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71

乖乖米飞
首页 > 论文发表 > 谁在疫情期只顾发表论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终结者0416

已采纳

钟南山在今年的抗击疫情、防控疫情中为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钟南山成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钟南山在疫情发生期间,敢医敢言,就像他办公室的写着“敢医敢言”的牌匾一样,他也做到了在疫情发生的时候站出来安排疫情防控事项。钟南山和他的医疗科研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武汉现场,体察疫情的情况。并提出了“人传人”的现象,马上发起行动,强调加强防控,武汉也因此做了封城的决定,才避免了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钟南山在疫情期间,领导医疗团队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的新方法新突破和经验都写了下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的会议,跟众多医学者探讨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他在重症救治和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无需质疑的。钟南山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他在早就应该退休的年龄,却还是默默投身我国医学事业,默默为社会、人民服务。他的贡献也是有资格入选“共和国勋章”的,他给我国的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让我国已开始就找准了医疗救治的方案。在众多医学者的努力下,终于将疫情慢慢控制下来,才会迎来我们复工复产的一天。钟南山在疫情爆发期间,临危不乱、处事泰然,他的淡定、他的自信、他的魄力,给予全国人民很大的信心,我们相信国家的决策,服从国家的相关举措。当时全国产业停工,人们自觉自我隔离,现在过去已经半年了,但是仍然记得那份心情。全国人民群众一条心,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到现在,我国在疫情防疫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世界各国也不断借鉴我们的救治方案。

136 评论

soldierwill

钟南山院士还有治疗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等的科研成果,在呼吸疾病的医治上具有很大成就,他还有第一个证实隐匿型哮喘的存在的科研成果。

91 评论

香雪海Jackie

你好,钟南山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不仅是因为他是优秀的专家,而且更是因为他身上的这种担当精神,敢于与疫情拼搏的精神。这次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赶往了武汉,为武汉的抗疫工作作出了指导。当时因为赶不上飞机,所以他只能坐动车去武汉,他在车上工作累得只能挨着座位休息的一幕被拍下来了,感动了很多人。

八十多岁了的终南山院士,身体还非常健康,看上去很精神,这是他长期专心投入到工作的原因。如今八十多岁了还在医院工作,别人可能早在这个年纪退休了。今年他对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获得了共和国勋章,我们真心地感谢他。一个民族就是要有这样的英雄站出来,一个国家才有凝聚力,未来才有希望。疫情当中除了钟南山有突出贡献,一线的普通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以及军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钟南山是我们国家的工程院院士,我们的工程院院士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能评上院士的人不多,钟南山肯定是有很大的科研成果所以才会评得上院士。在医学上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呼吸内科专家,比较擅长流行病,呼吸病,哮喘,肺疾病。这次疫情也主要是对呼吸和肺的伤害,所以钟南山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他个人的科研成果表现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与联合吸入两种干粉剂治疗成人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有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作用,哮喘发病机制及诊断新进展等。他一共获得过的科技奖项有,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等。

也可以说钟南山是一名医生,因为他除了科研,他更喜欢自己出诊给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专门关起门搞研究的人。像现在他依然还在医院工作,为重大疾病者救治。其实大家早已认识了他的,因为非典时期钟南山也是冲在一线,对病例进行研究,和自己的团队提出了解决方案。

他的科研成果对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研究的成果对不明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抢救成功率达91%,可见他的成果是很厉害的。他在医学研究上也发表过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也亲自参与了主编《现代呼吸病进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等重要的医学用书。

一位八十多岁了的老人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为有这样的大英雄而骄傲,他才是我们值得追的星。

270 评论

爷很忙2

他研究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将两种药物合在一起,治疗成人哮喘有显著的疗效,给哮喘病人带来了福音,他的科研成果对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85 评论

Me馍馍27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团队对抗了疫情。钟南山主要攻克的是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他是第一个证实隐匿型哮喘存在的人。

