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8

晴天花生
首页 > 论文发表 >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烧饼小顺顺

已采纳

好像不是办学的机构吧,应该是办学项目!请你先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涉外中外合作办学监管网查下吧............

217 评论

水墲月心时

本科在国内读,出国读研究生的话,走名校的机会不是很多,因为研究生不仅看你的英语成绩,GPA,GMAT,or GRE.还更要看你的研究水平,譬如你的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越是名校越是看重这个。 如果打算在国内读本的话,建议四年好好上,就这几个学校来说,加拿大的形势暂时还不错,因为是移民国家。英国特别难留下来,美国的情况一般。

263 评论

小昕总理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16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适应纺织学科与材料、信息、 机电、环境、管理、艺术、贸易营销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并在纺织领域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在纺织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纺织品和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 管理、商务贸易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实践和科学 研究的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原理与制造技术、设计与开发方法,了解纺织品的生 产及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并具备纺织科学研究及市场开拓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需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纺织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各种纺织原料的性能、纺织加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染整和非织造方 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纺织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纺织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纺织专业项目设计、实验设计、产品检验测试和 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6.熟悉纺织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商品贸 易的基本能力;

7.熟悉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 究的初步能力;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涵盖工程学和纤维材料学、纺织设计学以及纺织制造学 等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有工程设计制图、工程力学、纺织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 学、信息技术、纺织数理统计、高分子材料学、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学、纺织品设计学、纹织学、纺 纱学、机织学、针织学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设计制图(64学时)、工程力学(48学时)、纺织机械原理(48学时)、电工与电 子学(64学时)、信息技术(64学时)、织物组织学(32学时)、纺织品设计学(64学时)、纺纱学 (64学时)、机织学(48学时)、针织学(64学时)、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控制(48学时)。

示例二:工程设计制图(60学时)、工程力学(60学时)、纺织机械原理(45学时)、电工与电 子学(60学时)、信息技术(45学时)、织物组织学(60学时)、纺织品设计学(45学时)、纺纱学 (60学时)、机织学(45学时)、针织学(60学时)、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控制(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产品设计与加工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纺织材料实验、试纺试织综合实验、纺织品分析、纺织品质量检验实验、纺织 品分析设计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毛纺织厂设计》、《纺织设备电路与工艺分析》、《纺材实验》、《纺织材料学》、《纺织电测》、《纺织化学》、《毛纺学》、《毛染整》、《毛织学》、《纹织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技术与管理、纺织科学与技术。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纺织类企业: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生产、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贸易专员、纺织跟单。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比较暗淡。但是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行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的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比较暗淡。但是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行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 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的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155 评论

吉果0412

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是中原工学院的特色学科群体和主体院系,拥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和非织造工程3个本科专业,具有1个纺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1个工程硕士学位点,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高校教师系列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是河南省特色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重点支持),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河南省功能性纺织面料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从2004年招生到2009年底,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8人,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

