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6

念念1218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敦煌研究期刊的投稿邮箱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往事随风@遗忘

已采纳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仕女形象成因的分析,认为敦煌仕女人物造型特征在于从宗教逐渐演绎为世俗人物,其艺术特点在于完美地表现出了女性的灵动与自然形象,其服装造型与服饰特色在于能够充分体现女性娇柔婀娜的曲线和妩媚浓郁的色彩效果。关键词:敦煌壁画 仕女 服饰造型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the beautiful women imagination of Dunhuang Murals look like that we saw it today.The possible conclus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by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rgue that the beautiful women imagination of Dunhuang Murals derived from the religionary imaginations which were fin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imagination of civil people.The artistic virtue of the beautiful women imagination of Dunhuang Murals is that it perfectly figured the lively and natural imagination of women,and its apparel modeling and color can effectively represent a charming and elegancy women.Key words:Dunhuang Murals,beautiful women,modeling of furnishings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东西千佛洞、榆林窟等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直至夏和宋元等朝代一千余年的不断开凿,至今保存着五百五十个洞窟的五万余平方米的壁画,计有大大小小的彩塑和壁画佛像八千多尊。这是历代艺术匠师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凝结着匠师们的艺术才华和设计智慧;它是集绘画、雕塑、建筑、舞乐、文化等方面于一身的综合性的民族史博物馆,是古丝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和埋藏在大沙漠中的艺术圣殿。敦煌石窟艺术自被发现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研究者,敦煌学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有关敦煌研究的论文、摄影或临摹等图文出版物已有很多,例如《敦煌佛像》、《敦煌菩萨》、《敦煌供养人》、《敦煌飞天》、《敦煌图案》等等。西方也有不少学者涉足研究敦煌艺术,但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早期甚至有人不择手段的进行破坏性的盗猎,把所盗的壁画和塑像经修复后,陈列于英国、美国、德国的一些博物馆。这一方面是偷猎者破坏敦煌艺术的罪证,另一方面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和辉煌,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敦煌艺术。本文拟以敦煌壁画中的女性菩萨为视点,对其人物造型和服饰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进行分析。一、敦煌壁画艺术的特征早在魏晋前后,就有佛教逐渐传到了中国。首先得到了当时的皇宫贵族和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推广,统治者希望处在战乱和苦难中的人们借助宗教尽快让他们找到精神寄托。敦煌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是皇家贵族等有钱人出资开凿并把出资人的形象以壁画的形式画在每个洞窟之内,这就是“供养人”,或称“供养菩萨”。因此,当时有“帝身即佛身”之说。但北魏时期,壁画的形式和造像的故事情节,大都是按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宗教情节处理的。如“舍身饲虎”、“割肉贸鸽”、“挖眼舍人”之类充满惊恐、阴冷、悲惨的故事,让膜拜者从畏惧中产生施舍、行善、认命的信念,并相信自己只要虔诚行善便可来生转世,脱离苦海。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博士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宗教一方面麻痹人们于虚幻的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时期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到了隋唐时期,敦煌壁画在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上从宗教逐渐地走向了世俗。壁画人物造型和服饰主要以宫庭和贵族们的现实生活为原形和依据。于是,出现在匠师笔下的不再是悲苦和阴冷的主题。在绘制佛教故事或人物造型时,除源发地印度的某些姿式、手式、图式及布局的某些程式和规则必须保留外,在佛像和菩萨的形象、动态、服饰、色彩应用及用笔手法上,都已经融入了许多匠师们个人的艺术想像和才华。他们根据对当时丝路一带西域文化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精心地构思、设计、塑造每一尊的菩萨和佛像,尤其是对其中的女性菩萨(我们称之为“敦煌仕女”)。如“供养菩萨”即供养人和众相多姿的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胁侍菩萨及午伎、乐伎菩萨和飞天等等的造型和服饰,均已从宗教走向了世俗。这些菩萨已被塑造成为富有民族风情,蕴含青春活力的民间仕女,较之以前阴冷的宗教绘画,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使膜拜者对优美欲出的菩萨和佛象在审美和陶醉中崇拜,向往之心由然而生。正如评论家史苇汀在《信仰与审美》一文中所说的朝拜是“通过审美进入信仰”。