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37

yuqian1004
首页 > 论文发表 > 于漪发表过的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级好奇诶

已采纳

要熟悉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高考(中考)。 推荐的书籍方面,李海林和商友敬给语文老师的参考书目我认为是最好的: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3、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论语文教学(全国中语会) 4、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三联书店)5、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教育科学) 6、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南方日报)7、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摩罗、余杰,汕头大学) 8、教育病(赵健伟,中国社会) 9、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 10、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南京师大)11、语感论(王尚文,上海教育)12、言语教学论(李海林,上海教育) 13、爱心育人(斯霞,江苏教育)14、播种爱心(程翔,广西教育)15、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儿)16、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四川人民) 17、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四川少儿)18、民主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儿)19、语文教学探赜索隐(刘永康,成都科大)20、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刘永康,四川大学)21、于漪与语文教育(国际文化)22、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国际文化) 23、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国际文化)24、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国际文化)25、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26、于漪:追求综合效应(湖北教育)27、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湖北教育)28、洪镇涛:打开语言学习之门(湖北教育) 29、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山东教育)30、魏书生中学语文改革研究(山东教育)31、语文论稿(顾之川,湖南教育)32、多元智能(加德纳,新华出版社) 33、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上海教育) 语文教师的“书巢”细目一、语文教育史的书1、《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2、《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3、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4、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5、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1、《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2、《文心》3、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4、《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第二、三卷5、《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6、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和《谈文学》7、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8、《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9、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10、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11、张中行先生《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 (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2、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1994年版)三、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1、《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3、于漪老师《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年版)4、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6、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胡小石教授《中国文学史讲稿》,《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8、顾随先生《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四、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1、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3、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4、《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5、钱理群教授《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6、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五、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1、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3、潘新和教授《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叶圣陶和夏丏尊《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6、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六、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1、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西方名著入门》(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2、《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3、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4、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6、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中华书局出版)7、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读下来也不错。8、南怀瑾的《论语别裁》9、《说文解字》10、《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纪》选本11、陈鼓应先生老子今译今注》和《庄子今译今注》12、《墨子》、《荀子》、《韩非子》、《世说新语》、《昭明文选》七、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本和注本1、刘大杰先生1957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2、北京大学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3、《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楚辞选》(马茂元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4、《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5、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读本丛书”本)6、宋词的正宗选本是朱祖谋老先生的《宋词三百首》,龙榆生先生《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现代)名家词选》7、《古文观止》、《古代散文选》三册(1962——1980年出版)8、张岱的《陶庵梦忆》9、《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10、刘衍文先生和刘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八、杂学旁搜1、袁行霈先生等,主编了一套“大家小书”2、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王力《诗词格律概要》、陆宗达《训诂简论》、柴德赓《史籍举要》、张中行《文言津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季镇淮《司马迁》、周汝昌《红楼小讲》、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共10种。3、俞陛云《诗境浅说》、江绍原《民俗与迷信》、孟超《<金瓶梅>人物》、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李长之《鲁迅批判》、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沈祖棻《宋词赏析》、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说》、黄裳《旧戏新谈》、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共10种。4、朱光潜《谈美书简》、朱自清《经典常谈》、罗常培《语言与文化》、龙榆生《词曲概论》、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姜亮夫《敦煌学概论》、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林庚《西游记漫话》、陈从周《梓翁说园》、黄裳《笔祸史谈丛》,共10种。5、周作人《我的杂学》、竺可桢《天道与人文》,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朱光潜《诗论》、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翦伯赞《史料与史学》、龙榆生《词学十讲》、沈从文《野人献曝》、费孝通《乡土中国》、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共10种。

134 评论

小龇everything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183 评论

火山红虎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主要著作】《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于漪语录】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教学风格】 1�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情趣性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石乞石乞、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4�智能性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5�文学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6�整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237 评论

