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7

萌萌panda我最爱
首页 > 论文发表 > 赵元任发表的音乐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枫星雨

已采纳

赵元任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虽然他的音乐创作主要侧重于声乐领域,然而他在声乐钢琴伴奏中所进行的钢琴音乐写作上的多种探索与创新,已成为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从主调织体设计、复调织体运用以及钢琴伴奏的独立地位等几方面,对赵元任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进行分析研究,力图阐明以上钢琴伴奏手段与词曲意境的结合方式及其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意义与作用,以期对赵元任声乐作品乃至当时整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取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赵元任(1892―1982),江苏常州人,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物理,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其间,曾先后学习了和声学、对位法、作曲法等专业作曲技术,同时兼修钢琴与声乐,广泛涉猎西欧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这些丰富的学习经历,加之他从小积累的深厚的民族音乐修养,使只以音乐为“副业”的赵元任,成为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杰出的作曲家。赵元任的音乐创作主要偏重在声乐领域,但他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也有着重要的贡献。早在1913年,他就曾编创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完成钢琴独奏曲《和平进行曲》。后者虽然结构短小、形象较单一、音乐语言欧化且带有明显的歌曲特征,但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作品。这首作品连同他以后陆续写就的《偶成》(1917)、《小朋友进行曲》(1919)等钢琴曲一起,已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奠基之作。 不仅如此,赵元任对钢琴音乐创作的贡献,还集中体现在他创作的众多声乐伴奏之中。自“五四”运动之后,赵元任陆续谱写了约100多首声乐作品,分别刊载于《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集》(1936)、《民众教育歌曲》(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有的散见于报刊。(1989:851)这些作品以其鲜明的形象、新颖的风格、优美流畅的曲调成为中国声乐作品的经典之作,作者为大部分歌曲所作的钢琴伴奏也堪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的优秀作品。联系当时中国音乐发展的现实可以发现,在1934年齐尔品举办“征求具有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之前,音乐家创作的独立钢琴作品可谓凤毛麟角,在这种背景下,赵元任在二十年代发表的《新诗歌集》钢琴伴奏中所进行的钢琴音乐写作上的多种探索与创新便尤为可贵。这些声乐钢琴伴奏,已成为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不可忽视的材料。有鉴于此,本文特取钢琴音乐织体写作角度,从主调织体设计、复调织体运用以及钢琴伴奏的独立地位等几方面,对赵元任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进行分析研究,力图阐明以上钢琴伴奏手段与词曲意境的结合方式及其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意义与作用,以期对赵元任声乐作品乃至当时整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取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一、主调性织体的设计 主调性织体又称和声性织体,就是以一个旋律为主,通过运用和声功能强度、色彩等手段以充实声乐旋律的一种织体写法。分析赵元任的钢琴伴奏可以发现,除了通常较为习见的填充、陪衬性和声写作方法外,赵氏对主调性钢琴伴奏织体又有着独特的运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单一主旋律重复的伴奏织体 仅仅以钢琴对原歌曲主旋律的重复来为演唱伴奏,可以说是最为简练的主调织体写法了。如此简单的织体,若运用不当往往给人以空洞乏味之感。然而这一简练的伴奏手法,在赵元任的声乐伴奏中却得到了反复运用,创造出一种其他织体不可替代的意境。如赵氏为苏南道情《老渔翁》配写的伴奏。 谱例一: 本例的钢琴伴奏部分,先后在两个、三个、四个八度上重复主旋律,钢琴在持续高音区音响的同时,也随之向低音区扩展,制造出一种闲适、飘逸、空灵的气氛,很好地烘托出老渔翁“扁舟来往无牵绊”的怡然自得情态,十分生动传神。 谱例二: 谱例二所示的《打夯歌》,同样运用了单一性主旋律重复的方法。与上例不同的是,作者在这里分别为“领唱”与“合唱”配写了不同的伴奏――领唱配八度重复旋律,合唱部分则配以左、右手的双层八度重复旋律,同时加用四、五度和音以增强音乐的力量。通过这样的处理,仅用钢琴伴奏部分,便可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人们打夯劳作时的情景。这种单一旋律式的伴奏织体,在赵元任的声乐作品中并不鲜见,如《尽力中华》全曲以及某些作品的个别乐句(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啊”字、《望郎归》的“梅花谢落成雪片”一句等)①都使用了这种极易与其它织体形成对比的伴奏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 主旋律置于内声部的伴奏织体 赵元任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在以主调织体形式重复主旋律时,多将主旋律放在高声部陈述,如《看醒世怒吼》《长城和运河》《呜呼!三月一十八》等作品。但有时作者为了配合歌曲共同塑造特殊的艺术效果,往往将歌曲旋律隐藏于内声部,如《车水歌》即是一例。 谱例三: 以上是作品的开始部分,伴奏织体共分三层:上层为一条基本平直的旋律线,中层为略带变化的主旋律重复,底层为八分音符的五度和声低音。沉重音响包裹中的主旋律忽隐忽现,表现出劳动者忍受的沉重负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段最后一小节右手音乐的上扬,使之后的主旋律一跃而到达织体上层,音乐气氛骤然高涨,不仅刻画出众人唱和的效果,也使音乐主题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发展。 谱例四: 谱例四名为《鲜花》,是赵元任1921―1924年间在美国麻省剑桥时,据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的独唱歌曲。这里的织体为严格的四部和声结构:上层为柱式和弦伴奏;主旋律位于第二声部;第三声部为对位式旋律,与主旋律形成呼应;低声部为宫音持续。由于高声部弱起和弦及低声部宫音长时间持续的烘托,使主旋律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动人。 3. 