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的小新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调皮捣蛋妈
所谓‘佛教学’,是指与佛教有关的科学性或学术性的研究。重点在于︰(1)阐明该学问的历史性与思想性。(2)确定研究领域(即区域有︰印度、西藏、中国、日本等地区,内容有︰阿含、俱舍、法相、华严等类)。佛教本身既是宗教,又是哲学,而佛教学是研究此宗教与哲学的科学,这是作为佛教学的定义,所应切记的。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 佛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哲学,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科学,虽然它包含了伟大的哲理。依佛学修行实践就是学佛。 以科学的、学术的方式研究佛教,大致起源于何时呢?若要逻辑性地、实际地加以限定,事实上极为困难。前文所述的定义,也只是大体性的。其实在佛教中随处可见科学性的,或类似科学性的态度、方法与叙述。就另一方面而言,虽说是佛教学,但对于其思想评价、配列与史观,要学者完全排除其信仰、立场并不容易。若果如此,则佛教学的起源,岂不是要在以科学方法研究佛教的自觉及主观中寻求?主观与科学似乎是相反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主观与自觉,在一种学问的发生、独立上,是重要的成立条件。这在其他领域上,颇为常见。例如人种学的独立,是以强烈的主观或自觉──为了证明流布在各民族间的人种观毫无根据──为其原动力的。而佛教学中的这种自觉、主观,是由基督教徒及无神论者等非佛教徒的学者所引发的,其后逐渐扩及于佛教圈,才形成了近代的佛教学。在佛教圈内部,曾经发生过可视为近代佛教学嚆矢的运动──例如富永仲基(1715~1746)等人所倡者──究竟这些运动应如何看待,是往后的课题,在此拟就欧美人是如何以科学方法研究佛教,略作叙述。 【佛教学关系杂志论文分类目录】全一册。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编。分研究方法论、语学、典籍、古文书等十九项,收录真宗学及昭和六年(1931)一月至三十年十二月发表之与佛教学有关之论文题目,为昭和六年七月龙谷大学图书馆所刊行同名目录之续编。所收学术杂志凡一一四○余种,论文题目多达二万七千之数,为佛教学研究者了解学界动向不可或缺之工具书。昭和四十七年五月刊行其续编。p2708FROM:【《佛光大辞典》(第三版)】文献学文献学的主要目标是以研习某一学科之相关古典语文为基础,进而批判性地解读其原典资料。有关原写本之解读、校订虽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并非全部。二十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主,急速发展一种以调查目标地区的语言,作为考察该文化的方法,而在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有许多优异的成绩问世。此一方法为近代佛教学(以现有的佛教为研究对象)开启了崭新的局面。但是,此种方法在文献学上的欠缺,也曾被反省到。是否能从日本等亚洲佛教传播区传统教学体系的维持及纯学术性研究之间,导出另一人文科学的学问体系呢?这是学术界在研究方向上的一大课题。近代佛教学就是在这一方向上所开启的。
迷糊喵星人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北传佛教之一。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初传时期为佛教最初传入日本一般以钦明天皇13年(552)时百济的圣明王进献佛像、经论、幡盖和上表劝信佛法,?佛教传日之始。但在此以前,日本、中国和朝鲜人民之间已有濒繁交往,可能已接触佛教。南粱人司马达於522年在大和(奈良)首先建立佛教草堂,安置佛像,进行礼拜。一说是继体天皇16年(522),南梁司马达等来到大和,建立草堂,安置佛像礼拜,为日本知有佛教之始。不过,当时世人不知佛像为何物,视?异域之神未加崇奉。百济的佛像传入日本以后,在朝廷贵族之间,引起激烈的争论。天皇乃依请求将佛像交给大臣苏我宿祢稻目试行礼拜。稻目舍出向原的住宅安置佛像。后疫病流行,屡有死亡,大臣物部舆认为是国神的谴责,奏将佛像投於难波(今大阪)的堀江,并烧毁供佛的殿堂。苏我氏和物部氏之间的信仰之争,实际上反映了皇室和苏我氏?代表的主张接受大陆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与以物部氏和大伴氏?代表的贵族反对接受大陆政治文化的政治之争。