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9

狐狸的小屋
首页 > 论文发表 > 高锟发表的光纤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ti080808

已采纳

高锟 出生 1933年11月4日 (1933-11-04) (76岁) 出生地 中国上海 研究领域 光纤通讯、电机工程 国籍 英国 美国 居住地 中国香港 美国加州 母校 中国香港圣若瑟书院 英国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获奖 菲利普王子奖章 (1996) 日本国际奖 (1996) 查尔斯·斯塔克·德瑞普奖 (1999)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 中央研究院院士 组别 数理科学组 当选年份 1992年(第19届) 中国科学院院士 所属学部 外籍院士 专业 电机工程 当选年份 1996年 高锟,CBE(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1],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3],拥有英国[1]、美国国籍[1]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4],目前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5]。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6]、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 2010-05-24 20:43:53 补充: 早年生活 1933年11月4日,高锟出生于金山张堰镇,祖父是清末民初时期南社著名文人高吹万,父亲高君湘是留美归国的执业律师,堂叔父高君平为近代著名天文学家,弟弟高铻为美国天主教大学终身教授,幼时一家住在法租界一栋三层高的房子。入学前,父亲聘请老师回家,教导高锟和高铻诵读四书五经,高锟十岁时入读上海世界学校,在上海完成小学与初中一年级课程,除接受中文教育以外,同时也学习英文和法文。 2010-05-24 20:44:06 补充: 童年的高锟对化学十分感兴趣,家里房子的三楼就成了他的实验室。高氏曾经自制氯气,制造灭火筒、焰火、烟花和相纸;最危险的一次是混合红磷粉与氯酸钾,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泥里,搓成泥炸弹并扔到街上引爆。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2010-05-24 20:44:14 补充: 1948年家族移居台湾[16],后高锟父亲携家眷再迁往中国香港。1949年高锟进入中国香港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四年级[17],高中毕业后虽已考上中国香港大学,但因立志攻读电机工程,当时港大没有这个专业,于是他辗转就读了当时位于伦敦东部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于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15]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 并在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取得PhD博士学位。 高锟与夫人黄美芸在伦敦相识[18],当时他刚从中国香港赴英国读书,夫人是当地华裔。[5]两人于1959年结婚[19][20],育有长子明漳、次女明淇[19],现时皆在美国矽谷生活和工作[18]。 2010-05-24 20:45:00 补充: 职业生涯 1957年,高锟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旗下一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公司任工程师。[21]1960年,他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通讯实验室,在那里服务了十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21] 其间并于1965年在获得伦敦大学学院的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2010-05-24 20:45:21 补充: 高锟在ITT时期,钻研利用玻璃纤维进行信号传送,并将实验成果,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在1966年发表的《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22]中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衰减率(Attenuation)下降到每公里20分贝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为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3]以及爱迪生电信奖、马可尼国际奖、贝尔奖、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和光电子学奖金等。 2010-05-24 20:45:31 补充: 高锟于1970年应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邀请筹办电子系[20](现称电子工程学系),担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系教授及讲座教授,任职四年。[19]1974年又返回ITT公司,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劳诺克的光电产品部担任主任科学家,后擢升为工程主任。[21]1982年,因卓越的研究与管理才能而获任命为首位「ITT执行科学家」,在康尼迪克州的先进技术中心工作。[21] 2010-05-24 20:47:19 补充: 其他上wiki参考la~ 希望可以帮到你^^ 参考: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zh. *** /zh-/%E9%AB%98%E9%8C%95 高锟有着坚毅的研究精神,为了研究用光纤通讯的可行性,经常流连在实验室而将家庭抛于脑后。认识高锟多年的朋友认为他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与他共事多年的私人助理从未见他发脾气;与相处数十载的太太经常要提醒他勿过份相信别人以免;在儿女眼中他是个思想广阔、寓工作于游戏的好父亲。工作背后的高锟充满孩子气,他对数字有浓厚兴趣,即使是超级市场中的货物价格也可以成为他引证数字理论的例子。 高锟的行为及思想经常出人意表,六十岁的时候,他才学习潜水;平日的消闲活动是做陶艺和打网球。一个人静静的在抚弄泥瓶是他的最大享受。对于高锟,凡有事物新奇新鲜他都大感兴趣。高氏的世界观亦是另类,对于出生地上海,他没有半点归属感。无论在哪地方生活对高锟来说没有分别,他说自己属于所「在」的地方,也许这种思维令他科技研究的领域没有界限。 高锟的童年,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成长故事。他在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出生,住在法租界,小学读世界学校(即今日的国际学校),要念中、英、法文。父亲是律师,家境算富裕,住在一间三层高的楼房里。而三楼,就是他童年的实验室。 开始的时候他对化学最有兴趣,灭火筒、烟花、相纸都造过。但最经典就是造炸弹,他知道混和红磷粉和氯酸钾后,会燃烧起来。于是他混合两种化学品时,加入水,形成糊状,那就不会立刻着火。后来,他弄来一块湿泥,把化学品放入泥内,像搓汤圆一样。风干以后,他就扔落街,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伤及途人。化学实验之后,他就做无线电,用五六个真空管做无线电收音机。 他的弟弟高铻,受哥哥感染,成为哥哥做实验的最佳拍档。今天高铻在华盛顿的美国天主教大学研究流体力学,亦很有成就。 一九四八年,他就举家移民来中国香港。来港以后他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曾考入港大,但当时港大还未有电机工程系,矢志读这门学问的他,只有到伦敦大学去。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在英国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做工程师,由于表现好,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同时在伦大攻读博士学位,六五年毕业。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uestion?qid=7006061702316