癞皮狗旺旺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教师教育的视频,我看了三遍,感触很大,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使命。   于漪,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史,有一个名字可以说在教育界都知道,她写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为中国的教育,中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虽然都在三尺讲台徘徊,但却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受学生的爱戴,她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这种对教育的执着的精神。   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于漪一辈子都在寻找。她备课为了改正自己的口语,她把每一句话都背出来的。一句话写出来,然后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正自己不规范的口语语言,然后背出来,再口语化,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授课。为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她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前进,她每教一堂课,都要写几百字的教后心得,笔记,总结在课堂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于漪说一要有爱国心,二要有文化积淀,三教学语言要有文化含量。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中事物的迷恋。首先作为一个老师,自己要热爱教师这门职业,只有自身热爱了,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老师看似是教课的,其实撒播的是做人的种子!于漪说她能碰到那么多优秀的教师是一种幸运,老师的治学精神滋养了于漪深厚的学识基础,这些名师的身教垂涎也积淀了她血液中沉厚的传统文化品格。老师的教育使她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从毫无认识到慢慢只晓,回想起她曾经求学的过程中的幸运,在以后工作中她一直带着感恩的心。她说到这儿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因为我自身也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选择这个专业,我能深深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   看了这个视频,我还知道了教育学者的事迹,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之子,他们一生都对文学,对历史的热爱和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们都是学了二十多年的语文。但我们究竟能感受多少语文的美好。究竟拥有多少语言的力量,又有多少人知道文字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究竟只晓多少,如果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少,又怎么把这种中华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学生呢?给学生一碗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也是教给我们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对人类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思考。语文教学和树人有关,它让你的灵魂有一种充实感,让你感觉到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价值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做老师要有宽广的心,要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而这种包容,不是居高临下的,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头,跟他们平起平坐,去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才会跟他们有共同语言。老师要有爱心,于漪去家访看到学生家境贫穷,她都尽力承担他们的困境,当时她的工资只有七十二元,而她就拿出六元给学生治病。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那个经济收入普遍都不高的年代,她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而她对自己的孩子却很苛刻,她的儿子黄肃直到结婚都没穿过一双皮鞋。什么叫教师?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师爱超过亲子之爱。一个孩子因为太调皮,父母不管他,把他推给了于漪,她毅然接受了这个孩子,把他带回了家。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三心二意,学生都是知道的,她爱自己的学生,也受到学生的爱戴。正是因为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使十几年后,她的学生来看她,把她讲得话全部背给她听。三尺讲台,联系着孩子的生命,什么叫上课,上课的质量就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老师教这些高尚的人,高尚的道理,自己不感动,怎么去感动别人,教学是用生命在歌唱。不管在教育之路上,她经历怎么样的坎坷,于漪始终不放弃,她说只有教育的力量,才能让人成其为人。   于漪说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因此而生。语文教育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对这门学科的情感,只有热爱,才会有一种热情,要去倾诉,要去表达。用燃烧的激情去教学生母语,用生命传播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好,不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民族精神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感受到这种魅力!   于漪不光在专业课上有成就,在学校管理上也做的很出色。在她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没有聘用过校工,学校里所有的卫生工作都是由学校师生一力承担,让师生身体力行,珍惜劳动成果,她的做法感动了学生。她激发了教师的的奉献意识与创造精神,使教师在学校里的生活不仅是谋生的需要,更有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她对教育钟爱一生,对教育事业有一种信仰般的执着。   她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心地善良,她说没有善心,是不叫人的。人要勤劳,自己吃点亏,吃点苦没什么,都要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些对她以后成为教师是密不可分的。她自己一个孩子,但她把最多的时间精力都给了她的学生。爱学生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退休了,她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又无偿奉献给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虽然我做不到她这种程度,但努力去靠近她,这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热爱中华文化,一生都在守护着祖国的语言文字,她热爱教师职业,她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崇拜的事业。她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老师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今后我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190 评论

