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1234
因为在 科技 圈发生的各种问题,比如华为等企业被美国供断芯片,国内一度为芯片供应问题而一筹莫展,很多人也因此知道了芯片的重要性的世界芯片的格局。在芯片的制作方面,传统硅基芯片制造必定需要光刻机,纳米制程越小难度就越大,对光刻要求也就越高。虽然在高 科技 领域,我国已跻身前列,然而在芯片制造、光刻机等方面却是非常薄弱的,所以现在就因为光刻机的问题让中国芯片在制造上举步维艰。但是中国在世界上也不缺少顶尖 科技 ,其中一个就是量子技术,那么到底能不能利用量子技术直接让芯片的发展绕开光刻方面的封锁呢? 从理论上说,量子芯片是可以绕开传统硅基芯片制造必备的光刻机,量子芯片是将量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通过量子碰撞技术以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制造方面完全用不到光刻机。 中国科研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在美国《科学进展》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提到团队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芯片,可实现多种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这种新型可编程的光量子芯片,被外界看做是跳过光刻机的办法之一。该芯片采用硅基集成光学技术,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大量光量子器件,对实现量子信息的编码和量子算法的映射,具有高集成度、高稳定性、高精确度等优势。这种新型光量子芯片虽然也是采用微纳加工工艺,但主要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大量光量子器件,由于生产原理上的不同,所以可以绕开光刻机的限制。 虽然量子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到投入商业应用还需要走一段路。一旦量子芯片成功商用,量子芯片跳过光刻机,而不依赖它,芯片制造领域将迈进一个新的里程,那么光刻机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在芯片制造上也将告别过去被卡脖子的尴尬境况。
hinomoonna
笔者 东邪
根据考古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地球 历史 上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最早的一次事件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接着是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然后是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第四次是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最后一次大灭绝距离我们最近,即6500万年前。这五次大灭绝事件已经得到考古界的公认,表明了地球过去发生的动荡历程。
除了这五次大灭绝事件之外, 历史 上还发生过许多小规模的灭绝事件,但去年八月份美国《科学进展》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2.33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灭绝事件的论文。该论文指出,该时期地球气候出现了剧烈变化,导致了大量生物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而恐龙则在那一次事件中登上了生物圈宝座,这一事件史称“卡尼期洪积事件”。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一事件的?卡尼期洪积事件是怎样将恐龙送上宝座的呢?
早期科学家在岩石层里获得什么意外的发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地质学家们在不同大陆上发现了一些能证明三叠纪时期的地质现象,其中红色的砂岩就是典型特征。地质学家在意大利北部、南阿尔卑斯地区、中国南方地区都发现了红砂岩的存在,而且红砂岩中还存在明显的碳酸岩快速沉淀的现象,这两种发现都说明了三叠纪时期存在十分干旱的气候,这种气候当时笼罩着整个地球。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地质学家阿拉斯达·路菲尔在三叠纪岩层中发现了看似不属于三叠纪时期的物种,例如淤泥、河床沉积物等等。这些物质与三叠纪岩层格格不入的原因是三叠纪的气候十分干旱,而这些物质只有在湿润的气候环境下才会形成。这种现象不仅在英国出现,随后在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都有出现。
这说明整个三叠纪时期的气候并非完全由干旱主导,其中有一段时期应该出现过湿润期,而且这种气候在全球都出现过。按照地球气候的发展历程,出现干旱气候之前通常会出现气候变暖,然后引发一段湿润期,等湿润期过去后,干旱气候会紧接着出现。因此地质学家在上世纪就已经推测三叠纪时期内地球出现过气候变暖现象,而这一现象导致地球引发了罕见的大雨期。
这个大雨期就是“卡尼期洪积事件”,根据研究在这一事件中,地球维持了长达两百万年的雨期,突如其来的大降雨导致地球上相当一部分的生物灭绝。
那个时期的全球气候变暖是怎样形成的?
