研究牛顿,麦克斯韦,高中大学研究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研究杨振宁理论的至少要博士级别,硕士都不行,没到那个层次,理解不了。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将他提高到与牛顿爱因斯坦一个层次,每个划时代的理论都要几十年之后才会应用,就像之前的黑洞或者引力波,都是在吃爱因斯坦的老本,同样百年之后,科学家们又会继续吃杨振宁的老本,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从这一点上来说,杨虽然站在爱因斯坦肩膀上,但已经超越他了,因为他是集大成。他的伟大是解决了爱因斯坦没解决的问题,然后又解决了牛顿和爱因斯坦共同存在的问题。。。最低至少可以和爱因斯坦同一个地位。 黑杨振宁的都是大文盲。。。是不是都没上过大学啊!实话给你讲,你们听好了,杨年轻时就是世界超顶级的物理学家,他当时回国有个毛用啊,中国那时候连个理论物理学的一根毛都没有,别说50年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啊。。。意思就是说即使他现在想在中国搞他的学术研究,中国也帮助不了他,还是会托他后腿。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当时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女婿,回来就得被弄死,就算不死也是一个庶民,国家绝对不允许他搞科研,所以说回来有个屌用,命都没了。 但他终究还是回国了,虽然不是回来搞他的研究(前面已经说了),但他对中国的贡献是:1、他给中国物理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他用他的影响力引入大量外援和资源,帮助了中国众多物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成长。3、建立了清华物理系和高能物理研究所,靠人脉给清华带来了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源。4、把美国的房子卖了,把诺贝尔奖金都捐给清华物理系了,清华给他的年薪一分也没要。5、不主张中国搞高能对撞实验其实是帮中国,实验室一年的耗资就能比得上3个三峡大坝。耗钱不说,关键是美国人玩了几十年都没玩出东西,不希望中国走火入魔劳民伤财。6、他是钱学森等国家一级物理学家都非常非常尊敬的导师,包括人品,当时国内顶尖知名科学家去国外读博士机会多数都是他写信推荐的,否则人家根本不收。也就是说没有他就没有钱学森和众多科学家的成就,也就没有两弹一星和其他科学成果。所以说先别看他的个人伟大学术成就,就说如果没有他,中国有多落后你们知道吗?都懂了吗各位大文盲?劝各位多读书,否则真快成傻逼了。 我呐,这种无脑问题求你别再提了好不?杨振宁给国家做出过什么贡献?你别拿我国的元勋跟他比,他不配!长点脑子吧! 虽然李政道是我的校友,但实事求是的讲杨振宁更厉害。按杨的贡献他至少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

266 评论

阿迪思念

杨振宁诺贝尔奖研究的是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凭借共同发表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也叫宇称不守恒,但这并不是杨振宁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奠定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界地位的研究成果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杨振宁主要成就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八分之一这一临界指数。

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

150 评论

九尾小妖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

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杨—Baxter方程

20世纪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年,杨振宁发现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因为1972年Baxter在另一个问题中也发现这个方程)。

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于翌年发表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矩阵。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

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后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

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158 评论

相关问答

  • 杨振宁发表的sci论文

    杨振宁先生及其前沿物理研究成果有多大?答案是:相当的了不起!它属于提升人类文明水平的范畴。这一概念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有描述。在宇宙高级文明的眼中,低级

    冲哥是个姐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杨振宁博士论文发表

    杨振宁 一、生平简介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

    蘁嘬天唑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杨振宁发表论文被拒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

    米勒时刻jj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杨振宁最新发表论文

    一、学术成果 1、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

    renee的天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杨振宁期刊投稿

    这个人就是陈杲 。他非常优秀,智商也特别的高,在个人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司马懿砸缸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