各种固定音型的穿插运用 在赵元任的钢琴伴奏中,固定音型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重。作者常常通过某些具有特殊意味的音型描绘特定音乐形象,使整首作品成为一个人声与钢琴结合而成的完美整体。如《秋钟》: 谱例五: 对于这首作品的织体布局,作者曾有如下解释:“这完全是个写声的音乐,那些半拍上打下的音就是钟声,……两次并行三度的‘run’就是轻风,三次十二律相连的‘run’就是急风。还有左右手的音参差的地方,跟那些小三音(triplets)就是落叶吹来吹去飞来飞去的样子。”(1987:9) 在《听雨》一曲中,赵元任借鉴波兰音乐家肖邦《bD大调前奏曲(雨滴)》中的“雨点”动机,以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和琶音进行为背景,描绘出“今日初听一宵雨”、“故园新笋添几许”的美妙意境。 谱例六: 此外,在许多其他作品中,赵元任也运用了同样的钢琴伴奏手法。如《织布》中钢琴琶音对织布机节奏的描绘,《过印度洋》中用低音区双八度上行震音级进手法对“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的描绘,《也是微云》中用高音区强奏和弦对“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的心潮起伏的描绘,《江上撑船》中以柱式和弦琶音手法对船工用力撑船情景的刻画等等,均可谓神来之笔。作曲家赋予每种钢琴音响以特定含义,从而创造出整首艺术歌曲的完美意境。 二、复调性织体的运用 复调性织体是与主调性织体相对的一种伴奏写作方法,一般以若干独立旋律的同时结合为特征,或者钢琴伴奏自身形成复调织体,或者伴奏旋律与声乐演唱间形成复调式进行。赵元任声乐钢琴伴奏中对复调性织体的运用,主要可归纳为“支声性复调织体”、“对比性复调织体”和“模仿性复调织体”三大类别,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 支声性复调织体的运用 支声性复调织体伴奏方式,就是在伴奏中对原声乐旋律进行加花重复、装饰变奏,以达到丰富歌唱的目的。赵元任为民歌配写的许多伴奏中都采用了这一手法,如《十杯酒》《春朝秋朝》《九连环》等。 谱例七: 这种“旋律加花”式的复调织体,实际与我国传统戏曲和说唱音乐的伴奏形式密切相关。在戏曲和说唱音乐中,这种形式的伴奏被称为“随腔伴奏法”,也就是所谓的“包腔”或“拖腔”。由此可见,赵元任对这种伴奏手法的运用,与他个人深厚的民间音乐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对比性复调织体的运用 对比性复调织体就是在伴奏中引入新的旋律,进而与声乐主旋律形成对比的伴奏方式。赵元任对这种钢琴织体十分重视,许多作品都渗入了这种写法,较突出的如《湘江浪》《孟姜女》《纱窗外》等。 谱例八: 上例是赵元任为民歌《纱窗外》配写的伴奏,其中钢琴左手旋律与右手八度重复的主旋律形成对比,形成二声部复调。在乐句后半部分,作者又引入第三声部对主旋律进行模仿,形成三声部综合式复调织体,表现出作者编配伴奏的精巧构思。 再如《春风轻轻吹》,由于这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作者在配写钢琴伴奏时,不仅直接将两声部旋律移到钢琴左、右手上进行重复,同时还在某些段落的伴奏中插入第三声部,形成二部合唱与三声部伴奏的有趣结合。 谱例九: 3. 模仿性复调织体的运用 相对前两种复调织体形式而言,赵元任的钢琴伴奏中对模仿性复调织体的运用较为少见,这种织体只是偶尔作为装饰出现在某些乐句的结尾,如例八所示《纱窗外》的情况即是。这可能与模仿式复调织体更多适用于伴奏多声部声乐作品的特性有关。赵氏作品中运用模仿复调较为突出的例子,是他为保定民歌《带响的风筝》编配的伴奏,见下例。 谱例十: 钢琴伴奏基本上是规范的四部和声形式,在低、中、高三个声部的衬托下,次中音声部与主旋律形成卡农式模仿,极富生活情趣。 在赵元任某些声乐作品的特定段落,其伴奏织体也有将以上复调织体任意组合的情况,如《望郎归》: 谱例十一: 在这段伴奏音乐中,作者以高声部加花、加厚的旋律重复主题,左手则配以不同的对位声部,同时运用了“支声式复调”与“对比式复调”两种织体类型,造成了全曲的高潮。 三、钢琴伴奏的独立地位 赵元任钢琴伴奏的织体写作,不仅体现为他对主调与复调织体的灵活运用,还体现在他将钢琴伴奏作为独立因素,赋予其特定的音乐角色,使其直接参与到音乐形象的创造中来。赵元任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独立地位,集中体现在他为徐志摩诗《海韵》谱写的合唱之中。这首作品依照原作意境,对音乐形象进行了多层次的刻画,作者以独唱与合唱分别代表“女郎”与“诗翁”两个形象,钢琴伴奏则主要表现象征黑暗势力的大海,同时在不同段落分别代表女郎舞姿、挣扎、被海吞没等景象。例如音乐开始处钢琴奏出的引子: 谱例十二: 钢琴在piano力度下奏出的震音,犹如波涛滚滚的大海,右手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弱起节奏的渐强和弦进行,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预示了全曲的悲剧气氛,为合唱的进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本曲的高潮部分,用长达20小节的钢琴独奏,描绘出女郎在大海中挣扎以及最后被海水吞没的情形。 谱例十三: 音乐以半音下行表现狂风暴雨,用上行琶音表现少女的挣扎,沉闷的八度低音则代表阴森恐怖的海面。这些固定音型的运用加之作者精心设计的调性转换,使这段钢琴音乐在发挥自身间奏作用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独立、完美的艺术形象。 本文以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赵元任钢琴织体写作的几个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歌曲伴奏时的精巧构思。这些织体运用对于今天的音乐家而言或许已不觉新鲜,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音乐界,上述每项尝试都可谓当时中国钢琴伴奏乃至钢琴音乐写作的创举。这些音乐织体方面的组织与处理,不仅超越了作者本人写作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时的创作水平,即便是与后来在1934年齐尔品举办的“征求具有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获奖的作品相比,某些织体乃至调式、调性布局方面的运用也并不逊色。他立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主动借鉴西方专业音乐技法,讴歌科学、民主精神与自由理想,努力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我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钢琴音乐并非赵元任的主要创作领域,但他在钢琴伴奏写作中表现出的众多尝试与创新,为后世音乐家的同类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研究。诚如音乐家萧友梅评价的那样,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及钢琴音乐写作所取得的成就,真正替我国音乐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赵如兰编《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7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 3.赵元任《赵元任音乐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 ① 凡本文未举谱例的乐曲,可参照《赵元任全集》。 江海燕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284 评论