要想弄清楚卡尼期洪积事件的起因是什么,首先要弄清楚该时期之前的气候变暖是怎么发生的。地质学家从地质勘探上提出了一种经典的假说,即板块大运动导致大规模火山爆发。卡尼期之前的地球大陆几乎是一个整体,之后在地球板块运动的影响下逐渐四分五裂,大陆的东边分裂出了两个部分,形成北美洲和南美洲,因此分裂后所形成的位置就形成了巨大的海洋,这个海洋就是太平洋。
太平洋的出现使得周围的大陆板块有更多水汽输送,使得原本处于内陆的地区在变成沿海地区后,气候由原来的干旱变成了湿润。同一时期,由于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缘故,地球还发生了大规模火山爆发,史称“兰格利亚火山爆发”。众所周知,火山爆发会导致喷发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中,进一步促使气候变暖的发生。
一方面是大陆板块的变化导致海洋水汽增多,另一方面是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起来导致许多地区的降雨增多,而且这场雨连续下了大约200万年的时间,让地球在短时间内从干旱星球变成了湿润星球。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地球确实发生过这些现象呢?地质学家表示如今我们所发现的大部分琥珀都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雨水的增多导致植物需要分泌更多的树脂来进行自我保护,否则结局就只有死亡。而一些小昆虫也比较幸运,没有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中消失,而是被裹在树脂里,经过千万年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了珍贵的琥珀。说回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影响,许多动物和植物原本已经适应了干旱的气候,结果短期出现的湿润期导致它们无法适应变化,从而走向灭绝之路。
恐龙是如何在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帮助下登上宝座的?
在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之前,恐龙只是自然界若干种生物中的其中一类,并不出色。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时,地球生态圈内许多物种因为无法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从而空出了大量的生态位。根据考古发现,恐龙早期无法称霸自然界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在自然界有天敌,后来这种天敌在卡尼期洪积事件后消失了。
自此恐龙犹如打开了枷锁一般快速发展,种群的足迹从大陆的单一地区逐渐分布整块大陆,就连如今的南极大陆上也可能存在恐龙化石。和恐龙同一时期崛起的物种还有海龟、蜥蜴和海洋哺乳动物。恐龙种群的扩张不仅发生在陆地上,还发生在海洋中。卡尼期洪积事件导致海洋大面积酸化,进而导致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
可能你会认为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推测出来的,但实际上这些推测都是有依据的。地质学家在南阿尔卑斯山区发现了两种不同时期的沉积岩,因为它们的地理特征截然不同。其中一种沉积岩比较干旱,由此判断是洪积事件之前出现的,地质学家并未在沉积岩中发现恐龙的痕迹。另一种沉积岩有碳酸岩沉积的痕迹,这说明了它是洪积事件后形成的。
在后一种沉积岩中,科学家竟然发现了恐龙足迹,这可以说明一点,恐龙在洪积事件之前并未扩张开来,而在洪积事件后发生了种群扩张。
恐龙之后又是如何衰落的?
卡尼期洪积事件维持了长达200万年的时间,这相当于给恐龙200万年发展的时间。恐龙也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期待,在洪积事件中存活了下来,在之后1000万年里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地球生态圈的霸主。然而没有任何物种能够一直称霸生态圈,恐龙在称霸了一亿多年后最终还是在6500万年前的那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消失了。
那么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一次大灭绝中发生了什么,不仅导致恐龙丢掉了王座,还从地球上消失了呢?这个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都在研究和讨论,目前存在几种假说。第一种假说,6500万年前地球突然遭遇小行星的撞击,引起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进而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灾难。这种假说受到认可的程度是最高的,因为科学家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发现了符合这个假说的陨石坑。
小行星的撞击还无法直接引起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之后引起的火山爆发、海啸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才导致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一起遭遇灭顶之灾。第二种假说认为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传染性和致死性极强的病毒,这种病毒不仅能感染陆地生物,还能感染海洋生物,最后将地球上九成以上的生物都“一锅端”了。
第三种假说认为当时地球上确实出现了气候变冷的情况,但不是大规模火山爆发造成的,而是太阳活动进入了低潮期,导致太阳向地球传递的热量大幅减少。相比起第二、第三种假说,第一种假说得到更多认可,因为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更多。
恐龙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恐龙的兴盛源于自然气候的剧变,衰落也是因为自然气候的剧变,这说明任何地球生物在自然界面前都是弱小的,只要气候发生剧烈的变化,就很容易威胁物种的生存。简而言之就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大于物种的努力,只有适应自然变化的生物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无法适应变化的生物注定会被淘汰。
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从未改变过。可能大多数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不能把人类放在和恐龙一起说,因为人类发展出了文明,有 科技 力量加持,有能力应对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人类真的有能力,气候变暖也不会愈演愈烈,如今的发展趋势还在不断恶化。
表面上看,大灭绝事件导致许多生物的灭绝,地球上生灵涂炭,这种场景十分悲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生物大灭绝是自然界进行自我循环的一个环节,凡是不适合的生物都会被淘汰。
《心理学报》 是国内心理学最顶级的期刊,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科院心理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官网: 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官网: 心理科学 ) 《心理
《水科学进展》是以水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国内外在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中的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她涉及与水
审核优化处理。对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等待发表的论文,期刊编辑会通过评审流程以及投稿者的优化修改,以确保论文能够达到出版要求。论文不能达到出版标准,期刊编辑会要求作
SCI论文(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
会的,我前段时间投了一篇,两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