84 评论

静婷雅香

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48年-1952年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1953年8月 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1953年8月-1956年2月 上海国棉十一厂技术员1956年2月-1969年8月 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1969年8月-1970年3月 湖北安陆县五七农场劳动1970年3月-1978年7月 湖北安陆棉纺厂清棉车间技术员1978年7月-1983年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所纺纱组组长1983年-1997年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88年-1991年兼任纺织科学研究院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1997年一2004年6月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梅建华,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幼年时随父母迁入武汉。194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中南纺织专科学校),1952年并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攻读棉纺专业。1953年8月毕业,分配到上海国棉十一厂任清棉保养技术员。工作勤奋踏实,经生产实践熟悉了清棉生产工艺和保全保养维修技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1955年起,担任清棉、梳棉、并粗三个工序的设备保养负责人。1956年3月,纺织工业部委托华东纺织管理局副局长张方佐组团,从上海抽调一批骨干技术人员赴京筹建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梅建华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进院后分配在棉纺室清棉组,在组长张永椿的领导下,参加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为“清棉机打手性能的研究”。梅建华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提出了集三叶打手和梳针打手的优点于一体、打梳结合的新型综合打手,在京棉三厂清棉机上试验取得成功,1959年鉴定后至今还在清棉机上广泛采用。从此,梅建华与开清棉工程技术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初,被错划成右派,但他仍一如既往地专心投入科研工作,1959年9月摘掉了右派帽子。1960-1964年,他与北京纺织研究所祝尧封等同志一道,开创性地研究成功上抓式自动抓棉机和混棉机;1965-1968年,参加了棉纺A系列清棉设备的选型、定型工作。该项目在上海国棉十厂进行,他负责样机的试验工作。该设备随后安装在纺织研究院试验工厂进行全流程一条龙生产试验,梅建华参加了清花工艺试验,最后负责写出工艺实验研究报告。1969年,纺织科学研究院被撤销。同年8月,梅建华下放到湖北省安陆县“五七”农场劳动。1970年初,他被调往安陆棉纺厂清棉车间工作,先为工人,安装设备,后任技术员。由于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培养锻炼了他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在以后的科研生涯中能亲自动手解决许多疑难问题。在安陆棉纺厂八年,他一方面为用好、开好、管好A系列设备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型清花设备在国内推广使用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又在车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了一套下脚联合机,减轻了回花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深受工人欢迎。1975年,他又提出了取消A092双棉箱及用气流配棉机组取代电气配棉装置的建议。该项目与郑州纺织机械厂合作取得了成功,该气流配棉机组随后在国内各地推广应用。他以勤奋朴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工人的爱戴,在安陆棉纺厂工作的八年期间,有五年被评为车间和厂级先进工作者,并在1977年被厂方推选参加纺织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科研技革经验交流会。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纺织科学研究院恢复重建,同年7月,梅建华调回北京;1979年1月获得平反,恢复名誉;1980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1983年,他主持“中长化纤清棉混合设备的研究”课题取得成功;1983-1997年,任院副总工程师,在此期间,协助院长开展院内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负责院纺织试验工厂的规划及筹建工作,全面组织毛纺、合纤、印染、涂层等设备的基建和安装;1988年该院筹建劳动保护研究所,梅建华被任命为所长。1985-1987年,梅建华除在院内负责上述工作外,仍未放弃课题研究,并作为一线研究的负责人,参加了国产FA系列棉纺全流程设备的工业化试验。1988-1991年,在无锡马山纺机试验中心对新试制的清梳联合机进行试验。1991-1996年,已办了退休手续的他,再次投入清梳联合机“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历时五年,使这套研制历时30多年没有完全过关的关键设备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纺织研究院决定成立纤维材料复合基工程中心,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北京廊坊建立水刺无纺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年已65岁的梅建华,再次被委任为总工程师。他从基本建设到扩大再生产,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干又是八年,直到2004年6月,他74岁时才离开工作岗位。他为水刺技术的开发和水刺设备的国产化做了大量工作,为水刺技术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传统的混棉喂棉工序,是在五台混棉机组前排放20多个棉包,需两名挡车工用手把原棉撕成小块喂入机台。