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0

打怪兽789
首页 > 论文发表 > 曾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是谁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一样@016

已采纳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亨利·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作家代表作:《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99 评论

猪头小队长1982

在高中时期,我曾听老师介绍过曹原,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2010年,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在2018年,一连发表两篇重磅石墨烯论文以第一作者在《自然》上而且在2018年12月18日,荣登《自然》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等等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这可真是太赞了!

300 评论

花usahana兔

1、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2、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3、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4、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5、《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6、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7、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亨利·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358 评论

cleopatrazz

1、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2、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3、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4、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5、《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6、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7、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亨利·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346 评论

素食更好

近日有读者反映称,一篇题为《“卓越计划”下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的论文,只字未改发表在了《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和《中国建设教育》3个刊物上。其中一篇的作者为独立署名的“陈成钢”,另两篇却在“陈成钢”后面加了第二作者“顾沛”。 一稿三发,这已有学术不规范之嫌;内容相同而作者署名不一,这更易引起争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作者“陈成钢”2000年毕业于 南开大学 统计与概率专业,现为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出现两次的第二作者“顾沛”上世纪80年代同样毕业于 南开大学 ,后留校任教至今,曾是陈成钢大学时代的老师。陈成钢告诉记者,因为做课题的缘故,自己多次采访老师顾沛,顾沛参与了文章创作,为他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顾沛也承认,论文的部分内容与陈有过沟通,“但并没有见过全文”。 另外,记者注意到,其中两个期刊标注的收稿日期显示,2013年10月22日,《数学教育学报》收到了署有陈成钢、顾沛两个作者的论文。6天后,陈成钢所任教大学的学报也收到了这篇文章,不过,署名只有“陈成钢”一人。 事实上,“一稿多投”长期以来均被教育部门视为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官网也明确表示“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稿件经终审后未接到录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予退稿”。 4月和6月,这两篇收稿日期仅相隔6天的相同论文先后在《数学教育学报》和《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发表了。论文首页标注均注明“文章系天津市教委2012年重点教改课题的项目”。 论文相同,署名为何不一呢?顾沛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可能与自己在学界的口碑有关。《数学教育学报》是相对较好的杂志,自己经常给其投稿,编辑部一般看到有顾沛的名字,可能更容易发表,“所以,投《数学教育学报》署我的名字,对他(陈成钢)是有好处的。” 陈成钢则表示,由于在论文中引用了顾沛的观点及所发表文章的内容,所以,“就自作主张署名了”。他称事先未知会顾沛,并为此表示抱歉。 对此,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从事版权研究的吴副教授告诉记者,同一篇论文署上不同的作者在多处发,是学术不规范行为。同时,在事先不通知对方的情况下,把采访对象(包括引用的文章作者)姓名放在署名里,作为第二作者,也是违规行为,“这是对对方署名权的一种侵犯”。 6月8日,这篇论文在距上次刊发1年多之后,再次被投到《中国建设教育》杂志。当年10月,论文第三次发表,署名是陈成钢、顾沛。对此,顾沛同样称不知情。 此次发表时,该论文末尾备注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3~度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字样。陈成钢说,《中国建设教育》是内刊,当初自己的文章是被天津城建大学教务处挑选后发往此刊物评奖,“这个杂志的文章全部是已经发表过的”。 但是,该刊主办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却有不同的说法。该工作人员称,刊物不会主动接收或发表已发表的论文,同时,虽然确有评过科研立项的奖项,但范围仅限协会自己的立项,“因为我们刊物没有国内刊号,所以发在我们刊物上对作者评职称也没有用。” 同样的论文,既是教改课题,又被作为获奖成果,吴认为,这仍旧属于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任何稿件不论以任何形式的成果出现都不能一稿多投。 顾沛也表示,如果文章后面没有标明转载,“一稿多投肯定就是有问题的”,对《中国建设教育》上与陈成钢同署的论文,他称“完全可以否定掉”。 陈成钢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此举不妥,他坦言,项目结题时,他因担心发不出论文耽误进度,所以才又投了一次,“我之前确实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本报北京8月18日电实习生姚晓岚张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卢义杰)

95 评论

moncherisii

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曹原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博士生今年年仅21岁。

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

MIT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

范德华异质结构是二元构筑单元垂直堆叠而成,在二维材料丰富的功能性基础上,可以实现更多的工程化操纵。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控制层间扭曲角度,来调控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MIT)Jarillo-Herrero与曹原等人发现,堆叠的双层石墨烯中,电学行为对原子排列非常敏感,影响层间电子移动。对于物理学家而言,电学行为通常是由能量主导。而在这项研究中,单层石墨烯内原子间电子移动有关的能量在eV量级,而在层间的电子移动涉及的能量量级最多在几百meV。

上述研究成果来自3月5日刊发的两篇最新Nature,通讯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Pablo Jarillo-Herrero教授。 Pablo Jarillo-Herrero和曹原等人团队在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新的电子态,可以简单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

除了这两篇文章外,Nature杂志还配了Eugene J. Mele的评述。

Pablo Jarillo-Herrero(左)和Yuan Cao(右)

文章第一作者是个小鲜肉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MIT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今年年仅21岁,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

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从中学时代起,曹原即受益于“超常教育”。

曹原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该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长为朱源。后者曾任教中科大少年班20多年。曹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

2014年,曹原荣获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奖学金。

天才代出的中国科大竞争激烈,少年班面对的是一大批杀手名捕。但是曹原却如鱼得水。

曹原在《计算物理》课遇到“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丁泽军教授(江湖上人称丁老怪)。丁老怪向新创校友基金会回忆曹原时介绍说曹原是“很聪明的家伙!本科时计算物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成果发了一篇文章,J. Mag. Mag. Mater. 355 (2014) 93-99。没花多少时间,也就是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中科大物理学院教授曾长淦也证实“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曾长淦回忆“(本科)在我们实验室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呢。当时就觉得他太厉害了”。

一位与曹原熟悉的少年班毕业生说:他实在是太强了,以前在科大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91 评论

相关问答

  • 曾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是谁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

    打怪兽78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曾发表两篇论文的作家是谁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化学系主任,博士导师。

    嘟嘟喵呜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曾发表多篇论文的作家是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

    牛牛1223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曾发表多篇论文的作者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

    木图先生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曾发表多篇论文的人是谁

    国际数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是国际数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

    キーちゃん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