后以拥护佛教的苏我部族一派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佛教在宫廷和一部分贵族之间取得了立足之地。奈良时代(710~784): 公元710年日本首都从飞鸟迁至奈良,史称奈良时期(710 - 794),圣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间,奈良佛教极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东大寺,并于诸国建国分寺,以东大寺?总国分寺,统辖国分寺。东太寺是圣武天皇发愿,良辨僧都奠基,行基菩萨劝化,天竺婆罗门僧菩提仙那导师完成的。他们被称?东大寺的四圣。中国唐代鉴真受请赴日传戒,天平宝字3年(759)于奈良建立唐招提寺。天平宝字8年,又於奈良之西建立西大寺,与东大寺相对。於是有了奈良七大寺。这时期形成了著名的7大寺(东大寺、西大寺和唐招提寺等)并逐渐形成了"南都六宗" 。在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之间,直接和间接从中国传入了六个佛教宗派或学派:即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学派、成实学派、华严宗和律宗,称奈良六宗。后迁都平安(今京都),又被称?南都六宗。三论宗以高丽僧慧灌?初祖。慧灌曾入唐从嘉祥吉藏学三论,推古天皇33年(624)赴日,把三论传入日本。慧灌门下,人材颇多,福亮?其高足。法相宗是道昭传入日本的。道昭在白雉4年(653)随遣唐使入唐,受教于玄奘,与窥基同学,在唐7年,回国后住奈良元兴寺,并巡历各地,大弘法相唯识。华严宗是因新罗僧审祥在日本开讲《华严经》而成立,故审祥被奉?华严宗初祖,以请他宣讲《华严经》的良辨僧正?第二祖。律宗是奈良六宗中最后传人的宗派。开始有兴福寺的荣睿与大安寺的普照,鉴於日本戒律不兴,入唐求律,并敦请鉴真东渡。鉴真曾5次航行失败,经过12年苦心精进,始到达日本,先在东大寺佛殿前建筑戒坛,?天皇、皇后和皇太子等授菩萨戒,一时受戒的达400余人,继於寺内建戒坛院,?随从比丘依受戒羯磨(作法)重受新戒。后在唐招提寺终其一生。生前由其弟子所塑的遗像,至今犹存,为日本的国宝。平安时代(784~l192) 或称平安朝。794年日本的都城由奈良迁至平安(今京都)开始了平安时期(794-1192),在恒武天皇建立新都时,为了缩小奈良僧人在政治上拥有的影响,一度限制佛教的发展,后来为了学习中国新的佛教并藉以改革日本的佛教曾派遣一批僧人去唐朝学习秘密佛教, 在这些僧人回国后建立了"平安二宗"即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这一时期的日本佛教,因受盛唐的影响,多在名山建立寺院,开创了日本的“山岳佛教”。与政治的联系也不如前代那样密切,可以说从政教合一转变?政教并立。佛教的任务是祈祷国家平安。以后的日本佛教派别,不再单纯是中国的佛教。最澄的天台宗已是台、密、禅、律的“四宗合一”、“圆密一致”。空海的《十住心论》对佛教本身来说是一种发展。镰仓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l192~1603): 镰仓至安土桃山时代(1192 - 1603)历经南北朝时代(1333—1392)、室町时代(1392一1573),直至安土桃山时代(1573一1603)为止,是日本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佛教开始转换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不少新宗教运动,其中重要的有法然、亲驾指导的阿弥陀信仰运动。除前代备宗延续外,又建立了净士宗和禅宗,还?生了日本特有的净士真宗、时宗及日莲宗等派别。日莲指导的法华经信仰运动,这些运动在群众中有著深厚的基础,并且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中国禅宗早由道昭、道睿、义空等传入日本,然未独立成?宗派。宗派的成立则在镰仓时期、临济宗和曹洞宗分别由荣西(1141 - 1215)和道元(1200 - 1253)传入日本。睿山的觉阿於南宋乾道七年(l171)到中国,从杭州灵隐寺佛海禅师慧远受临济宗杨歧派法脉,四年后回国,是日本有临济禅之始。荣西曾两次去宋朝留学,从虚庵怀敞学禅,及荣西入宋回国,传临济宗黄龙派的法系,才开创日本临济宗。修"看活禅", 荣西灭后,日本禅宗逐渐得势,但多属临济宗派。及道元入宋归国,於嘉祯2年(1236)在山城京都极乐寺旧址,开堂讲法,设立僧堂,赐寺额?兴圣宝林禅寺,是日本有曹洞宗之始,现该派分为15个支派。德川时代(1603~1867): 在日本封建制变臻於鼎盛的德州幕府时期(1603 - 1867),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取代了佛教,成?