洛林小叮当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中文名: 于漪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7日 职业: 教育 特级教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 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代表作品: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 名言: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目录基本信息现任职位主要著作兼职获得奖励教学风格思想性重学性情趣性智能性文学性整体性教学经验教学特点永远的师者综述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一位一身正气的校长一种清新的教学风格个人名言思想特点时代性前瞻性教育思想综述教文育人,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树魂立根,植根学生的理想信念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培养文化判断力个人贡献获得“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基本信息 现任职位 主要著作 兼职 获得奖励教学风格 思想性 重学性 情趣性 智能性 文学性 整体性教学经验教学特点永远的师者 综述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 一位一身正气的校长 一种清新的教学风格个人名言思想特点 时代性 前瞻性教育思想 综述 教文育人,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树魂立根,植根学生的理想信念 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培养文化判断力个人贡献获得“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展开 个人简介简介 于漪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编辑本段基本信息现任职位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于漪在作报告主要著作《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语文教苑耕耘录》 《语文园地拾穗集》 《学海探究》 《教你学作文》 《语文教学谈艺录》 《于漪文集》 《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 《妙笔生辉》等数十盒。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领衔主编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出版工程《名师讲语文》丛书(30卷本)。兼职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获得奖励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编辑本段教学风格思想性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于漪老师在听课重学性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情趣性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智能性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文学性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于漪教育思想专著首发式整体性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编辑本段教学经验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 于漪著作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编辑本段教学特点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情操熏陶、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用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时时燃烧着自己,也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被誉为师德标兵。 几十年来,于漪老师始终投身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时代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编辑本段永远的师者综述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了一位至今仍令母校感到骄傲 于漪著作的学生--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40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发生过许多变化,但她心中钟爱的职业始终只有一个:永远的教师。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凭着激情,她在走出校门教了8年的历史课后,毅然改行拿起了语文教材,并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她一直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和出色的历史教师,但面对学生们不敢有丝毫马虎。从语法、修辞、逻辑到中外文学史、甚至哲学、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识,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都一一学习,天天明灯伴夜到三更。奠定了自己作为师者的基础。《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中学生作文指引》、《教师学概论》等著述,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种基于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硕果。1978年,于漪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成绩而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一位一身正气的校长凭着一身正气,1985年于漪走上了几经变迁的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的岗位。当时,那是一所伤痕累累的学校。踏进校门,于漪看到的是衰败的校舍、涣散的教师队伍。于漪作出 于漪著作一系列令当时社会震惊的决定:教师实行坐班制,学生一剪头发,二穿校服。并斩钉截铁地面对校内外的各种议论;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能都允许;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不一定都提倡。她着手开展两代师德的教育,请离休干部作革命传统教育,请盲人乐队用精彩的演奏诉说怎样做生活的强者,让教师、学生讨论当代教师和师范生的形象。规划兴建了图书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开辟了大草坪,植树种花,让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硬是将学校营造成一块育人的净土。于漪有许多耀眼的荣誉:全国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但最为珍贵的是--永远的师者。一种清新的教学风格1、思想性。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编辑本段个人名言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于漪著作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8.你既然选择了当教师,你就选择了高尚,你就必须用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一个人民教师的良知来告诫自己,自己是教师,和市侩不一样,不能把教书当生意做,从学生身上揩油;把知识当商品贩卖,捞取高额回报。如果那样的话,一名教师的道德行为底线就崩溃了。 9.奉献是教师的天编辑本段思想特点时代性于漪老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她认为“社会在前进,教育必须具有时代性”。为此,她提出了“三个制高点”,即,一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要勇于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要增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责任意识。三是站在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要善于吸收先进养料,敢于与发达国家竞争。站在上述三个高度,于漪老师又提出“三个瞄准”,即,瞄准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之才;瞄准国外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从严治学,发奋图强,教出水平;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教育经验,搏采众长,力求少走弯路,教出特色。前瞻性于漪老师认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因此教育必须克服浮躁,要有前瞻和远见,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由此她提出了“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培养学生就得精心研究学生,研究今日的学生,研究明日建设者的形象。 为此,于漪老师提出教师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教师心里要装国运、装教育、装学生、装责任、装追求。教师身上挑着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3. 创新性 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她提出“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身体力行,摸索出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可供操作的方法、途径,从而构建起一个教育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工程。 于漪老师提出的“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两代师表一起抓”;“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不一定都提倡;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一定都允许”等,形成了二师的特色。杨浦高级中学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营造“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塑造“以强烈的责任感、睿智的文化判断力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为特征的学生群体形象”,努力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编辑本段教育思想综述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她的教育思想立足点高,覆盖力强,生命力持久。构成她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部分。教文育人,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她的标志性思想是: ——“教师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 于漪老师认为:“最根本的是自己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对党对社会主义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 ——“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教师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教师就必须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做出表率,为此,于漪老师提出“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于漪老师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树魂立根,植根学生的理想信念于漪老师提出育人要育心,浇花要浇根,要培育学生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这个“魂”,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她的标志性思想是: ——“在学生心田‘植根’”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轻语文、重外文”的现象,于漪老师指出:“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远了,也许不多久就会完全被其他语言所代替!”为此,她呼吁:还民族语言之光彩!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 ——“用爱心培育爱心”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于漪老师强调要用“爱心”培育“爱心”,帮助学生增强树魂立根的内驱力。 ——“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呼吁,要从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重智轻德的重围中“突围”出来。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培养文化判断力于漪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判断力教育不能停留在使学生接受与积累知识的水平上,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判别、取舍各种文化现象,就必须引导他们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判断力。 ――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文化 于漪老师深情而强烈地呼吁:“学校、教师对学生文化生活不能漠然视之,要精心引导他们往高处追求,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文化”。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学生的文化信息渠道已经远非书本和课堂所限,要教会学生在接受与体验文化的过程中善于对文化信息识别与取舍、评价与更新,引导学生成为理性地利用和发展人类的思想文化去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主体。” ―― 努力培养学生文化判断力 于漪老师深刻而有远见地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文化判断力”,帮助学生认真执著地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中吮吸养料。学生主体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文化判断力,就更容易去接受先进文化,深化文化评判,朝着理性和德性的文明方向发展,就会不断提升思想,陶冶情操,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优美的心灵,从而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编辑本段个人贡献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具有独特风格。她坚持教文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把情操熏陶、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融为一体,教课感情饱满,语言生动,逻辑性强,富有吸引力。于漪老师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点、线、面、体”的主体化教学方法。编辑本段获得“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0年2月2日,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当选为2009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颁奖词 她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