二、极力捕捉女性的灵动与自然之美是人物造型的突出特点在塑造众多女性菩萨中,匠师们的艺术天赋和设计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悉心研究西域各地女性人物的形象和风情,极力捕捉女性的灵动与自然之美。以具像的形式,工笔的手法赋予了作品中的每个人物以永恒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把一个个敦煌仕女画得女性十足、栩栩如生。这些洞窟匠师都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们心中有佛,因此,甘愿献身洞窟;他们有的数十年或一辈子,有的父子两代甚至祖孙几代潜心于洞窟艺术,不图名,不为利,呕心沥血,精心打造每一个洞窟,塑造每一尊人物,使其造像既匠心独运,各具风采,又使众像整体统一,优美和谐。供养菩萨是敦煌仕女中出现最多的造像,她们绚丽多姿,富有审美个性,人物形象刻画细腻、面颊端丽,神情恬淡,看去娴静典雅,气质不俗;细品五官,则蛾眉高朗,凤眼灵秀,鼻如悬胆,唇若红樱;整体看去身材高挑,俨然西域民间丽人姿色;在注重脸部形象和身段塑造的同时,也从不忽略手与脚的描绘,手势自然优美,手指灵巧多变,无论空手作揖,或持花持物,或随意摆动,均与人物动态之节奏、韵律相谐调,与人物性别、年龄及风姿气质相统一。再如千呼千应,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有着各种不同的相貌和造型。但除少数男性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之外,其他如送子观音,柳枝观音、水月观音、持花观音等等,都以仕女姿式造型和设色,服饰精致,色彩素雅,让人看去面善心慈、端庄高雅、神情自若、口目含悦,给人以宽厚博爱的气度。但敦煌壁画中最具独特创意的艺术形象无疑是“飞天”,“飞天”的创意思维或艺术灵感源于佛教中的“天堂、人间、地狱”之说。人能够在天上自由飞翔,是人们向往梦幻世界的一种理想追求。与西方相比,敦煌飞天人物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形式大大高于西方的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飞天”,西方飞天的出现时间于我国大致相近,西方的飞天来自神话故事,但都长有翅膀,唯敦煌飞天全然不用翅膀,只用随风舞动的彩带和相应飘游的肢体,满天飞舞,自由自在。让观者觉得可亲可近,心灵神往,而且在画面视觉上由于配有许多舞动的彩带更增添了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感,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敦煌飞天的艺术形式,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日本学者高梨隆雄在《以敦煌飞天为基准的美的设计方法》一文中指出:“飞天的天衣流线堪称世界设计美学之首”。三、敦煌壁画仕女服饰的特色如果说敦煌仕女在人物造型方面显示了历代匠师的艺术才华和绘画功底,那么,在服装款式,服装色彩和服饰纹样的绘制上,则更充分展现了匠师门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和设计智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丝绸之路时期西域贵族的奢华现实和辉煌。敦煌仕女的衣冠服饰,形式多样,手法多变。归纳起来大致有:装束上应用了藏与露、披与挂、透与叠、松与紧、长与短的对比手法;色彩应用上随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既有冷暖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的色彩关系,又有温柔谐和、鲜艳明快的色调处理,富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配饰上进行了动与静、疏与密、多与少、明与暗的设计变化,这是艺术设计上了不起的构成原理和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典范。例如把敦煌仕女设计为薄衣贴身,裙长拽地,袒胸露背,或大胆地袒胸露乳、露腰。并配以对称或不对称的丝绸披肩或肚围以美化人物,再以轻薄易飘的丝绢长巾或长带,挂于颈上或经手而绕或过腰而缠。从而在画面上收到了随势飘舞、穿插多变、风情万千的艺术效果。另外,饰品的点缀、服装的纹样、背景图案等方面的设计也都充分体现了敦煌壁画的实用装饰手法。其设计的规范程式和审美特征也是我们研究敦煌壁画审美价值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所以,敦煌仕女之美是集造型、服装、服饰、图案、纹样、色彩等艺术手法和审美情趣的综合效果。每尊佛像或菩萨,从头到脚整体布局、疏密相兼、生动和谐。头插饰花或戴珠冠,恰到好处。耳坠、项链,肩扣、臂钊,手镯等饰品都注重色彩和造型变化,画龙点晴;胸链、腰链、疏密长短,错落有致,安排得宜,整体显现了珠光宝气、富丽华贵的艺术效果,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了审美趣味和审美品位,与人物和服装的色彩效果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样的设计和装束效果,不仅完美的呈现了女性娇美婀娜的体形,更增添了所画人物的许多妩媚和艺术魅力。敦煌石窟是荟萃千年的艺术圣殿,它是留给世界人民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它的壁画人物,色彩应用及雕塑、建筑等等方面均已有许多著名画家和各界学者如张大千、常书鸿等许多人长期潜心洞窟,作了富有成果的临摹、研究和发掘、修复及保护工作。如今敦煌艺术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自傲。这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王建疆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一文中指出:“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生成,其艺术的启迪作用仍然会长存人间”。敦煌艺术无论在绘画、雕塑、设计、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都是我们文化复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宝库。 参考文献[1] 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西北师大学报,2004.06[2] 高阳.敦煌壁画中吉祥天女的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审美文化.敦煌研究,2005.06[3] 张亚莉.唐代前期敦煌壁画的服饰色彩艺术.敦煌研究,2005.06

