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丫头
中美学者合作发表论文数断崖式下降,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还是疫情的影响。
发表科技论文,自然是为了传播,具体来讲是贡献和讨论,即我们已经做了这项工作了,你们别去重复造轮子了;我们已经做了这些工作了,你们看看有没有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还能进一步做些什么。因此这样的交流,更多的是限制在学术共同体以内的。而学术共同体内部,还是需要使用通用语言的,毕竟互联网时代文献多,传播快,靠翻译解决问题不现实。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科学家都在使用英语发表自己的主要工作。
至于普通人,我以为阅读文献的障碍肯定不止语言。首先是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其次是价格,Science, Nature的文章那么贵,英美人也一样读不起啊。我也不大建议普通人经常去阅读学术文献。很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发表出来本来就是供进一步研究的。有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过几年结论很可能就证伪了。用最新文献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听风就是雨,纯属自寻烦恼。
那你要说中文发表学术论文,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意义,我看也不见得。中国人读写母语确实要快很多;缺乏足够训练的本科生,读中文文献比读英文文献还是要更轻松的。使用中文工作,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中国学者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但问题是,目前主流学术界用的就是英语,已有的学术资料很大比例是英文写作的,英美学术界整体贡献更大,把主流学术语言变成英语也不现实。你也不可能放弃和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交流,会中文的科学家自己玩。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国内学术期刊的建设,加强在全球学术圈的影响力。但发表学术论文的语言,短期内还是以使用英语为宜。
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1、中美关系现状评估与会学者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呈现出3种特征:复杂性、脆弱性、稳定性
总统先生,奥巴马夫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在一元复始的时节来到华盛顿,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时此刻,我谨代表13亿中国人民,向美国人
不好发。《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因为截止于2022年10月16日仍属于疫情期间,是无法自由活动的,所以此类的文章是
不好发。《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因为截止于2022年10月16日仍属于疫情期间,是无法自由活动的,所以此类的文章是
从甲午战争至今,东亚经历了以“殖民、战乱、革命”为主的60年和以“和平、冷战、竞争”为主的60年。未来东亚是走向“安全、合作、统合”还是“对抗、冲突、内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