81 评论

小小小雨桐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永远的师者:于漪 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了一位至今仍令母校感到骄傲的学生--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40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发生过许多变化,但她心中钟爱的职业始终只有一个:永远的教师。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 凭着激情,她在走出校门教了8年的历史课后,毅然改行拿起了语文教材,并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她一直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和出色的历史教师,但面对学生们不敢有丝毫马虎。从语法、修辞、逻辑到中外文学史、甚至哲学、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识,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都一一学习,天天明灯伴夜到三更。奠定了自己作为师者的基础。《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中学生作文指引》、《教师学概论》等著述,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种基于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硕果。1978年,于漪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成绩而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一位一身正气的校长 凭着一身正气,1985年于漪走上了几经变迁的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的岗位。当时,那是一所伤痕累累的学校。踏进校门,于漪看到的是衰败的校舍、涣散的教师队伍。于漪作出一系列令当时社会震惊的决定:教师实行坐班制,学生一剪头发,二穿校服。并斩钉截铁地面对校内外的各种议论;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能都允许;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不一定都提倡。她着手开展两代师德的教育,请离休干部作革命传统教育,请盲人乐队用精彩的演奏诉说怎样做生活的强者,让教师、学生讨论当代教师和师范生的形象。规划兴建了图书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开辟了大草坪,植树种花,让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硬是将学校营造成一块育人的净土。于漪有许多耀眼的荣誉:全国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但最为珍贵的是--永远的师者。 一种清新的教学风格 1、思想性。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情趣性。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石乞石乞、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4、智能性。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5、文学性。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6、整体性、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236 评论

我是新悦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中文名: 于漪国籍: 中国民族: 汉出生地: 江苏镇江出生日期: 1929年2月7日职业: 教育 特级教师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主要成就: 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作品: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名言: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1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晶老师发表过的论文

    [1]张赪,荣晶,. 汉语受事前置句结构的演变及对比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荣晶,. 跨语言视觉下的汉语口语中拷贝式右置句[J]

    晴猫猫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过的论文关于台湾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两岸同属中华名族,两岸关系最早可追溯到公元230年。此后虽历经坎坷,却都继承

    vacation131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学校对于发表过的论文查重

    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自己在为毕业论文找资料时,苦心撰写论文时,潜意识里都会或多或少的用之前自己发表过的论文内容。我想大部分同学都遇到

    音为爱8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霍金发表过关于医学的论文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

    倍笨儿9999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采购且发表过的论文

    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加以规范和监督,企业就会极大的损害企业利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工程采购管理浅析 【摘 要】 本文

    木匠森林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