阿滋猫波斯猫

赵元任(1892.11.3—1982.2.24),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瓯北)后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天津。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赵元任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后长期(1947-1963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并在伯克利退休。赵元任先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荣誉博士学位,加州大学“教授研究讲师”(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1967年),中国北京大学荣誉教授(1981年)。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赵元任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等。赵元任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赵元任翻译的代表作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251 评论

品名暂无

四大导师中的另一位大学者是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 2.25)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

1910年为游美学务处第2批留学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

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

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

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

1925年6月应聘到清 *** 学院任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

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

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

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

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

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

1900年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

早年所受民族文化熏陶,对他一生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

十四岁进常州溪山小学。

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语教师嘉化(D。

J.Carve)的喜爱。

嘉化常邀赵元任去他家中作客。

嘉化夫人善于弹钢琴和唱歌,赵元任跟嘉化夫人学唱过《可爱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离别歌》(AuldLang Syne,亦译《天长地久》)等歌曲,是为他接受西方音乐之始。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他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

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

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他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语。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一个书香、官宦之家,著名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的作者赵翼(乾隆进士),就是他的六世祖。

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

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

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

后来,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

当他15岁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这三位南京同学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

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赵元任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听他的家人说,他从小就喜欢学别人说话,并善于辨别出各地方言和语音特点。