每班每人要喂入2500公斤棉花,体力劳动十分繁重,且尘土短绒飞扬,劳动条件很差。1958年,在大搞技术革新的热潮中,不少工厂研究自动抓棉机,有上抓式、下抓式、侧抓式等多种形式。当时国外已有自动抓棉机使用,但均为下抓式,且机构比较复杂。梅建华调研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后,提出了采用上抓式的设想,得到清棉组组长张永椿的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梅建华亲自设计了实验样机,并在院试验工场试验,初步取得成功。为结合生产实际,领导决定与北京纺织研究所、京棉二厂合作。北京研究所派出祝尧封、京棉二厂派出多名老师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量改进后取得成功。投入生产使用后,原棉混合质量出现问题,为此又进一步研究设计了一台横铺直取的自动混棉机与抓棉机配套使用。经过四年艰苦奋斗,一套国产的A005型自动抓棉机和A006型自动混棉机终于诞生了。它使清棉工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混棉质量。这套设备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特点,深受工厂欢迎,1964年通过鉴定后很快在国内推广应用。上抓式自动抓棉机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退休近六年的梅建华,于1997年经院领导返聘,赴河北省廊坊经济开发区协助筹建水刺无纺布产业基地——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他除参加进口设备的招标外,同时负责规划基地总体建设方案。他亲自绘制了生产厂房、办公楼、仓库及公用工程的设计图,对生产车间内机器的布局进行了安排,但考虑到进口设备价格较昂贵,他提出清花部分采用国内开清混合设备。经领导同意,决定请郑纺机试制并以优惠价格购入,为公司节约了资金。最后由梅建华负责设计出车间机器排列图,并写出工艺设计书,然后交设计部门正式设计。工厂建成后,由梅建华负责组织国产及进口设备的安装。1998年,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第一条水刺生产线顺利投产。随着产品市场销路的不断拓宽,梅建华看到该生产线机幅较窄,产量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后劲不足,于是提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搞设备国产化,再上一条生产线的建议。经大家讨论并经院批准后,梅建华负责写出新增水刺生产线的可行性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后,与郑州纺织机械厂协商合作事宜,由双方组成研制试验小组,共同负责新技术的研制工作。新设备由郑州纺织机械厂设计制造。在此期间,梅建华再次负责二期工程规划。由于公司资金并不充裕,且土地也有限,加上二期产品的定位是搞轻薄产品,机器排列长达70米,在此条件下只能利用原来的库房。但原库房宽度仅15米,要将全部主辅机设备及公用工程全部装入有一定困难。他经反复思考,将二期新设备巧妙安排在这一窄长的库房内。有关水、电、汽及煤气、油锅炉等公用工程均由梅建华搞出初步设计,然后由公司的工人及技术人员自己组织施工,按期完成了任务。新设备制造完成到厂后,他亲自组织安装、调试。由于首次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试车中亦出现不少问题,但他坚持在第一线,不顾70多岁的高龄,在机器上爬上爬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大家艰苦的劳动,新设备很快投入生产。 1、梅建华,祝尧封。自动抓棉机自动混棉机工艺试验研究报告。北京纺织工程学会论文。19642、梅建华、郑寿孚等。LA003型清棉保全平车工作法。湖北省纺织局设备科出版,19743、梅建华。LA003型开清棉联合机组合机常见病的修理与改进。棉纺技术,1976(9)4、梅建华。清棉气流配棉试验研究。北京纺织学会论文。19815、梅建华、张士清等。FA022-10型多仓混棉机的研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论文。19846、梅建华、钱汝月。中长化纤清棉混合设备的研究。棉纺技术,1984(10)7、梅建华。纺织行业滤尘技术的发展和粉尘防爆的探讨。中国科技全国工业粉尘防爆与治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0-68、梅建华、赵强。新型国产清梳联合机及其工艺性能。棉纺技术,1996(3)

351 评论

相关问答

  • 纺织工程学术期刊投稿邮箱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

    小路要减肥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纺织工程学术期刊投稿格式

    ei期刊和sci期刊的区别是什么?Sci和ei都属于国际期刊的一种,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区别,选择期刊投稿时需要注意这些区别。EI期刊刊物的审查周期短,SCI学

    蹦蹬的小兔子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纺织专业省级期刊

    不是。《化纤与纺织技术》由广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主办,是省级期刊。不是水刊,以促进学术和信息交流,为科研与生产服务为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化学纤维、纺织、印染、服装

    风荷丽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纺织工程学术期刊投稿

    纺织学报期刊交完审稿费需要一到三个月反馈。纺织学报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纺织学报》(月刊)创刊于1979年,系

    小妮子乖乖8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发表纺织工程论文

    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48年-1952年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1953年8月 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1953年8月-1956年2

    迷茫的前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