159 评论

晓晓小同学

作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对流行病的控制,比如十几年前的非典以及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两件大的流行病,钟南山都在其中参与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呼吸疾病与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突出贡献。编辑于 2020-08-04查看全部6个回答—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钟南山是科学家,那他做出了什么贡献?钟南山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之一。 2003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爆发,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 钟南山的名字从那时起,与公共卫生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公众健康受到挑战时,钟南山都扮演着公共发言人的角色。“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是对钟南山的诠释。 200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患者,状况很特殊,此前都没有类似的病例。“这位患者得了病以后,几天肺都坏了,并且跟患者一起吃饭的人也病了。” 钟南山通过六七个病例实践,摸索出治疗和康复的办法,后来总结出了“三早三合理”的经验。 “这是书上没有的,需要自己实践自己摸索。尽管我们不知道病源,根据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我们知道如何使得病人从心脏、肾脏、肺脏一步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总结出来这套经验在全国推广,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践。” “2003年1月28号,有关权威部门到广州,要求我们纠正错误的看法,提出这次(疫情)病原是衣原体。”钟南山回忆。 “我们很奇怪,衣原体很好治,不可能这么难治,治疗以后好得快,不会传染那么快,所以我就不太同意。后来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获得了成功。” “关键是我这么做,病人也好了,为什么不这样做?”钟南山说。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尽管钟南山回忆那段经历时几句话简单带过,但据媒体此前报道,在抗击非典过程中,钟南山曾多次“坚持己见”,还曾站在父亲坟前很久,下定决心说真话。 2003年4月12日,钟南山牵头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对于这份坚持,钟南山称,对待新情况要很认真,也要相信自己的实践。“你做的实践出来有效,就要相信。为什么非要去看书呢?书上没有说,权威说得不一定对。” 中国钟南山有什么贡献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多牛 钟南山院士是一位正直、善良、仁心、德高、严谨、守责、真诚、敬业的医生,耄耋年龄还为国家担忧操心,令人尊敬。 新中国成立那年,钟南山考上了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成了一名中学生。在这所学校里,钟南山最出名的,是他的短跑速度和田径成绩。五年后,钟南山考入了北京医学院,他依旧喜爱体育运动,可以说,从小坚实的运动基础,造就了他超出于常人的体魄。 35岁的时候,钟南山进入广州一家医院,开启了他的医生生涯。之所以这样晚,是因为之前他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运动风潮,由于一段机缘,得以成为一名医生。当了医生以后,钟南山渐渐显露出他的医学才华。在这家医院,钟南山潜心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论文也获了奖。 举个小例子,1984年,留学结束后,回到国内,有个关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哮喘的难题,对于这个医学难题,许多人解决不了,但是,钟南山找来一个国外的诊断仪器,将它进行了简化和改造,马上就解决了。而他的论文直到16年后,才得到权威组织的认可。 钟南山的父亲,曾经留给钟南山一句话: “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句话,影响了钟南山的一生!不论是遇到SARS,还是遇到新型冠状肺炎,钟南山都在实践着这句话,用它作为自己的人生箴言。

324 评论

偶与吃货

钟南山在今年的抗击疫情、防控疫情中为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钟南山成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钟南山在疫情发生期间,敢医敢言,就像他办公室的写着“敢医敢言”的牌匾一样,他也做到了在疫情发生的时候站出来安排疫情防控事项。钟南山和他的医疗科研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武汉现场,体察疫情的情况。并提出了“人传人”的现象,马上发起行动,强调加强防控,武汉也因此做了封城的决定,才避免了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钟南山在疫情期间,领导医疗团队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的新方法新突破和经验都写了下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的会议,跟众多医学者探讨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他在重症救治和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无需质疑的。

钟南山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他在早就应该退休的年龄,却还是默默投身我国医学事业,默默为社会、人民服务。他的贡献也是有资格入选“共和国勋章”的,他给我国的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让我国已开始就找准了医疗救治的方案。在众多医学者的努力下,终于将疫情慢慢控制下来,才会迎来我们复工复产的一天。

钟南山在疫情爆发期间,临危不乱、处事泰然,他的淡定、他的自信、他的魄力,给予全国人民很大的信心,我们相信国家的决策,服从国家的相关举措。当时全国产业停工,人们自觉自我隔离,现在过去已经半年了,但是仍然记得那份心情。全国人民群众一条心,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到现在,我国在疫情防疫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世界各国也不断借鉴我们的救治方案。

123 评论

纵横四海2000

研究疫情的人是科研人员。

人物名片陆君安,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240余篇,合著著作4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武汉大学75岁的陆君安教授感到万分焦虑。他时时关注疫情动态、心忧社情民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学术经验,准确把脉疫情趋势,助力疫情防控。

研究疫情的过程

陆君安受武汉市卫健委的邀请,加入新冠疫情风险评估小组。陆君安与其他专家学者一起,针对疫情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和研究,进行科学风险评估。最近无症状感染者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风险评估小组根据武汉市、湖北省其它地区和其它省(市)检出率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咨询。专家们的智慧和成果发挥出强大的效能。熟悉陆君安的人都知道,他身上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一贯强调研究科学问题要求真务实、多元兼容、与时俱进。多年前,陆君安曾参加过卫生部和WHO卫生技术合作项目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和中澳卫生项目新(再)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研究。

277 评论

活着的梦想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研制出中国军队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国军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陈薇历经阻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陈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3.2。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Lancet、Lancet Global Health、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文章。

据2020年10月首都文明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科学》《柳叶刀》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9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60.3。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陈薇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只顾发表论文

    不可以,一般的小论文,都属于篇幅比较短的论文,这种情况下,最多署名3个左右的作者,再多就不合适了。篇幅长的论文是可以多署名几个人的,较长的论文,最多署名6个作者

    娃娃哇娃娃呀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疫情期间谁发表论文

    高考对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而言都是一件异常重要的事情,毕竟这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关口,2020年爆发的这场疫情无异于成为了2020高考最新热点素材。下面我为大家整理

    左家庄与特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不抗击疫情只顾发表论文

    相关要点如下: 第一点、一定要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并不是指亲自到抗疫一线去才算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家做好防护工作,不外出,少聚集,也是贡献了自己的

    微笑藤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不顾抗击疫情只发表论文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抗击疫情主题

    唯一2013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只顾发表论文不顾疫情

    疫情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你的论文受到了影响,或受到了启发,都可以写上,这样更真实。

    随风来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