这段家史说明,赵元任幼年就经过多种方言的训练,开始掌握了学习语言的本领。

1910年,他17岁时,由江苏南京高等学校预科考入清华留美研究生班,在录取的72名官费生中,他总分名列第二(胡适名列55)。

先在康奈尔大学读数学、物理,后入哈佛攻哲学,继而又研究语言学。

1920年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任教。

当时适逢美国教育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清华大学派他给罗素当翻译。

他在陪同罗素去湖南长沙途中又学会了讲湖南话。

由于他口齿清晰,知识渊博,又能用方言翻译,因而使当时罗素的讲学比杜威获得更好的效果。

从此,赵元任的语言天才得到了公认,他自己也决定将语言学作为终身的主要职业。

1925年,清华大学增设“国学研究院”,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被聘为导师,他教授《方音学》、《普通语言学》、《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方言》等课程。

1929年,他又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兼语言组主任。

到1938年,他再度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经过6年潜心研究,成为名闻世界的语言学家。

1945年他被任命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60年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他先后获得美国三个大学的名誉博士称号。

赵老是中国第一位用科学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调查的学者。

他的耳朵能辨别各种细微的语音差别。

在二三十年代期间曾亲自考察和研究过吴语等近60种方言。

赵元任对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会33种方言。

他的治学严谨和刻苦,令人叹为观止。

1927年春天,赵老在清华大学研究所担任指导老师时,曾到江、浙两省专门调查吴语。

经常是一天跑两、三个地方,边调查边记录,找不到旅馆就住在农民家里。

一次,他和助手夜间由无锡赶火车去苏州,只买到硬板椅的四等车票。

由于身体太疲乏,上车后躺在长板座上就呼呼地睡着了。

等醒来时,满车漆黑,往外一看,才知道前面几节车厢已开走,把这节四等车厢甩下了。

助手问他怎么办?他说:“现在反正也找不到旅馆,就在车上睡到天亮吧!”助手见他身体虚弱,劝他每天少搞点调查,他诙谐地说:“搞调查就是要辛苦些,抓紧些,否则咱们不能早点回家呀!将来不是要更费时间,也更辛苦吗?”

在那次调查吴语的行动中,他不辞劳苦,经镇江、丹阳、无锡,每站下车,再乘小火轮到宜兴、溧阳,又转回到无锡等地,冒着严寒,辗转往复,深入群众,多访广纳,记录了大量的当地方言。

3个月后,回到北京,他把调查的材料写成一本《现代吴语研究》。

在出版此书时,语音符号采用国际音标,印刷厂没有字模,他和助手就自己用手写,画成表格影印,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

这本书出版后,为研究吴语和方言作出极为珍贵的贡献,赵元任也成为中国方言调查的鼻祖。

赵元任教授对音位学理论、中国音韵学、汉语方言以及汉语语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写和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

他在美国除了在大学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写下了大量语言学著作:《中国语言词典》、《中国语入门》、《中国语文法之研究》、《现代吴语研究》、《钟禅方言记》及《湖北方言报告》等。

1972年,赵老退休后,仍不断致力著述,写出《语言学跟符号的系统》、《白话读物》等书。

在他病逝前不久,还构想以同音替代的办法,把《康熙字典》上1万多个字合成一本2000字的《通字》,以用于日常行文,可惜未能如愿。

赵元任早年曾和语言专家黎锦熙先生致力于推广普遍话工作,为此他创造了国语罗马字(注音字母第二式),并灌录了国语留声唱片。

赵老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他一贯提倡彻底的白话文。

1981年笔者访问赵老时,他对目前国内人们的口语有这样的感慨:“现在教育水平高了,人们的说话受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出口书面语多,不大爱讲白话了。

如现在北京人爱说“开始”,不说“起头儿”;把长外衣不叫“大氅”,而叫“大衣”。

连小孩说话也是文绉绉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显得缺少生活气息。”

在他这次回国访问和探亲期间,曾用各种方言和友人、学生进行交谈。

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见到赵老时,两人兴致勃勃地用方言对话,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吕叔湘称赞赵老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一是他以现代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给中国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二是他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354 评论

相关问答

  • 音乐类的论文发表

    很多期刊都可以安排音乐类文章,《北方音乐》、《通俗歌曲》(通俗是不是感觉不好听)、《艺术品鉴》、《戏剧之家》、《艺海》等,不过建议发表在音乐类的专刊上面

    王道之战约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音乐未发表的论文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

    jingmaoto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论文的音乐杂志

    当我们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看待的时候,对于音乐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音乐类的文章就涵盖了各个方面,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曲艺、歌曲、乐器,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等等。那

    renee的天空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的流行音乐的论文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比起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它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中。可以说它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

    就愛翻毛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高主任元月份发表论文

    论文取消文件搜:高级职称论文+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必须搜够11位。否则找不到,还会搜到假冒的)。全国最权威

    仿佛那一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