152 评论

机智小百合

为方便读者订阅佛教类期刊,现将国内佛教期刊的相关信息内提供如下,谨供参考。一、全国发行的佛教和社科宗教类杂志 《中国宗教》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院 100725 邮局/杂志社订阅《法音》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100034 邮局/杂志社订阅《佛教文化》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100031邮局/杂志社订阅《中国佛学》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100732杂志社订阅《世界宗教研究》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100732邮局订阅《中国西藏》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荣丰A5楼702室100031邮局订阅《中国藏学》北京市北四环东路131号100101邮局订阅《闽南佛学院院刊》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闽南佛学院361005宗教文化出版社发行《敦煌研究》甘肃省兰州市滨河东路292号敦煌研究院730000邮局订阅《五台山研究》山西太原市州南路282号山西社会科学院030006杂志社订阅 二、各地佛教简要通讯和杂志 (以佛教内部结缘为主的,基本可以明信片或信件等联系方式获得赠阅) 《法源》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内100053《会务通讯》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100034《研究动态》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100034《佛学研究》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100031《甘露》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242811《广东佛教》广州光孝路109号510180《人海灯》广东潮州市开元路50号521021《世间》广州市解放北路542号中座405室510041《世间觉》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宝林寺528333《曹溪水》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512126《人海灯》广东潮州开元寺路32号岭东佛学院521021《广西佛教》桂平市西山龙华寺537200《南国梵音》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山观音禅寺南宁市佛协530021《禅》河北赵县柏林寺佛经流通处051530《妙莲花》石家庄新华区小安舍村弘一佛堂050071《菩提心》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谛音寺内050021《邢台佛教》邢台市开元寺054001《明月》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100034《天台佛教文化》河北省藁城市清流天台寺052160《灵山海会》河南宜阳灵山寺471600《晨钟》河南省开封市白衣阁街30号河南佛学社弘法慈济功德会475001《禅露》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452491《洛阳佛教》洛阳市白马寺云塔院洛阳市佛教协会471013《甘霖》河南省南阳市工业北路西华村310号南阳文殊慈济社473000《清凉桥》湖北省团风县但店镇云南寺438812《正觉》湖北省四祖寺435500 《正信》湖北省黄岗市团城山邮局市佛协信箱435000《觉有情》湖北省黄石市团城山桂林北路慈湖禅院435000《慈善之光》湖北省襄樊市隆中冈景区广德寺佛教慈善功德会441052《正法眼》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寺410012《放生护生通讯》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寺湖南省佛教协会居士学修委员会410012《灵泉通讯》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灵泉禅院)415300《弘化》苏州市钦马桥穿心街3号215002《人世间》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215008《闻思》 