358 评论

DD大小姐

1870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的演讲厅讲光的全反射原理,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木桶上钻个孔,然后用灯从桶上边把水照亮。

结果使观众们大吃一惊。

人们看到,放光的水从水桶的小孔里流了出来,水流弯曲,光线也跟着弯曲,光居然被弯弯曲曲的水俘获了。

人们曾经发现,光能沿着从酒桶中喷出的细酒流传输;人们还发现,光能顺着弯曲的玻璃棒前进。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光线不再直进了吗?这些现象引起了丁达尔的注意,经过他的研究,发现这是 的作用,由于水等介质密度由于比周围的物质(如空气)大,即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大于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都反射回水中。

表面上看,光好像在水流中弯曲前进。

后来人们造出一种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时,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玻璃纤维前进。

由于这种纤维能够用来传输光线,所以称它为光导纤维。

1880-AlexandraGrahamBell发明光束通话传输

1960-电射及光纤之发明

1960-玻璃纤维的传输损耗大于1000dB/km,其他材料包括光圈波导、气体透镜波导、空心金属波导管等

1966-七月,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博士(K.C.Kao)在PIEE 杂志上发表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并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

1970-美国康宁公司三名科研人员马瑞尔、卡普隆、凯克用改进型化学相沉积法(MCVD 法)成功研制成传输损耗只有20dB/km的低损耗石英光纤。

1970-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在室温下连续波工作的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

1972-传输损耗降低至4dB/km

1973-我国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光纤通信

1974-美国贝尔研究所发明了低损耗光纤制作法――CVD法(汽相沉积法),使光纤传输损耗降低到1.1dB/km。

1976-美国在亚特兰大的贝尔实验室地下管道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线路。

采用一条拥有144个光纤的光缆以44.736Mbps的速率传输信号,中继距离为10 km。

采用的是多模光纤,光源用的是发光管LED,波长是0.85微米的红外光。

1976-传输损耗降低至0.5dB/km

1977-贝尔研究所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几乎同时研制成功寿命达100万小时(实用中10年左右)的半导体激光器

1977-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市投入商用,速率为45Mb/s

1977-首次实际安装电话光纤网路

1978-FORT在法国首次安装其生产之光纤电

1979-赵梓森拉制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根实用光纤,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1979-传输损耗降低至0.2dB/km

1980-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商用化(140Mb/s),并着手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工作

1982-我国邮电部重点科研工程“.八二工程”在武汉开通

1990-单模光纤通信系统进入商用化阶段(565Mb/s),并着手进行零色散移位光纤和波分复用及相干通信的现场试验,而且陆续制定数字同步体系(SDH)的技术标准

1990-传输损耗降低至0.14dB/km,已经接近石英光纤的理论衰耗极限值0.1dB/km

1990-区域网络及其他短距离传输应用之光纤

1992-贝尔实验室与日本合作伙伴成功地试验了可以无错误传输9000公里的光放大器,其最初速率为5Gbps,随后增加到10Gbps

1993-SDH产品开始商用化(622Mb/s 以下)

1995-2.5Gb/s 的SDH产品进入商用化阶段

1996-10Gb/s 的SDH产品进入商用化阶段

1997-采用波分复用技术(WDM)的20Gb/s 和40Gb/s 的SDH产品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1999-中国生产的8×2.5Gb/sWDM系统首次在青岛至大连开通,沈阳至大连的32×2.5Gb/sWDM光纤通信系统开通

2000-到屋边光纤=>到桌边光纤

2005-3.2Tbps超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上海至杭州开通

2005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直接到家庭

2012年,中国的光纤产能已达到1亿2千万芯公里,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1亿8千万芯公里。

91 评论

小豆他妈妈

高锟先生在1966年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之后,很多知名公司便根据高锟先生发表的这篇论文,开始了光导纤维的研发工作。4年之后,美国康宁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大猩猩玻璃生产商,终于研发出了符合要求的第一条光纤,由此也开启了我们人类光通信的伟大时代。由于高锟在光纤通信领域的杰出贡献,世人便为高先生送上了‘光纤之父’的荣誉称号。

30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光纤通信论文发表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

    南噶希先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高锟发表论文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

    小宇宙可劲儿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谁发表的论文对光纤损耗

    目前,我们的大多数数据都通过铜线或光纤电缆传输。即使我们通过手机通过无线电波发送数据,无线电波也以光速传播,它最终也会在某个时候穿越互联网的有线网络。用于长途信

    燕子138158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高锟发表论文图片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博士(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论文,预见了低损耗的光纤能够应用于通信,敲开了光纤通信的

    藏青妹妹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在sci光纤论文

    发表一篇sci意味着什么?sci论文发表被看作是科研能力水平的最高衡量标尺,如果作者可以发表sci论文,毫无疑问,可以充分证明个人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那谁家小二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