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5

爱吃甜的小马
首页 > 论文发表 > 北理马院老师发表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大大小精灵

已采纳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333 评论

小虫超人HC

北理马院考研人数32142人和报录比3:1

350 评论

微微王chichi

北理马院报考人数是90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北理马院2022年报考人数是90人,实际录取人数为30人,2021年报考人数是128人,实际录取人数为50人。

203 评论

后果你在哪儿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北师大在多少年来的宣传片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养成。这里人格的养成我的理解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当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环,在高等教育的塔尖阶段。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用发表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如何定义论文的质量,看影响因子吗?看引用量吗?都不是。第二个问题,从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上调了考研复试和面试比例看,当然就说明了考研的趋向当然不是偏向单一高分数的初试。至于说科研能力,说实话,判断一个在22岁左右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的未来科研能力怎么样,就像判断十年后某个姑娘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样。即使是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发论文的学生,只能说明有一定的科研经历,但并不能说明科研能力,这是两码事。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185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大马院发表论文

    说明了国家以及学校上级对北大马院的重视。北大马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

    Hello,umi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职业学院老师发表的论文

    泊头职业学院,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办院校,下属好几个二级院系,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叫京贸科技的本科直通车的,可以让学生专科入学,本科毕业!我有亲戚在里面上

    袜子飞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北大马院考博论文发表要求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

    cat2012102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马老师论文发表

    刘锡良,1928年6月6日生于河北省深县大寺家庄。父亲毕业于天津直隶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即河北工学院前身),后在天津裕元纺织有限公司做技术工作。刘锡良1947年

    猪猪侠xtt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北理马院老师发表的论文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

    爱吃甜的小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