南京市淮海路35号金陵佛经处210002《鹿苑之音通讯》江苏省靖江市孤山寺214522《丛林》江西南昌市民德路124号江西省佛教协会330008《净土》江西庐山东林寺332009《佛学通讯》兰州市五泉山嘛呢寺730000《佛学文摘》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730000《辽西佛教》锦州市古塔区西门外100号121000《营口佛教通讯》辽宁省营口市新兴大街西16号营口市佛教弘法会115000《东北佛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150001《黑龙江佛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经济开发区春龙路8号六楼150080《龙江佛教通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省弘法利生基会150001《洛阳佛教》洛阳市白马寺齐云塔院471013《陕西佛教》《真言》西安市小寨大兴善寺西街55号710061《弘法利生》西安市洒金桥街100号云居寺前台弘法利生会710003《上海佛教》上海常德路418号乙200040《华林通讯》上海龙华路2853号龙华古寺200232《觉群》上海市安远路170号玉佛寺200060《资州佛教报》四川资中县重龙山永庆寺641200《如是》四川成都犀浦国际大都会4栋A座701室611731《重庆佛教》重庆市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重庆市佛教协会400011《奉化通讯》浙江奉化义门路1号315500《宁波佛教》宁波市柳汀街98号315010《宁波弘法通讯》浙江宁波市解放南路18弄副6号宁波市弘法利生功德会351000《普陀山佛教》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佛教协会316107《普陀山佛学院学报》浙江省普陀山梅岑路44号普陀山佛学院521021《台州佛教》临海市赤城北路142号317000《净业通讯》浙江省临海市宝城巷42号317000《浙江佛教》杭州市天竺路78号之8310013《觉苑通讯》浙江省杭州市天竺路78-8号省佛协弘法利生功德会310013《杭州佛教》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杭州佛教杂志社310013《多宝讲寺资讯》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多宝讲寺317102《三门佛教通讯》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老街48号317100《妙智》浙江省温州市南白象头陀寺325015《重庆佛教》重庆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400011《彩云法雨》云南昆明市圆通寺650031《菩提之音通讯》云南省大理市凤阳邑法真寺菩提慈善事业基金会671003《慈霖月刊》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锦亭寺莆田市佛教慈善功德会351100《福建佛教》福州市法海路1号350001《法炬》福建省莆田南山广化寺福建佛学院351100《音声海》福建省福鼎市莲峰山资国寺355200《黄檗》福建省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350307《慈善》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361005《福鼎市佛协通讯》福建省福鼎市下龙山三台136号福鼎市佛教协会355200《慈善会弘法通讯》福建省泉州市新华路程中段29号市佛教协会弘法慈善会362000《泉州市弘法通讯》福建省泉州市南俊巷15号市佛教协会弘法基金委员会362000《龙泉佛学》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分局九号信箱030024《闻思修》山西省太原市东华苑小区 E3-7-22030013《河东佛教通讯》山西省运城市静林寺043100《佛缘》山东省泰安市红门路12号净心佛阁271000《菩提》《菩提通讯》海口市洪浮路20号湖中寺管委会570001《宁夏弘法利基金委员会通讯》宁夏银川市玉皇阁南街65-4号宁夏弘法利生基金委员会750004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敦煌医学学术期刊投稿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

    灬筱筱筱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敦煌医学学术期刊投稿费用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本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不是我的白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敦煌医学学术期刊投稿邮箱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校区拥有以下研究生专业:1. 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修辞学、文献学等。2. 哲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

    feiyeping00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敦煌医学学术期刊投稿格式

    国家一级学会名单如下: 名称: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草学会 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 中

    最美遇见微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敦煌学辑刊杂志征稿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文献情报源的实际

    zq1330166685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