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三十八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去的优秀翘楚不胜其数,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因为采访接触到的一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雪茜老师
王雪茜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王庆国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及全国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弟子,致力于探索经典方剂的现代应用。
在这次采访中老师提出认为在中医经典的理论其实很多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我们现在去理解它,有的时候觉得似难非难、似易非易,觉得他说的道理很浅显,但是依旧惊讶于为什么古人能够想出来这么精妙的道理呢?老师对于科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的看法都有很深刻的看法,也在提示我们作为一个中医学子,在这条学医之路上应该刻苦坚定的方向。
老师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综合理论,如何学习中医经典,中医经典对我们大学生的意义,经典方剂如宝库般的重要性以及经典理论在她的科研中的奇妙印证。听完这些,我不禁思考对于学习和背诵反复的枯燥的学习进程后,才有融会贯通,灵活自如。中医药,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
正如王雪茜老师所言,“中医之路是我们将要走的一条光荣但充满险阻的道路“。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思想更是涉及方方面面,纵横数千年,我们宛如初入海洋的小船,跌跌撞撞,但又无比谨慎的采撷古人的智慧来填充自己。
我谈这次采访的内容和感受,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老师们身上对于中医学习和科研的严谨,在中医之路上的不断探索,感受我们作为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方向。
(以上图片来源于本次访谈的视频截图)
Krystaldxe
如果你要读物理专业,国内的学校建议你报考四个学校,兰州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大,北大。物理专业这四个学校最强。物理学的第二梯队是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我早没看到你的帖子,现在看到肯定晚了。
whahappy502
你好 我是吉林人 现在江苏上学 说一下我的看法 总体实力来说 吉林大学 更好一点 就业 也是 吉林大学 好 但是吉林大学的化学比较厉害 物理就差一点; 兰州大学的物理很强的 凭自己的喜好 但是劝你一句 除非你真的喜欢做科研 不然这种纯理论的 学科 本科 就业比较困哪
谁可知心029
本人是北京中医药大学16药事管理的,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认为我可以根据自身体验给题主略作解答。
戴胜云:成绩优异、硕果累累、美貌与才华兼于一身的女孩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分析学专业。
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六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获得奖励及荣誉:她在2019年获得了岐黄杯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在2018年 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在2018年获得了新奥创新奖学金,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还获得了2013-2018年四次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等奖学金。
徐冰: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化学专业2016级博士;本科就读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业。
他在2016年9月-2017年8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项;获得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业奖学金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学术论文3篇,参与书籍编写一本;负责校级研究生自主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北京市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2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专利2项。
张志新:女,汉族,共青团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6级博士;本科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物分析学专业。
她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项;获得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Waters联合实验室优秀青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学术论文2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项。
还有的北中医学生发了7篇SCI,还获得了新奥创新奖学金!北中医还有一个超厉害的小哥哥,两项专利还参与了一本书籍编写!北中医的翘楚还是很多的!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凭凑不齐~
刘志刚,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男,1956年3月出生,山东枣庄人,1974年10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锐捷,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铁力。1982-1986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1986-1989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任助教。
黄玉龙
学习成绩优秀, 学术理想坚定不移
他被保送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勇刚教授从事导航和状态估计理论研究。
专业技术精湛,科技研究成果显著
黄玉龙在努力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的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联系,以开拓研究视野和思路。学校每年都会邀请许多著名国内外学者来学校进行访问。每次遇到这些学者的讲座,他都会认真聆听,积极吸取报告内容;报告结束后,他会抓住难得的机会与国内外学者直接探讨科研问题。
创新意识超前,理论研究卓有成效
黄玉龙在科学研究方面孜孜以求,他在状态估计、组合导航、惯性导航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权威的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还受到了许多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关注。发表的SCI论文和EI论文一共被引用120次,得到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的引用,包括瑞典林雪平大学的Fredrik Gustafsson 教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Jonathon Chambers教授等。
食遍金陵
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的医学翘楚有很多啦,有王琦、刘渡舟、瞿文楼、于道济、陈慎吾、王慎轩、赵绍琴、秦伯未等等,大佬云集,建校以来光名老中医就有20多位了。现在我就着重介绍一下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两位吧。
刘渡舟,著名《伤寒论》专家。14岁跟营口名医王志远学医,16岁正式拜师,前后学习六年。20岁又拜东北名医谢泗泉为师。1956年9月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历任古典医籍教研组组长、伤寒教研组副组长、伤寒教研室兼金匮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等职。 1991年7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代表著作:《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挈要》、《伤寒论临证指要》、《伤寒论校注》
赵绍琴,名光滢,字绍琴。三代御医之后,自幼随其父清末太医院院使赵文魁学医。 11934年悬壶北平。1934~1939年师从太医院御医瞿文楼、韩一斋,1939~1944年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1958年入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任中医内科主任。1977年调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1991年7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代表著作:《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内科学》等。
刘老对伤寒论的研究比较精深,如果希望能好好学习伤寒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刘老的著作和讲稿,真的会让自己的认识更进一步。赵绍琴老师是三代御医之后,幼时就继承家学,后来又拜多位名医为师,能力真的是杠杠滴,尤其是对温病的研究颇深,近代想要研究温病的,是怎么也绕不开赵老的。老校区这两位的雕像已经成为我们期末必须拜一拜的,毕竟伤寒和温病也是我们中医学子难啃的两座大山。
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博士毕业需要至少三篇SCI论文。 各高校博士毕业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多数学校要求三篇sci论文,有些985大学要求必须在sci主刊发表论文,有些大学在子刊发表也可
博士以上SCI论文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而且论文级别一般是按照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的,影响因子越高,就说明SCI期刊论文的等级越
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咨询自己的导师,看看自己这个方向的论文的深度一般发表在哪里,如果有推荐人,内容又非常好,肯定很容易发表。
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