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小天兵
2008年参与教育厅课题《广西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 2009年主持教育厅课题《广西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研究》 2009年设计作品发表在《美术教育》期刊 2009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于《传承》杂志 2010年参与省级教改课题“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参与广西教育厅课题《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 2011年主持省级教改课题《动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2年发表论文《试论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于《河池学报》 2012年发表论文《广西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于《前沿》 2013年发表论文《“教改论文”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于《大舞台》 2013年发表论文《动画角色服饰艺术特征探析寻》于《大众文艺》 2013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探析》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图符造型对现代动画创作的启示》于《大视野》 2013年发表论文《基于PHOTOSHOP CS3 的“苗之韵”服装设计及意义》于《艺术教育》 2014年发表论文《从美术片看广西本土动画的创作方向》于《芒种》 2014年发表论文《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于《电影评介》 2014年发表论文《苗族服饰文化功能探析》于《作家》 2014年发表论文《动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的图像元素及其在现代动中的呈现》于《艺海》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傩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寻》于《美术界》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于《法制与经济》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卡通化的应用探析》于《北方文学》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民俗文化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探寻》于《美术学刊》近三年主要获奖情况 2009年获评估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 获“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 2010,课件《PPT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2010,课件《PPT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获“全国第四届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先行数字艺术设计(公益)作品大赛”最佳指导老师 2010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1年获四届全国大学生(文科)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获本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优秀班主任 2011年获广西师范学院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1年全国第七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大赛一等奖 2012年获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获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2年获广西师范学院“教书育人党员优秀示范岗” 2012广西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2年第12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八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12届广西高校多媒体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最佳艺术奖 2009—2012年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2013年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馋死宝宝啦
论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合论文
融合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必须符合面向地方和区域的市场,这样才能为振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地方高校的应有之意。实现特色教学,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就要求我们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必须要努力挖掘一种或几种能够与地方社会相融合的文化,缩小“学院派”艺术设计教学与地方大众生活和乡土特色设计、特色文化的距离。花山文化是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文化产物,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其悠久的历史、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粗犷的壁画、古朴的风格吸引这海内外的眼球,展示了壮族先民的聪明和指挥,体现了壮族先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情怀和精神。[1]花山文化宝贵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它对左江流域各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桂西南部,东盟陆路通道的崇左市,这里就是花山文化的故乡。作为地方的民族类师范高校,承载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社会责任。广西崇左市宁明花山旅游区自建设以来,兴旺发达的商业环境和迅速崛起的市场经济的沃土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良好产业背景,花山文化资源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设计素材,为我院艺术设计特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1学生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提升客观要求
从北京奥运的5个“福娃”吉祥物的设计到上海世博会的“海宝”形象设计案例,从桂林的山水文化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在到以红河水作为辐射、遍布广西的壮苗侗等少数民族乡土文化风情,无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入挖掘他们不光是文献史料学者、历史文人的专利,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设计当代大学生更要从提高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设计想法的角度深入挖掘民族地方特色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借助广西日益腾飞的旅游业走向世界。然而,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艺术设计类学生优势往往在于具有十分出色的想象力,但文化课相对较差,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更为恼人的是,学生考上了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设计基础知识,闻所未闻,对设计制图工具更是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学生对于设计的构成思维训练,标志设计元素提炼,图案设计的素材把握都普遍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大多拘泥于教材,图片的小修小改,设计思维受到束缚。花山文化以申请世界遗产的花山岩壁画为代表融合了以左江领域的'自然山水景观、壮族的风土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说等,为地处周边的广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地户外写生、考察提供了大量原始鲜活的素材,对于学生汲取艺术营养,提高审美修养、艺术思维、设计灵感,创作出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大有裨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花山文化腹地,每年都会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各种在周边文化风景区参观、学习交流,学生们都会有相机和速写的形式提取创作素材。
1.2高校师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必须加强