德川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佛教的影响进一步缩小,但在民间还有潜在的力量。当时京都佛教虽趋衰落,但关东地区(指箱根以东的关东八州,即今东京横滨地方)的佛教渐盛。德川幕府一方面采取锁国政策,同时订立各方面的制度。德州幕府对佛教采取统制和利用的政策。对於佛教,自寺院的等级,僧阶的高下,乃至僧侣的法服等,都有一定的规制。颁布了一系列寺院的法规,加强了对各宗的管理,前一个时期的佛教各个派别(天台、净土、直言、日莲、禅等)虽然仍被保留下来,但由於推行了寺檀制度(寺院与檀家建立固定的关系),他们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先定皇室的佛教制度,明示“门迹”、“院家”以下的级别。门迹有“宫门迹”,“摄家门迹”及“准门迹’之别,订立晋级的法规,禁止僧位、僧官的滥授。划定区域,一寺一山皆令有所隶属。以总本山德大本山,以大本山统摄其所属各寺。如净土宗以东京增上寺迹本山统辖关东诸寺;天台宗以日光门主统辖一宗:真宗东、西两派的别院各设“轮番”(别院轮流住职之称)等。这些制度小自一寺、大至一宗一派,其应遵守的法规,修行的阶段,僧阶的晋级,法衣的等差等,完全具备,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以前。明治维新后 明治维新后,日本兴起改革运动,为了适应天皇亲政的需要,在明治初年(1868)提出王政复古、“神佛分离”和“废佛毁释”。颁布了"神佛分离令",命令门?亲王复饰(还俗),废止宫廷的佛教仪式,排除神社内的佛像,废止供於神前的佛具,禁止僧侣参加神道仪式,禁止“神佛混淆”,颁布所谓“神佛判然”的法令。从而日本各地发生了烧弃佛像佛画、破坏寺庙堂塔、命令僧尼还俗、把守院改作医院和学校等事件。明治5年4月25日,新政府乙太政官布告,许可僧侣带妻食肉和蓄发,同时又命僧侣于法名上加姓,於是某些寺院的僧侣便公开娶妻食肉。佛教徒?适应新的形势,兴办各种社会事业,派即解遣僧侣出国考察和留学,创办学校,陪植人材,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及从事监狱的教化等。明治22年(1889年),日本政府颁布宪法,允许信教自由,佛教恢复了合法的地位,日本佛教为了适应近代社会经济的急遽变化,进行了一系列自我改革,建立了不少新兴的教会、团体,创办了各类宗教、文化学校和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了中世纪的寺院教育和方法,编纂、刊印了大藏经等。各宗竞相兴办大学或专门学校,出版了不少佛教著作,同时于备大学设佛教讲座,一时佛教虽有复苏的?象,但总的趋势是影响越来越小。新兴教团开始产生於战前,战后依《宗教法入令》而被公认。由於传统佛教考虑的主要是生死大事,对於现实问题不很关心。新兴教团所关心的不是死后,而是要实现天国於地上。如创价学会就主张把“真善美”,改为“利善美”,换“真”为“利”,追求地上幸福的实现。这种思想比较适合时代潮流和日本国内形势,故新兴教团不断得到发展。到目前为止,佛教仍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现在日本各地有佛教各宗宗立男女大学20余所。还有许多学会、研究团体,专门从事佛教的研究。各宗还派遣传教师到欧美各国建立别院,进行佛教宣传。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要问好的啊,首先得大家好,但是日本是个很讲究礼仪的,所以在说之前得鞠一个躬,大概三十度就可以了,但是在结束的时候还是鞠六十度以上的,表示
要发表论文,可以参考下面几步1.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发论文, 一般都是为了保研,学位, 评奖,评职称加分等等, 然后就要了解对应事项对论文方向和所发的杂志(有的会给
日本修士论文不会放在网上。发表学术论文,要选择合适的期刊,若有条件,应该请国外的同行或者国内的专家进行评价,看适合发表在什么杂志上。修士是日语中硕士的意思,当然
日本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于一流水平,有很多的同学选择了日本留学,那么留学最令人关注的两个问题就是,日本大学什么时候录取以及日本大学什么时候毕业。这两个有关始终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作者:胡国勇 著 丛书: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6-1《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作者:于洪波 著 出版社: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