地方高校就业要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自治区。在23万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居住着12个民族(另有分属于28个民族的人在广西工作落户),除汉族外,有壮、瑶、苗、侗、伍佬、毛难、回、京、彝、水和讫佬等n个少数民族。[2]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广西总人口数中的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57。56万人,占37。94%,其中壮族人口为1658。72万人,占32.15%。大招生理念下,全国各地以汉族为主的学生,久居学校的高墙校舍之内,对地方俚语,民族语言更是一窍不通,平时对接触地方文化以书刊报纸居多,机会十分有限。他们更加崇尚的是快速时尚的都市文化。艺术来源生活,且要高于生活。尹定邦在其《设计概论》中明确指出了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是必须要做文化传播者。一方面,要求我们学生在大学生活的4年要尽可能的学习和融入地方文化生活,即使就业不面向地方,也能在容和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教师大多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对于适合高校周边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和人才需市场调研和定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更要学习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就业形式的合格设计人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不少教师是少数民族,在花山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中更容易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合现代设计手法,提炼设计素材,在广告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课业中加以运用,部分具有民族风情和花山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全国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奖。
2花山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结合的方法
2.1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上下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到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小到传统的地方建筑的色彩搭配。华夏56个民族中作为主流的汉族文化与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原文明是主流,民族大融合、战乱迁徙、商业贸易往来等多种因素使得中原文明在全国各地得以传承,地方的特色文化也得以保留,“天人合一”是千百年来华夏文明中历代哲人,诗人,画家,艺人所遵循美学原则和向往的境界。对于大部分艺术设计学生来说,偏爱文学的几乎很少,对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大多一知半解,对于传统的文化学习也是浅尝辄止。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从科研向实践技能型高校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具有扎实的技能,一定的理论和科研能力,但空前高涨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对于提高设计文化内涵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建筑史等不容易立竿见影的课程很难重视起来。老师不重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从培养设计师的长远出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很有必要。进而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用文化在设计中运用的成功案例来总结方式方法,提高审美修养和设计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多媒体视听教学法讲解与艺术关联(书法,建筑礼制等)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以故事的形式传授吉祥图案,色彩,动物植物的传统文化来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创作。三是在设计说明和设计方案的内涵上抓深度,让学生探寻传统文化渊源之后在设计。四是抓好专业考察课,不能流于形式。五是重视田野调查,探寻文化和设计作品的结合点。六是传统文化可进行专题来实施,毕业设计创作要体现文化气息。
2.2其次要熟知花山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方式方法日本和韩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一直引领亚洲,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起亚汽车等都是完全的民族自主品牌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享誉世界的典范。而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商的照抄后改装别国设计,只能沦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部件加工基地。中国的红旗汽车也历经震荡和起伏,现在部分核心部件依然依靠外国技术作为支撑。在设计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特色鲜明而又不失时尚潮流的产品更能被人接受。因此,设计的民族性特色越来越重要。由此可见,花山文化要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现完美融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知花山文化,不能之其然而不之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出好的作品,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只有在恰当使用现代设计的方法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的营养,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2.3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
现代设计教育的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注重产、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符合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正是衡量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艺术设计本科教学中,如何使得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就业的技能,又能具备较为扎实的科研能力,是摆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际设计经验的积累能否成为设计师而不是当下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以技术操作为核心的“设计蓝领”。由此可见,一个问题在于文化修养的提高与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权衡的问题;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文化内涵的问题。作为设计教育的传授者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分组进行团队设计方案和文化创思,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教师给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概念设计说明,让学生草图及方案表述。三是让学生互相探讨,老师给予总结。
2)以社会项目来完成教学。社会项目中必然为人服务,蕴含丰富的文化设计内容。从文化融合到具体设计,在到实际的横向社会课题项目实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把抽象的、看不见的文化转化为客观实在的项目的具体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和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花山文化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课业的融合点是应是多角度的、多渠道的、多样化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招贴设计课,可以花山文化中的巫术文化来隐喻和讽刺“表现反对迷信海报设计”,要求学生选用“花山岩画”中的图案,来进行创意。要求学生开拓思路,教师要积极引导,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完成设计招贴制作。地方高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要有特色的文化土壤,对当地文化的吸收与诠释是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创新的根本。本文论述希望能对设计者重视传统文化渊源的对设计的重要作用。
wahahahaha,xiao si e lie.yu wen de xie dao ke pu shang lai le.不过奇怪的是为什么老师也上网???Y
花山岩画第一自然段的作者主要描述了花山岩画的景象和历史。他描绘了花山岩画的壮观和神秘,同时介绍了花山岩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描述中,作者表现出了对花山岩画的敬畏
研究生在发表论文学校收费合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收取费用包括论文处理费、出版费、审稿费等。这些费用的收取是为了支付期刊的编辑、出版和管理等成本,同时也是为了
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等加油哦,我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
发表文章能赚稿费,这是常识。可当下却有很多在校研究生自己掏钱请人发表论文,为何会做赔本生意? 武汉某部属院校文学专业研一学生李妍妍,就刚刚花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